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照相座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8580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照相座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相座机,,特别是一种通过改进的结构设计,使其重量减轻、强度及刚度提高,以及结构更合理的便携式照相座机结构。
背景技术
在照相机械日益发展变革的今天,照相座机,即座式照相机,仍以其无法替代的优势在照相机械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照相座机通常包括底座、前组框、后组框和皮腔几大部分,前组框用于安置镜头板,后组框用于安置成像取景屏和胶片盒,前后组板之间通过可伸缩的皮腔构成暗室。其无法通过其他种类照相机械替代的优势在于,照相座机的前后组板都可以在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平移或扭转、错动,也可以随意调转横竖幅面的方向,而皮腔也可以在相当大幅度内任意延长、缩短,因而在影像的景深、畸变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校正、控制能力。其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具有非常大的成像幅面,这是目前高端数码影像甚至小画幅或中画幅胶片都望尘莫及的。显然,照相座机需要非常坚固、稳定的底座。为了加工的便利,受力结构合理以及为适应其他零部件的布局,底座通常为正方形结构,后组框纵向运动主导板布置在底板两侧,抗挠曲强度与锁紧强度是通过杠杆作用力来完成,所以对阻力臂基线长度依赖性比较大。因此,照相座机不可避免地具有较大的体积及较大的重量。并随着成像幅面规格的增大,重量及体积同样也剧烈增加,无法满足便携使用的要求。另外,传统座机结构上,均采用螺栓单点接触锁定的方式将前后组板或框架锁定在底座或支架上,这种单点锁定事实上处于并不稳定的状态,只能通过加大螺栓的旋紧力矩尽量将结构锁固,在无法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也增加了操作的困难。
如何在保持坚固稳定、精密的前提下减轻重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发明人通过对传统正方形底板的受力区域、零部件布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终创造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照相座机结构,其通过优化的结构设计,采用呈“T”形的底座结构,纵向导板以大接触面锁紧的方式,使纵向导板在极限延伸的情况下,强度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得到大大提高;同时“T”形底板的运用极大地起到了降低重量的作用。经测算,本发明的底板在同等强度下,重量与正方形底板相比,减轻了25%-40%。
同时,针对传统形式的大画幅照相机均采用单点锁紧结构进行活动部件的锁紧,本发明人通过仔细分析锁紧面受力情况,设计出本发明的双受力点锁紧结构,将两个需要锁紧的运动部件之一,切削出一个以锁紧点为中心,对称布置的微小缝隙,使锁紧接触受力的应力点从原来的锁紧螺栓位置分开成缝隙两端的两个点,不但增加了锁紧强度,在结构上也更加稳定合理,极大地改善了锁紧强度与锁紧效率,同时几乎没有增加制造成本。经测算,本发明双受力点锁紧结构的锁紧强度比单点式锁紧结构高200%-400%。
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照相座机结构,由底座、前组框、后组框和皮腔构成,其中,底座呈“T”型结构,具有底板和横向导板两部分,底板的两侧具有纵向导轨;一纵向导板,通过其两侧与所述纵向导轨相配合,并可通过一设在纵向导板尾部的纵向调节钮控制其沿所述纵向导轨前后移动;所述纵向导板的前端具有一对可随所述纵向导板移动的前组支臂,该前组支臂通过一前组水平锁止螺栓将其以所需要的方向锁固在纵向导板上;前组框可上下移动地与前组支臂配合在一起;前组框与前组支臂配合的部位具有一沿前组框边缘凹进的狭缝,该狭缝的中间位置具有一锁止螺栓,通过前组升降锁止钮将前组框锁止在前组支臂上的所需要的位置;横向导板的两端具有可横向移动的二后组支承座,该支承座上具有用于支承后组框的后组支承轴,以及用于连接斜支臂的斜支座;一可沿横向导板移动的横向定位板的两端与所述二后组支承座固定连接,并可带动后组支承座座由移动或固定在横向导板的所需位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中空的框架结构;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由木质材料制成,而纵向导板亦可由高强度轻质复合材料制成。
因此,在大幅度减轻座机整体重量的前提下,体积也相应缩小,并仍能保持坚固稳定、精密的机械结构,且同样具有传统结构的照相座机所具有的功能优势。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


