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8118发布日期:2019-02-10 13:1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对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以进行液晶面板等显示面板的对位的对准装置。



背景技术:

先前,已知有一种进行液晶面板的检查及修正的面板处理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面板处理系统具备:多个输送机单元;检查装置,其检查液晶面板;修理装置,其修正液晶面板;以及面板送出装置,其将由检查装置判定为不良的液晶面板自输送机单元向修理装置送出。面板送出装置包含:自输送机单元上提液晶面板的升降件;进行由升降件上提的液晶面板的对位的对准机构;以及将由对准机构对位的液晶面板向修理装置搬运的滑动机构。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面板处理系统中,对准机构包含x轴对准机构部和y轴对准机构部。x轴对准机构部具备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且第一定位销及第二定位销具备:抵接于液晶面板的端部的抵接部;支持抵接部的支柱;以及使支柱向x轴方向滑动的滑动机构。y轴对准机构部亦与x轴对准机构部同样具备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且第一定位销及第二定位销具备:抵接于液晶面板的端部的抵接部;支持抵接部的支柱;以及使支柱向y轴方向滑动的滑动机构。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面板处理系统中,由滑动机构使x轴对准机构部的2个抵接部滑动而抵接于x轴方向的液晶面板的两端部中的各端部,且由滑动机构使y轴对准机构部的2个抵接部滑动并抵接于y轴方向的液晶面板的两端部中的各端部,由此,利用对准机构进行液晶面板的对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23753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发明人研究一种用以进行液晶面板等形成为矩形状的显示面板的对位的对准装置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面板处理系统的对准机构中,由于滑动的抵接部抵接于液晶面板的端部,故有过度的力作用于液晶面板而导致液晶面板破损的风险。因此,本申请发明人研究采用一种具备吸附并把持显示面板的面板把持部、使面板把持部移动的移动机构及检测显示面板的角部的相机的对准装置。在该对准装置中,基于相机的检测结果而利用移动机构使面板把持部向规定方向移动、从而进行显示面板的对位即可,但先前尚未提出此种对准装置的具体结构。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吸附并把持显示面板的面板把持部、使面板把持部移动的移动机构及检测显示面板的角部的相机的对准装置,其可将面板把持部小型化,且准确地检测显示面板的角部,并精度良好地将显示面板对位。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对准装置用以进行形成为矩形状的显示面板的对位,其特征在于具备:面板把持部,其吸附而把持显示面板;2个扩展构件,它们向面板把持部的外周侧展开;以及移动机构,其使面板把持部移动;且具备相机,若将把持于面板把持部的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设为第一方向侧,将第一方向侧的相反侧设为第二方向侧,将配置于形成为矩形状的显示面板的一对角线的2个角部分别设为第一角部,则该相机配置于比面板把持部靠第一方向侧的位置并检测第一角部;且面板把持部把持配置于面板把持部及扩展构件的第一方向侧的显示面板,相机具备偏光滤光器,在扩展构件的第一方向侧的面安装有相对于偏光滤光器的相位偏移90°相位的平板状或薄膜状的偏光构件,自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面板把持部的外形小于显示面板的外形,且若自第二方向侧观察把持于面板把持部的显示面板,则2个第一角部分别由2个扩展构件中的各个扩展构件覆盖,且移动机构基于相机的检测结果使面板把持部移动,从而进行显示面板的对位。

在本发明的对准装置中,若自第二方向侧观察把持于面板把持部的显示面板,则显示面板的2个第一角部分别由向面板把持部的外周侧展开的2个扩展构件中的各个扩展构件覆盖。并且,在本发明中,相机具备偏光滤光器,且在扩展构件的第一方向侧的面安装有相对于偏光滤光器的相位偏移90°相位的偏光构件。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便自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面板把持部的外形小于显示面板的外形,亦可提高映现于相机的显示面板的第一角部与扩展构件的第一方向侧的面的对比度,其结果,可利用相机准确地检测显示面板的第一角部。因此,在本发明中,可将面板把持部小型化,且准确地检测显示面板的角部,并精度良好地将显示面板对位。

在本发明中,较佳为对准装置具备:检测2个第一角部中的一第一角部的相机;以及检测另一第一角部的相机。若如此构成,则即便在显示面板的大小相对较大的情形时,亦可使用2个相机准确地检测2个第一角部。

