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625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携带电话或信息终端、便携式终端等中的显示装置。详细地说,涉及驱动配置在表面与背面的两个显示元件的驱动器IC的连接结构。显示元件可采用STN型或TFT型的液晶或有机EL、FED、LED等显示元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STN型液晶显示元件具有如下结构透明电极面相对地配置透明电极和形成聚酰亚胺等取向膜的两块透明基板,在透明电极面的间隙里保持液晶。一个透明基板上设有施加显示画面的数据信号的段电极,另一个透明基板上设有透明电极作为对扫描线进行扫描的共用电极,形成点阵。通过在各电极上分时地施加电压来驱动画面。段信号和共用信号各自不同,在构成点阵的每一个电极上连接了驱动器IC的输出电极,由此施加信号。若像素数量为160×128点左右,则用一个芯片来构成输出段信号和共用信号的驱动器IC,但画面的像素数量在此以上时,段和共用的驱动器IC中分别使用专用的驱动器。根据驱动器IC的驱动信号的输出数量和像素数量的关系,也可以使用多个驱动器IC。
近几年,打开成两个部分的贝壳式(shell type)携带电话被广泛地产品化。在这种携带电话中,主画面和背面的子画面作为显示画面安装,在两面显示画面。两个画面由各自的显示屏构成(例如,参照特开2000-338483号公报)。目前,已知的方法有通过设置个别驱动各自的显示屏的驱动器IC来显示画面的方法,或者用与满足两个显示屏的显示画面的像素数量对应的驱动器IC驱动两个画面的方法(例如,参照特开2001-282145号公报)。将后者的方法用于例如STN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场合,安装了驱动器IC的薄膜基板与主显示屏的端子部连接,在与主显示屏的端子部对置的边上设置向子显示屏供给输入信号的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通过薄膜基板与子显示屏连接。主显示屏和子显示屏的信号电极共用段信号,用各自专用的共用信号使主屏和子屏显示。安装了驱动器IC的薄膜基板和主显示屏之间的连接,共用信号电极配置在段信号电极的连接端子的两侧,共用信号电极以配置主显示屏中使用的共用信号电极和在其外侧子显示屏中使用的共用信号电极的结构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在主显示屏中,子显示屏中使用的共用信号电极的布线配置经由主显示屏的外周,段信号电极经由画面直接引出,布线到连接端子。
另外,作为另一种方法,通过将一块显示屏的区域进行分割,并将偏振片粘着在表面和背面来实现正面与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例如参照特开平10-198291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传统的两面屏中存在如下述的问题。
(1)在将驱动器IC连接到主屏上,并用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子屏和主屏的方法中,由于将子屏专用的共用电极沿着主屏外形形成,因此主屏的外形变大。因此,由于主屏的可取个数减少而提高了成本。
(2)将一块显示屏的区域进行分割,并将偏振片在表面和背面进行粘着的方法中,主屏和子屏的配置成为平面,设计受到限制。另外,将主屏和子屏的屏种,例如透射型彩色和半透射型彩色组合时,彩色滤光器价格高。
(3)在上述方法中,需要输出满足主屏和子屏的像素数量的信号数量的驱动器IC,特别是共用信号的输出端子各自专用,因此价格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主屏的画面框变小,或者兼用驱动主屏和子屏的驱动器IC的信号来驱动画面的显示,从而降低驱动器IC价格。
