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5418发布日期:2018-09-25 20:2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印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标签。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使用的标签都是在普通的纸质材料下涂设胶水,然后进行印刷,再通过需要的尺寸大小使用刀模来模切成我们常见的标签。产品包装上的商标、容量、成分、使用说明、产地信息、注意事项、商品条形码、企业形象、回收标示、有效期、合格标示等信息,而如此多的信息对于标签而言无疑非常繁杂,大部分企业均把商标、企业形象等做成产品的正标,成分、产地、注意事项等做成背标,而产品的使用说明书则做成小纸片或者小册子放在产品的包装盒里,这样使得产品标签上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并且与产品脱离。如此规划不仅影响阅读、加大浪费、增加成本、增加产品的包装难度,而且消费者容易丢失说明书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现有技术中也对这方面进行了一定尝试: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6726627U)公开了一种集成式折页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折页和面层,所述面层的一端固定在基层上,所述面层的另一端可分离粘合在基层上,所述折页设置在基层和面层之间,所述基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粘附层;所述基层的下表面涂设有不干胶水;所述面层的粘合端的下部涂设有隔离硅油,所述基层的上表面对应所述面层的粘合端涂设有隔离硅油;所述面层的下底面涂设有胶水,所述折页通过所述胶水粘合在所述面层的下底面;所述面层的粘合端设置有凸出开口;所述基层和面层的面积大于折页折合时的面积。

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1、折页上存在折痕,使得标签在多次翻阅后容易出现断折;

2、折页设置在基层和面层之间,使得标签基层和面层固定连接和可分离粘合两端的厚度明显小于中间的厚度,一方面影响标签的美观,另一方面,随着标签的翻阅次数增加,折页会变得越来越蓬松,使得面层和基层受到折页的弹力增大,从而导致面层和基层之间容易出现非人为的打开。

3、当标签所贴位置是曲面时,因为曲面会使得相邻的两层标签主体变形和发生错位,并且形变量和错位大小会受到曲折面的曲率影响,从而使得标签的折痕的制作难度加大。

4、面层粘合端的开口设置为凸出的形式,标签在制作生产过程中将产生边角余料,极大地增加了标签的生产制作成本。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耐用且制作简单的多层标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标签,该多层标签采用多层翻页结构,一方面减少了标签层的折痕设计,另一方面通过对相邻两层标签之间粘胶层的设计,有效地解决了标签上印刷内容容易被粘胶层破坏的问题,同时也使得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层标签适合与平面和曲面粘接面的粘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层标签至少包含有基层标签和面层标签,并且基层标签和面层标签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层面积不大于基层标签和面层标签面积的中间层标签,并且中间层标签的一端与基层标签和面层标签的一端固定粘接,中间层标签的另一端与基层标签和面层标签的另一端可分离的粘接。中层标签与基层标签一端固定粘接,另一端可分离粘接从而形成了可翻页的结构。因为中间层标签的面积不大于基层标签和面层标签的面积,所以中间层标签无需折叠,便能够与基层标签和面层标签形成可翻页结构。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基层标签和中间层标签的上表面设置有复合粘胶层,面层标签和中间层标签的下表面设置有永久粘胶层,其中,复合粘胶层至少包含有永久粘胶条和隔离硅油层,并且永久粘胶条设置于基层标签、中间层标签和面层标签用于固定粘接的一端,隔离硅油层设置于基层标签、中间层标签和面层标签用于可分离粘接的一端。永久粘胶条和永久粘胶层之间的粘合是固定粘接,隔离硅油层和永久粘胶层的粘合是可分离粘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基层标签的下表面设置有永久粘胶层,使得所述多层标签能够通过基层标签下表面设置的永久粘胶层固定粘接在产品包装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永久粘胶条设置成条状,且与基层标签上表面的一边平行。条状的永久粘胶条使得基层标签和中间层标签之间的固定粘接面也为条状,提高标签翻阅的轻便性能以及各层标签的利用率。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隔离硅油层远离永久粘胶条的一端还设置有封口粘胶层。封口粘胶层与永久粘胶层之间存在较大粘力的可分离连接,可以有效保证多层标签开口边缘的紧闭连接。当被对应产品的粘贴面是曲面时,封口粘胶可以有效地克服标签层因为形变而产生的弹力,从而使得标签层不会因为粘贴面是曲面而出现非人为打开的现象。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封口粘胶层是由隔离硅油块和永久粘胶块和间隔设置形成的。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封口粘胶层沿着基层标签上表面的边沿线设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封口粘胶层两端均设置为永久粘胶块,保证翻页结构开口的密封性。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基层标签、中间层标签和面层标签的尺寸大小相同,使得基层标签、中间层标签和面层标签粘接后彼此能够完全重叠。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多层标签的形状和大小基于所述产品包装的形状和大小设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多层标签上设置有切口。便于对各层标签的翻阅。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切口设置在封口粘胶层的一端。使得各层标签更加容易从封口粘胶层的一端开始分离。优选的,封口粘胶层设置有切口的一端处的永久粘胶块相对要大于其部分的永久粘胶块。可以有效增强切口处封口粘胶层的粘接力,增大多层标签可以翻阅的最大次数。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切口处被切掉的面积随着标签层靠近产品粘接面逐渐增大,一方面使得各层标签之间的分离更加容易,另一方面使用者以此快速定位需要打开的标签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几点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层标签通过将各层的一端固定粘结,另一端可分离的粘结来形成翻页结构,此种结构不仅减少了折痕设计,减少了折痕设计,避免了标签折痕处容易折断情况的发生,可以有效的提高标签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多层标签中间层没有折页形式,使得标签各处的厚度一致,更加美观。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标签,因为各层之间相邻的两个平面均有粘胶层连接,因而可以有效避免多次翻阅出现中间层蓬松而造成非人为打开标签的现象。

