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754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像素电路配置成矩阵状的显示装置。
技术背景以往,就可薄型化、小型化且功耗低的显示装置而言,液晶显示装 置已为众所周知,且被用于各式各样机器的显示器。液晶显示装置(以 下称为LCD)具备在两块分别在对向面侧形成有电极的基板之间封入 液晶而相贴合的构成。而且,在电极间施加电压信号,而控制依据对 准状态而改变光学特性的液晶的对准,进而控制来自光源的光的穿透 率,借此进行显示。在此,当持续对形成于基板的对向面侧的电极间施加直流电压时, 已知会有液晶分子对准状态呈固定的所谓残影的问题产生。因此,以 往采用对基准电压呈极性周期性反转的交流电压信号来作为用以驱动 液晶的电压信号。该液晶驱动电压信号进行极性反转的方式已知有在以矩阵状排列 多个像素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每一帧的反转、每一垂直扫描(lV)单位(或 一扫描场单位)的反转、每一水平扫描(1H)单位的反转、每一像素(一点) 单位的反转。其中, 一帧单位为例如以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 (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 NTSC)信号而言所称的一帧单 ^:, 一扫描场单位相当于构成一帧的多个扫描场的各单位(例如奇数扫 描场与偶数扫描场)。在日本专利早期公开2003-150127号公报中,以一像素(点)单位进 行极性反转的点反转方式是上述方式中反转最不易对显示品质造成影 响,而为优选的方式。然而,该方式会有驱动方式易趋于复杂的问题。此外,在日本专利早期公开2003-150127号公报中,也提案在点反 转方式中,将作为保持电容的基极的线的SC线的电压予以变更的技术 内容。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是将像素电路配置成矩阵状的显示装 置,各像素电路具备像素TFT,其一端连接于接受数据信号供给的 数据线,栅极连接于选择线,且通过将选择线的选择信号设定为H电 平或L电平,而形成导通或不导通;保持电容,其一端连接于像素TFT 的另一端,另一端连接于保持电容线,用以保持由数据线供给的数据 信号的电压;以及液晶组件,其一方电极连接于像素TFT的前述另一 端,另一方的电极保持在公共电极电位,而对两电极间的液晶施加电 压。前述保持电容线是当将前述像素TFT导通,而将数据线上的数据 信号写入保持电容之后,由第一电平变化为第二电平,借此将施加于 液晶组件的电压移位。前述保持电容线对应于各像素电路的行而设有 两条,配置于行方向的多个像素电路连接于两条保持电容线的任一条, 同时两条保持电容线控制为两种电位。而且设前述保持电容的电容 值为Csc,在连接于相邻像素电路的前述保持电容线与前述像素电极的 节点所产生的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为Cpa,在前述像素TFT的栅极与前 述像素电极的节点所产生的栅极电容的电容值为Cgs,前述液晶组件的 电容值为Clc,在前述保持电容线中移位的电压值为AVsc,前述数据 信号的黑电平电压与白电平电压的电位差为Vccmt,电压移位后的黑电 平电压为VB,供给使像素电路动作的电力的电源的电源电压为VDD 时,满足下述(i)、 (ii)式<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 在本发明中,将对于保持电容线的寄生电容或保持电容的电容值设 定在特定范围内。借此方式,可控制通过并未连接于本身像素的电路 的保持电容线所产生的寄生电容对动作带来不良影响的情形,而可确 实进行电路动作。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构成图;图2表示电容线SC-A、 SC-B的信号波形图;图3表示正常显黑(normallyblack)情形下电压移位的状态图;图4表示正常显白(normally white)情形下电压移位的状态图;图5表示像素电路的俯视构成图;图6表示像素电路的剖视构成图;图7表示TN液晶与VA液晶的穿透率变化图;图8表示SC驱动器的构成图;以及图9(a)至(c)表示VA模式的像素的构造及动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概略构成。