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972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等成像设备,尤其是涉 及其中的开闭单元相对于设备主体打开以取下和安装成像单元的成像 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彩色成像设备的尺寸已经变小了,并常装在桌面上。这 种设备理想的是从其前面进行操作。
就在桌面上进行安装来说,特别重要的是用户接近最频繁的纸张 输出部分的可接近性。重点放在纸张输出部分的高度和纸张输出的方 向。
由于上述的设备常常安装在桌面上, 一些这样的设备被构造成用 户从设备前面能够取下和安装成像单元,并能够取下卡住的纸张。
图27示出了一个这样的例子。用户打开前门241和顶门242,来 接近成像单元243。这种结构叫做蛤壳式结构。
由于近年来彩色成像设备尺寸减小了,价格降低了,出现了新的 产品形式。这是一种其中的图像读取器单元放置在彩色成像设备上方 的多功能彩色打印机,它也用作台式彩色复印机。近年来,对多功能 彩色打印机的需要一直在增加。
然而,具有上述蛤壳式结构的彩色成像设备的缺点是,顶门不能 打开,因此,当设备上方没有很大空间时,难以取下和安装成像单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的是这样一种成像设备即使设备上方没有很大的空 间,用户也能够相对于设备主体打开和关闭开闭单元,并取下和安装
成像单元。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成像设备包括构造成用来形成图^f象的成 像单元、帮助把成像单元形成的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带以及具有 该带并能够相对于设备主体打开和关闭的开闭单元。带设置在成像单 元的上方,并且当开闭单元打开时,成像单元能够从设备主体取下。 开闭单元基本上水平地滑动,由此,相对于设备主体打开和关闭。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成像设备包括每个都构造成用来形成 图像的多个成像单元、帮助把多个成像单元形成的图像转印到记录材 料上的带以及具有该带并能够相对于设备主体打开和关闭的开闭单 元。带设置在多个成像单元的上方,并且当开闭单元打开时,所述多 个成像单元能够从设备主体取下。开闭单元基本上平行于多个成像单 元的排列方向滑动,由此相对于设备主体打开和关闭。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将会清楚本发明的其 他特征。


图1示出的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设备。
图2是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3示出的是带单元。
图4示出的也是带单元。
图5示出的是开闭单元打开的成像设备。
图6示出的是开闭单元。
图7示出的成像部分。
图8A和图8B示出的是带单元的接合部分。
图9示出的是开闭单元打开的成像设备。
图IO是表示开闭单元打开的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11示出的是带单元的接合部分。
图12示出的是开闭单元打开的成像设备。
图13示出的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设备。
图14A和图14B示出的是成像设备。 图15示出的是成像设备的框架。 图16是带单元的透视图。 图17示出的是带单元。 图18示出的也是带单元。
图19A 图19C示出的是开闭单元和定影单元打开的成像设备。
图20是表示定影单元的透视图。
图21示出的是定影单元的一端。
图22示出的是带单元的一端。
图23示出的是定影单元的一端。
图24A~图24E示出的是定影单元的一端。
图25示出的是开闭单元和定影单元打开的成像设备。
图26A~图26E示出的是定影单元的一端。
图27示出的是传统的成像设备。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l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首先 将参照图l描述该成像设备的整体结构。图1所示为多功能彩色激光 打印机IOO,是一种类型的成像设备。
