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8952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将背光源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后方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具有良好效果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液晶显示装置一直被广泛用于从电视、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等大型显示装置至携带式电话末端、PDA(个人数字助理)等携带型电子器械的显示部。
另外,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有的将具有例如荧光管或LED等光源的背光源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后方(背面)。按照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照射到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方法的不同,上述背光源被分为例如被称为直下型的背光源和被称为边缘型(edge type)或侧边型(side type)的背光源。
直下型背光源是将光源配置在俯视下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区域,例如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看时,在上述光源的后方(背面)配置有反射板。边缘型背光源,例如是将导光板配置在俯视下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区域、并在导光板的端部配置光源。
上述直下型背光源与上述边缘型背光源相比,容易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高亮度化。因此,例如,一般在电视或PC的显示器等中所用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上述直下型的背光源。
具有上述直下型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是在外壳(壳体)中收纳显示模块,该显示模块由被称为下框架或上框架的框架部件(支承部件)对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和上述背光源进行支承固定,使其成为一体。
另外,近年来,对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人们希望其外壳变得小型化和薄型化以及窄框化,为此提出了种种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液晶显示模块(框架部件)的结构和收纳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用的直下型背光源,例如是将多根荧光管(光源)配置在俯视下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区域,例如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看时,在上述光源的后方(背面)配置了反射板。此时,作为上述反射板,一般是采用提高了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相对的面的反射率的金属板经过折弯加工而制成的。
但是,在近年来的具有直下型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有时不采用上述将金属板折弯而制成的反射板,而是采用例如由白色树脂成型的、被称为边模(side mold)的反射部件。以下,参照图10,简单地对利用了上述边模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利用了边模的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结构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在利用上述边模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模块)中,例如,如图10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的外周部由支承部件(中框架)2支承着。另外,在与液晶显示面板1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区域配置了荧光管3。另外,在与液晶显示面板1的外周部相重叠的区域,配置了具有用于反射来自荧光管3的光并将之引导至液晶显示面板1一侧的倾斜面(反射面)401的边模4。此时,边模4由一个或多个部件构成,以包围荧光管3的方式被配置成环状。
另外,此时支承部件2及边模4例如由螺钉固定在下框架5上。下框架5例如在俯视下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第一区域501的外侧具有向上述液晶显示面板1一侧折弯的第一折弯部,并在下框架5的外缘与上述第一折弯部之间具有第二折弯部。而且,下框架5的外缘与上述第二折弯部之间的第二区域502是与液晶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大致平行且向远离液晶显示面板1的方向延伸的。此时,边模4由螺钉6A固定在下框架5的第一区域501上,支承部件2由螺钉6B固定在下框架5的第二区域502上。
另外,液晶显示面板1的外周部,由支承部件2和上框架7支承。此时,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上框架7和下框架5例如由螺钉固定。另外,此时在液晶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的背面与支承部件2之间、液晶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与上框架7之间,分别夹设了例如间隔物(spacer)8A、8B。
