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摹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08867发布日期:2020-08-11 21:10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摹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书画练习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临摹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书法、绘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殿堂里的一朵璀璨的奇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通过书法、绘画继承和吸收祖国的文化营养是提高人们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书法、绘画的提高需要不断临摹前人的优秀作品,临摹优秀的书法、绘画作品是提升书法、绘画水平的必由之路。

临摹书法、绘画的传统方法通常是使用临摹贴,通过透明纸蒙在原作品上进行临摹,由于采用临摹贴临摹的光线是从外部透过纸蒙射到原作品上,再从原作品透过纸蒙反射出来,因此临摹时原作品的笔意或结构位置亦或原作品的连带笔意以及细节往往显得模糊,不能全部看清;采用传统临摹方法临摹时,临摹素材的取材范围小,临摹者对临摹素材的筛选较为被动,临摹时无法根据需要调整临摹素材的尺寸大小,传统临摹方法的效果和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临摹投影装置,该装置可根据临摹者的需求进行临摹框角度的调整,投影到临摹纸上的书法、绘画作品图案轮廓清晰,作品大小可调,临摹素材选取范围广;铺设在临摹板上的丝网提高了临摹纸的透气性,防止临摹时因临摹纸吸附墨汁后直接黏连在临摹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临摹投影装置,包括临摹投影桌和位于其后方的投影仪;所述临摹投影桌包括支架和临摹桌面,所述临摹桌面包括中空的临摹框和嵌设在临摹框上无色透明的临摹板,所述临摹板前侧敷设无色透明的丝网,所述支架顶端与临摹框的后侧铰接,所述临摹框可上下转动,所述临摹框与支架之间设有调整临摹框转动角度的调整机构,所述投影仪将图像投影至临摹板前侧的临摹纸上。

上述的临摹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支架包括一对倒u形支座,两所述支座之间通过连杆连接,两所述支座上方分别固定连接竖直支杆,两支杆之间自上而下分别连接上横杆和下横杆,所述上横杆与下横杆之间连接竖直的连接杆,所述支杆两侧与相应的支座之间分别连接加强支撑,所述支座下端转动连接带有制动装置的万向脚轮。

上述的临摹投影装置,其中,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与临摹框下端铰接的调整杆,所述上横杆套设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垂直连接第二套管,所述调整杆穿设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上设有用于锁紧调整杆的锁紧机构。

上述的临摹投影装置,其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套管上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第一锁紧螺杆。

上述的临摹投影装置,其中,所述临摹框两侧分别设有竖向的卷纸装置。

上述的临摹投影装置,其中,所述卷纸装置包括卷纸轴和临摹框上下两端设置的轴套组件,每个所述轴套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临摹框上的固定轴瓦,每个固定轴瓦上设有与其适配的活动轴瓦,所述活动轴瓦通过连接件与固定轴瓦连接,每个所述固定轴瓦和活动轴瓦上分别设有半圆形轴承座,所述卷纸轴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轴承,所述轴承嵌设在相应的轴套组件内的轴承座上,所述卷纸轴的低点低于临摹板前侧,所述卷纸轴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球状把手。

上述的临摹投影装置,其中,每个所述卷纸轴下方均设有用于调整临摹纸上下位置的调位装置,所述调位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套设在卷纸轴上的环状挡片和调位环,所述调位环上螺纹连接径向设置的第二锁紧螺杆。

上述的临摹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活动轴瓦沿轴向方向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与卷纸轴相适配凸耳,所述凸耳朝向卷纸轴一侧设有阻尼垫。

上述的临摹投影装置,其中,所述临摹框左侧外缘设有一对备用轴套组件,其右侧外缘设有文具箱,所述文具箱为一开口向前的长方体,所述文具箱自上而下设有置笔筒、插笔架和砚台仓,所述置笔筒与文具箱转动连接,所述插笔架包括与文具箱固定连接带插笔孔的插板。

