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及图像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273051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设备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电子照相处理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5背景4支术公知的是,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中,例如调色剂和光敏单元的电子照相材料的特性会随着使用设备的周围环境(例如,温度和湿度)和时间周期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所形成图l象的浓度也会改变。所以,(例如)图像的半色调浓度发生了改变,微点或线不10能以同样的尺寸再现。因此,在很多新近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安装了图像质量调整装置,以防止半色调浓度的改变或1呆^M效点或线的再现。图像质量调整装置使用了通过开环控制保持图像质量的方法、通过闭环控制保持图像质量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组合方法等。15在开环控制中,检测使用设备的环境条件、时间周期等,并通过使用预先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的表格(table)来改变诸如曝光量的处理条件,从而保持图像质量。另一方面,在闭环控制中,在处于不同于图#^形成#:作期间的状态的光每文单元上对预定图<象斑块(imagepatch)的图像进行显影,20并通过"&置在光每丈单元或转印目标单元附近的反射率4企测器、透射率检测器等检测所显影或所转印的图像的斑块浓度。基于所检测的浓度信号,改变处理条件等。广泛采用了通过这种开环控制或闭环控制来稳定灰阶再现性和细线或微点再现性的方法。通常将这种控制称为"图像质量保持5控制"。在一4殳电子照相设备的处理过程中,在对例如光每文单元的光电导体均匀充电后,将具有对应于待显影图像浓度的强度的光投射在光壽文单元上,并通过光学衰减来衰减光每文单元表面上的电压,/人而产生静电潜像。使用激光二极管或LED作为用于向光敏单元投射10光的装置,即,曝光装置。在图像质量保持控制中,在很多情况下都要对激光二极管、LED等的曝光量(曝光功率或曝光能量密度)进行控制。通常,在以二到四倍于光壽文单元的半电压曝光量的曝光量(将经过充电的光敏单元的电压衰减到一半所需的曝光量)来进行曝光15的情况下,几乎完全衰减了光每文单元的电压,并达到了#<和衰减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即4吏曝光量有一点变化,光每丈单元的电压也几乎不改变。因此,在以二到四倍于半电压曝光量的曝光量来进行曝光的情况下,将光敏单元的稳定电压设置在像素不是孤立点而是连续点的区域内(下文中,在某些情况下将其称为实心区域(solid20area))。利用这种现象,首先,调整光壽文单元的充电电压和显影偏压,然后调整实心区域的显影偏压和电压之间的差(即,显色对比度),乂人而确定实心区i或的浓度。接下来,调整灰阶再现性。为了调整灰阶再现性,使用控制激光二极管、LED等的曝光功率的方法或使用改变半色调图案类型的方法。除了这些方法外,还存在一种通过孩i调光壽文单元的充电电压来调整灰阶再现性的方法。5作为这种图像质量保持控制,例如,JP-A-03-271763公开了一种图像质量保持控制方法,其中,在通过改变充电器的栅极电压和显影偏压电压的组合来调整实心区域的最大浓度后,基于与该组合相对应的灰阶校正数据来控制曝光量。JP-A-06-83149公开了一种图像质量保持方法,其中,在基于10高浓度图案检测值对表面电压进行控制后,用低浓度图案控制曝光量。另外,JP-A-2006-11171公开了一种技术,在该技术中,将待形成在图像载体上的图像斑块的数量降低到一个,用于图像质量控制。在该技术中,预先在设备侧设置两个或多个表格,然后检测具15有中间灰阶等级的一个图像斑块的浓度,并根据所检测的图像斑块浓度值和表格来确定用于调整实心区域浓度的显影偏压电压的调整。接下来,4艮据该图l象斑块浓度值和预先i殳置的表格来确定和调整曝光量,并调整半色调浓度和灰阶再现性。在所有这些技术中,假设相对于实心区域的浓度(进行饱和衰20减,以设置稳定区域)来设置光敏单元的强烈曝光,可以说,这些技术是图像稳定方面的加强处理。因此,可以通过相对简单的方法来实现图像质量保持控制。然而,新近的图像形成设备不4又需要有较高的图像质量,而且需要有较高的处理速度。寿交高的处理速度可以通过增加曝光功率和j呆i正每单位面积曝光能量来实现。但是,高输出激光器或LED都比较昂贵,特别是高输出LED具有发热等而导致尺寸增大的问题。对于激光二^L管而言,当为了增加分辨率而对它们进行阵列排列时,对输出造成了5限制。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限制曝光量(曝光功率)的同时高速形成高图像质量的图像的技术。以较小的曝光量(例如,等于或小于二倍于半电压曝光量的曝光量,而不是传统4支术中的强烈曝光(如上所述的几乎二到四倍于光敏单元的半电压曝光量的曝光量))来10形成高图像质量的图像的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曝光量(曝光功率)小,则即4吏在进行曝光时,也不能充分衰减光每文单元的表面电压,乂人而达到了中间电压状态而不是经过衰减的电压状态。因此,如果曝光量改变,则实心区域的电压也会敏感地改变,且在某种意义上变得不稳定。15另一方面,7>知一种通过改变曝光量、利用实心区i^的电压会然而,作为在设置这种中间电压过程中的问题,考虑与强烈曝光情况相比的细线或孩i点再现性的劣化(其是由所设置的电压对曝光量的灵敏性导致的),存在以下原因。20在一般的曝光过程中,鉴于对速度、成本等的考虑,使用扫描型光学系统。例如,通过使用多角镇使激光束在主扫描方向上扫描,并在》走转光壽丈单元的同时4吏激光束在副扫描方向上扫描。在4吏用LED线头的情况下,在S走转光每丈单元的同时进^f亍副扫描方向上的扫描(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扫描的光束是不必要的)。在这种扫描型光学系统中,很难实现理想的矩形曝光光束,且所述光束具有扩展到某种程度的形状,例如高斯光束。通过这种扩展的曝光光束形状,曝光能量在光束宽度的方向上扩散和分散。