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性层压体、涂膜防眩性层压体、防眩性材料以及该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3220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眩性层压体、涂膜防眩性层压体、防眩性材料以及该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同时具有优良偏光特性和防紫外线特性的防眩性材料,以及该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用于具有优良滤除紫外线特性的体育运动用护目镜、太阳镜等的防眩用途,不仅具有优良的外观性和光学特性,而且便于生产加工。
背景技术
:具有偏光特性的体育用护目镜和太阳镜,具有优良的反射光滤除特性。因此,在海上运动、滑雪、垂钓等室外运动的实用性得到广泛的认可,最近其需求激增。另外,为防止紫外线照射眼睛和皮肤,对包括眼镜片等在内的所有防眩用产品,都要求具有优良的紫外线滤除特性。以往具有偏光性能的护目镜和太阳镜等防眩用品,通常是以偏光膜为主要原料,经过几道加工工序进行生产。获得这种既具有偏光特性同时具有紫外线滤除特性眼镜产品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两种。一种方法是在用于镜片的树脂材料中加入紫外线滤除特性,另一种方法是在加工工序中赋予紫外线滤除特性。作为第一种方法即在用于镜片的树脂材料中加入紫外线滤除特性,提出了含有紫外线吸收剂、荧光增白剂以及光稳定剂的聚碳酸酯构成方案(专利文献l)。至于第二种方法即在加工工序中赋予紫外线滤除特性,也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提出了将以烯丙基二甘醇二碳酸酯为主要成分的镜片,浸入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溶液中的方案(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l:特开平17-206830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17-338868号公报、
发明内容以往通过在加工工序赋予紫外线滤除特性的防眩性材料,对长波长的紫外线不具有优良的滤除特性。本发明以上述为鉴,对于体育运动用护目镜、太阳镜等的防眩产品,利用在加工过程赋予紫外线滤除特性的方法,提供具有优良的外观性和光学特性而且可简单地生产加工,同时具有优良偏光特性和滤除紫外线特性的防眩性材料,以及该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发明人,在为解决上述课题而潜心研究防眩性层压体的过程中,发现置入含有特定荧光增白剂以及紫外线吸收剂的合成类粘合剂层的防眩性层压体,同时具有优良偏光特性和紫外线滤除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本发明。即本发明提供下述防眩性层压体、涂膜防眩性层压体、防眩性材料、光学产品,以及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一种防眩性层压体,是由两片透明树脂材料层,夹在上述两片透明树脂材料层之间的偏光膜层,以及粘合所述树脂材料层与所述偏光膜层的、至少有一层含有荧光增白剂以及紫外线吸收剂的合成类粘合剂层构成。所述的防眩性层压体中的荧光增白剂至少含有下述化合物中的一种苯并恶唑基类化合物、1,2-二苯乙烯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联苯基类化合物、萘二甲酰亚氨基类化合物、吡唑啉类化合物以及2羟基喹啉类化合物。所述的防眩性层压体中的紫外线吸收剂含有一种以上的下述化合物苯酮类、苯并三唑类、水杨酸苯酯类、三嗪类。上述内容中提到的任意一种防眩性层压体的透明树脂材料为聚碳酸酯薄片,其厚度为20pm2mm。本发明的另一内容是一种涂膜防眩性层压体,该涂膜防眩性层压体是在上文所述任意一种防眩性层压体的单面具有涂膜层的涂膜防眩性层压体本发明的内容还包括另一种在上文所述任意一种防眩性层压体的双面具有涂膜层的涂膜防眩性层压体。上述具有单面或双面涂膜层的涂膜防眩性层压体的涂膜层至少由丙烯酸类材料、聚氨酯树脂类材料、聚酯树脂类材料、三聚氰氨树脂类材料、环氧树脂类材料、聚硅氧垸类材料中的一种以上有机材料构成,涂抹后经紫外线固化或热固化后形成,其膜厚为0.120pm。本发明的又一内容是一种防眩性材料,是将上文所述的任意一种防眩性层压体或涂膜防眩性层压体置入由透明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制成的镜片中而制成的。本发明所述的防眩性材料也可以是将上文所述的任意一种防眩性层压体或涂膜防眩性层压体层压至由透明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制成的镜片上而制成的。本发明的另一内容是一种光学产品,该光学产品中含有上文所述的任意一种防眩性材料。所述的光学产品是偏光太阳镜或偏光护目镜。本发明的又一
发明内容是一种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是包括在防眩性层压体或涂膜防眩性层压体上层压透明热可塑性树脂的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所述防眩性层压体是用合成类粘合剂将两片透明树脂材料及夹置于其中的偏光膜粘合而形成的,其中至少一层合成类粘合剂含有荧光增白剂以及紫外线吸收剂。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是包括将防眩性层压体或涂膜防眩性层压体置入透明热固性聚合性组合物中,接着将该热固性聚合性组合物聚合的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所述防眩性层压体是用合成类粘合剂将两片透明树脂材料及夹置于其中的偏光膜粘合而形成的,其中至少一层合成类粘合剂含有荧光增白剂以及紫外线吸收剂。上述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的荧光增白剂至少含有下述化合物中的一种,苯并恶唑基类化合物、1,2-二苯乙烯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联苯基类化合物、萘二甲酰亚氨基类化合物、吡唑啉类化合物以及2羟基喹啉类化合物。上述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剂含有下述化合物中的一种以上苯酮类、苯并三唑类、水杨酸苯酯类、三嗪类。上述任意一种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的透明树脂材料为聚碳酸酯薄片,其厚度为20pm2mm。上述任意一种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所述的涂膜防眩性层压体是在上述防眩性层压体的单面设有涂膜层。上述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的涂膜防眩性层压体也可以是在上述防眩性层压体的双面设有涂膜层。上述任意一种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的涂膜层由丙烯酸类材料、聚氨酯类材料、聚酯树脂类材料、三聚氰氨树脂类材料、环氧树脂类材料、聚硅氧烷类材料中的一种以上的有机材料构成,涂后经紫外线固化或热固化后形成,其膜厚为0.120(im。本发明所阐述的防眩性层压体同时具有优良的偏光特性和紫外线滤除特性。因此,含有该防眩性层压体在内的与本发明有关的防眩性材料,可用于生产具有优良的外观性和光学特性的防眩用体育护目镜和太阳镜等产1=1叫o本发明附图3幅,其中附图l是本发明中防眩性层压体的紫外线透射率图;附图2是本发明中防眩性层压体的紫外线透射率图;附图3是本发明中防眩性层压体的紫外线透射率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与本发明有关的防眩性层压体,由具有2片透明树脂材料层,夹在上述2片透明树脂材料层之间的偏光膜层,用于粘合树脂材料层与上述偏光膜层并含有荧光增白剂以及紫外线吸收剂的合成类粘合剂层构成。本发明所阐述的防眩性层压体,是使用了含有紫外线粘合剂和荧光增白剂的合成粘合剂的层压体,同时具有优良的偏光特性和紫外线滤除特性,尤其具有优良的滤除长波紫外线的特性。作为上述防眩性层压体中的荧光增白剂,只需是具有荧光增白功能的物质而无需特别限定。例如,苯并恶唑基类化合物(benzoxazolinecompounds)、1,2-二苯乙烯类化合物(stilbenecompounds)、香豆素类化合物(coumalinecompounds)、联苯基类化合物(biphenylcompounds)、萘二甲酰亚氨基类化合物(naphthalimidecompounds)、吡唑啉类化合物(pyrazolinecompounds)以及2羟基喹啉类化合物(carbostyrilcompounds)等。在这些荧光增白剂中,从波长变换特性的角度出发,最好使用苯并恶唑基类化合物中的2,5-双(5-叔丁基-2-苯并恶唑基)噻吩(2,5-bis[5-tert-butylbenzoxazolyl(2)]thiophen)。相对于上述防眩性层压体中的合成类粘合剂的固体成分,使用0.15.0重量份的上述荧光增白剂。如不足0.1重量份将无法获得希望的荧光增白效果,如超过5.0重量份则溶解性降低也不好。从荧光增白效果和溶解性的角度出发,最好使用0.53.0重量份的荧光增白剂。作为上述防眩性层压体中的紫外线吸收剂,只需是具有紫外线吸收功能的物质而无需特别限定。例如,苯酮类、苯并三唑类、水杨酸苯酯类、三嗪类等。在这些紫外线吸收剂中,最好选用对长波长和短波长紫外线均有滤除功能的吸收剂,还能并用具有滤除长波长紫外线特性的紫外线吸收剂和具有滤除短波长紫外线特性的紫外线吸收剂。尤其是并用具有滤除长波长紫外线特性的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2,2,4,4,-tetrahydroxybenzophenone)以及具有滤除短波长紫外线特性的2,2,-羟基-3,-四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三嗪酮紫外线吸收剂(2,2'画hydroxy-3'隱tetrabutyl-5,-methylphenyl-5國chlorobenzotriazone)。相对于上述防眩性层压体中的合成类粘合剂的固体成分,使用0.15.0重量份的上述紫外线吸收剂。如不足0.1重量份将无法获得紫外线滤除效果,如超过5.0重量份则溶解性降低。