图1所示多功能彩色激光打印机100具有作为能够从设备主体取 下的成《象单元的处理盒7a、 7b、 7c、 7d。尽管这四个处理盒7a、 7b、 7c、 7d具有相同的结构,但是它们不同之处是,它们用不同的彩色调 色剂,即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Bk),来 形成图像。每个处理盒7a 7d都具有第一单元4a, 4b, 4c, 4d和第 二单元5a, 5b, 5c, 5d。
每个第一单元4a~4d都具有显影辊24a, 24b, 24c, 24d、调色 剂施加辊25a, 25b, 25c, 25d以及调色剂容器。
每个第二单元5a 5d都具有感光鼓la, lb, lc, ld、充电辊2a,2b, 2c, 2d、清洁刮刀8a, 8b, 8c, 8d以及废调色剂容器。
扫描器单元3布置在处理盒7a ~ 7d下面。扫描器单元3根据图像 信号对感光鼓la ~ ld进行啄光。
充电辊2a 2d在预定的负电势分别对感光鼓la~ ld充电。之后, 扫描器单元3在感光鼓la~ ld上形成静电潜像。静电潜像由第一单元 4a 4d进行反转显影。带负电的调色剂被吸附到静电潜像上。按照这 个方式,形成了 Y、 M、 C、 Bk调色剂图像。
带单元12包括中间转印带12e、驱动辊12f、张紧辊12g和一次 转印辊12a、 12b、 12c、 12d,这些一次转印辊12a、 12b、 12c、 12d 与感光鼓la ~ ld相对并位于中间转印带12e的内侧。
中间转印带12e环绕驱动辊12f和张紧辊12g被拉紧。张紧辊12g 沿着箭头E的方向向中间转印带12e提供张力。转印偏压被偏压施加 单元(未示出)施加到一次转印辊12a 12d上。中间转印带12e设置 在处理盒7a 7d的上方。
各感光鼓沿着箭头方向转动。中间转印带12e沿着箭头F的方向 运动。在一次转印辊12a 12d上施加正偏压。
按照从感光鼓la到感光鼓ld的顺序,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4象被 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e上。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以重叠的状态 被传送到二次转印部分15。
进给单元13包括进给辊9和传送辊对10。纸盒11装有纸张S(记 录材料)。进给辊9从纸盒11拾取一张纸张S。传送辊对10传送被 进给来的纸张S。
紙盒ll可以沿着图1中箭头G的方向被拉出来。用户将紙盒ll 拉出设备主体,把纸张S装进纸盒11中,然后,把纸盒ll放进设备 主体中。
容纳在纸盒ll中的纸张S压靠在进给辊9上,一次一张地由分离 垫23分离(摩擦件分离法),然后进行传送。
从进给单元13传送来的纸张S暂时被对准辊对17停止,然后被 传送到二次转印部分15。 在二次转印部分15中,正偏压施加到二次转印辊16上,由此将 中间转印带12e上的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被传送到二次 转印部分15的纸张S上。
上面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S被传送到定影装置14,并由定影 辊14a和加压辊14b进行加热和加压,由此,把调色剂图像固定在纸 张的表面。之后,纸张S由输出辊对20输出到输出盘21 (输出部分) 上。
转印调色剂图像后,残留在感光鼓la ~ ld表面上的调色剂由清洁 刮刀8a 8d除去。在纸张S上进行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2e 上的调色剂由带清洁单元22除去。被除去的调色剂经废调色剂传送路 径(未示出)进行传送,并放进布置在设备背面的废调色剂容器(未 示出)中。
如图1和2所示,图像读取器单元26布置在多功能彩色激光打印 机100的顶上。即,图像读取器单元26设置在打印部分70 (成像部 分)的上方,而且设置在下述开闭单元43的上方。图像读取器单元 26包括上面放原稿的原稿板27、压住原稿的原稿压具28和读取原稿 图像信息的读取器29。
