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36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特别涉及在2片基板的一方上交叉配置选通线和数据线的同时,具有构成用来维持像素发光的存储电容的存储线的有源矩阵方式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个人计算机及各种监视器以及其他各种信息机器的显示装置多采用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便携式电话机及称为PDA的便携式信息终端的显示是利用具有小型轻量和省电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于是,力图将其驱动电路芯片直接搭载于基板的一部分上使整体小型化就成为主流。
这种便携式信息终端采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从减小安装空间及安装控制电路方便出发,其构成多是从贴合的2片基板的一边侧供给显示数据和驱动电压。特别是,便携式电话机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了容易容纳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多半是采取在2片基板的一边安装柔性印刷基板供给显示数据及驱动电压的方式。
液晶显示装置,根据其电极构成及驱动方式的不同而有多种方式,此处以一般称为TH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例进行说明。此TN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在构成一对基板的第1基板和第2基板的贴合间隙内封装液晶形成显示区域。在第1基板的显示区域中,比如,由在纵向(以下称其为第1方向)延伸在横向(以下称其为第2方向)并列设置的多根数据线(也称为排流线、信号线等)和与此数据线正交的在横向上延伸在纵向并列设置的多根选通线(也称为扫描线等)构成矩阵,由这些数据线和扫描线各1对围成的区域就形成像素。
在第2基板上与像素电极相对有一个用来对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场的对向电极,在彩色显示方面设置有3色彩色滤光片。各像素由夹在具有像素电极的第1基板和具有对向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形成,并由设置于该像素一角的开关元件(通常为薄膜晶体管TFT,以下作为薄膜晶体管进行说明)的通/断控制发光/不发光。
为使构成这些像素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的显示数据的电压保持一定时间,在个像素中设置有存储电容(Cstg)。对此存储电容的供电(即将供给像素的显示数据的电荷存储并在规定的期间内保持)方式有许多种,也有在显示区域设置称为存储线的配线的方式。此存储线,通常在第1基板上靠近各选通线并且平行地形成。
在平面上,在显示区域中,在扫描线之间在扫描线之间交互设置,和扫描线的延伸方向平行延伸,一端以公共线连接而引向设置于基板一边的规定的端子。现有的这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选通线和存储线的铺设如下。另外,此处设想说明的是,在第1基板上有驱动电路安装区域,即驱动电路芯片的搭载区域,在除了此驱动电路安装区域以外的部分上叠置第2基板并将该叠置部分的周边以密封材料密封的形状的液晶显示装置。于是,就将上述驱动电路安装区域设定为液晶显示装置的纵向下侧(下边)进行说明。所以,具有此驱动电路安装区域的第1基板的下边和邻接的两边就称为左边和右边。
在2片基板贴合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方的基板(上述的第1基板,也称为薄膜晶体管基板)的第1方向(比如纵向)上形成数据线时,在与此数据线正交的第2方向(比如横向)上形成选通线。选通线在横向的一边侧(比如左边)沿着基板的该左边引向上述驱动电路安装区域。于是,存储线在上述各选通线之间形成,在横向的他边侧(比如右边)经共用线沿着该右边引向上述驱动电路安装区域。
但是,像已有技术那样,在选通线只在一边侧(比如只在左边侧的边框区域)引出的场合,左边侧的边框区域和右边侧的边框区域的宽度不同,在基板上显示区域配置于横向中心偏右的位置。
这里,可以分为将选通线从左边侧的边框区域向下边方向引出和将选通线从右边侧的边框区域向下边方向引出,也可以利用左右两方的边框区域引出将显示区域配置于横向的中心位置。不过,在这种配置的场合,像现在这样在连接多个存储线的共用线只设置于一边侧(比如只在右边侧的边框区域)的构成中,选通线及其引线是交差配置。其中,在配线形成于另层中就需要跨越,而在这种跨越部分中容易发生断线缺陷,是阻碍提高可靠性的主要原因。
