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反射膜、导光材、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55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反射膜、导光材、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照明液晶显示单元等的照明装置中使用的防反射结构以及具有此结构的防反射膜、导光材、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前,具有防反射膜的导光板、以及将这种导光板利用在前射光(frontlight)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公知的。由于具有此防反射膜,所以就防止了外部光和在液晶显示单元的表面设置的照明装置的照明光在到达液晶显示单元之前被反射,使上述外部光和照明光高效地入射到液晶显示单元,大大地有利于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可视性。作为这种防反射结构的一个例子,例如,已知有在表面上形成了称为AR(Anti-Reflective)栅格的多个微细的角锥状凸起的防反射膜,通过此AR栅格,就能够防止外部光和照明光在入射到液晶显示单元之前被反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79705号公报现有的防反射结构是在表面上形成微细的角锥状凸起,但是,正在研究通过不同于此的途径、把优良的防止反射效果作为目标的新型防反射结构。期望具有根据用途具有更适合的防止反射功能的防反射结构。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事实而实施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反射外部光和照明光且可大大提高靠外部光和照明光显示的显示部分的可视性的防反射结构,以及具有此结构的防反射膜、导光材和液晶显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反射结构,包括多个微细孔,沿第一面具有开口,并且朝着与上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具有底面,自上述开口向上述底面延伸;以及凸部,在邻接的微细的孔之间,设置在上述第一面侧;上述开口沿上述第一面排列成交错状;上述孔的内壁面形成从包含连接上述孔内的最深点和与该孔邻接的凸部的顶点的直线的斜面、向上述第二面侧凹陷的形状。
根据这种防反射结构,通过多个微细孔可缓和结构构件和空气界面的不连续性,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固定方向上产生反射光。此外,这种防反射结构由于是在第一面仅形成微细孔的结构,所以能够有效地且低成本地制造防反射结构。此外,由于本发明的防反射结构由在第一面设置的多个孔构成,没有自第一面向外侧突出的部分等,所以就避免了因对形成了防反射结构的区域施加按压力而使防反射能力下降的可能性,易于操作。
此外,若上述开口排列成交错状,则能够在上述第一面上形成最紧密的孔。若提高孔的形成密度,就会大大地有利于提高防反射能力。
此外,由于上述孔的内壁面为自包含连接上述孔内的最深点和与该孔邻接的凸部的顶点的直线的斜面向上述第二面侧凹陷的形状,所以可见度高,可提高波长550nm附近的光的反射率的降低效率,此外,可使反射率的绝对值下降,可提高防止反射的效果。此外,将本发明的防反射结构配备在在液晶显示单元的观察侧设置的照明装置的导光材上的情况下,由于外部光和照明光通过设置在导光材的防反射结构部分发射到空气层,所以通过使上述孔的内壁面成为自包含上述直线的斜面向第二面的侧面凹陷的形状,就能够提高对比度。
优选上述孔的形成间距设为小于等于250nm,就能够防止通过此防反射结构的光从第一面出射到外部时光在倾斜方向泄漏,能够提高从第一面的侧面上出射的光的亮度。在设置在液晶显示单元的观察侧的照明装置的导光材中配备将孔的形成间隔按上述范围设定的防反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减少从倾斜方向观察液晶显示装置时的显示着色。
优选上述孔的深度为大于等于130nm且小于等于230nm以下,在液晶显示单元的观察侧设置的照明装置的导光材中配备此防反射结构的情况(如前射光那样在导光材中进行导光,使光自设置在此导光材的一个面侧的防反射结构向外部(空气层)前进的情况)下,就能够将反射率最小值的波长设为500nm~650nm的范围,能够增大可见度高的波长550nm附近的光的反射率下降的效果。此外,在使透过光对称的情况下(使从第一面或第二面入射的光由第二面或第一面出射的情况),优选上述孔的深度为大于等于130nm且小于等于200nm,就能够将反射率最小值的波长设为550±50nm的范围,能够增大可见度高的波长550nm附近的光的反射率下降的效果。
