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973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更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提升反射效率的 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器具有外型轻巧、耗电量低及无辐射污染等优势,因而广 泛地被应用于各种电子消费产品中,例如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行 动电话等,并且已广为使用者所喜爱。近年来,液晶显示器甚至已取代传统 桌上型计算机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依照液晶显示器的光源机制而言,又可 区分为穿透式、反射式以及半穿半反式三类。其中,穿透式液晶显示器是由 背光模块来提供光源,其耗电量较大且在环境光太强时会使显示效果不佳。 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则是以反射电极层来取代透明电极层,再通过外界光线来 做为光源,因而不需要使用背光模块,'但其亮度较不均匀且在环境光线不足 时便无法使用。因此,半穿半反式液晶显示器便成为一种发展的方向。
首先参照图1,在公知的半穿半反式液晶显示面板100具有第一基板 102,第二基板106平行于第一基板102,以及液晶层104位于第一基板102 以及第二基板106之间。液晶显示面板100中的每个次画素区域具有一反射 区101及一穿透区103。液晶显示面板100具有背光源及环境光源来用于显 示。背光源提供光线Tl通过穿透区103,而环境光源则分别于穿透区103 及反射区101反射而提供光线Rl及R2。由于反射光线Rl相比于R2较弱, 在下文中会将反射光线Rl忽略。反射光线R2通过反射电极105来解决环境 光太强时显示效果不佳的问题。然而如图1所示可知,反射电极105反射效 率有其限制,导致光线R2反射效率有所限制而无法使显示效果有效提升, 且光线R2的反射方向有时并非使用者所观看的最佳角度。
微反射式的液晶显示器优点在于不需额外添加工艺,即可在一般的穿透 式显示面板中制造微反射元件,以解决其在环境光过强导致显示不佳的缺
点。然而传统微反射式面板的反射效率有其限制而无法有效提升,因此有必 要提供一种容易实施且低成本的方式来提升液晶显示面板的反射效率。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实施且低成本的方式来提升液晶显示 面板的反射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液晶层。 第一基板具有多个次画素区,且第一基板包含第一基底、开关元件阵列、介 电层、及反射电极。开关元件阵列设置于第一基底上,其中开关元件阵列包 括第一开关元件,其位于一次画素区中。介电层位于开关元件阵列上,且具 有至少一个接触孔。介电层具有一凹凸结构,此凹凸结构的凸部具有一高度t及一宽度d,且凸部的侧壁具有一倾斜角e,且其中宽度d不小于2n气ote。 反射电极设置于介电层上并通过接触孔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电性连接。第二 基板平行于第一基板,且液晶层位于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之间。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 液晶层。第一基板具有多个次画素区,且第一基板包含第一基底、开关元件 阵列、电容下电极、介电层、及反射电极。开关元件阵列位于第一基底上, 其中开关元件阵列包括一第一开关元件位于一次画素区中。电容下电极位于 第一基底上。介电层位于开关元件阵列以及电容下电极上,且介电层具有一 凹凸结构。反射电极设置于介电层上并通过接触孔与第一开关元件电性连 接,且反射电极与电容下电极形成一储存电容。第二基板平行于第一基板, 且液晶层位于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之间。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次画素区具有一反射区以及一穿透 区,该反射电极位于该反射区中,该第一基板还包括一平坦层位于该反射电极上;以及 '一穿透电极位于该平坦层上并位于该穿透区中,与该反射电极电性连接。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凹凸结构的凸部具有一高度t及一宽度d,且该凸部的侧壁具有一倾斜角e,且其中该宽度d不小于2n^ote。 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倾斜角e的范围约i度至约30度。
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凹凸结构的凹部具有一宽度W ,且 该宽度W的范围约1微米至约10微米。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凹凸结构散乱分布。 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凹凸结构均匀分布。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 液晶层。第一基板具有多个次画素区,且第一基板包含第一基底、半导体层、 绝缘层、栅极线、栅极、电容下电极、介电层、反射电极、数据线、及源极。 半导体层设置于基底上,且具有一源极区、 一通道区以及一漏极区。绝缘层 设置于半导体层上,且栅极线设置于基底上。栅极设置于绝缘层上并对应通 道区,且栅极与栅极线电性连接。电容下电极设置于绝缘层上。介电层位于 栅极以及电容下电极上,且介电层具有一凹凸结构。反射电极设置于介电层 上并与漏极区电性连接,其中反射电极与电容下电极形成一储存电容。数据 线设置于基底上。源极设置于介电层上并对应源极区,并与数据线电性连接。 