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186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定影装置将由电摄影记录方式·静电记录方式等适当的成像方式所成的调色剂像热定影在转印纸·感光纸·静电记录纸等记录材料上。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广泛使用了这样的定影装置为了将记录材料上的没有定影的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通过由定影辊和加压辊所形成的夹持输送记录材料的辊隙部,由热和压力来进行定影。
图11是表示以往的辊式定影装置的剖面的图。101是定影辊,102是加压辊。这些辊按预定的圆周速度沿箭头方向旋转驱动。通过以预定的推压力推压这两个辊101和102,形成了夹持输送记录材料的辊隙部N。在定影辊101,向构成为筒状的由金属等所形成的金属芯103中插入设置了卤素加热器等加热器105。通过通电,此加热器105发热,金属芯被加热。进而,热从金属芯传递到加热器105,加热定影辊101的表面。在对应于定影辊101的纵向大致中央的位置处,所配置的检测定影辊101的表面温度的主温度传感器107检测定影辊101的表面温度,该检测温度被输入到控制电路110。控制电路110控制对于加热器105的电功率供给电路111,使得从主温度传感器107所得到的检测温度成为预先设定的温度。另外,108是配置在定影辊101的端部(非过纸区域)的副表面温度传感器,是为了预先防止由于主温度传感器107的故障等原因定影辊过度加热而使定影装置发生故障的装置。
图12表示在以往的例子中的通入电源时的复印机或者打印机的时序图。201表示打印机的可开始打印的状态。从电源通入时刻203开始,打印机进入到将定影辊的表面温度加热到可定影的温度的预热操作,在时刻204转移到可打印状态。
另一方面,202是表示图11所示的定影装置的定影辊101和加压辊102的旋转状态的时序图。为了向定影辊整体均匀地传递热并向加压辊传递定影辊的热,定影辊101和加压辊102在主温度传感器107的检测值达到可开始打印的温度的可打印时刻204为止,一边旋转定影辊和加压辊一边持续加热。
在这样的结构中,取决于电源通入时的定影辊或者加压辊的状态,存在着定影辊的温度转移到可打印温度成为打印开始时刻204时,即使加压辊的表面变热,但加压辊整体没有变热的情况。其结果,存在即使是在到达了可打印时刻204后,稍过一会儿,表面的热量从加热辊放出,不能满足定影性的情况。为此,如日本专利中请公开特开平10-142999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在可打印时刻204后,进一步控制预定温度一定时间并进行旋转,由此可以加热加压辊整体。此外,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平5-333624号公报中,记载有加压辊内具有卤素等加热器的结构,但是即使是这样的结构,在限定了可使用的电功率的情况下,由于不能提供充分的电功率给加压辊一方的加热器,所以仅仅靠此加热器不能充分地将加压辊加热,又有利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平10-142999号公报的结构。但是,在将可打印时刻204后的旋转时间固定的方法中,取决于环境,存在着没有完全将加压辊加热的情况,或者尽管加压辊已经充分加热,无谓地进行空旋转,消费电功率增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昭62-87909号公报中,记载有根据起动时间中的一部分的温度上升率来决定起动操作中的空旋转时间的方法。但是,如果按一部分的时间来进行判断的话,则在加压辊的表面变热,但金属芯部分较冷的情况下,不能正确地判断加压辊的变热情况。为此,希望在起动时间中把握将加压辊加热何种程度,由此来决定空转时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防止起动后的定影不良。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谋求缩短起动时间。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热将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包括具有发热体,进行接触并可旋转旋转体对;通电控制装置,对发热体的通电进行控制使得至少1个旋转体的温度成为设定温度;以及旋转时间设定装置,基于预热操作的时间来设定从预热操作转移到可定影的状态后进行上述通电控制、并从预热操作时的旋转起连续使旋转体对进行旋转的时间。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通过以下的说明会弄明白。


图1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
