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7762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影像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背景技术发明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成像装置例如采用电子照相技术的激光打印机或传真设备中使用的影像加热设备,以通过热或压力将未定影的上色剂影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例如片材上。
相关的
背景技术
根据现有技术采用电子照相技术的成像装置其构成如附图中的图5所示。在图5中,附图标记201表示感光鼓,附图标记202表示充电辊,附图标记203表示激光曝光装置,附图标记204表示反射镜,附图标记205表示显影套筒,附图标记206表示上色剂,附图标记207表示上色剂容器,附图标记208表示转印辊,字母P表示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附图标记210表示清洁刮刀,附图标记211表示废上色剂容器,附图标记212表示定影设备,附图标记213表示纸盒,附图标记214表示片材输送辊,附图标记215表示分离垫片,附图标记216表示高压电源。
现在描述成像装置操作的概要。感光鼓201沿箭头方向旋转,并被提供有来自高压电源216的电能的充电辊202均匀充电。从激光曝光装置203发出的激光束被反射镜204反射,然后被提供给感光鼓201,由此在感光鼓201上形成静电潜影。上色剂容器207装有上色剂206,并且随着显影套筒205的旋转,适量的上色剂进行适度充电,然后被施加在感光鼓201上。
显影套筒205上的上色剂206粘附于感光鼓201上的静电潜影上,该静电潜影被显影,并作为上色剂影像而可见。片材输送辊214按照与上色剂影像的形成成时控的关系从纸盒213逐一输送片材P。
分离垫片215与片材输送辊214邻接设置,调整它的摩擦系数、磨光角度和表面形状,从而在每个片材输送时间内只输送一个记录介质。感光鼓201上的可见的上色剂影像由转印辊208转印到片材P上。没有转印而是残留在感光鼓201上的任何未转印的上色剂被清洁刮刀210收集到废上色剂容器211中,其表面被清洁了的感光鼓201进入了下一个成像过程。
而且,其上承载有上色剂影像的片材P被定影设备212加热和加压,由此将上色剂影像永久的定影在片材P上。
现在描述定影设备212的概要。附图6是定影设备212的纵向视图,图7是图6沿7-7线的截面视图。图8是温度检测部分的纵向视图。
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63-31382所示,定影设备212采用了膜加热技术,其中阻抗热产生部件的图案设置在陶瓷基片上,以由此形成热产生部件,该热产生部件被用作加热器,它可以产生热量以通过薄膜加热其上承载有未定影的上色剂影像的片材。
附图标记108表示具有在陶瓷基片上形成的阻抗热产生部件108a的加热器,该阻抗热产生部件108a涂布有玻璃层108b作为保护层。阻抗热产生部件108a由电源(未显示)提供电能,并发热。温度检测部件117邻接加热器108的背面,并检测加热器108的温度。温度检测部件117由温度检测元件(例如热敏电阻)101、用于弹性保持和压温度检测部件101的耐热弹性部件102、支撑温度检测元件101和弹性部件102并具有用于加热器夹持器109的定位形状的框104、与框104整体模制并与温度检测元件101电连接的金属105以及用于覆盖温度检测元件101和弹性部件102并由金属105定位的耐热保护片103(膜)构成。
温度检测元件101可以在框104中形成的沟槽的帮助下按照与弹性部件102的膨胀和收缩相对应的量竖直移动。温度检测部件117由加热器夹持器109定位,并被一对弹簧106朝着加热器108偏置。附图标记107表示弹簧支撑部件。提供给加热器的电能量被CPU(未显示)所控制,从而热敏电阻所测出的温度就可以变得恒定。
加热器夹持器109支撑着加热器108,它由耐热树脂例如PPS或液晶聚合物模制而成,也用作加速定影膜111平稳旋转的引导部件。
加热器夹子114和用于向加热器提供电力的加热器连接器112将加热器108的端部和加热器夹持器109夹在它们之间。定影膜111是三层结构的圆筒状耐热膜。定影膜111的最内层是基底层,即承担机械特性例如扭力强度和定影膜111的平滑度的层,由例如聚酰亚胺的聚合物制成。
