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0818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入体腔内等进行内窥镜检查等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在体腔内检査和使用处置器具的处置中广泛釆用在插入部内内置了 摄像元件的内窥镜。
在这样内置了摄像元件的内窥镜的情况下,从设置于插入部后端侧 的操作部延伸出通用线缆,其中插入有传输照明光的光导和与摄像元件 连接的信号线。
另外,在通用线缆内插入有用于进行送气送水或吸引的管路。
在从操作部出通用线缆的内窥镜中,由于管路系统较长而导致清 洗和杀菌时间较长。
另一方面,在日本国特开2001 — 353124号公报的现有例中,公开了 如下的内窥镜不使用光导而形成照明单元,并以无线方式发送由摄像 单元拍摄的摄像信号,从而不需要通用线缆。
但是在上述现有例中,构成为天线从操作部后端朝后方侧延伸出来, 因此存在当把持操作部进行操作时天线易于成为妨碍,而导致操作性降 低的缺点。
另外在将插入部插入体腔内实际进行内窥镜检査时,由于没有送气 送水和吸引功能,在体液等附着于观察窗上而无法进行清晰观察的情况 下,不易确保视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确保观察功能并 能够无线通信的内窥镜。
另外,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其能够确保操作性和观察功 能并能够进行稳定的无线通信。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
用于插入体腔内的插入部;
摄像部,其取得体腔内的观察对象的摄像信息,在所述体腔内插入 了所述插入部;
无线传输单元,其通过天线向外部设备无线传输至少包含通过所述 摄像部得到的摄像信息的信息;以及
判定单元,其在通过所述无线传输单元进行无线传输的情况下,判
定传输目标的所述外部设备是否是应该连接对应的连接对应设备,并且,
在判定为传输目标的所述外部设备是所述连接对应设备的情况下,通过
所述无线传输单元无线传输所述信息。
通过上述结构,在操作部内设置无线传输单元,能够确保良好的操作性。


图l是具有本发明的内窥镜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A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无线方式的数据传输方式的图。
图2B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有线方式的数据传输方式的图。
图2C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光通信方式的数据传输方式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窥镜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具有本实施例的内窥镜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AWS单元周边部的具体外观形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AWS适配器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内窥镜的详细结构的整体图。
图8是表示图6的C箭头所示设置于操作部的轨迹球等的图。
图9是表示设置于内窥镜内的结构要素的电气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IO是表示电压发生部的结构框图。图11是表示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电气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2是表示AWS单元的电气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13A是表示监视器的内窥镜图像等的显示例的图。 图13B是表示监视器的主菜单显示例的图。 图13C是示出监视器的功能开关的功能划分例的图。 图14是表示AWS单元的起动处理的动作内容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内窥镜的起动处理的动作内容的流程图。 图16A是表示在起动时决定可否通过无线连接的起动处理内容的流 程图。
图16B是表示变更通信中的通信信道数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摄像控制处理的动作内容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内窥镜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内窥镜的图。
图20是表示操作遥控器的图。
图21是表示操作遥控器的电气系统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1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
在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之前,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的 内窥镜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具有本发明的内窥镜系统1具有内窥镜(也称为内视 镜)3,该软性的内窥镜3插入躺在检査床2上的未图示的患者的体腔内, 进行内窥镜检查;送气/送水/吸引单元(以下简称为AWS单元)4,其与 该内窥镜3连接且具有送气、送水和吸引功能;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 其对于内置于内窥镜3的摄像元件进行信号处理以及对于设置于内窥镜3 中的各种操作单元进行控制处理等;以及观察监视器6,其由显示该内窥 镜系统控制装置5所生成的视频信号的液晶监视器等实现。另外,该内窥镜系统1具有图像记录单元7,其对由内窥镜系统
控制装置5生成的例如数字视频信号进行整理归档等;以及UPD线圈单 元8,其与AWS单元4连接,在内窥镜3的插入部中内置了形状检测用 线圈(以下简称为UPD线圈)的情况下,接收由该UPD线圈产生的电 磁场信号,从而检测各UPD线圈的位置,显示内窥镜3的插入部的形状。
另外,图像记录单元7与设置有该内窥镜系统1的医院内的LAN 9 连接,.可以通过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与该LAN 9连接的各终端装置査阅在 图像记录单元7中归档的图像等。
另外,如图1所示,AWS单元4和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以无线方 式收发信息(数据)。并且,内窥镜3与AWS单元4和内窥镜系统控制 装置5以无线方式收发(双向传输)信息(数据)。
图2A 图2C表示在内窥镜系统1的单元、装置之间或者内窥镜3 和单元或者装置之间进行数据收发的收发单元(通信部)的三种方式。
图2A表示无线方式的数据收发单元(信息传输单元)。其中,对在 AWS单元4和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之间收发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
通过内置于AWS单元4的数据通信控制部11,经数据发送部12对 发送用的数据进行调制后,从天线部13以无线方式向内窥镜系统控制装 置5发送。
