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幕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57258发布日期:2019-08-30 22:4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多屏幕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多屏幕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有用过多屏幕显示装置的人都知道多屏幕显示装置的方便性。因为使用多屏幕可同时接收更多来自屏幕的信息,达到迅速分析整合的多工效果,因此多屏幕显示装置已广泛使用于特定行业,如股票证券业。一般工作上,使用多屏幕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多屏幕同时输出可让使用者能自行调整所需观看画面大小,享受不同的视觉观感。而且,现行高阶的显示卡几乎都支持多屏幕输出,使用者买回多台屏幕后,可自行拼接出想要的显示器配置方式,享受更好的观看品质。另外,在影音娱乐这块市场上,多屏幕显示也是玩家希望享受的重点之一。

另一方面,在显示产业中,曲面屏幕被视为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因为曲面屏幕具有沉浸其中的视觉体验,曲面的设计让观看者仿佛置身在零死角的环绕视野,且当景深变大或观赏距离变近时,视觉效果更加生动。

然而,无论是平面屏幕或曲面屏幕,都包括围绕显示区的边框。当使用多台屏幕拼接时,在拼接处的边框会影响观赏品质。

本「背景技术」部分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公知技术。此外,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屏幕显示装置,以改善屏幕的边框影响显示品质的问题。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显示方法,适用于多屏幕显示装置,以改善屏幕的边框影响显示品质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屏幕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屏幕、第二显示屏幕以及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第一显示屏幕与第二显示屏幕彼此相邻排列,第一显示屏幕与第二显示屏幕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且第一显示屏幕与第二显示屏幕各自具有显示区以及围绕显示区的边框。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配置于第一显示屏幕与第二显示屏幕之间,且遮盖第一显示屏幕与第二显示屏幕的边框中彼此相邻的二侧边以及显示区的局部。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包括基材及配置于基材上的彼此相邻的多个棱镜柱,且各棱镜柱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于彼此相邻的二侧边。第一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一主显示区、第一副显示区及第二副显示区,第二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二主显示区、第三副显示区及第四副显示区,第四副显示区邻近第二副显示区。第一副显示区、第二副显示区、第三副显示区及第四副显示区被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遮盖。第一主显示区适于显示第一影像画面的第一部分,第一副显示区及第四副显示区适于分别显示第一影像画面中与第一部分邻接的第二部分,第二主显示区适于显示第二影像画面的第一部分,第二副显示区及第三副显示区适于分别显示第二影像画面中与第一部分邻接的第二部分。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方法,适用于多屏幕显示装置中,此多屏幕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屏幕与第二显示屏幕。此显示方法包括:藉由影像处理模块将第一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分割成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一主显示区、第一副显示区及第二副显示区,并将第二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分割成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二主显示区、第三副显示区及第四副显示区,第四副显示区邻近第二副显示区;以及藉由影像处理模块驱使第一主显示区显示第一影像画面的第一部分,驱使第一副显示区及第四副显示区分别显示第一影像画面中与第一部分邻接的第二部分,驱使第二主显示区显示第二影像画面的第一部分,并驱使第二副显示区及第三副显示区分别显示第二影像画面中与第一部分邻接的第二部分。

本发明的多屏幕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中,藉由分割各个显示屏幕的显示区,使两个相邻的显示屏幕各自有显示相同影像的副显示区。如此,能够扩大较佳观赏区的范围,让使用者在此较佳观赏区内不会看到两相邻显示屏幕的边框中彼此相邻的两侧边以及两相邻显示屏幕呈现拼接不完整的影像,而且显示相同影像的两个副显示区中只有一个会被使用者看到,所以使用者能看到拼接完整的影像画面。

为让本发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之多屏幕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及其折射光线的示意图。

图4a与图4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之设计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尺寸及摆设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相邻二显示屏幕的正向光通过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光路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屏幕显示装置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折射光线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之的多屏幕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之的多屏幕显示装置的方块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图8中第一显示屏幕与第二显示屏幕显示影像画面的示意图。