另外,选通线及存储线可使用铝,在对其分别进行阳极化(阳极氧化)的场合,为了进行跨越必须将其分别形成,成为增加工序使制造成本上升的一个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在将选通线在左右两侧的边框区域引导的场合,藉助以选通线和选通线引导配线构成的选通线配线图案和由存储线及连接各存储线的配线构成的存储线图案之间的没有跨越的配线图案而谋求提高可靠性的高显示品质的显示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将选通线在左右两侧的边框区域中利用选通线引线配线引导的同时,通过在左右两侧的边框区域中形成连接各个存储线的共用线,由选通线和选通线引线配线构成的选通线配线图案和由存储线及共用线构成的存储线配线图案形成不交叉的配线图案。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将存储线分割为显示区域的上下群,在左右两侧的边框区域中形成连接这些存储线的共用线之际,缓和分割为上下群的存储线的电压差的辅助共用线。本发明的代表性构成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显示区域和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包围上述显示区域的边框区域的基板;在上述基板的上述显示区域中,在第1方向上延伸在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条数据线;在上述基板的上述显示区域中,在上述第2方向上延伸在上述第1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条选通线;在上述数据线和上述选通线的交点附近设置的开关元件;在邻接的上述数据线及邻接的上述选通线围成的区域中形成的像素电极;以及在上述基板的上述显示区域中,在上述第2方向上延伸在上述第1方向上与上述选通线交互并列设置,和上述像素电极之间形成存储电容的多条存储线,其中上述基板包括设置于第1边与外部电路相连接的多条连接端子;分别设置于与上述第1边邻接的第2及第3边侧的边框区域上,将上述多条选通线在上述第1方向上引出的第1及第2选通线引线配线;以及分别设置于第2及第3边侧的边框区域将上述多条存储线彼此连接起来的第1及第2共用线,上述存储线分为距离上述第1边近的近群和距离上述第1边远的远群,距离上述第1边近的近群与上述第1共用线连接,距离上述第1边远的远群与上述第2共用线连接,由上述多条选通线与上述第1及第2选通线引线配线构成的选通配线图案,和由上述多条存储线与上述第1及第2共用线构成的存储配线图案,形成不交叉的配线图案。
另外,勿庸赘言,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构成及后述的实施例,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可以有种种的变更。


图1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示意平面图。
图2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示意平面图。
图3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3实施例的示意平面图。
图4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4实施例的示意平面图。
图5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5实施例的配线配置的示意图。
图6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6实施例的配线配置的示意图。
图7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7实施例的配线配置的示意图。
图8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8实施例的配线配置的示意图。
图9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9实施例的配线配置的示意图。
图10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10实施例的配线配置的示意图。
图11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11实施例的示意平面图。
图12为沿图11的B-B′线的辅助共用线部分的截面图。
图13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12实施例的示意平面图。
图14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1基板的一像素附近的构成例的示意平面图。
图15为沿图14的A-A′线的第1基板的截面图。
图16为在另一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应用本发明的场合的沿图14的A-A′线的与第1基板的截面相当的截面图。
图17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1基板的一像素附近的另一构成例的示意平面图。
图18为沿图17的A-A′线的第1基板的截面图。
图19为在另外又一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应用本发明的场合的沿图17的A-A′线的与第1基板的截面相当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予以详细说明。
图1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示意平面图。此液晶显示装置是将第1基板SUB1和第2基板SUB2贴合,在两基板间封入液晶(图中未示出)形成显示区域AR,其周围以密封材料封闭。标号INJ是液晶封入口,两基板间封入液晶后以封闭材料封死。显示区域AR以外的区域称为边框区域。另外,第1基板SUB1的一边侧(图1的下侧)从第2基板SUB2露出。
