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刺绣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5093发布日期:2019-08-20 20:5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刺绣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刺绣领域,具体为一种刺绣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它在中国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当装饰图案绣制完成后,为了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等,需要利用绣框在刺绣作品装裱。装裱时,为了确保作品的美观度,需要织物平整不歪斜,但对于图案较大的刺绣作品,人工很难保证织物能按要求放置,从而无法确保装裱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刺绣加工设备,能够提高装裱质量和效率,确保刺绣作品的美观。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座、加工台、顶板,所述底座上端竖直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上套设有能上下升降的滑动环,所述滑动环侧壁上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上端与连接板铰接,所述连接板上端穿过加工台上的滑道与滑动座下端连接,所述滑动沿加工台径向设置并以立柱为轴环形阵列设置,通过滑动环的升降以调整加工台上端滑动座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尺寸的刺绣作品;装裱时,利用滑动座上端的织物夹持座来夹持织物;织物上下两端分别放置上裱框和下裱框,为了利用上裱框和下裱框固定住织物,所述立柱上端设置有顶升油缸,所述顶升油缸的活塞杆向上穿过加工台与升降板连接;所述升降板上端阵列设置有载物板,下裱框放置于载物板上端,为了适应不同大小的裱框,所述载物板与升降板上端的滑槽内滑动;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挤压油缸,所述挤压油缸的活塞杆与夹持安装板连接,所述夹持安装板下端设置有用于夹持上裱框的夹持板,夹持板可在电动推杆、电机等驱动下水平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载物板上端外侧设置有固定下裱框位置的定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载物板上设置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的螺杆穿过载物板与滑槽底壁接触以固定载物板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织物夹持座侧壁上设置有置物槽,加工台上端的织物夹持座上的置物槽相向设置,所述织物夹持座上设置有伸入置物槽内的夹持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座上端设置有调整槽,所述织物夹持座上设置有活动穿插并伸入调整槽的限位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侧壁上于加工台下方设置有限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板下端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活动穿插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下端通过转轴与托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收纳槽顶壁与活动板上端通过磁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收纳槽开口处设置有止边,所述活动板上端设置有与止边相适配的安全板。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安装板下方水平设置有双头螺杆,所述双头螺杆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与安装板下端的导轨连接,所述夹持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双头螺杆旋转的伺服电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利用滑动环上下升降的滑动环可快速使织物夹持座互相运离,从而使得织物快速平整展开,然后利用顶升油缸以及挤压油缸使得上裱框和下裱框相向运动,从而将织物固定在上裱框和下裱框之间,完成初步装裱。

1、通过旋转的双头螺杆带动两侧的夹持板同步运动,以及载物板上端的定位板,能确保上裱框和下裱框始终位于同一个垂直投影面内,确保装裱品质;同时两侧的夹持板在一个伺服电机的驱动下进行运动,能同步运动的同时也可简化驱动夹持板运动的结构,减少驱动机构的数量。

2、连杆上下两端分别与滑动座以及滑动环活动连接,从而通过滑动环的上下活动,使得以立柱为轴而环形阵列设置的滑动座能够同步相背或相向运动,使得织物四周同步展开的同时确保织物始终与上下裱框位于同一个垂直投影面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工台上端俯视示意图。