图12a与图12b是使用者在不同于图8的观看位置时的局部光路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多屏幕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第一显示屏幕、第二显示屏幕及第三显示屏幕显示影像画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之多屏幕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之多屏幕显示装置100包括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以及多个显示屏幕,而图1是以三个显示屏幕110a、110b、110c为例。这些显示屏幕110a、110b、110c彼此相邻排列,且这些显示屏幕110a、110b、110c中至少一相邻的二显示屏幕之间具有夹角θ1,此夹角θ1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二显示屏幕110a、110b之间有夹角θ1,而相邻的二显示屏幕110a、110c之间也有夹角θ1。夹角θ1的角度可视不同设计需求而定,在一实施例中,夹角θ1例如是130度。此外,各显示屏幕110a、110b、110c具有显示区111以及围绕显示区111的边框112。本实施例之显示屏幕110a、110b、110c可为各种类型的显示屏幕,例如液晶显示屏幕、有激发光二极体显示屏幕等,但不局限于此。显示屏幕110a、110b、110c可为平面显示屏幕或曲面显示屏幕。

上述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配置于具有夹角θ1的相邻的二显示屏幕之间,例如配置于显示屏幕110a、110b之间以及配置于显示屏幕110a、110c之间。也就是说,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任意具有夹角θ1的相邻的二显示屏幕之间配置有一个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于其他实施例中,亦可视设计需求决定这些显示屏幕中具有夹角θ1的相邻的二显示屏幕之间是否皆配置有一个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例如显示屏幕110a、110b之间配置有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但显示屏幕110b、110c之间则不配置有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此外,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遮盖其所对应的二显示屏幕的边框112中彼此相邻的二侧边113以及二显示区111的局部。举例来说,对应显示屏幕110a、110b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是以分别相对倾斜于二显示屏幕110a、110b中彼此相邻的二侧边113以及显示屏幕110a、110b的二显示区111的局部的方式配置使其可同时遮盖显示屏幕110a、110b的边框112中彼此相邻的二侧边113以及显示屏幕110a、110b的二显示区111的局部;对应显示屏幕110a、110c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是以分别相对倾斜于二显示屏幕110a、110c中彼此相邻的二侧边113以及显示屏幕110a、110c的二显示区111的局部的方式配置使其可同时遮盖显示屏幕110a、110c的边框112中彼此相邻的二侧边113以及显示屏幕110a、110c的二显示区111的局部。换言之,对应显示屏幕110a、110b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不平行也不垂直于显示屏幕110a、110b,而对应显示屏幕110a、110c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不平行也不垂直于显示屏幕110a、110c。

图2是图1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立体示意图。请参照图1与图2,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包括基材121及配置于基材121上的彼此相邻的多个棱镜柱122,且各棱镜柱122的延伸方向d1实质上平行于图1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所遮盖的二边框112中彼此相邻的二侧边113。也就是说,各棱镜柱122是从图1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上端123延伸至下端124。各棱镜柱122的延伸方向d1平行于显示区111之纵向侧边。此外,基材121例如具有远离相邻的二显示屏幕(例如远离显示屏幕110a、110b或远离显示屏幕110a、110c)的承载面125,亦即承载面125面向观看者。棱镜柱122配置于承载面125上。本实施例之基材121例如为薄膜,但本发明并不限制基材121的具体形状。另外,本实施例之各棱镜柱122例如为等腰三角形棱镜柱,且等腰三角形棱镜柱的顶角θp1远离基材121,即顶角θp1与基材121相对,而不与基材121的承载面125相连。顶角θp1的角度可依不同设计需求而定。棱镜柱122的宽度w大约是数十微米(μm),例如介于25μm至100μm,如50μm。

以下将举一实施例来详细说明如何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来设计出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具体尺寸及摆设角度,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及其折射光线的示意图。请参照图3,θpr是光线l1于界面s1的入射角、θp1为棱镜柱122(等腰三角形棱镜柱)的顶角、θp2与θp3为棱镜柱122(等腰三角形棱镜柱)的底角、θpr1是光线l1通过界面s1的折射角、θpr2是光线l1于界面s2的入射角,而θpr3为光线l1通过界面s2的折射角、np为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折射率、na为空气的折射率。假设θpr为光线l1经过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折射后能够正向出光(光线l1出射时垂直于承载面125)的角度。

由于棱镜柱122为等腰三角形棱镜柱,θp2=θp3,θp1=180-θp2-θp3,所以θp3=(180-θp1)/2。

此外,θpr3=θp3,且根据司乃耳定律(snell'slaw),np×sin(θpr2)=na×sin(θpr3),所以θpr2=asin(na×sin(θpr3)/np)。