另外,AWS单元4通过天线部13接收从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侧 以无线方式发送的数据,并通过数据接收部14进行解调后,向数据通信 控制部11发送该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在以无线方式发送数据的情况下, 例如按照IEEE802.11g标准形成最大数据通信速度54Mbps的无线LAN。
图2B表示有线方式的数据收发单元。作为具体的例子,对在内窥镜 3和AWS单元4之间进行数据收发的情况进行说明。通过内置于内窥镜 3的数据通信控制部11从内窥镜3发送的数据经由数据发送部12',从 电连接器5以有线方式向AWS单元4发送。另外,从AWS单元4发送 的数据经由电连接器5和数据接收部14'向数据通信控制部11发送。
图2C表示光通信方式的数据收发单元。作为具体的例子,对在AWS 单元4和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之间收发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内置于AWS单元4的数据通信控制部11 ,经由通过光进行收发的数据发送部12" 和数据接收部14",与设置于该AWS单元4中的光通信耦合器16连接, 经由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侧的光通信耦合器进行数据收发。另外,图3 表示本发明的内窥镜3的概略结构。该内窥镜3由内窥镜本体18、以及 与该内窥镜本体18可自由装卸地连接的例如一次性(可抛弃管)的套管 单元19构成。
套管单元19比现有的通用线缆直径细,在本实施例中,如后所述, 仅由两个送气送水管路60b、 61b和电源线73a构成。
内窥镜本体18具有,插入体腔内的软性的插入部21,以及设置于 该插入部21后端的操作部22,在该操作部22上可自由装卸地连接有套 管单元19的基端。
另外,在插入部21的前端部24上配置有摄像单元,该摄像单元作 为摄像元件使用了在摄像元件内部增益可变的CCD25。另外,在前端部 24上可以设置接触传感器142,该接触传感器142对该前端部24与体腔 内的内壁等的接触(压接)的状态进行检测。
另外,在前端部24的后端设有能够以较弱力量使其弯曲的弯曲部 27,通过对设置于操作部22的角度/遥控操作部件28进行操作,能够使 弯曲部27弯曲。该角度/遥控操作部件28能够进行角度操作(弯曲操作)、 送气送水、吸引等操作、以及作为对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等的远程控 制操作(具体而言,冻结指示操作和释放指示操作)的遥控操作等。另 外,在插入部21上形成有硬度可变的部分,从而可使插入等更加顺利地 进行。
另外,可在插入部21内设置清洗程度检测部29,可对管路的清洗 程度等进行检测。
下面参照图4对内窥镜系统1的更加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 与检查床2的侧面邻接地配置由液晶监视器等构成的观察监视器6, 另外,在移动自由地配置于检査床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端部附近的小车 31上,配置有,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 AWS单元4、图像文件/LAN/ 电手术刀/超声波单元(图像文件单元、无线LAN或有线LAN、电手术刀装置、超声波单元的简化表述)32,最上部配置有带触摸屏的监视器 33。
另外,在检查床2的患者平躺的上表面部分上埋设有UPD线圈单元 8。该UPD线圈单元8通过UPD线缆34与AWS单元4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AWS单元4和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例如如图6所 示,通过无线的收发单元77、 101进行数据收发。另外,如图4所示, 观察监视器6通过监视器线缆35与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的监视器用连 接器连接。
另外,如图4所示,在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和观察监视器6上分 别安装了收发单元101、 36,从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向观察监视器6发 送视频信号,并可在其显示面上显示与该视频信号相互对应的内窥镜图 像。
如后所述,对于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从内窥镜3发送由CCD25 拍摄的图像数据,并且从AWS单元4侧发送使用UPD线圈单元8检测 出的内窥镜3的插入部形状(UPD图像)的图像数据,由此,内窥镜系 统控制装置5向观察监视器6传送与这些图像数据相对应的视频信号, 在其显示面上还可以与内窥镜图像一起显示UPD图像。
观察监视器6由高清晰度TV (HDTV)的监视器构成,以能够这样 在其显示面上同时显示多种图像。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检查床2长度方向的一侧端部及其下部的 位置上形成有收纳用凹部,在该收纳用凹部内能够自由滑动地收纳托盘 搬运用小车38。在该托盘搬运用小车38的上部安置有收纳图7所示的内 窥镜3的内窥镜托盘39。
并且,通过托盘搬运用小车38可对收纳了经过杀菌或消毒的内窥镜 3的内窥镜托盘39进行搬运,并可收纳于检査床2的收纳用凹部中。操 作者可从内窥镜托盘39中取出内窥镜3,用于内窥镜检査,并且在内窥 镜检查结束后,可将其再次收纳于该内窥镜托盘39中。然后,通过托盘 搬运用小车38,对收纳使用后的内窥镜3的内窥镜托盘39进行搬运,从 而可顺利地进行杀菌或消毒。另外,如图4所示,例如在AWS单元4上设置内窥镜连接器40。 另外,在该内窥镜连接器40上如图6所示可自由装卸地连接有(内窥镜 3的)内窥镜连接器41。
图5示出了这种情况下AWS单元4侧的内窥镜连接器40更加具体 的外观形状。另外,图6以连接状态示出了 AWS单元4侧的内窥镜连接 器40和内窥镜3侧的内窥镜连接器41的内部结构。
实际上如图6所示,在AWS单元4的前表面上设有凹部形状的AWS 适配器安装部,通过在该AWS适配器安装部上安装AWS适配器(管路 连接适配器)42,从而形成内窥镜连接器40,在该内窥镜连接器40上连 接了内窥镜3的内窥镜连接器41。
在AWS适配器安装部上设有,内窥镜连接用电连接器43、送气连 接器以及夹管阀45,在该AWS适配器安装部上可自由装卸地安装了 AWS 适配器42的内侧端面,从其外侧端面侧连接内窥镜3的内窥镜连接器41 。
下面参照图7对本发明实施例1的内窥镜3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3中,如其概略说明那样,本实施例的内窥镜3由内窥镜本体 18和一次性(可抛弃型)的套管单元19构成,该内窥镜本体18具有 软性的插入部21,以及设置于该插入部21后端的操作部22,该套管单 元19的基端的综合连接器部52可自由装卸地连接在该内窥镜本体18的 操作部22基端(前端)附近设置的(套管单元连接用)连接器部51上。
在该套管单元19的末端设有内窥镜连接器41,该内窥镜连接器41 可自由装卸地连接在AWS单元4上。
插入部21包括,设置于该插入部21前端的硬质的前端部24;设置 于该前端部24的后端的可自由弯曲的弯曲部27;以及从该弯曲部27后 端延伸至操作部22的细长的软性部(蛇管部)53,在该软性部53中途 的多个部位(具体而言为两处)设有硬度可变用致动器54A、 54B,该硬 度可变用致动器54A、 54B被称为导电性高分子人工肌肉(简记为 EPAM),其可通过施加电压而伸縮并改变硬度。
