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单元及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0518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单元及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提高显示器件的图像质量的背光单元。特别地,可以 提高具有多个显示面板的大显示器件的装配特性。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件的快速发展,优选性能改进的轻薄型显示器件。阴极射线管 (CRT)具有性能和价格上的优势,但是缺点在于其尺寸、重量和可携带性方 面。由于液晶显示器件(LCD)更为轻薄并且具有低能耗,所以LCD被认为 是CRT的替代品。在诸如家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器件中LCD用作显示器件。 在LCD中,当对液晶施加预定电压时,液晶的特定分子排列改变。利用液晶 分子排列的变化可以调整透光率。借此,LCD显示图像。尽管LCD已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和家用电视机中,但是其应用可扩展 到更大的公共显示器件中。LCD可使用于诸如体育场记分牌或者"超大屏幕" 的用于各种目的的大型广告牌。结果,LCD必须是大尺寸的,从而许多人可 以远距离观看到清楚的图像。在LCD中,很难制造大玻璃基板,并且液晶会 出Sft损坏。此外,制造大显示器件需要较大的处理装置,由此导致增加制造显 示器件的成本。由于LCD的信号线变得更长,所以像素更难以驱动并且图像 质量下降。现已发展出一种可满足新显示器件的要求并且制造成本低的拼接式LCD (tiling LCD)。拼接式LCD是由多个较小LCD并排结合成一个较大LCD。 较d、 LCD可称为组合形成拼接式LCD的片段(tile)。图1是现有技术LCD 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I-I'线的横截面图。具体地,图2是液晶显示模块 的边缘部分的横截面图。如图1所示,可通过顺序排列第一至第四液晶显示模块10、 20、 30和40 来制造现有技术的大LCD。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模块包括显 示图像的液晶面板11和21;向液晶面板11和21提供光的背光单元15和25; 容纳背光单元15和25的底盖17和27;以及分别与底盖17和27连接用以固 定液晶面板11和21的顶盖19和29。背光单元15和25分别包括光源16和 26。背光单元15和25还包括导板31和32,用以分别容纳液晶面板11和21 以及各种光学膜13和23。LCD50具有显示图像的有源区(AA)以及未显示图像的非有源区NA。 对于每个显示模块,非有源区NA在有源区AA的外测。限定在LCD模块之 间的非有源区NA的宽度为k。如图2所示,模块40与模块30之间的非有源 区为宽度k。类似地,模块10与20、 10与40以及20与30之间的宽度均为 宽度k。在液晶显示模块10、 20、 30和40的外缘部分处的非有源区NA约为 宽度k的一半。因此,具有大宽度k的非有源区NA存在于第一至第四液晶显示模块10、 20、 30和40之间。宽的非有源区NA是使显示器的图像质量最大化的障碍。 非有源区可影响拼接式LCD显示器件中所显示的图像的连续性。发明内容在第一方案中, 一种显示器件包括至少两个显示面板;和用以容纳所述 显示面板的导板。该导板包括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外围设置的框架和该框架内的 分隔壁。该分隔壁用以至少容纳所述显示面板的端部。背光单元用以向所述显 示面板提供光。在第二方案中, 一种显示器件包括至少两个显示面板;和至少两个背光 单元。所述显示面板的每一个与所述背光单元之一相对应。所述显示面板的每 一个用以接受来自各自背光单元的光。导板用以容纳所述显示面板,该导板包 括、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外围设置的框架和该框架内设置的在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延《申的分隔壁。在第三方案中, 一种框架装配组件用以容纳包括多个显示面板和至少一个 背光的拼接型显示单元。该框架装配组件还包括沿拼接式显示面板的外围延伸
的外框。分隔壁容纳在该外框内并且在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延伸,该分隔壁包括 两个相对侧,其中每一侧包括在各自显示面板的下方延伸的固定部。至少一个 底盖,与该分隔壁连接并且在所述显示面板中的至少一个下方延伸,其中所述 至少一个底盖的每一个用以容纳所述至少一个背光。应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概括说明和以下详细描述为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 旨在提供如权利要求书所述的进一步解释。其他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在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和详细说明时将是或者变得清楚。这部分不应作为 对^(利要求的限制。下面结合实施方式讨论其他方案和优点。


参照附图和说明可更好地理解系统和/或方法。参照