读取器29包括用光照射原稿表面的光源、对原稿表面反射的光进 行偏转的反射镜、对来自反射镜的光进行会聚的透镜以及对透镜会聚 的光进行检测并生成对应着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信号的CCD传感器。
原稿压具28布置在原稿板27的顶上,并能绕着设在原稿板27 一端的转动支点30转动。
用户把原稿压具28打开到图2的位置,将原稿放在原稿板27上, 然后关上原稿压具28。
多功能彩色激光打印机100利用上述读取器29读取并数字化图像 信息,基于图像数据生成调色剂图像,然后把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 上,由此对彩色图像进行复印。
图1中多功能彩色激光打印机100的左侧是该设备的前面。用户 能从该设备的前面把原稿放在原稿板27上及把纸张装进纸盒11中。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3和4描述带单元12的中间转印带12e、 一 次转印辊12a 12d、驱动辊12f、张紧辊12g等等在形成图像的过程 中的定位和操作,这是本发明的特征所在。
图3示出的是中间转印带12e在设备主体中的状态。
中间转印带12e围绕驱动辊12f和张紧辊12g被拉紧。轴承12h 以可相对驱动辊12f转动的方式附接到驱动辊12f的各端。轴承12i 以可相对张紧辊12g转动的方式附接到张紧辊12g的各端。为了减小 滑动阻力,用滚珠轴承作为轴承12h和12i。轴承12h的外周面压靠 在设备主体中形成的定位面41a和41b上,由此进行定位。轴承12i 的外周面压靠在设备主体中形成的定位面42上,由此进行定位。加压 杠杆61布置在设备主体中,以能够与轴承12h的外周面接触。加压杠 杆61绕着转轴62可转动地受到支撑。杠杆61受到压缩弹簧63从上 面施加的压力,而沿着箭头的方向对轴承12h施压。按此方式,驱动 辊12f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进行定位。
加压杠杆64布置在设备主体中,以能够与轴承12i接触。加压杠 杆64象加压杠杆61那样绕着转轴65可转动地受到支撑。在布置于杠 杆64上方的拉伸弹簧66的作用下,杠杆64产生顺时针方向(图中) 的转矩并向下压轴承12i。按此方式,张紧辊12g在竖直方向进行定位。
如上所述,驱动辊12f和张紧辊12g的位置得以确定,对围绕二 者拉紧的中间转印带12e进行了定位。
除了成像过程外,一次转印辊12a~ 12d如图3所示那样与中间转 印带12e是分离的。
用作带单元12基座的基座构件可转动地支撑一次转印辊12a~ 12d。 一次转印辊12a 12d总是由推动单元(未示出)推向中间转印 带12e (图中向下)。在图3中,分离构件(未示出)对抗推动单元 而使一次转印辊12a ~ 12d从中间转印带12e缩回。
由于上述结构,带单元12相对设备主体准确地定位,而中间转印 带12e和一次转印辊12a ~ 12d被支撑在设备主体中,除了在成像过程 中,二者是相互分离的。 接下来,参照图4描述带单元12在成像过程中的状态。当设备进 入到成像模式时,分离构件(未示出)被释放,因而一次转印辊12a 12d在推动单元(未示出)的作用下压在感光鼓la ld上,中间转印 带12e位于二者之间。在这个状态下,向一次转印辊12a 12d施加高 电压,使感光鼓la ld上的调色剂图像能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e 上。
张紧力E总是作用在张紧辊12g上。张紧辊12g在图中水平运动, 以维持中间转印带12e的张力。
接下来,参照图5描述如何缩回开闭单元43以及如何更换处理盒 7a ~ 7d。
图5是多功能彩色激光打印机100的剖视图,示出的是取下处理 盒7a。如图5所示,开闭单元43在图中可向左(向前)滑动。即, 包括带单元12的开闭单元43水平滑动,由此能够相对于设备主体打 开和关闭。
开闭单元43主要包括上述的带单元12、把手部分44和具有输出 盘21的盖。
如图6所示,导轨构件45布置在开闭单元43的各端(在垂直于 滑动方向的方向上的各端),使单元43能相对于设备主体平顺地滑动。 后面将描述如何拉出开闭单元43。
如上所述,除了在成像过程中,感光鼓la ld和中间转印带12e 是彼此分离的。因此,当拉出开闭单元43时,感光鼓la ld和中间 转印带12e的表面不会受损。
在图5中,开闭单元43能够向左滑动,即与打印输出从设备输出 的方向才目同的方向。