4、当产品的粘贴面是曲面时,可分离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封口粘胶,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克服多层翻阅后,各层标签之间形变而产生分离的张力,防止多层标签非人为的打开,另一方面,产品粘贴面曲面虽然会使得多层标签之间的粘接出现位移现象,但是这种位移现象并不会影响相邻两层标签的连接。

5、本实用新型中的切口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裁剪形成,一方面可以减少制作过程中不必要的边角余料,节约制作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采用切除的方式形成切口使得切口的生产更加简单快速,提高生产制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中间层标签翻页结构打开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复合粘胶层中各组成部分的分布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有中间层标签翻页结构打开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有中间层标签翻页结构粘合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复合粘胶层中各组成部分的一种优选分布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复合粘胶层中各组成部分的另一种优选分布图。

图中1-基层标签;2-中间层标签;3-面层标签;4-永久粘胶层;5-复合粘胶层;51-永久粘胶条;52-隔离硅油层;53-封口粘胶层;531-隔离硅油块;532- 永久粘胶块;6-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述“上表面”是指远离产品粘贴面的表面,“下表面”是指靠近产品粘贴面的表面;多层标签的“左边”是指正常阅读标签内容时靠近左手边的一侧。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多层标签至少包含有基层标签1和面层标签3,基层标签 1和面层标签3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层面积不大于基层标签1和面层标签3的中间层标签2,并且中间层标签2的一端与基层标签1和面层标签3的一端固定粘接,中间层标签2的另一端与基层标签1和面层标签3的另一端可分离的粘接。中间层标签2与基层标签1一端固定粘接,另一端可分离粘接从而形成了可翻页的结构。

参照图1和图2,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可以跟据标签所需印制的内容,选择中间层标签2的层数。当内容相对比较少时,可以选择在基层标签1和面层标签3之间不设置中间层标签2,如果需要印制的内容相对较多时,可以根据具体内容的多少,选择增加一层或者多层中间层标签2,从而形成包含多层标签的翻页结构。

再次参照图1和图2,其特征在于,基层标签1和中间层标签2的上表面设置有复合粘胶层5,面层标签3和中间层标签2的下表面设置有永久粘胶层4。优选的,复合粘胶层5和永久粘胶层4与对应两层相邻标签所需粘接的两个表面重叠,以使两层标签粘接后,两层标签之间不存在缝隙。