上述的临摹投影装置,其中,所述丝网为尼龙纤维平面网面,所述丝网孔为15-40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设置可上下转动的临摹框及临摹板,可以使临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临摹框的角度,并通过投影仪将书法、绘画作品经临摹板和丝网投射到临摹纸上,通过调整投影仪的亮度、投影尺寸,临摹者可以在临摹板前方铺设的临摹纸上清晰地看到亮度适中的书法、绘画作品,有效提高了临摹效果;临摹者可通过投影仪从与其连接的电脑、平板、手机等选取不同的书法、绘画作品,对临摹素材选取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取材范围更加广泛;投影仪设置在临摹投影桌的后侧,避免了手部或头部遮挡投影图像的情况,提高了书法、绘画作品的投影效果。

通过在临摹板上铺设丝网,可以提高临摹纸下方的透气性,相比临摹纸直接铺设在临摹板上,可以有效避免临摹纸吸附墨汁后黏连在临摹板上的问题。

通过在临摹框两侧设置卷纸轴,可以在一个卷纸轴释放临摹纸,另一个卷纸轴收卷临摹纸,两卷纸轴之间的临摹纸敷设在丝网上,并通过压紧活动轴瓦,使活动轴瓦内侧的阻尼垫压紧卷纸轴并限制卷纸轴转动,使两卷纸轴之间的临摹纸拉伸平整并贴敷在丝网上,便于进行书法、绘画的临摹。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既适用于书法、绘画爱好者临摹,也适用于儿童书法、绘画的普及,更好地传承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临摹投影桌后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卷纸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轴套组件的爆炸图。

图示,1、临摹投影桌;11、支架;111、支座;112、连杆;113、支杆;114、上横杆;115、下横杆;116、加强支撑;117、万向脚轮;118、连接杆;12、临摹桌面;121、临摹框;122、临摹板;2、投影仪;3、调整机构;31、调整杆;32、第一套管;33、第二套管;34、锁紧机构;341、螺纹孔;342、第一锁紧螺杆;4、卷纸装置;41、轴套组件;411、固定轴瓦;412、活动轴瓦;4121、凸耳;4122、阻尼垫;413、连接件;414、轴承座;42、卷纸轴;421、轴承;422、球状把手;423、调位装置;4231、环状挡片;4232、调位环;4233、第二锁紧螺杆;43、备用轴套组件;5、文具箱;51、置笔筒;52、插笔架;53、砚台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临摹投影装置,包括临摹投影桌1和位于其后方的投影仪2,投影仪2设置在临摹投影桌1的后侧,投影图像是从后方向前投射,不会出现手部或头部遮挡投影图像的情况,能够使临摹者更仔细地观察临摹素材的细节,提高临摹效果。

临摹投影桌1包括支架11和临摹桌面12,支架11包括一对倒u形支座111,两支座111之间通过连杆112连接,两支座111上方分别固定连接竖直支杆113,两支杆113之间自上而下分别连接上横杆114和下横杆115,上横杆114与下横杆115之间连接竖直的连接杆118,支杆113两侧与相应的支座111之间分别连接加强支撑116。为了方便移动临摹投影桌1,在支座111下端转动连接带有制动装置的万向脚轮117。临摹桌面12包括中空的临摹框121和嵌设在临摹框121上无色透明的临摹板122,临摹框121可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框,本实施例选择矩形临摹框121,临摹板122选用无色透明玻璃或无色透明塑料板材,便于投影仪2投影的临摹图像透过临摹板122。临摹板122前侧敷设无色透明的丝网(图中未画出),丝网为尼龙纤维平面网面,丝网孔为15-40目。

本实施例的丝网优选无色透明的尼龙纤维材质,丝网孔优选20目,通过在临摹板122上铺设丝网,相比临摹纸直接铺设在临摹板122上,临摹纸下方透气性好,避免临摹纸在吸附墨汁时黏连在临摹板122上的情形。丝网孔大小要适中,太大起不到防止临摹纸黏连在临摹板122的效果,太小起不到使临摹纸下方透气的效果,同样也会在临摹时使临摹纸黏连在丝网上。