另外,在液晶显示面板1与荧光管3之间,配置了扩散板9等光学片材。扩散板9例如是以由支承部件2和边模4夹住其外周部的方式受到支承的。此时,在支承部件2与扩散板9之间,例如,夹设着间隔物8C。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29186号公报(对应于美国专利申请US 2003/0234895 A1)发明内容(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如图10所示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模块)中,在下框架5的、由螺钉固定着支承部件2的第二区域502与由螺钉固定着边模4的第一区域501之间,具有2处折弯部。因此,例如,如果液晶显示面板1因振动或冲击而在与显示面相平行的方向上发生偏离,液晶显示面板1的外缘端面与支承部件2相接触时,则支承部件2从液晶显示面板1受到外力P作用。
此时,由于支承部件2由螺钉固定在下框架5的第二区域502上,所以,支承部件2受到的外力P也会传递至下框架5的第二区域502。因此,存在着这样的间题例如在下框架5的第一折弯部会产生力矩M,例如如图11所示,下框架5的第一折弯部会发生变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于将支承液晶显示面板的支承部件和反射部件分别在不同的部位由螺钉固定在下框架上的液晶显示装置,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下框架变形的技术。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的目的和新的特征,将通过本说明书中的描述和附图进行说明。
(解决课题的手段)在本申请所公开的发明中,如果对代表性的发明进行简要说明就是(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对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外周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被配置在俯视下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相重叠的区域上的光源以及反射部件;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看被配置在上述光源的后方的第一框架部件;与上述支承部件一起对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外周部进行支承的第二框架部件;其中,上述第一框架部件在俯视下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区域的外侧具有向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一侧折弯的折弯部;上述支承部件在上述第一框架部件的外缘与上述折弯部之间的区域,由螺钉固定在上述第一框架部件上;上述反射部件在上述第一框架部件的上述折弯部的内侧的区域以及上述折弯部的外侧的区域由螺钉固定在上述框架部件上。
(2)在上述(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第一框架部件在上述外缘与上述折弯部之间具有另一折弯部,而且在上述外缘与上述另一折弯部之间具有向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区域;上述支承部件以及上述反射部件,在与位于上述第一框架部件的上述外缘和上述另一折弯部之间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相互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区域,由螺钉固定在上述框架部件上。
(3)在上述(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反射部件具有夹设在上述支承部件与位于上述第一框架部件的上述外缘和上述另一折弯部之间的区域之间的部位;上述支承部件在夹设着上述反射部件的上述部位部分处由螺钉固定在上述第一框架部件上。
(4)在上述(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反射部件由呈环状地被配置在上述第一框架部件的外周部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构成。
(5)在上述(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第一框架部件在多个部位具有突起部或槽部,上述突起部或槽部经过上述折弯部、从上述折弯部的外侧的区域延伸到上述折弯部的内侧的区域,而且向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面的相反一侧突出。
(6)在上述(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突起部或槽部位于上述折弯部的内侧的部分的长度,比位于上述折弯部的外侧的部分的长度长。
(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前提是将支承液晶显示面板的支承部件及反射部件用螺钉固定在从液晶显示面板看被配置在与上述反射部件相比为后方的第一框架部件上。此时,第一框架部件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外侧具有一个以上的折弯部,上述支承部件在上述第一框架部件的外缘与上述一个以上的折弯部之中的某一折弯部之间的区域由螺钉固定在上述第一框架部件上。而且,上述反射部件在第一框架部件的与上述某一折弯部相比为外侧的区域和为内侧的区域都由螺钉固定。这样,在上述支承部件受到了外力时,由于减小了在上述第一框架部件的上述某一折弯部产生的力矩,所以能够防止上述折弯部的变形。
此时最好是,在上述第一框架部件上,在上述外缘与上述某一折弯部之间设有另一折弯部,在上述外缘与上述另一折弯部之间设有向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区域。而且,最好是,上述支承部件及上述反射部件在向和位于上述第一框架部件的上述外缘与上述另一折弯部之间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大致相互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区域,由螺钉固定在上述框架部件上。这样,上述反射部件的螺钉固定作业以及上述支承部件的螺钉固定作业的作业性变好。