非限制性的 和非穷举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所有不同的附图中用来指 示相应的部件。包含用来提供本发明进一步理解并结合进来组成本申请一部分 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显示器件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I-I'线的横截面图;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器件的分解视图;图4是沿图3的II-II'线的横截面图;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器件的分解视图;图6是图5中所示的显示器件的横截面图;图7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器件的横截面图;图8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器件的分解视图;图9是图8中所示的显示器件的横截面图;图IO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中导板的透视图;图lla是沿图10的III-III'线的横截面图;图iib是沿图io的m-nr线的透视图;图lie和图lid是根据实施方式的LCD的背光单元中导板的分隔壁的透 视图;图12是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显示器件的分解视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显示器件的横截面图;图14是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显示器件的横截面图;图15是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显示器件的横截面图;图16a和图16b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器件中显示面板的排列的平面 图;以及图17a和图17b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器件中显示面板的排列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实例。下面将参照

根据各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显 示器件。显示器件可指使用外部或非集成光源来显示图像的任何显示器件。例 如,显示器件可以是液晶显示(LCD)器件。显示器件包括按照行或者阵列形式排列的多个显示面板。多个显示面板可 称为片断,并且具有多个面板/片断的显示器件可称为拼接式显示器件。为了 说明目的,将显示器件描述为具有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器。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LCD的分解视图,图4是沿图3的II-II'线 的横截面图。如图3和图4所示,液晶面板按照2X2矩阵形式排列。参照图 3和图4, LCD 100包括第一至第四液晶面板101、 102、 103和104。第一至 第四背光单元111、 112、 113和114分别排列在第一至第四液晶面板101、 102、 103和104的下方或者与第一至第四液晶面板101、 102、 103和104连接。这 里,"连接"一词的意思是直接连接或者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间接连接。 第一至第四背光单元lll、 112、 113和114分别向第一至第四液晶面板101、 102、 103和104提供光。第一至第四背光单元111、112、113和114分别包括第一至第四光源131a、 131b、 131c和131d。光源的实例可包括冷阴极荧光灯(CCFL)、外置电极荧 光灯(EEFL)、热阴极荧光灯(HCFL)、平板型荧光灯(FFL)和发光二极 管(LED)。第一至第四光源131a、 131b、 131c和131d分别被容纳在底盖141、 142、 143和144中并与其连接。第一至第四光源131a、 131b、 131c和131d可以预定间隔分别排列在底盖 141、 142、 143和144的底面上并与其连接。换句话说,背光单元可为直下式 背光单元。或者,第一至第四光源131a、 131b、 131c和131d可排列在第一至 第四底盖141、 142、 143和144的侧面上。换句话说,背光单元可为侧光式背 光单元。用作容纳元件的导板121设置在第一至第四背光单元111、 112、 113和 114与第一至第四液晶面板101、 102、 103和104之间。导板121—体成型以 容纳第一至第四液晶面板101、 102、 103和104。导板121可分别使背光单元 111-114与液晶面板101-104连接。导板121还可提供对背光单元111-114和 液晶面板101-104的支撑。在一实施方式中,导板121包括主架121a和分隔壁121b。主架121a沿 LCD100的外围形成,分隔壁121b从主架121a分支出,并沿第一至第四液晶 面板IOI、 102、 103和104的边界形成。因此,导板121具有分别容纳第一至 第四液晶面板101、 102、 103和104的四个分隔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分隔 壁121b可分隔出更多或者更少的区域。例如,分隔壁121b可分隔出两个区域 或者可分隔出许多区域。导板121还可包括固定部122,用以保持第一至第四液晶面板101、 102、 103和104的稳固排列。