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9791发布日期:2019-01-29 17:38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显示面侧粘贴有薄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平02-006987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前表面部装饰机构,其提高在前表面设有显示器及按钮的电气装置的前表面部的美观。简单来说,前表面部装饰机构具备:无色透明的第一薄板,其在背面的与按钮对置的区域印刷有显示图案;以及有色半透明的第二薄板,其保留与显示器对置的窗部地进行不透明印刷,一面粘接于第一薄板的背面,另一面粘接于前表面部。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在日本特开平02-006987号公报中,必须进行第一薄板向第二薄板的粘合和第二薄板向前表面部的粘合,总计两次粘合,耗费工时。因此,成本也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美观并且降低薄板的粘贴耗费的工时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方案是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长方形状的显示面板和覆盖上述显示面板的外周部分及背面的外壳,上述显示装置具备:粘贴于上述显示面板及上述外壳的显示面侧的薄板;为了能够进行针对设置于上述外壳内的接口端子的接入而形成于上述外壳的显示面侧的开口部;以及覆盖上述开口部的盖部,上述显示面板及上述外壳的显示面侧沿上述显示面板的长边方向或短边方向划分为粘贴上述薄板的第一区域和不粘贴上述薄板的第二区域,上述第一区域是含有上述显示面板和上述外壳的一部分的区域,在上述第二区域设有上述开口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侧的美观,并且降低薄板的粘贴工时,成本降低。

根据参照附图说明的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将容易了解上述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显示装置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显示装置的例(例1)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显示装置的例(例2)的主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显示装置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显示装置的例(例1)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显示装置的例(例2)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揭示优选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主视图。显示装置10具有长方形状的显示面板(液晶面板、有机el面板等)12和覆盖显示面板12的外周部分及背面的外壳14。就本第一实施方式而言,按照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上下方向的箭头,说明左右、上下。因此,左右方向为显示面板12的长边长边方向,上下方向为显示面板12的短边方向。

显示面板12显示图像等。在显示面板12的显示面设有触摸面板(未图示)。

在外壳14内设有作为接口端子的sd端子及usb端子(图示略),为了能够进行操作人员对sd端子及usb端子的接入(access),在外壳14的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侧形成有开口部14a、14b。在开口部14a、14b能够装卸地安装有覆盖开口部14a、14b的盖部16a、16b。在开口部14a设有sd端子,在开口部14b设有usb端子。因此,通过将盖部16a、16b从开口部14a、14b卸下,从而露出开口部14a、14b。由此,操作人员(使用者)能够接入设于开口部14a、14b的sd端子、usb端子。此外,以下为了简单地进行说明,将安装于开口部14a、14b的盖部16a、16b简称为盖部16a、16b。

在图1所示的例中,开口部14a、14b及盖部16a、16b设于显示装置10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侧(左端部侧)、也就是显示面板12的左侧部分的外壳14。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中,将开口部14a、14b及盖部16a、16b配置于外壳14的短边方向(上下方向)的下侧部分,但是也可以配置于中央部分或上侧部分。开口部14a及盖部16a相比开口部14b及盖部16b设于上侧。

在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侧(显示面板12及外壳14的显示面侧)以避开盖部16a、16b的方式粘贴薄板18。为了方便,将粘贴该薄板18的区域称为第一区域20,将不粘贴薄板18的区域称为第二区域22。图1中,用斜线示出了第一区域20中的外壳14的区域。也就是,用斜线示出了薄板18中的粘贴于外壳14的区域。

第一区域20是含有显示面板12和外壳14的一部分的区域,在第二区域22设有开口部14a、14b及盖部16a、16b。第二区域22是比显示面板12靠左侧部分的含有外壳14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该第一区域20和第二区域22沿着显示面板12的长边方向将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侧划分为两个区域。因此,第二区域22是含有显示装置10(外壳14)的上下方向的整个范围的区域,第一区域20是含有显示装置10(显示面板12及外壳14)的上下方向的整个范围的区域。第一区域20是至少含有显示面板12和比显示面板12靠右侧部分、上侧部分、以及下侧部分的外壳14的区域。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薄板18具有四边形状,因此,第一区域20与第二区域22的边界线24沿上下方向(显示面板12的短边方向)呈直线状延伸。该边界线24相比显示面板12位于左侧。以边界线24为界限,左侧为第二区域22,右侧为第一区域20,第一区域20及第二区域22均为四边形状(具体而言,长方形状)。

