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和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709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和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在例如电子照相机的电子仪器中进行工作模式的选择等的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和一种电子装置。
但近来,随着电子照相机向多功能方向发展,要在转盘上表示出所有的工作模式已变得很难。因此,就把那些不能在转盘上表示出的工作模式设定和显示到例如LCD的显示器上,并与转盘一起使用。据此,用户需要事先获知该照相机的功能类型。而且,用户还必须重复操作该转盘以选择所给定的功能,因而他/或她不能快速改换功能。
象LCD这样的常规显示器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并且,对于用户来说,利用显示器来变换和检查功能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改善电子器件中工作模式设定部件的可操作性。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和实现其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作模式设定部件,用于通过转动操作来设置电子装置的各种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包括多个转动单元,各转动单元有多个转动段,并且同轴、可转动地设置,其中,第一转动单元,用于选择第一工作模式组;第二转动单元,用于选择已选的上述第一工作模式组下属的第二工作模式组,所述工作模式设定部件的特征是所述第二转动单元重叠设置在第一转动单元之上,并且第二转动单元的外径小于第一转动单元的外径。
一种工作模式设定部件,用于通过转动操作来设置电子装置的各种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包括多个转动单元,各转动单元有多个转动段,并且同轴、可转动地设置,其中,第一转动单元,用于选择第一工作模式组;第二转动单元,用于选择已选的上述第一工作模式组下属的第二工作模式组,所述工作模式设定部件的特征是所述第二转动单元重叠设置在第一转动单元之上,并且第二转动单元设定工作模式所需的转动角度大于第一转动单元所需的转动角度。
除了以上所述的发明目的和优点以外,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从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清楚其它的目的和优点。在描述中,将结合作为其一部分的附图,且该附图举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例子。但这样的举例不能穷尽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因此,在该说明书之后所作的权利要求书将确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1A和1B示意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的前表面和上表面。参见
图1A和1B,附图标记1表示摄影镜头;2表示电子照相机壳;3表示第一模式转盘,形状为一可转动圆盘,其边缘部分开有齿状部,形成多个转动段,转动它就可以为该电子照相机选择一工作模式,例如静止模式、拍摄模式或回放模式,其中的3a用于表示目前所选的工作模式。第一模式转盘3位于机壳2的顶部,其边缘从机壳2的后边缘突出,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把他/她的指尖等放在所述的突出部位而转动该转盘。
附图标记4表示第二模式转盘,其结构与第一模式转盘类似,转动它就可以选择一个拍摄操作的拍摄模式,例如AV优先(孔径优先)模式、TV优先(快门优先)模式或程控模式。第二模式转盘4的尺寸比第一模式转盘3小,且它的轴心与第一模式转盘3的轴心相重合。第二模式转盘4重叠在第一模式转盘3之上。附图标记5表示由第二模式转盘4所选择的拍摄模式指针。
图2是第一模式转盘3和第二模式转盘4的放大图。参见图2,附图标记6a至6d指能由第一模式转盘3选择的工作模式标记,它们以不同的颜色分别指示拍摄模式、静止模式(关机)、回放模式和通讯模式。
附图标记7a至7h指拍摄模式和回放模式的内容标记,它们都是能由第二模式转盘4选择的模式。特别地,附图标记7a指程控拍摄模式;附图标记7b指TV优先模式;附图标记7c指AV优先模式;附图标记7d指手动模式。这些模式用与拍摄模式6a中相同的颜色表示。
附图标记7e指单个回放模式;附图标记7f指多个回放模式;附图标记7g指动态图象回放模式和附图标记7h指删除模式。这些模式用与拍摄模式6c中相同的颜色表示。