因此,即使图像读取器单元26布置在设备的顶上,输出部分的可 视性和可接近性也是优异的。由于开闭单元43从纸张路径被拉出,所 以,与纸张传送相关的部件可按固定状态布置,因此,保持了纸张传 送的可靠性。
接下来,描述实际用户操作。用户首先抓住把手部分44,拉出开
闭单元43,以接近处理盒7a 7d。此时,开闭单元43是克服对带单 元12施压和定位的推动力(压缩弹簧63的弹簧力)被拉出的。尽管 用户感觉到一些负荷,但是,通过用非常滑的材料制成加压杠杆61 以及/或者通过使滑动面倾斜,这个负荷可减小到可接受的程度。
然后,处理盒7a 7d露出来,用户能把处理盒7a 7d从由带单 元12向前运动而打开的空间中拿出来。
处理盒7a 7d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因此能方便地从设备的前 面取下和安装。在设备主体中形成的引导构件(未示出)对处理盒7a ~ 7d进行引导,使处理盒7a 7d能顺利地取下和安装。处理盒7a-7d 被向上然后斜向前拉出。
这种结构能够使用户容易地更换处理盒7a 7d,而不必缩回位于 该产品顶上的图像读取器单元26。此外,在图像读取器单元可动时, 这种结构还能避免了由于缩回图像读取器单元而造成的成本增加以及 由于增强部件数量增加造成的重量增加。
多个感光鼓la ~ ld的水平布置减小了设备的高度,并因此减小了 输出部分的高度,由此,改进了输出部分的可接近性。当设备安装在 桌面上时,能将原稿表面的高度设定为可接受的值或者更小。这样, 可以解决原稿表面的高度问题。
由于具有输出盘21的开闭单元43是可滑动的,用户能在输出的 纸张位于盘上的情况下对处理盒7a ~ 7d进行更换。在传统的蛤壳式结 构中,盘上的纸张需要暂时取下来。这种需要减少而可用性提高。
接下来,参照图6和7描述开闭单元43的滑动机构和卡扣机构。 图6是开闭单元43的透视图。图7是设备主体的部分剖视图。导轨构 件45附接到开闭单元43中的带单元12的每端。导轨构件45由滑动 性非常高的树脂形成,并在滑动方向上是细长的。每个导轨构件45 在其一端都有一个凹部46。
如图7所示,设备主体具有沟槽47,导轨构件45要装配到该沟 槽中。沟槽47形成于设备主体的各内侧面上。把导轨构件45装配到 沟槽47中能使开闭单元43在图7中平顺地水平滑动。
如上所述,带单元12由驱动辊12f和张紧辊12g定位。即,当把 开闭单元43置于设备主体中时,在导轨构件45和沟槽47之间形成有 间隙,以防止接触。
接下来,参照图8A和8B描述卡扣机构。图8A是导轨构件45 之一的一端的放大视图。在凹部46中,和导轨构件45—体地形成有 柱形部分48。柱形部分48装配在杠杆构件49上,杠杆构件49能够 绕着柱形部分48转动。杠杆构件49可以用滑动性高的聚缩醛树脂形 成。杠杆构件49在其上部形成有三角形的突起51。
压缩弹簧50布置在杠杆构件49的下面,以沿着图中箭头方向对 杠杆构件49加压。即,杠杆构件49绕着柱形部分48被逆时针推动。
三角形缺口 52a、 52b、 52c、 52d设置在设备主体的相应沟槽47 内表面的预定位置。
用户抓住把手部分44并拉出开闭单元43。三角形突起51与三角 形缺口52d接合,而给用户卡扣的感觉。此时,如图9所示,最后面 的处理盒7d完全露出来。
三角形缺口 52a、 52b、 52c、 52d的位置分别对应于处理盒7a、 7b、 7c、 7d的位置。当用户更换最后面的处理盒7d时,用户不必全 部拉出开闭单元43。用户只要把开闭单元43拉出到图9和IO所示的 位置。尽管图像读取器单元26在上方,用户仍然能够更换处理盒7d。
在图9、 10中,其他的处理盒7a、 7b、 7c由开闭单元43盖住。 因此,如果用户掉了取下的处理盒7d,则感光鼓la、 lb、 lc将得以 保护。即防止用户意外地损坏感光鼓la、 lb、 lc。
从图9的状态开始,用户抓住把手部分44并继续拉出开闭单元 43。如图ll所示,杠杆构件49克服压缩弹簧50的力顺时针转动。三 角形突起51脱出三角形缺口 52d,由此使开闭单元43平顺滑动。接 下来,三角形突起51与三角形缺口 52c接合,由此给用户卡扣的感觉。 此时,倒数第二个处理盒7c露出来,因此能够被取下。
如上所述,根据处理盒的位置设定开闭单元43的缩回位置能够实 现上述对感光鼓的保护。此外,从用户到要更换的处理盒的距离可保持不变,因此,用户甚至能容易地更换最后面的处理盒。
接下来,参照图12描述从多功能彩色激光打印机100取下卡住的 纸的方法。图12是多功能彩色激光打印机100的竖直方向剖视图,其 中三角形突起51接合三角形缺口 52d。