像素电路1在整个显示 区域呈矩阵配置。矩阵配置也可为锯齿状,而不是完全的格于状。此 外,显示可为黑白,也可为全彩色,当为全彩色时,像素一般是RGB 三色,但也可视需要追加包含白色的特定颜色的像素。如图所示, 一个像素电路l具有漏极连接于数据线DL的n沟道 像素薄膜晶体管(TFT)10;连接于该像素TFT10的源极的液晶组件12; 以及保持电容14。像素TFT10的栅极连接有按每一水平扫描线配置的 栅极线GL。在此,像素TFT10的栅极-源极间一定会产生栅极电容18。液晶组件12在像素TFT10的源极连接有按其每一像素个别设置的 像素电极,并将相对于该像素电极夹着液晶的所有像素共享的公共电 极对向配置而构成。其中,公共电极连接于公共电极电源Vcom。此外,保持电容14中,将构成像素TFT10的源极的半导体层予以 延伸的部分直接作为一方的电极,隔着氧化膜相对向形成的电容线SC 的一部分成为对向电极。其中,也可将成为保持电容14的电极的部分 与像素TFT10的部分切离而成为个别的半导体层,而以金属配线将两 者予以连接。在此,电容该图左侧所示的像素电路中,保持电容14连接于电容线SC-A,相邻 像素的保持电容14连接于电容线SC-B。
此外,在该像素中,虽未连接电容线SC-B,但电容线SC-B会通过 像素区域中。因此,液晶组件12的像素电极与电容线SC-B之间将产 生寄生电容16。
栅极线GL连接有垂直驱动器20,该垂直驱动器20在每一水平期 间依序一条一条选择栅极线GL而设为H电平。垂直驱动器20具有移 位寄存器,接收表示一垂直扫描期间的开始的信号STV,而将移位寄 存器的第一段设为H电平,之后,通过例如时钟信号,将H电平一个 一个移位,借此可依序一条一条选择各水平扫描线的栅极线GL,而设 为H电平。在此,例如栅极线GL的H电平是VDD电位,L电平是 VSS电位,这些电源电压VDD、 VSS供给至垂直驱动器20,借此方式 来设定垂直驱动器的输出,亦即栅极线GL的H电平、L电平。
SC驱动器22将两个电压电平输出至两个保持电容线SC-A、 SC-B。
亦即,在本实施例中,SC,驱动器22从电压产生电路24接收所供 给的两个电压电平Vsc(H)、 Vsc(L),借此来控制两个保持电容线SC-A、 SC-B的电压。此外,电压产生电路24根据储存在数据存储器26的设 定数据,而产生Vsc(H)、 Vsc(L)。
数据存储器26内的设定数据可依据从外部供给的设定信号而改写, 而将与设定信号相对应的设定数据储存于数据存储器26。电压产生电 路24根据储存于数据存储器26的设定数据,而产生Vsc(H)、 Vsc(L)。 因此,可通过设定信号,来设定Vsc(H)、 Vsc(L)。此外,电压产生电 路由VDD及VSS来利用Vsc(H)、 Vsc(L),且使用定电压产生电路来 产生Vsc(H)、 Vsc(L)。可利用电阻分割等来形成简单的构成。
此外,设定信号可通过从外部的微电脑进行串行传送等而储存于数 据存储器26。
在显示装置中一般设置有对比度或亮度的调整按钮等,按照其设定 值来决定设定信号,并将该设定信号储存于数据存储器26。
此外,虽未示出,但在显示装置中还设置有例如水平驱动器,用以 控制对于数据线DL按线顺序供给所输入进来的视频信号。亦即,在本 例中按照每一像素的视频信号的时钟,由水平驱动器输出每一像素的取样时钟,且通过该取样时钟,将开关设为导通或不导通,而将一水 平扫描线份的视频信号(数据信号)予以锁存。接着,将经锁存的有关一 水平扫描线的各像素的数据信号在横跨一水平扫描期间输出至数据线DL。
此外,实际上,视频信号有RGB三种,垂直方向的各像素成为R、 G、 B中任一色的同一色的像素。因此,对于数据线DL设定有RGB 任一色的数据信号。
接着,在本实施例的装置中采用点反转方式的AC施加方式。亦即, 在水平扫描方向的各像素(点)中,将施加至液晶组件12的像素电极的 电压设为极性与公共电极的电压Vcom相反的数据信号而予以施加。
图3左侧所示为根据第一极性的数据信号,标注为Vvideo的三角 形斜边表示与亮度相对应的数据信号(写入电压)。数据信号为由黑电平 至白电平的电位差Vb(动态范围),移位后施加至像素电极的电压以 Vcom为中心,电压接近Vcom者为白,远离Vcom者为黑。因此,在 本例中,白电平为Vcom-Vb/2,黑电平为Vcom+Vb/2。此外,在相 邻像素中,如图3右侧所示,成为与第一极性相反的第二极性,白电 平为Vcom+Vb/2,黑电平为Vcom-Vb/2。
