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03653发布日期:2019-06-25 23:07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具备按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像素形成部且各像素形成部包含薄膜晶体管等开关元件和像素电容等数据保持电容的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液晶面板等的显示部中形成有:多个数据信号线(也称为“源极线”)、与该多个数据信号线交叉的多个扫描信号线(也称为“栅极线”)、以及沿着该多个数据信号线和该多个扫描信号线按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像素形成部。

在这种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各像素形成部中,由于作为像素开关元件的晶体管(通常为薄膜晶体管)的寄生电容,当该开关元件(以下设为该开关元件包含n沟道型晶体管,将n沟道型晶体管简称为“nch晶体管”)截止时,像素电极的电压(以下称为“像素电压”)vp下降。此时,当用附图标记“cp”表示像素电容,用“cgd”表示作为像素开关元件的nch晶体管的栅极端子与作为像素电极侧的导通端子的漏极端子之间的寄生电容,假设提供到该nch晶体管的栅极端子的扫描信号的电压从作为导通电压的h电平栅极电压vgh瞬时变化为作为截止电压的l电平栅极电压vgl时,像素电压下降量(也称为“下拉电压”或“馈通电压”)δvp用下式表示。

δvp={cgd/(cp+cgd)}(vgh-vgl)…(1)

与在本申请中公开的显示装置关联地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备非矩形的显示部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构成为,其应提供到显示部的扫描信号线的扫描信号的电压从像素开关元件的导通电压变化为截止电压的时间是该扫描信号线越长则越短。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扫描线驱动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扫描线驱动器构成为,扫描线驱动用电压(输出信号)不会急剧地下降,而根据开关元件的驱动能力表现出平缓的下降波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163299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6951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1242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提供到作为像素开关元件的nch晶体管的栅极端子的扫描信号从导通电压vgh瞬时变化为截止电压vgl的情况下,作为该扫描信号电压变化所致的下拉电压的像素电压下降量δvp用式(1)给出。但是实际上该扫描信号由于扫描信号线的配线电容cgl或配线电阻rgl的存在,所以不是从导通电压vgh瞬时变化为截止电压vgl,扫描信号的下降波形会钝化。随着扫描信号线的配线电容cgl或配线电阻rgl变大,即随着扫描信号线的时间常数变大,该下降波形的钝化变大(下降时间变长),在该扫描信号的电压从导通电压vgh变化为截止电压vgl的过程中流入像素电极(像素电容)的电荷量变多。因而,在如非矩形的显示部或具有缺口(切口部)的显示部(参照后述的图1)那样扫描信号线的长度不均匀的显示部中,由于扫描信号线的配线电容cgl或配线电阻rgl也不均匀,因此,像素电压下降量δvp有时会根据连接到像素开关元件的扫描信号线的不同而不同。其结果是,在显示部中产生亮度差等显示不匀,无法进行良好的显示。

对此,通过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那样,将应提供到扫描信号线的扫描信号的电压从像素开关元件的导通电压变化为截止电压的时间即截止转变时间设为该扫描信号线越长则越短,能使上述的像素电压下降量δvp均匀化。但是,若想要基于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构成而生成这种扫描信号(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3、图18),则需要多个新的控制信号,在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栅极驱动器)等中会导致构成的复杂化或规模的增大。

因此,希望提供能抑制电路规模的增大或电路构成的复杂化并且在如具有缺口的显示部那样扫描信号线的长度不均匀的显示部中能进行无显示不匀的良好的显示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若干个实施方式是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具备:

显示部,其包含多个数据信号线、与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交叉的多个扫描信号线、以及沿着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和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按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像素形成部,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中的至少2个扫描信号线的时间常数相互不同;

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其生成分别提供到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的多个扫描信号;

扫描侧时钟发生电路,其生成应提供到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扫描侧时钟信号;以及

波形控制电路,其设置于上述扫描侧时钟发生电路的内部或外部,控制上述扫描侧时钟信号的波形,

上述多个像素形成部各自包含:

电容电极,其作为形成规定电容的电极之一;以及

场效应晶体管,其作为像素开关元件,具有连接到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中的任意一个数据信号线的第1导通端子、连接到上述电容电极的第2导通端子、以及连接到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中的任意一个扫描信号线的控制端子,

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

包含:移位寄存器,其具有与上述扫描信号线的数量对应的级数,依次传送被输入的起始脉冲;以及多个模拟开关,其分别连接到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并且各模拟开关通过与连接到各模拟开关的扫描信号线对应的上述移位寄存器的级的输出信号而被导通/截止,

将用上述多个模拟开关对上述扫描侧时钟信号进行采样从而得到的多个信号作为上述多个扫描信号分别施加到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

上述波形控制电路控制上述扫描侧时钟信号的波形,使得在上述扫描侧时钟信号所包含的脉冲的下降或上升中,上述扫描侧时钟信号的电压从用于将上述像素开关元件设为导通状态的导通电压变化为用于将上述像素开关元件设为截止状态的截止电压的时间成为:应施加包含该脉冲的扫描信号的扫描信号线的时间常数越小则越长。

本发明的其它若干个实施方式是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上述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包含多个数据信号线、与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交叉的多个扫描信号线、以及沿着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和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按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像素形成部,并设有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中的至少2个扫描信号线的时间常数相互不同的显示部,上述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具备:

扫描信号线驱动步骤,生成分别提供到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的多个扫描信号;