此外,边界线24也可以位于显示面板12的左端上。也就是,边界线24也可以位于显示面板12与位于显示面板12的左侧的外壳14的边界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边界线)上。

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以盖部16a、16b的一边(盖部16a、16b的右侧的一边)与边界线24接触的方式设定第一区域20及第二区域22。由此,能够缩短第二区域22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长度。

这样,薄板18不粘贴于设置开口部14a、14b及盖部16a、16b的第二区域22,因此薄板18向显示装置10的粘贴作业变简单,减少粘贴工时。因此,成本降低。另外,就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侧(显示面板12及外壳14的显示面侧)而言,沿显示面板12的长边方向划分出粘贴薄板18的第一区域20和不粘贴薄板18的第二区域22,因此美观性提高。

薄板18的对应于显示面板12的区域(粘贴于显示面板12的区域)透明,薄板18的对应于外壳14的区域(粘贴于外壳14的区域)涂敷不透明的涂料而被着色。也就是,在图1中,用斜线表示的区域是着色后的区域。该薄板18由与构成外壳14的材质不同的材质制造,因此薄板18的质感与外壳14的质感不同。另外,外壳14及盖部16a、16b由相同的材料成形,因此具有相同的颜色、质感。着色于薄板18的颜色与外壳14的颜色不同。因此,通过将薄板18粘贴于第一区域20,能够使颜色以边界线24为界限改变,因此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侧成为上色的外观。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侧的美观。

在此,以往,以避开粘贴于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侧的薄板中的与盖部16a、16b对应的区域的方式仅将该部分去除。由此,仅盖部16a、16b的区域颜色、质感等不同,美观性差。因此,需要在盖部16a、16b也粘贴薄板,使与盖部16a、16b以外的区域一致。由此,美观性提高,但是增加工时、成本。

但是,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沿显示面板12的长边方向,将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侧划分为粘贴薄板18的第一区域20(含有显示面板12的区域)和不粘贴薄板18的第二区域22。而且,在显示面板12的短边方向上,使设有开口部14a、14b及盖部16a、16b的第二区域22为含有外壳14的整个范围的区域。由此,能够提高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侧的美观,并且减少薄板18的粘贴工时,成本降低。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如下变形。此外,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单元,标注相同的符号,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变形例1>

变形例1中,以盖部16a、16b与边界线24不接触的方式设定第一区域20及第二区域22。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显示装置10的一例的主视图。观察图2可知,盖部16a、16b与沿上下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边界线24隔开规定的间隔位于边界线24的左侧。

这样,即使盖部16a、16b不与边界线24接触,也能够提高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侧的美观性,并且降低薄板18的粘贴工时,成本降低。

<变形例2>

变形例2中,以边界线24为由曲线构成的线、由多个直线构成的线、由曲线与直线的组合构成的线的方式设定第一区域20及第二区域22。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显示装置10的例(例1)的主视图。如图3所示,开口部14a、14b及盖部16a、16b配置于显示面板12的左侧部分的外壳14且短边方向(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分。而且,边界线24包括:以与盖部16a、16b的一边(盖部16a、16b的右侧的一边)接触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线30a;从线30a的上端朝向与显示面板12相反一侧的方向(左方向)向斜上方延伸的线30b;以及从线30a的下端朝向与显示面板12相反一侧的方向(左方向)向斜下方延伸的线30c。由此,第一区域20及第二区域22的形状也改变,薄板18的形状也改变。