参见
图1,附图标记8指信息显示单元,它显示例如余帧量、孔径、快门速度、电池余量等的信息;附图标记9指断开按钮,一按它,就可以产生一断开信号。假定在本实施例中,通讯模式中没有设置可被选择的较低模式。
附图3A至3C示意了第一模式转盘3的内部结构。参见图3A至3C,附图标记10指一固定件,它是外壳2的一部分且支撑该第一模式转盘3;附图标记11指一片簧,它由所述的固定件10支撑且与第一模式转盘3内形成的一齿状部3b相接。
由于第一模式转盘3具有以上所述的结构,所以,当以箭头所示的方向把第一模式转盘3从图3A所示的状态进行转动时,齿状部3b的突出部将带动片簧11,如图3B所示。当进一步转动第一模式转盘3时,片簧11在该片簧11所受拉力作用下逐渐与下一个凹部相接,如图3C所示。随着该片簧11以这种方式相继通过凹部和突出部,用户可以感受到他/她转动第一模式转盘3时所产生的咔嗒声。第二模式转盘4几乎具有与第一模式转盘3相同的结构。
图4是第一模式转盘3和第二模式转盘4的详细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参见图4,附图标记12指一个柔性印刷板,其上沿第一模式转盘3和第二模式转盘4的轴心伸出一同心电极结构;附图标记13和14都是接触片,其上作有接触头,可分别与该柔性印刷板12上的电极结构相接触,并固定在接触片底座15和16上,底座15和16基本为圆形片,可相对于该同心结构的中心转动。
附图标记17指一基板,其上安装柔性印刷板12和接触片底座15和16。该基板17具有一转轴17a,接触片底座15,16可在其上转动,转轴17a的中轴与第一模式转盘3、第二模式转盘4和接触片底座15和16的转动中心相一致。接触片底座15和16分别与第一模式转盘3和第二模式转盘4相连,所以,当第一和第二模式转盘3和4转动时,该底座也以同样的方式转动。
图5A和5B是用于说明柔性印刷板12上的电极结构与接触片13和14的工作过程的示意图。参见图5A和5B,附图标记18指一电极,符号A、B、C、D、E、F和G指多个电极。所述电极沿圆周分布,通过转动模式转盘,可以改变它们与电极18之间的连接关系。电子照相机的系统控制器(未示出)检测电极18与各电极A、B、C、D、E、F和G之间的连接关系。假定,接触片13随着第一模式转盘3的转动而从图5A所示的状态转动到图5B所示的状态,且电极A、B、C、D、E、F和G与电极18之间的连接关系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器把静止模式改为拍摄模式。
图8示意了电子照相机的工作模式与各电极A、B、C、D、E、F和G同电极18之间的连接关系之间的联系。系统控制器(未示出)将根据图8所示的各电极A、B、C、D、E、F和G与电极18之间的连接关系来转换工作模式。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了各工作模式,用与表示相应的高级模式相同的颜色来表示相应的低级拍摄模式和回放模式。这使得用户易于转换电子照相机的工作模式和检查该相机目前的工作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两个转盘是相互同轴重叠在一起的。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即,可以是三个或更多的转盘同轴重叠。此时,可以设定更多的低级工作模式。这使得用户可以更精细地设定工作模式。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图象记录/回放装置的外观图。参见图6,附图标记101指一含有个人电脑等的电子图象记录/回放装置主体,附图标记102指第一转盘,它用于选择该电子图象记录/回放装置的一工作模式,例如静止模式、回放模式、记录模式和打印模式。注意,由第一转盘102选择的工作模式将作为一第一工作模式。附图标记103指一第二转盘,它用于选择以下模式中的一种,即作为回放模式的低级模式的一标准模式、单色模式、锐度改变模式、亮度改变模式、对比度改变模式和色调改变模式,记录模式,以及打印模式,它们都是第一工作模式(后面将对其描述)。
附图标记104指一第三转盘,当用第二转盘103选择锐度改变模式、亮度改变模式、对比度改变模式和色饱和度改变模式之一时,所述的第三转盘用于设定其改变量。
附图标记105指一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图象数据等;附图标记106指一接口,用于输入/输出图象数据等;附图标记107和108指工作单元,它们用于改变显示在显示装置105上的图象数据等;附图标记109指一确定按钮,在记录模式或打印模式中用于启动记录或打印;附图标记110指一用于打印图象等打印信息的打印机。
图7详细表示了第一转盘102、第二转盘103和第三转盘104。参见图7,附图标记111至114指由第一转盘102所选的工作模式符号,特别地,附图标记111指显示图象等的回放模式,附图标记112指记录图象等的记录模式,附图标记113指打印图象等的打印模式,附图标记114指示关机状态。在此情形下,选择第一转盘102上形成的方向标识102a中的工作模式。例如,在图7所示的情形中,选择回放模式。