在本发明中,对准装置具备向显示面板照射光的照明,且例如将显示面板以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与铅垂方向一致的方式把持于面板把持部,相机及照明配置于比面板把持部靠下侧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较佳为对准装置具备例如基底板,其载置并固定照明;且在基底板的上表面安装有反射光的反射构件,照明向反射构件射出光,由反射构件反射的光照射于显示面板。在该情形时,由于由反射构件反射的间接光照射于显示面板,故可向显示面板照射适度的光。并且,在该情形时,由于向显示面板照射间接光,故即便由面板把持部把持的显示面板的大小变化,亦可使用共通的照明向把持于面板把持部的显示面板的整体照射光。

在本发明中,较佳为对准装置具备:向显示面板照射光的照明;以及反射自照明射出的光的反射板;且将显示面板以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与铅垂方向一致的方式把持于面板把持部,反射板以反射板的厚度方向与铅垂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相机及反射板配置于比面板把持部靠下侧的位置,照明配置于比反射板靠上侧的位置,且向反射板的上表面射出光,反射板的上表面为白色,由反射板的上表面反射的光照射于显示面板。若如此构成,则由于由反射板反射的间接光照射于显示面板,故可向显示面板照射适度的光。并且,若如此构成,则由于向显示面板照射间接光,故即便由面板把持部把持的显示面板的大小变化,亦可使用共通的照明向把持于面板把持部的显示面板的整体照射光。再者,若如此构成,则由于反射板的上表面为白色,故根据本申请发明人的研究,可有效地提高映现于相机的显示面板的第一角部与扩展构件的第一方向侧的面的对比度,其结果,可利用相机更准确地检测显示面板的第一角部。

并且,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对准装置用以进行形成为矩形状的显示面板的对位,其特征在于具备:面板把持部,其吸附而把持显示面板;2个扩展构件,它们朝面板把持部的外周侧展开;移动机构,其使面板把持部移动;照明,其向显示面板照射光;以及反射板,其反射自照明射出的光;且具备相机,若将把持于面板把持部的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设为第一方向侧,将第一方向侧的相反侧设为第二方向侧,将配置于形成为矩形状的显示面板的一对角线的2个角部分别设为第一角部,则该相机配置于比面板把持部靠第一方向侧的位置并检测第一角部;且面板把持部把持配置于面板把持部及扩展构件的第一方向侧的显示面板,反射板以反射板的厚度方向与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且配置于比面板把持部靠第一方向侧的位置,照明配置于比反射板靠第二方向侧的位置且向反射板的第二方向侧的面射出光,自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面板把持部的外形小于显示面板的外形,若自第二方向侧观察把持于面板把持部的显示面板,则2个第一角部分别由2个扩展构件中的各个扩展构件覆盖,反射板的第二方向侧的面为白色,扩展构件的第一方向侧的面为黑色,由反射板的第二方向侧的面反射的光照射于显示面板,移动机构基于相机的检测结果使面板把持部移动,从而进行显示面板的对位。

在本发明的对准装置中,若自第二方向侧观察把持于面板把持部的显示面板,则显示面板的2个第一角部分别由向面板把持部的外周侧展开的2个扩展构件中的各个扩展构件覆盖。并且,在本发明中,由白色的反射板的第二方向侧的面反射的光照射于显示面板。再者,在本发明中,扩展构件的第一方向侧的面为黑色。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便自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面板把持部的外形小于显示面板的外形,亦可提高映现于相机的显示面板的第一角部与扩展构件的第一方向侧的面的对比度,其结果,可利用相机准确地检测显示面板的第一角部。因此,在本发明中,可将面板把持部小型化,且准确地检测显示面板的角部,并精度良好地将显示面板对位。

并且,在本发明中,由于由反射板反射的间接光照射于显示面板,故可向显示面板照射适度的光。并且,由于向显示面板照射间接光,故即便由面板把持部把持的显示面板的大小变化,亦可使用共通的照明向把持于面板把持部的显示面板的整体照射光。