另外,上述支承部件通常是包围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外周部的环状形状,所以,上述反射部件具有夹设在上述支承部件与位于上述第一框架部件的上述外缘和上述另一折弯部之间的区域之间的部位。因此,最好是,上述支承部件在夹设着上述反射部件的上述部位的部分处由螺钉固定在上述第一框架部件上。这样,上述反射部件的、在上述第一框架部件的上述外缘和上述另一折弯部由螺钉固定的部位,就能够与上述支承部件一并由螺钉固定。因此,在使螺钉固定的作业的次数减少而提高作业性的同时,能够减少所使用的螺钉的数量。
另外,上述反射部件最好例如是被配置成称为边模的环状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上述边模例如是由白色的树脂成型的部件,当在反射面的外侧以螺钉进行固定之际,在以螺钉进行固定的部位不会缺少反射面。因此,能够减小反射不均现象。
另外,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在上述第一框架部件上在多个部位设有突起部或槽部,上述突起部或槽部经过上述折弯部、从上述折弯部的外侧的区域延伸到上述折弯部的内侧的区域,而且向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面的相反一侧突出。上述突起部或槽部一般是被称为加强筋的部位,由于设有跨在上述第一框架部件的上述折弯部的两条边(两个面)上的加强筋,所以上述折弯部不容易变形。因此,能够防止因在上述折弯部产生的力矩导致的上述折弯部的变形。
另外,此时如果使上述突起部或槽部的位于上述折弯部的内侧的部分的长度比位于上述折弯部的外侧的部分的长度长,则防止上述折弯部变形的效果更好。


图1是本发明的一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是将图1的区域AR1放大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线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为了对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是为了对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7是为了对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8是为了对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应用例进行说明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是图8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利用了边模的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结构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1是为了对图10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问题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1液晶显示面板101第一基板(TFT基板)102第二基板(相对基板)103液晶材料104密封材料2支承部件(中框架)201螺钉固定用的孔3荧光管4反射部件(边模)401倾斜面(反射面)402A第一螺钉固定用的孔402B第二螺钉固定用的孔402C单侧敞开孔5下框架501第一区域502第二区域
503第三区域504加强筋(突起部或槽部)6A、6B螺钉7上框架8A、8B、8C间隔物(spacer)9扩散板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与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起详细地进行说明。
另外,在用于对实施例进行说明的全部附图中,对具有同样作用的部件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了该重复的说明。
(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图2是将图1的区域AR1放大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A-A线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是图2的B-B线的剖视图。
另外,在图1所示的俯视图中,为了容易理解液晶显示装置的内部的结构,省略了上框架的一部分。在图2所示的俯视图中,为了容易理解液晶显示装置的内部的结构,省略了上框架、支承部件、液晶显示面板、扩散板的一部分。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如图1至图4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的外周部由支承部件(中框架)2支承着。支承部件2例如是由树脂成型制成的,支承着液晶显示面板1的外缘端面和显示面的背面一侧。
液晶显示面板1是以被称为TFT基板的第一基板101和被称为相对基板的第二基板102夹持着液晶材料103而成的显示面板。此时,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由环状的密封材料104粘接着,液晶材料103被封入在由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以及密封材料104所围成的空间内。另外,因为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的结构、液晶材料103的种类等与以往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相同,所以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另外,在与液晶显示面板1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区域,配置了荧光管3(光源)。在与液晶显示面板1的外周部相重叠的区域,配置了具有用于反射来自荧光管3的光而将其引导至液晶显示面板1一侧的倾斜面(反射面)401的边模4。此时,边模4由一个或多个部件构成,以包围荧光管3的方式被配置成环状,。