用户取下处理盒7d,由此完全露出纸张传送部分。用户能从图12 中箭头I的方向观察到传送辊对10、对准辊对17和二次转印辊16, 能容易地知道卡住的纸张在哪,因此能除去该纸张。
在这个实施例中,由于开闭单元水平滑动而相对于设备主体打开 和关闭,所以,即使在设备上方没有很大空间时,用户也能相对于设 备主体打开和关闭开闭单元43,并能取下和安装成像单元。
因为能够避免开闭单元和原稿读取器单元之间发生干涉,所以, 开闭单元的水平滑动是有效的,尤其是在原稿读取器单元象这个实施 例一样布置在开闭单元上方的设备中。
在这个实施例中,开闭单元43具有输出部分,从设备主体输出的 记录材料放在输出部分上。由于开闭单元43水平滑动,用户不必在打 开开闭单元43之前取下输出部分上的纸张。这样提高了可操作性。
由于多个成像单元布置在开闭单元的滑动方向上,所以,用户只 要将开闭单元移动一个取下和安装所要的成像单元所需的距离。这进 一步提高了可操作性。即,由于开闭单元能基本上平行于多个成像单 元的布置方向滑动,所以,用户只要将开闭单元滑动一个取下和安装 所要成像单元所需的距离。
在这个实施例中,用户能从设备前面把纸张装进纸盒中、放置原 稿、更换处理盒以及取下卡住的纸。这提高了可操作性。
在这个实施例,通过水平地布置多个感光鼓能减小设备高度。考 虑到在桌面上的安装,原稿表面的高度能限制到可接受的值或者更小。
在这个实施例中,纸盒从设备前面拉出和放置,开闭单元的移动 方向和纸盒拉出和放置的方向相同。按可替换的方式,开闭单元可以 沿着垂直于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水平滑动,即沿着设备主体的横向。 还是在这个实施例中,用户能在不缩回图像读取器单元的情况下更换
处理盒。此外,由于移动后的开闭单元43不是位于用户和处理盒之间, 所以,从用户到处理盒的距离可设为较小值,因此提高了更换处理盒 时的可工作性。
按可替换的方式,可以沿着垂直于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拉出和放 置纸盒,可以沿着垂直于纸盒拉出和放置方向的方向移动开闭单元, 即从设备主体的前面。重要的是,水平移动开闭单元来取下和安装处 理盒。这能提供一种不需要缩回图像读取器的多功能打印机。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开闭单元水平滑动,但是,滑动方向只是要 基本上水平并且可以稍稍倾斜。
这个实施例使用户能够更换成像单元,但不需要缩回布置在设备 上部的图像读取器单元。因此,重的图像读取器单元不需要是可移动 的,用户不必打开和关闭图像读取器单元。由于要求精确的图像读取 器单元被不动地受到支撑,所以,设备结构简单并且可靠性高。
具有可转动图像读取单元的设备在图像读取单元打开时需要对转 动支点附近进行增强的部件以及/或者用于维持重量平衡的部件,而本 实施例不需要这些部件,因此能够降低成本和重量。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图13是表示彩色激光束打 印机101整体结构的竖直方向剖视图,这是应用了本发明的一种成像 设备。除了本实施例没有原稿读取单元外,本实施例具有与上述实施 例相同的基本结构。将主要描述这种区别。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Bk处理盒7d,与上述实施 例的成像设备的Bk处理盒7d相比,在水平方向上更靠近定影装置14。 因此,本实施例的设备深度比上述实施例的小。
如图14A和14B所示,开闭单元43在设于主体中的滑动机构(未 示出)的作用下同输出盘21—起向前(图中向左)滑动。布置在Bk 盒7d上方的定影装置14与盖成为一整体而形成定影单元72。定影单 元72绕着设备主体的转动支点71向上向后(图中向右)转动,而露 出二次转印部分15。
定影单元72转过的角度形成更换Bk盒7d所需的空间以及除去卡住的纸所需的空间。即,定影单元72能够相对于设备主体打开和关 闭。从竖直方向看,定影单元72与其中一个成像单元的至少一部分重 叠。
纸盒11沿着箭头G的方向拉出。用户能从箭头H的方向,即从 设备主体前面(图中的左面),更换盒以及除去卡住的纸。
接下来将参照图15描述成像设备101的框架结构。成像设备101 的框架包括布置在底板31上的左侧板32和右侧板33、布置成把左侧 板32和右侧板33连起来的前撑条34、下撑条35、中间撑条36和后 撑条37。