导板121的固定部122从主架121a和分隔壁121b的 内部朝向导板121的分隔区的内部伸出,从而第一至第四液晶面板101、 102、 103和104可稳固地容纳在导板121中或者与其连接。顶盖120设置在第一至第四液晶面板101、 102、 103和104的上方或者与 其连接。顶盖120覆盖第一至第四液晶面板101、 102、 103和104,并与底盖 141、 142、 143和144连接。顶盖120对应于第一至第四液晶面板101、 102、 103和104 —体成型。顶盖120形成为覆盖第一至第四液晶面板101、 102、 103和104的非有源 区NA。特别地,顶盖120还包括在第一至第四液晶面板101、 102、 103和104 的相连边界处用于覆盖非有源区NA的防护件120a。第一液晶面板101和第 二液晶面板102容纳在导板121中或者与其连接。沿着分隔壁121b覆盖非有 源区NA的防护件120a的宽度"a"代表非有源区,其减小了显示的区域。因 此,宽度"a"的减小可提高显示质量。非有源区NA的宽度"a"的减小导致LCD的非显示区域的面积减小。因 此,通过减小非显示区域的面积,包括至少两个彼此连接的显示面板的拼接式
显示器件可以提高图像质量。此外,通过将光源容纳在底盖中或者与其连接的方式使背光单元模块化。 通过使多个模块化的背光单元彼此连接可制造大的背光单元。模块化的背光单 元很容易批量生产。此外,与液晶面板的尺寸无关,通过连接多个模块化的背 光单元可将背光单元制造成各种尺寸。此外,当在大背光单元中出现故障时, 仅需更换有缺陷的背光单元。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器件的分解视图,图6是图5中所示显示 器f^的横截面图。尽管图5和图6的拼接式显示器件包括两个平行排列的显示 面板,但是显示面板的数量可以是大于两个。为简便起见,通篇说明两个显示 面板。参照图5和图6,显示器件200包括第一液晶面板201、第二液晶面板202 和单个背光单元210。第一液晶面板201和第二液晶面板202平行排列,并且 单个背光单元210排列在第一液晶面板201和第二液晶面板202的下方。显示器件200还包括与顶盖220连接的底盖215。底盖215容纳第一和第 二液晶面板201和202以及背光单元210,并且顶盖220与底盖215连接以保 护第一和和第二液晶面板201和202以及背光单元210。背光单元210具有第 一发光区域221和第二发光区域222。第一发光区域221对应于第一液晶面板 201并且向第一液晶面板201提供光,第二发光区域222对应于第二液晶面板 202并且向第二液晶面板202提供光。第一和第二液晶面板201和202中的每一个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下基板 (未示出)和上基板(未示出)。上基板与下基板连接。尽管未示出,下基板 包括多条栅线、多条数据线和由所述栅线与数据线相交叉所限定的多个像素区 域。与栅线和数据线连接的多个薄膜晶体管(TFT)形成在像素区域中。上基板包括与像素区域相对应的红、绿和蓝色滤色片层。液晶层介于下基 板与上基板之间。电极结构形成在下基板和/或上基板中。电极结构与TFT连 接以驱动液晶层。背光单元210包括多个发光的灯23la和23lb、以及设置在灯23la和23lb 的下方用于反射沿着底盖215方向传播的光的反射板213。反射板213可以独 立地设置在第一发光区域221和第二发光区域中,或者可以对应于第一发光区 域221和第二发光区域222 —体成型。灯231a和231b的实例可包括冷阴极荧
光灯(CCFL)、外置电极荧光灯(EEFL)、热阴极荧光灯(HCFL)、平板 型荧光灯(FFL)和发光二极管(LED)。背光单元210还包括容纳灯231a 和231b以及反射板213的底盖。背光单元210还包括用于容纳并支撑第一液晶面板201和第二液晶面板 202的导板211。尽管未示出,还可在灯231a和231b的上方或者附近设置散 射板和光学片并且汇聚由灯231a和231b发射的光。导板211还包括用于限定第一发光区域221和第二发光区域222的分隔壁 241。分隔壁241包括第一支撑件241a和第二支撑件241b。第一支撑件241a 朝向第一发光区域221伸出以支撑第一液晶面板201,第二支撑件241b朝向 第二发光区域222伸出以支撑第二液晶面板202。分隔壁241使向第一液晶面板201提供光的第一发光区域221与向第二液 晶面板202提供光的第二发光区域222连接。分隔壁241通过用作两面板201、 202的分隔体而减小面板201与面板202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分隔壁241 与两面板201、 202连接并且容纳该两面板。由于分隔壁241使得第一液晶面 板201与第二液晶面板202之间的物理距离减小,所以两液晶面板201、 202 能够彼此靠近排列。顶盖220形成为覆盖第一液晶面板201和第二液晶面板202的非有源区 NA,并且包括覆盖对应于第一液晶面板201和第二液晶面板202的连接部分 的非有源区NA的防护件220a。由于第一液晶面板201和第二液晶面板202 靠近导板211排列,所以覆盖非有源区NA的防护件220a的宽度"b"进一步 减小。换句话说,包括分隔壁241的导板211通过减小面板201与面板202 之间的距离来减小非有源区NA。在驱动至少两个彼此连接的显示面板的拼接式显示器件中,非有源区NA 的宽度"b"的减小导致非图像显示区域的减小,由此提高整体图像质量。还可在第一支撑件241a与第一液晶面板201的下基板之间以及第二支撑 件241b与第二液晶面板202的下基板之间设置减震垫。此外,还可在第一液 晶面板201的上基板与顶盖220之间以及第二液晶面板202的上基板与顶盖 220之间设置减震垫。图7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器件的横截面图。为简便起见,将省略与 图6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的详细描述。