从上述角度出发,最好使用0.53.0重量份的紫外线吸收剂。作为含有上述防眩性层压体中的荧光增白剂以及紫外线吸收剂的合成类粘合剂,只需具有某种程度的耐热性而无需特别限定。例如,丙烯酸类禾才茅斗(acrylicmaterials)、聚氣酉旨类禾才半斗(urethaneresinmaterials)、聚酉旨树月旨类材茅斗(polyesterresinmaterials)、三聚氛氣丰对月旨类材半斗(melamineresinmaterials)环氧树月旨类材料(epoxyresinmaterials)、聚硅氧烷类材料(siliconematerials)等。在这些合成类粘合剂中,尤其从上述防眩性层压体中适于作为透明材料的聚碳酸酯的粘合性考虑,最好使用属于聚氨酯类材料的聚氨基甲酸乙酯预聚合物(preurethanepolymer)和固化剂构成的两种液型热固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上述的聚氨基甲酸乙酯预聚合物(polyurethanepolymer),是将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和聚氧化乙烯二醇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反应后得到的化合物,在两者的末端能举出含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聚氨基甲酸乙酯预聚合物中使用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使用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diphenylmethane-4,4'-disocyanate)、甲代苯撑二异氰酸酯(tolylenediisocyanate)、环己烷二异氰酸酉旨(hexamethylenediisocyanate)、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酉旨(isophoronedisocyanate)、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酉旨(4,4,-dicyclohexylmethanediisocyanate)、赖氨酸异氰酸酯(lysineisocyanate)、氢化苯二甲二异氰酸酯(hydratedxylenediisocyanate)。但是,使用二苯甲垸-4,4,-二异氰酸酯(diphenylmethane-4,4,-disocyanate)效果会更好一些。上述的聚氧化乙烯二醇(polyoxyalkylenediol)可以^f吏用聚丙二醇(polypropyreneglycol)、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聚氧四亚甲基乙二酉享(polyoxytetramethyleneglycol),但是使用具有530的聚合度的聚丙二醇效果会更好一些。聚氨基甲酸乙酯预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为5005000,好一些的为15004000,更好一些的为20003000。上述的固化剂,如果有2个以上的羟基化合物则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聚氨基甲酸乙酯多元醇(polyurethanepolyol)、聚醚多元醇(polyetherpolyol)、聚酯多元醇(polyesterpolyol)、丙烯酸多元醇(acrylpolyol)、聚丁二烯多元醇(polybutadienepolyol)、聚碳酸盐多元醇(polycarbonatepolyol)等都可以。这其中,从特定的异氰酸酯(isocyanate)和特定的多元醇(polyol)中获得的末端中含有羟基的聚氨基甲酸乙酯多元醇(polyurethanepolyol)效果会更好一些。特别是从二异氰酸酯化合物(diisocyanatecompound)和多元醇(polyol)中产生的至少两个末端中含有羟基的聚氨基甲酸乙酯多元醇(polyurethanepolyol)效果会更好一些。上述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diisocyanatecompound)可以使用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diphenylmethane-4,4,-diisocyanate)、甲f^苯!掌二异氰酸酉旨(tolylenediisocyanate)、环己烷二异氰酸酯(hexamethylenediisocyanate)、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sophoronediisocyanate)、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酉旨(4,4,-dicyclohexylmethenediisocyanate)、赖氨酸异氰酸酉旨(lysineisocyanate)、氢{七苯二甲二异氰酸酯(hydratedxylenediisocyanate),但是使用甲代苯撑二异氰酸酯(tolylenediisocyanate)效果会更好一些。另外,上述的多元醇可以使用三羟甲基丙烷(trimethylolpropane)等与环氧乙烷(ethyleneoxide)或环氧丙烷(propyleneoxide)的反应生成物,但是使用聚合度在530的聚丙二醇派生物(polypropyreneglyco1derivative)效果会更好一些。本固化剂的平均分子量为5005000,好一些的为15004000,更好一些的为20003000。为调节这些聚氨基甲酸乙酯预聚物和固化剂的黏度,可加入乙酸乙酯以及四氢化呋喃等催化剂使用。这种方法尤其对紫外线吸收剂以及荧光增白剂在聚氨酯中均匀分布有效。另外,在该合成类粘合剂中加入可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见光领域的颜色发生变化的调光染料,还可制成同时具有紫外线滤除性能与偏光性能以及调光性能的偏光调光薄片。这种调光染料有螺吡喃类化合物、螺噁嗪类化合物、萘并吡喃类化合物等。上述的螺吡喃类化合物(spiropyrancompounds)的具体有r,3,,3,-三甲基螺旋(2H-l-苯并芘-2,2,』引哚啉)(l,,3,,3,-trimethylspiro(2H-l-benzopyran-2,2,-indoline))、1,,3,,3,-三甲基螺旋-8-硝基(2H-l-苯并芘-2,2,』引哚啉)(1,,3,,3,-trimethylspiro-8-nitro(2H-1-benzopyran-2,2,-indoline))、1,,3,,3,-三甲基-6-羟基螺旋(2H-l-苯并芘-2,2,-卩引哚啉)(1,,3,,3,陽trimethyl-6-hydroxyspiro(2H画1-benzopyran-2,2,-indoline))、1,,3,,3,-三甲基螺旋-8-甲氧基(2H-l-苯并芘-2,2,-吲哚啉)(l,,3,,3,-trimethylspiro-8-methoxy(2H-l-benzopyran-2,2,-indoline))、5,-氯-1,,3,,3,-三甲基-6-硝基螺旋(2H-l-苯并芘-2,2,』引哚啉)(5,-chloro-1,,3,,3,-trimethyl-6-nitrospiro(2H-1画benzopyran-2,2,-indoline))、6,8-二溴代-1,,3,,3,-三甲基螺旋(2H-l-苯并芘-2,2,-吲哚啉)(6,8-dibromo-1,,3,,3,-trimethylspiro(2H曙1-benzopyran-2,2,—indoline))、6,8-二溴代-1,,3,,3,-三甲基螺旋(2H-l-苯并芘-2,2,-吲哚啉)(6,8-dibromo-1,,3,,3,-trimethylspiro(2H-1-benzopyran-2,2'-indoline))、8-乙氧基-l,,3,,3,,4,,7,-五甲基螺旋(2H-l-苯并芘-2,2,-吲哚啉)(8—ethoxy-1,,3,,3,,4,,7,画pentamethylspiro(2H画1-benzopyran-2,2,—indoline))、5,-氯-1,,3,,3,-三甲基螺旋-6,8-二硝基(2H-l-苯并芘-2,2,-卩引哚啉)5,—chloro-1,,3,,3,—trimethylspiro画6,8-dinitro(2H一1-benzopyran-2,2'—indoline)、3,3,l-二苯基-3H-萘酚-(2,1-b)吡喃(3,3,1-diphenyl-3H-naphtho-(2,1-b)pyran)、1,3,3-三苯基螺旋[喷哚啉-2,3'-(3H)-萘酚(2,l-b)吡喃](1,3,3,國triphenylspiro[indoline-2,3,-(3H)-naphtho(2,l-b)pyran])、l-(2,3,4,5,6-五甲基节基)-3,3-二甲基螺旋[fi引哚啉-2,3'-(3H)-萘酚(2,1-b)吡喃](l画(2,3,4,5,6-penatmethylbenzyl)画3,3-dimethylspiro[indoline-2,3,-(3H)-naphtho(2,l國b)pyran])、1-(2-甲氧基-5-硝基苄基)-3,3-二甲基螺旋[吲哚啉-2,3'-萘酚(2,1-b)吡喃](1-(2-methoxy-5-nitrobenzyl)-3,3-dimethylspiro[indoline-2,3,-naphtho(2,1-b)pyran])、l画(2-硝基苄基)-3,3-二甲基螺旋[吲哚啉-2,3,-萘酚(2,1-b)吡喃](l-(2-nitrobenzyl)曙3,3-dimethylspiro[indoline-2,3,画naphtho(2,l-b)pyran])、1-(2-萘甲基)-3,3-二甲基螺旋[吲哚啉-2,3'-萘酚(2,1-b)吡喃](l-(2画menaphthyl)-3,3-dimethylspiro[indoline-2,3,-naphtho(2,l-b)pyran])、1,3,3-三甲基-6,-硝基-螺旋[2H-l-苯并芘-2,2,-(2H)』引哚](1,3,3-trimethyl-6,-nitro-spiro[2H-l-benzopyran-2,2,-(2H)-indole])等不例。