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机自动贴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2656发布日期:2019-04-13 01:2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转机自动贴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标机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翻转机自动贴标装置。



背景技术:

贴标机(Labeller)是将成卷的不干胶纸标签(纸质或金属箔)粘贴在PCB、产品或规定包装上的设备,是现代包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生产贴标机的种类正在逐步增加,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已从手动、半自动贴标的落后局面,转向自动化高速贴标机占据广大市场的格局,但是当前人工贴标贴附效率低,且标签经常被贴歪,故为了避免人工贴标效率低下,贴附歪斜等一系列问题有必要研发一种翻转机自动上下料装置,可以降低贴标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贴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翻转机自动贴标装置,不仅可以实现自动贴标,而且可以避免标签贴附歪斜,提高了标签贴附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标签贴附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翻转机自动贴标装置,包括撕标装置、吹风装置和旋转机构,所述吹风装置设在撕标装置的下方,所述旋转机构设在吹风装置的右上方,所述撕标装置包括转轴组、斜板、撕标毛刷、第一料盘、第二料盘、第一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和第三电机,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斜板的下方,用于检测标签是否贴上,第三传感器设置在斜板的上方,用于检测标签是否倾斜,所述撕标毛刷设置在斜板的底部,且与斜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第二料盘的中心轴,所述第一料盘设置在第二料盘的上方;所述吹风装置包括进风口、出风管和第四电机;所述旋转机构的一侧设有第一电机、主动滑轮、从动滑轮和第一弹性垫,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主动滑轮的中心轴,所述主动滑轮通过履带与从动滑轮相连,从动滑轮的一侧焊接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上固定设有第一弹性垫,所述旋转机构的另一侧设有第二电机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和第二电机相连,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内部设有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压力值,第二挡板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弹性垫。

优选的,所述转轴组包括第一轴杆、第二轴杆、第三轴杆和第四轴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感器采用型号为AP-12S的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垫和第二弹性垫的表面均设有粗糙颗粒。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均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感器采用型号为IV-H1的视觉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三传感器采用型号为IV-HG15的图像识别传感器,且所述第三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一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相连,用于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至PLC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撕标装置自动撕标,标签被撕下来后,由吹风装置对撕下来的标签进行吹风,标签被吹到旋转机构的待加工件上,配合旋转机构的旋转,可以实现标签的自动贴附,提高了标签贴附的效率。

2、设置第一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其中,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斜板的下方,用于检测标签是否贴上,第三传感器设置在斜板的上方,用于检测标签是否倾斜,由此提高了标签贴附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转机自动贴标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转机自动贴标装置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转机自动贴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转机自动贴标装置的B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转机自动贴标装置中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机构和机械手臂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轴杆;2、第二轴杆;3、第三轴杆;4、第四轴杆;5、斜板;6、撕标毛刷;7、第一料盘;8、第二料盘;9、进风口;10、出风管;11、主动滑轮;12、从动滑轮;13、第一弹性垫;14、第二弹性垫;15、第一挡板;16、第二挡板;17、第一传感器;18、第三传感器;19、旋转机构;20、待加工件;21、机械手臂;22、第一输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翻转机自动贴标装置,包括撕标装置、吹风装置和旋转机构19,所述吹风装置设在撕标装置的下方,所述旋转机构19设在吹风装置的右上方,所述撕标装置包括转轴组、斜板5、撕标毛刷6、第一料盘7、第二料盘8、第一传感器17、第三传感器18和第三电机,所述转轴组包括第一轴杆1、第二轴杆2、第三轴杆3和第四轴杆4,所述第一传感器17设置在斜板5的下方,用于检测标签是否贴上,所述第一传感器17采用型号为IV-H1的视觉传感器,第三传感器18设置在斜板5的上方,用于检测标签是否倾斜,所述第三传感器18采用型号为IV-HG15的图像识别传感器,所述撕标毛刷6设置在斜板5的底部,且与斜板5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第二料盘8的中心轴,所述第一料盘7设置在第二料盘8的上方;所述吹风装置包括进风口9、出风管10和第四电机;所述旋转机构19的一侧设有第一电机、主动滑轮11、从动滑轮12和第一弹性垫13,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主动滑轮11的中心轴,所述主动滑轮11通过履带与从动滑轮12相连,从动滑轮12的一侧焊接有第一挡板15,第一挡板15上固定设有第一弹性垫13,所述旋转机构19的另一侧设有第二电机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和第二电机相连,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16,第二挡板16内部设有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之间的压力值,所述第二传感器采用型号为AP-12S的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18、第二传感器和第一传感器17的输出端均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相连,用于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至PLC控制器。第二挡板16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弹性垫14,所述第一弹性垫13和第二弹性垫14的表面均设有粗糙颗粒,用于增大第一弹性垫13和第二弹性垫14与待加工件20之间的摩擦力,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均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相连。