为了解决传统结构的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在第一柔性基板上安装驱动器IC,连接主显示屏和第一柔性基板。然后,将设在第一薄膜基板上的端子和与子屏连接的第二薄膜基板连接。或者,在与连接了第一薄膜基板的主显示屏的连接部邻接设置的端子上,连接与子屏连接的第二薄膜基板。通过这种结构,无需在主显示屏的外周配置子显示屏专用的共用信号电极。另外,由于除了段信号还可以兼用共用信号,因此,用与主显示装置的像素数量对应的驱动器IC也能够驱动子屏,从而能够使用廉价的驱动器IC。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设有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与第一显示屏连接的第一柔性基板;与第二显示屏连接的第二柔性基板;为驱动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而在第一柔性基板上设置的驱动器IC;以及为连接第二柔性基板,而在第一显示屏和第一柔性基板中的一方设置的连接端子部。第一显示屏中,驱动第一显示屏的驱动信号从驱动器IC供给;第二显示屏中,驱动第一显示屏的驱动信号中的至少一部分驱动信号经由连接端子部供给。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设有第一显示屏、连接了第二柔性基板的第二显示屏以及安装了用以驱动第一和第二显示屏的驱动器IC的第一柔性基板;在第一柔性基板上安装了驱动器IC,同时设置了用以与第二柔性基板连接的连接部;第一显示屏与第一柔性基板连接;驱动器IC输出的驱动信号从第一柔性基板向第一显示屏供给;驱动器IC输出的第二显示屏用的驱动信号,从第一柔性基板的连接端子经由第二柔性基板供给第二显示屏。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设有第一显示屏、连接了第二柔性基板的第二显示屏以及安装了用以驱动第一和第二显示屏的驱动器IC的第一柔性基板;第一显示屏与第一柔性基板连接,同时具有用以与第二柔性基板连接的连接部,从驱动器IC输出的驱动信号从第一柔性基板供给第一显示屏。另一方面,驱动器IC输出的第二显示屏用的驱动信号,从设在第一显示屏的端子部经由第二柔性基板供给第二显示屏。
以下,就根据本发明的STN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基于图1~图5,就根据本实施例的两面液晶显示装置的装配工序进行说明。图1表示将安装了驱动器IC3或芯片电阻4的FPC2与由透射型彩色液晶构成的主屏1连接的状态。这里表示了从主屏1的显示面观察的状态。主屏1和FPC2的连接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进行。主屏1的像素数量为128×160点。FPC2上形成连接端子部7。在该连接端子部,形成向子屏供给的段信号和共用信号取出的电极端子。也可以形成向主屏1供给的段/共用信号取出的电极端子。另外,在共用主屏的段信号和子屏的段信号时,至少可以在连接端子部形成子屏的共用信号电极、主屏的段信号中子屏共用的段信号电极这两种信号电极。另外,连接端子部7的端子节距为50μm。图2是表示将与子屏6连接的第二FPC5与FPC2的连接端子部7连接的状态的俯视图。在该俯视图中,子屏表示成显示面的背侧即背面被观测到的状态。子屏6是设有内面镜的半透射型彩色液晶屏,其像素数量为96×64点。在第二FPC5上,形成用以从连接端子部7连接到子屏6的图案。在连接端子部7上形成不与子屏6连接的电极时,可以在与该电极对置的第二FPC5的连接端子的位置上设置伪电极。FPC2的连接端子7和第二FPC5,通过热压接用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子屏6和第二FPC5的连接,可以在该连接工序之前进行,也可以在其之后进行。然后,翻转其正面与背面,成为图3的状态。图3表示主屏的背面、子屏的显示面的状态。接着,将第二FPC5弯曲成图4的状态。然后,进一步地将FPC2弯曲成图5的状态。在图5中,主屏的背面侧为显示面,子屏的这一侧为显示面。在此之间,配置了向两面发光的背景灯或分别对主屏1和子屏6照明的背景灯。背景灯也可以在弯曲FPC2之前配置。在这种结构中,例如子屏的段电极(信号)与主屏的段信号使用同一个信号时,即使观测者各自同时从显示装置的正面与背面侧进行观看,也无需将子屏左右翻转来观看。
将位于与子屏重叠位置的I/F(从外部电路输入信号的端子部)弯曲,与供给信号的连接器连接。FPC2和第二FPC5的材料最好是同一材料。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以东レ·デュポン(DU PONT)制KAPTON100EN为基础,通过溅镀和铜电镀形成铜的东洋METALLIZING(メタラィジング)制METAROYAL(メタロィャル)。