将显示器件300的灯331横跨至少两个液晶面板201和202排列。导板 311包括沿液晶面板201、 202的相连边界的分隔壁341。导板311还包括限定 第一发光区域221和第二发光区222的分隔壁341 。分隔壁341包括第一支撑 件341a和第二支撑件341b。第一支撑件341a朝向第一发光区321伸出以支 撑第一液晶面板301,并且第二支撑件341b朝向第二发光区域322伸出以支 撑第二液晶面板302。分隔壁341具有贯穿部317,从而灯331可横跨第一液晶面板201和第二 液晶面板202排列。贯穿部317可以是分隔壁341中朝向底盖215的底部打开 的^1或者开口。特别地,贯穿部317可容纳灯331,允许灯331横跨分隔壁341 延伸。后文中参照图lla至图11d说明贯穿部317的形状。由于无需为第一液晶面板201和第二液晶面板202独立设置灯,所以可以 减少背光单元的灯的数量。此外,还可以减少用于提供功率的逆变器的数量。 因此,通过使灯331横跨至少两个显示面板延伸来减小显示器件的制造成本。此外,由于作为非发光区域的电极仅形成在灯的侧面,所以即使在第一与 第二显示面板的边界处灯也发光。由于非有源区NA的宽度"c"减小,所以 提高整体图像质量。图8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器件的分解视图。图9是图8中所示显示 器l牛的横截面图。为简便起见,将省略与前述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的详细 描述。图8和图9的拼接式显示器件400包括平行排列的两个显示面板。如上 所述,显示面板的数量可为大于两个。参照图8和图9,背光单元410包括第一发光区421和第二发光区422。 背光单元410包括多个发光的灯231a、 231b、以及设置在灯231a和231b的 下方用于反射朝向底盖215方向传播的光的反射板213。背光单元410还包括用于容纳、连接并支撑在第一发光区域421中设置的 第一灯231a、在第二发光区域422中设置的第二灯231b、以及在背光单元410 上方设置的第一和第二液晶面板201和202的导板411 。背光单元410还可包 括与第一和第二灯231a、 231b以及反射板213连接的底盖。导板411还包括 限定第一发光区域421和第二发光区域422的分隔壁441 。分隔壁441包括第一支撑件441a和第二支撑件441b。第一支撑件441a 朝向第一发光区域421伸出以支撑第一液晶面板201,第二支撑件441b朝向
第二发光区域422伸出以支撑第二液晶面板202。分隔壁441使第一液晶面板 201与第二液晶面板202连接。分隔壁441具有贯穿部417,其可接收第一灯231a和第二灯231b的两端。 换句话说,分隔壁441容纳第一灯231a的端部并且容纳第二灯231b的端部。 分隔壁441可包括多个贯穿部417。此外,第一灯231a和第二灯231b可在相 应的贯穿部417中排列为彼此重叠。用于向灯提供功率的电极和电路板设置在 贯穿部417中。贯穿部417的下部分可以打开以接收功率。贯穿部417提供第一灯231a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二灯231b相重叠的空间, 由此扩大有源区。换句话说,贯穿部417容纳重叠的第一灯231a和第二灯231b, 从而每个灯的电极232彼此相邻。下文将参照图lla至图11d说明贯穿部417 的形状。第一和第二灯231a、 231b的两端是作为非发光区域的电极232。通 过使第一和第二灯231a、 231b的电极232重叠可减小非发光区域。此外,由 于第一和第二灯231a、 231b的电极232彼此接触,所以电压仅施加至电极232 的接触点。向第一液晶面板201提供光的第一发光区域421与向第二液晶面板202 提供光的第二发光区域422共用分隔壁441 。分隔壁441使第一液晶面板201 与第二液晶面板202连接以减小两面板之间的距离。由于分隔壁441,两个液 晶面板201、 202彼此靠近排列而减小第一液晶面板201与第二液晶面板202 之间的物理距离。由于第一和第二液晶面板201、 202靠近排列,所以背光单元410的非发 光区域可能暴露。但是,背光单元410的非发光区域减小。因此,尽管顶盖 22O的防护件220a的宽度"d"减小,非发光区域也不会暴露。由于非有源区 NA和非发光区域的宽度"d"减小,所以驱动至少两个彼此连接的显示面板 的拼接式显示器件可提高图像质量。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LCD的背光单元中导板的透视图,图lla 是沿图io的m-m,线的横截面图,并且图llb、图llc和图lld是沿图10的m-nr线的透视图。特别地,图iic和图iid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LCD的為b光单元中导板分隔壁的透视图。参照图10,导板411容纳并支撑第一液晶面板201和第二液晶面板202。 导板411还包括限定第一发光区域421和第二发光区域422的分隔壁441。