另外,θpr1=θp3-θpr2,且根据司乃耳定律,np×sin(θpr1)=na×sin(θpr),所以θpr=asin(np×sin(θpr1)/na)。

汇整上述方程式可得θpr=asin(np×sin((180-θp1)/2-(asin(na×sin((180-θp1)/2)/np)))/na)。当θp1=90度、na=1、np=1.52时,可得θpr为26.8度。

根据以上推导,图1的显示区111中被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所遮盖的部分的正向光(垂直于显示区111出射的光线)若以角度θpr入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则经过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折射后也能够正向出光(光线出射时垂直于承载面125)。根据这样的条件,可以进一步推导出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尺寸及摆设角度。图4a与图4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之设计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尺寸及摆设角度的示意图。在图4a与图4b中,θd1是显示屏幕110a与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基材121的承载面125的法线方向的夹角、θd2是显示屏幕110b与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基材121的承载面125的法线方向的夹角、θdp是显示屏幕110a与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之间的夹角、b1是显示屏幕110a、110b的边框112的侧边113的宽度、a1是显示屏幕110a之显示区111被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覆盖的宽度、pl是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之宽度的一半、θdd是显示屏幕110b的显示区111的出光面114与显示屏幕110a的显示区111的出光面114之间的夹角、θdp’是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基材121的承载面125的法线方向与显示屏幕110a的显示区111的出光面114之间的夹角、h1是显示屏幕110a的显示区111与侧边113的交界处沿显示区111的法线方向至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距离。由图4a与图4b可得,θd1=90-θpr;h1=b1/tan(θpr);θdd=180-θd1-θd2;θdp’=90-θpr;θdp=90-θdp’;a1=h1/tan(θdp);pl=a1/cos(θdp)。藉此可推得θdd=2×θpr;a1=b1/tan(θpr)2;pl=b1tan(θpr)2/cos(θpr)。在一实施例中,若b1为4毫米(mm);θpr为26.8度,则可推得θdd为53.6度;a1为15.68mm;pl为17.57mm。

根据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可依照各显示屏幕的规格以及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材料及棱镜柱的形状、角度等参数,设计出各种符合不同设计需求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如图3所示,若光线l1是图4a之显示屏幕110a的显示区111正向出光的光线,而光线l2是图4a之显示屏幕110b的显示区111正向出光的光线,可参照上述实施例,进一步设计出让光线l2通过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后也能正向出光(光线出射时垂直于承载面125)。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相邻二显示屏幕的正向光通过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光路径示意图。请参照图5,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折射从显示屏幕110a、110b的显示区111正向出光的光线l1、l2,且光线l1、l2通过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也能正向出光。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折射,相邻二显示屏幕110a、110b的边框112的相邻二侧边113所对应的区域也有光线l1、l2朝向观看者传递,所以观看者不会观看到相邻二显示屏幕110a、110b的边框112的相邻二侧边113,因此当相邻二显示屏幕110a、110b联合显示一个影像画面时,可让观看者观看到拼接良好的影像画面,不会因为边框112而影响显示品质。同理,图1之相邻二显示屏幕110a、110c之间因有设置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所以也不会因为边框112而影响显示品质。

