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93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具体涉及具备所谓直下型背光源的液 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大型化倾向,作为液晶显 示装置的背光源使用了谋求面状光源均匀化的直下型背光源。这种背光源在具有光反射功能的底座的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对 置的面内,多个荧光管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排设置。另 外,上述各焚光管的两端的电极部分由电极配件夹持而被支承在上 述底座上。而且,夹持上述各荧光管的一端侧例如正极侧电极的电极配件分 别以共同地连接起来的形态而构成,另外,夹持另一端侧即负才及侧 电才及的电极配件也分别以连接起来的形态而构成。因此,相互连接的各电极配件被配备于由在上述荧光管的并排设构成。口 、 I , 、、 这种背光源在与具有光反射功能的底座的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对置的面内,多个荧光管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排设置。上述各荧光管在其两端的电极部分由电极配件夹持起来,电极配件被配置在上述底座的两端。而且,在沿上述荧光管的并排设置方向延伸的由带状的导电材料组成的电极支承材料上形成多个电极配件。由此,电极支承材料具有夹持多个荧光管的功能。因此,背光源内的多个荧光管,通过底座两端的电极支承材料以及电极配件而以并排连接的方式得以构成。具备这样的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在下述专利文件1中得 以公开。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公开特开2005-347259号公报(美国公 开号US20050265047 )发明内容但是,在这样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由 比较长的导电材料组成,因来自焚光管的热而引起的膨胀程度将会 变大,在假设将该电极支承材料牢固地固定在底座侧的情况下,就 易于在那些固定部位之间的电极支承材料上发生挠曲。因此,尝试过采用以下结构,即,为了在上述电极支承材料中形 成因热膨胀而引起的伸张,而使该电极支承材料对于底座侧的固定基板侧挤压。但是,可以确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电极支承材料的上述伸张 将使该电极支承材料与突起部摩擦,会发出嘎吱嘎吱声。另外,还可以确认,在为了避免发出嘎吱嘎吱声而使上述突起部 从电极支承材料以微小的距离离开而配置的情况下,当该电极支承 材料因来自外部的原因等而发生振动时,与上述突起部接触,而发 生鸣呜声、哗啦哗啦声。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发出嘎吱嘎吱声、呜呜 声、哗啦哗啦声中的任意一个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发明之中,若对有代表性的发明之概要简单 地进行说明则如下面那样。(1)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液晶显示面 板和被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的背光源。背光源具有并排 设置在与液晶显示面板对置的平面内的多个棒状光源;将这些各棒 状光源在其电极部上进行保持的电极配件;以及覆盖电极部和电极配件的侧壁板。另外,棒状光源、电极配件、侧壁板被收纳且固定于下框架(底座)上。电极配件支承棒状光源的电极部,并与在棒状光源的并排设置方向上延伸的连接部连接。另外,电极配件为了并排设置棒状光源而以预定的间隔配置。侧壁板沿棒状光源的并排设置方向具备多个突起部件。连接部在其延伸方向的每个预定间隔的部位具有与突起部件接触的部分和不与突起部件接触的部分。(2)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例如以(1 )的结构为 前提,上述突起部件在与上述连接部对置的部位具备有圆弧面的顶部。(3)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例如以(l)的结构为 前提,上述连接部的与上述突起部件接触的部分和不与上述突起部 件接触的部分沿着该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以相同间隔配置。