扫描侧时钟发生步骤,生成在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步骤中用于生成多个扫描信号的扫描侧时钟信号;以及

波形控制步骤,控制上述扫描侧时钟信号的波形,

上述多个像素形成部各自包含:

电容电极,其作为形成规定电容的电极之一;以及

场效应晶体管,其作为像素开关元件,具有连接到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中的任意一个数据信号线的第1导通端子、连接到上述电容电极的第2导通端子、以及连接到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中的任意一个扫描信号线的控制端子,

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步骤包含如下步骤:

在具有与上述扫描信号线的数量对应的级数的移位寄存器中依次传送被输入的起始脉冲;

将分别连接到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的多个模拟开关中的各模拟开关通过与连接到各模拟开关的扫描信号线对应的上述移位寄存器的级的输出信号进行导通、截止;以及

将用上述多个模拟开关对上述扫描侧时钟信号进行采样从而得到的多个信号作为上述多个扫描信号分别施加到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

在上述波形控制步骤中,控制上述扫描侧时钟信号的波形,使得在上述扫描侧时钟信号所包含的脉冲的上升或下降中,上述扫描侧时钟信号的电压从用于将上述像素开关元件设为导通状态的导通电压变化为用于将上述像素开关元件设为截止状态的截止电压的时间成为:应施加包含该脉冲的扫描信号的扫描信号线的时间常数越小则越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若干个实施方式,在扫描侧时钟信号所包含的脉冲的下降或上升中该扫描侧时钟信号的电压从用于将像素开关元件设为导通状态的导通电压变化为用于将上述像素开关元件设为截止状态的截止电压的时间成为:应施加包含该脉冲的扫描信号的扫描信号线的时间常数越小则越长。用多个模拟开关对这种扫描侧时钟信号进行采样从而得到的多个信号作为多个扫描信号分别施加到显示部的多个扫描信号线。由此,对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施加的任何一个扫描信号的波形钝化都成为相同的程度,因此在任何一个像素形成部中,像素开关元件的截止转变期间(控制端子的电压从导通电压变化为截止电压的期间)中的像素电压下降量成为相同的程度。由此,能抑制电路规模的增大或电路构成的复杂化,并且能避免显示部的扫描信号线之间的时间常数(信号线的长度)的差异所致的亮度差的发生,能进行无显示不匀的良好的图像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像素形成部的电气构成的电路图(a、b、c)。

图4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扫描信号驱动电路的构成的电路图。

图5是用于说明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问题的信号波形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上述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上述问题的产生机制的信号波形图。

图7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栅极时钟发生电路的构成的框图。

图8是用于说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的信号波形图。

图9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栅极时钟发生电路的构成的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上述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的信号波形图。

图13是表示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波形控制电路的其它构成例的电路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的信号波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像素形成部

12:tft(薄膜晶体管)

100:显示面板(显示区域)

120:缺口

210:第1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栅极驱动器)

220:第2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栅极驱动器)

200: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栅极驱动器)

221、222等:模拟开关

300: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源极驱动器)

400:显示控制电路

420、430:栅极时钟发生电路(扫描侧时钟发生电路)

421:时钟发生器

423、450、460:波形控制电路

cgd:寄生电容

clc:液晶电容(像素电容、规定电容)

ep:像素电极(电容电极)

sl1~slm:数据信号线

gl1~gln:a区域扫描信号线

gln+1~gln+p:b区域扫描信号线

g1~gn+p:扫描信号

gck、gckb:栅极时钟信号(正相时钟信号和反相时钟信号)

vgh:h电平栅极电压(导通电压)

vgl:l电平栅极电压(截止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各实施方式。

<1.第1实施方式>

<1.1整体构成>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性构成的框图。该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100,其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部;第1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10和第2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20(也被称为“栅极驱动器”);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也被称为“源极驱动器”)300;以及显示控制电路400。从外部对显示控制电路400提供输入信号sin,该输入信号sin包含表示应显示的图像的图像信号和用于进行该图像的显示的定时控制信号。

图2是用于说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0的构成的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显示面板100中配设有:多个(m个)数据信号线(也被称为“源极线”)sl1~slm、多个(n+p个)扫描信号线(也被称为“栅极线”)gl1~gln+p、以及沿着这些数据信号线sl1~slm和扫描信号线gl1~gln按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像素形成部10。此外,在图2中,为了便于图示,将显示面板100的数据信号线的个数m设为18,将显示面板100的后述的b区域的扫描信号线的个数p设为2,但显示面板100的数据信号线的个数和该b区域的扫描信号线的个数不限于此。这在图10和图11中也是同样的。

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100在数据信号线slj(j=1~m)的延伸方向的1个边缘部的中央位置具有缺口(切口部)120。因此,离该1个边缘部近的p个扫描信号线(以下称为“接近缺口扫描信号线”或“b区域扫描信号线”)gln+1~gln+p各自由缺口120电分离为2个副扫描信号线。即,各扫描信号线gln+k(k=1~p)包括相互电分离的第1副扫描信号线gln+k_l和第2副扫描信号线gln+k_r。第1副扫描信号线gln+k_l在图1中配置于缺口120的左侧,仅连接到第1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10,第2副扫描信号线gln+k_r在图1中配置于缺口120的右侧,仅连接到第2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20。显示面板100的扫描信号线gl1~gln+p中的接近缺口扫描信号线(b区域扫描信号线)以外的扫描信号线(以下称为“a区域扫描信号线”)gl1~gln连接到第1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10和第2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20双方。此外,施加到显示面板100的各b区域扫描信号线gln+k的扫描信号gn+k包括:从第1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10施加到第1副扫描信号线gln+k_l的第1副扫描信号gn+k_l;以及从第2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20施加到第2副扫描信号线gln+k_r的第2副扫描信号gn+k_r(参照图1、图2)。