请参照图3与图5,每一棱镜柱122都具有两个出光面126、127,由于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所遮盖的显示屏幕110a的显示区111的局部正向出光的光线l1经由棱镜柱122的出光面127出射,所以对应于显示屏幕110a的显示区111的棱镜柱122之出光面126不易有能量较强的光线出射,因而有亮度较低的问题,而且,从出光面126出射的光线方向不同于从出光面127出射的光线l1方向,观看者可能察觉到轻微的鬼影现象。同理,由于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所遮盖的显示屏幕110b的显示区111的局部正向出光的光线l2经由棱镜柱122的出光面126出射,所以对应于显示屏幕110b的显示区111的棱镜柱122之出光面127不易有能量较强的光线出射,因而有亮度较低的问题,而且,从出光面127出射的光线的方向不同于从出光面126出射的光线l2的方向,观看者可能察觉到轻微的鬼影现象。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棱镜结构光学元件。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屏幕显示装置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示意图,而图7是图6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折射光线的示意图。请先参照图6,本实施例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与上述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相似,以下仅针对其主要差异处进行说明。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包括基材121a及多个棱镜柱122a,这些棱镜柱122a沿预定方向d2排列于基材121a上,且各棱镜柱122a的延伸方向d1实质上平行于图1所述之彼此相邻的二侧边113。基材121a包括相邻的第一区域r1及第二区域r2,分别对应于图1所述二显示屏幕110a、110b或110a、110c的局部。第一区域r1于预定方向d2的长度为la,第二区域r2于预定方向d2的长度为lb,且la可以大于或等于lb,但不局限于此,图6是以la=lb为例。此外,这些棱镜柱122a包括排列于第一区域r1的多个第一棱镜柱1221及排列于第二区域r2的多个第二棱镜柱1222。各第一棱镜柱1221具有相邻于基材121a的二内角θa1、θa2,内角θa1位于内角θa2与第二区域r2之间,且θa1<θa2。各第二棱镜柱1222具有相邻于基材121a的二内角θb1、θb2,内角θb1位于内角θb2与第一区域r1之间,且θb1<θb2。

在本实施例中,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的第一区域r1例如是对应于图1的显示屏幕110a、110b、110c中,位于中间的显示屏幕110a。此外,棱镜柱122a例如为三角棱镜柱,上述内角θa1、θa2、θb1、θb2符合下列关系式:40°≦θa1<60°,60°≦θa2≦90°,40°≦θb1<60°,60°≦θb2≦90°。在一实施例中,内角θa1=θb1=45°,θa2、θb2例如是分别等于71°。

在第一棱镜柱1221中,藉由内角θa2大于内角θa1的设计,相邻于内角θa1的出光面127a于基材121a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相邻于内角θa2的出光面126a于基材121a上的正投影面积,所以从显示屏幕110a的显示区111正向出光的光线l1大部分可从出光面127a出射,如此不仅能提升亮度,还可改善光线从出光面126a出射而产生的鬼影现象。同理,在第二棱镜柱1222中,藉由内角θb2大于内角θb1的设计,相邻于内角θb1的出光面126b于基材121a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相邻于内角θb2的出光面127b于基材121a上的正投影面积,所以从显示屏幕110b的显示区111正向出光的光线l2大部分可从出光面126b出射,如此不仅能提升亮度,还可改善光线从出光面127b出射而产生的鬼影现象。

在一实施例中,可使内角θa1=θb1=45°,θa2、θb2皆等于90°,如此相邻于内角θa1的出光面127a于基材121a上的正投影可大致涵盖整个第一区域r1,相邻于内角θb1的出光面126b于基材121a上的正投影可大致涵盖整个第二区域r2。因此,从显示屏幕110a的显示区111正向出光的光线l1几乎都可从出光面127a出射,所以能进一步提升亮度,并进一步改善光线从出光面126a出射而产生的鬼影现象。从显示屏幕110b的显示区111正向出光的光线l2几乎都可从出光面126b出射,所以能进一步提升亮度,并改善从出光面127b出射而产生的鬼影现象。