下撑条35把纸盒11和扫描器单元3分开。中间撑条36把扫描器 单元3和处理盒7a 7d分开。中间撑条36有一个缝(未示出),来 自扫描器单元3的激光光线通过该缝。
左侧板32具有突起32a、 32b、 32c,右侧板33具有突起33a、 33b、 33c,用来定位带单元。下文描述的加压构件32d和33d分别螺紋连接 于左、右侧板32、 33。
上述框架部件用螺钉(未示出)结合起来。四个撑条和左、右侧 板形成了盒形,由此提高了整个框架的刚度。
参照图16描述如何将带单元12定位在设备主体中。
如图16所示,驱动辊12f的轴承12h被加压构件32d (见图15) 压靠在左侧板32的突起32a、 32b上,驱动辊12f的轴承12i被加压 构件33d(见图15)压靠在右侧板33的突起33a、 33b上。驱动辊12f 也起到二次转印相对辊的作用。加压构件32d、 33d分别固定到左侧 板32、右侧板33上。张紧辊12g的轴承12j被加压构件(未示出) 压在左侧板32的突起32c上,张紧辊12g的轴承12k被加压构件(未 示出)压在右侧板33的突起33c上。按此方式,带单元12被定位在 设备主体中。
軍121、 12m把驱动辊12f和张紧辊12g连起来。軍121在其一端 形成有肋12n。軍12m在其一端形成有肋12o。
如图17所示,在打印过程中,受到加压弹簧(未示出)推动的带单元12的一次转印辊12a~12d,使中间转印带12e和感光鼓la~ld 进行接触。感光鼓la ~ Id上的调色剂图像顺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e 上。
如图18所示,当完成打印操作时或者当卡纸时, 一次转印辊12a ~ 12d通过设于带单元12中的分离机构(未示出)从感光鼓la ld分 离并缩回。
如图19A 19C所示,带单元12沿着设于设备主体中的导轨能够 向前(图中向左)滑动,其中, 一次转印辊12a 12d已分离并缩回。 即,当更换盒或者除去卡住的纸时,带单元12是能够滑动的。带单元 12能够停止在图19A、 19B、 19C所示的任一位置。用户只要把带单 元12滑动一个用户能够接近要更换的盒的距离。因此,从用户到要更 换的盒的距离不变。
如图20所示,定影单元72包括定影框架14c、定影辊14a、加压 辊14b和输出辊对20。定影框架14c在两侧上形成有U形部分14g 和14h。加压块14d、 14e螺紋连接于定影框架14c。传递驱动力的齿 轮轴14f通过敛缝附接到定影框架14c的图中右侧。
图21示出了从右侧板33看如何把定影单元72定位在设备主体 中。图22示出了在纸张宽度方向(垂直于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上部 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22所示,部件在左侧板32—侧的布置和在 右侧板33—侧的布置是对称的。在左、右两侧以相同方式进行定位。
首先,把定影单元72的定影框架14c的U形部分14h压在带单 元12的驱动辊12f的轴承12i上。接下来,如图23所示,把通过敛 缝装到定影框架14c上的齿轮轴14f压在左侧板32的抵靠面32e上。 通过把U形部分14g、 14h和齿轮轴14f这三个地方压在主体上,定 影单元72被定位在主体中。当驱动传递到定影单元72时,力沿着左 侧板32的抵靠面32e的方向作用在齿轮轴14f上,因此,齿轮轴14f 被牢固地压在抵靠面32e上。
如图21所示,右侧板33的加压构件33d对定影单元72的加压块 14e加压,由此把定影框架14c的U形部分14h压在驱动辊12f的轴承12i上。驱动辊12f的轴承12i压在右侧板33的突起33a、 33b上。 按此方式,定影单元72被牢固地定位在带单元12和主体中。
在转动支点71处,定影单元72和设备主体之间有预定间隙。定 影单元72在设备主体中的定位只在上述三个地方进行。
如上所述,定影单元72绕着主体的转动支点71向后转动,而露 出二次转印部分15。由于这种结构,用户能够容易地而且从主体前面 更换Bk盒以及除去卡住的纸。
此外,由于上述结构,即使当定影单元72布置在Bk盒上方时, 也能更换Bk盒,因此,能够减小设备主体的深度。
接下来,以右侧板33—侧作为例子,详细描述带单元12和定影 单元72之间的互锁机构。如上所述,左侧板32—侧具有同右侧板33 一侧同样的结构。
