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313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均匀亮度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平板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装置(LCD)、等离子显示板(PDP)或者有 机发光二极管(OLED)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LCD装置包括LCD面板。LCD面板包括其上形成有薄膜晶体管(TFTs ) 的第一基板,面向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和设置在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由于LCD面板不是自发光装置,因此在第一基板的后部要提供一背光单元 来提供光源。响应于液晶的排列来调整由背光单元提供的光源的透射。
根据光源的位置,背光单元可以分为边缘型(edge type )或直接型(direct type )。
在直接型背光单元中,在LCD面板后部设置了多个光源来覆盖LCD面 板的整个区域。直接型背光单元可以提供更高的亮度,因此被用来制造大屏 幕的LCD装置。
利用灯作为光源被广泛地应用于直接型背光单元。但是,灯端部的亮度 低于其中间位置的亮度,因而使LCD装置的亮度变得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具有均匀亮度的LCD装置。 在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布置在
件,包括可以容纳光源部分端部的容纳模制件和突出的反射部分,该突出的
反射部分设置在相邻的灯之间并朝向液晶显示面板突出。
依照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该突出的反射部分朝向灯的 一部分。
依照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该突出的反射部分的沿着灯的纵向方向的
长度为约5mm至约20mm。
依照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该突出的反射部分沿着相对于灯的纵向方 向的横向方向上的长度为相邻灯之间间隔距离的大约85%至大约95%。
依照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该突出的反射部分的高度为相邻灯之间间
隔的大约26%至大约30%。
依照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该些灯设置在该突出的反射部分高度的大 约20%和大约50%之间的位置。
依照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该突出的反射部分沿着相对于灯纵向方向 的横向方向上的横截面是两侧对称的。
依照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该突出的反射部分的沿着相对于灯纵向方 向的横向方向上的横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形状。
依照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该突出的反射部分的沿着相对于灯纵向方 向的横向方向上的横截面是梯形形状。
依照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该侧部模制件由聚碳酸酯组成。
依照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该突出的反射部分的高度随着与容纳模制 件之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依照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该突出的反射部分的沿着相对于灯纵向方 向的横向方向上的长度随着与容纳模制件之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在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布置在
部分端部的容纳模制件;和邻近容纳模制件布置的突出的反射部分,该突出 的反射部分设置在相邻的灯之间,并朝向液晶显示器面板突出,和面向多个 灯中的一部分。
依照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容纳模制件和突出的反射部分被集成在同 一个单体上。
依照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该突出的反射部分的沿着灯纵向方向的长 度为约5mm至约20mm。
依照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该突出的反射部分沿着相对于灯纵向方向 的横向方向上的长度为相邻灯之间间隔距离的大约85%至大约95%。
依照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该突出的反射部分的高度为相邻灯之间间 隔的大约26%至大约30%。
依照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该些灯设置在该突出的反射部分高度的大
约20%和大约50%之间的位置。
依照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该突出的反射部分的沿着相对于灯纵向方 向的横向方向上的横截面是两侧对称的。
依照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该突出的反射部分的沿着相对于灯纵向方 向的横向方向上的横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形状。