在与显示区域AR邻接的此部分上设置有数据线驱动电路(数据驱动电路半导体集成电路或芯片)DDR及选通线驱动电路(选通驱动电路半导体集成电路或芯片)GDR1、GDR2,其输入端子DDM、GDM1、GDM2及各种供电焊盘P-PAD1、P-PAD2、P-PAD3。此部分称为驱动电路安装区域BR。此驱动电路安装区域BR的上述输入端子DDM、GDM1、GDM2及各种供电焊盘P-PAD1、P-PAD2、P-PAD3与图中未示出的柔性印刷电基板的输出端子相连接。另外,数据线驱动电路及选通线驱动电路是所谓的集成电路,但不限于是芯片,也包含直接在基板上制作的。以下实施例也相同。
在第1基板SUB1的显示区域具有在该基板的纵向(第1方向)上延伸在横向(第2方向)并列设置的多根数据线DL,与安装于驱动电路安装区域BR的数据线驱动电路DDR的输出端子相连接。另外,同样在第1基板SUB1的显示区域具有在该基板的横向(第2方向)上延伸在纵向(第1方向)并列设置的多根选通线GL。此选通线GL相对显示区域AR分割为上下两群GL1和GL2,各群分别利用分别通过左侧和右侧的边框区域的选通线引线配线GLL1、GLL2与安装于驱动电路安装区域BR中的为驱动上述两个选通线群而设置的选通线驱动电路GDR1、GDR2的输出端子连接。
这样,通过对两群分开配线,可以将显示区域AR配置于第1基板SUB1左右方向上大致中央处,即所谓的画面中心配置。
另外,在显示区域AR,在数据线DL和选通线GL交叉部分形成的每个像素处都设置的作为开关元件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在图中省略。另外,各薄膜晶体管形成的像素具有像素电极,图中也未示出。
在第2基板SUB2的内面形成与上述像素电极相对的对向电极。另外,在彩色显示的场合,在此对向电极的上层或下层设置多个彩色滤光片,与对向电极一起均省略图示。对向电极经设置于第1基板SUB1的上边角部的对向电极连接焊盘C-PAD1、C-PAD2和共用线B1、B2与在驱动电路安装区域BR上具有的供电焊盘P-PAD1、P-PAD2、P-PAD3相连接。
在第1基板SUB1的选通线GL(GL1、GL2)间形成存储线STL。此存储线STL相对第1基板SUB1的显示区域分割为上下两群,下侧群利用设置于左侧的共用线B3与驱动电路安装区域BR中的供电焊盘P-PAD2相连接,而上侧群利用设置于右侧的共用线B2与驱动电路安装区域BR中的供电焊盘P-PAD3相连接。
对存储线STL的供电由供电焊盘P-PAD2、P-PAD3进行。另外,因为对向电极连接焊盘C-PAD1和C-PAD2与对向电极连接,也可以说存储线STL由对向电极连接焊盘C-PAD1和C-PAD2及供电焊盘P-PAD1供电。即使共用线B1、B2因故断线或电阻增加,对存储线STL的供电也可以足够充分。
利用如本实施例的构成,存储线配线图案(存储线和共用线)和选通线配线图案(选通线和选通线引线配线)在基板平面上没有交叉的地方。因此,存储线STL和选通线GL可在同层中形成。另外,即使是在另外的层中形成的场合,由于没有互相跨越的部分,可无需考虑发生断线缺陷的问题。另外,由于存储线STL和选通线GL在同层中形成,在利用铝材对其进行图案化的场合,可以在一个工序中进行用来避免发生小丘的阳极氧化,不会增加制造工序。此外,由于各配线,包含引线配线,是左右对称配置于显示区域AR中,可以将显示区域AR配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中央。
另外,施加电压于存储线配线图案的供电焊盘P-PAD2是形成于与选通线相关联的连接端子(GDM1)和与数据线相关联的连接端子(DDM)之间,可以从此供电焊盘P-PAD2供电。所以,即使是如本实施例这样存储线配线图案是分离为2个形成的场合,也可供电。另外,也可将选通线驱动电路GDR1、GDR2和数据线驱动电路DDR做在一个芯片上成为一个电路。这些说明对后面的实施例也一样。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可以不增加制造工序而提供可靠性高的存储线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2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示意平面图。与图1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功能部分。本实施例,是在上述第1实施例的驱动电路安装区域BR中只安装了数据线驱动电路DDR,而选通线驱动电路搭载与图中未示出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侧的场合的构成例。设置于显示区域AR上的数据线DL、选通线GL及存储线STL的配置与第1实施例相同,说明不再重复。
在本实施例中,选通线引线配线GLL1、GLL2与驱动电路安装区域BR处的选通线端子GTM1、GTM2直接连接。选通线端子GTM1、GTM2与图中未示出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上搭载的选通线驱动电路(与图1中的GDR1、GDR2相同)的输出端子相连接,向选通线GL1、GL2供电。所以,设置于驱动电路安装区域BR的各种配线及焊盘的面积可以大。
利用像本实施例这样的构成,与第1实施例一样,存储线配线图案和选通线配线图案在基板平面上没有交叉的地方,存储线STL和选通线GL可在同层中形成。另外,即使是在另外的层中形成的场合,由于没有互相跨越的部分,可无需考虑发生断线缺陷的问题。另外,由于存储线STL和选通线GL在同层中形成,在利用铝材对其进行图案化的场合,可以在一个工序中进行用来避免发生小丘的阳极氧化,不会增加制造工序。此外,由于各配线,包含引线配线,是左右对称配置于显示区域AR中,可以将显示区域AR配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中央。