(4)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例如以(1)的结构为 前提,上述连接部由使上述电极配件配置在中间的 一 对部件组成, 上述突起部件在各个连接部上向该连接部的延伸方向配置。(5)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例如以(4)的结构为 前提,在一对连接部每一个中与上述突起部件接触的部分和不接触 的部分沿该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大致均等地进行分配,与 一个连接部 的不与上述突起部件接触的部分对置的另 一个连接部的部分为与上 述突起部件接触的部分。(6)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例如以(l)的结构为 前提,上述突起部件与固定配置于上述下框架的侧壁板一体地形成。(7)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例如以(1)的结构为 前提,上述侧壁板相对于上述底座的面以钝角的展宽而倾斜配置, 并在与形成了上述突起部件一侧相反侧的面上具有光反射功能。(8)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液晶显示面 板和被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的背光源。背光源具有并排设置在与液晶显示面板对置的平面内的多个棒状光源;将这些各棒 状光源在其电极部上进行保持的电极配件;以及覆盖电极部和电极 配件的侧壁板。另外,棒状光源、电极配件、侧壁板被收纳且固定 于下框架(底座)上。电极配件支承棒状光源的电极部,并与在棒状光源的并排设置方 向上延伸的连接部连接。另外,电极配件为了并排设置棒状光源而 以预定的间隔配置。侧壁板沿棒状光源的并排设置方向具备多个突 起部件。突起部形成得比相邻的电极配件的间隔的数量少,并与连 4妄部接触。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种种变更。这样所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就能够减少发出嘎吱嘎吱声、鸣鸣 声、哗啦哗啦声中的任意一个。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要部剖视图, 即表示图8的IA-IA线、IB-IB线上的剖一见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概要的分解俯视图。图3是表示经过模块化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的图。图4是表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上具备的背光源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5是表示电极支承材料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俯视图。图6是表示上述电极支承材料之要部的放大图。图7是表示电极支承架和被固定于该电极支承架的侧壁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是将上述侧壁板上所形成的突起部件用与电极支承材料的连接部的关系进行了表示的透视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要部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要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 一 个实施例的概略结构图。 首先,从观察者一侧起顺次配置有液晶显示面板PNL、光学片OS以及背光源BL。液晶显示面板PNL是将一对平行配置的例如由玻璃组成的基板SUB1、 SUB2作为封装,并在上述各基板SUB1、 SUB2之间间隔液晶而构成的。在上述基板SUB1、 SUB2的液晶侧的面上呈矩阵状配置的像素 (未图示)将上述液晶作为一个构成要素而形成,并能够对上述各 像素逐个控制该液晶的光透射率。而且,将形成了上述各像素的区域作为液晶显示区域AR (图中 单点划线框所包围的区域),并遍及整个该液晶显示区域AR照射 来自后述的背光源BL的光,通过透过各像素的光使观察者识别图 像。此外,相对于观察者侧被配置在后方的基板SUB1被形成为具有 比基板SUB2更大的面积,且在从上述基板SUB2露出的基板SUB1 的周边上搭载由用于独立地驱动各像素的电路组成的半导体器件 SCD。