图3为加工台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4为夹持板安装示意图。

图5为夹持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底座;2、加工台;3、顶板;4、立柱;5、滑动环;6、连杆;7、顶升油缸;8、升降板;9、载物板;10、滑槽;11、滑道;12、滑动座;13、连接板;14、织物夹持座;15、挤压油缸;16、夹持安装板;17、双头螺杆;18、夹持板;19、导轨;20、伺服电机;21、定位板;22、锁紧螺栓;23、置物槽;24、夹持螺栓;25、调整槽;26、限位螺栓;27、限位板;28、收纳槽;29、活动板;30、托板;31、止边;32、安全板;33、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座1、加工台2、顶板3,所述底座1与加工台2之间以及加工台2以及顶板3之间均通过支撑柱33连接,所述底座1上端中部设置有竖直的立柱4,所述立柱4上设置有与其同轴的滑动环5,所述滑动环5在电动推杆、液压缸等的推动下沿立柱上下升降,所述滑动环5侧壁上设置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连杆6下端铰接,所述连杆6数量与滑动座12相适配并斜向上设置,所述立柱4上端设置有顶升油缸7,所述顶升油缸7的活塞杆向上穿过加工台2与升降板8连接,所述升降板8与立柱4同轴设置;所述升降板8上端阵列设置有载物板9,为了根据装裱需要以调整下裱框的位置,所述载物板9下端设置于升降板8上端的滑槽10内,升降板8上端于滑槽10开口一侧可设置标尺,以准确调整载物板9的位置;所述加工台2上设置有上下两端开放的滑道11,所述滑道11以立柱4为轴环形阵列设置且数量不少于三个,以确保织物能平整展开,所述加工台2上端设置有滑动座12,所述滑动座12下端设置有连接板13,所述连接板13穿过滑道11与连杆6上端铰接,从而通过滑动环5的升降来驱动滑动座12进行滑动,所述滑动座12上端设置有用于夹持织物的织物夹持座14;所述顶板3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挤压油缸15,所述挤压油缸15的活塞杆与夹持安装板16连接,所述夹持安装板16下方间隔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轴承,两侧的轴承分别与双头螺杆17的两端连接,所述双头螺杆17一端穿过安装座与伺服电机20通过链条、齿轮等传动连接,双头螺杆17两侧的螺纹除方向相反外其余参数一致且双头螺杆17的中点与立柱4的轴线共线,所述双头螺杆17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夹持板18,所述安装座之间水平设置有导轨19,所述导轨19穿过夹持板18。

优选的,所述载物板9上端外侧设置有定位板21,以确保下裱框放置于载物板9上端后不会晃动。

优选的,为了适应不同规格的裱框,所述载物板9上设置有锁紧螺栓22,所述锁紧螺栓22与滑槽10接触,通过拆装锁紧螺栓22,来固定和调整载物板9的位置。

优选的,夹持织物时,织物的一角伸入织物夹持座14侧壁上的置物槽23内,然后拧紧织物夹持座14上的夹持螺栓24,使夹持螺栓24伸入置物槽23内,从而牢牢夹持住织物,当滑动座12相互远离滑动时,织物可展开。

优选的,为了微调织物的位置以及适应不同大小的织物,所述滑动座12上端设置有调整槽25,所述调整槽25沿加工台2径向设置,所述织物夹持座14上设置有活动穿插并伸入调整槽25的限位螺栓26。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13侧壁上于加工台2下方设置有限位板27,以确保滑动环5向上运动时,滑动座12不会被顶起。

优选的,为了能顺利地利用夹持板18夹持住上裱框,同时确保上裱框能够被水平夹持,所述夹持板18下端设置有收纳槽28,所述收纳槽28内活动穿插有活动板29,活动板29下端通过转轴与托板30连接,活动板29收纳于收纳槽28时,托板30下端部分伸出夹持板18下端吗,当需要夹持上裱框时,将托板30向下拉出夹持板18,使其完整伸出夹持板18,然后转动托板30,使其能够托住上裱框,且两侧托板30的上端面平齐从而一方面可确保上裱框水平放置,另一方面在夹持板18运动的过程中,不需要一直手托住上裱框;夹持板18将上裱框夹住后,转动托板30并将其推回收纳槽28,使托板30的下端面不低于上裱框的下端面,避免干涉上裱框与下裱框的接触。

优选的,为了防止活动板29自动向下运动,所述收纳槽28顶壁与活动板29上端通过磁性连接。

优选的,为了防止活动板29从收纳槽28内掉出,所述收纳槽28开口处设置有止边31,所述活动板29上端设置有安全板32,所述安全板32的外径大于止边31的内径。

具体实施例:将下裱框上端面涂胶后放置于载物板9上端,为避免安装刺绣作品时与涂胶区域接触,升降板8位于加工台2上端设置的沉孔内,以加大载物板9上端与织物夹持座14之间的距离;下裱框安装后,将刺绣作品边缘固定在织物夹持座14上,然后滑动环向上运动,以使刺绣作品能够完全的平整展开,通过松掉限位螺栓26,可对织物夹持座14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对刺绣作品的位置进行微调;刺绣作品安装完成后,利用夹持板18将上裱框固定住,上裱框下端面涂胶;上述步骤完成后,顶升油缸7驱动升降板8向上运动、挤压油缸15驱动夹持安装板16向下运动,从而时上裱框与下裱框均与刺绣作品的织物接触,完成刺绣作品的初步装裱,后续可再进行缝线、镶边等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