此外,在图3所示的例中,边界线24的线30a与盖部16a、16b的一边接触,但是如变形例1那样,盖部16a、16b也可以不与线30a接触。另外,在图3所示的例中,将开口部14a、14b及盖部16a、16b配置于显示装置10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分,但是,也可以配置于上侧部分,也可以配置于下侧部分。该情况下,也可以根据盖部16a、16b的配置位置,任意改变边界线24的形状。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显示装置10的例(例2)的主视图。如图4所述,边界线24包括:以与盖部16a、16b的一边(盖部16a、16b的右侧的一边)接触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线32a;从线32a的上端以与盖部16a的上侧的一边的一部分接触的方式向左方向延伸的线32b;以及从线32b的左端向上方向延伸的线32c。由此,第一区域20及第二区域22的形状也改变,薄板18的形状也改变。

此外,在图4所示的例中,将开口部14a、14b及盖部16a、16b配置于显示装置10的短边方向的下侧部分,但是,也可以配置于中央部分,也可以配置于上侧部分。该情况下,也可以根据盖部16a、16b的配置位置而任意改变边界线24的形状。

因此,第一区域20和第二区域22沿显示面板12的长边方向划分,且第二区域22是在显示面板12的短边方向上含有外壳14的整个范围的区域即可。在变形例2中,也能够提高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侧的美观性,并且减少薄板18的粘贴工时,成本降低。

此外,对于使边界线24为由曲线构成的线、由曲线与直线的组合构成的线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进行。

<变形例3>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变形例1、2中,将开口部14a、14b及盖部16a、16b设于显示装置10的长边方向的左端部侧(也就是显示面板12的左侧部分的外壳14),但是也可以设于显示装置10的长边方向的右端部侧(也就是,显示面板12的右侧部分的外壳14)。

[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主视图。第二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将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侧沿显示面板12的短边方向划分为第一区域20和第二区域22。此外,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单元,标注相同的符号,仅对不同部分进行说明。此外,在图5中,也用斜线示出了第一区域20中的外壳14的区域。也就是,用斜线示出了薄板18中的粘贴于外壳14的区域。

在图5所示的例中,开口部14a、14b及盖部16a、16b设于显示装置10的短边方向的一端部侧(下端部侧)、也就是显示面板12的下侧部分的外壳14。另外,在图5所示的例中,将开口部14a、14b及盖部16a、16b配置于外壳14的长边方向的右侧部分,但是也可以配置于中央部分或左侧部分。开口部14a及盖部16a相比开口部14b及盖部16b设于左侧。

而且,第二区域22是比显示面板12靠下侧部分的含有外壳14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是含有显示装置10(外壳14)的左右方向的整个范围的区域。在第二区域20设有开口部14a、14b及盖部16a、16b。第一区域20是至少含有显示面板12和比显示面板12靠左侧部分、上侧部分、以及右侧部分的区域。

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薄板18也具有四边形状,因此,第一区域20与第二区域22的边界线24沿左右方向(显示面板12的长边方向)呈直线状延伸。该边界线24位于显示面板12的下侧。以边界线24为界限,下侧为第二区域22,上侧为第一区域20,第一区域20及第二区域22均为四边形状(具体而言,长方形状)。

此外,边界线24也可以位于显示面板12的下端上。也就是,边界线24也可以位于显示面板12与位于显示面板12的下侧的外壳14的边界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边界线)上。

本第二实施方式中,也以盖部16a、16b的一边(盖部16a、16b的上侧的一边)与边界线24接触的方式设定第一区域20及第二区域22。由此,能够缩短第二区域22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显示面板12的短边方向的长度)。

此外,粘贴于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侧的薄板18的对应于显示面板12的区域透明,薄板18的对应于外壳14的区域涂敷不透明的涂料而被着色。也就是,薄板18的质感与外壳14的质感不同,着色于薄板18的颜色与外壳14的颜色不同。

因此,本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提高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侧的美观,并且减少薄板18的粘贴工时,成本降低。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能够如下变形。此外,对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单元,标注相同的符号,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变形例1>

变形例1中,以盖部16a、16b与边界线24不接触的方式设定第一区域20及第二区域22。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显示装置10的一例的主视图。观察图6可知,盖部16a、16b与沿左右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边界线24隔开规定的间隔位于边界线24的下侧。