显示面板100的各像素形成部10与m个数据信号线sl1~slm中的任意一个数据信号线对应,并且与n+p个扫描信号线gl1~gln+p中的任意一个扫描信号线对应(在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100中是m=18、p=2)。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像素形成部10的电气构成的电路图,图3的(a)表示显示面板100的a区域(配设有a区域扫描信号线gl1~gln的区域)的像素形成部10的电气构成,图3的(b)表示显示面板100的b区域(配设有b区域扫描信号线gln+1~gln+p的区域)中的配设有第1副扫描信号线gln+1_l~gln+p_l的区域(以下称为“第1b区域”)的像素形成部10的电气构成,图3的(c)表示显示面板100的b区域中的配设有第2副扫描信号线gln+1_r~gln+p_r的区域(以下称为“第2b区域”)的像素形成部10的电气构成。图3的(a)~(c)所示的像素形成部10均具有相同的电气构成,但与这些像素形成部对应的扫描信号线的连接目的地不同。即,与a区域的像素形成部10对应的扫描信号线gli(i=1~n)是将它们的一端连接到第1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10,将它们的另一端连接到第2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20,与第1b区域的像素形成部10对应的扫描信号线gln+k_l(k=1~p)连接到第1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10,与第2b区域的像素形成部10对应的扫描信号线gln+k_r(k=1~p)连接到第2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20。此外,a区域的各像素形成部10(图3的(a))与数据信号线sl1~slm中的任意一个数据信号线对应,第1b区域的各像素形成部10(图3的(b))与数据信号线sl1~slja中的任意一个数据信号线对应,第2b区域的各像素形成部10(图3的(c))与数据信号线sljb~slm中的任意一个数据信号线对应。在此,数据信号线slja是经过第1b区域的数据信号线中的离缺口120最近的数据信号线,数据信号线sljb是经过第2b区域的数据信号线中的离缺口120最近的数据信号线,在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100中是m=18、ja=7、jb=12。

如图3所示,各像素形成部10包括:作为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以下简称为“tft”)12,其作为控制端子的栅极端子连接到对应的扫描信号线gli(i=1~n+p),并且其源极端子连接到对应的数据信号线slj(j=1~m);作为电容电极的像素电极ep,其连接到该tft12的漏极端子;共用电极ec,其共用地设置于上述多个像素形成部10;以及液晶层,其被夹持在像素电极ep与共用电极ec之间,共用地设置于上述多个像素形成部10。并且,由液晶电容clc构成作为数据保持电容的像素电容cp,上述液晶电容clc由像素电极ep和共用电极ec形成。典型地,为了在像素电容cp中可靠地保持电压而与液晶电容clc并联设置有辅助电容,但是由于辅助电容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省略其说明和图示。

作为各像素形成部10的开关元件(以下称为“像素开关元件”)的tft12是作为一种场效应晶体管的薄膜晶体管,所以在tft12的栅极端子与漏极端子之间存在寄生电容cgd,该寄生电容cgd包含由扫描信号线gli和像素电极ep形成的电容。此外,tft12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在tft12的沟道层中可以使用非晶硅、多晶硅、微晶硅、连续晶界结晶硅(cg硅)、氧化物半导体等之中的任意一者。另外,作为显示面板100的液晶面板的方式也不限于在与液晶层垂直的方向上施加电场的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取向)方式或tn(twistednematic:扭曲向列)方式等,也可以是在与液晶层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施加电场的ips(in-planeswitching:面内开关)方式。

显示控制电路400从外部接收输入信号sin,基于该输入信号sin生成并输出数字图像信号sdv、数据侧控制信号sct、扫描侧控制信号gct以及共用电压vcom(未图示)。数字图像信号sdv和数据侧控制信号sct提供到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300。扫描侧控制信号gct包含栅极起始脉冲信号gsp、以及由正相栅极时钟信号gck和反相栅极时钟信号gckb构成的2相时钟信号,并提供到第1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10和第2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20。共用电压vcom提供到显示面板100的共用电极ec。此外,以下在无需个别地说明正相栅极时钟信号gck和反相栅极时钟信号gckb的情况下,将它们简称为“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

显示控制电路400包含栅极时钟发生电路420,上述的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由栅极时钟发生电路420生成。现有的栅极时钟发生电路将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作为矩形波信号来生成。而本实施方式的栅极时钟发生电路420构成为通过使作为矩形波生成的基本栅极时钟信号的波形选择性地变形来生成上述的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这一点与现有不同。该栅极时钟发生电路420的详细内容后述。