上述的螺噁嗪系化合物(spiaooxazinecompounds)的具体有1,3,3-三甲基螺旋[卩引哚酮-2,3,-(3H)萘酚(2,l-b)(1,4)噁嗪](1,3,3-trimethylspiro[indolino-2,3,画(3H)naphtho(2,l-b)(l,4)oxazine])、5-甲氧基-l,3,3-三甲基螺旋[吲哚酮-2,3,-(3H)萘酚(2,l-b)(1,4)噁嗪](5-methoxy隱l,3,3-trimethylspiro[indolino-2,3'-(3H)naphtho(2,l-b)(1,4)oxazine])、5-氯-l,3,3-三甲基螺旋[口引哚酮-2,3'-(3H)萘酚(2,l-b)(1,4)噁嗪](5-chloro-1,3,3-trimethylspiro[indolino-2,3,-(3H)naphtho(2,1-b)(1,4)oxazine])、4,7-二乙氧基-1,3,3-三甲基螺旋[口引哚酮-2,3'-(3H)萘酚(2,l-b)(1,4)噁嗪(4,7-diethoxy隱1,3,3画trimethylspiro[indolino-2,3,-(3H)naphtho(2,1画b)(1,4)oxazine])、5-氯-l-丁基-3,3-二甲基螺旋[吲哚酮-2,3'-(3H)萘酚(2,l-b)(1,4)噁嗪](5-chloro-1-butyl-3,3-dimethylspiro[indolino-2,3,國(3H)naphtho(2,1-b)(1,4)oxazine])、1,3,3,5-四甲基-9,-乙氧基螺旋[卩引哚酮-2,3,-(3H)萘酚(2,l-b)(1,4)噁嗪](l,3,3,5-tetramethyl-9,-ethoxyspiro[indolino-2,3,-(3H)naphtho(2,l-b)(l,4)oxazine])、l-苄基-3,3-二甲基螺旋[吲哚啉-2,3,-(3H)萘酚(2,l-b)(1,4)噁嗪](1-benzyl-3,3画dimethylspiro[indole-2,3,画(3H)naphtho(2,1-b)(1,4)oxazine])、1一(4_甲氧基苄基)_3,3_二甲基螺旋[吲哚啉-2,3,-(3H)萘酚(2,l-b)(M)噁嗪](l画(4-methoxybenzyl)-3,3-dimethylspiro[indole画2,3,-(3H)naphtho(2,l-b)(1,4)oxazine])、l-(2-甲苄基)-3,3-二甲基螺旋[吲哚啉-2,3,-(3H)萘酚(2,l-b)(l,4)噁嗪](l画(2-methylbenzyl)隱3,3誦dimethylspiro[indole-2,3,-(3H)naphtho(2,l-b)(1,4)oxazine]),l-(3,5-二甲基苄基)-3,3-二甲基螺旋[吲哚啉-2,3,-(3H)萘酚(2,l-b)(1,4)噁嗪](l-(3,5-dimethylbenzyl)陽3,3-dimethylspiro[indole画2,3,-(3H)naphtho(2,l画b)(1,4)oxazine])、l-(4-氯苄基)-3,3-二甲基螺旋[吲哚啉-2,3,-(3H)萘酚(2,l-b)(l,4)噁嗪](1-(4-chlorobenzyl)-3,3-dimethylspiro[indole-2,3,画(3H)naphtho(2,1-b)(1,4)oxazine])、l-(4-溴苄基)-3,3-二甲基螺旋[吲哚啉-2,3'-(3H)萘酚(2,l-b)(l,4)噁嗪](l-(4陽bromobenzyl)-3,3-dimethylspiro[indole-2,3,-(3H)naphtho(2,l隱b)(1,4)oxazine])、l-(2-氟苯基)-3,3-二甲基螺旋[吲哚啉-2,3'-(3H)萘酚(2,l-b)(l,4)噁嗪](1-(2-fluorobenzyl)-3,3扁dimethylspiro[indole-2,3,-(3H)naphtho(2,1-b)(1,4)oxazine])、1,3,5,6-四甲基-3-乙基螺旋[喷哚啉-2,3'-(3H)吡啶(3,2-f)(1,4)苯噁嗪](1,3,5,6-tetramethyl-3-ethylspiro[indole-2,3,-(3H)pyrido(3,2-f)(1,4)oxazine])、1,3,3,5,6-五甲基螺旋[吲哚啉-2,3,-(3H)吡啶(3,2-f)(1,4)-苯噁嗪](1,3,3,5,6-pentamethylspiro[indoline-2,3,-(3H)pyrido(3,2-f)(l,4)oxazine])、6,-(2,3-二氢化物-lH-吲哚-l-基)-1,3-二氢化物-3,3-二甲基-1-丙基-螺旋[2H-口引哚-2,3,-(3H)萘酚(2,l-b)(1,4)噁嗪](6,-(2,3-dihydro-1H國indole-1-yl)-1,3-dihydro-3,3-dimethyl-1-propylspiro[2H-indole-2,3,-(3H)naphtho(2,1-b)(1,4)oxazine])、6,隱(2,3-二氢化物-lH-吲哚-l-基)-1,3-二氢化物-3,3-二甲基-1-(2-甲丙基)画螺旋[2H』引哚-2,3,-(3H)萘酚(2,l-b)(1,4)噁嗪](6,-(2,3-dihydro-1H-indole-1-yl)-1,3-dihydro國3,3-dimethyl-1-(2-methylpropyl)-spiro[2H-indole画2,3,画(3H)naphtho(2,l-b)(l,4)oxazine])、1,3,3國三甲基画1國6,-(2,3-二氢化物-lH-吲哚-l-基)螺旋[2H』引哚-2,3,-(3H)萘酚(2,l-b)(1,4)噁嗪](1,3,3画trimethyl-l画6,-(2,3-dihydro國lH-indole國l隱yl)spiro[2H-indole國2,3,-(3H)naphtho(2,l-b)(l,4)oxazine])、1,3,3-三甲基-6,-(1-哌啶基)螺旋[2H-吲哚-2,3,-(3H)萘酚(2,l-b)(l,4)噁嗪](1,3,3画trimethy1-6,画(1-piperidyl)spiro[2H-indole國2,3,-(3H)naphtho(2,1-b)(1,4)oxazine])、1,3,3-三甲基-6,-(l-哌啶基)-6-(三氟甲基)螺旋[211-吲哚-2,3'-(3H)萘酚(2,l隱b)(1,4)噁嗪](1,3,3-trimethy1—6,—(l陽piperidy1)—6-(trifluoromethyl)spiro[2H-indok陽2,3,匿(3H)naphtho(2,l-b)(l,4)oxazine])、121,3,3,5,6-五甲基-螺旋[2H-吲哚-2,3'-(3H)萘酚(2,1-b)(1,4)噁嗪](1,3,3,5,6-pentamethyl-spiro[2H-indole-2,3,-(3H)naphtho(2,1-b)(1,4)oxazine])等不例。上述的萘并吡喃类化合物(naphthopyrancompounds)具体有3,3-二苯基-3H陽萘酚(2,l-b)吡喃(3,3-diphenyl-3H誦naphtho(2,l-b)pyran)、2,2隱二苯基-2H画萘酚(1,2-b)吡喃(2,2-diphenyl-2H-naphtho(2,l-b)pyran)、3-(2-氟苯基)-3-(4-甲氧苯基)-3H-萘酚(2,1-b)吡喃(3—(2画fluorophenyl)-3—(4画methoxyphenyl)國3H-naphtho(2,1—b)pyran)、3國(2-甲基-4-甲氧苯基)-3-(4-乙氧苯基)罢萘酚(2,1-b)吡喃(3-(2-methyl-4-methoxyphenyl)-3-(4-ethoxyphenyl)-3H-naphtho(2,1-b)pyran)、3-(2-呋喃)-3-(2-氟苯基)-3H画萘酚(2,l-b)吡喃(3國(2國furyl)-3-(2-fluorophenyl)-3H-naphtho(2,1-b)pyran)、3-(2-噻嗯基)-3-(2-氟代-4-甲氧苯基)-3H-萘酚(2,l-b)吡喃(3—(2—thiGyl)画3—(2-fluoro-4-mGthoxyphenyl)國3H-naphtho(2,1—b)pyran)、3國[2國(l-甲基吡咯基)]-3-(2-甲基-4-甲氧苯基)-3H-萘酚(2,1-b)吡喃(3國[2-(1-methylpyroryl)]-3-(2-methyl-4-methoxyphenyl)-3H-naphtho(2,1-b)pyran)、螺旋[双环(3.3.1)壬垸-9,3,-3H-萘酚(2,1-b)吡喃](spiro[bicycle(3.3.1)nonane-9,3,-3H-naphtho(2,1画b)pyran])、螺旋[双环(3.3.1)壬烷-9-2,-3H-萘酚(2,l國b)吡喃](spiro[bicycle(3.3.1)nonane-9誦2,國3H-naphtho(2,l-b)pyran])、4-[4-[6-(4-吗啉基)-3-苯基-3H-萘酚(2,l-b)吡喃-3-基]苯基]-对氧苯乙环(4-[4画[6-(4-molphonyl)-3-phenyl國3H國naphtho(2,l-b)pyran-3-yl]phenyl]molpholine)、4-[3-(4-甲氧苯基)-3-苯基-3H-萘酚(2,l-b)吡喃-6-基]-对氧苯乙环(4-[3國(4國methoxyphenyl)誦3-phenyl一3H-naphtho(2,l國b)pyran画6-yl]molpholine)、4-[3,3画双(4-甲氧苯基)-3H-萘酚(2,1-b)吡喃-6-基]-对氧苯乙环(4-[3,3-bis(4-methoxyphenyl)-3H-naphtho(2,1—b)pyran國6-yl]molpholine)、4-[3-苯基-3-[4-(l-哌啶基)苯基]-3&萘酚(2,1七)吡喃-6-基]-对氧苯乙环(4-[3一[phenyl一3-[4-piperidyl]phenyl]國3H画naphtho(2,l一b)pyran-6-yl]molpholine)、2,2画二苯基國2H-萘酚(2,l画b)吡喃(2,2-diphenyl-2H画naphtho(2,l-b)pyran)等示例。上述防眩性层压体的偏光膜,仅需具有最基本的耐热性而无需指定,能够使用各种偏光膜。这些偏光膜最好使用聚乙烯醇制成的薄膜。该聚乙烯醇类树脂可无需指定而使用普通的聚乙烯醇类薄膜。以下是这类聚乙烯醇类树脂的具体实例。例如,聚乙烯醇树脂(polyvinylalcoholresin)、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树月旨(poly(ethylene-vinylacetate)copolymerresin)、聚乙烯醇丁縮醛树脂(polyvinylbutylalresin)、聚乙烯醇縮醛(polyvinylacetalresin)等。在这些聚乙烯醇类树脂中,聚乙烯醇树脂的效果最好。具有双色性色素的偏光膜耐热性优良,最适于用作上述偏光膜。例如,可将上述聚乙烯醇树脂加入双色性色素溶液中浸渍,并从室温加热至5(TC染色。上述的偏光膜的制造中使用的上述色素,例如直接黄(C.I.24895)(Chrysophenine)、氯冉亭直接红(C丄28160)(ChlorantineFastRed)、高级直接黄(C丄29000)(SiriusYellow)、苯羟基茜草素(C丄23500)(Benzopurpurine)、直接快速红(CI.23630)(DirectFastRed)、亮蓝B(CI.24410)(BrilliantBlueB)、氯唑黑BH(C丄22590)(ChlorazolBlackBH)、直接蓝2B(C丄22610)(DirectBlue2B)、直接天蓝(C丄24400)(DirectSkyBlue)、二胺氯(C丄30295)(DiamineGreen)、直接蓝4GL(C丄34200)(Sol叩henylBlue4GL)、直接铜蓝色2B(CI.24185)(DirectCopperBlue2B)、日本亮紫色BKConC(C丄27885)(NipponBrilliantVioletBKcone)、刚果红(C丄22120)(CongoRed)、氨基黑(C丄20470)(AcidBlack)等,根据目的可以从这些色素中选择2种以上。