多功能钢琴指法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2339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钢琴指法训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琴练习用设施,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钢琴指法训练器。



背景技术:

初学钢琴的学生普遍存在的习惯是弹琴时总把眼睛盯在琴键上,这样做会影响读 谱速度和乐曲演奏的完整连续性。而现在利用电脑软件进行训练的,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会对练习者的眼镜造成损伤,从而在使用中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钢琴指法训练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多功能钢琴指法训练器,包括前部开口的盒体,盒体底部内壁固定安装琴键,盒体底部开设数个通孔,通孔与琴键白色键数相同并相互对应,通孔内设有竖杆,竖杆上端与琴键白色键底端固定连接,盒体的后端设有数个竖向的弧形杆,弧形杆的下端与竖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弧形杆的下端与盒体的下端之间固定安装弹簧,竖杆穿过弹簧,弹簧对竖杆始终具有一个向上的拉力,盒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数个水平的套筒,套筒内设有水平杆,水平杆能穿过套筒,水平杆的后端与弧形杆的上端铰接连接,盒体的后端铰接安装数个连杆,连杆与弧形杆的中部铰接连接。

如上所述的多功能钢琴指法训练器,所述的盒体的前部铰接安装盖体,盒体顶部设有锁,锁能将盖体锁住。

如上所述的多功能钢琴指法训练器,所述的盒体底部固定安装数根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遮住练习者的视线,使练习者把注意力放在乐谱上,眼睛随着乐谱走,从而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弹簧可以使竖杆按下后较为柔和的复位,从而方便下一次按下。连杆可以对弧形杆进行支撑固定,使弧形杆的结构更加稳定,使用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无需购买真正的钢琴,并且钢琴对于房屋隔音效果差的,声音较大,容易造成噪音污染。本实用新型方便教师进行监督指正,使用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1盒体 2琴键 3通孔 4竖杆 5弧形杆 6弹簧 7套筒 8水平杆 9连杆 10盖体 11锁 12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多功能钢琴指法训练器,如图所示,包括前部开口的盒体1,盒体1底部内壁固定安装琴键2,盒体1底部开设数个通孔3,通孔3与琴键2白色键数相同并相互对应,通孔3内设有竖杆4,竖杆4上端与琴键2白色键底端固定连接,盒体1的后端设有数个竖向的弧形杆5,弧形杆5的下端与竖杆4的下端固定连接,弧形杆5的下端与盒体1的下端之间固定安装弹簧6,竖杆4穿过弹簧6,弹簧6对竖杆4始终具有一个向上的拉力,盒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数个水平的套筒7,套筒7内设有水平杆8,水平杆8能穿过套筒7,水平杆8的后端与弧形杆5的上端铰接连接,盒体1的后端铰接安装数个连杆9,连杆9与弧形杆5的中部铰接连接。水平杆8的前部依次设有不同的字母,字母与唱名相互对应,字母与唱名对应关系为C= Do、D= Re、E= Mi、F= Fa、G= Sol、A= La、B= Si。本实用新型可以遮住练习者的视线,使练习者把注意力放在乐谱上,眼睛随着乐谱走,从而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弹簧6可以使竖杆4按下后较为柔和的复位,从而方便下一次按下。连杆9可以对弧形杆5进行支撑固定,使弧形杆5的结构更加稳定,使用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无需购买真正的钢琴,并且钢琴对于房屋隔音效果差的,声音较大,容易造成噪音污染。本实用新型方便教师进行监督指正,使用便利。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所述的盒体1的前部铰接安装盖体10,盒体1顶部设有锁11,锁11能将盖体10锁住。盖体10可以在不使用时将琴键2封闭在盒体1内,从而可以防止盒体1内落有灰尘。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的盒体1底部固定安装数根支撑杆12。支撑杆12可以对盒体1进行支撑,使练习者可以坐在凳子上模拟弹钢琴状态,使用方便。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的使用过程为按下琴键2中的白色键,竖杆4将弧形杆5的下端向下按,同时弧形杆5的上端将水平杆8向前推动,使水平杆8的前端通过套筒7,进而使水平杆8前端的字母露出,从而可以根据露出的字母进行判断练习者的指法是否正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