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300基于数字图像信号sdv和数据侧控制信号sct来生成用于驱动显示面板100的m个数据信号s1~sm。即,在来自显示控制电路400的数据侧控制信号sct中包含源极起始脉冲信号ssp、源极时钟信号sck、锁存选通信号ls、以及极性切换控制信号cpn等,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300基于这些信号使其内部的未图示的移位寄存器和采样锁存电路等动作,从而生成基于数字图像信号sdv的m个数字信号,将这些数字信号通过未图示的da转换电路转换为模拟信号,从而生成m个数据信号s1~sm作为用于驱动显示面板100的信号。这些数据信号s1~sm是模拟的电压信号,分别提供到显示面板100的m个数据信号线sl1~slm。此外,极性切换控制信号cpn是为了防止液晶的劣化而用于对显示面板100进行交流驱动的控制信号,是为了按规定的定时切换上述数据信号s1~sm的极性而使用的。不过,该交流驱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周知的,另一方面,与本发明的特征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00基于扫描侧控制信号gct生成扫描信号g1~gn+p并将其分别施加到扫描信号线gl1~gln+p,由此按规定周期向扫描信号线gl1~gln+p反复施加激活的扫描信号。图4是表示该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00的构成例的框图。该构成例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00构成为包含:如图4所示的那样连接并作为n+p级的移位寄存器而动作的n+p+1个rs触发器201、202、203、…以及n+p个模拟开关221、222、223、…,通过用模拟开关22i对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进行采样从而生成扫描信号gi(i=1~n+p)。该n+p级的移位寄存器的第k个级是使用第k个rs触发器20k和第k个模拟开关22k来实现的。即,在第1个rs触发器201中,从显示控制部400对置位端子(s端子)输入栅极起始脉冲信号gsp,对复位端子(r端子)输入作为第2个模拟开关222的输出的扫描信号g2。在第i个(i=2~n+p)rs触发器20i中,对置位端子输入作为第i-1个模拟开关22(i-1)的输出的扫描信号gi-1,对复位端子输入作为第i+1个模拟开关22(i+1)的输出的扫描信号gi+1。在与最后一级对应的n+p个rs触发器20(n+p)中,对置位端子输入作为第n+p-1个模拟开关22(n+p-1)的输出的扫描信号gn+p-1,对复位端子输入作为第n+p+1个模拟开关22(n+p+1)的输出信号。

另外,在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00中,来自显示控制电路400的正相栅极时钟信号gck输入到第奇数个模拟开关221、223、225、…,来自显示控制电路400的反相栅极时钟信号gckb输入到第偶数个模拟开关222、224、226、…。对各模拟开关22i输入与该模拟开关22i对应的rs触发器20i(同一级内的rs触发器)的输出信号qi作为控制信号(i=1~n+p)。由此,第i个模拟开关22i在第i个级的rs触发器20i的输出信号qi为高电平(h电平)时是导通状态,在该输出信号qi为低电平(l电平)时是截止状态。其结果是,在第奇数个级的rs触发器20i的输出信号qi为h电平的期间(i=1、3、5、…),正相栅极时钟信号gck作为扫描信号gi施加到扫描信号线gli,在第偶数个级的rs触发器20i的输出信号qi是h电平的期间(i=2、4、6、…),反相栅极时钟信号gckb作为扫描信号gi施加到扫描信号线gli。

在显示面板100的背面侧设置有未图示的背光源单元,由此,对显示面板100的背面照射背光源光。该背光源单元也是由显示控制电路400驱动,但也可以是通过其它方法驱动的构成。此外,在显示面板100是反射型的情况下,不需要背光源单元。

如上所示,对数据信号线sl1~slm分别施加数据信号s1~sm,对扫描信号线gl1~gln+p分别施加扫描信号g1~gn+p,对显示面板100的背面照射背光源光,从而从外部提供的输入信号sin所表示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面板100。

此外,在图1~图4所示的上述构成中,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10、220和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300双方或一方也可以设置于显示控制电路400内。而且,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10、220和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300双方或一方也可以与显示面板100一体地形成。

<1.2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问题点>

图5是用于说明在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具备图1或图2所示的缺口的显示面板100时的问题的信号波形图。假设该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图4所示的构成的扫描信号驱动电路。在该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对图4所示的构成的扫描信号驱动电路输入图5所示的栅极起始脉冲信号gsp、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这些信号gsp、gck、gckb所包含的脉冲均是方形脉冲,并且下降时间和上升时间与脉冲宽度相比足够小。

当图5所示的栅极起始脉冲信号gsp和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输入到分别与图2所示形状的显示面板100的扫描信号线gl1~gln+p(p=2)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连接的第1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10和第2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20时,会生成图5所示的各级的rs触发器201~20(n+2)的输出信号q1~qn+2,基于这些输出信号q1~qn+2,生成图5所示的扫描信号g1~gn+2。各扫描信号线gli具有配线电容和配线电阻,因此即使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是没有钝化的脉冲信号,扫描信号gi的波形也会根据被施加该扫描信号的扫描信号线gli的长度而钝化。即,扫描信号gi的波形根据由被施加该扫描信号的扫描信号线gli的配线电容和配线电阻决定的时间常数而钝化。从图2可知,配设于显示面板100的a区域的扫描信号线gl1~gln的时间常数比较大,配设于b区域的扫描信号线gln+1~gln+2的时间常数比较小。因此,如图5所示,与施加到a区域的扫描信号线gl1~gln的扫描信号g1~gn的波形钝化相比,施加到b区域的扫描信号线gln+1~gln+2的扫描信号gn+1、gn+2的波形钝化较小。