如图lla所示,分隔壁441包括第一支撑件441a和第二支撑件441b。第 一支撑件441a朝向第一发光区域421伸出以支撑第一液晶面板201,并且第 二支撑件441b朝向第二发光区域422伸出以支撑第二液晶面板202。参照图lla、图llb和图11c,分隔壁441包括使第一灯231a与第二灯231b 连接的贯穿部417。贯穿部417提供第一灯231a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二灯231b 相重叠的空间,由此扩大有源区。第一和第二灯231a、 231b的两端是作为非 发光区域的电极232。这里,通过使第一和第二灯231a、 231b的电极232重 叠可减小非发光区域。可以对应于多对第一和第二灯231a、 231b形成多个贯 穿部417。或者,对应于至少一对灯形成一个贯穿部417。或者,贯穿部417可容纳横跨贯穿部417延伸的单个灯331。尽管贯穿部 417具有图lla和图llb中的圆形,他们也可以具有诸如三角形、矩形和多边 形的各种形状。参照图lld,分隔壁441包括贯穿部417,从而第一灯231a和第二灯231b 按照h l的对应关系连接。贯穿部417朝向底部幵口。用于向灯提供功率的 电丰及和电路板可设置在贯穿部417的开口部分中。可对应于彼此接触的多对第 一和第二灯231a、 231b形成贯穿部417。如图lld所示,多对灯可设置在单 个贯穿部417中。图12是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显示器件的分解视图,并且图13是图12中 所示的显示器件的横截面图。尽管图12和图13中的拼接式显示器件500包括 平《f排列的两个显示面板,但是如上所述,显示面板的数量可大于两个。此夕卜, 液晶面板可以诸如矩阵形式的各种排列方式排列。参照图12和图13,显示器件500包括第一液晶面板501、第二液晶面板 502和单个背光单元510。背光单元510包括第一发光区域521和第二发光区 域522。背光单元510包括发光的多个灯531a、 531b、以及设置在灯531a和 531b的下方用于反射朝向底盖515方向传播的光的反射板513。第一液晶面板501和第二液晶面板502彼此平行邻近排列,并且单个背光 单元501排列在第一液晶面板501和第二液晶面板502的下方。单个背光单元 510向第一液晶面板501和第二液晶面板502提供光。第一液晶面板501的非 有、源区与第二液晶面板502的非有源区重叠。显示器件500包括用于固定和支撑第一液晶面板501和第二液晶面板502的各种支撑件。支撑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液晶面板501与顶盖520之间的第一 支撑件571;设置在第一液晶面板501与导板511之间的第二支撑件572;设 置在第二液晶面板502与顶盖520之间的第三支撑件573;以及设置在第二液 晶面板502与导板511之间的第四支撑件574。支撑件571、 572、 573和574 可与顶盖520或者导板511连接。或者,支撑件571、 572、 573和574可形成 分隔壁541的一部分。由于第一液晶面板501和第二液晶面板502彼此重叠,所以在显示器件 500的屏幕中覆盖非有源区的防护件520a的宽度"e"由于重叠部分而减小大 约50%。由于第一液晶面板501与第二液晶面板502之间的物理距离减小, 所以他们彼此靠近排列。顶盖520的防护件520a覆盖第一和第二液晶面板501 、502的非有源区A。 由于第一液晶面板501的非有源区覆盖第二液晶面板502的非有源区,所以防 护{牛520a的宽度"e"进一步减小。在驱动至少两个彼此连接的显示面板的拼 接式显示器件中,非有源区NA的宽度"e"的减小导致非图像显示的减小。尽管背光单元510的灯在附图中排列为直下式,但是各种实施方式也可应 用于侧光式背光单元及具有该背光单元的LCD中。特别地,侧光式背光单元 包括容纳至少两个显示面板的导板、排列在导板边缘的至少一个灯、以及向前 方引导从灯发出的光的导光板。此外,导板还可包括在显示面板的容纳空间之 间的分隔壁、以及使容纳空间的边缘中设置的灯相连接的贯穿部。图14是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显示器件的横截面图。为简便起见,将省略 与图13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的详细描述。分隔壁641包括使第一和第二灯 631a、 631b相连接的贯穿部617。分隔壁641可包括多个贯穿部617。如图9 中所示类似,相应的第一和第二灯631a、 631b可在一个贯穿部617中重叠。用于向灯631a、 631b提供功率的电极和电路板排列在贯穿部617中。贯 穿部617可以向下开口以接收功率。贯穿部517提供第一和第二灯631a、 631b 彼此重叠的空间,由此扩大有源区。第一和第二灯631a、 631b的两端是作为 非发光区域的电极632。如上述参照图lla至图11d说明贯穿部617的形状。可通过使第一和第二灯631a、 631b的电极632重叠来减小非发光区域。 此外,由于第一和第二灯631a、 631b的电极632彼此接触,所以电压仅提供 至电极632的接触点。
向第一液晶面板501提供光的第一发光区域621与向第二液晶面板502 提供光的第二发光区域622共用分隔壁641。分隔壁641使第一液晶面板501 与第二液晶面板502连接以减小两面板之间的距离。由于第一液晶面板501 与第二液晶面板502之间的物理距离减小,所以两个液晶面板501、 502可彼 此靠近排列以减小非可见区。由于第一第二液晶面板501、 502靠近排列,所以背光单元610的非发光 区域可能暴露。但是,背光单元610的非发光区域减小。因此,尽管顶盖520 的防护件520a的宽度"e"减小,非发光区域也不会暴露。由于非有源区NA 和非发光区域的宽度减小,所以驱动至少两个彼此连接的显示面板的拼接式显 示器件可提高图像质量。图15是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显示器件的横截面图。为简便起见,将省略 与上述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的详细描述。与图7类似,显示器件700的灯 731横跨至少两个液晶面板501、 502排列。分隔壁741具有贯穿部717,从而 灯731可横跨第一和第二液晶面板501、 502的下方。分隔壁741可包括多个 贯穿部717。贯穿部717可为向底盖515的底部打开的孔状或者开口状。贯穿 部717可为上面参照图lla至图lld所述的形状。