从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对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可以有更加详细地了
解,其中
图1根据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的LCD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根据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的LCD装置主体的透视图; 图3沿图2中线III-III的截面图; 图4沿图3中线IV-IV的截面图5和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的LCD装置中光线的光程; 图7示出根据突出反射部分的形状的亮度设置; 图8是根据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的LCD装置主体的分解透视图; 图9和图10是根据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的LCD装置的截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的LCD装置主体的透视图; 图12和图13是才艮据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的LCD装置主体的分解透 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结合示出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进 行更充分地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形式实施,并且不仅限于这 里提出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液晶显示(LCD)装置1包括LCD面板20,设置 在LCD面板20后面的光学薄膜30,设置在光学薄膜30后面的散射板40, 设置在散射板40后面的灯50,及设置在灯50后面的反射板70。该LCD面 板20放置在面板支撑模块90上。
前面所述的各个元件均被安置在上盖10和下盖80之间。灯50的端部 由侧部模制件60支撑。
该LCD面板20包括其上形成有薄膜晶体管(TFTs )的第一基板21和 面向第一基板21的第二基板22。液晶层(在图中未标示)设置在基板21 和基板22之间。该LCD面板20通过调整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排列来显示 图像。但是,由于该LCD面板20不是自发光装置,因而由设置在该LCD 面板20后面的灯50来为其提供光源。
在第一基板21的一端有驱动器25来提供驱动信号。该驱动器25包括 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 26,安置在FPCB26上的驱动芯片27,和连接到 FPCB26—端的印刷电路板(PCB) 28。图1中所示的驱动器25是膜上芯片 (COF )型。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驱动器,如带载封装(TCP ) 型或玻璃上芯片(COG)型。另外,驱动器25可以直接安装在第一基板21 上。
设置在LCD面板20的后面的光学薄膜30包括散射薄膜31,棱镜薄膜 32和/或保护薄膜33。
该散射薄膜31散射穿过散射板40入射的光线,并阻止由于灯50产生
的亮线。
该棱镜薄膜32包括按照预先确定的排列安置在其上面的三角形棱镜。 该棱镜薄膜32采集由散射薄膜31散射后垂直于LCD面板20表面的光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要使用两个棱镜薄膜32。在每个棱镜薄膜32上形成的微棱 镜彼此之间成预先确定的角度。大多数经过棱镜薄膜32后的光线垂直前进, 因而形成了均匀的亮度设置。
该保护薄膜33安置在光学元件30的顶部,保护容易受到刮擦损坏的棱 镜薄膜32。
该散射板40安置在散射薄膜31的后面,可以包括,例如聚对苯二曱酸 乙二醇酯(PET)或聚碳酸酯(PC)。该散射板40可以包括分散在其内部的 散射介质或覆盖在其上的散射介质层。该散射板40足够厚以具有相对大的 密度,因此使散射板40与反射板70之间的空隙可以保持相对不变。
该LCD装置1还可以包括支撑件(在图中未标示)来保持散射板40与 反射板70之间的空隙。
在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提供多个灯50并沿第一方向纵向延伸。该些灯 50彼此相互平行排列。该些灯50设置在LCD面板20后面的整个区域。该 些灯50包括灯体51和安置在该灯体51的每个端部的电极支撑部件52。该
灯支撑部件52在其中包括灯电极(在图中未标示)。
灯50之间的间隔,灯50的直径及其高度分别指灯体51之间的间隔, 灯体51的直径及其高度。
灯50可以包括例如冷阴极荧光管(CCFL)或外部电极荧光管(EEFL)。 灯50端部的电极支撑部件52容纳在侧部模制件60内。
如图2所示,侧部模制件60包括容纳电极支撑部件52的容纳模制件610 和设置在灯体51之间的突出的反射部分620。该侧部模制件60可以包括聚 碳酸酯,并且通过注模工艺形成。
该容纳模制件610包括相对于LCD面板20沿垂直方向布置的反射面 61,从反射面611弯曲过来并与LCD面板20平行延伸的底座612,和从底 座612弯曲过来并向上突出的支撑部分613。
在反射面611上有插孔614。
如图3所示,该电极支撑部件52通过插孔614布置在侧部模制件60的 内部。灯体51基本上没有插入到插孔614中的部分。该反射面611反射由 灯50发射的光。该反射面611可以包括覆盖在其上的反射层来提高反射率。
散射板40的相对侧安置在底座612上。该散射板40要有相当的厚度以 防止变形,并支撑光学薄膜30。
支撑部分613阻止LCD面一反20沿表面方向的移动。
在实施例中,该侧部模制件60可以不包括支撑部分613。另外,侧部模 制件的横截面可以构造为倒置的U型。