括号内的编号表示有机合成协会编写的《染料手册》新版(丸善株式会社1970年编)中记载的ColourIndexNo.。上述偏光膜,如再经金属化合物及硼酸处理,则会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及耐溶剂性。具体做法如下,将上述在双色性色素溶液中染色后的偏光膜,浸渍在金属化合物及硼酸混合溶液中或浸渍后拉伸;或将在双色性色素溶液中染色及拉伸后的上述偏光膜,浸渍在金属化合物及硼酸混合溶液中进行处理的方法。即使上述的金属化合物归属于第4周期、第5周期、第6周期中的某一个周期的过渡金属,该金属化合物被确认存在有上述的耐热性及耐溶剂性效果,从价格角度考虑铬、锰、钴、镍、铜、锌等的第4周期过渡金属的醋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等金属盐会更好一些。这些中的镍、锰、钴、锌及铜的化合物更廉价并且上述效果优良,是更好的选择。上述的金属化合物有醋酸锰(II)四水合物、醋酸锰(III)二水合物、硝酸锰(II)六水合物、硫酸锰(II)五水合物、醋酸钴(II)四水合物、硝酸钴(II)六水合物、硫酸钴(II)七水合物、醋酸镍(II)四水合物、硝酸镍(II)六水合物、硫酸镍(n)六水合物、醋酸锌(II)、硫酸锌(II)、硝酸铬(III)九水合物、醋酸铜(II)一水合物、硝酸铜(II)三水合物、硫酸铜(II)五水合物等。这些金属化合物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单独使用,同时也可以组合使用。考虑到为上述偏光膜被赋予的耐热性和耐溶剂性,上述金属化合物及硼酸在上述偏光膜中的含量如下。相对于每lg偏光膜,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含量在0.220mg之间较为妥当,最好在l5mg之间。而硼酸中硼的含量在0.330mg之间较为妥当,最好在0.510mg之间。处理液的构成满足上述含量,通常金属化合物浓度最好在0.530mg/L之间,硼酸浓度最好在220mg/L之间。偏光膜中的金属及硼的含量分析,可通过原子吸光分析法进行。上述用金属化合物及硼酸进行的浸渍工序的浸渍条件如下。通常在室温至50。C之间浸渍515分钟。浸渍后的加热工序条件如下。7(TC以上,最好在90120。C之间,加热1120分钟,最好加热540分钟。上述防眩性层压体中的透明树脂材料,只需具有一定程度的耐热性即可无需指定,能够使用各种透明薄片。聚碳酸酯类树脂(polycarbonateresins)、非结晶聚烯烃类树脂(non-crystallinepolyolefinresins)、聚丙烯酸酯类树脂(polyacrylateresins)、聚砜类树脂(polysulfoneresins)、三乙酰基纤维素类树月旨(triacetylcelluloseresins)、聚酉旨类积t月旨(polyesterresins)等都可作为透明树脂材料,但从机械强度和光响应性的特性考虑,最好使用聚碳酸酯类树脂。上述聚碳酸酯类树脂是从以2,2-双(4-羟基苯基)链垸(2,2-bis(4勿droxyphenyl)alkane)和2,2-双(4-羟基-3,5-二卣化物苯基)链烷(2,2-bis(4-hydroxy-3,5-dihalogenophenyl)alkane)为代表的双酚化合物,用众所周知的方法制造的聚合物中获得的。其聚合物结构中可含有具有可生成脂肪酸二醇的酯键结构单位。最好是从2,2-双(4-羟基苯基)丙烷(2,2-bis(4-hydroxyphenyl)propane)诱导出的双酚A聚碳酸树脂。虽然对分子量无特别指定,但考虑到成型性和机械强度,其分子量应在1700040000之间,最好在2000030000之间。上述透明树脂材料的厚度为20pm2mm,进行曲面加工时最好在50pmlmm之间。上述防眩性层压体的大小及形状能够自由选定。最终得到的形状即可以是整张防眩性材料,也可以是覆盖局部防眩性材料的形状。与本发明有关的涂膜防眩性层压体,可在上述防眩性层压体的单面或双面(未粘合透明树脂薄片的面)设置涂膜层。该涂膜层即可在粘合透明树脂薄片之前涂,也可在粘合之后涂。与本发明有关的涂膜防眩性层压体的透明树脂薄片表面,可涂以下涂膜丙烯酸类材料、聚氨酯类材料、聚酯树脂类材料、三聚氰氨树脂类材料、环氧树脂类材料、聚硅氧烷类材料等中的一种以上的有机材料构成的有机皮膜。其中,考虑到与镜片的粘合性和耐溶剂性,最好选用丙烯酸类材料、聚氨酯类材料、聚酯树脂类材料。尤其应选用紫外线固化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及由这些材料混合而成的混合涂料。上述的氨酯(甲基)丙烯酸酯(urethane(meth)acrylate)可以举出2种功能的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urethane(meth)acrylayeoligomer),它是通过聚酯二醇(polyesterdiol)或脂肪族二醇(aliphaticdiol)和二异氰酸酯(diisocyanate)之间反应获得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diisocyanatecompound)与每分子中含有l个(甲基)丙烯酰基氧基((meth)acroyloxygroup)及一个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meth)acrylatemonomer)之间反应得到的。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使用由有l个功能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urethane(meth)acrylatemonomer)、有24个功能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meth)acrylatemonomer)、有6个功能基团的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单体(dipentaerythritholhexa(meth)acrylatemonomer)成分混合得到的氨基甲酸乙酉旨(甲基)丙烯酸酯(urethane(meth)acrylate)。上述的聚酯二醇可以从脂肪族二醇和脂肪族羰酸中制出。该脂肪族二醇有乙二醇、1,4-丁垸二醇、1,6-乙烷二醇、二甘醇、二丙烯甘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等。另外,脂肪族二羰酸有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已二酸、庚二酸、辛二酸、癸二酸等。对于上述的二异氰酸酯芳香族二异氰酸酯更好一些,例如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等。上述的双功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可以通过聚酯二醇或脂肪族二醇和二异氰酸酯的反应获得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与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羟基丙基丙烯酸酯、羟基丁基丙烯酸酯等的1分子中有1个丙烯酰基氧基和羟基的丙烯酸酯单体的氨基甲酸乙酯化反应获得。上述的l功能单体有分子中有l个的(甲基)丙烯酰基氧基化合物、苯乙烯、(X-甲基苯乙烯等的不饱和化合物、丙烯腈、异丁烯腈等的氰化乙烯基化合物。特别是适合的化合物有分子中有l个(甲基)丙烯酰基氧基的化合物、例如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丁基丙烯酸酯、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十二烷基丙烯酸酯、十三垸基丙烯酸酯、环己胺丙烯酸酯、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等。上述的2功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有l,4-丁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乙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烯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基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上述的3,4功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有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等。上述的6功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有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上述的聚酯丙烯酸酯是从多价乙醇、多价羰酸、丙烯酸酸或其派生物中得到的饱和或不饱和聚酯丙烯酸酯。具体为在2价乙醇、3价乙醇或2价乙醇和3价乙醇的混合物中使用作为多价羰酸的2价羰酸得到的。上述涂膜防眩性层压体涂膜层的固化方法根据涂敷的材料可使用紫外线照射法和热固化法。从生产性角度考虑使用紫外线照射法会更好一些。另外,涂膜层的膜厚一般为0.12(Him,从功能方面考虑采用ll(Him会更好一些。这些涂敷材料分为无溶剂类和使用溶剂类两种,作为代表性溶剂有甲苯、甲基异丁基酮、异丙基乙醇、异丁基乙醇、乙基溶纤剂(ethylcdlosolve)等。为了在上述防眩性层压体上涂敷材料后,形成具有上述特征的涂膜防眩性层压体,可使用如下的方法,即使用喷雾、浸渍、帘式喷淋、滚涂等公知方法进行涂敷后,用低压水银灯、中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氙灯、镓灯、金卤灯(metalhydride)等照射紫外线后进行迅速固化的方法。本发明所阐述的防眩性材料,可将上述的防眩性层压体或涂膜防眩性层压体在透明的热塑性树脂上进行层压后制造而得;或者将上述的防眩性层压体或涂膜防眩性层压体置入到透明的热固性聚合物中,或层压到透明的热固性聚合物层上制造而得。