下一层是导电底层,即具有导电颗粒例如碳黑分散在其中的导电层。该导电底层还用作连接第三层和基底层的粘合剂。最外层是顶层,被设计成具有最佳的阻值和最佳的膜厚,从而不会导致各种坏影像。附图标记110表示由金属例如铁或铝形成的定影撑条(fixing stay)。定影撑条110用于抑制加热器夹持器109因蠕变产生的变形,并增强加热器夹持器109的刚性。附图标记113表示安装在定影撑条110两个端部上的法兰。
加热器108、加热器夹持器109和装配在定影撑条110上的定影膜111位于轴向两个端部上的法兰113之间,并受到纵向调整。上述组合件是膜单元。
附图标记119表示压辊。压辊119包括铝或铸铁制成并覆盖有耐热橡胶119b例如硅橡胶的心轴119a。压辊119的橡胶119b表面层设有对上色剂具有释放性能的氟树脂例如PFA、PTFE或FEP的膜。压辊119具有轴向两个端部,它们可旋转轴颈于加热设备的侧板(未显示)之间。前述的膜单元与压辊119的上侧相对,从而加热器108可以面向下方,安装在定影撑条110上的法兰113被压弹簧116向下推以由此形成定影隙N。
压辊119的压辊心轴119a被压辊齿轮115所旋转驱动,定影膜111被驱动以在定影隙部分N中旋转。其上带有上色剂的片材P被转印辊208和感光鼓201传送,并被定影引入导向器118引导至定影隙部分N内。片材P上的上色剂T被压向记录介质P并在定影隙部分N内加热,上色剂T被软化并紧密粘附在片材P上,被永久的定影。与传统的加热辊类型相比,可以在这样的膜加热类型定影设备中使用低热容量的加热部件,并因此可以使得等待时间缩短(快速开始)。而且因为可以快速开始,因此在非打印操作中就不必一直加热,可以全面的节省能量。
但是现有技术的加热设备具有如下缺点。
在传统的温度检测部件117中,保护片103是完全覆盖温度检测元件101和弹性部件102的形状。
相应的,为使温度检测元件101可以可靠地邻接加热器108并且保护片103插在它们之间,就必须足以确保保护片103和加热器夹持器109之间的间隙G3,如图8所示,以防止保护片103被加热器夹持器109的孔109a所影响并跨接在它上面。
另一方面,如果间隙G3变大,当加热器108产生热量时,在其中存在有邻接加热器108上表面侧的部件(加热器夹持器109和保护片103)的部分以及其中不存在这些部件的部分(间隙G3)之间的温度差、施加在加热器108内部的内部应力差变大,这使得加热器108在某些情况下被损坏。


图12A-12D显示了其上安装有另一种传统温度检测装置的定影设备,图12A是平面图,图12B是温度检测装置的自由状态,图12C是沿图12A的12C-12C线的截面图,图12D是沿图12C的12D-12D线的截面图。
在图12A-12D中,传统的温度检测装置具有在其下侧上设置了温度检测元件1的耐热弹性部件2,该耐热弹性部件2被安装在具有被调整到其上的温度检测元件夹持表面的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件33上,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件33通过也用作温度检测元件1的引线的两个电绝缘的片簧35a和35b而安装在定位部件34上。
定位部件34形成有槽形定位孔34a和环形定位孔34b。而且连接至片簧35a和35b的线束7被从定位部件34拉出,并连接至CPU。
附图标记39表示加热部件夹持部件,它与装配在定位部件34的定位孔34a和34b中的定位突起39a和39b整体形成。而且加热部件夹持部件39形成有孔部分39c,从而温度检测元件1可以与暴露在该孔部分39c中的加热部件8的陶瓷基片相接触。
在自然状态的温度检测装置如图12B所示,是使得片簧35a和35b在其中部弯曲并且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件33处于面向下方的状态,而且被设计成通过使定位部件34安装在加热部件夹持部件39上而使得温度检测元件1和加热部件8之间的接触表面的压力被通过片簧35a和35b的弹性变形来向那里施加。
定位部件34被设计成使得定位部件34的径向位置由定位孔34a和34b以及突起9a和9b之间的装配而确定,定位部件34的推力方向被未显示的固定部件所固定和保持。
如图12A-12D所示,温度检测装置由定位部件34相对于加热部件夹持部件39以及加热部件8来定位,并利用片簧35a和35b与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件33相接触,它被设计成使得温度检测元件和加热部件之间的接触压力由片簧的弯曲应力的作用来确保。
图13示意性的显示了接触压力和检测温度之间的关系,横轴表示接触压力,纵轴表示温度检测元件的输出,该示出在温度恒定时接触压力已经变化的情况下的输出变化。