对于各像素形成部10的像素电压(像素电极ep的电压)vp,当与作为该像素形成部10内的像素开关元件的tft12的栅极端子连接的扫描信号线gli的电压(扫描信号gi的电压)从用于将tft12设为导通状态的导通电压向用于将tft12设为截止状态的截止电压变化时,会由于寄生电容cgd而致使像素电压vp下降规定量(以下称为“像素电压下降量δvp”)(参照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tft12是nch晶体管,所以导通电压相当于h电平的扫描信号的电压即h电平栅极电压vgh,截止电压相当于l电平的扫描信号的电压即l电平栅极电压vgl。因此,当假设扫描信号gi的电压是从导通电压(h电平栅极电压vgh)向截止电压(l电平栅极电压vgl)瞬时变化时,即考虑理想的情况时,像素电压下降量δvp会用下式表示。

δvp={cgd/(clc+cgd)}(vgh-vgl)…(2)

上述式(2)能根据关于像素电极ep(包含像素电极ep的节点)的电荷守恒定律导出。即,在像素形成部10内的tft12即将从导通状态向截止状态变化前的时点,像素电压vp等于数据信号sj的电压vs,像素电极ep的电荷量qon是

qon=cgd(vp-vgh)+clc(vp-vcom),

该tft12刚从导通状态向截止状态变化后的时点的像素电极ep的电荷量qoff是

qoff=cgd(vp-δvp-vgl)+clc(vp-δvp-vcom),

因此根据表示电荷守恒定律的qon=qoff,成为

cgd(vp-vgh)+clc(vp-vcom)

=cgd(vp-δvp-vgl)+clc(vp-δvp-vcom)。

当用该式解出δvp时,能得到上述式(2)。

但是,如已述那样,各扫描信号线gli具有配线电容和配线电阻,因此在各扫描信号gi中会根据被施加扫描信号gi的扫描信号线gli的时间常数而产生波形钝化。因此,当tft12变为截止时,扫描信号gi不会从作为导通电压的h电平栅极电压vgh向作为截止电压的l电平栅极电压vgl瞬时变化,在从导通电压变化为截止电压的期间(以下称为“截止转变期间”)内电荷从数据信号线slj经由该tft12流入到像素电极ep。其结果是,像素电压下降量δvp(>0)与理想的情况相比,根据扫描信号gi的下降波形的钝化程度而变小。即,随着扫描信号线gli的时间常数变大且扫描信号gi的波形钝化的程度变大,像素电压下降量δvp变小。

因而,在具有如图2所示的那样构成的显示面板100的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如图5所示,施加到b区域扫描信号线gln+1~gln+2的扫描信号gn+1~gn+2的波形钝化小于施加到a区域扫描信号线gl1~gln的扫描信号g1~gn的波形钝化(截止转变期间短)。因此,连接到b区域扫描信号线gln+1~gln+2的各像素形成部10的像素电压下降量δvp(>0)大于连接到a区域扫描信号线gl1~gln的各像素形成部10的像素电压下降量δvp。

图6是用于更详细地说明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上述现象的信号波形图,着眼于连接到a区域扫描信号线gl1~gln的像素形成部10中的任意一个像素形成部(以下称为“a区域像素形成部”)和连接到b区域扫描信号线gln+1~gln+2的像素形成部10中的任意一个像素形成部(以下称为“b区域像素形成部”),示出这些a区域像素形成部和b区域像素形成部的若干个信号和若干个部分的电压波形。不过,这些电压波形是为了便于说明上述现象而描绘的,未必一定与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实际驱动中使用的波形一致。

在图6中,粗实线的波形示出数据信号sj的电压vs,细单点划线的波形表示a区域扫描信号线gli的电压(以下称为“a区域扫描电压”)vg(a),细虚线的波形表示b区域扫描信号线gln+k的电压(以下称为“b区域扫描电压”)vg(b),粗单点划线的波形表示a区域像素形成部的像素电压vp(a),粗虚线的波形表示b区域像素形成部的像素电压vp(b),细实线的直线表示共用电压vcom,细双点划线的直线表示数据信号sj的中心电压vsc,细单点划线的直线表示a区域像素形成部的像素电压的中心电压(以下称为“a区域像素中心电压”)vc(a),细虚线的直线表示b区域像素形成部的像素电压的中心电压(以下称为“b区域像素中心电压”)vc(b)。

如图6所示,b区域扫描电压vg(b)的波形钝化小于a区域扫描电压vg(a)的波形钝化,所以b区域扫描电压vg(b)的下降时间(相当于截止转变期间的时间)短于a区域扫描电压vg(a)的下降时间(相当于截止转变期间的时间)。其结果是,b区域像素形成部的像素电压vp(b)在截止转变期间内的下降量(以下称为“b区域像素电压下降量”)δvb大于a区域像素形成部的像素电压vp(a)在截止转变期间内的下降量(以下称为“a区域像素电压下降量”)δva。由此,b区域像素中心电压vc(b)小于a区域像素中心电压vc(a),施加到b区域像素形成部的液晶电容clc的有效电压小于施加到a区域像素形成部的液晶电容clc的有效电压。因此,即使数据信号的电压vs相同,在由b区域像素形成部形成的图像的显示区域(以下称为“b显示区域”)与由a区域像素形成部形成的图像的显示区域(以下称为“a显示区域”)之间也会产生亮度差。其结果是,在具有如图2所示的那样构成的显示面板100的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无法进行没有不匀的良好的图像显示。