这样,即使盖部16a、16b不与边界线24接触,也能够提高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侧的美观性,并且降低薄板18的粘贴工时,成本降低。

<变形例2>

变形例2中,以边界线24为由曲线构成的线、由多个直线构成的线、由曲线与直线的组合构成的线的方式设定第一区域20及第二区域22。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显示装置10的例(例1)的主视图。如图7所示,开口部14a、14b及盖部16a、16b配置于显示面板12的下侧部分的外壳14且长边方向(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而且,边界线24包括:以与盖部16a、16b的一边(盖部16a、16b的上侧的一边)接触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线40a;从线40a的左端朝向与显示面板12相反一侧的方向(下方向)向斜左方延伸的线40b;以及从线40a的右端朝向与显示面板12相反一侧的方向(下方向)向斜右方延伸的线40c。由此,第一区域20及第二区域22的形状也改变,薄板18的形状也改变。

此外,在图7所示的例中,边界线24的线40a与盖部16a、16b的一边接触,但是如变形例1那样,盖部16a、16b也可以不与线40a接触。另外,在图7所示的例中,将开口部14a、14b及盖部16a、16b配置于显示装置10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分,但是,也可以配置于左侧部分,也可以配置于右侧部分。该情况下,也可以根据盖部16a、16b的配置位置,任意改变边界线24的形状。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显示装置10的例(例2)的主视图。如图8所述,边界线24包括:以与盖部16a、16b的一边(盖部16a、16b的上侧的一边)接触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线42a;从线42a的左端以与盖部16a的左侧的一边的一部分接触的方式向下方向延伸的线42b;以及从线42b的下端向左方向延伸的线42c。由此,第一区域20及第二区域22的形状也改变,薄板18的形状也改变。

此外,在图8所示的例中,将开口部14a、14b及盖部16a、16b配置于显示装置10的长边方向的右侧部分,但是,也可以配置于中央部分,也可以配置于左侧部分。该情况下,也可以根据盖部16a、16b的配置位置而任意改变边界线24的形状。

因此,第一区域20和第二区域22沿显示面板12的短边方向划分,且第二区域22是在显示面板12的长边方向上含有外壳14的整个范围的区域即可。在变形例2中,也能够提高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侧的美观性,并且减少薄板18的粘贴工时,成本降低。

此外,对于将边界线24设置为由曲线构成的线、由曲线与直线的组合构成的线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进行。

<变形例3>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及变形例1、2中,将开口部14a、14b及盖部16a、16b设于显示装置10的短边方向的下端部侧(也就是显示面板12的下侧部分的外壳14),但是也可以设于显示装置10的短边方向的上端部侧(也就是,显示面板12的上侧部分的外壳14)。

〔根据实施方式可得到的技术思想〕

以下记载根据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掌握的技术性思想。

显示装置10具有长方形状的显示面板12和覆盖显示面板12的外周部分及背面的外壳14。显示装置10具备:粘贴于显示面板12及外壳14的显示面侧的薄板18;为了能够进行针对设于外壳14内的接口端子的接入而形成于外壳14的显示面侧的开口部14a、14b;以及覆盖开口部14a、14b的盖部16a、16b。显示面板12及外壳14的显示面侧沿显示面板12的长边方向或短边方向划分为粘贴薄板18的第一区域20和不粘贴薄板18的第二区域22。第一区域20是含有显示面板12和外壳14的一部分的区域。在第二区域22设有开口部14a、14b。

由此,能够提高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侧的美观性,并且减少薄板18的粘贴工时,成本降低。

也可以是,以安装于开口部14a、14b的盖部16a、16b的一边接触第一区域20与第二区域22的边界线24的方式设定第一区域20及第二区域22。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侧的美观性。

也可以是,第一区域20与第二区域22的边界线24呈直线状延伸。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侧的美观性。

也可以是,薄板18中的粘贴于显示面板12的区域透明,粘贴于外壳14的区域着色有与外壳14的颜色不同的颜色。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侧的美观性。

也可以是,薄板18的质感与外壳14的质感不同。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侧的美观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