另外,施加电压于存储线配线图案的供电焊盘P-PAD2是形成于与选通线相关联的连接端子(与图1不同,此处是GTM1)和与数据线相关联的连接端子(DDM)之间,可以从此供电焊盘P-PAD2供电。另外,另外,也可以将数据线驱动电路设置于第1基板SUB1以外,作为与数据线相关联的连接端子在第1基板SUB1上设置向数据线DL供给数据线驱动电压的数据端子,将其与数据线驱动电路的输出相连接。这些说明对后面的实施例也一样。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一样,可以不增加制造工序而提供可靠性高的存储线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3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3实施例的示意平面图。与图1和图2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功能部分。此液晶显示装置是将示于图1或图2中的选通线代之以将利用选通线驱动电路GDR1和GDR2驱动的各群的选通线对显示区域AR从左右两侧交互延伸的装置。伴随这种选通线的配置,分割为上下两群的存储线STL,每两根夹着一根选通线与共用线B2或B3相连接。
就是说,上侧的群是以共用线B2从供电焊盘P-PAD3通过对向电极连接焊盘C-PAD2供电,而下侧的群是以共用线B3从供电焊盘P-PAD2供电。另外,也可以不经过对向电极连接焊盘C-PAD2将共用线B2连接到供电焊盘P-PAD3。
像本实施例这样,多个存储线STL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与左边侧的边框区域的共用线和右边侧的边框区域的共用线相连接,可以形成没有配线跨越的图案。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存储线图案在左右两侧的共用线之间形成弯曲的图案。在本实施例中,存储线STL是以两根为一组弯曲形成,但也可以以3根以上为一组形成弯曲的图案。这些说明对后面的实施例也一样。
利用像本实施例这样的构成,与第1实施例及第2实施例一样,存储线配线图案和选通线配线图案在基板平面上没有交叉的地方,存储线STL和选通线GL可在同层中形成。另外,即使是在另外的层中形成的场合,由于没有互相跨越的部分,可无需考虑发生断线缺陷的问题。另外,由于存储线STL和选通线GL在同层中形成,在利用铝材对其进行图案化的场合,可以在一个工序中进行用来避免发生小丘的阳极氧化,不会增加制造工序。此外,由于各配线,包含引线配线,是左右对称配置于显示区域AR中,可以将显示区域AR配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中央。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及第2实施例一样,可以不增加制造工序而提供可靠性高的存储线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4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4实施例的示意平面图。与图3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功能部分。本实施例是在上述第3实施例的驱动电路安装区域BR中只安装数据线驱动电路DDR,而选通线驱动电路搭载于图中未示出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侧的场合的构成例。因为设置于显示区域AR的数据线DL、选通线GL、存储线STL的配置与第3实施例一样,其说明不再重复。
在本实施例中,选通线引线配线GLL1、GLL2直接与设置于驱动电路安装区域BR中的选通线端子GTM1、GTM2相连接。选通线端子GTM1、GTM2与搭载于图中未示出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上的选通线驱动电路(与图1的GDR1、GDR2相同的)的输出端子相连接,向选通线GL1和GL2供给驱动电压。所以,设置于驱动电路安装区域BR的各种配线及焊盘的面积可以大。
利用像本实施例这样的构成,与第3实施例一样,存储线配线图案和选通线配线图案在基板平面上没有交叉的地方,存储线STL和选通线GL可在同层中形成。另外,即使是在另外的层中形成的场合,由于没有互相跨越的部分,可无需考虑发生断线缺陷的问题。另外,由于存储线STL和选通线GL在同层中形成,在利用铝材对其进行图案化的场合,可以在一个工序中进行用来避免发生小丘的阳极氧化,不会增加制造工序。此外,由于各配线,包含引线配线,是左右对称配置于显示区域AR中,可以将显示区域AR配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中央。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与第1~第3实施例一样,可以不增加制造工序而提供可靠性高的存储线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5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5实施例的配线配置的示意图。与图1和图2相同的符号对应同一功能部分。在上述第1实施例及第2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显示区域AR的上下部分,分割为多个群的存储线STL,在该显示区域AR内在物理上是独立的。在本实施例中,与第1群的选通线GL1相对应分割的存储线STL的群的共用线B4和与第2群的选通线GL2相对应分割的存储线STL的群的共用线B3在显示区域AR内存储线STL的两端连接而在物理上相连接。另外,共用线B4也可以用共用线B2代替。不过,配线不能交叉。下面的实施例也一样。