从而,特别是在印刷微点或细线时,降低了曝光能量5的峰值,且没有将光每文单元的电压衰减到期望电压。同时,如果通过扩展的曝光光束形状来曝光实心区域,则光束的大致中心部分的曝光能量会在相邻像素之间重叠。因此,与印刷5^立点(诸如,;微点或细线)的情况相比,大大衰减了光壽丈单元的电压。所以,孩i点或细线处的光壽文单元的电压和实心区i或中的光每丈10单元的电压之间产生專交大的差。结果是,发生了不稳定的情况,从而在试图清晰再现细线或凝:点的情况下,实心区域的浓度变得非常高,而在试图将实心区域的浓度调整到适当等级的情况下,细线或微点将变模糊。此外,在细线或孩i点的再现不稳、定的情况下,相4交于将曝光量15设置在4交大值的情况,半色调和灰阶的再现也更加不稳定。在传统的图像质量保持控制方法中,很难提供足够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鉴于前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将曝光量设置在较低等级的同时,适当并稳定地设置微点或细线的浓度、以20及实心区域的浓度的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光敏单元;曝光单元,用于输出脉冲宽度调制光信号,以及对光壽丈单元进行曝光;显影单元,用于对光壽文单元进4于显影,并在光敏单元上形成显影图像;转印单元,用于将显影图像转印到转印目标单元,并形成转印图像;图像斑块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由预定图案形成的图^f象斑块;才企测器单元,用于才企测形成在光壽文单元上的图像斑块的显影图像、或形成在转印目标单元上的图像斑块的转印图5像的浓度信息;以及图像质量保持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检测器单元检测出的浓度信息来确定适当曝光量和适当脉冲宽度,并将所确定的适当曝光量和适当^^沖宽度i殳置在曝光单元中。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方法适用于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光敏单元;10曝光单元,用于输出脉冲宽度调制光信号,以及对光4丈单元进行曝光;显影单元,用于对光萄文单元进行显影,并在光壽文单元上形成显影图像;以及转印单元,用于将显影图像转印到转印目标单元,并形成转印图像。该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由预定图案形成的图像斑块;检测形成在光敏单元上的图像斑块的显影图像、或15形成在转印目标单元上的图像斑块的转印图像的浓度信息;根据检测出的浓度信息确定适当曝光量和适当脉冲宽度;以及将所确定的适当曝光量和适当脉沖宽度设置在曝光单元中。在附图中,20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性总体结构的—见图2A和图2B是示出在将曝光量设置为较大值的情况下,微点和实心区域的光每文单元电压之间关系的一见图3A和图3B是示出在将曝光量设置为较小值的情况下,微点和实心区域的光敏单元电压之间关系的视图4是示出微点的再现性和曝光光束直径之间的示例性关系的视5图5是示出微点的再现性和光敏单元的电荷承载层厚度之间的示例性关系的一见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质量保持控制方法的处理过禾呈实例的流禾呈图7A至图7C是示出用于开环控制的示例性校正系数的视10图8是示出微点的示例性图案的视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确定适当曝光量的方法的视图10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确定适当PWM值的方法的视15图ll是示出通过使用所确定的适当曝光量和适当PWM值来印刷图4象的处理过程实例的一见图12是示出微点和实心区域的示例性印刷状态的视图13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质量保持控制方法的处理过禾呈实例的流禾呈图14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例中的确定适当曝光量的方法的视图15是用于i兌明第二实施例中的确定适当PWM值的方法的视5图16是示出#4居第三实施例的图像质量保持控制方法的处理过程实例的流程图17是示出4艮据第四实施例的图^f象质量保持控制方法的处理过程实例的流程图18是用于i兌明第四实施例中的4交正灰阶曲线的示例性方法10的一见图19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图像质量保持控制方法的处理过程实例的流程图20是用于说明第五实施例中的校正灰阶曲线的示例性方法的视15图21是示出对比测试结果的表才各。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的实施例。(1)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l的示例性结构的视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是(例如)串联式彩色复印机(tandemcolorcopymachine)。图l象形成i殳备1具有434苗4义单元2、图〈象处理单元3、灰阶处理单元20、图{象质量<呆持控制单元4、图5像斑块生成单元5、处理盒(processcartridge)6a、6b、6c、和6d、中间转印带(转印目标单元)11、中间转印辊(转印单元)17a、17b、17c、和17d、送纸单元13、记录纸转印单元14、定影单元15、以及排纸单元16。扫描4义单元2读耳又原始图〗象,并(例如)生成三原色R、G、10和B的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单元3中,对每个图像数据进行从三原色R、G、和B到四种印刷色K(黑)、C(青色)、M(品红)、和Y(黄色)的颜色变换处理以及各种图像处理。将经过图像处理的K信号、C信号、M信号、和Y信号输入灰阶处理单元20。灰阶处理单元20具有表示中间灰阶等级浓度的15—组中间灰阶图案、和用于将中间灰阶等级浓度与中间灰阶图案相关联的浓度变换表(灰阶曲线)。灰阶处理单元根据所输入的图像数据的浓度(灰阶等级数),选择浓度变换表中的中间灰阶图案之通过图像质量保持控制单元4将选择的中间灰阶图案输入处理20盒6a、6b、6c、和6d。