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温度补偿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42541发布日期:2018-10-12 22:1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温度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已被广泛地应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当从阳极注入的空穴与从阴极注入的电子在有机发光层中复合时,有机发光层发光。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具有类似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结构。其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主要区别在于,通过量子点层发光。

不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还是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都是电流驱动型显示装置,因此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电流的热效应,显示装置的各个像素会出现温度不均。温度会影响到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工作曲线,进而影响显示质量而使显示画面不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温度补偿方法,可以使显示面板的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温度基本一致,从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层,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及热电转换层,设置在显示层下并包括多个热电元件,每个热电元件包括与发光二极管相邻设置的第一端和远离发光二极管设置的第二端,其中,热电元件被配置为根据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温度差形成温差电压信号,并补偿发光二极管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多个热电元件可以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热电元件可以包括: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与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分开设置;连接电极,位于第一端并用于连接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和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第一电极,位于第二端并连接到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以及第二电极,位于第二端并连接到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多个热电元件可以共用第一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热电元件的连接电极可以用作发光二极管的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均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多个热电元件的第二端,以使所述多个热电元件的第二端的温度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驱动电路层,设置在热电转换层下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和所述多个热电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驱动电路层可以包括:温差读取控制单元,耦接至热电元件,并被配置为从热电元件输出所述温差电压信号;温度补偿控制单元,耦接至热电元件,并被配置为向热电元件输入温度补偿信号来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温度补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温差读取控制可以包括第一晶体管。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温度补偿控制单元可以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电容器,其中,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温度补偿信号,第二端耦接至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和电容器的第一端,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耦接至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第二端耦接至热电元件,电容器的第二端耦接至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可以接收来自显示面板的外部的温度补偿信号,其中,温度补偿信号基于所述多个热电元件的多个温差电压信号的平均值和每个热电元件的温差电压信号之间的差值而获得。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可以耦接至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第二端耦接至热电元件,其中,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由第一晶体管输出的温差电压信号作为温度补偿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显示面板的温度补偿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热电元件获取温差电压信号;以及通过热电元件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温度补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通过热电元件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温度补偿可以包括:根据所述多个热电元件的多个温差电压信号的平均值和每个热电元件的温差电压信号之间的差值来获得温度补偿信号;通过热电元件根据温度补偿信号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温度补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通过热电元件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温度补偿可以包括:通过热电元件根据温度补偿信号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温度补偿,其中,热电元件的温差电压信号被用作温度补偿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温度补偿方法,通过多个热电元件分别读取与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温度有关的温差电压信号,并根据与温差电压信号有关的温度补偿信号来对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温度进行补偿,可以在显示面板进行显示时使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温度趋于一致,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附图并入本申请并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以下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热电元件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驱动电路层中的驱动发光二极管并对其进行温度补偿的电路图;

图4a和图4b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温度补偿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来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示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发明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发明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还将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说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设置有读取与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温度有关的温差电压信号并根据与温差电压信号有关的温度补偿信号来对多个发光二极管进行温度补偿的多个热电元件。通过设置多个热电元件来对显示面板的多个发光二极管进行温度补偿,可以使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温度趋于一致,从而提高显示质量。

下面将参照图1对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进行详细地描述。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可以包括设置在衬底40上的热电转换层20和显示层10。

显示层10可以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多个发光二极管根据驱动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电流发射不同强度的光来显示图像。

热电转换层20设置在显示层10之下,用于生成与每个发光二极管的温度有关的电压信号,并对显示层10的多个发光二极管进行温度补偿,以使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温度趋于一致。

具体地,热电转换层20包括可进行热电转换的多个热电元件。每个热电元件包括与发光二极管相邻设置的第一端和远离发光二极管设置的第二端。热电元件根据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温度差形成温差电压信号,并补偿发光二极管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热电元件可以根据与温差电压信号有关的温度补偿信号来补偿发光二极管的温度。这里,温度补偿信号与温差电压信号有关可以指,温度补偿信号基于温差电压信号来获得或设定。例如,如下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描述的,温度补偿信号可以根据多个热电元件产生的多个温差电压信号的平均值与每个温差电压信号的差值来获得,也可以是热电元件产生的温差电压信号。

由于第一端与发光二极管相邻设置,所以热电元件的第一端的温度与发光二极管的温度相同或基本相同。因此,温差电压信号可以被认为是热电元件根据发光二极管与其第二端之间的温度差而产生的。即,热电元件产生的温差电压信号与发光二极管的温度相关。

