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516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组件(back light unit,BLU),特别是涉及一种涂敷有一反射薄膜的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LGP)的背光组件。
背景技术
背光组件是液晶显示器产品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目前已普遍应用于数码相机、数码个人助理(PDA)、卫星导航系统、电脑监视器以及平面电视上。一般而言,背光组件均设于一显示面板(display panel)的下方,并具有一光源产生器(light source generator)以及一漫射板(diffusing plate),以提供一均匀分散的光线至该显示面板,再通过控制显示面板上的像素电极来形成适当的图像。其中,背光组件可根据光源的所在位置,分成光源产生自显示面板正下方的直下式(direct illuminance)背光组件或是光源来自显示面板侧面附近的侧光式(edge light)背光组件。由于侧光式背光组件将光源产生器设于导光板的侧面,因此可应用于需要较小尺寸的产品。
参考图1,图1为公知侧光式背光组件(back light unit,BLU)1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背光组件10设于一显示面板(display panel)11的下方,且背光组件10包括一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LGP)12、一设于导光板12的侧面的光源产生器14、一设于导光板12下方的反射板(reflecting sheet)15、一设于导光板12上方的漫射板16、至少一设于漫射板16表面的棱镜(prism)18以及一设于导光板12下方并包覆导光板12与光源产生器14周围的外壳(housing)20。
光源产生器14用来提供一光源,而反射板15则用以将由光源产生器14产生的该光源向上反射(reflect)至导光板12。导光板12可将被反射的该光源向上散射(scatter)至漫射板16,且包括至少一图形化(patterned)的凸块(bump)22,借此破坏光线在导光板12中的全反射现象,从而将光源均匀地向上散射至漫射板16,而进一步被散射至显示面板11,而反射板15则一由银、铝或其他具高反射率特性材料所构成的金属板。漫射板16用以将该光源经由棱镜18进一步散射至显示面板11,且在过程中以棱镜18修正该光源的照光强度(intensity)的差异。一般而言,显示面板41为一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LCD panel),而光源产生器44则为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灯管或一冷阴极萤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lamp,CCFL)。
然而如图1所示,公知背光组件10的设计,会于导光板12与反射板15之间形成一介质(medium)为空气的容纳室24,除了会增加产品的体积并提高背光组件10的组装困难度之外,还会造成该光源的能量损耗而降低背光组件10的光线利用效能。更严重的是,公知背光组件10在长时间的操作下,其内部由金属板所构成的反射板15往往会因为受热而产生些微的扭曲变形,导致反射板15的表面平整度下降,连带造成其所反射的该光源在被进一步被散射至显示面板11时无法具备一均匀的照光强度,此即俗称的“波振动”现象(wave phenomenon)。此一波振动现象足以造成显示面板11的显示质量出现瑕疵,而造成产品竞争力的大幅滑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部具有较少气体介质的背光组件,以避免上述公知背光组件所造成的波振动现象(wave phenomenon)。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该背光组件设于一显示面板(display panel)下方。该背光组件包括一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LGP)与一设于该导光板的一第一侧面的光源产生器(light source generator),且该导光板包括一涂敷于该导光板的一底面(bottom surface)的第一反射薄膜(reflecting film)。该光源产生器用来提供一光源,第一反射薄膜用以向上反射该光源,而该导光板则用以将被反射的该光源经由该导光板的一顶面(top surface)散射(scatter)至该显示面板。除此之外,该背光组件还包括依序设于该导光板上的一漫射板(diffusing plate)与至少一棱镜(prism),以及一设于该导光板下方并包覆该导光板与该光源产生器周围的外壳(housing)。
由于本发明的该背光组件利用涂敷该导光板的该底面、一第二侧面、一第三侧面与一第四侧面上的该第一反射薄膜与一第二反射薄膜来向上反射由该光源产生器所产生的该光源,故可省略公知的反射板(reflecting sheet)。此一设计上的改良可以避免公知的该反射板在长时间的操作下,因扭曲变形而造成足以大幅降低产品的显示质量的“波振动”现象。除此之外,由于该第一反射薄膜与该第二反射薄膜涂敷于该导光板的表面,不但可减少该光源因空气介质(medium)而造成的能量损耗以增进该背光组件的光线利用效能,还可收到降低产品体积与简化组装过程及成本的双重功效,进而大幅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图1为公知背光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背光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导光板42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导光板42沿a-a轴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零部件符号说明10 背光组件11 显示面板12 导光板 14 光源产生器15 反射板 16 漫射板18 棱镜20 外壳22 凸镜24 容室40 背光组件41 显示面板42 导光板 42a 第一侧面42b 底面42c 顶面42d 第二侧面42e 第三侧面42f 第四侧面44 光源产生器46 漫射板 48 棱镜50 外壳52 第一反射薄膜54 第二反射薄膜56 凹陷结构58 凸块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侧光式(edge light)背光组件(back light unit,BLU)4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背光组件40设于一显示面板(displaypanel)41的下方,且背光组件40包括一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LGP)42、一设于导光板42的一第一侧面42a的光源产生器(light source generator)44、一设于导光板42上方的漫射板(diffusing plate)46、至少一设于漫射板46表面的棱镜(prism)48以及一设于导光板42下方并包覆导光板42与光源产生器44周围的外壳(housing)50。