图像质量保持控制单元4的操作涉及本发明的主旨,将在下面进行详细描述。处理盒6a、6b、6c、和6d对应于用于彩色印刷的四种颜色。这些处理盒由用于K信号、C信号、M信号、和Y信号的四个处理盒组成,并被设置为可以与图像形成设备1连接和分离。尽管存254诸在显影单元8a、8b、8c、和8d中的调色剂不同,^旦所有的各处理盒6a、6b、6c、和6d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因此,在对处理盒的以下描述中,省略了标号的后缀a、b、c、和d。处理盒6具有光壽文单元7、显影单元8、以及充电器IO。通过充电器10^!夸光每丈单元7的表面充电至予贞定电压,并通过由曝光单5元9投射的光(例如,激光束)在该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单元8提供的调色剂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并在光敏单元7的表面上形成对应于各种调色剂颜色的显影图像。以Y、M、C、和K的顺序将形成在光每文单元7上的显影图係_叠加并專争印到中间專争印带ii上。当通过用于K的光每丈单元7a时,10在中间转印带11上形成了其中结合了四种颜色的全色调色剂图像。通过检测器单元12检测该调色剂图像的浓度(或反射率),并将该浓度用于图像质量保持控制处理(将在下面描述)。在记录纸转印单元14中,将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由送纸单元13^是供的记录纸上。通过定影单元15将转印到记15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上,并将记录纸从排纸单元16排出到外部。(2)调色剂图像形成处理在处理盒6中,将调色剂图像形成在光敏单元7的表面上。考虑到图像质量,调色剂图像的浓度是非常重要的。在下文中,将描20述确定调色剂图像浓度的机制及其调整方法。根据预先结合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的表格来确定光敏单元开始操作时的充电偏压、显影偏压、和曝光量等(称为开环控制)。这适用于主要根据设置在该设备中的温度/湿度检测器、感光鼓(光敏单元7)的旋转历史计数器、以及显影单元8的计数器等的值,来预测调色剂的充电量的改变和各种材料的特性的改变、以及改变各种预置值的情况。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处理,假设以下特定值。5例如,光敏单元7是将被充电为负极性的有机多层光敏单元。充电器IO使用接触充电辊,将具有3kV峰-峰值ACpp的AC电压以2kHz的频率叠加在-800V的DC电压上。乂人而,基本均匀地将光敏单元7的表面充上大约-780V的电。对于显影单元8,使用具有调色剂和载色剂(carrier)混合物的10二成分显景》单元(two-componentdevelopingunit)。显:f》專昆是喷石少f兹辊,以100至800jim的间隙临近光壽丈单元i殳置。载色剂刷形成在^兹辊上,将由载色剂携带到磁辊上的调色剂从磁辊显影到光敏单元7上。作为显影偏压,一寻适当的AC偏压叠加在大约-650V的DC电压上。通常采用一定的4晉施(例如,防止载色剂附着到光4文单元715上、或通过使AC波形成为矩形或改变占空比来降低影像;漠糊)来保证足够的显影浓度。现在,作为光敏单元的半电压曝光量(half-potentialexposurequantity),4吏用0.15nJ/cm2。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投射0.2nJ/cm2的光的情况下,将光敏单元的电压衰减到大约-280V。同样,显色对比度电压(曝光后光敏单元7的电20压和显影偏压电压之间的差)为-370V。这里,预置曝光量0.2nJ/cm2大约为半电压曝光量0.15nJ/cm2的1.3倍。根据曝光量相对于电压的特性,将设定值设置在电压随曝光量的改变而显著改变的范围内。在这种状态下,(例如)如果调色剂的充电量大约为-30]LiC/g,25则显色对比度过高,且对过多的调色剂进行了显影。实心区域的浓度D变得接近于1.7。浓度D是由D二log(l/R)定义的量,其中,R表示调色剂图像的反射率。在附着的调色剂量比较大的情况下,调色剂消耗增加。这不仅增加了印刷成本,而且给定影单元15增加了负担。因此,会发生5诸如定影失败的图像缺陷。另一方面,(例如)当印刷#:点时,曝光能量分散在如上所述的曝光光束的宽度方向中,乂人而没有充分衰减光壽文单元7的电压。图2和图3是示出曝光后光敏单元7的电压在微点处或在实心区域中如何改变的一见图。10图2A和图2B示出了在曝光量(例如,激光束的能量)较大的情况下的光壽文单元的表面电压特性。如图2A所示,当预置曝光量较大时(例如,二至四倍于半电压曝光量),光敏单元7的电压几乎^皮完全衰减,并降到了々包和衰减范围内。因此,如图2B所示,即使在实心区域中(其中的很多微点彼此连续地重叠),电压也与15樣i点处的电压相差不大。相反,图3A和图3B示出了在曝光量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例如,半电压曝光量的两倍或更少)的光敏单元的表面电压特性。如图3A所示,当预置曝光量较小时,光敏单元7的电压没有达到饱和衰减范围,而是^^殳置在了倾^1"的中间范围内。结果,如图3B20所示,在实心区域中,很多微点的连续叠加大大降低了电压,并在实心区域和孤立微点之间生成了较大的电位差。实心区域和孩吏点之间的电位差随着曝光光束的直径的增加而变得更加明显。这是因为,在曝光束的直径增加的情况下,光束的峰值功率降低了,而微点处的电压不能充分降低。结果,降低了微点的再现性。图4示出了曝光光束的直径改变时的微点再现性的测试结果。将显色对比度电压设置为-280V,以使实心区域中附着的调色5剂量为0.6mg/cm2或更少,其中,将光敏单元的表面电压设置为-780V,并^!夸显影偏压的DC分量i殳置为-650V。示出了在改变曝光光束的直径时,是否可以稳定再现-微点(具有大约42pm直径且具有相当于600dpi分辨率的光点尺寸的尺寸的微点)的观察结果。在印刷20个微点的情况下,所测得的值是平均直径。将光束10直径调整为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基本相同的光束直径,但_实际上,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中的光束直径;故平均了。在曝光光束的直径为70fim或更大的区域内,微点远小于约42pm的原始直径。原因如下。