在本发明中,例如扩展构件是铝合金制的平板,且在扩展构件的第一方向侧的面形成有黑色的氧化被膜。

在本发明中,较佳为反射板大于显示面板,在反射板上形成有贯通反射板且供相机的透镜镜筒配置的贯通孔。若如此构成,则由于反射板大于显示面板,故易于向由面板把持部把持的显示面板的整体照射均一的间接光。

在本发明中,例如反射板的第二方向侧的面与透镜镜筒的第二方向侧的端部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配置于大致相同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较佳为照明是具备直线状排列的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条型照明。若如此构成,则易于向由面板把持部把持的显示面板的整体照射均一的间接光。

[发明效果]

如以上那样,在本发明中,在具备吸附并把持显示面板的面板把持部、使面板把持部移动的移动机构及检测显示面板的角部的相机的对准装置中,可将面板把持部小型化,且准确地检测显示面板的角部,并精度良好地将显示面板对位。

附图说明

图1是组装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对准装置的搬运系统的侧视图。

图2是自图1的e-e方向显示搬运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机器人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面板把持部及扩展构件的俯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供给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的供给单元的俯视图。

图7是自图6的f-f方向显示将液晶面板搬运至图5所示的相机的上方的状态的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供给单元的俯视图。

图9是用以说明图8所示的反射板的g-g剖面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面参照附图一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搬运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1是组装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对准装置10的搬运系统1的侧视图。

图2是自图1的e-e方向显示搬运系统1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对准装置10是用以进行显示面板即液晶面板2的对位的装置。该对准装置10组装于搬运系统1而加以使用。搬运系统1组装于便携式设备等所使用的中型液晶显示器的制造线。该搬运系统1搬运液晶面板2,并将液晶面板2供给至对液晶面板2进行规定处理的处理装置15(参照图2)。并且,搬运系统1搬运中型的液晶面板2(例如15英寸的液晶面板)。另外,由搬运系统1搬运的液晶面板2亦可为小型的液晶面板(例如4英寸的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2形成为矩形状。具体而言,液晶面板2形成为长方形的平板状。在液晶面板2的超出显示区域的部位记录有液晶面板2的检查数据等数据。具体而言,在液晶面板2的超出显示区域的部位以二维码或一维码的形式记录有检查数据等数据。即,在液晶面板2的超出显示区域的部位记录有可光学读取的数据。另外,在由本实施方式的搬运系统1搬运的液晶面板2上可贴附偏光板(偏光薄膜),亦可不贴附偏光板。并且,在液晶面板2上可安装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或芯片,亦可不安装fpc或芯片。

搬运系统1具备搬运可收纳液晶面板2的托盘3的2个输送机4、5。输送机4、5将堆叠成多层的托盘3(即堆垛的托盘3)向水平方向直线搬运。例如,输送机4、5将堆垛成20层的托盘3向水平方向直线搬运。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输送机4、5的搬运托盘3的方向(图1等的x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与上下方向(铅垂方向)及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图1等的y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并且,将前后方向的一侧(图1等的x1方向侧)设为“前”侧,将其相反侧(图1等的x2方向侧)设为“后(后方)侧”,将左右方向的一侧(图2等的y1方向侧)设为“右”侧,将其相反侧(图2等的y2方向侧)设为“左”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搬运系统1的后侧配置有处理装置15。

并且,搬运系统1具备:2个托盘载台6、7,它们载置托盘3;机器人8,其在输送机4、5与托盘载台6、7之间搬运托盘3;机器人9,其自载置于托盘载台6、7的托盘3搬出液晶面板2;以及供给单元11,其自机器人9接收液晶面板2并供给至处理装置15。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构成供给单元11的后述的相机42及照明43、以及机器人9构成对准装置10。托盘载台6、7配置于比输送机4、5靠后侧的位置。供给单元11配置于比托盘载台6、7靠后侧的位置。

并且,搬运系统1具备:设置输送机4、5、托盘载台6、7、机器人8及供给单元11的本体框架12;以及设置机器人9的本体框架13。本体框架12的上表面形成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状,且在本体框架12的上表面设置有输送机4、5、托盘载台6、7、机器人8及供给单元11。本体框架13为形成为大致门型的门型框架,且以在左右方向上跨越本体框架12的后端侧部分的方式设置。机器人9设置于本体框架13的上表面部。