附图标记115至120指由第二转盘103设定的工作模式符号。特别地,附图标记115指具有预定值的图象回放、记录和打印等标准模式;附图标记116指通过把图象转换成单色图象而进行的图象回放、记录和打印等单色模式;附图标记117指通过改变锐度而进行的图象回放、记录和打印等锐度改变模式;附图标记118指通过改变亮度而进行的图象回放、记录和打印等亮度改变模式;附图标记119指通过改变对比度而进行的图象回放、记录和打印等对比度改变模式;附图标记120指通过改变饱和度而进行的图象回放、记录和打印等饱和度改变模式。
在由第二转盘103选择锐度、亮度、对比度和饱和度模式之一时,第三转盘104就变得有效了。用一个正值/负值来表示各个改变量。
第三转盘104位于第二转盘103之上,且它的外径小于第二转盘103的外径。
附图标记121指第二转盘103的第二指针。选择由第二指针121面向的符号所表示的第二模式(图7中的锐度)。附图标记122指第三转盘104的第三指针。根据第三转盘104上所示的数值来确定锐度、亮度、对比度或饱和度的改变量,其中所述的数值面向第三指针122。在图7所示的情形中,目前所放图象的锐度等经两个步骤后增加,且最后的图象显示在显示装置105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这种类型的电子仪器的工作过程中,模式转盘所代表的工作单元本身就表示一种工作模式,由此用户能够很容易就得知目前的工作模式。而且,即使该电子仪器处于非工作状态,也可以预设其低级模式。因而,在打开该电子仪器时,能够很快地设定所需的工作状态。
另外,由于第一工作单元从该电子仪器的外壳中伸出,且第二工作单元的外径小于第一工作单元的外径,所以,第一工作单元的操作得以简化,这就避免了用户对第二工作单元的错误操作。
(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是用这样的方式给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至第三模式转盘设定工作转角的,即,给位于较高位置的转盘设定较大的转角。由于第二实施例中的其它设置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所以,将仅描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区别。
在实施例2中,参见图2,第二模式转盘4的最小工作角大于第一模式转盘3的最小工作角,从而可以在转盘上以适当的大小显示上述的符号7a至7h。
图9A至9C示意了第一模式转盘3的内部结构。参见图9A至9C,附图标记10指作为外壳2的一部分且用于支撑第一模式转盘3的一固定部分,附图标记11指一片簧,它由该固定部分10支撑且与第一模式转盘3中所形成的齿状部3b相连。
由于所述的第一模式转盘3的上述结构,所以,当第一模式转盘3从图9A所示的状态沿箭头所示方向转动时,所述的片簧11由所述的齿状部3b的突起所牵引,如图9B所示。当继续转动第一模式转盘3时,所述的片簧11将由于该片簧11所受的牵引而与下一个凹陷相接,如图9C所示。随着该片簧11以上述方式相继经过突起和凹陷,用户就可以感觉到在他/她转动第一模式转盘3时所产生的咔嗒声。
第二模式转盘4也具有几乎与第一模式转盘3相同的结构。但是,如图9D所示,在第二模式转盘4上所形成的齿状部4a的间距比在第一模式转盘3上所形成的齿状部3b的间距长。该片簧11依赖其转动而爬过齿状部的一突起的转角大于第一模式转盘3的同种参数。
通过把第二模式转盘4的齿状啮合部的螺距设定得比第一模式转盘3的齿状啮合部的螺距小,而使操作第二模式转盘4所需的转角可以设定得比操作第一模式转盘3所需的转角大。这就可以在第二模式转盘4上取得一个较大的模式显示区域,并改善它的可视性。
根据第二实施例,以及在图6所示的电子图象记录/回放装置中,把第一转盘102的最小工作角设定得比第二转盘103的小,且把第二转盘103的最小工作角设定得比第三转盘104的小。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在这种类型的电子仪器的操作部件中,以模式转盘为工作单元,其本身就表示一种工作模式,所以,用户可以很容易就得知目前的工作模式。并且,即使该电子仪器处于非工作状态,也可以预设较低级的模式。因此,当打开该电子仪器时,能够很快地设定所需的工作状态。而且,由于可以为位于较高位置的操作盘设置一个较大的操作角度,所以,能够为位于上部的、用于指示将被改变的工作模式的符号提供一足够大的尺寸。