此外,上述凸部的顶部具有二次曲面,优选该曲面的曲率半径为小于等于30nm。由于按二次曲面形成上述凸部的顶部的形状而没构成平面,使入射的光不按一方向强反射,能够大大提高防反射结构的防反射能力。通过将上述顶部的二次曲面的曲率半径设为上述范围,就能够降低反射率的绝对值,能够提高防止反射效果。
此外,优选将上述孔的底面的形状构成二次曲面。由于按二次曲面形成底面的形状而没构成平面,使入射的光不按一方向强反射,能够大大提高防反射结构的防反射能力。
此外,若使用在膜的表面或背面的至少一面上具有上述任意结构的本发明的防反射结构的防反射膜,则仅靠在各种导光材和显示装置的表面粘贴这种防反射膜,就能够容易地对导光材和显示装置赋予防反射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材,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任意结构的本发明的防反射结构,以及由沿该防反射结构的上述第二面形成的多个微细沟槽而构成的反射结构。
根据此导光材,通过多个微细孔缓和了折射率的不连续,就能够有效地防止以固定方向产生反射光。此外,通过在导光材中整体形成反射面和防反射结构,就能够减少适用于前射光等时结构构件。
若将上述导光材应用于照明装置中,就能够实现防止表面反射的照明装置。此外,也可由此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单元来构成液晶显示装置。若将这种照明装置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就能够提供一种可减少表面反射、对比度高、可视性优良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通过防止反射外部光和照明光、可大大提高靠外部光和照明光显示的显示部分的可视性的防反射结构,以及具有此结构的防反射膜、导光材和液晶显示装置。


图1是表示具有适用了本发明的防反射结构的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防反射结构的防反射膜的放大截面图。
图3是表示反射层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防反射结构的验证结果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防反射结构的验证结果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防反射结构的验证结果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防反射结构的验证结果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的孔的深度和反射率最小值的波长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具有适用本发明的防反射结构的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此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具有反射型液晶显示单元11和配置在其前表面(上表面)上的前射光(照明装置)12。
前射光12是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具有导光板(导光材)13及光源14。导光板(导光材)13,例如是由丙烯酸类树脂或聚碳酸酯类树脂构成的透明的大致平板状的构件。导光板13具有导入光源14的光的入射面13a、从外部观察液晶显示单元11的观察面13b。在此观察面13b上形成多个使从光源14导入的光的方向改变的楔形的微细三角波状的沟槽15。此外,导光板13的下表面(与液晶显示装置10相对置的面)为出射照明光的出光面13c。
在观察面13b形成的楔形的沟槽15由一对斜面部分形成。沟槽15的一个斜面为缓斜面部分15a、另一个斜面为以比缓斜面部分15a陡的倾斜角度形成的反射面(陡斜面部分)15b。即,在观察面13b上周期地交替形成缓斜面部分15a和反射面15b。而且,此观察面13b的形状不限定于上述形状,只要能够将自入射面13a导入并在导光板13内部传输的光向出光面13c均匀引导,可以是任意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观察面13b上形成的多个沟槽15是反射结构。
导光板13的出光面13c上粘贴着形成有本发明的防反射结构28的防反射膜17。