另外,热电元件的第二端远离发光二极管而设置,其温度受发光二极管的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各个热电元件的第二端的温度可以被认识是基本相同,因而可以作为参考温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各个热电元件具有相同的参考温度,所有各个热电元件产生的各个温差电压信号可以通过参考温度彼此相关联。

如上所述,多个热电元件分别读取与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温度有关的温差电压信号,并例如根据与温差电压信号有关的温度补偿信号来对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温度进行补偿,这样可以在显示面板进行显示时使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温度趋于一致,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多个热电元件可以与多个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地设置。由于每个发光二极管都对应有热电元件,所以可以提高对显示面板进行温度补偿的精度,有利于使显示面板的各个像素的温度趋于一致。

下面将参照图2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热电元件的一示例。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热电元件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热电元件可以包括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210、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220、连接电极230、第一电极240和第二电极250。

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210与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220分开地设置,并且具有与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220不同的导电类型。例如,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210和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220可以位于同一层并分开地设置。又例如,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210可以是n型半导体层,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220可以是p型半导体层。

连接电极230位于第一端并用于连接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210和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220。具体地讲,连接电极230的下表面与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210和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220的上表面接触以将它们电连接。这里,连接电极230形成热电元件的与发光二极管相邻设置的第一端。本发明不对连接电极230的材料做具体限制,只要其可以实现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210和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220之间的电连接即可。

连接电极230的上表面与发光二极管相邻设置,因此其温度与发光二极管的温度基本相同或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连接电极230可以用作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一电极,即,热电元件和发光二极管共用连接电极230。在这种情况下,连接电极230的温度即为发光二极管的温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连接电极230可以与发光二极管直接接触。在这种情况下,连接电极230的温度可被认为与发光二极管的温度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连接电极230可以与发光二极管分开地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连接电极230与发光二极管之间能够实现有效地热传递,使得连接电极230与发光二极管的温度基本相同即可。例如,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在显示层10与热电转换层20之间设置能够实现有效热传递的第一绝缘层50,以使连接电极230与发光二极管分开设置。

第一电极240位于第二端并连接到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210,第二电极250位于第二端并连接到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220。这里,第一电极240和第二电极250共同构成热电元件的第二端。

如图2中所示的热电元件,在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210和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220分别是n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的情况下,如果对第一电极240和第二电极250分别施加正电压和负电压,则n型半导体层中的电子和p型半导体层的空穴均向热电元件的第二端流动,使得热电元件的第一端的温度降低,第二端的温度升高,可以实现对发光二极管的制热;如果对第一电极240和第二电极250分别施加负电压和正电压,则n型半导体层中的电子和p型半导体层中的空穴均向热电元件的第一端流动,使得热电元件的第一端的温度升高,第二端的温度降低,可以实现对发光二极管的制冷。

另外,如果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存在温度差,则会在第一电极240和第二电极250之间产生电压,在本文中,该电压被称为温差电压。因此,热电元件通过该特征可以获取与发光二极管的温度有关的温差电压信号。

这里,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温度差与第一电极240与第二电极250之间的电压的关系可以由下式来表示:

温度差=温差电压/塞贝克系数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可以使用如图2中所示的热电元件来产生与各个发光二极管的温度有关的电压信号,并且可以利用热电元件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温度补偿。

具体地,可以获取在第一电极240和第二电极250之间的与发光二极管的温度有关的温差电压信号,并将与温差电压信号有关的温度补偿信号施加到第一电极240和第二电极250之间来对发光二极管的温度进行补偿,以使各个发光二极管的温度趋于一致,这将在下面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多个热电元件可以共用第一电极240。共用的第一电极240可以用作获得温差电压信号或施加温度补偿信号的参考端,例如,共用的第一电极240可以连接到公共电压源或接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第二电极250获得温差电压信号,以及可以将温度补偿信号施加到第二电极250。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多个热电元件的第二端的均热元件,以使多个热电元件的第二端的温度一致。例如,可以使用石墨贴纸、金属薄(例如,铜箔)等作为均热元件。

继续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驱动电路层30。驱动电路层30设置在热电转换层20下,用于驱动显示层10中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和热电转换层20中的多个热电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二绝缘层60可以设置在热电转换层20和驱动电路层30之间,以使它们彼此绝缘。另外,可以经由通孔,如图1中所示的通孔11和21,将显示层10和热电转换层20分别与驱动电路层30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驱动电路层可以包括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和电容器、以及用于控制热电元件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和电容器。

用于控制热电元件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和电容器可以包括用于控制热电元件的温差读取控制单元和温度补偿控制单元。温差读取控制单元耦接至热电元件,并从热电元件输出温差电压信号。温度补偿控制单元耦接至热电元件,并向热电元件输入温度补偿信号。