在设于插入部21的前端部24上的照明窗内侧,安装有例如发光二 极管(简称LED) 56作为照明单元,该LED56的照明光经由一体地装在LED56上的照明透镜朝前方射出,对患部等被摄体进行照明。另 外,该LED56可以是发出白光的LED,也可以由发出红(R)、绿(G)、 蓝(B)的各波段的光的R用LED、 G用LED和B用LED来构成。作 为形成照明单元的发光元件,不限于LED 56,可以采用LD (激光二极 管)等来形成。
另外,在与该照明窗邻接设置的观察窗上,安装有未图示的物镜, 在其成像位置上配置了内置增益可变功能的CCD25,形成拍摄被摄体的 摄像单元。本实施例的CCD25的CCD元件自身内置了增益可变功能, 通过增益可变功能,可以容易地使CCD输出信号的增益在几百倍的程度 下改变,因此即使在LED56的照明光的源头处,也能够获得S/N降低少 的明亮图像。另外,LED56与使用灯的情况相比,发光效率良好,因此 能够抑制LED 56附近的温度升高。
一端连接在LED 56和CCD 25上、插通于插入部21内的信号线的 另一端连接到例如设置于操作部22内部、进行集中控制处理(集约控制 处理)的控制电路57。
另外,在插入部21内沿着其长度方向按预定间隔设置有多个(作为 插入部形状检测装置的)UPD线圈58,与各UPD线圈58连接的信号线 经由设置于操作部22内的UPD线圈驱动单元59,与控制电路57连接。
另外,在弯曲部27的外皮内侧周向的四个位置上,配置有沿其长度 方向配置EPAM而形成的角度用致动器27a。另外,该角度用致动器27a 和硬度可变用致动器54A、 54B也分别经由信号线连接到控制电路57。
用于角度用致动器27a和硬度可变用致动器54A、 54B的EPAM, 例如通过在板状的两面上安装电极并施加电压,从而能够在厚度方向收 縮并沿长度方向伸长。另外,该EPAM的变形量例如可以与所施加的电 压引起的电场强度E的平方大致成比例地变化。当用作为角度用致动器 27a时,形成为钢丝状等,通过使一侧伸长并使相反侧收縮,从而能够与 通常的钢丝所实现的功能同样地使弯曲部27弯曲。另外,通过该伸长或 者收縮可以改变其硬度,在硬度可变用致动器54A、 54B中可以利用该功能来改变该部分的硬度。
另外,在插入部21内插通有送气送水管路60a和吸引管路61a,其 后端成为在连接器部51中开口的管路连接器部51a。另外,套管单元19 基端的综合连接器部52中的管连接器52a可自由装卸地连接在该管路连 接器部51a上。
另外,送气送水管路60a与插通于套管单元19内的送气送水管路60b 连接,吸引管路61a与插通于套管单元19内的吸引管路61b连接,并且 与处置器具插入口 (简称为钳子口) 62连通,该处置器具插入口62在管 连接器52a内分支、在外部开口,可插入钳子等的处置器具。该钳子口 62在不使用时由钳子塞62a封闭。
这些送气送水管路60b和吸引管路61b的近手侧的后端在内窥镜连 接器41上成为送气送水接头63和吸引接头64。
送气送水接头63和吸引接头64分别与AWS适配器42的送气送水 连接器和吸引连接器连接。另外,如图6所示,送气送水连接器在该AWS 适配器42内部分支为送气管路和送水管路。
该送气管路经由电磁阀Bl与AWS单元4内部的送气送水用泵65 连接,送水管路与送水箱48连接。另外,该送水箱48也在中途经由电 磁阀B2与送气送水用泵65连接。
送气送水用泵65、电磁阀B1和B2通过控制线(驱动线)与AWS 控制单元66连接,并通过该AWS控制单元66进行开闭控制,从而能够 进行送气和送水操作。另外,AWS控制单元66能够通过夹管阀45的开 闭控制进行吸引动作控制。
另外,如图7所示,在内窥镜本体18的操作部22上,设有供操作 者把持的把持部68,在包含该把持部68的其周边,沿着操作部22的长 度方向的轴设置了例如三个内窥镜开关SW1、 SW2、 SW3,其分别与控 制电路57连接,进行释放、冻结等远程控制操作(简称为遥控操作)。
另外,在操作部22上与设置这些内窥镜开关SW1、 SW2、 SW3的 位置相反侧的上表面上倾斜地形成的斜面部Sa上,在可通过把持把持部 68的手进行操作的位置处,设置有防水结构的轨迹球69,其可进行角度操作(弯曲操作)或切换进行其它遥控操作的设定等。
另外,图8中示出了图7的C向视图。如图8所示,在该斜面部Sa 的轨迹球69两侧,在作为操作部2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左右方向上, 在左右对称的位置处设置了两个内窥镜开关SW4、 SW5。内窥镜开关 SW4、 SW5通常被分配了送气送水开关和吸引开关的功能。
在把从图7的C向侧观察内窥镜3的操作部22的情况作为正面时, 相对于操作部22或者插入部21的长度方向,轨迹球69成为在长度方向 的中心线上,并且两个内窥镜开关SW4、 SW5左右对称地配置,并且沿 着该中心线在其背面侧配置有内窥镜开关SW1、 SW2、 SW3。
这样,在操作部22上使轨迹球69等各种操作单元相对于其长度方 向的中心轴配置为左右对称,因此当操作者把持操作部22的把持部68 进行操作时,无论左手把持还是右手把持进行操作都能够确保良好的操 作性。
该轨迹球69和内窥镜开关SW4、 SW5还与控制电路57连接。轨迹 球69和内窥镜幵关SW1 SW5相当于图3的角度/遥控操作部件28。
另外,从该控制电路57延伸出来的电源线71a经由形成在连接器部 51和综合连接器部52上的无接点传输部72a与插通套管单元19内的电 源线73a无接点地电连接。电源 线73a与在内窥镜连接器41上具有电源 和信号接点的电连接器74连接。另外,将无接点传输部72a的连接器部 51侧称为例如无接点传输单元51b。
另外,使用者将该内窥镜连接器41与AWS单元4连接,从而如图 6和图12所示那样,电源线73a经由AWS单元4的电连接器43与电源 单元75连接。另外,收发单元77与进行无线电波收发的天线连接。
另外,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内窥镜3中,作为发送CCD 25 所拍摄的图像数据等的手段,通过无线方式进行传输。因此,在操作部 22内例如操作部22后端(上端)内部配置有天线部141。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中说明的其内部结构那样,通过控制 电路57对各种操作单元和摄像单元等进行集中控制或者管理,从而在套 管单元19内,作为管路以外的电信号线,仅设置电源线73a即可。另外,与外部的信号传输通过天线部141进行无线传输。
另外,即使在改变内窥镜3中设置的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无需变 更而直接使用套管单元19内的电源线73a。
另外,本实施例的内窥镜3的特征之一在于,内窥镜本体18和套管 单元19无接点地可自由装卸地连接。
图9表示配置于内窥镜本体18的操作部22内的控制电路57等以及 配置于插入部21的各部的主要结构要素的电气系统的结构。
在图9中左侧下部示出的插入部21的前端部24上配置有CCD 25 和LED 56,图中在其上记载的弯曲部27上配置有角度用致动器(在实 施例中具体为EPAM) 27a和编码器27c。
另外,在软性部53上分别配置有硬度可变用致动器54和编码器54c (本实施例中具体为通过EPAM实现的硬度可变用致动器54A、 54B,但 是简化为仅以一个代表表示)。另外,在该软性部53上配置有UPD线圈 58。
另外,在插入部21的软性部53上记载的操作部22的表面上,配置 有轨迹球69、送气送水开关(SW4)、吸引开关(SW5)、内窥镜开关(SW1 3)。另外,如后所述,轨迹球69用于角度操作和其它功能的选择设定等。
在图9左侧所示的这些部分经由信号线与设置于图中右侧所示操作 部22上的控制电路57 (另外,UPD线圈驱动单元59在操作部22内) 连接,控制电路57进行这些功能的控制驱动和信号处理等。
控制电路57具有由管理控制状态的CPU等构成的状态管理部81, 该状态管理部81与保持(存储)各部分的状态的状态保持存储器82连 接。该状态保持存储器82具有作为控制信息存储单元的程序保持存储器 82a,并且通过对存储于该程序保持存储器82a中的、作为控制信息的程 序数据进行改写,从而即使在变更了图9所示结构要素的情况下,(构成) 状态管理部81 (的CPU),也能够进行与该变更后的结构相对应的控制 (管理)。