驱动器IC可使用具有主屏和子屏的像素数量份额的信号输出的驱动器,也可以使用具有主屏的像素数量份额的信号输出的驱动器IC,兼用于子屏的信号。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就用以与外部连接的端子部形成于第二FPC上的结构进行说明。与实施例1重复的说明适当省略。利用图6~图10的示意图,就本实施例的两面显示装置的装配工序进行说明。图6是在透射型彩色液晶即主屏1上连接安装了驱动器IC3或芯片电阻4的FPC2的俯视图,主屏1和FPC2的连接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进行。主屏的像素数量为128×160点。FPC2上形成由与主屏1连接的相同信号的电极和向IC及芯片电阻等供给的输入信号端子构成的连接端子7。连接端子7的电极节距为45μm。图7是在子屏6上安装了第二FPC5的俯视图。子屏是形成内面镜的半透射型彩色液晶,其像素数量为96×64点。第二FPC5上形成用以连接从连接端子7到子屏6的图案与外部之间的I/F。在与不连接子屏6的连接端子7的电极相对的第二FPC5的连接端子的位置上配置了伪电极。FPC2的连接端子7和第二FPC5,通过热压接用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子屏6和第二FPC5的连接,可以在该连接工序之前进行,也可以在其之后进行。然后,翻转其正面与背面,成为图8的状态。接着,将FPC2弯曲成图9的状态。然后,将第二FPC5弯曲成图10的状态。在主屏1和子屏6之间,配置了向两面发光的背景灯或分别对主屏1和子屏6照明的背景灯。背景灯可在弯曲FPC2之前配置。
然后,将I/F和供给信号的连接器连接。FPC2和第二FPC5的材料最好是同一材料。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柔性基板使用聚酰亚胺薄膜,具体地说,使用了以东レ·デュポン(DU PONT)制KAPTON100EN为基础,通过溅镀和铜电镀形成铜的东洋METALLIZING(メタラィジング)制METAROYAL(メタロィャル)。FPC之间的各向异性导电膜的连接,使用在屏与FPC之间的连接中使用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将各向异性导电膜在一方的FPC上进行定位焊,然后将另一FPC对准位置进行定位焊,若此时的位置关系正确,则大体上不会产生因热压接而延伸所导致的位置偏移,从而能够容易连接。
驱动器中使用了具有主屏的像素数量份额的输出信号的IC。在因画面尺寸而采用多个驱动器IC时也同样。
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连接了FPC2和第二FPC5,但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主屏1上连接FPC2和第二FPC。
显示屏并不局限于STN型,也可以是TFT型液晶显示装置。另外,也可以是主屏中内置了一部分驱动器的低温多晶硅型TFT。显示方式可以是液晶,也可以是有机EL。
如以上说明,通过本发明的构成,无需将主屏的外形变大,能够用一个芯片1与主屏和子屏连接。另外,也不存在子屏配置上的限制。此外,可以将主屏和子屏的信号全部兼用,从而能够提供廉价的两面显示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设有,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与所述第一显示屏连接的第一柔性基板,与所述第二显示屏连接的第二柔性基板,为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而在所述第一柔性基板上设置的驱动器IC,以及为连接所述第二柔性基板,而在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一柔性基板中的一方设置的连接端子部;驱动第一显示屏的驱动信号从所述驱动器IC供给所述第一显示屏;驱动第一显示屏的驱动信号中的至少一部分驱动信号经由所述连接端子部供给所述第二显示屏。
全文摘要
在第一FPC上安装驱动器IC并与主屏连接。连接第一FPC上设置的连接端子和第二FPC,然后将第二FPC与子屏连接。将驱动器IC的输出信号连接到主屏和子屏以供二者兼用。根据这种结构,无需将主屏的外形变大,主屏和子屏能够共享用以驱动的驱动器IC,因此能够实现廉价的两面显示装置。
文档编号G02F1/13GK1576980SQ20041006329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7日
发明者松平努, 塙弘树 申请人: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