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旋转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2655发布日期:2019-04-13 01:27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压旋转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文具,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挤压和旋转笔头实现笔芯伸缩的笔。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摁压笔,结构复杂,在书写时需要改变摁压手势才能通过后端摁压,使得笔芯露出和收回。本专利中采用挤压和旋转的方式,快速改变笔芯露出与否状态的笔,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挤压笔头快速操作伸出笔芯,再挤压和旋转笔头隐藏笔芯的笔。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挤压旋转笔,由后笔杆、连接件、前笔杆、笔芯和弹簧组成;笔芯的本体位于前笔杆、后笔杆、连接件组成的笔外壳内,笔芯的前部笔尖在前笔杆前端部且可伸出和缩回,连接件与后笔杆连接;前笔杆后部设有旋转连接部,旋转连接部的后部设有两个径向朝外凸出对称分布的卡钩,旋转连接部的前端设有旋转部;旋转部、旋转连接部、卡钩在前笔杆上为一体成型;后笔杆前部的内壁设有导向槽和导向卡槽;导向槽由两个对称分布的导向条和锁合台阶构成,两个导向条的前端和锁合台阶两端连为一体,处于两个导向条和锁合台所阶之间的槽为中间导向锁合槽,锁合台阶的前侧设有导向斜坡,位于中间导向锁合槽的后端的锁合台阶可供卡钩勾合,锁合台阶的顶部中间凹陷;所述导向卡槽包括位于中间导向槽一侧的第一导向退槽,以及位于另一侧的第二导向退槽;第一导向退槽远离导向槽的外侧壁和第二导向退槽远离导向槽的外侧壁均呈弧形;中间导向锁合槽前端对应的卡钩活动起始端为弧形过渡段;弧形过渡段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导向退槽和第二导向退槽的外侧壁;导向槽前端与所述导向卡槽的后端侧壁之间留有可供卡钩旋转脱出的空隙;

第一挤压操作:操作挤压前笔杆和后笔杆之间的距离,卡钩从中间导向锁合槽尾端逐渐推进到导向斜坡,卡钩钩上锁合台阶,此时卡钩位于锁合台阶的凹面部分,笔尖露出;

第二挤压和旋转操作:笔尖露出状态,轻微压缩前笔杆和后笔杆之间的距离,使得卡钩可以脱离锁合台阶两端的凸起面,然后转动旋转部,卡钩通过第一导向退槽或者第二导向退槽中,卡钩会落入中间导向锁合槽的尾端,笔尖隐藏。

作为优选,笔尖伸出状态时,连接体与旋转部之间留有一定空隙,用于第二挤压和旋转操作时,轻微压缩前笔杆和后笔杆的空隙。

作为优选,后笔杆的后端有笔芯轴心定位器,笔芯后端处于笔芯轴心定位器内,操作笔芯露出和隐藏时,笔芯的轴心重合前笔杆和后笔杆的轴心;后笔杆的前端内部有后笔杆内螺纹;后笔杆的内壁上有一圈卡件限位条。

作为优选,连接件的尾端外侧有连接件外螺纹,连接件尾端顶部黏贴有橡胶垫片;连接件为中空设计,笔芯可以从连接件中间穿过,连接件的内径微大于旋转连接部的外径,小于两个卡钩的外径,卡钩为塑料材质,具有轻微的形变能力。

作为优选,卡钩从连接件的中空部穿过,连接件与后笔杆之间通过连接件外螺纹和后笔杆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旋转部上有便于旋转的凹凸花纹,前笔杆上笔尖露出端与旋转部之间为锥形面结构的前笔杆顶部,前笔杆顶部也和卡勾、旋转连接部、旋转部连为一体结构。

作为优选,后笔杆内壁上的导向条和导向卡槽的槽底壁连为一体。

作为优选,前笔杆顶端内侧的卡环采用阶梯台阶形式,减少前笔杆中弹簧周围的空间,使得压缩弹簧时,弹簧不发生横向弯折形变。

作为优选,两个导向条的尾端均采用切脚设计扩大中间导向锁合槽尾端的开口,便于卡钩的进入。

作为优选,第一挤压操作和第二挤压和旋转操作不分先后顺序。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挤压和旋转前笔杆,并不需要传统的按压,在书写结束或开始的时候可以单手操作挤压笔头,伸出笔芯;小幅挤压并旋转笔头,改变笔芯隐藏到笔杆内。方便简单,在携带过程中,也不会由于意外的挤压,使得笔芯伸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切剖视图。