工作原理:第一料盘7用来缠放待贴标签,待贴标签一端与第一料盘7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绕过第一轴杆1、第二轴杆2、第三轴杆3、斜板5和第四轴杆4与第二料盘8固定相连,第二料盘8用来缠放撕过的标签纸,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第二料盘8的中心轴,PLC控制器控制第三电机旋转,从而带动第二料盘8进行旋转,第二料盘8旋转则带动待贴标签绕着第一轴杆1、第二轴杆2、第三轴杆3、斜板5和第四轴杆4顺向移动,在斜板5的底部设有撕标毛刷6,且撕标毛刷6与斜板5相互垂直设置,在待贴标签顺向移动的过程中,当待贴标签经过斜板5底部的撕标毛刷6时,标签会被撕标毛刷6撕扯下来,标签被撕下来一部分后,由吹风装置对撕下来的标签进行吹风,PLC控制第四电机旋转,第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风叶,故第四电机旋转带动风叶旋转,风叶在旋转的过程中,空气从进风口9吸入,由出风管10吹出,标签被吹到旋转机构19的待加工件20上,旋转机构19用于给待加工件20进行贴标,经第三传感器18检测标签没有发生歪斜后,PLC控制器控制机械手臂21将待加工件20传送至旋转机构19,其中,第三传感器18采用型号为IV-HG15的图像识别传感器,当标签发生倾斜时,第三传感器18检测到的信号包括黑色斜板5和白色标签两种信号,当标签没有发生倾斜时,第三传感器18检测到的信号只有白色标签一种信号,此时PLC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和机械手臂21相互配合,第二电机控制第二伸缩杆缩回,使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之间为待加工件20留有足够的空间,然后,机械手臂21将待加工件20传送至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之间,第二电机此时再控制第二伸缩杆伸出,第二挡板16内部设有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之间的压力值,当压力值达到设定值,第二伸缩杆不再伸出,此时表明待加工件20已被夹紧,可以开始进行旋转贴标工序;

PLC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旋转,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主动滑轮11的中心轴,从而带动主动滑轮11进行旋转,主动滑轮11通过履带与从动滑轮12相连,从动滑轮12的一侧焊接有第一挡板15,第一挡板15上固定设有第一弹性垫13,故第一弹性垫13开始旋转,第二挡板16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弹性垫14,第二弹性垫14可以在第二挡板16上进行竖直方向的360°旋转,从而可以进行旋转贴标工序,通过撕标装置和旋转机构19相互配合完成贴标工序,最终,贴标完成后的加工件经第一输送板22输送至指定位置,由此实现了标签的自动贴附,提高了标签贴附的效率和质量,其中,PLC控制器采用型号为6ES7223-1BF22-0XA0的PLC控制器,第一传感器17设置在斜板5的下方,用于检测标签是否贴上,当标签确实完全贴附到待加工件20上时,第一传感器17检测到的信号应该为同时具备白色标签信号和黄色铜制待加工件20信号,否则说明标签没有完全贴附至待加工件20上,由此进一步保证了标签贴附的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