在附着在实心区域中的调色剂量(浓度)恒定的情15况下,当光束直径增加时,没有充分降4氐孩i点处的电压,乂人而降寸氐了微点的浓度。因此,会发生诸如不能再现微点(没有形成微点图像)的现象。当计算平均值时,看起来直径减小了。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认为设备所需的^f效点尺寸为600dpi的一个光点尺寸。如果该i殳备的分辨率改变为例3。1200dpi或240020dpi,则在某些情况下,#^于实际的印刷,直到取决于信号的比例,显然,即使60fim或更小的光束直径也是不够的。如果必须以例如1200dpi的性能来印刷微点,则认为35jam或更小的光束直径是符合要求的。图5示出了在改变光敏单元7的电荷承载层厚度的情况下的测试结果。当多层光敏单元中的电荷承载层厚度增加时,曝光后的电荷扩散增加,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增加光速直径的类似效果。通常,公知的电荷承载层厚度大约为15至25iiim。但是,如果需要增加分5辨率,则必须减小该厚度,而如果要增加灵敏度或使用寿命,则最好增加该厚度。图5示出了55jum光束直径的测试结果。在电荷^R载层厚度大约为17jam的情况下,600dpi的单点的微点直径没有问题。然而,可以看出,在20^n或更大厚度的情况下,孩t点的再现性迅速衰减10了。如上所述,考虑到诸如半导体激光器的曝光装置的功率消耗和小型化,优选地将曝光量设置在较低的等级(半电压曝光量的两倍或更少),但微点或细线(下文中称为孩i点等)和实心区域之间的曝光后光敏单元的电位差增加了(如图3)。结果,微点等和实心区15域之间的图像的浓度差增加,从而很难将它们设置在适当浓度。度專交大时,这种现象特别明显。本发明的主旨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微点等的浓度和实心区域的浓度调整到适当值、并能够进行图像质量保持控制以校正由于环20境改变和长期改变导致的电子材料(调色剂、光敏单元等)特性方面的改变的图像质量保持和调整方法。(3)图像质量保持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质量保持控制方法的处理过禾呈实例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T1中,通过所谓的开环控制来设置参考曝光量A、光每文单元充电电压、显影偏压、和调色剂浓度。在制造过程中的调整阶段,将该处理过程中的这些初始值调整为适当值。但是,如上所述,由于环境改变和长期改变,电子材料5的特性也会改变。为了弥补特性中的这些改变,首先通过开环控制来氺交正该处理过禾呈中的;f刀始Y直。具体地,(例如)为图像形成设备1设置校正系数表,其中,制造过程中的调整阶段具有参考值"1",用这个4交正系数乘该处理过程中的前述初始值,乂人而进行才交正。10图7A和图7B是示出在将制造过程中进行调整时的相对湿度和温度设置为参考值"1"的情况下的校正系数实例的图表。图7C示出了通过显影i己录纸的婆丈量来计算经过时间乂人而确定4交正系凝:的实例。在第一实施例中,确定由开环控制i殳置的光壽文单元充电电压、15显影偏压、以及调色剂浓度,然后确定曝光量和PWM值U永沖宽度),以使微点等的浓度和实心区域的浓度都为适当值。曝光量由激光束等的每单位面积的能量决定。其还可以由激光功率决定。PWM值可以由进行激光束等的力永沖宽度调制过程中的脉冲宽度绝对值决定,或可以由最大脉冲宽度比决定。如果用8bits20表示每像素的脉冲宽度,则使一个像素的总面积位于其上的最大脉沖宽度为255。如果最大脉冲宽度比由PWM值决定,则(例如)用PWM(n/255)(n=0至255)符号来表示PWM值。21步骤ST2至ST4是确定微点的适当曝光量的步骤。在该实施例中,在设置微点浓度的过程中,将PWM值设置为最大值PWM(255/255),并^f又通过i殳置曝光量来i殳置孩i点浓度。因此,在步骤ST2中,首先,将PWM值设置为PWM(255/255)。5接下来,(例如)以三种曝光量印刷由微点图案(第一图案)形成的图^^斑块(第一图^f象斑块)。该微点图案是用于确定微点浓度的参考图案,由图像斑块生成单元5生成(见图1)。图8示出了其实例。在图8所示的实例中,微点图案是这样的图案其中的像素以10预定的间隔垂直并水平排列,每个〗象素都是边长大约为42jum的正方形(600dpi分辨率的〗象素尺寸)。通过三种不同的曝光量印刷该图案,并将具有不同浓度的三种调色剂图像斑块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1上。在这种情况下,曝光量是(例如)在步骤ST1中设置的参考曝光量A,浓度是比该情况的15浓度高一点或低一点的浓度。例如,以三种曝光量来进行印刷,即,参考曝光量Ax0.9、参考曝光量Axl.O、和参考曝光量Axl.l。在步骤ST3中,通过^:测器单元12^r测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1上的三种图像斑块的浓度。可选地,测量反射率并将该反射率转换为浓度。20接下来,在步骤ST4中,根据用于微点图案的预置参考浓度(第一参考浓度)和检测出的三种浓度来计算和确定将作为参考浓度的曝光量(即,适当曝光量)。图9是用于说明计算和确定适当曝光量的方法的原理的^L图。在图9中,三个实心点表示检测出的浓度。根据这三个检测出的浓度,通过(例如)回归法找出曝光量相对于当前环境和经过时间中的浓度的实际关系,并可以确定用于参考浓度的适当曝光量B。5通过该阶段,确定用于以适当浓度印刷微点的适当曝光量B。步骤ST5至ST8是确定实心区域的浓度以得出适当值的步骤。对于实心区域的浓度,将曝光量固定为适当曝光量B,然后将PWM值设置为适当值,以使实心区域的浓度成为参考浓度(第二参考浓度)。10在步骤ST5中,根据步骤ST1中设置的开环控制值(光敏单元充电电压、显影偏压、和调色剂浓度)、步骤ST4中确定的适当曝光量B、以及冲交正表来计算参考PWM值C。接下来,在步骤ST6中,在将曝光量^L置为适当曝光量B之后,以三种不同的PWM值印刷高浓度图案(第二图案)的图像斑块(第15二图像斑块)。这里,高浓度图案是一种其中的像素垂直且水平连续的实心图案或是一种具有近似于该实心图案的高浓度图案。其由图像斑块生成单元5生成。在以下描述中,将实心图案用作为示例性的高浓度图案。将要设置的PWM值是(例如)在步骤ST5中设置的参考PWM20值C和比该值大或小一个点的PWM值。例如,4吏用三种PWM值,即,参考PWM值Cx0.9、参考PWM值Cxl.0、和参考PWM值Cx1.1。在步骤ST7中,冲企测以三种不同的PWM值印刷的图^f象斑块的浓度。在步骤ST8中,通过类似于适当曝光量B的计算和确定方法的方法,才艮据用于实心区域的参考浓度和如图10所示的斗金测出的三种浓度来计算和确定适当PWM值D。