通过在透光的临摹板122上敷设丝网,临摹纸再铺设在丝网上,可以使临摹纸与临摹板122存在间隙,提高了临摹纸的透气性,避免临摹时吸收墨汁的临摹纸黏连在临摹板122上并向四周洇开的情况发生,提升临摹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丝网可以通过粘合剂或胶带粘贴的方式将丝网四周粘合在临摹框121上,使丝网平整地贴敷在临摹板122上。对一些较大的书法、绘画作品,丝网依附在临摹板122上并始终保持平整,可避免了由于丝网面积较大时,在临摹书写、绘画过程中用笔力量过大造成的丝网凹陷现象,大大提高了临摹效果。

投影仪2可以与电脑、平板或手机等连接,将电脑、平板或手机上的临摹素材通过投影仪2投影到临摹纸上,这样较传统的临摹贴,其临摹素材选取广泛、多样,不会局限于某一字体或绘画,可根据临摹者的喜好投影相应的书法、绘画作品进行描摹学习,临摹素材的选取主动性强。

通过投影仪2可以调节临摹素材投影的亮度、方向、对焦、大小等,将书法、绘画作品的图像清晰地投影到临摹板122前侧的临摹纸上,供临摹者临摹;将投影仪2投影的临摹素材图像调整到适合的亮度,能够有效保护临摹者的眼睛。

支架11顶端即支杆113上端与临摹框121的后侧铰接,临摹框121可以铰接的铰接轴为轴向上下转动,临摹框121与支架11之间设有调整临摹框121转动角度的调整机构3。投影仪2通过背投方式将临摹素材图像投影至临摹板122前侧的临摹纸上。

本实用新型临摹投影桌1采用可上下转动的临摹框121,较之通常的水平桌面,当需要临摹较大书法、绘画作品时,可以将临摹框121调整至适当角度,即临摹框121上端向后倾斜使临摹框121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15-90°,相应地移动投影仪2并使投影仪2的临摹素材图像从临摹框121的后侧投射到临摹纸上,临摹者能够更方便地看清并临摹到临摹框121上方的临摹素材。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调整机构3包括与临摹框121下端铰接的调整杆31,上横杆114套设第一套管32,第一套管32垂直连接第二套管33,调整杆31穿设第二套管33,第二套管33上设有用于锁紧调整杆31的锁紧机构34;锁紧机构34包括设置在第二套管33上的螺纹孔341,螺纹孔341内螺纹连接第一锁紧螺杆342。在调整临摹框121的角度时,首先要将第一锁紧螺杆342松开,转动临摹框121,调整杆31在第二套管33内滑动,第一套管32在上横杆114上转动,临摹框121以支杆113上端铰接的铰接轴为轴转动到合适角度后,旋转第一锁紧螺杆342并与调整杆31抵靠压紧,限制调整杆31在第二套管33内移动,从而锁定临摹框121的角度。

如图1、4、5所示,为了更好地对临摹纸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临摹框121两侧分别设有竖向的卷纸装置4;卷纸装置4包括卷纸轴42和临摹框121上下两端设置的轴套组件41,每个轴套组件41包括固定连接在临摹框121上的固定轴瓦411,每个固定轴瓦411上设有与其适配的活动轴瓦412,活动轴瓦412通过连接件413与固定轴瓦411连接,每个固定轴瓦411和活动轴瓦412上分别设有半圆形轴承座414,卷纸轴4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轴承421,轴承421嵌设在相应的一对固定轴瓦411和活动轴瓦412所对合的轴承座414内;活动轴瓦412沿轴向方向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与卷纸轴42相适配凸耳4121,凸耳4121朝向卷纸轴42一侧设有阻尼垫4122;卷纸轴42的低点低于临摹板122前侧,卷纸轴4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球状把手422。