图2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图。
图3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电路的图。
图4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控制电路的ROM以及RAM图表的图。
图5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控制算法的图。
图6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和定影装置控制温度的图。
图7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加热器接通序列的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从通入电源开始到打印结束为止的时序的图。
图9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辊空旋转时间决定例程的图。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剖面图。
图11是说明以往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以往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从通入电源到打印结束为止的时序的图。
具体实施形式[第1实施方式](1)图像形成装置例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概略图。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使用了中间转印带的串列式(tandem)的电摄影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由于此图像形成装置自身属于公知的范围,故限于简单的说明。
1R是进行原稿的复印操作时的原稿读取单元。1P是图像输出单元,大致由图像形成单元10(4个工位a,b,c,d并排设置,并且其结构相同),供纸单元20,中间转印单元30,定影单元40以及控制单元(未图示)所构成。
进而,详细地说明各个单元。图像形成单元10由如下所述的结构所构成。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鼓11a,11b,11c,11d分别在其中心进行枢支,并沿箭头方向进行驱动。与感光鼓11a~11d的外圆面相对,在其旋转方向上配置有将感光鼓带电到预定电位的作为带电构件的一次带电器12a,12b,12c,12d,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像的光学系统13a,13b,13c,13d以及在感光鼓上形成调色剂像的显影装置14a,14b,14c,14d。在一次带电器12a~12d处,给予感光鼓11a~11d的表面以均匀的带电量的电荷。
其次,通过由扫描器13a~13d,将根据记录图像信号调制后的例如激光束等光线在感光鼓11a~11d的表面进行曝光,并在此处形成静电潜像。进而,由分别收存有黄,青,品红,黑4种颜色的调色剂(显影剂)的显影装置14a~14d将上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将显影后的可视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图像转印区域Ta,Tb,Tc,Td的下游一侧,由清洁装置15a,15b,15c,15d将没有转印到记录材料(转印材料)上的残存在感光鼓11a~11d上的调色剂刮落对感光体表面进行清扫。通过以上所示的处理依次形成了各调色剂的图像。
供纸单元20由下述部件构成用于收存记录材料410的供纸盒21a,21b和手送托盘27,用于从供纸盒内或者手送托盘将记录材料410一张一张地送出的搓纸辊22a,22b以及26,用于把从各搓纸辊送出的记录材料410输送到定位辊的供纸辊对23和供纸导向器24,以及用于根据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形成时序,将记录材料410送出到二次转印区域Te的定位辊25a,25b。
关于中间转印单元30进行详细说明。中间转印带31(作为其材料,例如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或聚偏氟乙烯[PVdF]),张设在向中间转印带31传递驱动的驱动辊32、由弹簧(未图示)的加载给予中间转印带31以适当的张紧力的张紧辊33、夹着转印带31与二次转印区域相对的从动辊34上。这些之中,在驱动辊32和从动辊34之间形成一次转印平面A。驱动辊32在金属辊的表面涂上数mm厚的橡胶(聚氨酯橡胶或氯丁橡胶)来防止和转印带之间的滑动。驱动辊32由步进电机(未图示)进行旋转驱动。在各感光鼓11a~11d与中间转印带31相对的一次转印区域Ta~Td,并且在中间转印带31的下面,配置有一次转印刮板35a~35d。与从动辊34相对配置有二次转印辊36,并通过与中间转印带31的辊隙部形成了二次转印区域Te。二次转印辊36相对中间转印带31被附加以适当的压力。另外,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二次转印区域的下游,配置有用于清洁中间转印带31的图像形成面的清洁装置50。此清洁装置50由清洁刮板51(作为材料,使用了聚氨脂橡胶)和收存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盒52所构成。