通过将这样分割的群的存储线STL进行连接,可以在上述各实施例的效果之上,可以在一方的供电电路出现连接不良的场合确保供电,并且,通过两端供电,可以抑制供给存储线STL的电压波形的钝化。由此,可以提供可靠性高的存储线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像本实施例这样,至少利用多个存储线STL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使左边侧的边框区域的共用线和右边侧的边框区域的共用线相连,可形成没有跨越的图案。另外,在像本实施例这样存储线配线图案是一体形成的场合,没有必要两端供电,比如,也可以只从供电焊盘P-PAD2供电。这些说明对后面的实施例也一样。
图6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6实施例的配线配置的示意图。与图5相同的符号对应同一功能部分。本实施例,上述第1实施例及第2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存储线存储线STL在显示区域AR的上下部分,分割为多个群,并且在该显示区域AR内在物理上是独立的,在本实施例中,与第5实施例一样,与第1群的选通线GL1相对应分割的存储线STL的群的共用线B4和与第2群的选通线GL2相对应分割的存储线STL的群的共用线B3在显示区域AR内存储线STL的两端连接而在物理上相连接。于是,对与第2群的选通线GL2相对应分割的存储线STL的群的共用线B3不设置供电焊盘。所以,对这些存储线STL也从供电焊盘P-PAD3供电。
根据本实施例,可削减设置于驱动电路安装区域BR的焊盘数,可以有效地利用该驱动电路安装区域BR的空间而提供可靠性高的存储线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7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7实施例的配线配置的示意图。与图5及图6相同的符号对应同一功能部分。在上述第3实施例及第4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存储线存储线STL在显示区域AR的上下部分分割为多个群,并且在该显示区域AR内在物理上是独立的,在本实施例中,将其在物理上连接起来。
通过将这样分割的存储线STL群连接起来,与上述实施例5一样,可以在一方的供电电路出现连接不良的场合确保供电,并且,通过两端供电,可以抑制供给存储线STL的电压波形的钝化,可以提供可靠性高的存储线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8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8实施例的配线配置的示意图。与图7相同的符号对应同一功能部分。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分别与图7的存储线STL的共用线B3及B4相连接的桥络线BCL1、BCL2。此桥络线BCL1、BCL2是经过一个绝缘层设置于选通线GL和存储线STL上。在绝缘层的共用线B3、B4的位置设置有接触孔。所以,增加了形成桥络线BCL1、BCL2的工序,但可以可靠地向存储线STL供电,可提供可靠性更增加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和数据线DL同层形成的场合也不增加工序。
图9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9实施例的配线配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除去上述第7实施例的供电焊盘P-PAD2,与第6实施例一样,经供电焊盘P-PAD3向存储线STL供电的构成。
根据本实施例,可削减设置于驱动电路安装区域BR的焊盘数,可以有效地利用该驱动电路安装区域BR的空间而提供可靠性高的存储线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10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10实施例的配线配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在上述第9实施例中设置在第8实施例中说明的桥络线BCL1、BCL2的实施例。此桥络线BCL1、BCL2与图8一样,是经过一个绝缘层设置于选通线GL和存储线STL上。在绝缘层的共用线B3、B4的位置设置有接触孔。所以,增加了形成桥络线BCL1、BCL2的工序,但可以可靠地向存储线STL供电,可提供可靠性更增加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和数据线DL同层形成的场合也不增加工序。其他构成和效果与第9实施例相同。
图11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11实施例的示意平面图。相当于图1的实施例的变形例,是在驱动电路安装区域BR中安装数据线驱动电路DDR和两个选通线驱动电路GDR1、GDR2的构成。图中,和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标号对应同样的功能。在上述图1、图2或图5、图6的构成中,即在将存储线在有效区域的上下部分中分割为2群的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有时该配线的供电电阻会出现差异。比如,在连接供电焊盘P-PAD2和共用线B3的配线的一部分很细的场合。由这种电阻差引起的电压差会在连接到上下的存储线的画面上下的像素间造成亮度差,引起画质劣化,图11的基本配线与图1相同。