输送机4、5为具备多个滚筒的滚筒输送机。输送机4与输送机5在左右方向上相邻配置。输送机4将堆垛的托盘3向后侧搬运,输送机5将堆垛的托盘3向前侧搬运。在由输送机4搬运的托盘3中收纳有液晶面板2。另一方面,在由输送机5搬运的托盘3中未收纳液晶面板2,故由输送机5搬运的托盘3为空托盘。另外,输送机4、5亦可为带式输送机等。

在输送机4的前端侧载置有由作业者自临时放置用的架子(省略图示)搬运来的堆垛状态的托盘3。将载置于输送机4的前端侧的堆垛状态的托盘3朝后侧搬运,搬运至输送机4的后端侧的堆垛状态的托盘3如后述那样由机器人8予以拆垛。并且,在输送机5的后端侧如后述那样由机器人8堆垛空托盘3。若将托盘3堆垛至规定层数,则将堆垛状态的托盘3朝前侧搬运。搬运至输送机5的前端侧的堆垛状态的托盘3由作业者搬运至空托盘用的架子。

在托盘载台6、7上载置有1个托盘3。托盘载台6、7固定于本体框架12。托盘载台6与托盘载台7以在左右方向上隔出规定间隔的状态配置。托盘载台6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与输送机4大致相同的位置,托盘载台7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与输送机5大致相同的位置。托盘载台6、7的上表面形成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状。

(机器人的结构及动作)

图3是图1所示的机器人9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面板把持部29及扩展构件30的俯视图。

机器人8为所谓的3轴正交机器人。该机器人8具备:本体框架20,其形成为门型;可动框架21,其以可相对于本体框架20向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保持于本体框架20;可动框架22,其以可相对于可动框架21向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保持于可动框架21;可动框架23,其以可相对于可动框架22向上下方向滑动的方式保持于可动框架22;以及托盘把持部24,其安装于可动框架23。并且,机器人8具备:使可动框架21向左右方向滑动的驱动机构;使可动框架22向前后方向滑动的驱动机构;以及使可动框架23向上下方向滑动的驱动机构。

本体框架20的高度高于输送机4、5的高度,本体框架20以在左右方向上跨越输送机4、5的方式设置。可动框架21安装于本体框架20的上表面侧。该可动框架21配置于比输送机4、5所载置的堆垛状态的托盘3靠上侧的位置。可动框架22安装于可动框架21的右侧。可动框架23安装于可动框架22的后端侧。托盘把持部24安装于可动框架23的下端。该托盘把持部24具备吸附托盘3的多个吸附部。该吸附部在机器人8搬运托盘3时与托盘3的上表面接触并真空吸附托盘3。

机器人8进行托盘3自输送机4向托盘载台6、7的搬运以及托盘3自托盘载台6、7向输送机5的搬运。具体而言,机器人8将搬运至输送机4的后端侧的堆垛状态的托盘3逐个搬运至托盘载台6或托盘载台7,并将输送机4上的堆垛状态的托盘3拆垛。并且,机器人8将变空的1个托盘3自托盘载台6或托盘载台7搬运至输送机5的后端侧,并将托盘3堆垛于输送机5。

机器人9为所谓的并联机器人。该机器人9具备:本体部25;3条连杆26,它们连结于本体部25;3个臂部27,它们连结于3条连杆26中的各条连杆;头单元28,其连结于3个臂部27;面板把持部29,其安装于头单元28;以及2个扩展构件30,它们向面板把持部29的外周侧展开。机器人9以悬垂于本体框架13的上表面部的方式设置。并且,本体部25配置于托盘载台6、7的上方,且配置于比机器人8的本体框架20靠后侧的位置。

3条连杆26以向本体部25的外周侧以大致等角度间距大致放射状地延伸的方式连结于本体部25。即,3条连杆26以向本体部25的外周侧以大致120°间距大致放射状地延伸的方式连结于本体部25。并且,3条连杆26的基端侧可转动地连结于本体部25。在本体部25与连杆26的连结部配置有使连杆26转动的带减速机的马达31。本实施方式的机器人9具备使3条连杆26分别转动的3个马达31。马达31的输出轴固定于连杆26的基端侧。