定影单元40如下面的(2)项所述那样,由下面的部件所构成内部具备有作为发热体的卤素加热器等的热源的、作为旋转体的定影辊401,加压于定影辊401的作为旋转体的加压辊402,用于将记录材料410引导向作为旋转体的定影辊对所形成的定影辊隙部的记录材料入口导向器43,另外,用于把从定影辊对所排出的记录材料410进而引导到装置外部的内排纸辊44,外排纸辊45。
控制单元由用于控制上述各单元内的机构的操作的控制基板70和电机驱动装置基板(未图示)等所构成。
下面结合装置的操作进行说明。当发出了图像形成操作开始信号时,首先由搓纸辊22a将记录材料410从供纸盒21a一张一张地送出。随后,由供纸辊对23将记录材料410引导在供纸导向器24之中并被输送到定位辊25a,25b。此时定位辊25处于停止状态,纸前端接触到辊隙部。随后,与图像形成单元开始图像形成的时刻相配合,开始旋转定位辊。此旋转时期,其时序设定得使记录材料410和由图像形成单元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像在二次转印区域Te刚好一致。
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单元,当发出图像形成操作开始信号时,利用上述处理在中间转印带31的旋转方向上的最上游的感光鼓11d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经施加有高电压的一次转印用带电器35d,在一次转印区域Td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一次转印的调色剂像被输送到下一个一次转印区域Tc。在此处,在各图像形成单元之间延迟调色剂像被输送的时间来进行图像形成,在前一个图像的上面调整定位来转印下一个调色剂像。以下也反复进行相同的工序,最后,4种颜色的调色剂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
随后,当记录材料410进入到二次转印区域Te,与中间转印带31接触时,按照记录材料410的通过时序,对二次转印辊36施加高电压。之后将根据上述的处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4种颜色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材料410的表面。随后,记录材料410由输送导向器43被正确地引导到定影辊的辊隙部。借助定影辊对41A,41B的热和辊隙部的压力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的表面。其后,由内外排纸辊44,45进行输送,纸被排出到机外的排纸托盘48。
(2)定影装置40图2是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的结构概略图。401是定影辊,402是加压辊。此两个辊401·402例如以50kgf的预定的推压力进行压接使得形成定影辊隙部N,并沿箭头方向以预定的圆周速度例如300mm/sec的速度对其进行旋转驱动。定影辊401在构成为筒状的由铁等金属构成的厚度为1.5mm的金属芯403的内部插入配置有第1和第2定影加热器(卤素加热器等)405·406。通过进行通电,此定影辊405·406发热,加热金属芯403。并且,在金属芯的外层有厚度为2.3mm的、作为弹性层的由硅橡胶所形成的橡胶层。进而,在橡胶层的外层设有由氟化乙烯树脂所构成的厚度为50μm的脱模层。
作为温度检测体的主温度传感器408,配置得用于检测定影辊401的纵向大致中央的位置的定影辊401的表面温度。作为该主温度传感器408输出的检测温度信息经由A/D转换器608输入到控制电路(CPU)601。CPU601基于从主传感器408得到的检测温度信息,对于定影加热器405·406控制由电功率供给电路421向加热器供给的通电量使得定影辊401的表面温度成为预先设定的设定温度。也即是控制定影加热器405·406的接通使得定影辊401的表面温度保持在预定温度。在本实施例中,第1定影加热器405(主加热器)能够向定影辊401的中央部分提供发热量比两端部多的热。第2定影加热器406(副加热器)设定了加热器的发热分布使得向定影辊401的两端部提供发热量比中央部分多的热。并且,第2定影加热器406的接通控制是根据所过纸的记录材料410的宽度,从多个接通时的占空做出选择来进行控制的。