图1,本发明座机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本发明座机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图3,图2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本发明锁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图1至3,便携式照相座机1,主要包括底座、前组框30、后组框60和皮腔2。其中,皮腔2用于连接前组框30和后组框60;底座由呈“T”型结构的底板40和横向导板41构成,底板40的两侧具有纵向导轨45;纵向导板43的两侧与所述纵向导轨45可前后移动地配合在一起,可通过纵向调节钮431沿纵向导轨45前后移动;纵向导板43的前端具有一对可随所述纵向导板移动的前组支臂32,该前组支臂32通过一前组水平锁止钮33将前组支臂32以所需要的任意位置锁固在纵向导板43的前端;前组框30可上下移动地与前组支臂32配合在一起,具体地,是通过一对前组升降锁止螺栓31穿过前组支臂32上的导槽上下移动,并可通过前组升降锁止钮33所固在前组支臂32的某一需要的位置上;前组框30与前组支臂32配合的部位具有一沿前组框30的边缘凹进的狭缝34,该狭缝34的中间位置具有一通过前组升降锁止钮33锁止在前组支臂32上的前组升降锁止螺栓31;使锁紧接触受力的应力点分散到该缝隙34两端的两个点处,不但增加了锁紧强度,在结构上也更加稳定合理,极大地改善了锁紧强度与锁紧效率,横向导板40的两端具有可横向移动的二后组支承座48,该支承座48上具有用于支承后组框60的后组支承轴50,以及用于连接斜支臂52的斜支座42;一可沿横向导板41移动的横向定位板46以其两端与所述二后组支承座48固定连接,后组支承座48上具有导槽49,可通过一锁止钮44锁固在横向导板40上;横向定位板46可带动后组支承座48左右移动一定范围,并通过横向所止钮47锁固在横向导板40上。
为了减轻结构重量,并进一步优化受力状况,本实施例的底座为中空的框架结构。
底座由木质材料制成,可以更进一步减轻座机的重量。
更进一步地,为了增加结构强度,纵向导板43可由高强度轻制复合材料,例如碳纤维复合板制成。
通过上述结构,本发明达到了在大幅度减轻座机整体重量的前提下,体积也相应缩小,并仍能保持坚固稳定、精密的机械结构,并仍具有传统结构的照相座机所具有的功能优势的目的。
本实施例仅在于阐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并不作为限定。根据本发明原理所作的任何结构上的变化,均不超出本发明的实质精神。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照相座机结构,由底座、前组框、后组框和皮腔构成,其特征在于底座呈“T”型结构,具有底板和横向导板两部分,底板的两侧具有纵向导轨;一纵向导板,通过其两侧与所述纵向导轨相配合,并可通过一设在纵向导板尾部的纵向调节钮控制其沿所述纵向导轨前后移动;所述纵向导板的前端具有一对可随所述纵向导板移动的前组支臂,该前组支臂通过一前组水平锁止螺栓将其以所需要的方向锁固在纵向导板上;前组框可上下移动地与前组支臂配合在一起;前组框与前组支臂配合的部位具有一沿前组框边缘凹进的狭缝,该狭缝的中间位置具有一锁止螺栓,通过前组升降锁止钮将前组框锁止在前组支臂上的所需要的位置;横向导板的两端具有可横向移动的二后组支承座,该支承座上具有用于支承后组框的后组支承轴,以及用于连接斜支臂的斜支座;一可沿横向导板移动的横向定位板的两端与所述二后组支承座固定连接,并可带动后组支承座座由移动或固定在横向导板的所需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照相座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中空的框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便携式照相座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由木质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便携式照相座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导板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
全文摘要
一种便携式照相座机结构,其底座由呈“T”型结构的底板和横向导板构成,底板的两侧具有纵向导轨;一纵向导板,其两侧与纵向导轨可前后移动地配合在一起;纵向导板的前端具有一对可随所述纵向导板移动的前组支臂,前组框可上下移动地与前组支臂配合在一起;前组框与前组支臂配合的部位具有一沿前组框边缘凹进的狭缝,该狭缝的中间位置具有一通过前组升降锁止钮锁止在前组支臂上的前组升降锁止螺栓;横向导板的两端具有可横向移动的二后组支承座,用于支承后组框;一可沿横向导板移动的横向定位板以其两端与所述二后组支承座固定连接。据此,大幅度减轻了座机整体的重量,减小了结构体积,并仍能保持坚固稳定、精密的机械结构。
文档编号G03B17/02GK1645238SQ200510007619
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7日
发明者于翔 申请人:于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