另外,该状态保持存储器82或者至少程序保持存储器82a由例如非 易失性并可进行电改写的闪存或EEPROM等构成,经由状态管理部81可简单地进行程序数据的变更。
例如通过天线部141,即经由无线方式的收发单元83,向状态管理
部81发送程序数据变更命令,通过在该命令之后发送要改写的程序数据, 从而能够进行程序数据的变更。另外,也可容易地通过天线部141进行
版本升级等。
另外,在该状态保持存储器82中,可如下所述写入并保持与各内窥 镜3所固有的机型信息或使用状况相对应的个体信息,从而能够有效利 用该信息。
具体而言,在状态保持存储器82中,例如保持内窥镜3的机型信息 (例如CCD25的种类、插入部长度等信息),并且保持因内窥镜检查等 的使用状况而不同的各内窥镜3的个体信息(例如使用时间(内窥镜检 查的总计或者累计使用时间)、清洗次数、调整值、维护记录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用于系统动作的决定或者向使用者提供信息。
另外,这些信息也可从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或未图示的清洗装置 等外部进行编辑。
这样,使状态保持存储器82兼具以往的内窥镜ID的功能而共享利 用,从而能够有效利用内窥镜ID所具有的信息(数据)。
另外,由于具有该状态保持存储器82,因此不需要另设内窥镜ID, 与以往的内窥镜ID相比可高性能化,从而能够更加详细地进行适当的设 定、调整、管理和处理等。
另外,该状态管理部81与无线方式的收发单元83连接,该收发单 元83 (在本实施例中)在AWS单元4和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之间进 行通信,该收发单元83相当于图2A,因此对其构成要素以图2A的标号 表示,但是天线部由标号141表示。
另外,该状态管理部81经由控制照明的照明控制部84,对通过该 照明控制部84控制的LED驱动部85进行控制。该LED驱动部85对LED 56施加LED驱动信号,该LED驱动信号使作为照明单元的LED 56发光。
通过该LED 56的发光,被照明的患部等被摄体通过安装于观察窗上 的未图示的物镜,成像于配置于其成像位置的CCD25的摄像面上,并由该CCD 25进行光电转换。
该CCD 25通过施加来自状态管理部81所控制的CCD驱动部86的 CCD驱动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并将蓄积的信号电荷作为摄像信号输出。 该摄像信号通过A/D转换器(简称为ADC) 87从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 号,然后输入状态管理部81,并且将数字信号(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 存储器88中。向收发单元83的数据发送部12发送该图像存储器88的 图像数据。
然后从天线部141向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侧传输。 向亮度检测部89发送上述ADC 87的输出信号,向状态管理部81 发送通过亮度检测部89检测出的图像亮度信息。状态管理部81根据该 信息,通过照明控制部84对LED 56产生的照明光量进行调光控制以获 得适当亮度。
另外,状态管理部81经由角度控制部91对致动器驱动部92进行控 制,通过该致动器驱动部92对角度用致动器(EPAM)27a进行驱动管理。 另外,通过编码器27c检测该角度用致动器(EPAM) 27a的驱动量,进 行控制以使驱动量与对应于指示值的值一致。
另外,状态管理部81经由硬度可变控制部93对致动器驱动部94进 行控制,通过该致动器驱动部94对硬度可变用致动器54进行驱动管理。 另外,通过编码器54c检测该硬度可变用致动器54的驱动量,进行控制 以使其驱动量成为与指示值相对应的值。
另外,经由轨迹球位移检测部95,对该状态管理部81输入与设置 于操作部22的轨迹球69等的操作量相对应的操作信号。
另外,通过开关按压检测部96检测送气送水开关、吸引开关、内窥 镜开关的接通等的开关按压操作,该检测出的信息被输入给状态管理部 81。 EPAM具有通过外力引起的变形而产生电动势的特性,配置在进行 驱动的EPAM的相反侧的EPAM可以用作为编码器。
另外,控制电路57具有电源传输接收部97和电源发生部98。电源 传输接收部97具体而言在操作部22上为无接点传输部72a。另外,传输 给电源发生部98的交流电源在该电源发生部98中转换为直流电源。通过电源发生部98产生的直流电源向控制电路57内部的各部分提供其工 作所需的电力。
此时,电源发生部98为图IO所示结构,由电源传输接收部97传输 的交流电首先通过AC—DC转换器156转换为直流电,然后提供给无线 电路用电源发生部157a、控制电路用电源发生部157b、驱动电路用电源 发生部157c这三个直流电源发生部。
无线电路用电源发生部157a、控制电路用电源发生部157b、驱动电 路用电源发生部157c分别由噪声滤波器158a、 158b、 158c和DC—DC 转换器159a、 159b、 159c构成。另夕卜,通过DC—DC转换器159a、 159b、 159c分别产生的DC电源分别经由无线电路用电源供给线、控制电路用 电源供给线、驱动电路用电源供给线,而分别提供给无线关联电路系统、 控制关联电路系统和驱动摄像单元的驱动关联电路系统这三个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如此设置与无线关联电路系统、控制关联电路系统、 驱动关联电路系统这三者分别独立的无线电路用电源发生部157a、控制 电路用电源发生部157b、驱动电路用电源发生部157c,并且设置噪声滤 波器158a、 158b、 158c,以避免各自的动作中混入不希望的噪声。因此, 各电路能够稳定工作而不受噪声影响。
图11表示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的图6的收发单元101和图像处理 单元116的内部结构。
该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例如具有无线方式的收发单元101。通过 天线部13读取从内窥镜3或AWS单元4无线发送的图像信号等的数据, 并向数据接收部14发送,经过放大后进行解调处理。该数据接收部14 的动作由数据通信控制部11进行控制,所接收的数据依次蓄积于缓存102 中。
该缓存102的图像数据发送至进行图像数据处理的图像处理部103。 在该图像处理部103中,除了来自缓存102的图像数据以外,还可以输 入来自通过键盘104的键输入而产生文字信息的文字生成部105的文字 信息,可将文字信息叠加于图像数据上等。
图像处理部103向图像存储器控制部106发送所输入的图像数据等,经由该图像存储器控制部106,将图像数据等暂时存储到图像存储器107 中,并且记录到记录介质118中。
另外,图像存储器控制部106读出暂时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07中的 图像数据并向数字编码器108发送,数字编码器108以预定的视频格式 对图像数据进行编码,向D/A转换器(简称DAC) 109输出。该DAC 109 将数字视频信号转换为模拟视频信号。该模拟视频信号进而经由线路驱 动器IIO,从视频输出端子向观察监视器6输出,在观察监视器6上显示 与视频信号相对应的图像。
另外,暂时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07中的图像数据在读出后也被输入 给DV数据生成部lll,并通过该DV数据生成部111生成DV数据,从 DV数据输出端子输出DV数据。
另外,在该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上设有视频输入端子和DV数据 输入端子,从视频输入端子输入的视频信号经由线路接收机112、 ADC 113转换为数字信号,所得到的视频信号经由数字解码器114解码,并输 入图像存储器控制部106。