然后,如图2所示,将像素TFT10导通,而使数据写入处理完成之 后,电容线SC-A、 SC-B移位预定电压AVsc之多。在本例中,液晶用 正常显白(normally white)的扭转向列型(TwistedNematic, TN型)。关于 图3左侧的像素,连接有电容线SC-A, Vsc朝向电压较高的方向移位 电压AVsc之多。此外,关于图3右侧的像素,连接有电容线SC-B, Vsc朝向电压较低的方向移位电压A Vsc之多。
借此方式,如图3所示,施加至像素电极的数据信号移位与AVsc 相对应的电压之多,且将其施加于与Vcom之间。在此,AVsc设定成 对应于与液晶的施加电压相对应的穿透率开始变化的阈值电压Vath的 电压,且通过移位后的电压,可进行通过液晶组件12进行的显示。此 外,数据信号的动态范围设定成使移位后的动态范围成为在显示中从 黑电平至白电平的电位差。
其中,在图3中,Va(W)为白电平的数据信号的移位量,Va(B)为黑 电平的数据信号的移位量。因此,这些移位量由AVsc所决定。此外,Vb为数据信号的黑电平与白电平的电位差(动态范围),Vb'为移位后 的动态范围。
在此,当使用正常显黑(normally black)的垂直对准型(Vertical Align, VA)时,如图4所示。如上所述,数据信号为从黑电平至白电平的电位 差Vb(动态范围),移位后施加至像素电极的电压以Vcom为中心,电 压接近Vcom者为黑,远离Vcom者为白。因此,在本例中,黑电平 为Vcom-Vb/2,白电平为Vcom+Vb/2。此外,在相邻像素中,如图 4右侧所示,成为与第一极性相反的第二极性,黑电平为Vcom+Vb / 2, 白电平为Vcom-Vb/2。
在此,移位后的液晶组件12的像素电极的电压值Vpkel如下式所示。
Vpixel=Vvideo±{(Csc-Cpa)/(Cgs+Clc+Csc+Cpa)}AVsc (1)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TN型的正常显白的液晶。因此,通过施加电 压来进行黑显示。当移位后的相对于Vcom的黑电平电压为VB,写入 时的动态范围为Vb时,为了进行黑显示,必须满足下式。
{(Csc-Cpa) / (Cgs+Clc+Csc+Cpa)} △ Vsc=VB-Vb / 2 (2) 亦即,Vb/2相当于当写入时的对于Vcom的黑电平电压,VB为 移位后的黑电平电压,因此VB-Vb/2即成为移位电压。
此外,像素电路根据电源电压VDD而动作。因此,移位电压AVsc 低于VDD为动作条件。
AVsc〈VDD (3) 因此,必须以满足这些(2)、 (3)式的方式形成像素电路。 另一方面,若决定面板尺寸、像素数、所利用的液晶,则液晶组件 12的电容值Clc即可决定。此外,若决定像素TFT10的尺寸,则像素 TFT10的栅极电容Cgs即可决定。因此,在显示面板的设计阶段并不 能进行较大的变更。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变更保持电容14的电容值Csc及寄生电容 16的电容值Cpa。亦即,若保持电容14的电容值Csc比寄生电容16 的电容值Cpa大于某比率以上,即便将AVsc设定成较小,也可满足(2) 式,因此也可满足(3)式。然后,通过减小AVsc,可达成低耗电量化的 目的。此外,以△ Vsc不大于VDD的方式来决定Cpa,借此即可免于设置 特别的电源来作为Vsc电压产生电路。此外,可得到达成低耗电量化、 提升像素开口率等优点。
此外,将寄生电容16设为与栅极相同的高度,在与像素电极之间 存有层间绝缘膜与平坦化膜。通过加厚该平坦化膜,可减少寄生电容 16。另一方面,为了加大保持电容14,可使栅极氧化膜变薄。此外, 变更保持电容14的面积,也可易于变更保持电容14的电容值。以上 述手法,可调整保持电容14、寄生电容16的电容值。
当构成为..Csc=320fF、 Cpa=10fF、 Clc=430fF、 Cgs=3fF、 △ Vsc=5.58、 Vb=3.5V 、 Vb=2.5V 、 VDD=8.5V左右时,则成为{(320-Cpa) / (3+430+320+Cpa)} △ Vsc=3.5-2.5 / 2。而且,AVsc<8.5。
因此,此时关于寄生电容16的电容值可导出为Cpa〈95fF。
例如,当不满足该条件,而Cpa为95ff以上时,移位电压将会变 得不足,而使黑电平显示无法充分进行。 ,