光源产生器44通常为一用来提供一光源的灯管,而导光板42则包括一涂敷于导光板42的一底面(bottom surface)42b,用以向上反射(reflect)由光源产生器44产生的该光源的第一反射薄膜(first reflecting film)52,并可将被第一反射薄膜52反射的该光源经由一顶面(top surface)42c而散射(scatter)至漫射板46。漫射板46用以将该光源经由棱镜48进一步散射至显示面板41,而棱镜48则用以修正该光源的照光强度(intensity)的差异。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显示面板41为一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LCDpanel),而光源产生器44则为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灯管或一冷阴萤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第一反射薄膜52则为一由银、铝或其他高反射性材料所构成的金属薄膜,而导光板42的底面42b则一不平行于顶面42c的斜面,以强化该光源的反射。另一方面,为求产品体积的缩小以方便携带,导光板42的底面42b亦可为一平面于顶面42c的平面(未显示)。
参考图3,图3为图2中的导光板42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如图3所示,基于产品需求,导光板42除了包括涂敷于导光板42的底面42b上的第一反射薄膜52之外,也可包括一涂敷于一相对于第一侧面42a的第二侧面42d以及垂直于第二侧面42a与顶面42c的一第三侧面42e与一第四侧面42f上,与第一反射薄膜52同为银或铝的金属薄膜所构成的第二反射薄膜(secondreflecting film)54,以加强由光源产生器44所产生的该光源的向上反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光源的反射主要是藉由涂敷于导光板42的底面42b上的第一反射薄膜52来进行,因此基于制程成本考虑,也可将第二反射薄膜54省略,或仅于第二侧面42d、第三侧面42e与第四侧面42f中的一或两者上涂敷第二反射薄膜54。
参考图4,图4为图3(b)中的导光板42沿a-a轴的剖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导光板42的涂敷有第一反射薄膜52的底面42b以及涂敷有第二反射薄膜54的第二侧面42d、第三侧面42e(未显示于图4中)与第四侧面42f(未显示于图4中)还包括至少一图形化(patterned)的凹陷(recess)结构56,各凹陷结构56则会在涂敷第一反射薄膜52与第二反射薄膜54的过程中被第一反射薄膜52与第二反射薄膜54填入而形成一图形化的凸块(bump)58。利用其本身的图形与曲度,凸块58可于反射该光源时修正该光源,而使该光源被更均匀地反射至导光板42的顶面42c,而进一步被散射至显示面板41。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凹陷结构56与凸块58均具有一圆点的形状;然而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凹陷结构56与凸块58可具有一交叉或平行的V型结构,也能达到相同的功效。
如前所述,基于产品体积考虑,导光板42的底面42b也可为一平行于顶面42c的平面,但由于此一设计并不会大幅影响导光板42的功能,且具有该平行于顶面42c的底面的导光板42,其细部构造与功能也等同于前述各段落中具有不平行于顶面42c的底面42b的导光板42,故在此不另行赘述。
与图1中公知的背光组件10相比,本发明的背光组件40利用涂敷于导光板42的底面42b、第二侧面42d、第三侧面42e与第四侧面42f上的第一反射薄膜52与第二反射薄膜54来向上反射由光源产生器44所产生的该光源,故可省略公知的反射板(reflecting sheet)15。此一设计上的改良可以避免公知的反射板15在长时间的操作下,因扭曲变形而造成足以大幅降低产品的显示质量的“波振动”现象(wave phenomenon)。除此之外,由于第一反射薄膜52与第二反射薄膜54是直接涂敷于导光板42的底面42b,使导光板42与第一反射薄膜52之间不存有任何空间,不但可减少该光源因空气介质(medium)而造成的能量损耗以增进背光组件40的光线利用效能,还可收到降低产品体积与简化组装过程及成本的双重功效,进而大幅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范围所做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组件,该背光组件设于一显示面板下方,该背光组件包括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第一反射薄膜涂敷于该导光板的一底面;以及一设于该导光板的一第一侧面的光源产生器,且该第一反射薄膜用以反射由该光源产生器所产生的光,而该导光板则使该反射光经由该导光板的一顶面散射至该显示面板。
2.如权利要求1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反射薄膜,该第二反射膜涂敷于该导光板的该第一侧面、该底面与该顶面以外的平面,用以反射该光源产生器所产生的光。
3.如权利要求2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薄膜与该第二反射薄膜为一由银或铝所构成的薄膜。
4.如权利要求1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该底面包括至少一图形化的第一凹陷。
5.如权利要求1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薄膜包括一由填入该第一凹陷的该第一反射薄膜所构成的图形化的第一凸块。
6.如权利要求2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上涂敷有该第二反射薄膜的各所述平面包括至少一图形化的第二凹陷。
7.如权利要求6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反射薄膜包括一由填入该第二凹陷的该第二反射薄膜所构成的图形化的第二凸块。
全文摘要
一种背光组件,设于一显示面板下方,包括一导光板和一设于该导光板的一第一侧面并用来提供一光源的光源产生器。导光板包括一涂敷于该导光板的一底面并用以反射由该光源产生器产生的光源的第一反射薄膜,该导光板用以将被反射的光源经由该导光板的一顶面散射至该显示面板。
文档编号G02B5/02GK1570724SQ03147268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1日
发明者罗俊祥, 李政谋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