虽然在图6的实施例是以内角θa2、θb2的角度相同为例,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内角θa2、θb2的角度也可不同。例如,内角θa1、θa2、θb1、θb2符合下列关系式:40°≦θa1<60°,60°≦θa2≦75°,40°≦θb1<60°,75°≦θb2≦90°,θa2<θb2。在一实施例中,内角θa1=θb1=45°,θa2例如是等于71°,内角θb2例如是等于90°。在另一实施例中,内角θa1=θb1=51.5°,θa2例如是等于69°,内角θb2例如是等于90°。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屏幕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屏幕显示装置的方块示意图。请先参照图8,本实施例之多屏幕显示装置200包括第一显示屏幕210、第二显示屏幕220以及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第一显示屏幕210与第二显示屏幕220彼此相邻排列,配置方式与图1的显示屏幕110a、110b相似,例如第一显示屏幕210与第二显示屏幕220之间所具有的第一夹角也如同图1的夹角θ1。第一显示屏幕210具有显示区211以及围绕显示区211的边框212,而第二显示屏幕220具有显示区221以及围绕显示区221的边框222。此外,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设置的位置也与图1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相似,在此不再重述。本实施例之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可选用图6所示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或是选用上述其他实施例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此外,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之多屏幕显示装置200还可包括影像处理模块240,电性连接至第一显示屏幕210与第二显示屏幕220。在另一实施例中,影像处理模块240也可以是外接于多屏幕显示装置200,而不属于多屏幕显示装置200的元件。影像处理模块240具体可为显示卡,包括影像处理器、电路板及其他元件。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1是图8中第一显示屏幕与第二显示屏幕显示影像画面的示意图。请先参照图8至图10,本实施例之显示方法适用于上述的多屏幕显示装置200中,此显示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如步骤s110所示,藉由影像处理模块240将第一显示屏幕210的显示区211分割成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一主显示区am1、第一副显示区as1及第二副显示区as2,并将第二显示屏幕220的显示区221分割成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二主显示区am2、第三副显示区as3及第四副显示区as4,第四副显示区as4邻近第二副显示区as2。第一主显示区am1例如包括第一区块am11及第二区块am12,第一区块am11被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遮盖,第二区块am12未被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遮盖。第二主显示区am2例如包括第三区块am21及第四区块am22,第三区块am21被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遮盖,第四区块am22未被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遮盖。此外,第一副显示区as1、第二副显示区as2、第三副显示区as3及第四副显示区as4例如是被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遮盖。第一副显示区as1、第二副显示区as2、第三副显示区as3及第四副显示区as4的宽度可以是预设的固定值。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副显示区as1及第二副显示区as2各自的宽度w1、w2例如是小于或等于第一显示屏幕210的10个像素的宽度,第三副显示区as3及第四副显示区as4各自的宽度w3、w4小于或等于第二显示屏幕220的10个像素的宽度。

接着,请参照图9至图11,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屏幕显示装置200及显示方法中,首先,藉由影像处理模块240将欲呈现于第一显示屏幕210与第二显示屏幕220的一影像f分割成第一影像画面f1及第二影像画面f2,接着,如步骤s120所示,藉由影像处理模块240驱使第一主显示区am1显示第一影像画面f1的第一部分f11,驱使第一副显示区as1及第四副显示区as4分别显示第一影像画面f1中与第一部分f11邻接的第二部分f12,驱使第二主显示区am2显示第二影像画面f2的第一部分f21,并驱使第二副显示区as2及第三副显示区as3分别显示第二影像画面f2中与第一部分f21邻接的第二部分f22。

请参照图8及图11,藉由上述的显示方式,当使用者位于预设的较佳观赏位置时(如图8所示),光线l3、l4大致是平行使用者的观看方向,而使用者可以接收到光线l3、l4,其中光线l3来自第一副显示区as1并经由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的第一区域r1的邻近第二区域r2之处折射至使用者,而光线l4来自第三副显示区as3,并经由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的第二区域r2的邻近第一区域r1之处折射至使用者。因此,即使使用者往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处观看,也不会看到第一显示屏幕210与第二显示屏幕220的边框212、222中彼此相邻的二侧边213、223以及第二副显示区as2与第四副显示区as4显示的影像。换言之,使用者会看到第一主显示区am1显示的第一影像画面f1的第一部分f11、第一副显示区as1显示的第一影像画面f1中与第一部分f11邻接的第二部分f12、第二主显示区am2显示的第二影像画面f2的第一部分f21及第三副显示区as3显示的第二影像画面f2中与第一部分f21邻接的第二部分f22。因此,使用者可以看到拼接完整的第一影像画面f1及第二影像画面f2。

图12a与图12b是使用者在不同于图8的观看位置时的局部光路径示意图。请先参照图12a,当使用者例如从图8的观看位置沿移动方向d3横向移动至图12a的光线l5、l6大致是平行使用者的观看方向时,使用者可以接收到光线l5、l6,其中光线l5来自第一主显示区am1并经由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的第一区域r1的邻近第二区域r2之处折射至使用者,而光线l6来自第四副显示区as4,并经由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的第二区域r2的邻近第一区域r1之处折射至使用者。因此,即使使用者往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处观看,也不会看到第一显示屏幕210与第二显示屏幕220的边框212、222中彼此相邻的二侧边213、223以及第一副显示区as1与第二副显示区as2显示的影像。换言之,使用者会看到第一主显示区am1显示的第一影像画面f1的第一部分f11、第四副显示区as4显示的第一影像画面f1中与第一部分f11邻接的第二部分f12、第二主显示区am2显示的第二影像画面f2的第一部分f21及第三副显示区as3显示的第二影像画面f2中与第一部分f21邻接的第二部分f22。因此,使用者可以看到拼接完整的第一影像画面f1及第二影像画面f2。