第二基板平行于第一基板,且液晶层位于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之间。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半导体层的材质包含多晶硅。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次画素区具有一反射区以及一穿透 区,该反射电极位于该反射区中,该第一基板还包括一平坦层位于该反射电极上;以及一穿透电极位于该平坦层上并位于该穿透区中,与该反射电极电性连接。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凹凸结构的凸部具有一高度t及一宽度d,且该凸部的侧壁具有一倾斜角e,且其中该宽度d不小于2"^ote。 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倾斜角e的范围约i度至约30度。 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凹凸结构的凹部具有一宽度w ,且该宽度w的范围约i微米至约io微米。因此,本发明提出的液晶显示面板,在制作凹凸结构时,不需增加额外工艺或光罩便可完成,而且具有提升的反射效率。


图1显示一种微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2A显示一种依照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B显示图2A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3显示一种依照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凹凸结构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4A及图4B显示其它依照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示 意图。并且,上述附图中的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 液晶显示面板101 反射区 102第一基板 103 穿透区 104液晶层 105 反射电极 106第二基板21 栅极22 源极区 24 通道区 26 漏极区 28 源极200 液晶显示面板 208开关元件阵列 209第一开关元件 210第一基板 211 第一基底 212数据线 213半导体层 214 栅极线 215绝缘层 216 电容下电极 217凹凸结构 218接触孔219反射电极220平坦层222穿透电极224次画素区225反射区226穿透区230第二基板240液晶层250背光模块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方面、特征及优势将在以下各种更特定的范例实施 例的详述及附图下更易明了,其中相同的参考编号通常表示本发明的范例实 施例中的相同构件。另外并需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实施例的细节描述。图2A显示一种依照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200的俯视示意 图,而图2B显示液晶显示面板200沿图2A中线AA'的剖面示意图。液晶显 示面板200包含第一基板210、第二基板230、液晶层240及背光模块250。 第一基板210具有多个次画素区224,且次画素区224具有一反射区225以 及一穿透区226。第二基板230平行于第一基板210,而液晶层240位于第 一基板210以及第二基板2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30为一彩色 滤光片基板。背光模块250则位于第一基板210下方,用于提供背光源。第一基板210包含第一基底211、开关元件阵列208、绝缘层215、介电 层217、半导体层213、反射电极219、平坦层220、穿透电极222。第一基 底211上设置有开关元件阵列208、数据线212、栅极线214、及电容下电极 216。开关元件阵列208包括第一开关元件209位于次画素区224中。半导 体层213(例如为多晶硅)位于第一基底211上,并具有一源极区22、 一通道 区24以及一漏极区26。介电层217位于开关元件阵列208上,且具有至少 一个接触孔218。介电层217具有凹凸结构,且反射电极219设置于介电层 217上并通过接触孔218与第一开关元件209电性连接。栅极21设置于绝缘
层215上并对应通道区24。反射电极219与漏极区26通过接触孔218电性 连接,且反射电极219与电容下电极216形成一储存电容。源极28对应于 源极区22设置,并与数据线212电性连接。平坦层220位于反射电极219 上,且穿透电极222位于平坦层220上并位于穿透区226中,与反射电极219 电性连接。通过介电层217的凹凸结构设计,使得环境光源入射至介电层217 的凹凸结构时会有优选的反射角或反射率,进而提高反射效率。图3进一步显示介电层217的凹凸结构的剖面示意图。例如在一般的情 形中以30度角入射,而通过凸部302的侧壁倾斜角的设计,使光线能大部 份被反射至垂直液晶显示面板200的方向,以提高反射效率。在本实施例中, 凹凸结构的凸部302具有一高度t及一宽度d,而凹凸结构的凹部304具有 一宽度w。凸部302的侧壁具有一倾斜角0,且其宽度d不小于2*t*cot0。 倾斜角e的范围优选约1度至约30度,而宽度w的范围优选约1微米至约 IO微米。通过凹凸结构的设计,使得环境光源入射至反射电极219时,其反 射方向会被引导至使用者优选的观看方向。图4A及图4B显示其它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凹凸结构217 的俯视示意图。凹凸结构217的形状并不特别设限,实施为各种形状均无碍 于本发明的实施,如图4A所示的实施例,凹凸结构217的凸部为方形且均 匀分布。如图4B所示的实施例,凹凸结构217的凸部为圆形且散乱分布。