图11示出了通过^f吏用以上述方式确定的适当曝光量B和适当5PWM<iD来实际印刷图<象的处理过禾呈。首先,在步骤STll中,确定目标像素是微点(或细线)像素还是实心区域^象素。例如,如果在X方向和Y方向的每侧都存在紧随目标像素的至少一个等级零像素,则确定目标像素为微点(或细线)〗象素。否则,确定目标像素为实心区i或〗象素。10对于微点(或细线)像素,将曝光量设置为适当曝光量B,并将PWM值设置为最大PWM(255/255)(步骤ST12),然后印刷像素(步l聚ST14)。另一方面,如果确定目标像素为实心区域像素,则将曝光量设置为适当曝光量B,并将PWM值设置为适当PWM值D(步骤15ST13),然后印刷像素(步骤ST14)。对所有像素执行该处理(步骤ST15)。图12示出了通过使用上述处理印刷的示例性图像。深色像素是被确定为微点(或细线)像素的像素,以适当曝光量B和最大PWM(255/255)印刷。浅色像素是被确定为实心区域像素的像素,20以适当曝光量B和适当PWMj直D(小于最大PWM(255/255)的PWM^直,侈寸^口,PWM(200/255))-卩屌'J。结果,以用于微点的参考浓度充分再现了微点(或细线),并且在没有非常高的浓度的情况下,印刷出了满足实心区域的参考浓度要求的浓度。如图12所示,根据该方法,由于将实心区域的外部边缘的浓度设置得高于内部的浓度,所以达到了通过加重的实心区域轮廓来形成清晰图像的效果。(4)图像质量保持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5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质量保持控制方法是第一实施例的方法的简化版本(图6所示的流程图)。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了两个印刷步^^即,首先,印刷孩i点的图^f象斑块并确定适当曝光量B,然后通过^f吏用所确定的适当曝光量B印刷实心图案的图像斑块,从而确定适当PWM值D。10另夕卜,在两个各印刷步骤中,执行将曝光量和PWM值设置为多个不同的值,然后根据所获取的多个浓度确定适当曝光量B和适当PWM值D的处理过禾呈。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单个印刷步骤中印刷微点的图-像斑块和实心区i或的图4象斑块。在这种情况下,所i殳置的曝光量和15PWM值没有耳又多个值而是取了一个预置4直。图13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质量保持控制方法的处理过禾呈实例的流禾呈图。首先,在步骤ST21中,通过开环控制设置参考曝光量A、参考PWM值C、光敏单元充电电压、显影偏压、以及调色剂浓度。204妄下来,利用通过开环控制"i殳置的参考曝光量A和最大PWM(255/255),将微点图案印刷在中间转印带11上,从而在中间转印带11上形成图4象斑块Pll(步骤ST22)。4妾着,利用通过开环控制i殳置的参考曝光量A和参考PWM值C,将实心图案印刷在中间转印带11上,^v而在中间转印带11上形成图^f象斑块P12(步骤ST23)。在步骤ST24中,检测所印刷的图像斑块Pll和图像斑块P125的浓度。在步骤ST25中,根据检测出的图像斑块Pll的浓度、微点再现所需的参考浓度(第一参考密度)、以及预先设置的用于校正使用环境和使用时间的多个才交正曲线,计算并确定适当曝光量B。图14是用于说明步骤ST25的处理过程原理的视图。曝光量相10对于浓度的特性随着使用环境和使用时间而改变。因此,在图^f象质量保持控制单元4中预先设置了用于每个使用环境和使用时间的多条校正曲线(校正信息)(在图14所示的实例中,设置了三条曲线(1)、(2)、和(3))。然后,根据独立设置的温度/湿度检测器、使用时间计数器等,选择最接近当前环境的校正曲线(例如,校正曲15线(3))。同时,在步骤ST24中,检测预置曝光量(在这种情况下,参考曝光量A)的浓度(在图14中,通过实心点表示检测出的浓度)。利用检测出的浓度,进一步校正最接近当前环境的校正曲线(例如,校正曲线(3))。例如,平移校正曲线(3),使得校正曲线(3)与20实心点重叠,从而生成4交正曲线(3)'(虚线的才交正曲线)。利用校正曲线(3)',确定与参考浓度(第一参考浓度)对应的适当曝光量B。接下来,在步骤ST26中,利用检测出的图像斑块12的浓度、实心图案的参考浓度(第二参考浓度)、以及使用环境和使用时间25的冲交正曲线,计算准适当PWMi直D'。图15示出了准适当PWM^直D'的计算原理。基本思想类4以于图14中的计算适当曝光量B的方法。在图像质量保持控制单元4中预先设置用于每个使用环境和使用时间的多条校正曲线(校正信息)(在图15所示的实例中,设置了三条校正曲线(1)、(2)、和5(3))。然后,根据单独设置的温度/湿度检测器、使用时间计数器等,选择最接近当前环境的校正曲线(例如,校正曲线(l))。同时,检测预置PWM值(在这种情况下,参考PWM值C)的浓度(在图15中,也用实心点表示才企测出的浓度)。利用冲企测出的浓度,进一步校正最接近当前环境的校正曲线(例如,校正曲线10(1))。例如,平移校正曲线(1),使得才交正曲线(1)与实心点重叠,/人而生成才交正曲线(1)'(虚线的才交正曲线)。利用4交正曲线(1)、计算与参考浓度(第二参考浓度)对应的准适当PWM值D'。最后,在步骤ST27中,将准适当PWM值D'变换为适当PWM15值D。在第一实施例中,在确定了适当曝光量B之后,通过使用该适当曝光量B形成实心图案图〗象斑块12,并才艮据该浓度确定适当PWM值D。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例中,在步骤ST23中印刷的实心图案图像斑块P12使用了通过开环控制设置的参考曝光量A,而没有使20用适当曝光量B。因此,校正是必要的。从准适当PWM值D'到适当PWM值D的校正使用了(例如)下述变换7>式。适当PWM值D-(准适当PWM值D')x(适当曝光量B/参考曝光量A)。以这种方式,确定适当PWM值D。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质量保持控制方法具有略低于第一实施例的精度,这是因为,使用了图14和图15所示的校正曲线,并使用了上述变换公式。然而,由于同时印刷了微点图案和实心图案,5并且这种情况下的预置曝光量和预置PWM值采用了单一值而不是多个值,所以可以在短期内确定适当曝光量B和适当PWM值D。(5)图像质量保持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之间的中间选择是可能的。例如,存在以下选4奪。10(a-l)首先,印刷微点图案并确定适当曝光量B。