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指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20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指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指示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使光线均匀显示的光指 示器构造。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藉助指示灯来显示当前的状态,以利 于使用者管控或做相对应的调校,且因为这些指示灯并非提供照明之用,所
以经常利用透光元件如PVC元件或是聚曱基丙烯酸曱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亦称压克力)材料的元件结合指示灯(如LED或是小 型灯泡等发光元件)构成一种光指示器来使用,除了可以节省所需的发光元 件的数量,亦可以达到导引光线或是提供不同的显示形状的效果。
请参阅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习知的光指示器的构造俯视图。 一种现 有习知的光指示器的构造,其中的光指示器l包含一导光板10以及两个发 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12。导光板10具有一第一入光面 102、 一相对于第一入光面102的第二入光面104,以及一垂直于第一入光 面102及第二入光面104的出光面106。发光二极管12分别设置于相对且 邻近于第一入光面102及第二入光面104的位置。
发光二极管12所发出的光线分别由第一入光面102及第二入光面104 直接入射至导光板10中,藉由光线在导光板10中的传递与散射的作用,而 使部分光线再经由出光面106射出,以达到发光的效果。
然而,因为发光二极管12的设置位置以及光线是直接射入导光板10 的设计,导致导光板10的出光面106的亮度不均匀,尤其是邻近第一入光 面102及第二入光面104处的亮度明显地较高,而使光指示器1的导光板 IO产生不均匀的亮暗分布。并且因为发光二极管12所发出的光线,并非是 单一方向的线性光线,难以完全进入导光板10中,以致产生漏光现象,而 降低了光指示器1的光利用率。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光指示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 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 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是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 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 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光指示器,满足光指示器清 楚指示及提高效能的要求,提供一种具有光分布均匀且高光利用率的光指示器,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光指示器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 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 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光指示器,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光指 示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 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光指示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 型结构的光指示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提供一种具有均勻的发光 亮度的光指示器,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釆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光指示器,其包括 一透光元件,具有透光性,该透光元 件具有一入光面和一出光面可供光线透射而出; 一发光元件,被配置在该 透光元件的两侧的对称位置,用以使发出的光线可以^A该入光面射入该透 光元件,使该透光元件的该出光面可以呈现均匀的发光状态;以及一反光 元件,围绕着该发光元件和该透光元件,且不会阻挡住该出光面,用以将该 发光元件所产生的部分光线可以在一次或是多次的反射之后从该入光面进 入该透光元4牛。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光指示器,其中所述的透光元件的材料是为聚曱基丙烯酸曱酯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聚氯乙婦(Polyvinylchlor ide, PVC)或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
前述的光指示器,其中所述的透光元件的该入光面是一种雾面或一粗
糙的表面。
前述的光指示器,其中所述的透光元件的内部掺入有散光杂质。
前述的光指示器,其中所述的散光杂质为银粉。
前述的光指示器,其中所述的发光元件至少有两个。
前述的光指示器,其中所述的透光元件为一种狭长形的元件,该反光元 件大致上是配置在该透光元件的长轴方向的两侧位置,而该发光元件设置 在该长轴方向的两端的对称位置。
前述的光指示器,其中所述的发光元件为一发光二极管(LED)、 一灯泡 或一冷阴极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
前述的光指示器,其中所述的反光元件为镜子或铝片。
前述的光指示器,其中所述的反光元件更包围着该发光元件相对于该 透光元件的背面位置。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达 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所提出的较佳实施例的光指示器,包括一透光元 件、 一发光元件以及一反光元件。反光元件围绕着发光元件和透光元件,发 光元件发出的部分光线可直接射入透光元件,另有部分未能直接射入透光 元件的光线则经由反光元件反射进入透光元件,使得透光元件可以呈现均 匀的发光状态,以达到均匀发光的光指示效果。
依据本发明所提出的较佳实施例的光指示器,透光元件的内部还掺入 有散光杂质,可以提高光线在透光元件内部的散射效果,使得透光元件可 以呈现均匀的发光状态,而可以达到均匀发光的光指示效果。
借由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光指示器至少具有下列的优点及有益效
果本发明所提出的光指示器,由于反光元件是围绕着发光元件和透光元 件,因此发光元件未直接射入透光元件的部分光线可以在一次或是多次的 反射之后进入透光元件,可以避免光源的外漏或浪费,而具有较佳的光利 用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光指示器,其包括 一反光元件、 一透 光元件及一发光元件。本发明通过重新设计反光元件、透光元件及发光元 件彼此的相对位置的技术手段,利用反光元件将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反射 进入透光元件,再藉由光线在透光元件内部的散射效果,并配合透光元件 的特性,如透光元件的形状或是掺入透光元件内的散光杂质,使得透光元件 可以呈现均勻的发光状态,可以达到均匀发光的光指示效果。因此本发明 提供了一种具有均匀发光亮度的光指示器,能够满足光指示器清楚指示及 提高效能的要求,具有光分布均匀且高光利用率的功效。本发明具有上述 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 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光指示器具有增 进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 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 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 图,详细iJL明如下。


图1为现有习知的光指示器的构造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光指示器第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光指示器第二种较佳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光指示器作为光碟片吸入口或是物件进出口的第一种较 佳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光指示器作为光碟片吸入口或是物件进出口的第二种较
佳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10: 透光元件 102:第一入光面
104:第二入光面 106:出光面
11: 入光面 12: 出光面
20: 发光元件 3G: 反光元件 A:光碟片的入或是物件进出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 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光指示器其具体实施 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 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说明,当