另外,对于输入DV数据输入端子的DV数据,由图像数据提取部 115提取(解码)图像数据,输入给图像存储器控制部106。
图像存储器控制部106对于从视频输入端子或者DV数据输入端子 输入的视频信号(图像数据),也暂时存储到图像存储器107中,或者记 录到记录介质118中,或者从视频输出端子向观察监视器6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内窥镜3的CCD 25拍摄的图像数据和通过UPD 单元76生成的UPD图像数据以无线方式输入给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 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将这些图像数据转换为预定的视频信号后输出给 观察监视器6。另外,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也可以取代UPD图像数据 而接收UPD线圈位置数据,在图像处理部103内生成UPD图像数据。
图12表示AWS单元4的内部结构。
在AWS单元4中,经由收发单元77向UPD单元76输入从内窥镜 3无线发送的、由UPD线圈58检测出的UPD图像数据。
UPD单元76生成UPD图像数据,从天线部13向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的天线部13发送。
另外,在对内窥镜3的操作部22上设置的送气送水开关或吸引开关 进行了操作时,其指示信号也经由收发单元77输入给AWS控制单元66。 另外,AWS控制单元66内的送气送水控制部122对应于操作信息,控 制泵65和电磁阀单元124的动作。
在电磁阀单元124上经由AWS适配器42连接有送气送水管路60b、 61b。另外,在电磁阀单元124和AWS适配器42上连接有送水箱48, 另外,在AWS适配器42上连接有吸引箱49b。
另外,向AWS单元4提供商用电源,该商用电源经由隔离变压器 126向电源传输输出部127输送。该电源传输输出部127从电连接器43 向与该电连接器43连接的内窥镜3的电源线73a提供与商用电源隔离的 交流电源。
上述电源传输输出部127通过与数据通信控制部11连接的电力传输 控制部128控制电力传输输出。
在具有本实施例的内窥镜系统1中,当投入电源时,在观察显示器 6上显示例如图13A所示的各种图像。此时,除了显示患者信息等的信 息显示区域Rj、内窥镜图像显示区域Ri、 UPD图像显示区域Ru、冻结 图像显示区域Rf和角度形状显示区域Ra以外,还设置有菜单显示区域 Rm,在菜单显示区域Rm中显示菜单。另外,角度形状显示区域Ra通 过编码器27c检测角度用致动器27a的角度操作量,显示此时的角度形 状。
作为菜单显示区域Rm中显示的菜单,显示有如图13B所示的主菜 单。在该主菜单中显示有内窥镜开关、角度灵敏度、插入部硬度、变焦、 图像强调、送气量以及进行返回前一菜单画面的操作指示的返回和进行 菜单结束操作指示的结束项目。
另外,使用者通过轨迹球69等的操作使选择框移动到内窥镜开关的 项目进行选择时,该内窥镜开关的项目的框变粗显示而表示己被选择, 进而通过按下轨迹球69进行确定操作,从而可以如图13C所示那样对5 个内窥镜开关SW1至SW5所分配的功能进行选择设定。下面对如此构成的内窥镜系统1的作用进行说明。
作为实施内窥镜检查的前期准备,首先使内窥镜本体18的操作部
22的连接器部51与一次性的套管单元19侧的综合连接器部52连接。此 时,形成无接点传输部72a的未图示的变压器以彼此绝缘且防水的状态 电磁连接。通过该连接完成内窥镜3的准备。
接着,把套管单元19的内窥镜连接器41连接到AWS单元4的连接 器43上。这个部分通过单触连接而使各种管路、电源线的连接通过一次 连接动作完成。不必象现有的内窥镜系统那样,在每次使用时都要分别 进行各种管路的连接和电连接器的连接等。
另外,使用者对AWS单元4和UPD线圈单元8进行连接,并使内 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和观察监视器6连接。另外,根据需要,使内窥镜 系统控制装置5和图像记录单元7等连接,从而完成内窥镜系统1的设 置。
接着,接通AWS单元4与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的电源。这样, AWS单元4内的各部分进入工作状态,电源单元75成为可以经由电源 线73a向内窥镜3侧供电的状态。
参照图14和图15,对此时的AWS单元4和内窥镜3起动时的动作 进行说明。
当图12中所示的AWS单元4的电源单元75内的电力传输控制部 128开始起动处理时,如图14所示,在最初的步骤S1中,使电源传输输 出部127的状态为停止供电,即切断供电。
然后,在步骤S2中,打开监视定时器,然后如步骤S3所示,使电 源传输输出部127的状态为供电状态,即开启供电。通过使电源传输输 出部127变为供电状态,从而使该电力经由套管单元19内的电源线73a, 进而经由无接点传输部72a,向操作部22的控制电路57内的电源发生部 98供给交流电。
然后,如步骤S4所示,电力传输控制部128成为等待接收来自内窥 镜3侧的起动消息的状态。另外,电力传输控制部128在未接收到起动 消息时,如步骤S5所示进行监视定时器是否己到时的判定,在未到时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4,而在己到时的情况下返回最初的步骤S1。
另一方面,在步骤S4中,在到时之前接收到起动消息的情况下,电
力传输控制部128如步骤S6所示将监视定时器的计时关闭。而且,如步
骤S7所示发布继续消息,结束该起动处理。
另一方面,通过对电源发生部98提供交流电,从而对内窥镜3的控
制电路57提供控制电路57内工作所需的电力,开始起动处理。另外,
图13中所示的状态管理部81在最初的步骤Sll中等待电源发生部98的
电源电压稳定化。
然后,当电源电压稳定后,在下面的步骤S12中,状态管理部81进 行控制电路57各个部分的系统初始化。在该系统初始化后,如步骤S13 所示,状态管理部81经由收发单元83,向AWS单元4的收发单元77 无线发送起动消息。进而向电力传输控制部128发送该起动消息。
在该起动消息发送后,如步骤S14所示,状态管理部81成为等待接 收来自电力传输控制部128侧的继续消息的状态,当接收到继续消息时 结束起动处理。另一方面,当未接收到继续消息时,如步骤S15所示, 状态管理部81在未达到重试结束条件(例如预先设定的重试次数的条件) 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3,再次发布起动消息,当达到重试结束条件时, 错误结束。
另外,内窥镜3、 AWS单元4和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在上述步骤 S13、 S2的发布起动消息、接收起动消息的处理中,如图16A所示使用 无线方式进行连接初始化处理,决定通信对象。
在本实施例中,特征之一在于,通过该处理最优先考虑有效通信速 率,对于进行无法确保该有效通信速率的连接请求的设备不追加到连接 列表中,从而能够使追加到连接列表中的设备基本不受无线电波状况的 影响,可进行稳定的数据传输。
并且,当决定了作为通信对象的设备后,定期对有效通信速率进行 监视,每次对确保该有效通信速率所需的接近最小的通信信道数进行动 态变更,从而可降低辐射电磁波和耗电。
在图16A中,通过例如从内窥镜3向AWS单元4发布起动消息的情况进行说明。
当AWS单元4 (的CPU)接收到来自内窥镜3的起动消息时,如步 骤S31所示,通过包含于该起动消息中的内窥镜3的ID信息对是否为应 连接对应的连接对应设备进行判定。
另外,发送内窥镜3等的起动消息的设备在发布起动消息时,含有 (a)设备ID信息(内窥镜3的情况下为内窥镜3的ID信息)、(b)要 求通信速率(即发送起动消息的设备传输数据所需的最小通信速率)以 及(c)最大使用信道数(发送起动消息的设备进行收发时可使用的信道 数的最大值)这三个信息。然后,这些信息被用于以下步骤。