臂部27的基端侧可转动地连结于连杆26的末端侧。具体而言,臂部27由相互平行的直线状的2条臂32构成,且2条臂32各自的基端侧可转动地连结于连杆26的末端侧。头单元28可转动地连结于3个臂部27的末端侧。即,头单元28可转动地连结于6条臂32的末端侧。在机器人9中,可通过个别地驱动3个马达31而在规定的区域内使头单元28朝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的任意位置、且以头单元28保持一定的姿势的状态(具体而言是以保持面板把持部29朝向下侧的状态)移动。

面板把持部29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该面板把持部29以形成为平板状的面板把持部29的厚度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的方式安装于头单元28的下端。并且,在头单元28的上端安装有马达34。面板把持部29连结于马达34,且可利用马达34的动力实现以上下方向为转动的轴向的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本体部25、3条连杆26、3个臂部27、头单元28、3个马达31及马达34构成使面板把持部29移动的移动机构35。

面板把持部29具备真空吸附液晶面板2的多个吸附部33(参照图7),且吸附并把持液晶面板2。具体而言,吸附部33设置于面板把持部29的下表面侧,面板把持部29通过利用吸附部33吸附液晶面板2的上表面而把持液晶面板2。即,面板把持部29把持配置于面板把持部29的下侧的液晶面板2。并且,面板把持部29以液晶面板2的厚度方向与上下方向(铅垂方向)一致的方式把持液晶面板2。本实施方式的上下方向是把持于面板把持部29的液晶面板2的厚度方向。并且,下侧为把持于面板把持部29的液晶面板2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即第一方向侧,上侧为第一方向侧的相反侧即第二方向侧。

扩展构件30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薄板状。如图4所示,2个扩展构件30分别以自配置于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的面板把持部29的一对角线的2个角部中的各个角部沿对角线的延伸线扩展的方式固定于该2个角部中的各个角部。并且,扩展构件30以自上下方向观察时面板把持部29的长边的方向与扩展构件30的长边的方向一致的方式固定于面板把持部29。

并且,扩展构件30固定于面板把持部29的上表面,且把持于面板把持部29的液晶面板2配置于扩展构件30的下侧。在扩展构件30的下表面安装有形成为平板状或薄膜状的偏光构件(偏光板或偏光薄膜)36(参照图7)。即,在扩展构件30的下表面贴附有偏光构件36。

如图4所示,自上下方向观察时的面板把持部29的外形小于液晶面板2的外形。液晶面板2以自上下方向观察时液晶面板2的中心与面板把持部29的中心大致一致的方式把持于面板把持部29。并且,液晶面板2以自上下方向观察时液晶面板2的长边的方向与面板把持部29的长边的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把持于面板把持部29。并且,把持于面板把持部29的液晶面板2配置于面板把持部29及扩展构件30的下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自下侧观察把持于面板把持部29的液晶面板2,则配置于形成为长方形状的液晶面板2的一对角线的2个角部2a(参照图4)分别与2个扩展构件30中的各个扩展构件重叠。即,若自上侧观察把持于面板把持部29的液晶面板2,则2个角部2a分别由2个扩展构件30中的各个扩展构件覆盖。扩展构件30以比角部2a向液晶面板2的外周侧展开的方式形成,角部2a被扩展构件30自上侧完全覆盖。

机器人9自载置于托盘载台6的托盘3或载置于托盘载台7的托盘3逐片搬出液晶面板2。具体而言,机器人9自托盘3逐片搬出液晶面板2直至载置于托盘载台6、7的托盘3变空为止。并且,机器人9将自托盘3搬出的液晶面板2搬运至后述的滑动载台59。

(供给单元的结构)

图5是图1所示的供给单元11的立体图。图6是图5所示的供给单元11的俯视图。图7是自图6的f-f方向显示将液晶面板2搬运至图5所示的相机42的上方的状态的图。

供给单元11具备对记录于液晶面板2的数据进行读取的数据读取装置41(参照图5)。并且,供给单元11具备:2个相机42,它们检测液晶面板2的角部2a;以及2个照明43,它们向液晶面板2照射光。2个相机42及照明43构成对准装置10的一部分。对准装置10在由数据读取装置41读取液晶面板2的数据之前进行液晶面板2的对位。