参照图3,复合粘胶层5至少包含有永久粘胶条51和隔离硅油层52,并且永久粘胶条51设置于基层标签1、中间层标签2和面层标签3固定粘接的一端,隔离硅油层52设置于基层标签1、中间层标签2和面层标签3可分离粘接的一端。

再次参照图1和图2,基层标签1的下表面设置有永久粘胶层4,使得多层标签能够通过基层标签1下表面的永久粘胶层4固定粘接在产品包装上。

再次参照图1、图2和图3,永久粘胶条51设置成条状。优选的,永久粘胶条51沿着基层标签1和中间层标签2上表面的一边设置。永久粘胶条51与永久粘胶层4之间的粘合以使相邻两层标签之间能够形成条状的固定粘接。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永久粘胶条51设置为方形的细条状,以使翻页结构的翻阅简单方便,并且可以有效减少翻页结构固定相邻两层标签之间固定连接所占用的面积。优选的,永久粘胶条51长度与对应基层标签上表面的对应边相同。优选的,永久粘胶条51的宽度为:0.3cm~2cm。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永久粘胶条51可以沿着基层标签1和中间层标签 2上表面靠左的一边设置,以形成符合大众翻阅习惯的翻页结构。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沿着其他边平行设置永久粘胶条51,以使标签的翻页更加符合大众翻阅习惯的翻页结构。

再次参照图2,基层标签,1、中间层标签2和面层标签3的尺寸大小相同,使得基层标签1、中间层标签2和面层标签3粘接后彼此能够完全重叠。从而使得多层标签各处的厚度相等,可以有效提高多层标签平整度,使得多层标签更加美观。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多层标签的形状和尺寸大小基于产品粘贴面的形状和尺寸大小设置。优选的,为了提高标签的美观性,标签与产品粘贴面积占产品粘贴面的20%~80%。

再次参照图3、图4,多层标签上设置有切口6。优选的,切口6设置在标签层的一个角处。也可以选择设置在翻页结构开口的其他位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切口6可设置为内凹形式,内凹形式的切口6设置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制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边角料,从而节约制作成本。优选的,切口6可以是将各个标签层对应位置切除一个小直角三角形后形成的切口,当然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形式的切口,例如:圆弧形内凹切口、圆弧形外凸切口、月牙形切口。优选的,切口6随着标签层靠近产品粘接面逐渐增大,从而使得切口6处多层标签呈现出阶梯状。不同标签层切口6的尺寸设计为逐渐变化的形式,使得使用者打开标签过程中可以迅速定位需要打开的标签层。

再次参照图3、图4,切口6设置在封口粘胶层53的一端。有利于使用者打开标签层,同时,也可以使得标签在打开时收到的拉力最小,延长标签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仅对改进的部分进行说明。

参照图5,隔离硅油层52远离永久粘胶条51的一端还设置有封口粘胶层 53。封口粘胶层53可以有效的增强相邻两层标签之间翻页开口处的粘接力,保证相邻两层标签之间不会出现非人为的打开。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封口粘胶层53的宽度为:0.2cm~1cm。

参照图5,封口粘胶层53是由隔离硅油块531和永久粘胶块532和间隔设置形成的。永久粘胶块532与隔离硅油块531间隔设置可以有效的增强相邻两层标签之间的粘接力。优选的,隔离硅油块531和永久粘胶块532可以设置为方块的形式,还可以将永久粘胶块532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平行四边形、圆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封口粘胶层53沿着基层标签1上表面的边沿线设置,可以保证多层标签的可翻页结构在多次翻阅后,开口处不会出现卷页或蓬松的现象。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案,封口粘胶层53的两端设置为永久粘胶块532,可以有效地提高两层相邻标签翻页结构开口的密封性。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切口设置在封口粘胶层的一端。使得各层标签更加容易从封口粘胶层的一端开始分离。优选的,封口粘胶层设置有切口的一端处的永久粘胶块相对要大于其部分的永久粘胶块。可以有效增强切口处封口粘胶层的粘接力,增大多层标签可以翻阅的最大次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两个实施示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