在此液晶显示装置中,在面向图11时在显示区域AR的左侧的边框区域中,具有多个选通线引线配线,在其两侧的配线是将对向电极连接焊盘C-PAD1连接到供电焊盘P-PAD1的共用线B1和将下侧的存储线STL共通连接的共用线B3。所以,共用线B3的配线面积与面对图11在显示区域AR右侧的边框区域中设置的共用线B2相比,难以确保充分的配线宽度。结果,就产生上述的画面上下像素间的亮度差。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对向电极连接焊盘C-PAD1到供电焊盘P-PAD1的共用线B1和共通连接下侧的存储线STL的共用线B3由辅助共用线CBL进行电连接。在此场合,共用线B1也可称为供电配线。对向电极连接焊盘C-PAD1经第2基板SUB2上的对向电极连接到显示区域AR右侧的供电焊盘P-PAD3。由此,连接到共用线B1的下侧的存储线STL的电位与上侧的存储线STL的电位变为一样。另外,辅助共用线CBL定义为不计入存储线配线图案的构成要素。所以,配线图案与存储线配线图案不交叉。
图12为沿图11的B-B′线的辅助共用线部分的截面图。辅助共用线CBL跨越选通线引线配线GLL1电连接到共用线B1和B3。在和选通线引线配线GLL1之间以选通线绝缘层GI绝缘。此辅助共用线CBL可由独立的半导体形成,也可以由与数据线DL相同的导电材料形成,可在数据线DL的图案化工序中同时形成。就是说,在选通线引线配线GLL1形成后,覆盖选通线绝缘层GI,在共用线B1和B3的连接部分的选通线绝缘层GI上摄制接触孔,在数据线DL图案化时形成作为共用线B1和B3的桥路的辅助共用线CBL。选通线配线图案和存储线配线图案最好是以互相相同的材料在同层内形成。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缓和由于供电给上下的存储线的共用线B1和B3的电阻差所引起的电压差,可以缓和与这些上下存储线连接的像素的亮度差,可提高画质。另外,也可以将上侧的存储线与下侧的存储线在图中的B点连接起来。另外,如采用这种构成,也可省去设置在驱动电路安装区域中的供电焊盘P-PAD2,可以使用来连接外部电路的端子空间的配置裕度更大。
图13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12实施例的示意平面图,相当于图2的变形例,可解决与图11同样的课题。图中,和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标号对应同样的功能。
图13的基本配线与图2相同。与图2一样,此液晶显示装置,是只安装数据线驱动电路DDR的构成。在此液晶显示装置中也是,在面向图13时在显示区域AR的左侧的边框区域中,具有多个选通线引线配线GLL1,在其两侧的配线是将对向电极连接焊盘C-PAD1连接到供电焊盘P-PAD1的共用线B1和将下侧的存储线STL共通连接的共用线B3。所以,共用线B3的配线面积与面对图13在显示区域AR右侧的边框区域中设置的共用线B2相比,难以确保充分的配线宽度。结果,就产生上述的画面上下像素间的亮度差。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对向电极连接焊盘C-PAD1到供电焊盘P-PAD1的共用线B1和共通连接下侧的存储线STL的共用线B3由辅助共用线CBL进行电连接。对向电极连接焊盘C-PAD1经第2基板SUB2上的对向电极连接到显示区域AR右侧的供电焊盘P-PAD3。由此,连接到共用线B1的下侧的存储线STL的电位与上侧的存储线STL的电位变为一样。另外,沿图13的辅助共用线CBL的B-B′线的截面构造与图12相同。另外,其他的构成与效果与图11相同。
图14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1基板的一像素附近的构成例的示意平面图。图中,标号DL是数据线、GL是选通线、STL是存储线、ITO是像素电极、TFT是薄膜晶体管、Cstg是存储电容。两根数据线DL和两根选通线GL围起的区域构成像素。此像素,具有由薄膜晶体管TFT驱动的上述像素电极ITO和图中未示出的设置于第2基板上的对向电极。
靠近选通线GL并且平行形成存储线STL,在此存储线STL和像素电极ITO重叠的部分形成存储电容Cstg。在图14中,用来形成存储电容Cstg的存储线STL的宽度在像素内扩大了,这种扩大并不一定必要,根据存储线STL和像素电极ITO之间的电介质(绝缘层)的特性,可使存储线STL形成为直线。
另外,此存储电容Cstg的形成位置不限于图示的部分,比如,在反射型、部分透射型或半透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等,不需要考虑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所需要的开口率的装置中,也可使存储线通过像素的中央部分。存储线STL如上述图1~13说明的配置而形成。另外,在图14中,半导体层SI等图示省略。
图15为沿图14的A-A′线的第1基板的截面图。与图14相同的符号对应同一功能部分。图中,SUB1是第1基板,在此第1基板SUB1上,形成从选通线延伸的选通电极G和存储线STL。选通电极G和存储线STL由选通线绝缘层GI(比如SiN)包覆,在选通电极G上形成由半导体层SI、漏电极SD1及源电极SD2组成的薄膜晶体管TFT。另外,包含选通线的选通电极G和存储线STL的表面具有经阳极氧化形成的氧化膜AO。另外,半导体层SI既可以是非晶硅(a-Si),也可以是多晶硅(p-Si),可以设想根据其特性的薄膜晶体管的构造,此处假设是a-Si。
在包含薄膜晶体管TFT、的选通线绝缘层GI上在整个像素区域上有一个钝化层PAS,在此钝化层PAS上形成像素电极ITO。此构成,由于是所谓的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作为像素电极采用透明导电薄膜。像素电极ITO,通过在钝化层PAS上开的通孔与源电极SD2相连接。另外,此像素电极ITO是在存储线STL的上层延伸,与存储线STL一起形成存储电容Cstg。