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具有凹凸结构的反射电极可应用至各种反射型 液晶显示器或半穿半反型液晶显示器,在制作凹凸结构时,不需增加额外工 艺或光罩便可完成,举例来说,在形成接触孔以连接反射电极和漏极区时, 可同时形成凹凸结构。上述的实施例用以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特定实施例的描 述,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要包含所有此类修改与变化,以能真正符合本发 明的精祌与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以及一液晶层;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具有多个次画素区,包含一第一基底;一开关元件阵列于该第一基底上,其中所述开关元件阵列包括一第一开关元件位于一所述次画素区中;一电容下电极,位于该第一基底上;一介电层位于所述开关元件阵列以及该电容下电极上,该介电层具有一凹凸结构;以及一反射电极设置于该介电层上并通过所述接触孔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电性连接,所述反射电极与该电容下电极形成一储存电容;其中所述第二基板平行于该第一基板;以及其中所述液晶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以及该第二基板之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次画素区具有一反射区 以及一穿透区,该反射电极位于该反射区中,该第一基板还包括一平坦层位于该反射电极上;以及一穿透电极位于该平坦层上并位于该穿透区中,与该反射电极电性连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凹凸结构的凸部具有一高度t及一宽度d,且该凸部的侧壁具有一倾斜角e,且其中该宽度d不小于 2*t*c。te。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倾斜角e的范围约i度至约30度。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凹凸结构的凹部具有一宽 度w ,且该宽度w的范围约l微米至约10微米。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凹凸结构散乱分布。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凹凸结构均匀分布。
8. —种液晶显示面板,包含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以及一液晶层;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具有多个次画素区,包含 一裙~"基底;一半导体层设置于该基底上,具有一源极区、 一通道区以及一漏极区;一绝缘层设置于该半导体层上;一栅极线设置于该基底上;一栅极设置于该绝缘层上并对应该通道区,该栅极与该栅极线电性连接;一电容下电极设置于该绝缘层上;一介电层位于该栅极以及该电容下电极上,该介电层具有一凹凸结构; 一反射电极设置于该介电层上并与该漏极区电性连接,其中该反射电极 与该电容下电极形成一储存电容;一数据线设置于该基底上;以及一源极设置于该介电层上并对应该源极区,并与该数据线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基板平行于该第一基板;以及 其中所述液晶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以及该第二基板之间。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半导体层的材质包含多晶硅。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次画素区具有一反射区以 及一穿透区,该反射电极位于该反射区中,该第一基板还包括一平坦层位于该反射电极上;以及一穿透电极位于该平坦层上并位于该穿透区中,与该反射电极电性连接。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凹凸结构的凸部具有一高 度t及一宽度d,且该凸部的侧壁具有一倾斜角e,且其中该宽度d不小于 2,cote。
12. 如权利要求ii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倾斜角e的范围约i度至约30度。
13.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凹凸结构的凹部具有一宽 度w ,且该宽度w的范围约1微米至约10微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平行于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第一基板具有多个次画素区,且第一基板包含第一基底、开关元件阵列、介电层、及反射电极。开关元件阵列设置于第一基底上,其中开关元件阵列包括第一开关元件,其位于一次画素区中。介电层位于开关元件阵列上,且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孔。介电层具有一凹凸结构,此凹凸结构的凸部具有一高度t及一宽度d,且凸部的侧壁具有一倾斜角θ,且其中宽度d不小于2*t*cotθ。反射电极设置于介电层上并通过接触孔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电性连接。
文档编号G02F1/13GK101158793SQ20071018702
公开日2008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9日
发明者李锡烈, 杨敦钧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