即是对上述防眩性层压体或涂膜防眩性层压体,进行射出成形或注塑聚合加工,将其置入到镜片中或层压在镜片体上,可制成本发明所阐述的防眩性材料。上述用于射出成形的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使用普通的树脂镜片(透镜)材料即可。其中如果使用以下的树脂会更好一些,即由双酚A聚碳酸脂具有代表性的芳香族聚碳酸脂、光弹性系数在55xl0^n^/N以下的聚碳酸脂构成的芳香族-脂肪族共聚体聚碳酸脂或脂肪族聚碳酸脂形成的树脂,或在该芳香族-脂肪族共聚体聚碳酸脂或脂肪族聚碳酸脂中将芳香族聚碳酸脂的重量比控制在40%以下,特别是控制在1030%范围内的树脂。上述的注塑聚合中使用的聚合物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直接使用作为通常的树脂镜片(透镜)材料的单体合成物。其具体示例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丙烯酸甲酯类、丙烯酸酯类、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盐、有苯二酸二烯丙酯等的烯丙基单体、用溴或氯置换的各种丙烯酸甲酯类、丙烯酸酯类、烯丙基化合物,还有内部有氨基甲酸乙酯结合的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类聚合物、异氰酸酯和聚硫醇组合的硫代氨基甲酸乙酯类聚合物等。但是该层压体的亲和性角度考虑硫代氨基甲酸乙酯类聚合物会更好一些。由上述的硫代氨基甲酸乙酯类聚合物(thiourethanepolymerizablecomposition)组成的异氰酸酯化合物(isocyanatecompound)的具体示例有如下所示的化合物。即聚异氰酸酯(polyisocyanates),如二亚乙基异氰酸酯(diethyleneisocyanate)、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酉旨(tetramethylenediisocyanate)、环己烷二异氰酸酉旨(hexamethylenediisocyanate)、三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酉旨(trimethylhexamethylenediisocyanate)、环己烷二异氰酸酉旨(cyclohexanediisocyanate)、1,3-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l,3-bis(isocyanatomethyl)cyclohexane)、1,4-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l,4-bis(isocyanatomethyl)cyclohexane)、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酉旨(isophoronediisocyanate)、2,6-二(异氰酸根合甲基)十氢化萘(2,6隱bis(isocyanatomethyl)decahydronaphthalene)、赖氨酸三异氰酸酯(lysinetriisocyanate)、2,4-甲代苯撑二异氰酸酯(2,4-trilenediisocyanate)、2,6-甲代苯撑二异氰酸酯(2,6-trilenediisocyanate)、联邻甲苯胺二异氰酸酯(o-toluidinediisocyanate)、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酉旨(4,4,-diphenylmethanediisocyanate)、二苯醚二异氰酸酉旨(diphenyletherdiisocyanate)、3-(2,-异氰酸环己酯)丙基异氰酸酯(3-(2,-isocyanatecyclohexyl)propylisocyanate)、三(异氰酸苯酉旨)硫代磷酸盐(tris(phenylisocyanate)thiophosphate)、异亚丙基双(环己胺异氰酸酉旨)isopropylidenebis(cyclohexylisocyanate)、2,2,-双(4-苯基异氰酸酉旨)丙烷(2,2,-bis(4画isocyanatephenyl)propane)、三苯甲烷三异氰酸酉旨(triphenylmethanetriisocyanate)、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甲苯(bis(diisocyanatetolyl)phenylmethane)、3,3'-二甲氧基联苯胺-4,4'-二异氰酸酯(3,3,隱dimethoxybenzidine一4,4,國diisocyanate)、1,3-亚苯基二异氰酸酯(1,3-phenylenediisocyanate)、1,4画亚苯基二异氰酸酉旨(1,4画phenylenediisocyanate)、4,4,-二异氰酸酯联苯(4,4,-diisocyanatobiphenyl)、4,4,-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联苯(4,4,-diisocyanato-3,3,-dimethylbiphenyl)、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酉旨(dicyclohexylmethane-4,4,國diisocyanate)、l,l,-亚甲基双(4-异氰酸苯)(1,1,-methylenebis(4画isocyanatobenzene))、l,l,-亚甲基双(3-甲基-4-异氰酸苯)(1,1,画methyknebis(3-methyl—4-cyanatobenzene))、m-苯二甲二异氰酸酉旨(m-xylilenediisocyanate)、p-苯二甲二异氰酸酉旨(p画xylilenediisocyanate)、1.3-双(1-异氰酸酯-1-甲基乙基)苯(1,3-bis(1-isocyanate-1-methylethyl)benzene)、1.4-双(l-异氰酸酯-l-甲基乙基)苯(1,4-bis(1-isocyanate-1-methylethyl)benzene)、1,3-双(2-异氰酸-2-丙基)苯(l,3-bis(2-isocyanate-2-propyl)benzene)、2,6-二(异氰酸根合甲基)萘(2,6-bis(isocyanatomethyl)naphthalene)、1,5画萘二异氰酸酯(1,5誦naphthalenediisocyanate)、双(甲基异氰酸酯)四氢化二环戊二烯19(bis(isocyanatemethyl)tetrahydrodicyclopentadiene)、双(甲基异氰酸酯)二环戊二烯(bis(isocyanatemethyl)dicyclopentadiene)、双(甲基异氰酸酯)四氢化噻吩(bis(isocyanatemethyl)tetrahydrothiophene)、双(甲基异氰酸酯)噻吩(bis(isocyanatemethyl)thiophene)、2,5-二甲基异氰酸酯降冰片烯(2,5-dicyanatemethylnorbomene)、双(甲基异氰酸酉旨)金刚烷(bis(isocyanatemethyl)adamantine)、二聚物酸二异氰酸酉旨(dimericaciddiisocyanate)、1,3,5-三(l-异氰酸已基)氰尿酸(l,3,5-tri(l-isocyanatehexyl)isocyanuricacid)、2,5-二异氰酸甲基-l,4-二噻烷(2,5-diisocyanatomethyl-l,4-dithiane)、2,5_双(4-异氰酸-2-硫杂丁基)-1,4-二噻垸(2,5-bis(4-isocyanato-2-thiabutyl)画1,4-dithiane)、2,5-双(3-异氰酸甲基-4-异氰酸-2-硫杂丁基)-1,4-二噻垸(2,5-bis(3國isocyanatomethyl-4-isocyanato-2-thiabutyl)-1,4-ditiane)、2,5-双(3-异氰酸-2-硫杂丙基)-1,4-二噻垸(2,5-bis(3-isocyanato-2-thiapropyl)-1,4國dithiane)、1,3,5-三异氰酸环己烷(l,3,5-triisocyanatocyclohexane)、1,3,5-三(异氰酸甲基)环己烷(l,3,5-tris(isocyanatomethyl)cyclohexane)、双(硫代甲基异氰酸酯)甲烷(bis(isocyanatomethylthio)methane)、1,5-二异氰酸酯-2-甲基异氰酸酯-3-硫杂戊烷(1,5-diisocyanato-2-isocyanatemethyl-3-thiapentane)、1,2,3-三(硫代乙基异氰酸酯)丙烷(l,2,3-tris(isocyanateethylthio)propane)、1,2,3-三(硫代甲基异氰酸酯)丙垸(l,2,3-tris(isocyanatemethylthio)propane)、1,1,6,6-四(甲基异氰酸酯)-2,5-二硫杂己烷(1,1,6,6-tetrakis(isocyanatemethyl)-2,5-dithiahexane)、1,1,5,5、-四(甲基异氰酸酯)-2,4-二硫杂戊烷(1,1,5,5-tetrakis(isocyanatemethyl)-2,4-dithiapentane)、1,2-双(硫代甲基异氰酸酯)乙垸(l,2-bis(isocyanatemethylthio)ethane)、1,5-二异氰酸酯-3-甲基异氰酸酯-2,4-二硫杂戊烷(1,5-diisocyanate-3-isocyanatemethyl-2,4-dithiapentane)、1,5-二异氰酸酯-3-甲基异氰酸酯-2,4-二硫杂戊烷等的聚异氰酸酯类、根据这些聚异氰酸酯类的量管型反应得到的二聚物、这些聚异氰酸酯类(polyisocyanates)的环化三聚物及这些的聚异氰酸酯类和乙醇或聚硫醇的附属物等。而且,还有上述化合物的异氰酸酯基的全部或部分变成异硫氰酸酯基化合物等。以上,例举了本发明中使用的有异氰酸酯基及/或异硫氰酸酯基的化合物,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混合使用。在这些中,从良好的耐热性角度考虑,最好是聚异氰酸脂类,特别是具有良好环状构造的聚异氰酸脂。由上述的硫代氨基甲酸乙酯类聚合物组合的硫醇化合物的具体示例如下所示。