并且,供给单元11具备:机器人44,其将由数据读取装置41读取数据后的液晶面板2向处理装置15搬运;离子发生器(静电去除装置)45,其自向处理装置15搬运的液晶面板2去除静电;以及搬运装置46,其将由数据读取装置41读取数据后的液晶面板2向机器人44搬运。

数据读取装置41、机器人44、离子发生器45及搬运装置46载置并固定于基底板47。数据读取装置41载置于基底板47的左端侧。机器人44载置于基底板47的右端侧。搬运装置46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数据读取装置41与机器人44之间。离子发生器45配置于搬运装置46的上方,且去除由搬运装置46搬运的液晶面板2的静电。基底板47载置并固定于本体框架12上表面的后端侧部分。

相机42及照明43配置于搬运装置46的前侧。并且,相机42及照明43在自上下方向观察时配置于托盘载台6与托盘载台7之间。并且,相机42及照明43载置于固定在本体框架12的上表面的基底板48并固定,且配置于比机器人9的面板把持部29靠下侧的位置。具体而言,相机42及照明43配置于比把持于面板把持部29的液晶面板2靠下侧的位置。在基底板48的上表面安装有反射光的反射构件49。反射构件49是例如反射板或反射薄膜,并贴附于基底板48的上表面。另外,相机42经由固定框架52固定于基底板48,照明43经由固定框架53固定于基底板48。

相机42自液晶面板2的下侧检测液晶面板2的角部2a。具体而言,2个相机42分别自液晶面板2的下侧检测2个角部2a各自的位置。相机42为了检测2个角部2a中的各个角部而载置于基底板48的右前端侧和基底板48的左后端侧这2个部位。即,对准装置10具备检测2个角部2a中的一角部2a的相机42以及检测另一角部2a的相机42这2个相机42。

相机42具备偏光滤光器55。偏光滤光器55以可实现以上下方向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相机42的透镜的末端。相机42的偏光滤光器55的相位与扩展构件30的偏光构件36的相位偏移90°。即,偏光滤光器55的偏光方向与偏光构件36的偏光方向偏移90°。

照明43为具备在左右方向上直线状排列的多个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的条型照明。2个照明43配置于前后方向的2个相机42之间。照明43以向下侧射出光的方式配置。即,照明43向反射构件49射出光。在由相机42检测角部2a时,自照明43射出且由反射构件49反射的光(即间接光)照射于液晶面板2。

如图5所示,数据读取装置41具备:相机57,其读取二维码或一维码等可光学读取的数据;以及固定框架58,其固定相机57。固定框架58固定于基底板47。并且,数据读取装置41具备向液晶面板2照射光的照明。相机57自液晶面板2的下侧读取记录于液晶面板2的数据。

搬运装置46具备:滑动载台59,其载置液晶面板2;固定框架60,其以可向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保持滑动载台59;以及驱动机构,其使滑动载台59相对于固定框架60向左右方向滑动。滑动载台59具备对载置于滑动载台59的上表面的液晶面板2进行真空吸附的多个吸附部。固定框架60固定于基底板47。

机器人44具备:面板把持部61,其真空吸附并把持液晶面板2;可动框架62,其以可向上下方向滑动的方式保持面板把持部61;可动框架63,其以可向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保持可动框架62;固定框架64,其以可向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保持可动框架63;升降机构,其使面板把持部61相对于可动框架62升降;驱动机构,其使可动框架62相对于可动框架63向左右方向滑动;以及驱动机构,其使可动框架63相对于固定框架64向前后方向滑动。固定框架64固定于基底板47。

(液晶面板的对位动作、数据读取动作及向处理装置的搬入动作)

在搬运系统1中,机器人9把持托盘载台6、7上的托盘3中的液晶面板2并搬运至相机42的上方。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机器人9如下搬运液晶面板2:在2个相机42中的一相机42的正上方配置液晶面板2的2个角部2a中的一角部2a的附近部分,在另一相机42的正上方配置另一角部2a的附近部分。当将液晶面板2搬运至相机42的上方时,利用2个相机42自下侧检测2个角部2a的位置。