下面将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和图3来描述驱动发光二极管并对其进行温度补偿的电路的一示例。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驱动电路层中的驱动发光二极管并对其进行温度补偿的电路图。

如图3中所示,温差读取控制单元可以包括第一晶体管t1。虽然在图3中示出了温度读取电压单元仅包括第一晶体管t1,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具体地,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耦接至第一控制信号cs1,以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cs1导通和截止。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端用于输出热电元件te的温差电压信号。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端耦接至热电元件te。在热电元件te的第一电极240被如上所述地共用并耦接到公共电压源vss(例如,接地)的情况下,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端可以耦接至热电元件te的第二电极250。

如图3中所示,温度补偿控制单元可以包括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和第一电容器ct。虽然图3中示出了温度补偿控制单元仅包括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和第一电容器ct,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具体地,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接收第二控制信号cs2,以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cs2导通和截止;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端接收温度补偿信号,第二端耦接至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和第一电容器ct的第一端。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耦接至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vdd,第二端耦接至热电元件te,例如,可以耦接至热电元件te的未被共用的第二电极250。电容器ct的第二端耦接至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端。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如后面所描述的采用该电路执行温度内补偿方法的情况下,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端可以耦接至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端,以从其接收温差电压信号来作为温度补偿信号。

如图3中所示,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和第二电容器cs可以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led发光。

具体地,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接收第三控制信号cs3,例如,显示面板的栅极扫描信号,以使第四晶体管t4导通或截止,第一端接收显示驱动信号,第二端耦接至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端耦接至电源电压vdd,第二端耦接至发光二极管led。第二电容器cs的第一端耦接至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第二端耦接至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例如,晶体管t1-t5可以是p型晶体管,并且它们的第一端可以是源极端,第二端可以是漏极端。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将认识到的,晶体管t1-t5不限于是p型晶体管,例如,其也可以是n型晶体管。

另外,虽然未在附图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在温度补偿控制电路中设置放大器,以放大温度补偿信号来扩大温度的补偿范围。

下面将参照图4a和图4b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利用图3中所示的电路对发光二极管led进行温度补偿的方法。其中,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温度补偿的一种方法的时序图;图4b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温度补偿的另一种方法的时序图。

下面将参照图3和图4a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发光二极管led进行温度补偿的一个示例。

首先获取与发光二极管led相关的温差电压信号。

使第一控制信号cs1保持在低电平,并使第二控制信号cs2和第三控制信号cs3保持在高电平。此时,晶体管t1导通,晶体管t2至t5截止,发光二极管led不工作。晶体管t1将热电元件led产生的温差电压信号输出给后端电路(例如,显示装置的控制器)。后端电路判断获取的显示面板的各发光二极管led的温差电压信号的不均匀性是否超过阈值(例如,5%),如果超过阈值,则使用下述步骤对各发光二极管led进行温度补偿。

然后对发光二极管led进行温度补偿。

使第二控制信号cs2保持在低电平,并使第一控制信号cs1和第三控制信号cs3保持在高电平。此时,晶体管t2和t3导通,晶体管t1、t4和t5截止,发光二极管led不工作。从s端接收的来自显示面板的外部的温度补偿信号经由晶体管t2写入第一电容器ct,并通过晶体管t3驱动热电元件te来对发光二极管led进行温度补偿。这里,温度补偿信号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ed的温差电压与各个发光二极管的平均温差电压的差值。下式示出该差值与发光二极管led的温度的关系。

v补=(tled-t平均)*塞贝克系数

其中,v补为发光二极管led的温差电压与各个发光二极管的平均温差电压的差值,即,温度补偿信号;tled为发光二极管led的温度,t平均为各个发光二极管的平均温度。通过上式可以看出,当对发光二极管led补偿上述电压信号后,可以使每个发光二极管的温度接近于各个发光二极管的平均温度,从而使各个发光二极管的温度趋于一致。

最后驱动发光二极管led来显示图像。

使第一控信号cs1和第二控信号cs2保持在高电平,第三控制信号cs3保持在低电平。此时,晶体管t1至t3截止,晶体管t4和t5导通,热电元件te不工作。显示驱动信号由s端通过晶体管t4写入第二电容器cs,从而通过晶体管t5驱动发光二极管led来发光。