图2是防反射膜17的放大截面图。防反射膜17具有由自第一面即基准面18a向防反射膜17的厚度方向挖掘的多个微细的孔19构成的防反射结构28。孔19具有在基准面18a露出的开口20a、与开口20a连接的周壁20c、在与上述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即粘贴面18b侧形成的底面20b。孔19的内壁面20由周壁20c和底面20b构成。使粘贴面18b侧在上,将此防反射膜17粘贴在导光板13的出光面13c上。图2表示的是使粘贴时位于下侧的基准面18a朝上。
最好是,与连接所有邻接的开口20a周边的连接部分(基准面18a中开口20a以外的部分)相比,开口20a在整个基准面18a上所占的比例尽可能大。连接部分29的比例越大,反射率就越高。为此,最好是邻接的微细孔间的凸部35的顶部35a(前端部)为尖锐的形状。
此外,为了在防反射膜17上形成尽可能多的孔19,最好是孔19在基准面18a上以锯齿状排列而形成。若孔19以锯齿状排列,就能够在防反射膜17上最密集地形成孔19。
当入射防反射膜17的基准面18a的光在由相对于具有约为波长一半以下间距的形状连续的连接部分(或凸部的顶部35a)与空气形成的上述折射率空间分布为连续时,就能够抑制反射光。因此,抑制成为光反射原因的连接部分(或凸部的顶部35a)在基准面18a中所占比例,来通过提高开口20a的比例,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防反射膜17的防反射功能。
孔19的内壁面20d形成比包含连接孔内的最深点d和与该孔19邻接的凸部35顶点的直线的斜面36(用图2中的虚线表示)向第二面侧凹陷的形状。,通过如此使内壁面20d成为比斜面36向第二面侧凹陷的形状,就能够增大降低可见度高的波长550nm附近的光的反射率的效果,此外,能够减少反射率的绝对值,能够提高防止反射的效果,此外,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
凸部35的顶部35a具有二次曲面,优选该曲面的曲率半径为30nm以下,更优选为0nm以上、30nm以下,最优选为0nm以上、10nm以下。由于以二次曲面形成凸部35的顶部35a的形状,而没构成平面,所以使入射的光不向一个方向强烈反射,能够大大提高防反射结构的防反射能力。当顶部35a的二次曲面的曲率半径超过30nm时,反射率的绝对值变大,就降低了防止反射的效果。
优选将孔19的底面20b形成为由连续的曲面构成的二次曲面。孔19的底面20b有平面部分时,由于结构构件和空气界面的折射率的不连续性,因此就会降低防反射功能。由于按二次曲面来形成底面20b,由结构构件和空气形成的折射率空间分布是连续变化的,所以就能够减少反射率。此外,优选按圆形形成的孔19的开口20a的最大直径W尽可能小,且为某一固定范围的尺寸。开口20a的最大直径W大时会产生反射衍射光,并且会产生着色的反射光。通过使开口20a的最大直径W变狭窄,就可防止产生反射衍射光、提高防反射功能。此外,开口20a的直径W大时,有防反射膜17形成时的形状再现性恶化的可能性,开口20a的直径2过小时,会担心防反射性恶化。
使孔19的形成间距P尽可能小,优选减少连接部分。减少成为光反射原因的连接部分,密集地形成孔19,由此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防反射膜17的防反射功能。
优选孔19的形成间距P为250nm以下,更优选为大于0nm且小于200nm,最优选为大于0nm、150nm以下。当孔19的形成间距P超过250nm时,由于衍射光的分光作用,出射光的色调就容易被看成是着色的,此外,通过防反射结构部分的光自第一面侧向外部出射时,光容易在倾斜方向泄漏,降低了自第一面侧出射的光的亮度,所以不进行优选。
如果孔19的深度D设定为130nm以上且230nm以下,则反射率最小值的波长处于500nm~650nm的范围,因此优选,更优选150nm以上且210nm以下,进一步优选170nm以上且200nm以下。
虽然优选孔19的深度D尽可能深,但如果太深,在形成防反射膜17时孔19的形状的再现性会变坏。优选孔19的底面20b减少平面部分。当孔19的深度D小于130nm时,由于降低可见度高的波长550nm附近的光的反射率的效果下降,所以不进行优选。
将这种结构的防反射膜17的反射率例如抑制在1%以下。也可以使用在内面形成有对应孔19的凸起的模具,利用射出成型形成防反射膜17。作为防反射膜17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透光性良好的硅类树脂。
再一次参照图1,与导光板13的入射面13a邻接地配置光源14。例如,光源14是沿导光板13的入射面13a而设置的棒状光源。例如,此光源14在例如棒状导光体的一个端面或两个端面上具有白光LE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等发光元件。而且,毫无疑问,也可以使用能够将光导入到导光板13的入射面13a的光源14。例如,也可沿导光板13的入射面13a排列多个LED等发光元件。