如上所述,若自上侧观察把持于面板把持部29的液晶面板2,则2个角部2a分别由2个扩展构件30中的各个扩展构件覆盖。因此,在相机42中,与角部2a一起映现出扩展构件30的下表面。并且,如上所述,贴附于扩展构件30的下表面的偏光构件36的相位与相机42的偏光滤光器55的相位偏移90°。因此,映现于相机42的扩展构件30的下表面为黑色。

当利用相机42检测出液晶面板2的角部2a时,机器人9一面基于相机42对角部2a的位置的检测结果进行液晶面板2的对位,一面将液晶面板2自相机42的上方搬运至相机57的上方。即,移动机构35一面基于相机42的检测结果使面板把持部29移动而进行液晶面板2的对位,一面将液晶面板2自相机42的上方搬运至相机57的上方。具体而言,移动机构35基于相机42的检测结果驱动马达31、34,使面板把持部29以上下方向为转动的轴向转动或使面板把持部29向前后左右方向移动,由此一面进行液晶面板2的对位,一面将液晶面板2自相机42的上方搬运至相机57的上方。

当将液晶面板2搬运至相机57的上方时,相机57读取液晶面板2的数据。由相机57读取的液晶面板2的数据作为被读取数据的液晶面板2的个别数据,与被读取数据的液晶面板2建立关联。当由相机57读取了液晶面板2的数据时,机器人9将液晶面板2搬运至移动到左端侧而停止的滑动载台59并将液晶面板2载置于滑动载台59。

当将液晶面板2载置于滑动载台59时,搬运装置46使滑动载台59向右方向移动,并将液晶面板2搬运至搬运装置46的右端侧。机器人44利用面板把持部61真空吸附并把持由搬运装置46搬运至搬运装置46的右端侧的液晶面板2,并自滑动载台59将液晶面板2搬入处理装置15。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若自上侧观察把持于面板把持部29的液晶面板2,则2个角部2a分别由2个扩展构件30中的各个扩展构件覆盖,且在利用相机42检测角部2a时,在相机42中与角部2a一起映现出扩展构件30的下表面。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贴附于扩展构件30的下表面的偏光构件36的相位与相机42的偏光滤光器55的相位偏移90°,故映现于相机42的扩展构件30的下表面为黑色。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自上下方向观察时的面板把持部29的外形小于液晶面板2的外形,亦可提高映现于相机42的液晶面板2的角部2a与扩展构件30的下表面的对比度,其结果,可利用相机42准确地检测液晶面板2的角部2a。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将面板把持部29小型化,且准确地检测液晶面板2的角部2a,并精度良好地将液晶面板2对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相机42分别自液晶面板2的下侧检测2个角部2a各自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在对准装置10中进行相对较大的中型液晶面板2的对位的情形时,亦可使用2个相机42准确地检测2个角部2a。

在本实施方式中,自照明43射出且由反射构件49反射的间接光照射于液晶面板2。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向液晶面板2照射适度的光。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由面板把持部29把持的液晶面板2的大小变化,亦可使用共通的照明43向把持于面板把持部29的液晶面板2的整体照射光。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照明43为条型照明,故易于向由面板把持部29把持的液晶面板2的整体照射均一的间接光。

(供给单元的变形例1)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供给单元11的俯视图。图9是用以说明图8所示的反射板70的g-g剖面的构成的图。在图8、图9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同一符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反射构件49安装于基底板48的上表面,但亦可如图9所示,将反射板70配置于基底板48的上方。反射板70形成为平板状。具体而言,反射板70形成为长方形的平板状。该反射板70以反射板70的厚度方向与上下方向(铅垂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并且,反射板70配置于比面板把持部29靠下侧的位置。反射板70的上表面与相机42的透镜镜筒71的上端部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大致相同的位置。另外,相机42的透镜镜筒71的上端部可配置于比反射板70的上表面靠上侧的位置,亦可配置于比反射板70的上表面靠下侧的位置。

反射板70的上表面为白色。在该变形例中,反射板70是由白色的树脂形成的树脂板,故反射板70的整体为白色。反射板70大于液晶面板2。如图9所示,在反射板70上形成有配置相机42的透镜镜筒71的贯通孔70a。具体而言,将配置有2个相机42的透镜镜筒71中的各个透镜镜筒的2个贯通孔70a形成于反射板70。贯通孔70a形成为贯通反射板70的圆孔状。贯通孔70a的内径大于透镜镜筒71的外径。在贯通孔70a之中配置有透镜镜筒71的上端侧部分。