然后,在液晶显示面板PNL的背面,隔着例如漫射片、棱镜片 或者由这些层叠体组成的光学片OS而配置有背光源BL。光学片OS 使来自背光源BL的光漫射、或者聚光并向液晶显示面板PNL侧引导。背光源BL是被称之为所谓直下型的那种,首先,在平行于液晶 显示面板PNL的平面内具备由支承在图中x方向上长度方向一致且 在图中y方向上并排i殳置的多个例如外部电才及荧光管EFL的底座组 成的下框架(在图3、图4中用附图标记BS示出)。该下框架BS呈例如由金属构成的箱体状。另外,在下框架BS的表面放置着具有 使图中x方向的各边分别弯曲而倾斜配置的侧壁面BW的反射片 RS。此外,该下框架BS在其图中y方向的各边部,倾斜配置有例 如用树脂材料形成并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PNL侧的面上具有光反射 功能的侧壁板BWh。该侧壁板BWh与上述反射片RS的侧壁面BW 一起构成背光源BL的实质的侧壁部。关于此背光源BL的结构在后 进行详述。另外,这些液晶显示面板PNL、光学片OS以及背光源BL如图 3所示那样,被收纳在上框架FR以及中间框架MR内,作为经过模 块化的液晶显示装置而构成。图3是经过模块化的液晶显示装置的 剖视图,表示与图2的Ill-Ill线相当的位置的剖面。上框架FR在观 察者侧形成至少4吏液晶显示面板PNL的液晶显示区域AR露出的开 口 OP,使液晶显示面板PNL、光学片OS以及背光源BL高精度地 定位而进行收纳。此外,半导体器件SCD在本实施例中被形成在基 板SUB1上,但也可以将其形成在挠性基板上,在此情况下,半导 体器件SCD能够在图3的垂直方向上弯曲进行配置,能够谋求进一 步窄边框化。图4的(a)是仅示出了上述背光源BL的俯视图,图4的(b) 示出了图4的(a)的b-b线上的剖视图。上述侧壁板B Wh隔着例如用树脂材料所形成的后述的电极支承 架TMT,被安置在上述下框架BS上。另外,在上述侧壁板BWh上 形成被并排设置在该下框架BS侧的边上的孔HL,使通过这些孔HL 配置的上述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各端上所形成的电极TM位于上 述侧壁板BWh的背面侧。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各电极TM被配置在上述电极支承架 TMT上的电极配件TMF所夹持(咬合)。由此,各外部电极荧光管 EFL由上述电极配件TMF支承在下框架BS上,并通过该电极配件 TMF提供电源。电极配件TMF与被分别配置在各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各端侧的相同金属的电极支承材料TMS1、 TMS2—体化而构成。图5是表 示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1、 TMS2的俯视图,这些电极支承材料 TMS1、 TMS2被分别配置在上述各电极支承架TMT(图中用TMT1 、 TMT2表示)上。在图5中,一个电极支承材料TMS1被配置在配置外部电极荧光 管EFL (图中虚线所示)的区域的图中左侧,另外,另一个电极支 承材料TMS2被配置在上述区域的图中右侧,分别呈在图中y方向 上延伸的形状。即、构成为电极支承材料TMS1支承各外部电极荧 光管EFL的图中左侧端的电极TM的部分,电极支承材料TMS2支 承各外部电极焚光管EFL的图中右侧端的电极TM的部分。此外,电极支承材料TMS1沿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图中左侧 的电极TM的长度方向配置着3个电极配件TMF。电极配件TMF夹 持电极TM由此来支承外部电极荧光管EFL。同样,电极支承材料 TMS2沿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图中右侧的电极TM的长度方向配 置着3个电极配件TMF。该电极配件TMF夹持电极TM,由此来支 承外部电极荧光管EFL。这是为了在至少1个电极配件TMF形成的 电接触不充分的情况下由其他剩余的电极TMF来确保电接触。由此,在与电极支承材料TMS1、 TMS2分别相互对置而延伸的 一对连接部JC之间,在与这些连接部JC交叉的方向上并排设置的 多个电极配件TMF所组成的电极配件组,在上述连接部JC的延伸 方向上并排设置。而且,这些电极支承材料TMS1、 TMS2例如通过4反材的沖压加 工而成型。图6的(a)是挑选出图5的虚线框A的部分的电极支承材料TMS1 进行了描绘的放大图。在图6的(a)中,电极支承材料TMS1具有 将并排设置的3个电极配件TMF共同固定的基部BP、和该基部BP 的各端侧共同地连接的左侧连接部JC (L)和右侧连接部JC (R), 这些基部BP和各连接部JC (L) 、 JC (R),在俯视的情况下呈梯 子状的图案而形成。