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显示单元11,在相对配置的上基板21和下基板22之间夹持有液晶层23。并且,用沿基板21、22的内面周边部按框缘状设置的密封材料24来密封液晶层23。在上基板21的内面侧(下基板22侧)形成有液晶控制层26。在下基板22的内面侧(上基板21侧)形成有包含反射前射光12的照明光和外部光的金属薄膜的反射层25。在反射层25的表面上,形成有液晶控制层27。
液晶控制层26、27包含驱动控制液晶层23的电极、和取向膜等构成,还包含用于切换上述电极的半导体元件等。此外,也可具有滤色片。
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单元11为反射型液晶显示单元,通过反射层25反射从前射光12入射的照明光或从外部入射的外部光,进行显示。如图3所示,例如,此反射层25是在表面上形成凹凸形状的由丙烯酸树脂等构成的有机膜25a上,形成有反射膜25b的层。优选反射膜25b为铝或银等高反射率的金属薄膜。而且,为了在反射膜25b上进行表面凹凸形状的平坦化,优选用硅类树脂等来形成平坦化膜。
作为凹部25c的形状,也可以使用球面等平滑的曲面、或组合此曲面和平面的形状等。通过调整内表面的倾斜角和凹部的间距及深度,就能够符合作为显示部具有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子设备的设计而形成具有合适反射特性的反射层。反射层25有利于更有效地反射入射光,由此就能够进行高亮度的显示。此外,当入射光为外部光时,可获得防止光的正反射、明亮且可视性优良的显示。
以防反射膜为中心,参照图1来说明以上这种结构的本发明的作用。当点亮用于照明液晶显示单元11的光源14时,将自光源14照射的光从导光板13的入射面13a导入到导光板13内。当在导光板13内传输的光照射到反射面15b时,在导光板13内传输的光改变了光路,均匀地被导向出光面13c。从出光面13c出射的光,从与出光面13c连接的防反射膜17的基准面18a入射到防反射膜17。防反射膜17如上所述地在基准面18a上形成多个孔19,在邻接的孔之间具有在第一面侧设置的凸部35,孔19的开口20a沿第一面18a以锯齿状排列,孔19的内壁面20d形成比包含连接孔内的最深点d和与该孔19邻接的凸部顶点的直线的斜面36向上述第二面侧凹陷的形状,所以,入射到防反射膜17的光的大部分不会没被基准面18a反射。由于存在具有平滑的二次曲面的孔19,所以入射到防反射膜17的光就不会向固定方向强烈反射。如此,入射到防反射膜17的光就会更有效地入射到液晶显示单元11。入射到液晶显示单元11的光由反射层25反射,作为在液晶显示单元11中显示的文字和图像的投影光,从液晶显示单元11出射。
从液晶显示单元11出射的光从防反射膜17的基准面18a侧入射到防反射膜17。入射到防反射膜17的光更有效地被导入到导光板13(参照图1的箭头标记L)。被防反射膜17的表面再一次反射并返回到液晶显示单元11的光有可能变得非常少。例如,可以将防反射膜17的反射率抑制在1%以下。观察者通过导光板13,就能够观察到在液晶显示单元11中显示的文字和图像的鲜明且明亮的投影光。
如此,防反射膜17在基准面18a上形成有多个孔19,由于使连接部分(基准面18a中的开口20a以外的部分)非常少,因此就能够使来自液晶显示单元11的光在表面基本上不反射地透过,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液晶显示单元11的可视性。此外,即使稍稍减少光源14的光量,通过更有效地照射液晶显示单元11,还有助于节约电池。
此外,防反射膜17还具有防止自粘贴面18b侧入射的光反射的效果。即,由于孔19的底面20b成为二次曲面而几乎不具有平面,对于自此底面20b的内侧入射的光,也能够防止其向一个方向反射。因此,自导光板13入射到防反射膜17的光,就不会被防反射膜17的基准面18a向防反射膜17的内部方向反射,从有效基准面18a出射,就能够明亮地照明液晶显示单元11。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与导光板(导光材)13分开设置防反射膜17的情况,但导光材本身也可以带有防止反射功能,此情况下,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的防反射结构沿导光板13的出光面13c具有开口,并且,朝着与出光面13c相反的观察面具有底面,具有自上述开口向上述底面延伸的多个微细孔和在邻接的微细孔之间设置在上述出光面侧的凸部,上述开口沿上述出光面13c以锯齿状排列,上述孔的内壁面形成自包含连接上述孔内的最深点和与该孔邻接的凸部顶点的直线的斜面、向上述观察面侧凹陷的形状。此情况下,出光面13c为防反射结构的第一面,观察面13b为第二面。