将临摹纸缠绕在一个卷纸轴42上,另一个卷纸轴42用于收纸,两个卷纸轴42之间的临摹纸敷设在丝网上,在铺设临摹纸的时候首先要将活动轴瓦412上的连接件413放松,使卷纸轴42在固定轴瓦411上转动,并铺设临摹纸,由于卷纸轴42的低点低于临摹板122前侧,所以两卷纸轴42之间的临摹纸可以拉伸平整并贴敷在丝网上,通过连接件413紧固并压紧活动轴瓦412,凸耳4121上的阻尼垫4122压紧卷纸轴42并限制卷纸轴42的转动,保证了临摹纸牢稳贴敷在丝网上了,便于进行书法、绘画临摹。每写完或画完一幅临摹纸,放松连接件413,通过旋转球状把手422将临摹完成的作品缠绕到收纸的卷纸轴42上,同时放纸的卷纸轴42展开干净的临摹纸并敷设在丝网上,可以继续进行另一张临摹纸的临摹。

为了适应不同宽度的临摹纸,每个卷纸轴42下方均设有用于调整临摹纸上下位置的调位装置423,调位装置423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套设在卷纸轴42上的环状挡片4231和调位环4232,调位环4232上螺纹连接径向设置的第二锁紧螺杆4233。

根据不同宽度的临摹纸相应地移动环状挡片4231和调位环4232,并通过第二锁紧螺杆4233将调位环固定在卷纸轴42所需位置上,从而限制了环状挡片4231的位置,保证了不同宽度的临摹纸根据需要铺设在丝网上的合适位置。

临摹框121左侧外缘设有一对备用轴套组件43,当不需要用卷纸轴42铺设临摹纸时,可将远离备用轴套组件43一侧的卷纸轴42放置到备用轴套组件43上,而无需将卷纸轴42上的临摹纸裁剪截断。

当然,如对临摹纸的材质及纸张大小的要求有所变化时,也可以不使用卷纸轴42,本实施例的临摹框121可选用铁质材质或粘贴带有磁性的胶板,采用单张临摹纸铺设在丝网上,临摹纸四周通过带有磁性材料的镇尺与临摹框121相吸,可使临摹纸平整、牢稳地敷设在丝网上。

临摹框121的右侧外缘设有文具箱5,便于放置临摹的文具用品,文具箱5为一开口向前的长方体,文具箱5自上而下设有置笔筒51、插笔架52和砚台仓53,置笔筒51与文具箱5转动连接,插笔架52包括与文具箱5固定连接带插笔孔的插板,砚台仓53用于存放砚台。

本实用新型在临摹过程中,临摹用的墨水可以采用常规的墨水,也可以采用褪色墨水,褪色墨水在书写一段时间(如半小时)后,临摹纸上的墨迹会自动消失,这样一张临摹纸就可以重复使用,既能达到临摹的目的,又可大大节约临摹纸,降低临摹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根据实际需要,首先将长卷的临摹纸卷绕到一个卷纸轴42上若干圈,然后裁断临摹纸,将卷绕临摹纸的卷纸轴42放置到临摹框121一侧的轴套组件41上备用,当需要临摹的时候,拉伸临摹纸一端至另一个卷纸轴42上并卷绕,再通过连接件413将活动轴瓦412与固定轴瓦411固定连接,使活动轴瓦412上的阻尼垫4122压紧卷纸轴42使其无法转动,保证了两个卷纸轴42之间的临摹纸能够平整贴敷在丝网上。根据临摹素材的大小以及临摹者的身高,通过调整机构3调整临摹框121的角度,启动投影仪2,调整投影仪2与临摹框121之间的距离、角度、焦距及图像清晰度,将投影仪2投射的图像设置成反向翻转模式,投影仪2投影的图像透过临摹板122和丝网投射到临摹纸上,临摹纸前侧的临摹者看到的则均正常的正像书法、绘画作品,此时即可进行书法、绘画的临摹。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