此外,移位后的液晶组件12的像素电极的电压值Vpixd如下式(与 上述(l)式相同)表示。
Vpixel=Vvideo± {(Csc-Cpa) / (Cgs+Clc+Csc+Cpa)}A Vsc
在此,Cgs、 Cpa<<Csc、 Clc时,Vpixd如下所示。
Vpixel —Vvideo土Csc / (Clc+Csc)AVsc
此外,TN液晶在未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分子会朝向平行于电极的 方向,此时的介电常数e ll会小于在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分子朝向 垂直于电极的方向时的介电常数e丄。亦即,e丄> e II 。此外,液 晶组件的电容值Clc根据液晶材料的介电常数而定,因此,Clcl> Clc II 。
本实施例利用TN型的正常显白的液晶。因此,通过施加电压来进 行黑显示。当移位后的对于Vcom的黑电平电压为VB、写入时的动态 范围为Vb、黑电平的电压移位量为Va(B)、白电平的电压移位量为Va(W) 时,Va(B)、 Va(W)如下所示。
Va(B)=Csc / (Clc丄+Csc) A Vsc
Va(W)= Csc / (Clc II +Csc) A Vsc因此,Va(W)>Va(B)。
此外,移位后的动态范围W如下所示。
W=Vb- { Va(W)- Va(B)}
因此,Vb, <Vb
由上述关系可知,通过改变AVsc的大小,可改变Va(B)、 Va(W) 及W。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依据设定信号来改变Vsc(H)、 Vse(L), 进而改变两者的差,亦即AVsc。接着,通过改变该AVsc,来调整亮 度及对比。亦即,由于Va(B)、 Va(W)发生变化,所以亮度发生变化,. 由于VV发生变化,所以对比发生变化,通过调整AVsc,即可进行 亮度及对比的调整。
此外,像素电路根据电源电压VDD而动作。因此,移位电压AVsc 最好低于VDD,且最好满足AVsc〈VDD。
图5中显示显示面板的概略俯视构成。如该图所示,在列(垂直扫描) 方向,将数据线DL配置在各列,在行(水平扫描)方向,将两条保持电 容线SC-A、 SC-B配置在各行。
在图中,数据线DL虽呈同一宽度的直线状,但并非一定要如此。 为了像素间的遮光而使用数据线DL时,关于该部位最好将线宽加大。 此外,S(delta)型排列时,数据线DL—定会弯曲。
此外,电容线SC-A、 SC-B中,形成保持电容14的部分较宽广, 而确保电容。再者,在本例中,相邻像素的部分也作为保持电容14而 加以利用。亦即,使图中左侧的像素中形成保持电容14的半导体层(保 持电容线SC-A的相反侧的电极)延伸至相邻像素,借此使像素间以及 相邻像素的一部分也作为本身像素的保持电容14而加以利用。此外, 如后所述,数据线的下侧部分也作为保持电容14的一部分而加以利用。
此外,为了使数据线DL与保持电容线SC-A、 SC-B的交叉部分的 面积变小,最好仅使该部分縮小线宽。
接着,使该两条保持电容线SC-A及SC-B与数据线DL交叉的面积 相同。借此方式,保持电容线SC-A、 SC-B与数据线DL构成的寄生电 容的电容值变为相同,且在保持电容线SC-A、 SC-B反转时,可使数 据线DL的电位的变动较小,而可减少对显示造成的不良影响。图6表示配置一条保持电容线SC的部分的剖视图。如该图所示, 在玻璃基板100上设有缓冲层102,且在该缓冲层102上设有半导体层 SCL。该半导体层SCL虽然是形成像素TFT10等,但示出的部分则是 形成保持电容14的部分。在半导体层SCL上形成有氧化膜104。该氧 化膜104以与像素TFT10的栅极氧化膜相同的制程形成。然后,在该 栅极氧化膜104之上形成保持电容线SC。该保持电容线SC以与像素 TFT10的栅极相同的制程形成。
在保持电容线SC之上形成有层间绝缘膜106,且在该层间绝缘膜 106之上形成有数据线DL。
再者,包覆数据线DL而形成平坦化层108,且于该平坦化层108 之上形成像素电极30。其中,虽未图标,但在该像素电极30上隔着对 准膜设有液晶层,且在该液晶层之上配置有形成公共电极的对向基板, 而将液晶予以包夹。
如此,保持电容线SC与数据线DL在交叉部分隔着层间绝缘膜106 而相对向。因此,在该部分会产生电容。其中,在本例中,半导体层 SCL延伸到交叉部分的下方,该部分也作为保持电容14的一部分而加 以利用。