如图所示,当接触压力变化时,检测的结果具有变化的特性,因此实际上所显示的斜率小的范围是可采用的范围,但是斜率不会是0,它对获得精确的温度检测、更高的响应速度和温度控制的优化以更稳定接触压力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设计任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影像加热设备,它具有优异的温度检测精确性。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影像加热设备,它包括加热器;以及温度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加热器的温度,该温度检测部件具有温度检测元件、保持该元件的弹性部件以及覆盖弹性部件的膜;膜的宽度小于弹性部件的宽度。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影像加热设备,它包括加热器;夹持该加热器的夹持器;以及温度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加热器的温度,该温度检测部件具有温度检测元件以及夹持该元件的支撑部件;其中温度检测元件通过在夹持器中形成的孔来检测加热器的温度,该夹持器具有用于在夹持器的孔的右侧和左侧定位支撑部件的定位部分。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会从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更加清楚。
图2和图3是实施方案2的影像加热设备的截面图。
图4是实施方案3的影像加热设备的截面图。
图5是采用了本发明的影像加热设备的成像装置的截面图。
图6是现有技术的影像加热设备的截面图。
图7是沿图6中7-7线剖开的截面图。
图8是图6所示的影像加热设备的温度检测部分和其周围部分的截面图。
图9A、9B和9C显示了加热和定影设备,其中在加热部件夹持部件上安装了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温度检测装置,图9A是平面图,图9B是沿图9A的9B-9B线剖开的截面图,图9C是沿图9B的9C-9C线剖开的截面图。
图10A、10B和10C显示了加热和定影设备,其中在加热部件夹持部件上安装了本发明第五实施方案的温度检测装置,图10A是平面图,图10B是沿图10A的10B-10B线剖开的截面图,图10C是沿图10B的10C-10C线剖开的截面图。
图11A、11B和11C显示了加热和定影设备,其中在加热部件夹持部件上安装了本发明第六实施方案的温度检测装置,图11A是平面图,图11B是沿图11A的11B-11B线剖开的截面图,图11C是沿图11B的11C-11C线剖开的截面图。
图12A、12B、12C和12D显示了加热和定影设备,其中在加热部件夹持部件上安装了传统的温度检测装置,图12A是平面图,图12B显示了温度检测装置的自由状态,图12C是沿图12A的12C-12C线剖开的截面图,图12D是沿图12C的12D-12D线剖开的截面图。
图13是温度检测部件和加热器的接触压力以及检测输出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
用于检测加热器8温度的部件由温度检测元件(热敏电阻)1、用于弹性保持该温度检测元件1的耐热弹性部件2、支撑温度检测元件1和弹性部件2并具有相对于加热器夹持器9的定位形状的框(支撑部件)4、与框4整体模制并与温度检测元件1电连接的金属5以及覆盖温度检测元件1和弹性部件2并由金属5定位的耐热保护片(膜)3构成。
温度检测元件1可以在框4中形成的沟槽的帮助下竖直移动与弹性元件2的膨胀和收缩相对应的量。温度检测部件由加热器夹持器9所定位,并因保持弹簧6而向加热器8偏置。附图标记7表示保持弹簧支承部件。提供给加热器的电量被CPU控制,从而热敏电阻所检测的温度可以变得恒定。
为了使温度检测元件1可以可靠的邻接加热器8并且保护片3插在它们中间,就必须防止保护片3被加热器夹持器9的孔9a所影响并跨接在它上面。
因此,保护片3和加热器夹持器9之间的间隙G2就足以确保与保护片3作为组装之前的零件和组装之后的组装零件之间的尺寸公差变化相兼容。
另一方面,即使在弹性部件2和加热器夹持器9彼此相互影响,弹性部件2可以由弹性部件2的弹性吸收前述影响,并且弹性部件2和加热器9之间的间隙G1就制成的明显比前述的间隙G2小。