在上述步骤S31中,当AWS单元4判定为不是连接对应设备时,转 入步骤S38,清空接收起动消息的缓冲器,结束该起动消息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31的判定处理中,当AWS单元4判定为是连接 对应设备时,进入步骤S32,判定未使用信道数是否比最大使用信道数N 大。
另外,当AWS单元4判定为未使用信道数小于最大使用信道数N 时,转入步骤S38。
另一方面,当AWS单元4判定为未使用信道数大于等于最大使用信 道数N时,转入步骤S33。在本实施例中,在通常条件下,AWS单元4 确保较大的值作为未使用信道数,以使内窥镜3和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 始终可连接。因此,通常根据步骤S32的判定结果进入步骤S33。
在步骤S33中,AWS单元4进行将最小通信速率设定为最小有效速 率XN的处理。即,AWS单元4读取此时刻的有效通信速率的信息,当 该有效通信速率改变时,将其最小的有效通信速率即最小有效通信速率 的N倍设定为最小通信速率。
另外,在以下的步骤S34中,AWS单元4进行最小通信速率是否大 于等于内窥镜3侧要求的要求通信速率的判定。当AWS单元4判定为最 小通信速率小于要求通信速率时,转入步骤S38。
另一方面,当AWS单元4判定为最小通信速率大于等于要求通信速 率时,判定为可实施通信,转入下面的步骤S35。这样,仅在可确保所要求的最小通信速率(最小通信速度)的情况 下,进行无线方式的通信(连接),从而能够在内窥镜检查开始后的过程 中,即使通信条件发生一些变化,也能够维持进行通信的状态。
在该步骤S35中,AWS单元4考虑步骤S33、 S34的条件,进行初 始使用信道数的确定。然后,在下面的步骤S36中,AWS单元4进行未 使用信道数和连接信息的更新。
进而,在下面的步骤S36中,AWS单元4进行起动消息接收确立的 处理,结束该起动消息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当确定是否为进行无线方式的数据收发 的对象时,除了ID信息外,还进行能否确保预定通信速率的判断,仅在 能够确保预定通信速率即最小通信速率(最小通信速度)的情况下,作 为进行无线收发的连接对象。从而能够稳定地进行无线收发。
另外,在图16A的说明中,对AWS单元4侧进行各步骤的处理的 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内窥镜3侧进行。例如在图14的步骤S4 中,AWS单元4等待接收来自内窥镜3侧的起动消息,但是这里也可以 是从AWS单元4向内窥镜3侧发送起动消息,在内窥镜3侧进行起动消 息接收的处理,在进行该接收处理时进行图16A的处理。
此时,内窥镜3的状态管理部81 (构成状态管理部81的CPU),进 行图16A的各步骤的处理。另外,此时,内窥镜3的状态管理部81监视 向AWS单元4无线传输包含图像数据的信息的状态,并具有进行能否确 保预定传输速度的判定的判定单元的功能。另外,在无法确保预定的传 输速度时进行中止无线传输的控制。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在内窥镜系统l中,当内窥镜3、 AWS单元 4、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等设定为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时,即使在通信 条件发生一些变化的条件下,也能够分别维持可靠地进行图像数据或送 气送水等流体控制数据等的收发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对起动消息包含三个信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但是也可以附加以下信息。
艮P,也可以包含以下信息,(d)制造商ID (通过制造商的识别编号能够更高速地进行对应设备的判别);(c)起动时刻(起动消息的发送设 备起动的时刻,其用于优先顺序的确定)。
并且,实际上AWS单元4还对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进行同样的处 理。另外,内窥镜3也在与该AWS单元4之间进行起动消息处理,并且 在与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之间也进行同样的处理。
另外,内窥镜3、 AWS单元4或者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也可以定 期地监视有效通信速率,每次确保其有效通信速率,并且对确保有效通 信速率所需的最小值以上的信道数进行动态变更。图16B表示此时的动 作。
图16B中,在例如内窥镜3和AWS单元4以信道数Hc进行通信的 状态下,AWS单元4在步骤S41中定期地对实际进行通信的全部信道的 通信速率的每单位时间的最小值Cmin进行计算。
并且,如步骤S42所示,AWS单元4判定计算出的通信速率的最小 值Cmin是否达到设定为比所要求的通信速率稍大的值的阈值Cth以下。 另外,当CminX3th时返回步骤S41,当Cmin《Cth时进入步骤S43,把 用于通信的信道数Hc增加1后返回步骤S41 。
由此,以在初始状态下设定的信道数开始通信,即使在通信状态恶 化而导致通信速率降低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增加用于通信的信道数, 来确保所需的通信速率,并能够进行信息传输而不会使通信中断。
另外,在图16B中为了简单化,以增加信道数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但是在能够使有效通信速率充分大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减少信道的控 制。例如当前的通信速率较大时,进行是否将信道数减少1也能确保充 分的有效通信速率的评价,并根据该评价结果进行控制以使信道数减少 1。
通过这些处理,内窥镜3开始CCD 25的摄像等动作,向内窥镜系 统控制装置5无线发送所拍摄的信号,在观察监视器6中显示图13A所 示的内窥镜图像。
另外,也向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无线发送通过AWS单元4得到的 UPD图像,在观察监视器6中显示如图13A所示的U D图像。下面作为内窥镜3的代表性处理动作,对图17的摄像控制处理的动 作内容进行说明。
如图17所示开始摄像处理,则如步骤S21所示,内窥镜3取得摄像 数据。具体而言,在状态管理部81的管理(控制)下,LED 56发光并 且CCD驱动部86开始驱动CCD 25的动作,通过CCD 25所拍摄的摄像 信号通过ADC87转换为数字信号(摄像数据)。该摄像数据(图像数据) 依次存储于图像存储器88中,进行摄像数据的取得。
如步骤S22所示依次发送所取得的图像数据。从收发单元83向AWS 单元4有线发送从图像存储器88读出的图像数据,并以无线方式从该 AWS单元4的收发单元77向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侧发送,在内窥镜 系统控制装置5的内部转换为视频信号后显示在观察监视器6上。
另夕卜,ADC 87的摄像数据被输入亮度检测部89。如步骤S23所示, 该亮度检测部89计算摄像数据的亮度数据在适当时间中的平均值等,进 行摄像数据的亮度检测。
该亮度检测部89的检测数据例如被输入状态管理部81,进行是否 为指定亮度的判定(步骤S24)。并且,当为指定亮度时,结束摄像处理, 转入下一摄像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4中,当状态管理部81判定为不是指定亮度时, 如步骤S25所示,对照明控制部84发送照明光调整指示信号(控制信号), 照明控制部84进行照明光量的调整。例如,照明控制部84使驱动LED 56 发光的驱动电流增大或减小等,来进行照明光量的调整。照明控制部84 将该调整结果返回给状态管理部81。