CPU601经A/D转换器608将上述主温度传感器408和副传感器409的模拟输出值变换成数字数据,来测量定影辊表面的温度。通过如上述那样由2个405·406构成的定影加热器,不仅可以提高定影辊401的热量,还可以防止在将用纸宽度窄的用纸进行定影时,用纸不通过的定影辊的端部的温度异常升温的情况。409是对应于定影辊401的端部(非过纸区域)配置的副表面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409的检测温度信息输入到CPU601。在从该温度传感器409得到的输入检测温度信息超出预定的极限温度时,CPU601紧急切断对于定影加热器405·406的电功率供给。也即是副表面温度传感器409起到如下作用,在由于主温度传感器408的故障而变得不能正确读取定影辊表面温度时,事先防止定影辊被过度加热而使定影装置发生故障。
402是用于压接定影辊401并形成夹持输送记录材料的定影辊隙部N的、作为加压旋转体的加压辊。加压辊402以由铁等金属所形成的厚度为2.5mm的金属芯为基层,在金属芯的上层是由硅橡胶等形成的作为弹性层的厚度为2.3mm的橡胶层,在橡胶层的上层是由氟化乙烯树脂所形成的50μm厚的脱模层。像这样,记录材料410在由定影辊401和加压辊402的压接部所形成的定影辊隙部被夹持输送并通过时,向调色剂提供热使得记录材料410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410上。
407是插入配置到加压辊402的构成为筒状的金属芯404的内部的、作为发热体的保温加热器(卤素加热器),在打印待机中,对该保温加热器进行电功率供给控制。也即是该保温加热器404在打印待机中,通过金属芯404向加压辊402传导一定量的热,对加压辊进行保温,可以保持待机状态中的备用时的加压辊的热。此保温加热器由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可使用电功率是有限的,所以发热量设定得小。
M是旋转驱动定影辊401加压辊402的定影电机,是由CPU601经由控制器422来进行驱动的。423是检测打印机内的温度·湿度的环境传感器,将由打印机内的环境传感器423检测的温度·湿度信息输入到CPU601。控制装置的CPU601具有预测定影装置的储蓄热量,特别是旋转体的储蓄热量的储蓄热量预测功能单元A,设定定影装置的空转时间,特别是旋转体对的空转时间的空转时间设定单元B,和按空转时间设定单元B所决定的时间,执行空转的空转执行功能单元C等。
图3是表示控制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控制器的结构的框图,由CPU601,图像读取器控制单元602,图像信号控制单元603,打印机控制单元604,ROM605,RAM606,操作面板控制单元607等所构成。
CPU601通过执行保存在ROM605上的程序,经读取器控制单元602来控制原稿读取单元1R。
图像信号控制单元603存储从原稿读取单元1R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或者是通过网络输入到图像信号控制单元603的图像数据,并将打印数据输出到打印机控制单元604。
CPU601通过操作面板控制单元607来控制操作面板(未图示)。
图4是说明ROM605和RAM606的区域分配的图。701是保存在ROM605上的数据,由保存程序的区域703,保存程序执行所需要的固定参数的区域704,定影电机空转时间表705,以及用于从上述空转时间表决定空转时间的预热时间阈值数据706所构成。
702是RAM606的区域分配,由程序执行所需要的堆栈区域707,变量区域708,以及保存测定后的预热旋转时间的变量区域709所构成。
利用图5对CPU601控制的由图1所示的定影装置40的温度控制算法进行说明。
首先,通入电源后,在801,将预热操作时的目标温度的初期值190℃保存在定影装置的控制目标温度保存变量Tref。在定影辊的温度到达此温度后,预热操作结束,转移到可形成图像的状态。其次,在802,参照图6所示的图表,依照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改变控制目标温度Tref(803)。其次,将由A/D转换器608变换了的温度传感器408的输出值的值保存在Tsns(804)。其次,在805,比较控制温度Tref和检测温度Tsns(805),如果Tsns在Tref以下,由图7所示的加热器的接通程序对第1·第2定影加热器405,406进行接通控制(807)。另一方面,当Tsns超过Tref时,在806,第1·第2定影加热器405,406不接通。
图6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和Tref的设定值的关系的图表。901是表示在向着可形成图像的状态的准备操作中的预热时的控制温度,是图像形成装置40在预热中的状态。902表示打印开始时的控制温度。903是打印结束时的控制温度,等于预热时的开始温度。另外,在由于用纸卡纸等原因,有必要紧急停止图像形成装置时,通过将控制温度设定在0℃来进行控制使得加热器不接通。另外,CPU也进行使定影辊401和加压辊402旋转的控制。