该突出的反射部分620从反射面611突出。该突出的反射部分620设置 在相邻的灯50之间,并且其下表面与反射板70接触。
如图4所示,该突出的反射部分620的横截面在垂直于灯50延伸的方 向的第二方向上是等腰三角形的形状。该突出的反射部分620面向灯50的 一个表面可以覆盖一层反射层来提高反射率。
该突出的反射部分620的底边长度d2大约是相邻的灯50之间间隔dl 的85%至大约95%。并且该突出的反射部分620的高度d3是相邻的灯50之 间间隔dl的大约26%至大约30%。从反射板70到灯50中心的高度d4大约 为突出的反射部分620的高度d3的大约20%至大约50%。灯50的直径大约 为3mm。
如图3所示,灯体51的大部分没有容纳在容纳模制件610中。灯体51
邻近灯电极的部分的亮度低于其其他部分的亮度。邻近灯电极部分的长度大
约为7mm。
根据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该突出的反射部分620提高了邻近灯电极 部分的亮度,并且突出的反射部分620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d5(图2中所示) 可以为大约5mm至大约20mm。
反射板70安置在灯50的下面,并反射光线使其入射到散射板40。该反 射板70可以包括,如塑料,例如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PET)或聚碳酸酯 (PC)。
图5和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的LCD装置中光线的光 程。图5是沿图2中线IV-IV的截面图;而图6是沿图2中线VI-VI的截面图。
灯体51的端部靠近在灯电极设置。灯体51的端部的亮度低于其中间部 分的亮度。另外,灯体51的中间部分具有由灯体51的相对面发出的光线, 而灯体51的端部只具有从一面发出的光线。因此,对应于灯体51端部的显 示屏的低亮度造成的问题被突出的反射部分620解决了 。
如图5和图6所示,灯体51发射的光线整体上是均匀的,即由灯体51 发射出的光线没有方向性。
如图5所示,由灯体51发射出的一部分光线"a"直接入射到散射板40。 由灯体51发射的 一部分光线"b"直接入射到突出的反射部分620。由灯体51 发射的一部分光线"c"入射到反射板70,然后到达散射板40或突出的反射部 分620。入射到突出的反射部分620上的光线大部分被反射并到达散射板40。 因此,大部分由灯体51端部产生的光线被入射到散射板40相应的边缘区域。
没有突出的反射部分620,由灯体51端部产生的相当多的光线将被传播 到散射板40的中间部分,因而,相应于灯体,更少的光线入射到散射板40。
如图6所示,在灯体51的中间部分产生了相对大量的光线。但是,这 些光线沿着各种路径传播。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显示屏与灯体51端部相对的区域的亮度得到提 高,因而,整个显示屏具有了均匀的亮度。
突出的反射部分620的形状影响显示屏亮度的设置。
图7表示了模拟突出的反射部分620的多种形状例如各种宽度d2和高 度d3而得到的亮度设置。突出的反射部分620的宽度d2与灯50之间间隔的百分比可变更为10%、 55%和90%,另外突出的反射部分620的高度d3与灯50之间间隔dl的百 分比可分别变更为24%、 28%和33%。在这些模拟中,反射板70与散射板 40之间的间隔d6 (见图5)被设置为灯50之间间隔dl的大约45%。
如图7所示,亮度设置很大程度上受d2与dl百分比的影响。当d2/dl 的百分比值小时,对应于灯50的设置位置显现出亮线,并且灯50中间部分 的亮度与其端部的亮度显著不同。
当d2与dl的百分比为90%时,亮度i殳置变得均匀。当d3与dl的百分 比为大约28°/。时,亮度设置大部分均匀。因此,d2与dl的百分比可以在大 约85%至大约95%的范围内,而d3与dl的百分比可以在大约26%至30% 的范围内。
当突出的反射部分620被制造成d2比dl大约为90%并且d3比dl大约 为28%时,亮度设置变得均匀。
在这些模拟试验中,在显示屏上的9个点处测量亮度和亮度均匀度,即 这9个点中的最高亮度值/最低亮度值,然后乘以IOO计算得出。结果,具有 突出的反射部分620的LCD装置的亮度均匀度为84.6%,而没有突出的反 射部分620的LCD装置的亮度均匀度为81.3%
如图8所示,灯50为U型,并且其电极支撑部件52安置在其一边。因 而,侧部模制件60只安置在电极支撑部件52设置的一边。
突出的反射部分620的横截面有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在可替换的实施例 中,突出的反射部分620的横截面可以有多种形状。
图9和图10为沿图3中线IV-IV的截面图。
如图9所示,突出的反射部分620有梯形截面。
如图10所示,突出的反射部分620有曲线截面。
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突出的反射部分620可以为各种形状和大小。
如图ll所示,突出的反射部分620为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其底边的长 度和高度随着与容纳模制件610之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根据本发明示范性 的实施例,在突出的反射部分620的端部可以降低亮度的变化。
如图12所示,灯50的灯电极53暴露在外部。该灯电极53连接到插孔 类型的电源(附图中没有表示),该电源安置在容纳模制件610内部。
如图13所示,容纳模制件610和突出的反射部分620分开设置。该突