因此,状态管理部81根据调整结果信息,进行是否在使用照明控制 部84可进行的亮度调整范围内的判定。另外,当已进行了照明控制部84 的亮度调整时,不进行步骤S27的处理,而结束该摄像处理控制。另一 方面,在照明控制部84的照明调整范围之外时,如步骤S27所示,状态 管理部81对CCD驱动部86输出CCD增益调整信号,通过对CCD 25 的增益进行调整,进行摄像数据的亮度调整。然后,结束该摄像处理。
根据形成进行这样的动作的内窥镜系统1的本实施例的内窥镜3,能够无线收发图像数据和送气送水等流体控制信号,因此即使不分别通 过线缆与收发对象的内窥镜周边装置连接,也能够进行内窥镜检查等。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内窥镜3中还设有送气送水管路60a和吸 引管路61a,因此即使在观察窗由于附着体液而遮蔽了部分视野的情况 下,也能够通过进行送气或送水来确保预定视野。即,根据本实施例, 也能够确保观察功能。与此相对,在现有例中,无线方式的内窥镜没有 送气送水管路60a,因此难以充分确保观察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开始内窥镜检查的起动处理时,在应该连 接的内窥镜周边装置之间,分别进行能否以预定通信速率进行通信的判 定处理,仅在能够以预定通信速率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以无线方式进行 通信,从而能够实质地消除在内窥镜检查中发生图像数据的发送速率相 比于预定速率大幅降低的情况。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可使内窥镜3在操作部22中分离成内窥镜本 体18和套管单元19,通过使套管单元19侧为可抛弃型,从而易于进行 内窥镜本体18的清洗、杀菌等。
艮口,内窥镜本体18的送气送水管路60a和吸引管路61a,与一体形 成与套管单元19相对应的通用线缆的现有例的情况相比,可以大为縮短, 从而易于进行清洗和杀菌。
另外,此时,在一体地形成与套管单元19相对应的通用线缆的现有 例的情况中,从操作部22开始使通用线缆弯曲而连接设置,但是在本实 施例中,在操作部22的连接器部51中成为稍微弯曲的管路连接器部51a, 其他部分成为基本呈直线状延伸的送气送水管路60a和吸引管路61a,因 此可简单地在短时间内进行管路内的清洗杀菌及干燥等处理。因此,可 以在短时间内设定成能够进行内窥镜检查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内窥镜本体18和套管单元19无接点且可自 由装卸地连接,因此不会在内窥镜本体18的外表面上露出电接点,因此 即使反复进行清洗、杀菌,也不会发生有接点时的接点导通不良等,能 够提高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操作部22上设有角度操作单元、送气送水操作单元、吸引操作单元、硬度可变单元、冻结操作单元、释放操作单
元等多个操作单元,并且构成为通过设置于操作部22内的控制电路57 对这些操作单元进行集约(集中)控制。另外,该控制电路57构成为对 射出用于进行摄像的照明光的发光单元和进行摄像的摄像单元与上述操 作单元一起进行集约控制。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于操作部22内部的控制电路57对 内窥镜本体18中设置的各种功能进行集约控制,并且对于与内窥镜本体 18连接的AWS单元4和无线收发信息的内窥镜系统控制装置5的操作 单元的各种功能也进行集约控制,因此使用者(具体而言是操作者)能 够通过操作部22上设置的各种操作单元自由地进行各种操作,可大幅提 高操作性。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操作部22内设置进行集约控制的控制 电路57,能够从该控制电路57高效地传输由CCD 25拍摄得到的图像数 据和由操作单元产生的各种信号。
另外,由于能够削减插在套管单元19内的部分,因此能够使套管单 元19直径变细并易于弯曲,提高使用者操作时的操作性。 (实施例2)
下面参照图18对实施例2进行说明。图18表示实施例2的内窥镜 结构。另外,图18 (A)表示从侧方对操作部附近进行周部切开的状态, 图18 (B)表示从图18 (A)的右侧看的正视图,图18 (C)表示从图 18 (A)的上部看的俯视图,图18 (D)表示变形例的内窥镜3F的一部 分。
图18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内窥镜3B,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1的内窥 镜3中,围绕操作部22的把持部68的上下两端设置了突出的钩70。该 钩70从把持部68的上下两端突出,连接为大致U字状。通过这样设置 钩70,假设在操作者未充分把持把持部68的状态下,也能够从钩70内 侧插入食指等,从而能够在内窥镜3要因其重量而下落时,以食指等对 插入钩70进行限制,从而具有有效防止内窥镜3落下的功能,即具有如 下功能辅助或增强把持把持部68的功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操作部22内部的天线部141从配置 于该操作部22内部的控制电路57延伸出来通过钩70内部,而配置为大 致L字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插入部21的长度方向中途的适当位置,设 置了检测送气送水管路60a和吸引管路61a内部的流体透明度的透明度 传感器143,并向控制电路57发送该透明度传感器143的检测信号。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未配置实施例1的UPD线圈58。其 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根据本实施例,设置为使天线部141通过钩70内部,从而与实施例 1中将天线部141配置在操作部22上端附近的情况相比,可形成得较长, 从而能够提高接收电波的性能。另外,能够对钩70进行有效利用,即除 了其本来的功能外,还能够提高天线部141的性能。
另夕卜,图18(D)表示变形例的内窥镜3F。该内窥镜3F在图18(A) 等所示的内窥镜3B中,没有设置大致U字状的钩70的下侧部分,而是 设置为大致L字状的钩70,。即,从设置于操作部22后端(上端)侧的 把持部68的上端部分开始设置大致L字状的钩70'。
另外,仍将天线部141设置于钩70'内侧。
该变形例具有与图18 (A)的内窥镜3B基本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3)
下面参照图19对实施例3进行说明。图19表示实施例3的内窥镜 3C的结构。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内窥镜3C与图7的内窥镜3的情况同样 地,在操作部22内部设置有天线部141,通过该天线部141进行信号数 据的收发,并且没有设置有电源线71a,而是在操作部22中设置电池151 以及与其连接的充电电路152和非接触充电用线圈153。
因此,本实施例的操作部22的连接器部51仅由以送气送水连接器 和吸引连接器组成的管路连接器部51a构成。
因此,本实施例的可自由装卸地连接在内窥镜本体18上的套管单元 19没有设置电源线73a,而是构成为仅插通送气送水管路60b和吸引管路61b的管路的结构。即,在本实施例中,套管单元19实质上仅由仅插 通有管路系统的套管单元(线缆单元)构成。
上述电池151由锂电池等可充电的二次电池构成,该电池151经由 充电电路152与水密结构的非接触充电用线圈153连接,该非接触充电 用线圈153内置于操作部22的靠近外表面的部分。另外,在内置该非接 触充电用线圈153的部分的外表面上,相向配置了未图示的非接触供电 用线圈,通过向该非接触供电用线圈提供交流电流,能够对电池151进 行充电。