因此,弹性部件2和保护片3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使得弹性部件2暴露在保护片3之外。即保护片(膜)3的宽度小于弹性部件2的宽度。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案1中,构成热敏电阻的弹性部件2暴露在保护片3之外,并导致以下所示的效应。
首先,能充分确保保护片3和加热器夹持器9的孔9a之间的间隙G2,因此温度检测元件1可靠的邻接着加热器8,并且改善了所检测的温度的可靠性。
第二,通过利用弹性部件2的弹性,可以使得弹性部件2和加热器夹持器9的孔9a之间的间隙G1最小化。因此当加热器8产生热量时,在存在着邻接加热器8上表面侧的部件(加热器夹持器9和保护片2)的部分和它们不存在的部分(间隙G1)之间,加热器8温度的变化就减弱了,并且施加在加热器8内部的内部应力差变小,因此可以提供可靠性优异的加热设备。(第二实施方案)图2表示安装在实施方案2的加热设备上的温度检测部件。该实施方案与实施方案1类似,但是弹性部件2不同。
在实施方案2中,除了实施方案1的结构,即弹性部件2暴露在保护片3之外,加热器夹持器9形成有向孔9a倾斜的倾斜表面9b,并且具有连接至该倾斜表面9b的平面9c,如图2所示。
而且,该弹性部件2形成有朝向倾斜表面9b在其上部突出的悬垂部分2a。因此弹性部件2在加热器纵向的尺寸大于加热器夹持器9的孔9a的尺寸。
在该实施方案中,当加热器8产生热量时,弹性部件2和加热器夹持器9彼此在竖直方向重叠,因此该重叠部分可以通过辐射热量而作为绝热层R。
因此,与实施方案1的结构相比,加热器8中的温度变化就更减弱了,施加在加热器8内部的内部应力差变得更小。
尽管在实施方案2中,弹性部件2的端部是阶梯状,如图3所示,可以规定随着弹性部件2的端部距离加热器8越远(图3中越向上),倾斜表面部分2b朝着加热器的纵向越宽,并且加热器夹持器9的孔9a可以设有倾斜表面部分9d,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弹性部件2在加热器纵向的尺寸大于加热器夹持器9的孔9a的尺寸。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案2的结构中,当加热器8发热时,在弹性部件2和加热器夹持器9的孔9a彼此重叠的部分中形成绝热层R,在存在着邻接加热器8上表面侧的部件(加热器夹持器9和保护片2)的部分和它们不存在的部分(间隙G1)之间,加热器8温度的变化就比实施方案1的更减弱,并且施加在加热器8内部的内部应力差变小,因此可以提供可靠性优异的加热设备。(第三实施方案)图4表示安装在实施方案3的加热设备上的温度检测部件。该实施方案与实施方案1和实施方案2类似,但是弹性部件2不同。
在实施方案2的结构中,规定随着弹性部件2的端部距离加热器8越远,这种阶梯状变得越宽,并且使得弹性部件2在加热器纵向的尺寸大于加热器夹持器9的孔9a的尺寸。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得弹性部件2成为阶梯形状,必须进行二次加工,例如在弹性部件2上切割,这会带来成本增高的问题。
因此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二弹性部件2b在加热器纵向的长度比第一弹性部件2a在加热器纵向的长度短且第二弹性部件2b与第一弹性部件2a下部重叠,以由此获得与实施方案2类似的弹性部件2端部的阶梯状。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案3中,通过由两个矩形平行六面体彼此重叠而构成的弹性部件2a和2b来形成其端部表面是如同实施方案2的阶梯状的弹性部件2,由此不必进行弹性部件2的二次加工。
因此,除了实施方案2中所述的效果,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廉价的加热设备。(第四实施方案)图9A-9C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
图9A、9B和9C显示了加热和定影设备,其中在加热部件夹持部件上安装了温度检测装置,图9A是平面图,图9B是沿图9A的9B-9B线剖开的截面图,图9C是沿图9B的9C-9C线剖开的截面图。
在图9A-9C中,附图标记1表示温度检测元件,附图标记2表示耐热弹性部件,附图标记3表示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件(支撑部件),附图标记3a表示温度检测元件夹持表面,附图标记3b和3c表示弹簧接收表面,附图标记3d和3e表示定位孔,附图标记5和6表示压缩弹簧,附图标记7表示线束,附图标记8表示加热部件,附图标记9表示加热部件夹持部件(夹持器),附图标记9a和9b表示用于定位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件的突起。在平面视图中,省略了压缩弹簧。