此外,图7中表示TN液晶与VA液晶对于施加电压的穿透率。若 为TN液晶时,当使施加至液晶的电压持续上升,初始穿透率为固定的 高电平(白电平),但当施加至液晶的电压大于阈值电压时,穿透率即会 开始减少,之后,穿透率即以固定的比率减少,而成为固定的低电平(黑 电平)。另一方面,若为VA液晶时,当使施加至液晶的电压持续上升, 初始穿透率为固定的低电平(白电平),但当施加至液晶的电压大于阈值 电压吋,穿透率即会开始增加,之后,穿透率即以固定的比率增加, 而成为固定的高电平(白电平)。
此外,如图7所示,TN液晶与VA液晶中,显示所需电压范围(动 态范围)虽不同,但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变更AVsc来调整电压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是在SC驱动器22中,将用于垂直驱动器20的电 源电压VDD、 VSS或输入至面板的电压,利用在电容线SC(SC-A或 SC-B)中的H电平电压(Vsc(H))及/或L电平电压(Vsc(L))。其中,对 于垂直驱动器20,除了VDD、 VSS之外,还供给GND电位。亦即,垂直驱动器20具有用以驱动栅极线GL的移位寄存器,而在该移位寄 存器中利用GND电位。因此,也可将该GND电位利用为H电平电压 (Vsc(H))或L电平电压(Vsc(L))的任一方。再者,只要是输入至面板的 电位,即使是其它电位,也可加以利用。因此,在SC驱动器22中, 对于H电平电压(Vsc(H))及L电平电压(Vsc(L))双方,也可利用用在垂 直驱动器20中的电位。其中,在以下说明中,基本上,是以对于SC 驱动器22的H电平电压(Vsc(H))或L电平电压(Vsc(L))的一方利用 VDD或VS S为例加以说明。亦即,如图8所示,在供给H电平至电容线SC的期间,将为H电 平的显示控制信号供给至开关SW1、 SW2的控制端。开关SW1、 SW2 分别形成n沟道TFT与p沟道TFT并联的构成,开关SW1的p沟道 TFT的栅极与开关SW2的n沟道TFT的栅极相连接,在此供给将显示 控制信号以反相器予以反转的信号,而将显示控制信号供给至开关 SW1的n沟道TFT的栅极与开关SW2的p沟道TFT的栅极。此外, 对于开关SW1的输入点输入例如VDD或Vsc(H),对于开关SW2的输, 入点输入Vsc(L)或VSS。接着,开关SW1、 SW2的输出点连接于电容 线SC-A或SC-B。亦即,对于SC驱动器22,为了驱动电容线SC-A、 SC-B,而需有 两个电压,而本实施例中,将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设为用于垂直驱动器 20的VDD或VSS。例如,当在L电平利甩Vsc(L)时,将H电平设为 VDD,在H电平利用Vsc(H)时,则将L电平设为VSS或输入至面板 的电压。因此,显示装置中,只要产生Vsc(H)或Vsc(L)的任一方即可, 或者两者均不需要,因此可简化电源电路。此外,SC驱动器22是近 接垂直驱动器20而设,因此,将被输入至垂直驱动器20的VDD或 VSS输入至SC驱动器22的配线可较短。其中,图8所示的电路对于一条电容线SC(SC-A或SC-B)设置一个, 且对于VDD决定Vsc(L),抑或对于VSS决定Vsc(H),以使例如H电 平与L电平的差为AVsc。接着,根据图8的电路,当显示控制信号为H电平时,开关SW1 呈导通,且输出例如Vsc(H);而当显示控制信号为L电平时,则开关 SW2呈导通,且输出例如Vss。在此,根据图9(a)至(c)来说明使用VA液晶的VA模式显示装置的 像素的构造以及动作。图9(a)、(b)图表示使用VA液晶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LCD)的概 略剖视图,是表示沿着具有如图9(c)所示的概略俯视构造的LCD的 A-A线的剖视构造的一例。在该LCD中,对准膜一般采用未施予磨擦 处理(rubbingtreatment)的非磨擦式。因此,液晶的初期对准并没有预先 倾斜(pre-tilt),在电压非施加状态下,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朝向基板法 线方向而对准。初期对准成垂直方向的液晶分子60如图9(a)及图9(b) 所示,当对于LCD的公共电极40与像素电极30之间开始施加电压时, 在最初电压较低的状态下所产生的弱电场(参照图中以虚线表示的电力 线)在像素电极30的端部等斜向倾斜,且通过该斜电场来规定随着电压 上升,液晶分子随之倒下的方位。.