<1.3第1实施方式的栅极时钟发生电路>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栅极时钟发生电路420的构成的框图。该栅极时钟发生电路420具有时钟发生器421和波形控制电路423。时钟发生器421将正相基本栅极时钟信号gcko和反相基本栅极时钟信号gckbo作为矩形波信号来生成,波形控制电路423将这些正相基本栅极时钟信号gcko和反相基本栅极时钟信号gckbo所包含的矩形脉冲如图8所示的那样进行变形,由此生成上述的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

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的信号波形图。本实施方式的栅极时钟发生电路420输出按每1帧期间包含1个脉冲的栅极起始脉冲信号gsp,并且输出如图8所示的那样将波形选择性地变形后的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即,栅极时钟发生电路420的波形控制电路423通过仅使正相基本栅极时钟信号gcko和反相基本栅极时钟信号gckbo所包含的矩形脉冲(以下称为“基本时钟脉冲”)中的与施加到b区域扫描信号线gln+1~gln+p(在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100中p=2)的扫描信号gn+1~gn+p对应的矩形脉冲钝化,从而生成如图8所示的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从图4所示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10、220的构成可知,该波形控制电路423使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的脉冲中的与应施加到b区域扫描信号线gln+1~gln+p的扫描信号gn+1~gn+p对应的脉冲所出现的期间(以下称为“b区域期间”)tb的基本时钟脉冲的下降波形钝化(b区域期间tb的基本时钟脉冲的下降时的截止转变期间的长度)增大。该b区域期间的基本时钟脉冲的波形钝化的程度是基于各a区域扫描信号线gli(i=1~n)与各b区域扫描信号线gln+k(k=1~p)之间的时间常数的差异而被设定为,使得图6所示的b区域像素电压下降量δvb成为与a区域像素电压下降量δva相同的程度。

波形控制电路423针对正相基本栅极时钟信号gcko和反相基本栅极时钟信号gckbo所包含的矩形脉冲实施如上所述的选择性变形处理、即如图8所示的那样至少使下降波形钝化来延长下降时间的处理,由此,施加到b区域扫描信号线gln+1~gln+p的扫描信号gn+1~gn+p的下降波形的钝化(下降时间)成为与施加到a区域扫描信号线gl1~gln的扫描信号g1~gn的下降波形的钝化(下降时间)相同的程度(参照图8所示的扫描信号g1~gn+2)。

<1.4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显示面板100具有如图1、图2所示的缺口120,通过如图8所示的那样以如图4所示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构成为前提来控制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的波形,施加到显示面板100的扫描信号线gl1~gln+p的任何一个扫描信号g1~gn+p的波形钝化(下降时的截止转变期间的长度)也都成为相同的程度,因此在任何一个像素形成部10(a区域像素形成部和b区域像素形成部中的任何一个像素形成部)中,像素电压下降量δvp(a区域像素电压下降量δva和b区域像素电压下降量δvb)都成为相同的程度。因而,在任何一个像素形成部10中,若数据信号sj的电压vs相同,则施加到液晶电容clc的有效电压也相同。由此,能抑制电路规模的增大或电路构成的复杂化,并且能避免a显示区域与b显示区域之间的扫描信号线gli的时间常数的差异所致的亮度差的产生,能进行无显示不匀的良好的图像显示。

<1.5变形例>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100的b区域的第1副扫描信号线gln+k_l和第2副扫描信号线gln+k_r1是相同的长度并且时间常数也相同,与此相应地,施加到第1副扫描信号线gln+k_l的扫描信号gn+k_l和施加到第2副扫描信号线gln+k_r的扫描信号gn+k_r设为相同波形的信号gn+k。但是,在b区域的第1副扫描信号线gln+k_l与第2副扫描信号线gln+k_r1之间也可以是长度不同且时间常数不同。在该情况下,只要使用图9所示的波形控制电路423b来代替图7所示的波形控制电路,在该波形控制电路423b中,基于a区域扫描信号线gli(i=1~n)与b区域的第1副扫描信号线gln+k_l(k=1~p)之间的时间常数的差异(信号线长度的差异所致的配线电容cgl和配线电阻rgl的差异),以b区域像素电压下降量δvb成为与a区域像素电压下降量δva相同的程度的方式使b区域期间tb的基本时钟脉冲的下降波形钝化,从而生成第1正相栅极时钟信号gck1和第1反相栅极时钟信号gckb1,并且基于a区域扫描信号线gli(i=1~n)与b区域的第2副扫描信号线gln+k_r(k=1~p)之间的时间常数的差异,以b区域像素电压下降量δvb成为与a区域像素电压下降量δva相同的程度的方式使b区域期间tb的基本时钟脉冲的下降波形钝化,从而生成第2正相栅极时钟信号gck2和第2反相栅极时钟信号gckb2即可。在该情况下,如图10所示,第1正相栅极时钟信号gck1和第1反相栅极时钟信号gckb1输入到第1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10,第2正相栅极时钟信号gck2和第2反相栅极时钟信号gckb2输入到第2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20。通过这种构成能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在该构成中,在第1副扫描信号线gln+k_l的长度长于第2副扫描信号线gln+k_r的长度的情况下(更准确地说,在与第1副扫描信号线gln+k_l的长度对应的时间常数大于与第2副扫描信号线gln+k_r的长度对应的时间常数的情况下),在波形控制电路423b中使b区域期间tb的基本时钟脉冲钝化的程度是,在生成第2正相栅极时钟信号gck2和第2反相栅极时钟信号gckb2的情况下比在生成第1正相栅极时钟信号gck1和第1反相栅极时钟信号gckb1的情况下大。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b区域扫描信号线gln+1~gln+p的长度相同,因而它们的时间常数(配线电容cgl或配线电阻rgl)也相同。但是,即使在b区域扫描信号线gln+1~gln+p的长度(时间常数)相互不同的情况下,在波形控制电路中,通过根据各b区域扫描信号线gln+k(k=1~p)的时间常数使与应施加到该b区域扫描信号线gln+k的扫描信号gn+k对应的基本时钟脉冲钝化,也能使显示面板100的全部像素形成部10的像素电压下降量δvp实现均匀化。因而,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像素电压下降量δvp的均匀化而用于使基本时钟脉冲钝化的波形控制电路423设置于显示控制电路400内(参照图1、图7)。也可以代替上述设置,将相当于该波形控制电路423的电路设置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内(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第1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10和第2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20各自的内部),另外,也可以将这种电路设置于显示控制电路400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之间。