在图9A-9C中,温度检测设备是使得在其下侧具有温度检测元件1的耐热弹性部件2被安装在设置在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件3下部的温度检测元件夹持表面3a上,环状定位孔3d和槽状定位孔3e在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件3的纵向相对两端中形成,装配了压缩弹簧5和6下部的弹簧接收表面3b和3c在定位孔3d和3e内部的上端表面上形成。而且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件3使得连接至温度检测元件1的线束7从其另一端向外延伸。
加热部件夹持部件9形成有要装配在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件3的定位孔3d和3e中的定位突起9a和9b,当定位突起9a和9b分别装配在定位孔3d和3e中时,耐热弹性部件2装配进通孔9c中用于使得加热部件8暴露在其中,并且温度检测元件1可以与加热部件8相接触。在图9A中省略了压缩弹簧5。
温度检测设备被设计成使得定位突起9a和9b的径向位置通过将突起9a和9b装配进定位孔3d和3e中来确定,压缩弹簧5和6的上端(其与偏向温度检测设备的一侧相对的侧面)被未显示的固定部件固定,压缩弹簧5和6保持有预定的作用长度,由此温度检测装置在其推动方向的位置被确定。
而且,在该实施方案中,压缩弹簧5和6相对于温度检测元件1来说在纵向基本对称设置,为的是使得接触表面上的接触压力的压力平衡均匀。
如图9A-9C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夹持器9具有用于在孔9c的左侧和右侧定位支撑部件3的定位突起9a和9b,因此改善了温度检测部件在加热器上的安装精确性。而且,在加热器纵向关于温度检测元件1基本对称的位置是直接由压缩弹簧从温度检测设备的背侧偏置的,这样获得了温度检测元件1和加热部件8之间的接触压力稳定的效果。
而且,作为现有技术中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分和定位部分被片簧连接至一起的结构的替换,在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分内形成定位孔,因此可以改善加热部件和加热部件夹持部件的定位准确性。结果是,与现有技术的实施例相比,可以改善温度检测的精确性。由于改善了定位精确性,与现有技术的实施例相比,加热部件在通孔部分中的非接触表面可以设置得窄,并且难以因为定影和加热的不均匀性以及要产生的热应力而损坏加热部件。
而且,尽管在该实施方案中,定位区它自己的温度检测夹持部件侧成为孔而它的加热部件夹持部件成为突起,但是即使在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件侧是突起而加热部件夹持部件侧是孔时,也当然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
尽管该实施方案已经参考了为定影和加热设备设置温度检测装置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如果采用了本发明,那么其中为定影和加热设备设置了两个或多个温度检测装置并检测不同部分的温度以进行温度调整和控制的这种类型的的定影和加热设备具有稳定不同部分的温度检测精确性的效果,这样是有效的。
另外,当设置两个或多个温度检测设备时,即使只在特别需要精确性的部分或尺寸受限的部分采用本发明的温度检测设备而在其它部分采用传统的温度检测设备,它也可以有效作为全面定影和加热设备。
如果检测的精确性足够均匀,那么弹簧部署的对称性程度和弹簧的数量可以忽略。(第五实施方案)图10A-10C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案。图10A-10C显示了加热和定影设备,其中在加热部件夹持部件上安装了温度检测装置,图10A是平面图,图10B是沿图10A的10B-10B线剖开的截面图,图10C是沿图10B的10C-10C线剖开的截面图。