该温度补偿方法通过从显示面板的外部接收与温差电压信号有关的温度补偿信号,因此这里可以将其称为温度外部补偿方法。

该温度外部补偿方法通过从显示面板的外部接收温度补偿信号,因此适合于各个发光二极管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大的情况。例如,当获取的显示面板的各发光二极管led的温差电压信号的不均匀性超过阈值(例如,5%)时,可以使用该温度外部补偿方法对各发光二极管led进行温度补偿。

下面将参照图3和图4b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发光二极管led进行温度补偿的另一示例。

首先获取与发光二极管led相关的温差电压信号。

使第一控制信号cs1保持在低电平,并使第二控制信号cs2和第三控制信号cs3保持在高电平。此时,晶体管t1导通,晶体管t2至t5截止,发光二极管led不工作。晶体管t1将热电元件led产生的温差电压信号输出给后端电路(例如,显示装置的控制器)。后端电路判断获取的显示面板的各发光二极管led的温差电压信号的不均匀性是否不超过阈值(例如,5%),如果不超过该阈值,则使用下述步骤对各发光二极管led进行温度补偿。

然后对发光二极管led进行温度补偿。

使第一控制信号cs1和第二控制信号cs2保持在低电平,并使第三控制信号cs3保持在高电平。此时,晶体管t1至t3导通,晶体管t4和t5截止,发光二极管led不工作。热电元件te产生的与发光二极管led相关的温差电压信号作为温度补偿信号经由晶体管t1和t2写入第一电容器ct,并通过晶体管t3驱动热电元件te来对发光二极管led进行温度补偿。下式示出该补偿电压与发光二极管led的温度的关系。

v补=(tled-t第二端)*塞贝克系数

其中,v补为由热电元件te产生的作为温度补偿信号的温差电压;tled为发光二极管led的温度,t第二端为热电元件te的第二端的温度。通过上式可以看出,当通过上述电压信号对发光二极管led进行温度补偿后,可以使每个发光二极管的温度接近于各个热电元件te的第二端的温度。如上所述,由于各个热电元件te的第二端远离发热的发光二极管led,所以各个热电元件te的第二端的温度基本相同,因此,经温度补偿后的各个发光二极管的温度趋于一致。

最后驱动发光二极管led来显示图像。

使第一控信号cs1和第二控信号cs2保持在高电平,第三控制信号cs3保持在低电平。此时,晶体管t1至t3截止,晶体管t4和t5导通,热电元件te不工作。显示驱动信号由s端通过晶体管t4写入第二电容器cs,从而通过晶体管t5驱动发光二极管led来发光。

该温度补偿方法由热电元件te来产生温度补偿信号,即在温度补偿电路的内部产生补偿信号,因此这里可以称为温度内部补偿方法。

该温度补偿方法由于使用由热电元件te产生的温差电压信号来作为温度补偿信号,所以适合于各个发光二极管之间的温度差异不大的情况,即,适用于需要施加较小的补偿电压的情况。例如,当各发光二极管led的温差电压信号的不均匀性不超过阈值(例如,5%)时,可以使用该温度内部补偿方法对各发光二极管led的温度进行补偿。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上述温度外部补偿方法和温度内部补偿方法可以在发光二极管不发光时应用,例如,可以在帧与帧之间使用上述方法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温度补偿。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上述温度外部补偿方法和温度内部补偿方法可以单独地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在结合使用时,由于温度外部补偿方法的补偿范围较大而温度内部补偿方法的补偿范围较小,所以可以以较大的时间间隔来应用温度外部补偿方法,而以较小的时间间隔来应用温度内部补偿方法。例如,每隔半个小时或1个小时或更长时间来应用温度外部补偿方法,每个20分钟或15分钟或更短时间(例如,在每帧之间)应用温度内部补偿方法。

相应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另外相应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补偿上述显示面板的温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热电元件获取温差电压信号;以及通过热电元件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温度补偿。

参见以上对温度外部补偿方法的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通过热电元件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温度补偿可以包括:根据所述多个热电元件的多个温差电压信号的平均值和每个热电元件的温差电压信号之间的差值来获得温度补偿信号;通过热电元件根据温度补偿信号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温度补偿。。

参见以上对温度内部补偿方法的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通过热电元件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温度补偿可以包括:通过热电元件根据温度补偿信号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温度补偿,其中,热电元件的温差电压信号被用作温度补偿信号。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温度补偿方法,通过多个热电元件分别读取与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温度有关的温差电压信号,并根据与温差电压信号有关的温度补偿信号来对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温度进行补偿,可以在显示面板进行显示时使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温度趋于一致,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已经针对附图给出了对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面的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并不意图是穷举性的或者将本发明局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明显的是,在以上教导的启示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做出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意图局限于前述的实施例,而是意图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