图16为在另一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应用本发明的场合的沿图14的A-A′线的与第1基板的截面相当的截面图。与图15相同的符号对应同一功能部分。在图16中,在像素区域没有钝化层PAS及通孔。其他构成和效果与图15相同。
图17为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1基板的一像素附近的另一构成例的示意平面图。在图17中也省略了半导体层SI等的图示。另外,图18为沿图17的A-A′线的第1基板的截面图。此液晶显示装置是所谓的部分透射型,在图14~图16中说明的构造中,覆盖选通线绝缘层GI的钝化层PAS为第1钝化层PAS1,在像素电极的上层经第2钝化层PAS2形成反射电极RF。另外,没有第2钝化层PAS2也可以。
反射电极RF最好是金属薄膜,将像素区域的一部分与位于下层的第2钝化层PAS2一起去除而在反射电极RF上形成开口TP。在作为透射型工作的场合,从第1基板SUB1的背面侧来的光(外光或所谓的前光)由反射电极RF反射出射到第2基板侧显示图像。
在同时作为透射型和反射型工作的场合,从第1基板SUB1的背面侧来的光由上述反射电极RF的开口TP反射出射到第2基板侧的同时,从第2基板侧入射的光由反射电极RF反射在第2基板方向上出射。
反射电极RF,如图17、图18所示,在存储线STL上和邻接的像素的反射电极之间有一个狭缝S。在排流线DL上和邻接的像素的反射电极之间同样有一个狭缝S。利用这样的配置,可以防止在进行透射型显示之际的邻接像素的界面上来的背光的漏光而获得良好的对比度。
图19为在另外又一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应用本发明的场合的沿图17的A-A′线的与第1基板的截面相当的截面图。与图17相同的标号对应同样的功能。在图19中,在像素区域,没有钝化层PAS,像素电极ITO粘接在第1基板SUB1上形成。在反射电极RF下层形成的钝化层PAS在该像素区域去除。其他的构成与效果,除了没有钝化层PAS2以外,与图17及图18相同。
另外,在上述各种形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之外,代替图14~图16的由透明导电薄膜形成的像素电极ITO,利用由金属薄膜等形成的反射电极RF,可以制成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也可以以半透明的反射电极形成像素电极而构成半透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便携式终端中使用的比较小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当然同样可以是应用于笔记本计算机及其他监视器作为显示屏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也不小于液晶显示装置,比如,也可应用于有机EL显示等其他形式的显示装置。
如在上面的实施例中所详细的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可形成选通线配线图案和存储线配线图案不重叠,配线无跨越的图案。于是,即使是在存储线在显示区域分割为上下群的场合,也可以提供在整个显示区域也可以缓和亮度差,获得高品质的显示的显示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显示区域和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包围上述显示区域的边框区域的基板;在上述基板的上述显示区域中,在第1方向上延伸在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条数据线;在上述基板的上述显示区域中,在上述第2方向上延伸在上述第1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条选通线;在上述显示区域按矩阵状进行配置,具有存储电容的多个像素;以及在上述基板的上述显示区域中,在上述第2方向上延伸在上述第1方向上与上述选通线交互并列设置,对上述存储电容进行供电的多条存储线,其中上述基板包括设置于第1边与外部电路相连接的多条连接端子;分别设置于与上述第1边邻接的第2及第3边侧的边框区域上,将上述多条选通线在上述第1方向上引出的第1及第2选通线引线配线;以及分别设置于第2及第3边侧的边框区域将上述多条存储线彼此连接起来的第1及第2共用线,上述多条选通线中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1公用线连接,上述选通线中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2公用线连接;上述第1公用线和上述第1选通线引线配线共同设置在上述第2边侧的边框区域,并且与上述第1选通线引线配线相比上述第1公用线被配置在距离上述多个像素更近一侧;由上述多条选通线与上述第1及第2选通线引线配线构成的选通配线图案,和由上述多条存储线与上述第1及第2共用线构成的存储配线图案,形成不交叉的配线图案。
2.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条存储线的至少一部分连接上述第1共用线和上述第2共用线。
3.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条连接端子上具有向上述存储配线图案施加电压的供电焊盘。