: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力:以限制。
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发明光指示器的第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构造示意 图。本发明所提出的第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光指示器,其包括
一透光元件10,具有透光性, 一般而言可以选用聚曱基丙烯酸曱酯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 PVC)或 是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等材料制成。该透光二件IO具有一入光面 11和一出光面12可供光线透射而出(图2中所示的例子是以垂直纸面的方 向为光线透出的方向),入光面11可为出光面12以外的其余外表面,而且 入光面11的较佳实施形态是一种雾面,这种雾面可以利用表面加工的手段 来实现(如雾面蚀刻,或是研磨手段),具体而言就是在入光面11的微观结 构上形成粗糙的表面,降低反射的机会更有利于外部光线进入透光元件10 之内;
一发光元件20,用以产生光源,该发光元件20所发出的光线最好能朝 向某一方向行进, 一般而言以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发光元件20为佳,但并 不以此为限,即使是朝辐射方向发出光线者(如灯泡或是冷阴极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也可以),较佳的实施例是发光元件至少 有两个,他们分别被配置在透光元件1G的两侧的对称位置,具体而言是在 非出光面12的位置,并且可使部分射出的光线直接射至入光面11;以及
一反光元件30,是围绕着发光元件20和透光元件10,且不会阻挡住 出光面12,该反光元件30可以是表面具有反射层的元件或是镜面的反射片
6(例如镜子或是铝片),用以将发光元件10所产生的部分未直接射入透光元 件10的光线可以在一次或是多次的反射之后进入透光元件10。
透光元件10的形状可视实际应用的需要而决定,如图2中所揭示的较 佳实施例,是为一种狭长形的元件,其中反光元件30大致上是配置在透光 元件10的长轴方向的两侧位置,而两个发光元件20则是设置在其长轴方 向的两端的对称位置,当然若是要增加发光元件20的数量以增加亮度,则 发光元件20的位置仍然以对称配置为原则,基于这种配置方式时,发光元 件20所发出的光线有一部分会直接地从透光元件10的长轴向的两端直接 射入,而有部分的光线会经由反光元件30在一次或是多次的反射之后进入 透光元件10,使得透光元件可以呈现均匀的发光状态,而可以达到均匀发 光的光指示效果。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发明光指示器的第二种较佳实施例的构造示意 图。依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其中的反光元件30亦包围着发光元件 20相对于透光元件10的背面位置(意即是发光元件20未朝向透光元件10 的一侧,如图3所示),此时部分由发光元件20的背面射出的光线,也可 以被反光元件30在一次或是多次的反射之后进入透光元件10,可以避免光 源的外漏或浪费,而具有较佳的光利用率。
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发明光指示器作为光碟片吸入口或是物件进出口 的第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4显示了本发明一种具体的应用例 子,其中,透光元件10是一种被使用作为光碟片吸入口或是物件进出口,这 种透光元件IO是由四个彼此相连的边所构成,中央即可作为光碟片的入或 是物件进出口A,其中是以两个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发光元件20,这两个 发光元件20也可以被配置于透光元件10的长轴向的两端且略偏向上边的 位置,发光元件20所发出的光线有一部分会直接地射入透光元件10,而有 部分的光线会经由反光元件30在一次或是多次的反射之后进入透光元件 IO,使得这种作为光碟片吸入口或是物件进出口的透光元件10可以呈现均 匀的发光状态,可以达到均匀发光的光指示效果。
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发明光指示器作为光碟片吸入口或是物件进出 口的第二种较佳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当然,本发明也可以依据对称配置 的原则,再增设数个发光元件20 (如图5所示)。
透光元件10的较佳实施例,更可以在透光元件10的内部掺入有散光 杂质(如银粉),可以提高光线在透光元件10内部的散射效果,使得透光元 件IO可以呈现较均勾的发光效杲。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 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 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 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 所作的任何筒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 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指示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透光元件,具有透光性,该透光元件具有一入光面和一出光面可供光线透射而出;一发光元件,被配置在该透光元件的两侧的对称位置,用以使发出的光线可以从该入光面射入该透光元件,使该透光元件的该出光面可以呈现均匀的发光状态;以及一反光元件,围绕着该发光元件和该透光元件,且不会阻挡住该出光面,用以将该发光元件所产生的部分光线可以在一次或是多次的反射之后从该入光面进入该透光元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指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透光元件 的材料是为聚曱基丙烯酸曱酯、聚氯乙烯或聚碳酸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指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透光元件 的该入光面是一种雾面或 一粗糙的表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指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透光元件 的内部掺入有散光杂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指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散光杂质 为银粉。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指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发光元件 至少有两个。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指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透光元件 为一种狭长形的元件,该反光元件大致上是配置在该透光元件的长轴方向 的两侧位置,而该发光元件设置在该长轴方向的两端的对称位置。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指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发光元件 为一发光二极管、 一灯泡或一冷阴极灯管。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指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反光元件 为镜子或铝片。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指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反光元件 更包围着该发光元件相对于该透光元件的背面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光指示器,包括一透光元件,具有透光性,具有一入光面和一出光面可供光线透射而出;一发光元件,被配置在透光元件两侧对称位置,用以使发出光线可从入光面射入透光元件,使透光元件出光面可呈现均匀发光状态;以及一反光元件,围绕着发光元件和透光元件,且不会阻挡住出光面,用以将发光元件产生的部分光线可在一次或是多次反射之后从入光面进入透光元件。本发明通过重新设计反光元件、透光元件及发光元件彼此相对位置的技术手段,利用反光元件将发光元件发出光线反射进入透光元件,再藉由光线在透光元件内部散射效果,配合透光元件特性,如透光元件形状或掺入透光元件内的散光杂质,使透光元件可呈现均匀发光状态,可达到均匀发光的光指示效果。
文档编号G02B27/20GK101424790SQ200710166660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日
发明者许峰荣, 陈家荣 申请人:鸿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