图7说明在图5中所述的定影加热器的接通程序。在1001,判断图像形成装置是否已成为可定影的状态的可形成图像的状态。在可形成图像并且正在等待图像形成信号的备用(standby)状态时,为了防止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机内温度的上升,以及降低电功率消耗,将第1定影加热器405关断,只将第2定影加热器406接通(1002)。另一方面,在备用状态以外的场合,由于有必要对定影辊给予足够的热量,所以使定影加热器405,406都接通(1003)。
图8表示本实施例中从通入电源开始到打印结束时为止的定影装置的控制时序图。501表示打印机处于备用状态。从通入电源的时刻503开始打印机进入到预热操作,在时刻504转移到备用状态。
另一方面,502是表示由图2所示的定影装置的定影辊401和加压辊402的旋转状态的时序图。定影辊401和加压辊402,为了向定影辊整体均匀地传送热并且很快地提高辊表面的温度,在通入电源后,到成为备用状态的可打印时刻504为止,一边旋转定影辊和加压辊,一边对其持续加热。在本实施例,通入电源后定影辊和加压辊开始旋转,但是也可以采用在定影辊的表面温度达到预定的温度之前在停止的状态加热定影辊,在达到预定的温度后开始进行旋转的旋转程序。
其次,CPU601计数从通入电源503开始到转移到可打印的状态为止所需要的时间,并存储在RAM605(图3·图4)的Tprerot存储区域709上。其次,从刚转移到可打印时刻504时开始到输入图像形成信号为止,持续空转由图9所决定的空转时间Tidlerot,由此在备用状态从金属芯403和金属芯404向辊整体均匀地传送热,因此可以保持稳定的定影性能。此时,本实施例的旋转速度,转移到可打印时刻504前的旋转速度与打印待机状态时的空转的旋转速度相同。
另外,即使是在此空转中输入了图像信号的情况下,由于可以将记录材料定影,所以不会延长预热时间并且不会损害操作性。
进而,由于利用图9从Tprerot中求得最合适的空转时间,这样即使在定影辊充分变热的状态下通入电源,也没有进行徒劳的空转,并且即使在从长时间没有通入电源的状态时开始通入电源,也不会恶化定影性。
上述的图9表示空转时间Tidlerot决定程序。在1101,判断预热时间Tprerot是否比保存在本实施例所述的预热时间阈值数据706(图4)中的阈值2分30秒长(1101)。在长的场合,判断为金属芯403·404的储蓄热量少,把从数据705(空转时间表)中取出的设定值设定为Tidlerot。在短的场合,同样地把从数据705中取出的设定值1分设定为Tidlerot。关于此空转中的定影辊的温度控制,如果考虑在空转中输入了图像形成信号时的适当的定影性,希望在备用的状态的设定温度来进行控制。像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预热时间长的场合,可以考虑为在预热开始前加压辊较冷,加压辊在此预热时间内不能充分地变热,所以将转移到备用后的空转时间设定得长。另一方面,在预热时间短的场合,可以考虑为在预热开始前加压辊较热,为了消除徒劳的空转,所以将空转时间设定得短。
本实施例中,在测定从预热时的预定时期开始到成为可定影的状态为止的时间时,测定从预定的时期,即从通入电源时,也即是开始对发热体通电同时开始预旋转的时期到成为可定影的状态的时间,并求出转移到可定影的状态后的空转时间。作为其他实施例,也可以是,在电源通入时定影辊和加压辊处于停止状态进行加热,当定影辊的表面温度达到预定温度后定影辊和加压辊进行预旋转的预热程序中,测定从通入电源开始到转移到可定影的状态为止的时间,使用该时间求出转移到可形成图像的状态后的空转时间。此外,在从通入电源到开始给加热器通电有一定时间的时候,测定从开始给加热器通电到转移到可形成图像的状态为止的时间,使用该时间求出转移到可形成图像的状态后的空转时间。
也可以在图9中具备有多个决定Tidlerot的Tprerot时间的阈值,根据金属芯的预测储蓄热量也即是加压辊的变热情况,进行定影辊的更细密的空转时间的设定。
进而,在第1实施例,预热时的预旋转的空转速度和备用的状态时的空转速度是相同的,但是如果考虑备用的状态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安静性,最好是慢速旋转。也即是,通过将备用的状态的空转的旋转速度设定得比预热时的预旋转的旋转速度慢,可以同时实现备用的状态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安静性和稳定的定影性。
另外,本实施例利用从预热时的预定时间转移到备用的状态所需要的时间来求取备用状态时的空转时间,但是不仅是利用所需要的时间,进而还可以利用机内的温度、以及湿度等环境温度进行判断。
另外,本实施例是由定影辊和加压辊所构成的旋转对的结构,作为其他的旋转对的例子,在定影辊和用于从外部加热定影辊的外部加热辊所构成的旋转对的结构中也可以适用本发明。在此处,外部加热辊是指在由金属等构成的辊的内部设有卤素加热器等发热体,此发热体的热经过辊加热定影辊的表面。
作为第2实施例,图10表示由感应加热方式使定影旋转体的定影辊产生热的结构。