图3本发明没有笔芯状态下的零件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后笔杆和前笔杆结合处的立体切剖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图1至4所示一种笔,一种挤压旋转笔,由后笔杆1、连接件2、前笔杆3、笔芯4和弹簧5组成。笔芯4的本体位于前笔杆3、后笔杆1、连接件2组成的笔外壳内,笔芯4的前部笔尖在前笔杆3前端部且可伸出和缩回,连接件2与后笔杆1连接。

前笔杆3后部设有旋转连接部31,旋转连接部31的后部设有两个径向朝外凸出对称分布的卡钩311,旋转连接部31的前端设有旋转部32;旋转部32、旋转连接部31、卡钩311在前笔杆3上为一体设计。

后笔杆1前部的内壁设有导向槽13和导向卡槽15。

所述导向槽13由两个对称分布的导向条132和锁合台阶133构成,两个导向条132的前端和锁合台阶133两端连为一体,处于两个导向条132和锁合台所阶133之间的槽为中间导向锁合槽130,锁合台阶133的前侧设有导向斜坡134,位于中间导向锁合槽130的后端的锁合台阶133可供卡钩311勾合,锁合台阶133的顶部采用中间凹陷,两侧微凸起的设计。

所述导向卡槽15包括位于中间导向槽13一侧的第一导向退槽151,以及位于另一侧的第二导向退槽152;第一导向退槽151远离导向槽13的外侧壁和第二导向退槽152远离导向槽13的外侧壁均呈弧形;中间导向锁合槽130前端对应的卡钩311活动起始端为弧形过渡段;弧形过渡段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导向退槽151和第二导向退槽152的外侧壁;

导向槽13前端与所述导向卡槽15的后端侧壁之间留有可供卡钩311旋转脱出的空隙。

笔尖伸出状态时,连接体2与旋转部32之间留有一定空隙,用于第二挤压和旋转操作时,轻微压缩前笔杆3和后笔杆1的空隙。

后笔杆1的后端有笔芯轴心定位器11,笔芯4后端处于笔芯轴心定位器11内,操作笔芯4露出和隐藏时,笔芯4的轴心重合前笔杆3和后笔杆1的轴心;后笔杆1的前端内部有后笔杆内螺纹14;后笔杆1的内壁上有一圈卡件限位条12。

连接件2的尾端外侧有连接件外螺纹21,连接件2尾端顶部黏贴有橡胶垫片22;连接件2为中空设计,笔芯4可以从连接件2中间穿过,连接件2的内径微大于旋转连接部31的外径,小于两个卡钩311的外径,卡钩311为塑料材质,具有轻微的形变能力。

卡钩311从连接件2的中空部穿过,连接件2与后笔杆1之间通过连接件外螺纹21和后笔杆螺纹14连接。

旋转部32上有便于旋转的凹凸花纹,前笔杆3上笔尖露出端与旋转部32之间为锥形面结构的前笔杆顶部33,前笔杆顶部33也和卡勾、旋转连接部31、旋转部32连为一体结构。

后笔杆1内壁上的导向条13和导向卡槽15的槽底壁连为一体。

前笔杆3顶端内侧的卡环32采用阶梯台阶形式,减少前笔杆中弹簧周围的空间,使得压缩弹簧5时,弹簧5不发生横向弯折形变。

两个导向条132的尾端均采用切脚设计扩大中间导向锁合槽130尾端的开口,便于卡钩311的进入。

本专利中笔的结构如上所述,在书写开始和结束时伸出和隐藏笔芯时的操作如下:

第一挤压操作:卡钩311从中间导向锁合槽130的尾端作为活动起始端,操作挤压前笔杆3和后笔杆1之间的距离,既压缩前笔杆中的弹簧5,卡钩从中间导向锁合槽130尾端逐渐推进到导向斜坡134,卡钩311发生轻微的形变跨过导向斜坡134,并钩上锁合台阶133,此时卡钩位于锁合台阶133的凹面部分,笔尖露出。

第二挤压和旋转操作:笔尖露出状态,轻微压缩前笔杆3和后笔杆1之间的距离,使得卡钩311向前移动的空间高于锁合台阶133两端的凸起面,然后转动旋转部32,卡钩脱离锁合台阶133,进入第一导向退槽151或者第二导向退槽152中,由于第一导向退槽151和第二导向退槽152侧壁为弧形设计,卡钩311会落入中间导向锁合槽130的尾端。卡钩311脱离锁合台阶133,弹簧压缩恢复,笔尖隐藏。

第一挤压操作和第二挤压和旋转操作不分先后顺序。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