出的反射部分620组装在容纳模制件610和/或反射板70上。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具有均匀亮度的LCD装置。 虽然在这里结合相应的附图已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但是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仅限于这些详细的实施例,还包括各种相关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偏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下进行的其他变化和修改。所 有类似的变化和修改都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LCD)装置,包括LCD面板;布置在LCD面板后部的光源,该光源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灯;和侧部模制件,包括可以容纳光源端部的容纳模制件和突出的反射部分,该突出的反射部分设置在相邻的灯之间,其中该突出的反射部分朝向液晶显示器面板突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装置,其中该突出的反射部分面对该些灯 中的一部分。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CD装置,.其中该突出的反射部分沿着灯纵向 方向的长度为约5mm至约20mm。
4、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LCD装置,其中该突出的反射部分沿着相对约95%。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LCD装置,其中该突出的反射部分的高度大约 为相邻灯之间间隔的26%至大约30%。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LCD装置,其中该些灯设置在该突出的反射部 分高度的大约20%和大约50%之间的位置。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LCD装置,其中该突出的反射部分沿着相对于 灯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上的横截面是.两侧对称的。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LCD装置,其中该突出的反射部分沿着相对于 灯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上的横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形状。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LCD装置,其中该突出的反射部分沿着相对于 灯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上的横截面是梯形形状。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装置,该侧部模制件由聚碳酸酯构成。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装置,其中该突出的反射部分的高度随 着与容纳模制件之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装置,其中该突出的反射部分沿着相对 于灯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上的长度随着与容纳模制件之间距离的增加而减
13、 一种LCD装置,包括 LCD面板;布置在LCD面板后部的光源部分,该光源部分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灯; 可以容纳光源部分端部的容纳模制件; 邻近容纳模制件设置的突出的反射部分,其中该突出的反射部分设置设置在相邻的灯之间,朝向LCD面板突出, 并面向多个灯中的一部分。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LCD装置,其中容纳模制件和突出的反射部 分被集成在同一个单体上。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LCD装置,其中该突出的反射部分沿着灯纵 向方向的长度为约5mm至约20mm。
16、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LCD装置,其中该突出的反射部分沿着相对约95%。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LCD装置,其中该突出的反射部分的高度为 相邻灯之间间隔的大约26%至大约30%。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LCD装置,其中该些灯设置在该突出的反射 部分高度的大约20%和大约50%之间的位置。
19、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LCD装置,其中该突出的反射部分沿着相对 于灯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上的横截面是两侧对称的。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LCD装置,其中该突出的反射部分沿着相对 于灯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上的横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布置在液晶显示面板后部的光源部分,其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灯;和侧部模制件,包括可以容纳光源部分端部的容纳模制件和突出的反射部分,该突出反射部分设置在相邻的灯之间并朝向液晶显示面板突出。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1169558SQ20071019443
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4日
发明者申真秀, 郑义准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