另外,此时支承部件2及边模4,例如,由螺钉固定在下框架5上。下框架5,例如,在俯视下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1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第一区域501的外侧具有向上述液晶显示面板1一侧折弯的第一折弯部,并且在下框架5的外缘与上述第一折弯部之间具有第二折弯部。而且,下框架5的外缘与上述第二折弯部之间的第二区域502大致与液晶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平行且向远离液晶显示面板1的方向延伸。此时,边模4开有第一螺钉固定用的孔402A,由螺钉6A固定在下框架5的第一区域501上。另外,支承部件2也开有螺钉固定用的孔201,并由螺钉6B固定在下框架5的第二区域502上。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边模4具有用于夹设在下框架5的第二区域502与支承部件2之间的部位。另外,此时边模4的用于夹设在下框架5的第二区域502与支承部件2之间的部位,也夹设在上述支承部件2的由螺钉固定的部位,并且在与支承部件2的螺钉固定用的孔201相重叠的位置,开有第二螺钉固定用的孔402B。因此,边模4由螺钉6A固定在下框架5的第一区域501上,而且由对支承部件2进行螺钉固定的螺钉6B固定在下框架5的第二区域502上。
另外,液晶显示面板1的外周部由支承部件2和上框架7支承。此时,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上框架7和下框架5例如由螺钉固定。另外,此时在液晶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与上框架7之间、液晶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的背面与支承部件2之间,例如分别夹设了间隔物8A、8B。
另外,在液晶显示面板1与荧光管3之间,配置了扩散板9等的光学片材。扩散板9例如是以由支承部件2和边模4夹住其外周部的方式被支承的。此时,在支承部件2与扩散板9之间,例如夹设着间隔物8C。
另外,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支承部件2及边模4与下框架5之间相互以螺钉固定的结构上具有特征,至于其他的结构,可以是与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同样的结构,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5是为了对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的示意性剖视图。
另外,图5表示图2的A-A线的剖面,而且是省略了在作用效果的说明中所不需要的部分进行表示的。另外,在图5中,为了容易理解作用效果,省略了表示剖面的剖面线(平行斜线)。
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面板1是以由支承部件2及上框架7夹住液晶显示面板1的外周部的方式被支承的。此时,液晶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及其背面,例如,由被粘接在上框架7上的间隔物8A和被粘接在支承部件2上的间隔物8B夹住。但是,在液晶显示面板1的外缘端面与支承部件2之间、液晶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与间隔物8A、液晶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的背面与间隔物8B之间,存在着间隙(clearance)。因此,例如,如图5所示,有时因振动和冲击等,液晶显示面板1会在与显示面平行的方向上发生偏离,液晶显示面板1的外缘端面与支承部件2相接触。此时,支承部件2受到来自液晶显示面板1的外缘端面的外力P作用。
如果支承部件2受到来自液晶显示面板1的外缘端面的外力P作用,则外力P也会向由螺钉6B固定着支承部件2的下框架5传递。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在将支承部件2以螺钉固定在下框架5上的部位(第二区域502)夹设了边模4。而且,边模4在另一部位(第一区域501)由螺钉固定在下框架5上。因此,在下框架5的第二区域502中,例如,在支承部件2与边模4相接触的面,将产生与支承部件2受到的来自液晶显示面板1的外缘端面的外力P相反方向的阻力。另外,用于对支承部件2进行螺钉固定的螺钉6B,会从边模4的第二螺钉固定用的孔402B的侧面,受到与支承部件2受到的来自液晶显示面板1的外缘端面的外力P相反方向的力。即,通过使下框架5的第二区域502和支承部件2之间夹设边模4并且以螺钉进行固定,在该部分中,将产生与支承部件2受到的来自液晶显示面板1的外缘端面的外力P方向相反的力F。其结果是,能够减小在下框架5的第一折弯部产生的力矩M,因而能够防止下框架5的第一折弯部的变形。
图6是为了对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的示意性俯视图。图7是为了对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的示意性俯视图。
另外,图6是将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模块)的外周部的一部分扩大了的俯视图,其中省略了上框架,并且对支承部件2也进行了部分省略。另外,图7是将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模块)的外周部的一个角部扩大了的俯视图,其中省略了上框架,并且对支承部件2也进行了部分省略。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在下框架5的第一区域501将边模4以螺钉固定在下框架5上,并使边模4夹设在对下框架5的第二区域502和支承部件2进行螺钉固定的部位。而且,通过预先将第二螺钉固定用的孔402B开设在边模4上,并将支承部件2和边模4以螺钉固定在下框架5的第二区域502上,防止下框架5的第一折弯部的变形。
此时,在边模4的、对下框架5的第二区域502和支承部件2进行螺钉固定的部位开设的第二螺钉固定用的孔402B,例如,也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那样的、一部分的侧面到达边模的端面而敞开着的单侧敞开孔402C。
另外,边模4的、在对下框架5的第二区域502和支承部件2进行螺钉固定的部位开设的第二螺钉固定用的孔402B,例如,也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那样,在显示面板的各边的中间部分开设的孔采用单侧敞开孔402C,而在角部等的宽度较宽的部分中则采用侧面封闭着(未敞开)的孔402B。