由于无需为第一和第二液晶面板501、 502独立设置灯,所以可以减少背 光单元710的灯的数量。此外,由于还可以减少用于提供功率的逆变器的数量, 所以能够减少显示器件的制造成本。此外,由于仅在灯731的端部形成作为非 发光区域的电极,所以灯在第一和第二显示面板501、 502之间的边界仍可发 光。由于非有源区NA的宽度"c"减小,所以非图像显示区域减小,由此提 高整体图像质量。图16a和图16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器件中显示面板的排列 的平面图。参照图16a,第一显示面板801和第二显示面板802平行排列或者 彼此邻近排列。用于驱动第一显示面板801的栅驱动器861和数据驱动器862以及用于驱 动第二显示面板802的栅驱动器861和数据驱动器862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显示 面板801、 802的边界处之外的区域中。因此,无需在显示器件的显示区域中 提供用于设置驱动器的空间。因此,可减小整个非有源区面积,由此提供图像 质量。 参照图16b,第一至第四显示面板以2X2矩阵形式排列。用于驱动第一 至第四显示面板801、 802、 803和804的栅驱动器861和数据驱动器862设置 在第一至第四显示面板801、 802、 803和804的边界之外的区域中。因此,无 需在显示器件的显示区域中提供用于设置驱动器的空间。因此,可减小整个非 有源区的面积,由此提供图像质量。图17a和图17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器件中显示面板的排列 的平面图。参照图17a,第一显示面板901和第二显示面板902平行排列。用 于驱动第一显示面板901的驱动器961和数据驱动器962的排列与用于驱动第 二显示面板902的栅驱动器961和数据驱动器962的排列类似。第一显示面板 901和第二显示面板902可彼此相同或类似。参照图17b,第一至第四显示面板901、 902、卯3和904以2X2矩阵形 式排列。用于驱动第一至第四显示面板901、 902、卯3和904的栅驱动器961 和数据驱动器962以可交替的排列方式排列。如图所示,面板901、 902、 903 和904中的每一个包括栅驱动器961和数据驱动器962的相同的相对位置。因 此,以相同的方式排列显示面板有利于面板的批量生产。此外,尽管显示器件的尺寸较大,但是使用现存的产生品可提高图像质量, 而无需开发新的光学元件和光源。因此,无需开发新技术所需的额外成本,并 且能够减少显示器件的制造成本。尽管本发明说明了应用于顶栅型LCD器件的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但 是本发明不限于这里说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可进行 各种修改和变化。这里所述的实例和实施方式旨在提供各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般理解。所 述实例不能作为对使用这里描述的结构或方法的装置和系统的所有元件和特 征的完全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发明时将理解其他一些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以利用和得到其他实施方式,从而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进行结构和逻 辑替换和改变。此外,所述实例仅为代表性的,并不用以限定范围。所述实例 中的某些比例可以放大,而其他比例可以縮小。因此,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和附 图作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上述公开的主题可视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 的,所附权利要求书用于覆盖落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的修改、扩大 和其他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 一种显示器件,包括至少两个显示面板;导板,用以容纳所述显示面板,该导板包括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外围设置的框架和该框架内用以至少容纳所述显示面板的端部的分隔壁;以及背光单元,用以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光。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分隔壁包括至少一 个贯穿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该背光单元包括至少 一个横跨所述至少一个贯穿部的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 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显示面板的端部与该第二显示面板 的女箭部在该分隔壁处重叠。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该背光单元包括多个 灯,其包括第一灯和第二灯,并且该第一灯与该第二灯在该分隔壁处重叠。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 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显示面板的端部与该第二显示面板 的端部在该分隔壁处重叠。