棒状光源的个数n可以由液晶面板的大小和需要的亮度来决定。 如果决定棒状光源的个数n,就可决定相邻的电极配件的间隔数R。 即相邻的电极配件的间隔数R为n- 1。另外,图6的(b)是表示电极配件TMF的图,示出了图6的(a) 的b-b线上的剖视图。电极配件TMF是具备了用于从两侧夹持外部 电极荧光管EFL的一对相对置的舌片的分叉结构。即、具备从基部 BP的两侧在垂直方向上弯曲的一对支承部SP。支持部SP具备将外 部电极焚光管EFL从其圆周侧面的相对侧分别进行挤压的圆弧部。 另外,电极配件TMF具备导入部IN,通过该导入部IN,便于将外 部电极荧光管EFL引导至电极配件TMF。此外,图6的(b)所示 的虚线圆表示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圆周侧面。另外,这样所构成的电极支承材料TMS1如图5所示那样,在其 一端侧例如用螺丝SC固定在上述电极支承架TMT1上。这样仅仅在一端侧固定电极支承材料TMS1是为了防止在假设 固定了两端的情况下因来自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热而使电极支承 材料TMS1发生了热膨胀之际,在那些经过固定的部分之间产生从 电极支承架TMT1的表面脱离的挠曲。即、通过l又仅在一端侧固定 电极支承材料TMSl,就能够使其热膨胀的伸展向另一端侧扩张,抑 制电极支承材料TMS发生挠曲。而且,这样相对电极支承架TMT1仅仅在一端侧进行了固定的电 极支承材料TMS1 ,通过在被固定于电极支承架TMT1的侧壁板BWh 上所形成的后述的突出部件PJ (L) 、 PJ(S),就能够防止从电极 支承架TMT1的表面脱离。图7的(a)表示配置了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1的电极支承架 TMT1的立体图,图7的(b)表示覆盖电极支承架TMT1进行固定 (临时固定)的侧壁板BWh的立体图。侧壁板BWh表示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PNL侧的面从背面侧观察 到的状态。即、侧壁板BWh从图中的状态将正面背面反过来,并将 左右反过来,以覆盖在图7的(a)所示的电极支承架TMT上进行固定(临时固定)。此外,电极支承架TMT1形成在其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的螺丝孔 SCH,并且在侧壁板BWh上也形成与螺丝孔SCH对应的螺丝孔 SCH,,在将侧壁板BWh临时固定于电极支承架TMT1上时,它们 的中心轴一致。而且,这样被临时固定的电极支承架TMT1和侧壁 板BWh被通过这些螺丝孔SCH、螺丝孔SCH,而拧入下框架BS的 螺丝(未图示)固定在该下框架BS上。在侧壁板BWh的背面如图7的(b)所示那样,孔HL和形成得 比较小的多个突起部件PJ (S)沿侧壁板BWh的倾斜面的边以预定 间隔形成。另外,在与倾斜面的边对置的另一边侧,形成得比较大 的多个突起部件PJ (L)沿该另一边以预定间隔形成。在侧壁板BWh被临时固定在电极支承架TMT1的情况下,各突 起部件PJ ( S )被放置于电极支承材料TMS1的右侧连接部JC ( R) 上,各突起部件PJ (L)被放置于电极支承材料TMS1的左侧连接部 JC(L)上。即,在突起部件PJ (S)和突起部件PJ (L)之间配置 电极支承部件TMS。突起部件PJ ( S)和突起部件PJ (L)的大小不同是因为使相对 于电极支承材料TMS1倾斜配置的侧壁板BWh上所形成的突起部件 PJ (S)、突起部件PJ (L)的顶部相对于电极支承材料TMS1大致 等高。此外,突起部件PJ (S)分别与对应的突起部件PJ (L)相对配 置,这些相互对置的突起部件PJ ( S)和突起部件PJ (L),由在侧 壁板BWh上一体形成的加强筋RB连接而形成。加强筋RB为了提 高该侧壁板B Wh针对变形的机械强度而设置。图8表示从液晶显示面板PNL侧观察侧壁板BWh的立体图,以 使突起部件PJ (L)以及突起部件PJ (S)等呈可透视的状态表示。此外,在将侧壁板BWh固定在电极支承架TMT上的情况下, 突起部件PJ(L)被放置于电极支承材料TMS1的左侧连接部JC(L) 的上方,突起部件PJ ( S )被放置于电极支承材料TMS1的右侧连接部JC(R)的上方。在图8中,为了明确各部件的位置关系,用图 中虚线来表示电极支承材料TMS1的左侧连接部JC (L)、右侧连 接部JC ( R)。在侧壁板BWh的长度方向(图中y方向)上并排设置的突起部 件PJ(L),由具有平行于并排设置方向的主面的板状组成。突起部 件PJ ( L )与电极支承材料TMS1的左侧连接部JC ( L )对置的顶部 呈圆弧形状。这是为了在该突起部件PJ (L)与左侧连接部JC(L) 接触的状态下降低它们的摩擦。在侧壁板BWh的长度方向(图中y方向)上并排设置的突起部 件PJ(S)也由具有平行于并排设置方向的主面的板状组成。