图8是为了对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应用例进行说明的示意性剖视图。图9是图8的C-C线的剖视图。
另外,图8仅表示图2的B-B线的剖面之中的下框架5及边模4的结构。在图8中省略了边模4的剖面线。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是通过使下框架5的第二区域502与支承部件2之间夹设边模4,并将支承部件2和边模4以螺钉固定在下框架5的第二区域502上,来防止下框架5的第一折弯部的变形的。
此时,例如,如图8及图9所示,也可以在通过下框架5的第一折弯部连接的2条边(两个面)上,即在下框架5的第一区域501、和连接第一区域501和第二区域502的第三区域503上,设置从第一区域501过渡到第三区域503的加强筋(突起部)504。加强筋504,例如可以是通过拉深加工或者冲压加工等形成的突出于下框架5的与液晶显示面板1相对的面的背面一侧的突起部或槽部。由于设置这样的加强筋504,所以下框架5的第一折弯部不容易变形,防止因力矩M而导致的第一折弯部的变形的效果会进一步提高好。
另外,如果此时设加强筋504的位于下框架5的第一区域501一侧的长度为L1(mm),位于下框架5的第三区域503一侧的长度为L2(mm),以L1>L2的方式形成加强筋504,则防止下框架5的第一折弯部的变形的效果将进一步提高。
以上,根据上述实施例,具体地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是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的,在不超出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进行种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对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外周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被配置在俯视下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相重叠的区域上的光源以及反射部件;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看被配置在上述光源的后方的第一框架部件;与上述支承部件一起对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外周部进行支承的第二框架部件,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框架部件在俯视下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区域的外侧具有向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一侧折弯的折弯部;上述支承部件在上述第一框架部件的外缘与上述折弯部之间的区域由螺钉固定在上述第一框架部件上;上述反射部件在上述第一框架部件的上述折弯部的内侧的区域以及上述折弯部的外侧的区域由螺钉固定在上述框架部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框架部件在上述外缘与上述折弯部之间具有另一折弯部,而且在上述外缘与上述另一折弯部之间具有向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区域;上述支承部件以及上述反射部件,在与位于上述第一框架部件的上述外缘和上述另一折弯部之间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相互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区域,由螺钉固定在上述框架部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部件具有夹设在上述支承部件与位于上述第一框架部件的上述外缘和上述另一折弯部之间的区域之间的部位;上述支承部件在夹设着上述反射部件的上述部位的部分处由螺钉固定在上述第一框架部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部件由呈环状地被配置在上述第一框架部件的外周部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框架部件在多个部位具有突起部或槽部,上述突起部或槽部经过上述折弯部、从上述折弯部的外侧的区域延伸到上述折弯部的内侧的区域,而且向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面的相反一侧突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或槽部位于上述折弯部的内侧的部分的长度,比位于上述折弯部的外侧的部分的长度长。
全文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支承液晶显示面板的支承部件和反射部件分别在不同部位由螺钉固定在下框架上,防止了液晶显示装置的下框架变形。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对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外周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被配置在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相重叠的区域上的光源以及反射部件;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看被配置在上述光源的后方的框架部件;其中,上述框架部件在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区域的外侧具有向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一侧折弯的折弯部;上述支承部件在上述框架部件的外缘与上述折弯部之间的区域由螺钉固定在上述框架部件上;上述反射部件在上述框架部件的上述折弯部的内侧的区域以及上述折弯部的外侧的区域由螺钉固定在上述框架部件上。
文档编号G02F1/1333GK101051138SQ200710092269
公开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4日
发明者东祐士, 坪仓正树, 森下俊辅, 板仓史门, 阿保省吾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