接着,根据通过4吏用适当曝光量B形成的图l象斑块找出适当PWM<直D。(a-2)根据图像斑块找出适当曝光量B和准适当PWM值D'。其中,在该图l象斑块中,存在通过4吏用参考曝光量A和参考PWM值C并行形成的微点图案和实心图案,其中,参考曝光量A和参考15PWM值C是开环控制值。然后,将准适当PWM值D'校正为适当PWM值D。(b-l)通过使用线性回归方法等,根据多个检测出的浓度确定适当曝光量B。(b-2)通过使用检测出的浓度和校正曲线,确定适当曝光量B。20(c-l)通过使用线性回归法等,根据多个检测出的浓度确定适当PWM值D(或准适当PWM值D')。(c-2)才艮4居一个才企测出的浓度和才交正曲线,确定适当PWM^直D(或准适当PWM值D')。图16所示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图像质量保持控制方法是从以上选项中选择了(a-2)、(b-l)、和(c-l)的图像质量保持控制方法。5为了避免重复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附带地,第一实施例是vMv以上选项中选择了(a-l)、(b-l)、和(c-l)的图像质量保持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是选择了(a-2)、(b-2)、和(c-2)的图像质量保持控制方法。(6)图像质量保持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10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确定适当曝光量B和适当PWNH直D,以将微点浓度和实心区域浓度保持并设置为它们各自的参考浓度。在关于"浓度"的全部讨论中,像素信号(下文中称为灰阶值)的电平处于最大值。即,使用"与灰阶值255对应的浓度",其中,用8bits表示像素信号的灰阶值。15将在下文中描述的第四和第五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适当保持并设置中间灰阶浓度(0至255灰阶值)的方法。通常通过使用中间灰阶图案来实现灰阶值。例如,为256种不同的中间灰阶图案设置0至255的灰阶值。根据像素的灰阶值从这些多个中间灰阶图案中选择一个中间灰阶图案,并形成像素图像。20该冲支术也用于本实施例。中间灰阶浓度容易受使用环境和使用时间的影响。因此,为了保持最初设置的灰阶曲线(灰阶值相对于浓度的特性),必须进行图像质量保持控制。图17的流程图和图18示出了通过闭环控制来对中间灰阶进行保持控制的处理过程实例的4见图。首先,在步骤ST41中,设置已经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确定的适当曝光量B和适当PWM值D。5接下来,在中间转印带11上形成(例如)与两种中间灰阶图案(80/255)和(160/255)对应的中间灰阶图像斑块P21和P22(步骤ST42)。然后,检测中间灰阶图像斑块P21和P22的浓度(步骤ST43)。接下来,根据检测出的中间灰阶图像斑块P21和P22的浓度、10白色背景的浓度、以及实心图案的浓度,生成当前情形中的估计灰阶曲线Cl(步骤ST44)。这里,作为实心图案的浓度,可以使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获取的浓度。可选地,可以在形成中间灰阶图像斑块P21和P22时附加形成实心图案(等-文于中间灰阶图案(255/255)),并可以才企测其浓度。15接下来,对估计灰阶曲线C1和目标灰阶曲线CO进行比较,并生成使Cl等于C0的校正灰阶曲线C2(步骤ST45)。接下来,将C2应用于C1,以改变中间灰阶图案,从而确定实际4吏用的灰阶曲线C3。(7)图像质量保持控制方法(第五实施例)20图19和图20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图像质量保持控制方法的处理过程实例的流程图和说明性一见图。图19所示的流禾呈图示出了确定用于保持微点浓度的适当曝光量B和确定灰阶曲线C3的处理过程。步骤ST51至ST54的处理过程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理过程(步骤ST1至ST4)相同。在这些处理步骤中,确定使得微点浓度等于参考浓度的适当曝光量B。在步骤ST55中,通过使用适当曝光量B来印刷(例如)三种5中间灰阶图案(64/255)、(112/255)、和(160/255),并将三种中间灰阶图傳J赶块P31、P32、和P33形成在中间4争印带11上。接下来,在步骤ST56中,检测这些中间灰阶图像斑块P31、P32、和P33的浓度。在步骤ST57中,根据检测出的中间灰阶图像斑块P31、P32、10和P33的浓度、白色背景的浓度、以及实心图案的浓度,生成当前情形下的估计灰阶曲线Cl。在下一个步一骤ST58中,对估计灰阶曲线Cl和目标灰阶曲线C0进行比较,并生成校正灰阶曲线C2,以使C1等于C0。才妄下来,一夸C2应用于C1,以改变中间灰阶图案,乂人而确定实15际4吏用的灰阶曲线C3。如从图19的流程图中可以理解的,在第五实施例中,省略了使实心区域的浓度等于参考浓度的适当PWM值D的确定过程。因此,作为PWM值,4吏用参考PWM值C(其是开环控制值)。结果,当将实心图案(具有灰阶值(255/255))用作为中间灰20阶图案时,在某些情况下,其浓度可以高于实心图案的参考浓度(见图20)。然而,如从图20中可以看出的,在与实心图案的参考浓度(第二参考浓度)对应的灰阶值为(例如)(160/255)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限制灰阶值的最大值来防止其浓度变得过高,以选择中间灰阶图案为(160/255)。根据第五实施例,校正灰阶曲线,从而在不从参考PWM值C改变PWM值的情况下调整实心区域的浓度,并且在印刷实心图案5时,将其实际印刷为中间灰阶图案。即使该图案不是实心图案,所附着的调色剂量也与实心图案的相等或更多,爿t人而可以实现期望实心浓度。然而,不同于第四实施例,将表观灰阶等级数从255灰阶等级减少到(例如)160灰阶等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独立提供^吏16010个灰阶等级看起来像255个灰阶等级的相应处理。作为第五实施例的优点,由于可以在确定了用于孩t点或细线再现的适当曝光量B之后执行对实心区域浓度的调整和中间灰阶的才交正,所以可以减d、纟空制时间。(8)只寸t匕观'H式15图21示出了执行上述图像质量保持控制的情况和未执行上述图像质量保持控制的情况之间,由环境条件和4吏用时间决定的灰阶稳定性和^:点再现性的比较结果。