在图10A-10C中,附图标记1表示温度检测元件,附图标记2表示耐热弹性部件,附图标记13表示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件,附图标记13a表示温度检测元件夹持表面,附图标记13b和13c表示弹簧接收表面,附图标记13d和13e表示定位孔,附图标记5和6表示压缩弹簧,附图标记7表示线束,附图标记8表示加热部件,附图标记9表示加热部件夹持部件,附图标记9a和9b表示用于定位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件的突起。在平面视图中,省略了压缩弹簧。
该实施方案与上述第四实施方案不同的是,压缩弹簧5和6与突起9a和9b共轴设置,弹簧接收表面13c和13b分别围绕着定位孔13e和13d形成。
在该实施方案中,温度检测设备与第四实施方案中的类似,定位突起9a和9b的径向位置通过将定位突起装配进定位孔中来确定,压缩弹簧的上端(其与偏向温度检测设备13的一侧相对的侧面)被未显示的固定部件固定,压缩弹簧5和6保持有预定的作用长度,由此温度检测设备在其推动方向的位置被确定。
压缩弹簧5和6的中心和定位孔13e和13d的中心彼此相一致,以防止定位孔和定位突起之间的静摩擦力和压缩弹簧的偏置力彼此平衡,并防止温度检测设备没有下降至预定位置而中途停止,也防止温度检测设备(如果没有中途停止)因静摩擦力而损失了压缩弹簧的偏置力,这样弹簧偏置力的作用点及在孔和突起之间产生摩擦力的点就彼此一致,由此可以尽可能的防止前面所述的不方便之处。
如图10A-10C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案,使得定位孔和压缩弹簧的中心相一致,那么定位孔和突起之间的摩擦力影响就可以最小化,由此获得了温度检测元件和加热部件之间的接触压力稳定的效果,与第四实施方案相比,温度检测的精确性可以进一步提高。(第六实施方案)图11A-11C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案。
图11A-11C显示了加热和定影设备,其中在加热部件夹持部件上安装了温度检测装置,图11A是平面图,图11B是沿图11A的11B-11B线剖开的截面图,图11C是沿图11B的11C-11C线剖开的截面图。
在图11A-11C中,附图标记1表示温度检测元件,附图标记2表示耐热弹性部件,附图标记23表示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件,附图标记23a表示温度检测元件夹持表面,附图标记23b和23c表示弹簧接收表面,附图标记23d表示定位孔,附图标记23e表示外围邻接区域,附图标记5和6表示压缩弹簧,附图标记7表示线束,附图标记8表示加热部件,附图标记29表示加热部件夹持部件,附图标记29a表示用于定位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件23的突起。附图标记29b表示与加热部件夹持部件29整体形成的定位部分,定位部分29b设置在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件23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进行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件23在其宽度方向的定位。这些突起部分29b根据一个压缩弹簧5设置的位置来设置。在平面视图中,省略了压缩弹簧。
该实施方案与上述第五实施方案的区别是,在第五实施方案中,其中插有突起的槽在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件的一个纵向端部中形成,以由此进行定位,而在该实施方案中,代替该槽和突起的是上述邻接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件23一端的定位突起对29b来进行定位。
该实施方案的温度检测设备与实施方案四和五的相同,其中定位突起29a的径向位置通过将定位突起29a装配进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件23另一侧中形成的定位孔23d中来确定,压缩弹簧的上端(其与偏向温度检测设备23的一侧相对的侧面)被未显示的固定部件固定,压缩弹簧5和6保持有预定的作用长度,由此温度检测设备在其推动方向的位置被确定。
根据从温度检测元件至线束的导体的布局,存在一种情况,即其中不象第四和第五实施方案那样设置定位孔,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如在该实施方案中,由外围进行定位。