请参照图12b,当使用者例如从图8的观看位置沿移动方向d4横向移动至图12b的光线l7、l8大致是平行使用者的观看方向时,使用者可以接收到光线l7、l8,其中光线l7来自第二副显示区as2并经由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的第一区域r1的邻近第二区域r2之处折射至使用者,而光线l8来自第二主显示区am2,并经由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的第二区域r2的邻近第一区域r1之处折射至使用者。因此,即使使用者往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处观看,也不会看到第一显示屏幕210与第二显示屏幕220的边框212、222中彼此相邻的二侧边213、223以及第三副显示区as3与第四副显示区as4显示的影像。换言之,使用者会看到第一主显示区am1显示的第一影像画面f1的第一部分f11、第一副显示区as1显示的第一影像画面f1中与第一部分f11邻接的第二部分f12、第二主显示区am2显示的第二影像画面f2的第一部分f21及第二副显示区as2显示的第二影像画面f2中与第一部分f21邻接的第二部分f22。因此,使用者可以看到拼接完整的第一影像画面f1及第二影像画面f2。

以往,在多屏幕显示装置上呈现所欲呈现的影像画面是藉由影像处理模块将欲呈现一影像分割成对应多屏幕显示装置的多个子影像画面,接着,透过在各屏幕显示装置上分别呈现各子影像画面来拼接成完整影像。然而,在图8的多屏幕显示装置中,若以公知技术将欲呈现一影像分割成对应第一影像画面f1以及第二影像画面f2分别呈现于第一显示屏幕210的显示区211以及第二显示屏幕220的显示区221。由于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会偏折射从第一显示屏幕210的显示区211的出光的光线l3以及第二显示屏幕220的显示区221出光的光线l4。以图8而言,当使用者位于预设的较佳观赏位置时,光线l3、l4大致是平行使用者的观看方向,而使用者可以接收到光线l3、l4,其中光线l3来自第一副显示区as1并经由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的第一区域r1的邻近第二区域r2之处折射至使用者,而光线l4来自第三副显示区as3,并经由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的第二区域r2的邻近第一区域r1之处折射至使用者。因此,使用者往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处观看,虽然不会看到第一显示屏幕210与第二显示屏幕220的边框212、222中彼此相邻的二侧边213、223,但是也不会看到第二副显示区as2与第四副显示区as4显示的影像。换言之,使用者仅能看到第一主显示区am1以及第一副显示区as1显示的影像画面、第二主显示区am2与第三副显示区as3显示的影像画面。因此,使用者看不到拼接完整的第一影像画面f1及第二影像画面f2,所看到的影像画面会是缺少第二副显示区as2与第四副显示区as4显示的影像。同理,在图12a、12b中,以公知将一影像分割成对应多屏幕显示装置的多个子影像画面,接着,透过在各屏幕显示装置上分别呈现各子影像画面的方法,使用者所看到的影像画面也会是缺少部分的影像。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屏幕显示装置200及显示方法中,由于第一主显示区am1适于显示第一影像画面f1的第一部分f11,第一副显示区as1及第四副显示区as4适于分别显示第一影像画面f1中与第一部分f11邻接的第二部分f12,第二主显示区am2适于显示第二影像画面f2的第一部分f21,第二副显示区as2及第三副显示区as3适于分别显示第二影像画面f2中与第一部分f21邻接的第二部分f22,所以能扩大较佳观赏区的范围,让使用者于此较佳观赏区内都不会看到第一显示屏幕210及第二显示屏幕220的边框212、222中彼此相邻的两侧边213、223,并且能看到拼接完整的影像画面。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第一显示屏幕210与第二显示屏幕220相对位置的组装公差问题,在进行步骤s110之前,可先进行校正步骤,藉由影像处理模块240驱使第一显示屏幕210显示校正界面(图未示),以供使用者定义第一区块am11加第一副显示区as1的范围。举例来说,校正界面可以是显示于第一显示屏幕210的校正线,使用者可以在正对第一显示屏幕210和第二显示屏幕220并与第一显示屏幕210和第二显示屏幕220维持适当距离的情况下调整校正线的位置,当将校正线调整至对齐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之对应于第一主显示区am1的侧边231时,可设定此为第一校正位置。当将校正线往第一副显示区as1的方向逐渐移动至看不到校正线的当下,可设定此为第二校正位置,而第一校正位置与第二校正位置之间的范围即为第一区块am11加第一副显示区as1的范围。