在第1至第IO号测试中,人工改变曝光量,并比较孤立点(微点)的再现性和实心区域的浓度(实心浓度)。20由于实心浓度基本上由显色对比度电压决定,所以对光敏单元充电电压等进4亍调整,以在第1、2、4、6、7、9、和10号测试中实现基本相同的值(300V)。对于微点的再现性,通过用棵眼观察放大的图像,以三个等级(即,0=好,△-模糊但能被粗略地辨另ij,以及x-不能再现)来估计是否再现了600dpi的单点(直径42jam)的孑瓜点。结果,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曝光量比光敏单元的半电压曝光量的约两倍大,则孩i点再现性好,而如果曝光量较小,则不能再现/f效5点。在第3、5、和8号测试中,改变充电电压和显影偏压,并使显色对比度高于其它情况,以使微点的再现性达到O(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以等于或小于半电压曝光量的曝光量进行印刷,也可以在较好的条件下再现;微点。然而,在任何情况下,实心浓度都为1.6或更大,且实心区域的显影调色剂的量过大。10另一方面,第11号测试和随后的测i式中示出了应用实施例的情况。基本上,都将充电电压设置为-780至-800¥,并将显影偏压设置为-650至_670V。在第11号测试中,以在三个阶段中进行改变的曝光量印刷如图8所示的微点斑块(0.27、0.3、和0.33pJ/cm2),通过反射率检15测器检测反射率,并将其变换为浓度值。同时,在微点再现性充分的情况下,图8的图案的参考浓度(第一参考浓度)为0.4。由于检测器检测出的浓度值为0.35、0.38、和0.43,所以计算出的用于实现参考浓度的适当曝光量为0.31jiJ/cm2。在首先通过设置适当曝光量保证了微点再现性之后,接下来印20刷实心斑块。当<吏用三种PWM值PWM(168/255)、PWM(200/255)、和PWM(232/255)时,通过检测器得出的检测值为1.25、1.5、和1.6,同时目标浓度为1.5。因此,计算出的实心部分的适当PWM值D为PWM(200/255)。利用这些适当曝光量和适当PWM值,4丸4亍图11所示的印刷处理,并测量浓度。在第11号测试中,通过小于光敏单元的半电压曝光量的二倍的曝光量,微点再现性为O(好),并提供了适当实心浓度(1.5)。5尽管这里将实心浓度的目标值限定为了1.5,但可以根据设备的规格进行任意设置。在一些新近的印刷机中,将实心浓度设置为大约1.3。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微点再现和实心浓度。因此,本发明是有效的。第12至19号测试是减少了《鼓点斑块^:和实心斑块^:的情况。10当减少斑块数时,尽管可能会降低计算精度,但获取到了与第11号测试基本相同的结果,并发现这些情况是有效的。在使用一个斑块的情况下,很难进行精度估计。但是,当(例如)通过温度/湿度才全测器确定环境高度潮湿时,可以子贞先降4氐光量,并可以通过该i史置执行曝光。此外,即使背离目标值较大,与低温度低湿度环境相15比,也可以确定多种才交正系H以降<氐4寺才交正的光量。第20至23号测试是在几乎同时印刷两种斑块时控制基于斑块印刷的曝光量和实心部分的PWM值的4交正(等效于第二实施例)的情况。通过使用上述方法,实现了好的微点再现性和适当的实心浓度。另夕卜,在第20至23号测试中,附带地执行基于中间灰阶图20案的灰阶4交正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将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中间灰阶浓度的变化也保持在最大值处的±0.6范围内或更小。在第24和25号测^式中,在没有改变实心部分的PWM^f直的情况下确定了再现微点的曝光量之后,执行基于图案的灰阶校正,而未将实心部分处理为实际的实心部分。即^f吏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于25第五实施例),也可以4寻到适当的实心浓度(1.5)。这种情况下的实心区域具有正常温度正常湿度环境中的灰阶值(196/255),所以不是实际的实心图案。但是,在浓度方面(包括中间灰阶图案的稳定性),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的控制结果。通过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即使在将曝光量设置得5比传统技术中的等级低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持微点或细线的较好的再现性(而不i仑〗吏用环境和-使用时间怎样改变),并可以^f呆i正实心区域的浓度稳定性。另外,由于可以长期保持稳定的灰阶再现性,所以可以保持高图j象质量。另夕卜,与传统等级相比,可以降低曝光量,从而有助于设备的10更高速度和更低成本。此外,即使在增加曝光光束的直径的情况下,为了降低设备的成本,或即使在电荷承载层厚度增加的情况下,为了增加有机光敏层的寿命,也可以在没有劣化图^象质量的情况下,4吏用该"i殳备。因此,可以实现成本的进一步降低。15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且在实际中,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l务改和实施构成元件。另外,通过适当结合实施例中7>开的构成元件可以完成不同的发明。例如,可以删除实施例中^^开的所有构成元件中的多个构成元件。此外,可以适当组合不同实施例中7>开的构成元件。权利要求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光敏单元;曝光单元,用于输出脉冲宽度调制光信号,以及对所述光敏单元进行曝光;显影单元,用于对所述光敏单元进行显影,并在所述光敏单元上形成显影图像;转印单元,用于将所述显影图像转印到转印目标单元,并形成转印图像;图像斑块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由预定图案形成的图像斑块;检测器单元,用于检测形成在所述光敏单元上的图像斑块的显影图像、或形成在所述转印目标单元上的图像斑块的转印图像的浓度信息;以及图像质量保持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检测器单元检测出的所述浓度信息来确定适当曝光量和适当脉冲宽度,并将所确定的适当曝光量和适当脉冲宽度设置在所述曝光单元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