如图11A-11C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案,即使是不由孔而是由温度检测元件夹持部件23的外围来进行定位的结构,也可以获得与第四和第五实施方案等同的效果。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但是覆盖与与其技术设想一致的改进。
权利要求
1.一种影像加热设备,包括加热器;以及温度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加热器的温度,该温度检测部件具有温度检测元件、保持该元件的弹性部件以及覆盖所述弹性部件的膜;其中所述膜的宽度小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的影像加热设备,还包括用于夹持所述加热器的夹持器,所述夹持器具有用于安装所述温度检测部件的孔。
3.如权利要求2的影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温度检测部件的所述膜通过所述夹持器的孔与所述加热器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2的影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夹持器孔的端面与所述弹性部件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夹持器孔的端面与所述膜之间的间隙。
5.如权利要求2的影像加热设备,包括朝着所述夹持器的孔向下延伸的倾斜表面,它围绕着该孔。
6.如权利要求2的影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在远离孔的方向上宽度变大的倾斜表面。
7.如权利要求2的影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大于孔宽度的第一部分以及小于孔宽度的第二部分,并且该第二部分与所述加热器相对。
8.一种影像加热设备,包括加热器;夹持该加热器的夹持器;以及温度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加热器的温度,该温度检测部件具有温度检测元件以及夹持该元件的支撑部件;其中所述温度检测元件通过在所述夹持器中形成的孔来检测所述加热器的温度,该夹持器具有用于在夹持器的孔的右侧和左侧定位支撑部件的定位部分。
9.如权利要求8的影像加热设备,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支撑部件向所述加热器偏置的偏置部件。
10.如权利要求8的影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支撑部件通过弹性部件保持所述温度检测元件。
11.如权利要求8的影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夹持器的孔和所述在孔右侧和左侧的所述定位部分被基本平行于所述加热器的纵向设置。
12.如权利要求8的影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在孔右侧和左侧的所述定位部分基本关于该孔对称设置。
13.如权利要求9的影像加热设备,包括两个偏置部件,其中所述两个偏置部件基本关于该孔对称设置。
14.如权利要求9的影像加热设备,包括两个用于偏置所述支撑部件的偏置部件,所述邻接在所述支撑部件上的两个偏置部件的邻接部分基本与所述夹持器的所述定位部分在同样的位置。
15.如权利要求8的影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定位部分是装配在所述支撑部件中形成的孔中的突起。
16.如权利要求8的影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定位部分是将所述支撑部件夹在其间的突起。
全文摘要
用于成像装置的影像加热设备,包括温度检测元件、用于压温度检测元件的弹性部件以及用于覆盖温度检测元件的膜。通常由于弹性部件的宽度小于完全覆盖温度检测元件和弹性部件的膜的宽度,因此必须防止膜影响并跨接在装备在那些零件后面的加热器夹持器。为了改善上述问题,设置其宽度大于膜宽度的弹性部件以能够压膜的边缘。
文档编号G03G15/20GK1373396SQ0210645
公开日2002年10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8日
发明者中村直树, 西谷仁志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