(实施例)本申请人为了确认本发明的防反射结构的特性而进行了验证。验证时,准备了具有将孔的间距按三个阶段变化的三种防反射结构的防反射膜。即,使用防反射膜的孔的形成间距分别为200nm、220nm、250nm而形成的三种防反射膜。防反射膜的材料使用硅类树脂,孔的排列是锯齿状排列。用AFM(原子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测量获得的三种防反射膜的表面形状,能够确认在基准面上按间距分别为200nm、220nm、250nm、以锯齿格子状均匀地排列形成有孔。
首先,使用上述三种防反射膜,向防反射膜的表面(形成孔的开口的面)照射来自白光LED光源的白色光,对在防反射膜的表面泄漏的光进行测量。此泄漏光测量是,将防反射膜的法线方向设为0°,将自此法线方向向一侧的倾角设为负侧,将与此相反侧的倾角设为正侧,在-50°~50°的范围内移动用于检测泄漏光的检测器,以进行检测。图4的曲线示出了其结果。图4的曲线的横轴代表检测器的角度,纵轴代表泄漏光的亮度(cd/m2)。
如图4所示,判明了当孔的间距越小时,即使在任何角度,泄漏的光也变少。特别是利用孔的间距为0.20μm的防反射膜,确认了即使在泄漏光最强的0°附近,亮度最大为1.50cd/m2左右,能够获得优良的防反射效果。因此,如果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适当使用孔的形成间距足够狭窄的防反射膜,表明就能够获得对比度高、亮度高的优良的显示品质。
接着,验证具有本发明的防反射结构的防反射膜的孔的孔径和泄漏色度之间的关系,为了发现最佳的孔的孔径,准备了将孔的孔径按三阶段改变的三种防反射膜。即,使用了具有孔径(开口的最大直径)分别为250nm、300nm、400nm来形成的三种防反射膜。防反射膜的材料使用硅类树脂,孔的排列形成交错状排列。
用AFM测量制作的三种防反射膜的表面形状,确认出在基准面上按孔径分别为250nm、300nm、400nm、以交错格子状均匀地排列形成孔。此外,作为比较例,还准备了具有由蒸镀形成的凹凸面而构成的AR栅格的现有防反射膜。
测量时,将带有上述三种孔径的孔的防反射膜分别粘贴到透明树脂制造的导光板上,向这些导光板照射来自白光LED光源的白色光,对在防反射膜的表面的泄漏色度进行测量。此外,将具有现有的凹凸面构成的AR栅格的防反射膜分别粘贴到透明树脂制造的导光板上,向此导光板照射来自白光LED光源的白色光,对现有防反射膜的表面中的泄漏色度进行测量。
此泄漏光测量是,相对于导光板将法线方向设为0°,将自此法线方向向一侧的倾角设为负侧,将与此相反侧的倾角设为正侧,在-30°~30°的范围内,移动用于检测泄漏光的检测器,以进行检测。图5的曲线示出了其结果。此外,相对于导光板将平行方向设为0°,将自此法线方向向一侧的倾角设为负侧,将与此相反侧的倾角设为正侧,在-30°~30°的范围内,移动用于检测泄漏光的检测器,以进行检测。图6的曲线示出了其结果。这些图5、图6是XY色度图,曲线中用×标记表示的点是C光源(白色)。
如图5、图6所示,判明了孔的孔径(开口的最大直径)小的防反射膜,其色度的角度依存性小,此外,集中于C光源的附近。孔的孔径为0.25μm的防反射膜,没有较大程度地偏离C光源附近而集中,如果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前射光中适用这种孔的孔径小的防反射膜,即使从倾斜方向观察液晶面板,也没有显示的着色,表明液晶面板的显示色的再现性高。此外,孔的形成间距小时,色度的分布也变小,且着色也小,由此可以说是一种色再现性优良的防反射膜。
另一方面,判明了孔的孔径(开口的最大直径)为300nm、400nm的防反射膜,其色度的角度依存性变大,偏离C光源的程度较大。当孔的孔径为300nm以上时,当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的前射光等的情况下观察液晶面板时,就会表现出显示的着色,表明色再现性下降。此外,将现有的具有蒸镀方法形成的凹凸面而构成的AR格子的防反射膜,与具有孔径为250nm的孔的本发明的防反射膜比较,判明了其色度的角度依存性大,偏离了C光源。确认了与具有现有的AR格子的防反射膜相比,孔的孔径设定得较小的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的色再现性优良。
此外,本申请人验证了在防反射结构的孔间设置的凸部的顶部曲率和反射率之间的关系,为了发现最佳的顶部曲率,准备了将顶部曲率按五个阶段变化的五种防反射膜。即,使用在孔间设置的凸部的顶部曲率分别以10nm、18nm、30nm、40nm、50nm形成的五种防反射膜。防反射膜的材料使用硅类树脂,孔的排列形成交错状排列。
使用这些凸部的顶部曲率不同的五种防反射膜,向防反射膜的表面(形成孔的开口的面)照射波长在400~700nm间变化的光,调查进行防反射膜的表面处的反射率测量时的最小值(%)。图7表示上述五种防反射膜的凸部的顶部曲率和反射率的最小值。
确认出可使能够充分表现防止反射效果值的反射率的最小值为0.3%以下的防反射膜是根据图7所示结果得到的顶部曲率为30nm以下的膜。此外,确认出在顶部曲率为10nm的情况下,可以使反射率最小值为0.05%,就能够较大地提高防止反射效果。