即1,2-二》究基乙烷(1,2-dimercaptoethane)、1,2-二J充基丙烷(1,2-dimercaptopropane)、2,2-二巯基丙烷(2,2-dimercaptopropane)、1,3-二巯基丙烷(1,3-dimercaptopropane)、1,2,3-三巯基丙烷(1,2,3-trimercaptopropane)、1,4隱二》t基丁烷(1,4-dimercaptopropane)、1,6國二|;节基乙烷(1,6-dimercaptohexane)、双巯乙基硫醚(bis(2-mercaptoethyl)sulfide)、双(2,3-二巯基丙基)硫醚(bis(2,3-dimercaptopropyl)sulfide)、1,2扁7又(2画统L基乙石t基)乙烷(1,2誦bis(2-mercaptoethylthio)ethane)、1,5-二巯基-3-氧化物戊烷(1,5-dimercapto-3國oxapentane)、1,8-二巯基-3,6-二氧辛烷(1,8-dimercapto-3,6陽dioxaoctane)、2,2-二甲基丙垸-1,3-二硫环戊烯(2,2-dimethylpropane-l,3-dithiol)、3,4陽二甲氧基丁烷-1,2-二硫环戊烯(3,4-dimethoxybutane-1,2-dithiol)、2國巯基甲'烷画l,3-二惑充基丙烷(2-mercaptomethyl-1,3-dimercaptopropane)、2扁多奄基甲烷-1,4-二巯基丁'烷(2-mercaptomethyl-1,4-dimercaptobutane)、2-(2-巯基乙硫基)-1,3-二巯基丙烷(2-(2-mercaptoethylthio)-l,3画dimercaptopropane)、1,2-双(2-巯基乙硫基)-3-巯基丙垸(1,2-bis(2-mercaptoethylthio)-3画mercaptopropane)、4-巯基甲垸-l,8-二巯基-3,6-二噻辛烷(4-mercaptomethyl-l,8-dimercapto-3,6-dithiaoctane)、2,4-双(巯基甲烷)-1,5-二巯基-3-硫杂戊烷(2,4-bis(mercaptomethyl)-1,5-dimercapto-3-thiapentane)、4,8-双(巯基甲烷)-1,11-二巯基-3,6,9-三硫杂H"^—垸(4,8-bis(mercaptomethyl)-1,11-dimercapto-3,6,9-trithiaundecane)、4,7-双(巯基甲烷)-1,11-二巯基-3,6,9-三硫杂"^"^一垸(4,7-bis(mercaptomethyl)-1,11画dimercapto-3,6,9陽trithiaundecane)、5,7-双(巯基甲垸)-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5,7-bis(mercaptomethyl)-l,ll-dimercapto-3,6,9國trithiaundecane)、1,2,7-三》奄基画4,6画二硫L杂庚烷(1,2,7画trimercapto-4,6-dithiaheptane)、1,2,9-三巯基画4,6,8-三硫杂壬烷(1,2,9-trimercapto-4,6,8-trithianonane)、1,2,8,9-四巯基誦4,6-二硫杂壬烷(1,2,8,9國tetmmercapto-4,6國dithianonane)、1,2,10,1l-四巯基-4,6,8-三硫杂i"^一烷(1,2,10,11-tetramercapto-4,6,8-trithiaundecane)、1,2,12,13-四巯基-4,6,8,10-四硫杂三癸烷(1,2,12,13-tetramercapto画4,6,8,10-tetrathiatridecane)、1,1,1-三(惑奄基甲烷)丙烷(l,l,l画tris(mercaptomethyl)propane)、四(巯基甲烷)甲烷(tetrakis(mercaptomethyl)methane)、四(4-巯基-2-硫杂丁基)甲烷(tetrakis(4-mercapto画2-thiabutyl)methane)、四(7-巯基-2,5-二硫杂庚基)甲烷(tetrakis(7-mercapto-2,5画dithiaheptyl)methane)、乙二醇3又(2-统L基乙酸盐)(ethyleneglycolbis(2誦mercaptoacetate))、乙二醇X又(3-》充基丙酸盐)(ethyleneglycolbis(3-mercaptopropionate))、1,4-丁烷二醇双(2-巯基乙酸盐)(l,4-butanediolbis(2-mercaptoacetate))、1,4-丁烷二醇双(3-巯基丙酸盐)(1,4-butanedio1bis(3-mercaptopropionate))、三羟甲基丙烷三(2-统L基乙酸盐)(trimethylolpropanetris(2國mercaptoacetate))、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盐)(trimethylolpropanetris(3-mercaptopropionate))、季戊四醇四(2-巯基乙酸盐)(pentaerythrytholtetrakis(2-mercaptoacetate))、季戊四醇四(3-统L基丙酸盐)(pentaerythrytholtetrakis(3-mercaptopropionate))、l,l-二巯基环己烷(l,l-dimercaptocyclohexane)、1,4画二i^^F1,4國dimercaptocydohexane)、1,3画二巯基环己烷(1,3-dimercaptocyclohexane)、1.2-二巯基环己烷(1,2-dimercaptocyclohexane)、1.4-双(巯基甲烷)环己烷(1,4-bis(mercaptomethyl)cyclohexane)、1.3-双(巯基甲烷)环己烷(1,3國bis(mercaptomethyl)cyclohexane)、2,5隱双(巯基甲烷)-1,4画二噻烷(2,5画bis(mercaptomethyl)-l,4-dithiane)、2.5-双(2-巯基乙基)-1,4-二噻烷(2,5-bis(2-mercaptoethyl)-l,4-dithiane)、2,5-双(巯基甲烷)-l國二噻垸(2,5-bis(mercaptomethyl)國l-thiane)、2,5隱双(2-巯基乙基)-l-二噻烷(2,5-bis(2-mercaptoethyl)-l-thiane)、1,4-只又(多充基甲烷)苯1,4-bis(mercaptomethyl)benzene、1.3-双(巯基甲烷)苯(1,3國bis(mercaptomethyl)benzene)、双(4-巯基苯)硫化醚(bis(4-mercaptophenyl)sulfide)、双(4-多充基苯)乙醚(bis(4-mercaptophenyl)ether)、双(4-巯基甲垸苯基)甲垸(bis(4-mercaptomethylphenyl)methane)、2.2-7又(4-巯基苯)丙烷(2,2-bis(4-mercaptophenyl)propane)、双(4-巯基甲烷苯基)硫化物(bis(4-mercaptomethylphenyl)sulfide)、双(4-巯基甲烷苯基)乙醚(bis(4-mercaptomethylphenyl)ether)、2,2國双(4-巯基甲烷苯基)丙烷(2,2-bis(4-mercaptomethylphenyl)propane)、2,5画二巯基-1,3,4-噻重氮(2,5-dimercapto-l,3,4-thiadiazole)、3.4-噻吩二硫环戊烯(3,4-thiophendithio1)、1,2-二统L基-3-正丙醇(l,2-dimercapto-3-propanol)、1.3-二》究基-2-正丙醇(l,3-dimercapto-2-propanol)、甘油基二硫代甘醇酸酯(glyceryldithioglycolate)、1,1,2,2-四(巯基甲烷硫代)乙烷(1,1,2,2-tetarkis(mercaptomethylthio)ethane)、1,1,3,3-四(巯基甲烷硫代)丙烷(1,1,3,3-tetrakis(mercaptomethylthio)propane)、3-巯基甲烷-1,5-二巯基-2,4-二硫杂戊烷(3-mercaptomethyl誦1,5-dimercapto画2,4-dithiapentane)等聚石兖醇类以及这些的2聚物20聚物的低聚物。上述硫醇基中作为含有不饱和基的硫醇基类主要有丙烯硫醇(allylthiol)、2-乙烯基节基硫醇(2-vinylbenzylthio1)、3-乙烯基苄基硫醇(3-vinylbenzylthio1)、4-乙烯基节基硫醇(4-vinylbenzylthio1)、2-乙烯基苯酚(2-vinylthiopheno1)、3-乙烯基苯酚(3-vinylthiopheno1)、4-乙烯基苯酚(4-vinylthiophenol)等。这些即使单独也可混合两种以上使用。在这些之中较好的具体示例是聚硫醇类,最好的是具有硫化物结构的或酯构造的聚硫醇类。上述注塑聚合用的注塑聚合模,可直接用于制作普通眼镜镜片的玻璃★口广口卩o本发明所阐述的光学产品具有含有以上防眩性材料的特征。这类光学产品主要有偏光太阳镜和偏光护目镜等。其中偏光太阳镜和偏光护目镜最为典型。另外,本
发明内容还包括本发明中阐述的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即本发明所阐述的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是指将防眩性层压体或涂膜防眩性层压体层压到透明的可热塑性树脂上等制造方法。上述的防眩性层压体使用至少有一层中含有荧光增白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合成类粘合剂,用两片透明的树脂材料夹住偏光膜粘合而成,这也是其独有的特征。还有,本发明所阐述的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如下方法,即将防眩性层压体或涂膜防眩性层压体置入到透明的热固性聚合物中或层压到透明的热固性聚合物上,然后聚合该热固性聚合物的制造方法。上述的防眩性层压体使用至少有一层中含有荧光增白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合成类粘合剂,用两片透明的树脂材料夹住偏光膜粘合而成,这也是其独有的特征。本发明所阐述的防眩性材料制造方法中使用的防眩性层压体或涂膜防眩性层压体,为"本发明所阐述的防眩性层压体或涂膜防眩性层压体"项目中所记载的内容。上述的荧光增白剂最好是从苯并噁唑基类化合物、1,2-二苯乙烯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二苯基类化合物、萘二甲酰亚氨基类化合物、吡唑啉类化合物以及2羟基喹啉类化合物等组成的群中至少选一种的产品。上述紫外线吸收剂最好是从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水杨酸苯酯基类、三嗪类等组成的群中选择l种以上的紫外线吸收剂。上述的透明树脂材料为聚碳酸脂薄片,其厚度最好为20^im2mm。上述的涂膜防眩性层压体最好在层压体的单面加工涂膜层,或者在层压体的双面加工涂膜层。