图24A~图24E按顺序示出了当把带单元12拉出主体时该机构 如何运行。
在图24A中,把带单元12和定影单元72定位在主体中。即,固 定到右侧板33的加压构件33d对固定到定影框架14c的加压块14e 加压,由此把定影框架14c压在轴承12i上。轴承12i被压在右侧板 33的突起33a、 33b上。
如图24B所示,向前(图中向左)滑动的带单元12的轴承12i 在位置J处向上推加压块14e,由此使定影单元72顺时针转动。此时, 里面有弹簧的加压构件33d的杠杆部分33f,在位置K处^皮加压块14e 向上推而缩回。
当带单元12在图24C和24D的位置时,加压构件33d的凸台33g 越过軍12m的肋120,由此缩回。
如图24E所示,带单元12滑过了预定距离后,加压构件33d的 杠杆部分33f防止加压块14e在右侧板33的切口部分33h中逆时针转 动。按此方式,定影单元72停在其缩回位置。定影单元72的缩回位 置是能容易地更换Bk盒的这样一个位置。
在图25中,用户从虚线所示的上述缩回位置继续向后打开定影单
元72,由此使定影单元72继续向后转动。利用这个结构,用户能容 易地更换Bk盒以及除去卡住的纸,而不需要额外的力量,例如不需 要卡扣的感觉。
图26A 26E按顺序示出了当带单元12在主体中滑动并放置时该 机构如何运行。
当用户把定影单元72置于缩回位置时,定影单元72如上所述地 停在图26A的位置。
如图26B所示,当带单元12向右滑动时,加压构件33d的凸台 33g在位置L处被軍12m的肋12o向上推。如图26C所示,凸台33g 越过肋120,由此运动到缩回位置。
在图26D的位置M处,肋12o向下推加压块14e,由此,把轴承 12i牢固地装配在定影单元72的U形部分14h中。
如图26E所示,受到加压构件33d的施压,带单元12和定影单 元72被牢固地定位在主体中。
在这个实施例中,由于开闭单元水平滑动以相对于设备主体打开 和关闭,所以,即使设备上方没有很大的空间,用户也能相对于设备 主体打开和关闭开闭单元,并能取下和安装成像单元。
由于该实施例具有上述结构而定影单元能够向后转动以对Bk盒 进行更换,所以定影单元能布置在Bk盒的上方,因而能减小设备主 体的深度。由于纸盒被拉出、带单元向前滑动、定影单元向后转动, 所以用户能在主体的前面装纸、更换盒以及除去卡住的纸。由于定影 单元结合带单元的运动而转动,所以用户能容易地更换盒以及除去卡 住的纸。
由于带单元和定影单元被相同位置的加压构件定位在主体中,所 以,带单元和定影单元能精确地、牢固地定位在设备主体中。
在该实施例中,带单元和定影单元相互结合地进行定影单元相对 设备主体的固定和释放。按可替换的方式,在带单元滑动之后,通过 操作例如一个杠杆构件,可以把定影单元固定到设备主体,以及从设 备主体释放定影单元。定影单元可向后滑动而非转动。利用这种结构,
用户能容易地更换盒以及除去卡住的纸。
在这个实施例中,成像单元基本上水平布置,其上方的带单元基 本上水平运动,成像单元能够在由带单元运动所形成的空间中从设备 主体取下。利用这种的构造,能够减小设备的高度。
由于带单元上方的输出盘与带单元是一体的并能够和带单元一起 运动,所以,用户能在输出的纸张位于盘上的情况下对成像单元进行 更换。所以,与传统蛤壳式结构的情形不同,用户不必取下盘上的纸 张。
由于带单元向前并沿着和拉出纸盒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缩回,所以, 用户能从设备的前面装纸、更换成像单元以及除去卡住的纸。即使把 该设备装在桌面上,该设备在使用中所占据的区域也能最小化。
由于带单元沿着与从设备输出打印输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缩回, 所以,用户能容易地接近输出部分。
由于带单元根据多个成像单元的位置而具有不同的缩回位置,所 以,从用户到要接近的成像单元的距离不变,用户能够容易地接近甚 至是最后面的成像单元。