另夕卜, 该突起部件PJ ( S )与电极支承材料TMS1的右侧连接部JC ( R)对 置的顶部呈圆弧形状。这是为了在该突起部件PJ(S)与上述左侧连 接部JC (R)接触的状态下降低它们的摩擦。在这里,在此实施例中,如根据图7、图8可明白那样,保持预 定间隔配置的各突起部件PJ(L),有在某个部位没有形成该突起部 件PJ(L)的地方,另外,在各突起部件PJ(S)中也同样如此。即,比起相邻的电极配件的间隔的数量R,配置在电才及配件之间 且与连接部接触的突起部件PJ (L)或者突起部件PJ(S)的个数较 少。即、各突起部件PJ (L)如从图8的I (a) -I (a)线所看到的剖 视图即图1的(a)所示那样,例如,从图中右侧起3个突起部件PJ (L)等间隔地并排后,有1个没有形成突起部件PJ (L)的地方, 此外,3个突起部件PJ (L)等间隔地并排。形成重复这种配置的构 造。而且,各突起部件PJ (L)的顶部接触到电极支承材料TMS1 的左侧连接部JC (L)。根据这种情况,连接部JC (L)在其延伸方向的每个预定间隔的 部位,具有与突起部件PJ (L)接触的部分和不接触的部分。由此, 就能够沿连接部JC(L)的延伸方向,使降低嘎吱嘎吱声的部分和 降低呜呜声、以及哗啦哗啦声的部分混在一起,作为整体谋求嘎吱嘎吱声、呜鸣声、哗啦哗啦声的降低。同样,各突起部件PJ (S)如从图8的I (b) -I (b)线所看到的 剖视图即图1的(b)所示那样,对于突起部件PJ (L)的情况,错 开2个间距来进行配置。例如,在向图中左侧3个突起部件PJ (S) 等间隔地并排之后,有1个没有形成突起部件PJ(S)的地方,此外, 3个突起部件PJ (S)等间隔地并排,并反复这种配置。而且,各突 起部件PJ ( S )的顶部接触到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1的左侧连接部 JC ( R)。由此,上述连接部JC (R)也在其延伸方向的每个预定间隔的部 位具有与突起部件PJ(S)接触的部分和不接触的部分。由此,就能 够沿连接部JC(R)的延伸方向,使降低嘎吱嘎吱声的部分和降低 呜呜声以及哗啦哗啦声的部分混在 一 起,作为整体谋求嘎吱嘎吱声、 呜鸣声、哗啦哗啦声的降低。另外,在突起部件PJ(L)中,在图l中从右侧起例如使3个突 起部件PJ (L)等间隔地并排后,有1个没有形成突起部件PJ (L) 的地方,此外,为了使3个突起部件PJ(L)等间隔地并排,将连接 部JC (L)的与突起部件PJ (L)接触的部分和不与该突起部件PJ(L)接触的部分沿该连接部JC (L)延伸方向均等地进行了分配。 通过这样进行处理,就可以沿连接部JC (L)的延伸方向,均等地 谋求嘎吱嘎吱声、呜呜声、哗啦哗啦声的降低。此外,在突起部件PJ(S)中,也是使在连接部JC(R)中与该 突起部件PJ (S)接触的部分和不与该突起部件PJ (S)接触的部分 沿其延伸方向均等地分配来进行配置。而且,该配置与突起部件PJ(L)的情况相比例如错开2个间距。由此,就能够将与一个连接部 JC (L)的不与突起部件PJ (L)接触的部分对置的另一个连接部JC(R)的部分,作为与突起部件PJ (S)接触的部分。这样,通过这 些各突起部件PJ ( L ) 、 PJ ( S )能够使具备一对连接部JC ( L )、 JC (R)的电极支承材料TMS均等地挤压电极支承架TMT。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不与突起部件PJ (L)以及突起部件( S )接触的地方,没有形成与侧壁板BWh相当的突起部件PJ ( L ) 以及突起部件PJ ( S )。但是,如与图1对应的图9所示的另一实施 例那样,分别等间隔地形成各突起部件PJ( L )以及突起部件PJ( S ), 在不需要与连接部JC(L)接触的突起部件PJ(L)处,其顶部与连 接部JC (L)分离而形成。此外,还可以构成为在不需要与连接部 JC ( R)接触的突起部件PJ ( S )处也使其顶部与上述连接部JC ( R) 分离。连接部在其延伸方向的每个预定间隔的部位具有与突起部件接 触的部分和不接触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侧壁板包括接触到连接部的突起部、和不接触到 连接部的突起部。另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例如在突起部件PJ(L)中,例 如使3个突起部件PJ(L)等间隔地并排后,例如有l个没有形成突 起部件PJ(L)的地方,此外,使3个突起部件PJ (L)等间隔地并 排。但是,上述的个数可以是任意的,可兼顾嘎吱嘎吱声降低、呜 鸣声、哗啦哗啦声降低而设定成适当的个数。从而,当然还可以如 与图l对应所描绘的图IO所示那样,例如在突起部件PJ (L)中设 置没有形成突起部件PJ (L)的地方,同时将突起部件PJ (L)每隔 一个进行并排设置。