2001是作为定影旋转体的定影辊,2002是作为加压旋转体的加压辊。定影辊2001由感应电流进行发热的导电性材料所构成,本实施例的定影辊是以外径40mm·厚度0.7mm的铁制的金属芯圆筒(感应性圆筒辊)为基体,为了提高表面的脱模性,也可以设计有PTFE或PFA的10~50μm厚的表面脱模层。另外,为了提高定影性,降低辊表面的温度不均,在铁制的金属芯圆筒和表面脱模层之间设计有例如硅橡胶层的20~500μm厚的弹性层。
加压辊2002由中空的金属芯2011,和在其外圆面形成了表面脱模性耐热橡胶层或者兼作为与中空的金属芯2011的表面绝热的海绵层的弹性层2012所构成。定影辊2001和加压辊2002被安装为定影辊2001在上方一侧,加压辊2002在下方一侧,并且使它们相互平行,各自的两个端部经由轴承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未图示的定影单元框架间。加压辊2002通过在定影辊2001的转轴方向使用了弹簧等未图示的加压机构进行按下加载,向定影辊2001的下面部分以预定的加压力进行压接来形成定影辊隙部。在本例中,加压辊2002被施加约30kgf的载荷,在该情况下,定影辊隙部的宽度(辊隙部宽度)约为6mm。但是也可以根据情况变化载荷来改变辊隙部宽度。
在本例中,构成为由驱动机构旋转驱动定影辊2001的机构,加压辊2002伴随此定影辊2001的旋转驱动,依靠定影辊隙部N的摩擦力进行从动旋转。2014是插入到定影辊2001的内部空间的感应线圈组件,由作为线圈的感应线圈2003,作为支撑线圈的支撑体的线圈托架2005,磁心2007以及支柱(stay)2006所构成。线圈托架2005是由PPS·PEEK·芬醛树脂等耐热性树脂所构成的横切面大致半圆形的桶形部件,在此线圈托架2005的外围缠绕导线来设置感应线圈2003。磁心2007在线圈托架2005的内侧设计成横断面为T字型。并作为感应线圈组件使之成为一体。上述感应线圈组件2014插入到定影辊2001的内部空间,将线圈托架2005的外侧的感应线圈2003朝下使其成为与定影辊2001的内侧面接近的状态,并将支柱2006的两端部固定支撑在未图示的定影单元框架之间,由此在定影辊2001的内部空间配置感应线圈组件2014。2004是配置得接触在定影辊2001的表面的、作为温度检测体的接触型热敏电阻,或者是红外线非接触型热敏电阻等的温度传感器。2010是分离爪,配置在定影辊隙部N的记录材料出口处与定影辊2001的表面接触或者是邻接。
在对定影辊2001进行旋转驱动,加压辊2002从动旋转的状态,从电功率供给单元向感应线圈2003施加高频交流电源。电功率供给单元用开关电源可以产生10kHz~100kHz的高频率交流电。感应线圈2003通过从此电源供给单元提供的高频交流电流产生交变磁通。由交流电流所感应的磁场在作为导电层的定影辊2001的内侧面流过涡电流并产生焦耳热。定影辊2001高效率地迅速加热升温。
每隔预先设定的预定取样周期,由温度传感器2004检测出此定影辊2001的温度,并将此温度信号输入到CPU。CPU基于该温度信号控制从电源供给单元提供给感应线圈2003的电功率的增减,随时地进行自动控制使得定影辊2001的表面温度维持在预定的一定温度(预先设定的目标温度)。在定影辊2001的表面温度被控制在预定的一定温度的状态下,将记录材料401夹持输送到定影辊隙部N,用定影辊2001的热将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加热定影到记录材料401上。为了增加定影辊的发热,可以增加感应线圈的匝数,或者磁心使用铁氧体或坡莫合金这样的导磁率高剩余磁通密度低的材料,或者提高交流电流的频率数。本实施例所使用的感应线圈2003,是将50~150股导线绞合而成的利兹线缠绕6匝而成的。缠绕如也可以是数例4匝~10匝。这样,即使是以感应加热方式在定影辊上产生热的加热方法,通过适用到本发明,也可以取得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
如上所述,若采用本发明,则即使起动时间短,也可以防止预热后的加压辊的热量不足而产生的定影不良。进而,即使是在限制了使用电功率,在预热时间内不能充分加热定影装置的旋转体的结构,也可以缩短起动时间,并防止预热后的加压辊的热量不足而产生的定影不良。
进而,通过具有更细密的空转时间的阶段,可以实现更高品质的定影性,并且通过减慢定影辊的空转速度,可以同时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安静性。