此外,由于第一区块am11及第一副显示区as1显示的影像通过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后在宽度方向会有些微放大的效果,因此在一实施例中,可以让第二区块am12显示的影像是宽度方向未经压缩的压缩影像,而第一区块am11及第一副显示区as1显示的影像是宽度方向经压缩的压缩影像,以使第一区块am11及第一副显示区as1显示的影像经过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放大后,与第二区块am12显示的影像在宽度方向的比例一致。在不进行上述校正步骤的实施例中,影像处理模块240可根据预设的压缩比例使第一区块am11及第一副显示区as1显示宽度方向经压缩的压缩影像。在进行上述校正步骤的实施例中,压缩比例可以根据第一区块am11加第一副显示区as1的范围而设定。举例来说,若第一区块am11加第一副显示区as1的宽度为w5,则压缩比例为w5/la,其中la为上述之第一区域r1于预定方向d2的长度。

第二副显示区as2显示的影像可以是未经压缩的影像。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进一步使第二副显示区as2显示的影像是宽度方向经压缩的压缩影像,且压缩比例与第一区块am11及第一副显示区as1显示的压缩影像的压缩比例一致。在第二副显示区as2显示压缩影像的实施例中,可进一步搭配上述校正步骤,而获得上述的压缩比例w5/la。由于上述的第二校正位置确定后,宽度w2也会确定。若第二副显示区as2所需显示的原始影像宽度为w6(图未示),则w6*w5/la需等于w2,因此,第二副显示区as2需显示的原始影像宽度w6为w2*la/w5。

虽然图8的实施例是以两个显示屏幕为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制显示屏幕的数量,可视需求而拼接更多显示屏幕。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多屏幕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3,本实施例的多屏幕显示装置200a与图8的多屏幕显示装置200相似,主要差异处在于多屏幕显示装置200a还包括第三显示屏幕250及第二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60。第三显示屏幕250与第一显示屏幕210彼此相邻排列,第一显示屏幕210、第二显示屏幕220与第三显示屏幕250之间的配置方式与图1的显示屏幕110a、110b、110c相似。例如,第一显示屏幕210与第三显示屏幕250之间所具有的第二夹角也如同图1的夹角θ1。第三显示屏幕250亦具有显示区251以及围绕显示区的边框252。第二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60设置的位置也与图1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相似,在此不再重述。第二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60例如是与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230具有相同的结构。此外,上述的影像处理模块(图未示)电性连接至第一显示屏幕210、第二显示屏幕220及第三显示屏幕250。

图14是图13中第一显示屏幕、第二显示屏幕及第三显示屏幕显示影像画面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3与图14,在本实施例中,当进行上述显示方法的步骤s110时,还藉由影像处理模块将第一显示屏幕210的显示区211分割成还包括第五副显示区as5及第六副显示区as6,第五副显示区as5位于第一主显示区am1与第六副显示区as6之间,并将第三显示屏幕250的显示区251分割成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三主显示区am3、第七副显示区as7及第八副显示区as8,第八副显示区as8邻近第六副显示区as6。此外,在进行上述步骤s120时,还藉由影像处理模块驱使第五副显示区as5及第八副显示区as8分别显示第一影像画面f1中与第一部分f11邻接的第三部分f13,驱使第三主显示区am3显示第三影像画面f3的第一部分f31,并驱使第六副显示区as6及第七副显示区as7分别显示第三影像画面f3中与第一部分f31邻接的第二部分f32。其中,要说明的是,第三部分f13以及第二部分f12是分别临接于第一部分f11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幕210与第三显示屏幕250之影像画面拼接的原理与图8、图12a、图12b所说明的第一显示屏幕210与第二显示屏幕220之影像画面拼接的原理相似。当使用者位于较佳观赏位置时(例如正对第一显示屏幕210的中心,并与第一显示屏幕210保持预设的适当距离),使用者观看第一显示屏幕210与第二显示屏幕220之交界处的方向大致如图8所示,因而可看到拼接完整的第一影像画面f1及第二影像画面f2。同样地,使用者观看第一显示屏幕210与第三显示屏幕250之交界处时,也可看到拼接完整的第一影像画面f1及第三影像画面f3。