图像斑块生成单元生成作为第一图案的具有微点或细线的第一图像斑块、以及作为第二图案的具有高浓度图案的第二图像斑块,以及其中,所述图像质量保持控制单元根据在所述曝光单元中设置最大脉冲宽度时所述才企测器单元才全测出的所述第一图像斑块的浓度信息,来确定所述适当曝光量,以及根据在所述曝光单元中设置所确定的适当曝光量时所述检测器单元检测出的所述第二图像斑块的浓度信息,来确定所述适当脉冲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图像质量保持控制单元根据通过设置多个曝光量获耳又的所述第一图《象斑块的多个浓度信息和为所述第一图案预置的第一参考浓度,来确定所述适当曝光量,以及根据通过设置多个脉冲宽度获取的所述第二图像斑块的多个浓度信息和为所述第二图案预置的第二参考浓度,来确定所述适当脉沖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图像质量保持控制单元根据通过设置多个曝光量获取的所述第一图像斑块的多个浓度信息和为所述第一图案预置的第一参考浓度,来确定所述适当曝光量,以及通过使用预置校正信息,校正通过设置特定脉沖宽度获取的所述第二图像斑块的浓度信息,并根据所校正的浓度信息和为所述第二图案预置的第二参考浓度来确定所述适当脉冲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图像斑块生成单元生成作为第一图案的具有^f鼓点或细线的第一图像斑块、和作为第二图案的具有高浓度图案的第二图像斑块,以及其中,所述图像质量保持控制单元根据在所述曝光单元中设置最大脉冲宽度时所述检测器单元检测出的所述第一图〃像斑块的浓度信息,来确定所述适当曝光量,并且根据在所述曝光单元中设置所述最大脉冲宽度时所述检测器单元同时检测出的所述第二图像斑块的浓度信息、所确定的适当曝光量、以及为所述第二图案预置的第二参考浓度,来确定所述适当脉冲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图像质量保持控制单元根据通过设置多个曝光量获取的所述第一图像斑块的多个浓度信息和为所述第一图案预置的第一参考浓度,来确定所述适当曝光量,以及通过使用预置校正信息,校正通过设置特定脉沖宽度获取的所述第二图像斑块的浓度信息,并根据所校正的浓度信息和为所述第二图案预置的第二参考浓度来确定所述适当脉沖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图像质量保持控制单元通过使用预置的校正信息,校正通过设置特定曝光量获耳又的所述第一图像斑块的浓度信息,并才艮据所校正的浓度信息和为所述第一图案预置的第一参考浓度来确定所述适当曝光量,以及通过使用预置的校正信息,校正通过设置特定脉冲宽度获取的所述第二图像斑块的浓度信息,并根据所校正的浓度信息和为所述第二图案预置的第二参考浓度来确定所述适当脉沖宽度。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包括灰阶处理单元,具有表示中间灰阶等级浓度的一组中间灰阶图案和用于将所述中间灰阶等级浓度与所述中间灰阶图案相关联的浓度变换表,所述灰阶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浓度,从所述浓度变换表中选择一个所述中间灰阶图案,并将其输出到所述曝光单元,其中,所述图l象斑块生成单元进一步生成具有中间灰阶等级浓度的多个第三图像斑块,以及所述图像质量保持控制单元通过在所述曝光单元中设置所确定的适当曝光量和所确定的适当脉冲宽度时所述检测器单元才企测出的所述第三图像斑块的多个浓度信息和为所述多个第三图像斑块预置的多个第三参考浓度,来校正所述浓度变换表。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包括灰阶处理单元,具有表示中间灰阶等级浓度的一组中间灰阶图案和用于将所述中间灰阶等级浓度与所述中间灰阶图案相关联的浓度变换表,所述灰阶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浓度从所述浓度变换表中选择一个所述中间灰阶图案,并将其输出到所述曝光单元,其中,所述图像斑块生成单元进一步生成具有中间灰阶等级浓度的多个第三图像斑块,以及所述图像质量保持控制单元通过在所述曝光单元中设置所确定的适当曝光量和所确定的适当脉冲宽度时所述^r测器单元4全测出的所述第三图4象斑块的多个浓度信息和为所述多个第三图像斑块预置的多个第三参考浓度,来校正所述浓度变换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包括灰阶处理单元,具有表示中间灰阶等级浓度的一组中间灰阶图案和用于将所述中间灰阶等级浓度与所述中间灰阶图案相关联的浓度变换表,所述灰阶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浓度从所述浓度变换表中选择一个所述中间灰阶图案,并将其输出到所述曝光单元,其中,所述图^f象斑块生成单元生成作为第一图案的具有;敞点或细线的第一图〗象斑块和具有中间灰阶等级浓度的多个第三图傳—斑块,以及其中,所述图像质量保持控制单元根据在所述曝光单元中设置最大脉沖宽度时所述检测器单元检测出的所述第一图像斑块的浓度信息,来确定所述适当曝光量,以及通过在所述曝光单元中^殳置所确定的适当曝光量和所确定的最大脉沖宽度时所述才企测器单元才企测出的所述第三图傳_斑块的多个浓度信息和为所述多个第三图像斑块预置的多个第三参考浓度,来校正所述浓度变换表。全文摘要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光敏单元;曝光单元,用于输出脉冲宽度调制光信号以及对光敏单元进行曝光;显影单元,用于对光敏单元进行显影,并在光敏单元上形成显影图像;转印单元,用于将显影图像转印到转印目标单元并形成转印图像;图像斑块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由预定图案形成的图像斑块;检测器单元,用于检测形成在光敏单元上的图像斑块的显影图像、或形成在转印目标单元上的图像斑块的转印图像的浓度信息;以及图像质量保持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检测器单元检测出的浓度信息来确定适当曝光量和适当脉冲宽度,并将所确定的适当曝光量和适当脉冲宽度设置在曝光单元中。文档编号G03G15/04GK101097420SQ20071012602公开日2008年1月2日申请日期2007年6月29日优先权日2006年6月29日发明者山下大辅,渡边猛,竹中直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