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801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是一种被动式显示装置,为达到显示彩色的效果,需要为其提供一彩色滤光片,其作用是将通过的白光转化为红绿蓝三原色光束,并配合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层及其间的液晶等其它组件达成显示不同色彩的效果。彩色滤光片一般设置在上基板与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锡铟)电极之间,主要包括一黑色矩阵及一着色层。
目前,为降低反射率与提高对比度,彩色滤光片中常使用压克力(Acrylate)树脂材料制作黑色矩阵,而黑色矩阵使用树脂材料,容易使其边缘不平整,从而使黑色矩阵与着色层覆盖的边缘段差增加,造成该液晶显示装置有漏光的现象。为改善此问题,通常在着色层与黑色矩阵上覆盖一保护层(Over Coat Layer,又称平坦化层),保护层可由压克力树脂等材料制成。
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IPS(In-Plane Switching,板内切换)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一第一基层10与一第二基层20,该第一基层10与该第二基层20相对设置,其间填充一液晶层16。该第一基层10与该第二基层20相对的表面附着一彩色滤光层11,该彩色滤光层11包括一黑色矩阵12、一着色层13及一保护膜14,该保护膜14与该第二基层20相对的表面设有一配向膜15。一框胶17设置在该第一基层10与该第二基层20之间,用以粘合该第一基层10与该第二基层20,其分别附着于该第二基层20表面及该第一基层10上彩色滤光层11的保护膜14表面。该框胶17是感光树脂、热固树脂二种材料或其混合物,固化方式对应地为曝光固化、热固化或该二种方式的结合。该第二基层20的表面包括一TFT层19,用以驱动该液晶层16,以控制光束的通过与否。多条外引线18从该TFT层19引出,穿过该框胶17且与驱动电路(图未示)电性导通。
液晶显示装置1中,框胶附着在保护膜上,由于框胶和保护膜均是由树脂材料制成,两者均是负型材料,固化附着后两者之间的附着力会因为界面平滑而降低,且IPS液晶显示装置1中彩色滤光层11不镀有ITO电极,也将对框胶的附着产生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框胶与彩色滤光层的保护膜附着不佳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框胶与彩色滤光层的保护膜紧密附着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第一基层、一液晶层、一框胶及一第二基层。该第一基层与该第二基层是相对设置,其与该第二基层相对的表面设置一彩色滤光层,该彩色滤光层具有一保护膜,该框胶用于贴合第一基层与第二基层,并将液晶层框限在第一基层与第二基层之间。其中,该保护膜包括图样化区域,该框胶附着于该保护膜的图样化区域。
另外,该保护膜的图样化区域包括多个凹槽。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的优点在于 由于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的保护膜设置图样化区域,框胶附着在保护膜的图样化区域,固化前,部分框胶渗入图样化区域的凹槽内,固化后,部分框胶直接附着于第一基层表面,将会使框胶有较佳的附着力,针对不同材料特性的框胶与保护膜,可调整设置形状、大小与厚度不同的图样化,使框胶与保护膜紧密附着。另外,框胶直接附着于保护膜上,玻璃基板上不需预留框胶的附着位置,从而节省空间,可使产品的边框较窄。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示意图图3是图2沿III-III方向的部分剖视图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3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基层30、一框胶37及一第二基层40,其中该第一基层30与该第二基层40系相对设置,其间设有一液晶层36,该液晶层36包括由液晶材料与阻隔物(未标示)组成的混合物。该框胶37设置在该第一基层30与该第二基层40之间,用以紧密贴合该第一基层30与该第二基层40。框胶37围绕于面板四周将液晶分子与外界阻隔且框限在第一基层30与第二基层40之间,其可采用压克力树脂与环氧树脂的混合物为材料。
该第一基层30与该第二基层40相对的表面设有一彩色滤光层31,该彩色滤光层31与液晶层36之间设有一配向膜35。该彩色滤光层31包括一黑色矩阵32、一R、G、B三原色着色层33及一保护膜34。该着色层33可将通过的白光转化为R、G、B彩色光,该黑色矩阵32与该着色层33交替规则排列用于隔离R、G、B三原色像素与遮挡光束,使得液晶显示装置3具有高对比度与清晰度,其可由树脂材料制成。该黑色矩阵32与该着色层33上覆盖一保护膜34,该保护膜34使用的材料是感光型树脂材料,其与该第二基层40相对的表面平坦性佳,其边缘部分设有图样化区域341(请参照图3),用于附着框胶37。该图样化区域主要由多个矩形凹槽342组成,多个矩形凹槽342组成的图样化区域341可采用曝光、显影制程制得。
彩色滤光层31制程中,首先将黑色矩阵32蚀刻在玻璃基板(图未示)上,形成防止彩色光阻混色的黑色遮光框,其次在各像素内重复R、G、B三道光阻的涂布、曝光及显影等流程,然后镀上加强表面平坦及防热处理的保护膜34,从而形成彩色滤光层30。只要使用设计好的光罩对保护膜34边缘部分曝光,再对曝光后的保护膜34边缘部分显影,即可形成保护膜34边缘的图样化区域341。
第二基层40的表面包括一TFT层39,用以驱动该液晶层36,以控制光束的通过与否。多条外引线38从该TFT层39引出,穿过该框胶37且与驱动电路(图未示)电性导通。
框胶37下端附着于该第二基层40与该第一基层30相对的表面,其上端附着于该第一基层的彩色滤光层31。请一并参阅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框胶37为压克力树脂与环氧树脂的混合物,固化前将其渗透入图样化区域341的矩形凹槽342内,附着于第一基层30的表面与保护膜34的表面,通过紫外光照射等固化制程后,部分框胶37与该第一基层30表面粘合,部分框胶37直接附着于保护膜34表面,因框胶37使用的材料包含环氧树脂,该种材料具高粘合性,且固化收缩率小,则框胶37附着于该保护膜34图样化区域341的矩形凹槽342内可实现紧密粘合的效果。
针对保护膜34与框胶37使用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图样化区域341的图样以及凹槽342的形状、大小与厚度也可根据材料特性作调整,以保证框胶37与保护膜34有最佳的附着力,例如,可根据需要,将图样化区域341的凹槽342形状调整为圆形或菱形等等。
如前所述,该框胶37粘合第一基层30时,可直接附着于彩色滤光层31保护膜34的图样化区域341,所以第一基层30与该第二基层40相对的表面不需另外设置区域用于附着框胶37,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在相同显示面积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3边框较窄。
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第一基层、一液晶层、一框胶及一第二基层,该第一基层与该第二基层是相对设置,其与该第二基层相对的表面设置一彩色滤光层,该彩色滤光层具有一保护膜,该框胶用于贴合第一基层与第二基层,并将液晶层框限在第一基层与第二基层之间,其特征在于该保护膜包括图样化区域,该框胶附着于该保护膜的图样化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膜的图样化区域包括多个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槽是矩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保护膜附着于该图样化区域的矩形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槽是圆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槽是菱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胶的材料是压克力树脂与环氧树脂的混合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膜的材料是感光型树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第一基层、一液晶层、一框胶及一第二基层。该第一基层与该第二基层是相对设置,其与该第二基层相对的表面设置一彩色滤光层,该彩色滤光层具有一保护膜,该框胶用于贴合第一基层与第二基层,并将液晶层框限在第一基层与第二基层之间。其中,该保护膜包括图样化区域,该框胶附着于该保护膜的图样化区域。
文档编号G02B5/30GK2689280SQ20042004349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6日
发明者叶圣修, 吴美玲, 彭家鹏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