上述涂膜层由从丙烯基类材料、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类材料、聚酯树脂类材料、三聚氢胺树脂类材料、环氧树脂类材料、聚硅氧烷类材料等组成的群中选择l种以上的有机材料构成。喷涂后用UV固化或热固化形成薄膜,膜厚最好为0.120pm。用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和荧光增白剂的热固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粘合剂,用表面设置了涂膜层的2片透明聚碳酸脂薄片夹持住偏光膜后粘合而成的防眩性层压体,作为示例可用以下的方法制造而成。在用特定的有机溶剂稀释聚氨基甲酸乙酯预聚合物后制成的溶液中,针对树脂固体部分,以0.13.0%的重量%加入紫外线吸收剂,并且针对树脂固体部分以0.13.0%的重量%再加入荧光增白剂,并均匀地搅拌混合。然后以异氰酸酯基(I)和固化剂的氢氧基(H)的比I/H为0.920,最好以110为基准,加入固化剂,并充分搅拌制成溶液。溶液中的聚合物浓度一般重量比为4090%重量%时的浓度最为适宜。用刮棒涂膜器将该溶液喷涂在(表面设置了涂膜层)透明聚碳酸脂薄片的单面,涂敷厚度为512pm。涂敷后在室温下干燥130分钟,在该合成树脂薄片的涂敷面粘贴上偏光膜,在该偏光膜的另一侧面粘贴上其它(表面上设有涂膜层)透明聚碳酸脂薄片的单面,形成三明治状。将该层压薄片加热,使含有固化剂的聚氨基甲酸乙酯预聚合物固化,可获得透明的合成树脂层压体。聚氨基甲酸乙酯预聚合物的固化条件一般为6014(TC下加热2小时1周左右的时间。上述的稀释溶剂有像乙烷、庚烷、辛垸、环己垸、甲苯、二甲苯、乙基苯这样的碳氢化合物;醋酸乙酉旨(ethylacetate),醋酸甲酯(methylacetate),醋酸异丙酯(isopropylacetate),正丙基醋酸(n-propylacetate),醋酸异丁酯(isobutylacetate),醋酸丁酯(n-butylacetate),醋酸异戊酯(isoamylacetate),甲基丙酸(methylpropionate),丁酸异丙酯(isobutylpropionate)等酯类化合物);丙酮(acetone)、甲基乙基酮(methylethylketone)、二乙基酮(diethylketone)、甲基异丁基酮(methylisobutylketone)、乙酉先基丙酮(acetylacetone)、环己月安酮(cyclohexylketone)等的酮类;乙酸溶纤剂(cellosolveacetate)、二甘醇二醋酸盐(diethyleneglycoldiacetate)、乙二醇单n画丁基乙醚酉昔酸盐(ethyleneglycolmono画n画butyletheracetate)、丙二醇甲醚乙酸酯(propyleneglycolmonoethyletheracetate)等的乙醚酯类;二丙酮乙醇(diacetonealcohol)、tert-戊基乙醇(tert-amylalcohol)等的三级乙醇及四氢呋喃(tetrahydrofliran)等。其中、特别是醋酸乙酯、四氢呋喃及甲苯会更好一些。上述的防眩性层压体或涂膜防眩性层压体利用进一步的射出成形和注塑聚合,置入到镜片中,或层压到镜片体上,可制成本发明所阐述的防眩性材料。用于射出成形使用的树脂以及用于上述注塑聚合的聚合物,使用"本发明所阐述的防眩性材料"项目中记载的产品。用于上述注塑聚合的模,可使用制作普通眼镜镜片的玻璃产品。实施上述注塑聚合时,可使用下述具体的操作方法。例如,在模的一面填充聚合物,在其上设置该层压体,然后通过垫圈严密地固定设置模的另一面后,再向模内填充聚合物进行聚合的方法;利用适当的方式在模内支撑起该层压体,然后注入聚合物进行聚合的方法;首先在其它模的一面密布该层压体,然后向模内注入聚合物进行聚合的方法。使用的该层压体的大小尺寸和形状可自由选择。也就是说,可以是覆盖最后制成镜片的整体的形状,也可以是仅覆盖镜片一部分的形状。另外,最好利用临时使用的单体将该层压体润湿后再加入到模内,这样可以防止气泡混入,同时可以保证聚合物聚合后形成的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和该层压体之间的密合性。聚合物根据情况可以含有聚合开始剂,通过适当温度加热进行聚合。下面在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介绍。另外本发明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造的防眩性材料的透射率、偏光度和涂膜厚度的测量和计算使用以下的方法进行。(A)透射率透射率利用分光光度计V-550(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造)进行测量。(B)涂膜厚度涂膜厚度使用多层膜厚测量装置DC-8200(GUNZE株式会社制造)进行测量。实施例l(a)制造偏光膜将聚乙烯醇(Kuraray株式会社生产、商品名VF-P#7500)放入含有氯冉亭直接红4B-P(C.I.28160)0.1g/L、直接菊黄(C丄24895)0.78g/L、直接蓝G(C.I.34200)0.3g/L以及无水硫酸钠10g/L的水溶液中,在35'C条件下进行3分钟染色后,在溶液中延伸为初期的4倍。将该染色薄膜放入含有醋酸镍2.5g/L、硼酸6.6g/L的水溶液中,在35'C条件下浸泡3分钟。在保持该薄膜绷紧状态下在室温中干燥3分钟后,进行3分钟11(TC的加热处理,可制得偏光膜。获得的偏光膜的光学特征如下,可视部全域的能见度补正透射率T(vIs.)=29.9%,偏光度?=94.3%。另外,该薄膜中的镍含量为1.2mg/g,硼含量为1.3mg/g。(b)透明树脂材料将厚度为700^im双酚A聚碳酸脂薄片(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造)作为透明树脂材料使用。(C)组成粘合剂在加入了聚合物50g、醋酸乙酯66.7g以及固化剂5g的溶液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2,3,4,4'-四羟基二苯甲酮(2,2,,4,4,-tetrahydrobenzophenone)0.39g、2,2,-羟基-3,-四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三嗪(2,2,-hydroxy-3,-tetrabutyl-5,-methylphenyl—5國chlorobenzotriazone)0,39g、^^,fi3U2,5-)^(5國;^了^-2-苯并恶唑基)噻吩(2,5-bis[5-tert-butylbe腦xazolyl(2)]thiophen)0.47g,在室温下充分搅拌l小时。另外上述的预聚物为NCO基当量重量(所谓当量重量是指每l个官能基团的平均分子量)为1500的聚氨基甲酸乙酯预聚物(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平均聚合度为15的聚丙二醇共同调制而成的物质。上述固化剂为氢氧基当量重量为10的聚丙二醇调制而成的物质。(d)本发明中防眩性层压体的制造使用刮棒涂膜器弁12在(b)的透明聚碳酸脂薄片的单面上涂敷(C)中获得的粘合剂,在室温下干燥5分钟后,用层压装置(株式会社MCK制造)粘贴上(a)中获得的偏光膜。在该层压薄片的偏光膜侧,用另外一片涂敷了粘合剂的聚碳酸脂薄片按同样的方法进行粘贴,最后在室温下干燥24小时,在7(TC下干燥24小时,可制得本发明中的防眩性层压体。固化后的粘合剂涂膜厚度应为79pm。在波长400nm条件下的透射率可获0.17%的较好效果。另外在280400nm的紫外域全波长条件下,透射率不足0.3%。关于各波长条件下的透射率其结果如附图l所示。实施例2(a)制作偏光膜将聚乙烯醇(Kuraray株式会社生产、商品名VF-P#7500)放入含有氯冉亭直接红4B-P(C丄28160)1.83g/L、直接菊黄(C丄24895)0.69g/L、直接蓝G(C丄34200)1.lg/L以及无水硫酸钠10g/L的水溶液中,在35"C条件下进行3分钟染色后,在溶液中延伸为初期的4倍。将该染色薄膜放入含有醋酸镍2.5g/L、硼酸6.6g/L的水溶液中,在35X:条件下浸泡3分钟。在保持该薄膜绷紧状态下,在室温中干燥3分钟后,进行3分钟11(TC的加热处理,可制得偏光膜。获得的偏光膜的光学特征如下,可视部全域的能见度补正透射率T(vis.)=19.0%,偏光度?=97.5%。另外该薄膜中的镍含量为1.2mg/g,硼含量为1.3mg/g。使用上述(a)偏光膜,进行实施例l(b)(d)的同样操作,可制得本发明的防眩性层压体。固化后的粘合剂厚度应在79pm。在波长400nm条件下的透射率可获得O.55%的较好效果。另外在280400nm紫外域全波长条件下的透射率不足0.7%。各波长条件下的透射率结果如附图2所示。实施例3(a)制作偏光膜将聚乙烯醇(Kuraray株式会社生产、商品名VF-P#7500)放入含有氯冉亭直接红4B-P(C丄28160)0.37g/L、直接菊黄(C丄24895)0.23g/L、直接蓝G(C丄34200)1.73g/L以及无水硫酸钠10g/L的水溶液中,在35。C条件下进行3分钟染色后,在溶液中延伸为初期的4倍。将该染色薄膜放入含有醋酸镍2.5g/L、硼酸6.6g/L的水溶液中,在35"C条件下浸泡3分钟。在保持该薄膜绷紧状态下,在室温中干燥3分钟后,进行3分钟11(TC的加热处理,可制得偏光膜。获得的偏光膜的光学特征如下,可视部全域的能见度补正透射率T(vls.)=19.8%,偏光度P-99.8X。另外该薄膜中的镍含量为1.2mg/g,硼含量为1.3mg/g。(b)透明树脂材料将厚度为700)am双酚A聚碳酸脂薄片(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造)作为透明树脂材料使用。(c)组成粘合剂和实施例l一样,在调制成的含有预聚物和固化剂的醋酸乙酯溶液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2,2,,4,4,-tetrahydrobenzophenone)0.39g、2,2,-羟基-3,-四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三嗪(2,2,-hydroxy-3,-tetrabutyl-5,-methylphenyl-5-chlorobenzotriazone)0.39g、荧光增白剂2,5-双(5-叔丁基-2-苯并恶唑基)噻吩(2,5-bis[5-tert-butylbenzoxazolyl(2)]thiophen)0.55g,在室温下充分搅拌l小时。使用上述(a)(c),进行实施例l的(d)—样的操作,可制得本发明的防眩性层压体。固化后的粘合剂厚度应在79pm。在波长400nm条件下的透射率可获得0.71%的较好效果。另外在280400nm紫外域全波长条件下的透射率不足1.0%。关于各波长条件下的透射率结果如附图3所示。实施例4利用紫外线固化型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材料,使用单面有涂膜层的厚度为70(Him的双酚A聚碳酸脂薄片,进行实施例l的同样操作,可制得本发明的防眩性层压体。