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 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显示面板的端部与该第二显示面板 的端部在该分隔壁处重叠。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还包括 底盖,用以遮盖所述导板和背光单元;以及顶盖,与该底盖连接并提供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应的显示区域。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显示面板的 每一个与栅驱动器和数据驱动器连接,并且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栅驱动器和数 据驱动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外部邻近该框架设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分隔壁还包括固定 部,并且该固定部用以使在该导板处容纳的显示面板之一稳固。
11、 一种显示器件,包括至少两个显示面板;至少两个背光单元,其中,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每一个与所述背光单元之 一相对应,并且所述显示面板的每一个用以接受来自各自背光单元的光;以及导板,用以容纳所述显示面板,该导板包括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外围设置的 框架和在该框架内设置并且在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延伸的分隔壁。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显示面板的端部与该第二显示面板的端部在该分隔壁处重叠。
13、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显示器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底盖,用以遮盖所述导板和背光单元;以及顶盖,与所述至少一个底盖连接并提供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应的显示区域。
14、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每 一个与栅驱动器和数据驱动器连接,并且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栅驱动器和数据 驱动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外部邻近该框架设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分隔壁还包括固 定部,并且该固定部用以使在该导板处容纳的显示面板之一稳固。
16、 一种框架装配组件,用以容纳包括多个显示面板和至少一个背光的拼 接型显示单元,该框架装配组件包括外框,沿拼接式显示面板的外围延伸;分隔壁,其容纳在该外框内并且在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延伸,该分隔壁包括 两个相对侧,其中每一侧包括在各自显示面板的下方延伸的固定部;以及至少一个底盖,与该分隔壁连接并且在所述显示面板中的至少一个下方延 伸,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底盖的每一个用以容纳所述至少一个背光。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框架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 的每一个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拼接式显示单元包括多个液晶显示面板。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框架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通过与该分隔 壁连接的至少一个固定部而使所述显示面板的每一个稳固。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框架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 固定部用以使在该导板处容纳的显示面板之一稳固。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单元及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显示器件,其中该显示器件为拼接式显示器件,其包括多个显示器件的组合以形成一较大的拼接式显示器件。该较大的拼接式显示器件使多个显示器件之间的边界最小化以增大显示的有源区。显示器件之间分隔壁可用以减小组合后的显示器件之间的距离。
文档编号G02F1/1333GK101211048SQ20071012601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9日
发明者金杞彬, 黄学模 申请人: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