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册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6936发布日期:2020-03-24 13:57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册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册页。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册页封面大多是一整张软质封面,例如皮制或纸质或塑料的一整张材料,通过两个折痕形成册页的外部封面,将中间册页包裹在外部封面中,还有一种是册页封面是利用金属扣或线圈连接前后封面,形成一个包裹中间册页的空间。

但是采用整张的软质封面,整个外部封面受力容易变形,例如封面被折叠,会影响对内部中间册页的保护,致使中间册页也被折叠,或者与中间册页连接的部分扭曲,或受外力作用而一张张脱落;若是采用金属扣或者线圈,金属扣或线圈所在的册页厚度总是大于册页开口侧的厚度,致使册页不平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册页,前封面和后封面与封面脊采用注塑成型,加工方便、册页结构牢固,硬质的前后封面不易折叠,册页封面脊不易变形,册页整体厚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册页,包括册页封面和中间册页,所述中间册页连接在所述册页封面内,所述册页封面包括前封面、后封面及封面脊,所述封面脊呈长条片状,所述前封面粘连在所述封面脊的一侧,所述后封面粘连在所述封面脊的另一侧,所述前封面和所述后封面的质地比所述封面脊的质地硬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册页封面的连接采用粘连的方式,加工简单,且册页封面结构连接牢固;由于前后封面与封面脊的材质不同,粘连后封面外表面会形成明显的材料交界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册页封面外表面粘连处均形成平行于所述封面脊最长边的材料交界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明显看出两种材料交界的位置,在安装中间册页时不会安装到封面脊以外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面脊采用硅胶材料,所述前封面和所述后封面采用pp或pvc或fpp材料。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硅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回弹性,能够尽可能避免册页的外部封面结构变形,避免中间册页一张张脱落,从而起到保护中间册页的作用;前封面和后封面成型质地较为硬挺,不容易被折叠,也避免中间册页被折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封面和所述后封面与所述封面脊二次注塑成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二次注塑成型,可以更好的把握硅胶注塑时所需要的温度等注塑影响因素,增加成品率,且三者连接牢固,不易脱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封面和所述后封面与所述封面脊双料注塑成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前封面和后封面与封面脊的连接整体性更好,外观平整光滑,减少脱模次数,节约人工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封面和所述后封面采用特种纸或皮革包卡纸或木头或金属材料。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加前封面和后封面的质感,解决上述pp或pvc或fpp材料注塑成型的前后封面在温度较高时软化或温度较低时变脆易破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封面和所述后封面与所述封面脊二次注塑成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封面脊与前后封面的一体性,三者结构更加稳定、牢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册页采用胶粘或活页夹装订的方式与所述封面脊的侧面相连接;或所述中间册页与所述前封面和所述后封面采用插页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册页封面可以适用于任何一种中间册页的安装方式,注塑册页类型丰富,更能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塑册页,前封面和后封面与封面脊采用注塑连接,增加三者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和一体性;封面脊采用硅胶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回弹性,能够尽可能避免册页外部封面结构的变形,从而起到更好的保护中间册页的作用,且硅胶支撑的封面脊解决了册页整体厚度不一致的问题,使得册页整体更加平整;前封面和后封面均采用成型质感较为硬挺的材料,不容易被折叠,从而保护中间册页不被折叠;册页封面与中间册页的连接方式不受限制,可以的运满足各种使用需求。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注塑册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册页另一角度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封面脊与后封面连接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前封面;2、后封面;3、封面脊;4、中间册页;5、交界线;31、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扣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塑册页,包括册页封面和中间册页4,册页封面包括硬质的前封面1、硬质的后封面2和软质的封面脊3,前封面1连接在封面脊3的一侧,后封面2连接在封面脊3的另一侧,中间册页4连接封面脊3且位于前封面1和后封面2之间。

前封面1和后封面2采用pp或pvc或fpp等人造材料,封面脊3采用硅胶等性能较好的软质材料,封面脊3呈长条片状,前封面1和后封面2与封面脊3的连接采用注塑的方式粘连,粘连处外表面形成一条由于不同材料粘连的材料交界线5。

具体说明,上述注塑方式是双料注塑,即将前封面1和后封面2所用的材料和封面脊3的硅胶材料放在同一台注塑机,通过注塑机的两个料筒塑化后,形成前封面1、后封面2和封面脊3三者按照模具的形状一体成型,从而将三者粘连到一起,前后封面的材料和硅胶材料在熔融状态下充分填充满各自的模具,模具按照册页封面的连接要求排列,固化后册页封面外表面会形成一条明显的材料交界线5。加工简单,只需一次脱模,三者的连接不需要后期人工组装,节约劳动成本,且外表面光滑,加工精度高,三者之间的结构稳定牢固。

进一步说明,上述注塑方式也可以采用二次成型的方法,即先将pp或pvc或fpp材料一次注塑形成前封面1和后封面2,将所得的成型的前封面1和后封面2放入硅胶成型的注塑机中,并加入硅胶,可流动状态的硅胶与成型的前后封面充分接触,封面脊3在成型过程中直接与前封面1和后封面2相连接,硅胶固化后,册页封面外表面会形成一条明显的材料交界线5,从而二次注塑形成三者相粘连的册页封面结构。采用二次成型的方式,由于只有一种材料的注塑成型,对控温等成型工艺的影响因素要求更低,脱模简单,更便于加工,且册页封面结构牢固、在册页后期使用过程中,三者不容易分离,使得册页封面的整体性好。

进一步说明,封面脊3的两个相对侧面设有若干凸条31,其中一个侧面与中间册页相连接。便于封面脊3向前封面1和后封面2两侧延伸。

进一步地,在前封面1和后封面2朝中间册页4的侧面上设置插袋,中间册页4最前面和最后面的一页直接插入前后封面对应的插袋中,从而中间册页4采用插页的方式连接在册页封面内;或者所述中间册页4采用胶粘或活页夹装订的方式与封面脊3的侧面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塑册页,前封面1和后封面2与封面脊3均采用注塑的方式连接,根据生产和使用材料的不同,可以采用双色注塑或二次成型的方法,加工简单,节约劳动成本,册页封面结构稳定牢固;前封面1和后封面2采用pp或pvc或fpp等人造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折叠的功能,封面脊3采用硅胶材料且设有凸条31,具有延展性好,便于册页的翻开和盖合,且即使册页内夹了更多的东西,由于硅胶良好的延展性,封面脊3往前封面1和后封面2方向延伸,使得册页厚度增加,册页外部封面显得比较规整,不会出现封面脊3处厚度小于册页开口处厚度的情况。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前封面1和后封面2使用材料是特种纸或皮革包卡纸或木头或金属等不需要注塑的材料,通过简单的人工切割或拼接等方式直接形成预设的形状,再将成型的前封面1和后封面2放到硅胶成型的注塑机中,注入硅胶,使得封面脊3在成型过程中直接与前封面1和后封面2相连接,从而使得三者二次注塑形成三者相接连的册页封面结构。增加册页前封面1和后封面2的质感,不同材质的册页封面能够适用于各种场合,通过注塑连接的方式增强册页外部封面结构的牢固性,且加工简单,节约劳动成本。

具体说明,特种纸在本实用新型中指的是材质比市面上普通纸质册页封面硬的纸。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