此外,本申请人验证了防反射结构的孔的深度和反射率的关系,为了发现最佳的孔深度,准备了在120nm~230nm的范围内将孔的深度按十三个阶段变化的十三种防反射膜。即,使用孔的深度分别为120nm、130nm、147nm、161nm、172nm、185nm、188nm、203nm、210nm、220nm、223nm、230nm、235nm而形成的十三种防反射膜。防反射膜的材料使用硅类树脂,孔的排列形成交错状排列。
使用这些孔深度不同的十三种防反射膜,向防反射膜的表面(形成孔的开口的面)照射波长在400~700nm间变化的光,调查表示进行防反射膜的表面处的反射率测量时的最小值(%)的波长(nm)。图8表示上述十三种防反射膜的孔深度和反射率最小值的波长。
将防反射膜配备在设置在液晶显示单元的观察侧的照明装置的导光材上的情况(如前射光那样在导光材中进行导光,使光自设置在此导光材的一个面侧的防反射膜向外部(空气层)前进的情况)下,优选将反射率最小值的波长设为600-100nm~600+50nm(即500nm~650nm),根据图8所示的结果,确认出用于实现这些孔的深度为130nm以上、230nm以下。此外,在使透射光对称的情况下,优选反射率最小值的波长为550±50nm,根据图8所示的结果,确认出用于获得这些孔的深度为130nm以上、200nm以下。
权利要求
1.一种防反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微细孔,沿第一面具有开口,并且朝着与上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具有底面,自上述开口向上述底面延伸;以及凸部,在邻接的微细的孔之间,设置在上述第一面侧;上述开口沿上述第一面排列成交错状;上述孔的内壁面形成从包含连接上述孔内的最深点和与该孔邻接的凸部的顶点的直线的斜面、向上述第二面侧凹陷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孔的形成间距为大于等于200nm且小于等于25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孔的深度为大于等于130nm且小于等于23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孔的深度为大于等于130nm且小于等于2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孔的孔径为小于等于25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凸部的顶部具有二次曲面,该曲面的曲率半径为小于等于30nm。
7.一种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在其表面或背面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有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反射结构。
8.一种导光材,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反射结构;以及由沿该防反射结构的上述第二面形成的多个微细沟槽构成的反射结构。
9.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材,以及向上述导光材照射光的光源。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液晶显示单元的观察侧设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防反射结构、以及具有此结构的防反射膜、导光材和液晶显示装置,通过防止外部光和照明光的反射,可以大大提高用外部光和照明光显示的显示部分的可视性。该防反射结构(28)具有多个微细的孔(19),沿第一面(18a)具有开口(20a),并且朝着与第一面(18a)相反的第二面(18b)具有底面(20b),且自开口(20a)向底面(20b)延伸;以及凸部(35),在邻接的微细孔之间,设置在上述第一面侧;开(20a)沿第一面(18a)排列成交错状,孔(19)的内壁面(20a)形成自包含连接上述孔内的最深点d和与该孔(19)邻接的凸部(35)顶点的直线的斜面(36)向上述第二面侧凹陷的形状。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702513SQ20051007435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7日
发明者石高良彦, 福田哲也, 大下克彦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