另外,由于第一工作单元从该电子仪器的外壳突出,且第二工作单元的外径小于第一工作单元的外径,所以,第一工作单元的操作得以简化。这就避免了用户对第二工作单元的错误操作。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且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进行各种替换和修改,因此,为把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告知公众,作出了如下的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1.一种工作模式设定部件,用于通过转动操作来设置电子装置的各种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包括多个转动单元,各转动单元有多个转动段,并且同轴、可转动地设置,其中,第一转动单元,用于选择第一工作模式组;第二转动单元,用于选择已选的上述第一工作模式组下属的第二工作模式组,所述工作模式设定部件的特征是所述第二转动单元重叠设置在第一转动单元之上,并且第二转动单元的外径小于第一转动单元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转动单元突出于电子装置的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其特征是一个第三转动单元,用于选择已选的上述第二工作模式组下属的第三工作模式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其特征是至少所述第二转动单元在其自身的适当位置具有指示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组的标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三转动单元重叠设置在第二转动单元之上,并且第三工作单元的外径小于第二工作单元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其特征是至少所述第三转动单元在其自身的适当位置具有指示所述第三工作模式组的标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其特征是该部件用于可进行图象摄录/回放的电子装置,选择其工作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其特征是该部件用于电子照相机,选择其工作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其特征是第一工作模式组包括拍摄模式,停止模式,回放模式及通讯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其特征是第二工作模式组包括程控模式,TV优先模式,AV优先模式及手动模式;以及单一回放模式,多重回放模式,动态图象回放模式及删除模式。
11.一种工作模式设定部件,用于通过转动操作来设置电子装置的各种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包括多个转动单元,各转动单元有多个转动段,并且同轴、可转动地设置,其中,第一转动单元,用于选择第一工作模式组;第二转动单元,用于选择已选的上述第一工作模式组下属的第二工作模式组,所述工作模式设定部件的特征是所述第二转动单元重叠设置在第一转动单元之上,并且第二转动单元设定工作模式所需的转动角度大于第一转动单元所需的转动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其特征是各转动单元在其周边设有齿状凸凹部,通过设定各凸凹部的周向间距,确定各工作模式所需的转动角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其特征是第二转动单元的各凸凹部的周向间距大于第一转动单元的周向间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其特征是至少所述第二转动单元在其自身的适当位置具有指示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组的标志。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转动单元突出于电子装置的外壳。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工作单元的外径小于第一工作单元的外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其特征是该部件用于可进行图象摄录/回放的电子装置,选择其工作模式。
专利摘要一种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和电子装置,用于通过转动操作来设置电子装置的各种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设定部件包括多个转动单元,各转动单元有多个转动段,并且同轴、可转动地设置,其中,第一转动单元,用于选择第一工作模式组;第二转动单元,用于选择已选的上述第一工作模式组下属的第二工作模式组,所述工作模式设定部件的特征是所述第二转动单元重叠设置在第一转动单元之上,并且第二转动单元的外径小于第一转动单元的外径。
文档编号G03B17/02GK2599612SQ02208129
公开日2004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22日
发明者仓桥直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