当用户接近最后面的成像单元时,其他的成像单元由开闭单元盖 住而受到保护。这样做防止了图像承载构件和成像单元中的其他部件 受到损坏,例如在操作过程中掉落物体造成的损坏。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要明白 本发明并不限制于这些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要给予权利要求范围 最宽的解释,以涵盖所有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成像单元,构造成用来形成图像;带,帮助把所述成像单元形成的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开闭单元,具有所述带,并且相对于设备主体是能够打开和关闭的,其中,所述带设置在所述成像单元的上方,所述成像单元在所述开闭单元打开时能够从所述设备主体取下,其中,所述开闭单元基本上水平滑动,由此相对所述设备主体打开和关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开闭单元具有输出部分,从所述设备主体输出的记录材料放在所述输出部分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成像单元包括多个成像单元,所述多个成像单元沿着所述开闭单元的滑动方向排列。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还包括构造成用来读取原稿的原稿读取器单元,所述原稿读取器单元布置在所述开闭单元的上方。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还包括构造成用来把未定影的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单元,所述定影单元相对于所述设备主体能够打开和关闭。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从竖直方向上看,所述定影单元与成像单元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7. —种成像设备,包括多个成像单元,每个所述成像单元都构造成用来形成图像; 带,帮助把所述多个成像单元形成的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开闭单元,具有所述带,并且相对于设备主体是能够打开和关闭的,其中,所述带设置在所述多个成像单元的上方,所述多个成像单元在所述开闭单元打开时能够从所述设备主体取下,其中,所述开闭单元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多个成像单元的排列方向 滑动,由此相对所述设备主体打开和关闭。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开闭单元具有输 出部分,从所述设备主体输出的记录材料放在所述输出部分上。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还包括构造成用来读 取原稿的原稿读取器单元,所述原稿读取器单元布置在所述开闭单元 的上方。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还包括构造成用来 把未定影的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单元,所述定影单元相对于 所述设备主体是能够打开和关闭的。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从竖直方向上看, 所述定影单元与所述多个成像单元之一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全文摘要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构造成用来形成图像的成像单元、用于把所述成像单元形成的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带、具有所述带并且相对于设备主体能够打开和关闭的开闭单元。所述带设置在所述成像单元的上方,所述成像单元在所述开闭单元打开时是能够从所述设备主体取下的。所述开闭单元基本上水平滑动,由此相对所述设备主体打开和关闭。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206427SQ20071018701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9日
发明者大庭克彦, 宫本严恭, 川村浩, 稻生一志, 金子保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