其中,例如在一像素区域内,如图所示,先分别设置对准分割部50, 借此可在一像素区域内的多个区域中,分割成分别不同的方位。在图 9(a)至(c)的例中,该对准分割部50,可通过在电极不在区域(窗)或电极 上设置突起部而构成,且以分别在画面的垂直方向呈折线状延伸的图 案而形成在公共电极40与像素电极30双方。此外,并非局限于上述 图案,例如也可通过在一像素区域内,长边方向的上端及下端分为两 叉的图案而设置电极不在区域(窗)或突起部而构成。通过上述对准分割 部50,如图9(a)、图9(b)所示,可将一像素内的液晶对准方位的边界 固定在该分割部50,而可防止液晶分子倒下方位在像素内的边界位置 在每一像素或每一驱动时序均不相同而造成显示参差不齐等对于显示 品 质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可采用于以下的任一类型LCD:仅以配置于面板背后等的光源的光进行显示,对于像素电极及公共电极双方均采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等透明导性电极的透过型LCD;使 用反射金属电极作为像素电极,且将来自外光的光予以反射而进行显 示的反射型LCD;再者在使用光源时为穿透模式,当关闭光源时则为 反射模式而发挥作用的半透过型LCD。在反射型LCD或半透过型LCD 等中,虽可达成更好的对比的提升等,但如本实施例所示,通过进行 极性反转,即使为例如ECB模式的反射型或半透过型LCD,也可以非常高的对比来进行显示。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是将像素电路配置成矩阵状的显示装置,各像素电路具备像素TFT,其一端连接于接受数据信号供给的数据线,栅极连接于选择线,且通过将选择线的选择信号设定为H电平或L电平,而形成导通或不导通;保持电容,其一端连接于像素TFT的另一端,另一端连接于保持电容线,用以保持由数据线供给的数据信号的电压;以及液晶组件,其一方电极连接于像素TFT的前述另一端,另一方的电极保持在公共电极电位,而对两电极间的液晶施加电压,前述保持电容线是当将前述像素TFT导通,而将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写入保持电容之后,由第一电平变化为第二电平,借此将施加于液晶组件的电压移位,前述保持电容线对应于各像素电路的行而设有两条,配置于行方向的多个像素电路连接于两条保持电容线的任一条,同时两条保持电容线控制为两种电位,而且设前述保持电容的电容值为Csc,在连接于相邻像素电路的前述保持电容线与前述像素电极的节点所产生的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为Cpa,在前述像素TFT的栅极与前述像素电极的节点所产生的栅极电容的电容值为Cgs,前述液晶组件的电容值为Clc,在前述保持电容线中移位的电压值为ΔVsc,前述数据信号的黑电平电压与白电平电压的电位差为Vcont,电压移位后的黑电平电压为VB,供给使像素电路动作的电力的电源的电源电压为VDD时,满足下述(i)、(ii)式{(Csc-Cpa)/(Cgs+Clc+Csc+Cpa)}·ΔVsc=VB-Vcont/2 (i)ΔVsc<VDD(ii)。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前述两种电位中,当 一方的电位由正往负的方向,或由负往正的方向移位时,另一方的电 位往其反方向移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将保持电容线的电平变更为H电平及L电平等两种。通过该变更,将施加至液晶的电压移位,而对液晶施加充分的电压,以进行显示。接着,将该保持电容线的两个电压电平中的至少一个电平与用以驱动选择线的垂直驱动器中所使用的多个电压电平中的一个电压电平共享。此外,将对于保持电容线的寄生电容或保持电容的电容值设定在特定范围内。
文档编号G02F1/136GK101241286SQ20081000883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1日
发明者千田满, 广泽浩司, 横山良一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