<2.第2实施方式>

下面,以相当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波形控制电路423的电路设置于显示控制电路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之间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作为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在为了实现像素电压下降量δvp的均匀化而用于使基本时钟脉冲钝化的构成上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而其它构成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或对应的部分附上同一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0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面板,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缺口120。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显示控制电路400的栅极时钟发生电路420不包含波形控制电路423,将在其内部生成的正相基本栅极时钟信号gcko和反相基本栅极时钟信号gckbo原样作为正相栅极时钟信号gck和反相栅极时钟信号gckb输出。这些正相栅极时钟信号gck和反相栅极时钟信号gckb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参照图1)通过设置于显示控制电路400与第1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10和第2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20之间的时钟传送信号线lck、lckb输入到第1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10和第2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2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波形控制电路450设置于显示控制电路400与第1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10及第2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20之间。即如图11所示,上述时钟传送信号线lck、lckb连接着波形控制电路450。该波形控制电路450包含:第1电路,其将第1开关元件sw1和第1电容器cd1串联连接;以及第2电路,其将第2开关元件sw2和第2电容器cd2串联连接,在图11所示的构成中,作为第1开关元件sw1和第2开关元件sw2,使用的是p沟道型晶体管(以下简称为“pch晶体管”)。该波形控制电路450构成为,用于传送正相栅极时钟信号gck的第1时钟传送信号线lck通过第1电路接地,用于传送反相栅极时钟信号gckb的第2时钟传送信号线lckb通过第2电路接地。用于控制第1开关元件sw1和第2开关元件sw2的导通/截止的控制信号在显示控制电路400中作为延迟控制信号cdly而生成,被提供到作为第1开关元件sw1和第2开关元件sw2的pch晶体管的栅极端子。

图12是用于说明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的信号波形图。延迟控制信号cdly在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的脉冲中的与应施加到b区域扫描信号线gln+1~gln+p(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是p=2)的扫描信号gn+1~gn+p对应的脉冲出现的期间内是激活的(是l电平),在其它期间内是非激活的(是h电平)。在延迟控制信号cdly的激活期间内,波形控制电路450的第1开关元件sw1和第2开关元件sw2是导通状态,因此会对用于传送正相栅极时钟信号gck的第1时钟传送信号线lck附加第1电容器cd1,对用于传送反相栅极时钟信号gckb的第2时钟传送信号线lckb附加第2电容器cd2。因而,正相栅极时钟信号gck的波形根据由第1时钟传送信号线lck的配线电阻及配线电容和第1电容器cd1决定的时间常数而钝化,反相栅极时钟信号gckb的波形根据由第2时钟传送信号线lckb的配线电阻及配线电容和第2电容器cd2决定的时间常数而钝化。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各a区域扫描信号线gli(i=1~n)与各b区域扫描信号线gln+k(k=1~p)之间的时间常数的差异,并考虑第1时钟传送信号线lck和第2时钟传送信号线lckb的配线电阻和配线电容,将第1电容器cd1和第2电容器cd2的电容值设定成:使得b区域像素电压下降量δvb成为与a区域像素电压下降量δva相同的程度(参照图6)。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即使显示面板100具有图1、图2所示的缺口120,如图12所示,施加到该显示面板100的扫描信号线gl1~gln+p的任何一个扫描信号g1~gn+p的波形钝化(下降时的截止转变期间的长度)也都成为相同的程度,因此在任何一个像素形成部10(a区域像素形成部和b区域像素形成部中的任何一个像素形成部)中,像素电压下降量δvp(a区域像素电压下降量δva和b区域像素电压下降量δvb)都成为相同的程度。因而,通过本实施方式也能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波形控制电路450如图11所示是使用电容元件和开关元件构成的,但不限于这种构成,只要构成为在显示面板100中为了将像素电压下降量δvp实现均匀化而使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的波形钝化即可。例如,既可以构成为连接到第1时钟传送信号线lck和第2时钟传送信号线lckb中的每一个时钟传送信号线的电容器在电容值不同的多个电容器之间切换,另外,也可以包含对向第1时钟传送信号线lck和第2时钟传送信号线lckb中的每一个时钟传送信号线插入和不插入电阻元件进行切换的构成。