4.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条选通线和上述多条存储线是以相同的材料在同层中形成的。
5.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与上述基板相对的对向基板,以及在上述基板和对向基板之间夹持的液晶层。
6.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条连接端子具有与选通线关联的连接端子,与数据线关联的连接端子及向上述存储配线图案施加电压的供电焊盘,上述供电焊盘形成于与上述选通线关联的连接端子和与数据线关联的连接端子之间。
7.如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配线图案是一体化连接的图案,与供电焊盘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配线图案还与设置于与上述供电焊盘不同的位置的第2供电焊盘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配线图案分离形成为2个,其中一个与上述供电焊盘相连接,另一个与设置于与上述供电焊盘不同的位置的第2供电焊盘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6至9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与上述基板相对的对向基板,和在上述基板和对向基板之间夹持的液晶层。
11.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边侧的边框区域中具有供电配线,上述第1选通线引线配线和上述第1共用线在上述第2边侧的边框区域上形成,上述第1选通线引线配线位于上述第1共用线和上述供电配线之间,具有与上述第1选通线引线配线绝缘并且电连接上述第1共用线和上述供电配线的辅助共用线。
12.如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条存储线的至少一部分连接上述第1共用线和上述第2共用线。
13.如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条连接端子上具有向上述存储配线图案施加电压的供电焊盘。
14.如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条选通线和上述多条存储线是以相同的材料在同层中形成的。
15.如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与上述基板相对的对向基板,以及在上述基板和对向基板之间夹持的液晶层。
16.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边侧的边框区域中具有供电配线,上述第1选通线引线配线和上述第1共用线在上述第2边侧的边框区域上形成,上述第1选通线引线配线位于上述第1共用线和上述供电配线之间,具有与上述第1选通线引线配线绝缘,并电连接上述第1共用线和上述供电配线的辅助共用线,上述多条连接端子具有与选通线关联的连接端子、与数据线关联的连接端子、向上述存储配线图案施加电压的第1供电焊盘及向上述供电配线施加电压的第2供电焊盘,上述第1供电焊盘形成于与上述选通线关联的连接端子和与上述数据线关联的连接端子之间,与上述选通线关联的连接端子形成于上述第1供电焊盘和上述第2供电焊盘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6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配线图案是一体化连接的图案,并与上述第1供电焊盘相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7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配线图案还与设置于与上述第1及第2供电焊盘不同的位置的第3供电焊盘相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6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配线图案分离形成为2个,其中一个与上述第1及第2供电焊盘相连接,另一个与设置于与上述第1及第2供电焊盘不同的位置的第3供电焊盘相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6至19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与上述基板相对的对向基板,以及在上述基板和对向基板之间夹持的液晶层。
21.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线分为距离上述第1边近的近群和距离上述第1边远的远群,距离上述第1边近的近群与上述第1共用线连接,距离上述第1边远的远群与上述第2共用线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第1公用线和第1选通线引线配线共同设置在第2边侧的边框区域,并且与第1选通线引线配线相比第1公用线被配置在距离多个像素更近一侧;由多条选通线与第1及第2选通线引线配线构成的选通配线图案,和由多条存储线与第1及第2共用线构成的存储配线图案,形成不交叉的配线图案。
文档编号G02F1/1345GK1591110SQ20041008318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28日
发明者米纳均, 阿武恒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