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内可以有各种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热将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包括具有发热体,进行接触并可旋转旋转体对;通电控制装置,对发热体的通电进行控制使得至少1个旋转体的温度成为设定温度;以及旋转时间设定装置,基于预热操作的时间来设定从预热操作转移到可定影的状态后进行上述通电控制、并从预热操作时的旋转起连续使旋转体对进行旋转的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预热时间是从对发热体开始通电到转移到可定影的状态为止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预热时间是从通入电源开始到转移到可定影的状态为止的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预热时间变长时,旋转时间设定装置把旋转时间设定得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通电控制装置基于检测旋转体的温度的温度检测体的输出,控制对发热体的通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预热操作时当上述旋转体的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温度时,成为可形成图像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通电控制装置进行通电控制使得在由旋转控制装置进行的旋转中,成为可定影的状态时的设定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体对是将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的定影旋转体,和压接定影旋转体并形成夹持输送记录材料的辊隙部的加压旋转体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压旋转体具有弹性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定影旋转体具有弹性层。
11.一种利用热将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包括产生磁场的线圈;旋转体对,具有因磁场所产生的涡电流而产生热的可旋转的旋转体;通电控制装置,进行对线圈的通电控制使得至少1个旋转体的温度成为设定温度;以及旋转时间设定装置,基于预热操作的时间来设定从预热操作转移到可定影的状态后进行上述通电控制、并从预热操作时的旋转起连续使旋转体对进行旋转的时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预热时间是从对发热体开始通电到转移到可定影的状态为止的时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预热时间是从通入电源开始到转移到可定影的状态为止的时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预热时间变长时,旋转时间设定装置把旋转时间设定得长。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通电控制装置基于检测旋转体的温度的温度检测体的输出,控制对发热体的通电。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预热操作时当上述旋转体的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温度时,成为可形成图像的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通电控制装置进行通电控制使得在由旋转控制装置进行的旋转中,成为可定影的状态时的设定温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体对是将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的定影旋转体,和压接定影旋转体并形成夹持输送记录材料的辊隙部的加压旋转体的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压旋转体具有弹性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定影旋转体具有弹性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防止起动后的定影不良的定影装置。为此,利用热将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包括具有发热体,进行接触并可旋转旋转体对;通电控制装置,对发热体的通电进行控制使得至少1个旋转体的温度成为设定温度;以及旋转时间设定装置,基于预热操作的时间来设定从预热操作转移到可定影的状态后进行上述通电控制、并从预热操作时的旋转起连续使旋转体对进行旋转的时间。
文档编号G03G15/20GK1497392SQ20031010004
公开日2004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2日
发明者藤森贵司, 本山荣一, 砂田秀则, 山冈敬彦, 一, 则, 彦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