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背光源BL的光源采用了外部电 极荧光管EFL。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当然还可以是形成同样形状 的棒状光源。上述的各实施例还可以分别单独或者组合起来使用。这是因为能 够单独或者叠加取得各实施例中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液晶显示面板和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的背光源,其中,上述背光源具有并排设置在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对置的平面内的多个棒状光源;保持各棒状光源的电极部的电极配件;覆盖上述电极部的侧壁板;以及收纳上述棒状光源的下框架,上述电极配件与在上述棒状光源的并排设置方向上延伸的连接部连接,上述侧壁板具备向上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突起部件,上述连接部在其延伸方向的每个预定间隔的部位具有与上述突起部件接触的部分和不接触的部分。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件在与上述连接部对置的部位具备有圆弧面的顶部。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的与上述突起部件接触的部分和不与上述突起部件 接触的部分沿着该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以相同间隔配置。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由使上述电极配件配置在中间的一对部件组成,上述突起部件在各个连接部上向该连接部的延伸方向配置。
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一对连接部的各连接部中,与上述突起部件4妄触的部分和不与上述突起部件接触的部分沿着该连接部的延伸方向而被大致均等地 分配,与一个连接部的不与上述突起部件接触的部分对置的另一个 连接部的部分为与上述突起部件接触的部分。
6.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件与固定配置在上述下框架上的侧壁板一体形成。
7.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侧壁板相对于上述底座的面以钝角的展宽而被倾斜配置,并 在与形成有上述突起部件的 一侧相反的 一侧的面上具有光反射功能。
8. —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液晶显示面板和被配置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的背光源,其中,上述背光源具有并排设置在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对置的 平面内的多个棒状光源;保持各棒状光源的电极部的多个电极配件; 覆盖上述电极部的侧壁板;以及收纳上述棒状光源的下框架,上述电极配件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与在上述棒状光源的并排设置 方向上延伸的连接部连接,上述侧壁板具备向上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突起 部件,突起部形成得比相邻的电极配件的间隔的数量少,并与连接部接触。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其中,背光源具有多个棒状光源;保持棒状光源的电极配件;覆盖电极部的侧壁板。电极配件与在棒状光源的并排设置方向上延伸的连接部连接,上述侧壁板具备向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突起部件。上述连接部具有与突起部件接触的部分和不接触的部分。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减少嘎吱嘎吱声等。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1251675SQ200810080568
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22日
发明者东祐士, 板仓史门 申请人:株式会社Ips先驱高新技术;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