在反射板70的上侧配置有照明72、73。例如,如图8所示,以沿着形成为长方形状的反射板70的短边的方式配置有2个照明72,且以沿着反射板70的长边的方式配置有2个照明73。即,在反射板70的上侧配置有4个照明72、73。照明72、73是例如与照明43同样的条型照明。另外,可在反射板70的上侧仅配置2个照明72,亦可仅配置2个照明73。

在由相机42检测角部2a时,照明72、73向反射板70的上表面射出光。即,照明72、73向斜下侧射出光。反射板70反射自照明72、73射出的光。在由相机42检测角部2a时,自照明72、73射出且由反射板70反射的光(即间接光)照射于液晶面板2。并且,在由相机42检测角部2a时,如图8所示,当自上下方向观察时,液晶面板2落在反射板70的外形中。

在该变形例中,由于将由反射板70反射的间接光照射于液晶面板2,故可向液晶面板2照射适度的光。并且,反射板70大于液晶面板2,在由相机42检测角部2a时,液晶面板2落在反射板70的外形中,因此易于向由面板把持部29把持的液晶面板2的整体照射均一的间接光。

并且,在该变形例中,由于向液晶面板2照射间接光,故即便由面板把持部29把持的液晶面板2的大小变化,亦可使用共通的照明72、73向把持于面板把持部29的液晶面板2的整体照射光。再者,由于反射板70的上表面为白色,故根据本申请发明人的研究,可有效地提高映现于相机42的液晶面板2的角部2a与扩展构件30的下表面的对比度,其结果,可利用相机42更准确地检测液晶面板2的角部2a。

(供给单元的变形例2)

在图8、图9所示的变形例中,亦可不将偏光构件36贴附于扩展构件30的下表面。在该情形时,扩展构件30的下表面为黑色。例如,扩展构件30是铝合金制的平板,且对扩展构件30的下表面实施黑色的耐酸铝处理。即,在扩展构件30的下表面形成有黑色的氧化被膜。该氧化被膜较佳为抑制光泽后的黑色氧化被膜。在该情形时,不需要相机42的偏光滤光器55。另外,扩展构件30亦可为例如由黑色树脂形成的树脂板。

在该变形例中,由于由白色的反射板70的上表面反射的光照射于液晶面板2,且扩展构件30的下表面为黑色,故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即便自上下方向观察时的面板把持部29的外形小于液晶面板2的外形,亦可提高映现于相机42的液晶面板2的角部2a与扩展构件30的下表面的对比度,其结果,可利用相机42准确地检测液晶面板2的角部2a。因此,可将面板把持部29小型化,且准确地检测液晶面板2的角部2a,并精度良好地将液晶面板2对位。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的一例,但并非限定于此,在不变更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实施各种变化。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与面板把持部29独立形成的扩展构件30固定于面板把持部29,但亦可将扩展构件30与面板把持部29一体形成。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准装置10具备2个相机42,但对准装置10所具备的相机42的数量亦可为1个。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相机42及照明43配置于比面板把持部29所把持的液晶面板2靠下侧的位置,但相机42及照明43亦可配置于比面板把持部29所把持的液晶面板2靠上侧的位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照明43为条型照明,但照明43亦可为条型照明以外的照明。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向液晶面板2照射间接光,但亦可向液晶面板2照射直接光。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机器人8为3轴正交机器人,但机器人8亦可为水平多关节机器人。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机器人9为并联机器人,但机器人9亦可为水平多关节机器人。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对准装置10对位的显示面板为液晶面板2,但由对准装置10对位的显示面板亦可为液晶面板2以外的显示面板。例如,由对准装置10对位的显示面板亦可为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面板。

(符号说明)

2液晶面板(显示面板)

2a角部(第一角部)

10对准装置

29面板把持部

30扩展构件

35移动机构

36偏光构件

42相机

43、72、73照明

48基底板

49反射构件

55偏光滤光器

70反射板

70a贯通孔

71透镜镜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