图13作为上述的波形控制电路450的变形例而示出波形控制电路460,上述波形控制电路460包含对作为负载的第1电容器cd1和第2电容器cd2与第1时钟传送信号线lck和第2时钟传送信号线lckb连接和分离进行切换的构成、以及对向第1时钟传送信号线lck和第2时钟传送信号线lckb插入和不插入第1电阻元件rd1和第2电阻元件rd2进行切换的构成。当来自显示控制电路400的延迟控制信号cdly成为激活(在图12中是l电平)时,在波形控制电路460内,开关sw1r、sw2r成为截止状态,开关sw1c、sw2c成为导通状态。由此,如图13所示,成为对第1时钟传送信号线lck和第2时钟传送信号线lckb分别插入有第1电阻元件rd1和第2电阻元件rd2并且连接有作为负载的第1电容器cd1和第2电容器cd2的状态。其结果是,正相栅极时钟信号gck的波形根据由第1时钟传送信号线lck的配线电阻及配线电容和第1电阻元件rd1以及第1电容器cd1决定的时间常数而钝化,反相栅极时钟信号gckb的波形根据由第2时钟传送信号线lckb的配线电阻及配线电容和第2电阻元件rd2以及第2电容器cd2决定的时间常数而钝化。此外,当延迟控制信号cdly成为非激活时,开关sw1r、sw2r成为导通状态,开关sw1c、sw2c成为截止状态,因此,第1电阻元件rd1和第2电阻元件rd2不被插入到第1时钟传送信号线lck和第2时钟传送信号线lckb,第1电容器cd1和第2电容器cd2从第1时钟传送信号线lck和第2时钟传送信号线lckb断开。

<3.第3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100为具有图1、图2所示的缺口120的构成,但在具备其它非矩形的显示面板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能具备为了将像素电压下降量δvp实现均匀化而控制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的波形的构成。因此以下作为第3实施方式说明具备圆形的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以下针对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者对应的部分附上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4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图。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与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具备具有圆形的显示区域的显示面板100,与此对应地,显示控制电路400内的栅极时钟发生电路430的构成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另外,该液晶显示装置仅具备连接到显示面板100的扫描信号线gl1~gl20的一端侧的1个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00。此外,在图14所示的构成中,为了便于图示和说明,将显示面板100的扫描信号线的个数设为20并将数据信号线的个数设为18,但扫描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的个数不限于此。另外,在显示面板100的圆形显示区域中,与各数据信号线slj和各扫描信号线gli的交叉点对应地设置有图3的(a)所示构成的像素形成部10。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的信号波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由显示控制电路400生成的栅极起始脉冲信号gsp和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被输入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00。但是,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100的扫描信号线gl1~gl20的长度相互不同,与此相应地,该扫描信号线gl1~gl20的时间常数(配线电容和配线电阻)也相互不同。因此,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电路400内的栅极时钟发生电路430构成为,生成根据显示面板100的扫描信号线gl1~gl20之间的时间常数的差异使下降波形钝化而成的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即,基于扫描信号线gl1~gl20之间的时间常数的差异,将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的下降波形的钝化程度(相当于像素形成部10的tft12的截止转变期间的长度的下降时间)设定成:使得显示面板100的各像素形成部10的像素电压下降量δvp成为相同的程度。因而,如图15所示,在各帧期间,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所包含的脉冲中的、离该帧期间的中心时点最近的脉冲的下降波形的钝化为最小(下降时的截止转变期间的长度最短),随着远离该中心时点,脉冲的下降波形的钝化变大,离该帧期间的开始时点或结束时点最近的脉冲的下降波形的钝化为最大。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即使显示面板100具有图14所示的圆形的显示区域,如图15所示,施加到该显示面板100的扫描信号线gl1~gl20的任何一个扫描信号g1~g20的下降波形的钝化(下降时的截止转变期间的长度)也都成为相同的程度,因此在任何一个像素形成部10中,像素电压下降量δvp都成为相同的程度。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4.其它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就能实施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中,作为像素形成部10的像素开关元件,使用的是nch晶体管(n沟道型tft)12(参照图3),但也可以将pch晶体管(p沟道型tft)用作像素开关元件。在将pch晶体管用作像素开关元件的情况下,导通电压相当于l电平栅极电压vgl,截止电压相当于h电平栅极电压vgh,波形控制电路423或波形控制电路450构成为基于显示面板100的扫描信号线间的时间常数的差异而使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的上升波形钝化(设定上升时的截止转变期间的长度)。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10、220、200(图2、图11、图14)构成为通过包含正相栅极时钟信号gck和反相栅极时钟信号gckb的2相时钟信号而进行动作(参照图4),但不限于这种构成。即,在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通过单相的栅极时钟信号或3相以上的多相栅极时钟信号而进行动作的情况下,若构成为将栅极时钟信号所包含的脉冲通过模拟开关作为扫描信号输出,则通过具备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波形控制电路423、450或460同样的电路,也能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在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通过3相以上的多相栅极时钟信号而进行动作的情况下,该多相栅极时钟信号以循环的方式与该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模拟开关221、222、223、…对应,该多相栅极时钟信号中的对应的1个时钟信号输入到各模拟开关22i。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为了根据扫描信号线gl1~gln之间的长度(时间常数)的差异使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的波形钝化而设置有波形控制电路423、450或460,但波形控制电路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能实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波形控制电路423、450、460同样的功能的构成即可。例如,也可以是针对栅极时钟信号gck、gckb,控制其与截止转变期间对应的下降波形或上升波形的压摆率(slewrate)的构成。

另外,在以上内容中,作为实施方式举例说明了液晶显示装置,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即可,也能应用于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ece: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其它种类的显示装置。

此外,还能将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与其性质不相悖的前提下任意地组合,来构成各种变形例的显示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