实施例5使用合模力为100ton的射出成形机,事先冲裁好的直径为75mm的实施例l中的层压体,并将其填充到有曲面形状(球面半径为63mm)的模腔且设定温度在8(TC的模具内。然后用气缸温度为30(TC的射出成形机,注塑到事先在10(TC下干燥了6小时的双酚A聚碳酸脂薄片上,可制成中心厚度在3mm,且在其上层压了实施例l中的层压体的镜片体(本发明中的防眩性材料)。实施例6将实施例1中的层压体剪切成直径为60mm的圆形,可获得曲率半径R^90mm的弯曲加工品。作为热固性树脂的原料组成物,将l,3-双(异氰酸甲基)苯(l,3-bis(isocyanatomethyl)benzene)43.5g、苯丙酸季戊四醇酯(3-巯基丙酸)(pentaerythrytholtetrakis(3-mercaptopropionate))56.5g、二月桂酸二甲基锡(dimethyltinlaurate)0.05g、以及丁氧基乙基酸式磷酸盐(butoxyethylacidphosphate)0.2g均匀地混合,调制成镜片单体组成物。然后将经过弯曲加工的层压体放入规定的玻璃模中,在其上下注入镜片单体组成物,从2(TC到10(TC进行20小时慢慢升温,从10(TC到12(TC进行1小时升温后,再进行12(TC的1小时加热,使之聚合固化。从模中取出后,在12(TC下进行l小时退火,可制得置入了实施例l中的层压体的镜片体(本发明中的防眩性材料)。比较例l与实施例l相同,在调制成的含有预聚物和固化剂的醋酸乙酯溶液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添加紫外线吸收剂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0.39g、2,2'-羟基-3,-四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三嗪0.94g,在室温下充分搅拌l小时。除使用本粘合剂外,其它与实施例l一样进行操作,可制得层压体。固化后的粘合剂厚度应为79pm。在波长400nm条件下的透射率可获得1.73X的较好效果。另外,在390400nm紫外域波长条件下的透射率在0.8X以上。各波长条件下的透射率结果如附图l所示。比较例2除使用与实施例2同样的(a)偏光膜外,其它进行与比较例l相同的操作,可制得层压体。固化后粘合剂涂膜的厚度应为79pm。在波长400nm条件下的透射率可获得6.42X的较好效果。另外,在3卯400nm紫外域波长条件下的透射率在2.0X以上。各波长条件下的透射率结果如附图2所示。比较例3除使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a)偏光膜外,其它进行与比较例l相同的操作,可制得层压体。固化后粘合剂涂膜的厚度应为79nm。在波长400nm条件下的透射率可获得13.4X的较好效果。另外在390400nm紫外域波长条件下的透射率在4.0X以上。各波长条件下的透射率结果如附图3所示。以下将实施例13和比较例13的结果总结成表1。表1很清楚地表示出本发明中的防眩性层压体在紫外线域波长条件下的较好吸收性。表l光透射率(%)<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0</column></row><table>工业方面的可利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阐述的防眩性材料具有较好的防紫外线特性,所以适用于具有良好外观和光学特性的防眩用运动护目镜和太阳镜等。权利要求1.一种防眩性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是由2片透明树脂材料层,夹在上述2片透明树脂材料层之间的偏光膜层,以及粘合所述树脂材料层与所述偏光膜层的、至少有一层含有荧光增白剂以及紫外线吸收剂的合成类粘合剂层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防眩性层压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荧光增白剂至少含有下述化合物中的一种苯并恶唑基类化合物、1,2-二苯乙烯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联苯基类化合物、萘二甲酰亚氨基类化合物、吡唑啉类化合物以及2羟基喹啉类化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性层压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紫外线吸收剂含有下述化合物中的一种以上苯酮类、苯并三唑类、水杨酸苯酯类、三嗪类。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眩性层压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树脂材料为聚碳酸酯薄片,其厚度为2(Him2mm。5.—种涂膜防眩性层压体,其中,是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眩性层压体的单面具有涂膜层的涂膜防眩性层压体。6.—种涂膜防眩性层压体,其中,是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眩性层压体的双面具有涂膜层的涂膜防眩性层压体。7.根据权利要求5或6中所述的涂膜防眩性层压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涂膜层至少由丙烯酸类材料、聚氨酯树脂类材料、聚酯树脂类材料、三聚氰氨树脂类材料、环氧树脂类材料、聚硅氧垸类材料中的一种以上有机材料构成,涂抹后经紫外线固化或热固化后形成,其膜厚为0.12(Him。8.—种防眩性材料,其中,是将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眩性层压体或权利要求5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涂膜防眩性层压体置入由透明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制成的镜片中而制成的。9.一种防眩性材料,其中,是将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眩性层压体或权利要求5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涂膜防眩性层压体层压至由透明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制成的镜片上而制成的。10.—种光学产品,其中,含有权利要求8或9中所述的防眩性材料。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产品是偏光太阳镜或偏光护目镜。12.—种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是包括在防眩性层压体或涂膜防眩性层压体上层压透明热可塑性树脂的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上述防眩性层压体是用合成类粘合剂将两片透明树脂材料及夹置于其中的偏光膜粘合而形成的,其中至少一层合成类粘合剂含有荧光增白剂以及紫外线吸收剂。13.—种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是包括将防眩性层压体或涂膜防眩性层压体置入透明热固性聚合性组合物中,接着将该热固性聚合性组合物聚合的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上述防眩性层压体是用合成类粘合剂将两片透明树脂材料及夹置于其中的偏光膜粘合而形成的,其中至少一层合成类粘合剂含有荧光增白剂以及紫外线吸收剂。14.根据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荧光增白剂至少含有下述化合物中的一种,苯并恶唑基类化合物、1,2-二苯乙烯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联苯基类化合物、萘二甲酰亚氨基类化合物、吡唑啉类化合物以及2羟基喹啉类化合物。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紫外线吸收剂含有下述化合物中的一种以上苯酮类、苯并三唑类、水杨酸苯酯类、三嗪类。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树脂材料为聚碳酸酯薄片,其厚度为2(Him2mm。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涂膜防眩性层压体是在上述防眩性层压体的单面设有涂膜层。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涂膜防眩性层压体是在上述防眩性层压体的双面设有涂膜层。19.根据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眩性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涂膜层由丙烯酸类材料、聚氨酯类材料、聚酯树脂类材料、三聚氰氨树脂类材料、环氧树脂类材料、聚硅氧垸类材料中的一种以上的有机材料构成,涂后经紫外线固化或热固化后形成,其膜厚为0.120pm全文摘要本发明主要提供具有良好的外观性和光学特性且便于制造和加工、同时具有优良偏光特性和滤除紫外线特性的防眩性材料,以及该材料的制造方法。由2片透明的树脂材料层、2片透明的树脂材料层之间夹着的偏光膜层、以及粘合树脂材料层和偏光膜层的含有荧光增白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合成类粘合剂层共同构成本发明中的防眩性层压体,并形成含有该防眩性层压体的本发明中的防眩性材料。本发明所阐述的防眩性层压体同时具有优良的偏光特性和紫外线滤除特性。因此,含有该防眩性层压体在内的与本发明有关的防眩性材料,可用于生产具有优良的外观性和光学特性的防眩用体育护目镜和太阳镜等产品。文档编号G02C7/12GK101251656SQ20071016662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3日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4日发明者三浦光雄,平田益一,木村英明,河合良三申请人:艾坶基希薄膜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