艮口,通过对配置于操作部22外表面侧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提供交流 电,能够对于操作部22内部的非接触充电用线圈153,通过电磁耦合以 非接触方式传递交流电。该交流电进而通过充电电路152转换为对电池 151进行充电的直流电压,提供给电池151而使电池151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如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那样,采用LED56作为照明 单元,因此与使用灯的情况相比能够显著降低功耗,并且还将(内置了 增益可变功能的)超高灵敏度的CCD 25用作为摄像元件,从而即使在照 明光量小的状态下也可获得足够明亮的图像。因此,即使在使用电池151 的情况下,也能够以比现有例长得多的时间进行内窥镜检査。另外,电 池151与现有例相比也可以采用小型轻量的电池,从而使操作部22重量 减轻,可确保良好的操作性。
根据本实施例,套管单元19仅由管路系统构成,更加适合于采用一 次性结构。另外,在回收(再利用)的情况下,由于套管单元19内没有 电线而易于回收。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在不使用管路系统的情况下,可将套管单元 19从内窥镜本体18取下后使用。即,此时可以无需套管单元19,从而 避免套管单元19对操作的妨碍,能够提高操作性。
其它作用和效果与实施例1或2中说明的情况基本相同。
下面参照图20和图21对另一内窥镜系统的情况进行说明。本内窥 镜系统例如在实施例1的内窥镜系统1中,设置了图20所示的操作遥控 器207,使得把持内窥镜3的操作者能够对设置于把持部68附近的轨迹球69等进行操作而进行各种操作,并且一起进行手术等的其它操作者也 能够进行送气送水和吸引等操作。
该操作遥控器207经由与其底部可自由装卸地连接的连接线缆208 而从例如AWS单元4供电。
该操作遥控器207例如形成为与图18的内窥镜3B的把持部68部分 相同的外形。即,在大致圆筒形的把持部217上沿着其中心线C上的长 度方向设置开关SW1 SW3,并且设置大致U字状的钩218以覆盖这些 开关SW1 SW3的两端。
另外,把持部217的上端面成为倾斜面Sa,在该倾斜面Sa的开关 SW1 SW3的相反侧位置上设置轨迹球219,在该轨迹球219两侧设置 开关SW4、 SW5。通过这些轨迹球219、开关SW1 SW5的操作,能够 进行与内窥镜3侧同样的操作。
在该操作遥控器207内部收纳有控制电路257,该控制电路257与 构成收发单元283 (参照图21)的天线部215连接。该天线部215配置 于钩218内。
另外,在设置于该操作遥控器207底部的电源传输接收部210上, 可自由装卸地连接了供电用线圈208a,该供电用线圈208a设置于连接线 缆208的一端。从而,该连接线缆208的另一端可以从所连接的AWS单 元4向电源传输接收部210提供交流电源。
图21表示操作遥控器207的电气系统的结构。
在操作遥控器207内部的控制电路257内,具有状态管理部281, 该状态管理部281由管理各部分的控制状态的CPU等构成,该状态管理 部281与保持(存储)各部分状态的状态保持存储器282连接,并且与 无线方式的收发单元283连接。该收发单元283与内窥镜3的收发单元 83和AWS单元4的收发单元77进行收发。
另外,状态管理部281与轨迹球位移检测部284连接,该轨迹球位 移检测部284对轨迹球219的位移量进行检测,而该轨迹球219在操作 遥控器207的(包含倾斜面等)外表面Sa上配置于能够通过进行把持的 手来操作的位置上,所检测出的位移量保持于状态保持存储器282中,并且传送到收发单元283的数据通信控制部11,向内窥镜3发送。
另外,在操作遥控器207的外表面Sa上配置在能够通过进行把持的 手来操作的位置上的送气送水开关SW4、吸引开关SW5和功能开关 SW1 SW3与开关按压检测部285连接,该开关按压检测部285检测按 压各开关时的ON/OFF,并向状态管理部281输出其检测信号。
状态管理部281将检测出的各开关的状态保持于状态保持存储器 282中,并且向收发单元283的数据通信控制部11传送,向内窥镜3发 送。另外,设置于控制电路257内的电源发生部286与电源传输接收部 210连接,并经由该电源传输接收部210,将从AWS单元4传输来的交 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源,向控制电路257内部的各部分提供工作用电源。
根据本系统,把持内窥镜3的操作者以外的操作者也能够实施弯曲 操作(角度操作)和流体控制操作,在多个操作者进行手术等情况下, 易于顺利进行。
另外,对上述各实施例等进行部分组合等构成的实施例等也属于本 发明。另外,对各实施例进行变更所得的变形例也属于本发明。例如, 使套管单元19的连接部相对于把持部68或操作部22偏向插入部21的 基端(后端)侧等变形而得的结构也在根本上属于本发明。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可以将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到体腔内,进行操作部上设置的轨迹球 等操作单元的各种操作,并且能够以无线方式发送拍摄到的图像数据, 以良好的操作性进行内窥镜检査。
权利要求
1. 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具有用于插入体腔内的插入部;摄像部,其取得体腔内的观察对象的摄像信息,在所述体腔内插入了所述插入部;无线传输单元,其通过天线向外部设备无线传输至少包含通过所述摄像部得到的摄像信息的信息;以及判定单元,其在通过所述无线传输单元进行无线传输的情况下,判定传输目标的所述外部设备是否是应该连接对应的连接对应设备,并且,在判定为传输目标的所述外部设备是所述连接对应设备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无线传输单元无线传输所述信息。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单元在判 定为所述外部设备是所述连接对应设备的情况下,进一步判定是否能够 确保预定传输速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单元在判 定为能够确保所述预定传输速度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无线传输单元,无 线传输所述信息,并且,在判定为不能确保所述预定传输速度的情况下, 禁止通过所述无线传输单元无线传输所述信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部的前 端设有物镜,并且,在所述插入部的后端连接有操作部,在所述操作部 上设置有所述无线传输单元、所述天线、以及所述判定单元。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部设置在 所述插入部内的所述物镜的成像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插入部用于插入体腔内,摄像部取得该体腔内的观察对象的摄像信息,无线传输单元通过天线向外部设备无线传输至少包含摄像部所拍摄的摄像信息的信息,判定单元在通过所述无线传输单元进行无线传输的情况下,判定传输目标的外部设备是否是应该连接对应的连接对应设备,并且,在判定为传输目标的外部设备是连接对应设备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无线传输单元,无线传输所述信息。
文档编号G02B23/24GK101438954SQ20081018443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6日
发明者内村澄洋, 小野田文幸, 谷口明, 野口利昭, 铃木克哉 申请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