当使用者从较佳观赏位置往后移动而与第一显示屏幕210之间的距离加大时,使用者观看第一显示屏幕210与第二显示屏幕220之交界处的方向大致如图12a所示,因而可看到拼接完整的第一影像画面f1及第二影像画面f2。同样地,使用者观看第一显示屏幕210与第三显示屏幕250之交界处时,也可看到拼接完整的第一影像画面f1及第三影像画面f3。

当使用者从较佳观赏位置往前移动而与第一显示屏幕210之间的距离缩短时,使用者观看第一显示屏幕210与第二显示屏幕220之交界处的方向大致如图12b所示,因而可看到拼接完整的第一影像画面f1及第二影像画面f2。同样地,使用者观看第一显示屏幕210与第三显示屏幕250之交界处时,也可看到拼接完整的第一影像画面f1及第三影像画面f3。

因此,本实施例之多屏幕显示装置200a及显示方法能扩大较佳观赏区的范围,让使用者在较佳观赏区内不会看到第一显示屏幕210及第二显示屏幕220的边框212、222中彼此相邻的两侧边213、223以及第一显示屏幕210及第三显示屏幕250的边框212、252中彼此相邻的两侧边214、253,并且能看到拼接完整的影像画面。另外,上文中针对第一显示屏幕210及第二显示屏幕220所述的校正界面以及影像压缩方式也可应用于第一显示屏幕210及第三显示屏幕250。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多屏幕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中,藉由分割各个显示屏幕的显示区,使两个相邻的显示屏幕各自有显示相同影像的副显示区。如此,能够扩大较佳观赏区的范围,让使用者此较佳观赏区内不会看到显示屏幕的边框中彼此相邻的两侧边,而且显示相同影像的两个副显示区中只有一个会被使用者看到,所以使用者能看到拼接完整的影像画面。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即所有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发明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题目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符号说明:

100、200、200a:多屏幕显示装置

110a、110b、110c:显示屏幕

111、211、221、251:显示区

112、212、222、252:边框

113、213、214、223、253:侧边

114:出光面

120、120a:棱镜结构光学元件

121、121a:基材

122、122a:棱镜柱

1221:第一棱镜柱

1222:第二棱镜柱

123:上端

124:下端

125:承载面

126、126a、126b、127、127a、127b:出光面

210:第一显示屏幕

220:第二显示屏幕

230:第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

231:侧边

240:影像处理模块

250:第三显示屏幕

260:第二棱镜结构光学元件

am1:第一主显示区

am11:第一区块

am12:第二区块

am2:第二主显示区

am21:第三区块

am22:第四区块

am3:第三主显示区

as1:第一副显示区

as2:第二副显示区

as3:第三副显示区

as4:第四副显示区

as5:第五副显示区

as6:第六副显示区

as7:第七副显示区

as8:第八副显示区

a1、b1、w、w1、w2、w3、w4、w5:宽度

d1:延伸方向

d2:预定方向

d3、d4:移动方向

f1:第一影像画面

f11:第一影像画面的第一部分

f12:第一影像画面的第二部分

f13:第一影像画面的第三部分

f2:第二影像画面

f21:第二影像画面的第一部分

f22:第二影像画面的第二部分

f3:第三影像画面

f31:第三影像画面的第一部分

f32:第三影像画面的第二部分

h1:距离

la、lb:长度

l1、l2、l3、l4、l5、l6、l7、l8:光线

pl:宽度的一半

r1:第一区域

r2:第二区域

s1、s2:界面

s110、s120:步骤

θ1、θd1、θd2、θdp、θdd、θdp’:夹角

θa1、θa2、θb1、θb2:内角

θp1、θt:顶角

θp2、θp3:底角

θpr、θpr2:入射角

θpr1、θpr3:折射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