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颗粒、各向异性导电粘和剂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1081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电颗粒、各向异性导电粘和剂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颗粒、具有该导电颗粒的各向异性导电粘和剂的制造方法,以 絲用该各向异性导电粘和剂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在显示^Ji安装驱动器集成电路,玻璃上芯片(COG)法和巻带式自动 接合(TAB)法已经广^^/f^l。根据COG方法,驱动器M电^錄装直接在显 示板上而不用单独的结构。在TAB方法中,驱动器M电路通过载带式封装(tape carrier package)或膜(膜上芯片(chip-on-film))间接;4i^接到显示板,驱动器集 成电^^^^载带式封^iUUi。
在此方法中,其上安装有驱动器集成电路的载带式封^iUI上芯片用作信号传 输构件并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ACF)电连接到显示板。当信号传输构件键合到印 刷电路板(驱动电路印刷于其上)时,也^Jf] ACF。
为了#(言号传输构件电连接到显示板,包含导电颗粒的ACF设置在形成于信 号传输构件上的端子与形成于显示^Ji的端子之间。然后,热和压力施加到ACF,
号传输构件和显示一反相互电连4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造导电颗粒的方法。树脂与第一反应物混合以形成颗粒, 采用第二反应物将第一^物/A^贞粒去除从而在颗粒中形成空腔。然后,颗粒被热 处理以减小空腔的体积,随后形成包围颗粒的导电层。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显示板和驱动器被制备,第一端子 在显示板上形成,第二端子在驱动器上形成。具有上述导电颗粒的各向异性导电粘 和剂形成在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上。然后,第一端子和第^^子相互 面对地设置而各向异性导电粘和剂插4第一端子与第1子之间,第一端子和第 二端子被压缩从而通过导电颗4封目互电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 一种各向异性导电粘和剂,该各向异性导电粘和剂包括粘和剂 和^tt该粘和剂中的上述导电颗粒。导电颗粒包括其中形成有空腔的颗粒和包围 该颗粒的导电层。
包含在各向异性导电粘和剂中的导电颗粒设置有空腔,由此导电颗粒可以容易 地吸>]"卜部压力,从而能够向整个各向异性导电粘和剂提供改善的逸良性。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的方面以及优点通过下面详
细的描述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制造导电颗粒的方法的流程图2到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制造导电颗粒的步骤;
图7A是图4中示出的最初的树脂颗粒(primaiy resin particle)的截面图7B是图7A中部分A的放大视图7C是图7A中部分B的放大视图8A是图5中示出的树脂颗粒的截面图8B是图8A中部分C的放大一见图9是图6中示出的导电颗粒的透视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透视图11是沿图10的线I-I,得到的截面图;以及
图12A和12B是液晶显示板和栅极驱动器相互键合的部分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J脉将参照附图狄分:t^y苗i^斤公开的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 应当理解,当称一个元件或层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到"或"耦 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它可以直接在、连接到或耦合到另一元件或层上, 或者还可以存在插入的元件或层。相反,当称一个元件"直接在"、"直接连 接到"或"直接耦合到"另一元件或层上时,不存在插入的元件或层。相同 的附图标记始终指代相同的元件。如此处所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 多个所列相关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应当理解,虽然这里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 域、层和/或部分,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区域、层 或部分区别开。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在
不背离本发明教导的前提下称为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便于描述,此处可以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面"、"下
(lower ),,、"在…之上"、"上(upper)"等等指示空间关系的术语以描述如附 图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 一个(些)元件或特征之间的关系。应当理解, 空间相对性术语是用来概括除附图所示取向之外的使用或操作中的器件的 不同取向的。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过来,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 或特征"之下"或"下面"的元件将会在其他元件或特征的"上方"。这样, 示范性术语"在...下面"就能够涵盖之上和之下两种取向。器件可以采取其 他取向(旋转90度或在其他取向),此处所用的空间相对性描述符做相应解 释。
这里所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并非要限制本发明。如此 处所用的,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表述,否则单数形式"一(a)"、 "一(an)" 和"该(the )"均同时旨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理解,术语"包括(comprise )" 和/或"包括(comprising)",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定了所述特征、整 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 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增加。
除非另行定义,此处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都具 有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同样的含义。还应当理 解,诸如通用词典中所定义的术语,除非此处加以明确定义,否则应当被解 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语境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被解释为
理想化的或过度形式化的意义。
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ie4旨^4目同的元件,为了清^^L层和区域的厚度被夸大。
图1是示出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制造导电颗粒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到6示出 才艮据示范性实施例的制造导电颗粒的步骤。
参照图1,导电颗粒的形成包括将反应物的表面转变为疏水态(hydrophobic state) (S10);通过将反应物与树脂〉V曰t^形成〉V曰u^物(S20);采用';t曰洽物形劾悄旨 颗粒(S30);通过使树脂颗粒与溶剂^I从树脂颗粒去除反应物(S40);热处理 树脂颗粒(S50);以^树脂颗粒的表面上形成金属层(S60)。在步骤S40中,由于反应物通选容剂从树脂颗粒去除,所以空月t^f对脂颗粒的 表面上以4树脂颗粒的内部形成。在步骤S50中,当树脂颗库劲皮热处理时,空腔 的体积减小,从而精细的凹部(fine concave portion)在树脂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由 于精细的凹部在树脂颗粒的表面上随才/U也形成,因此精细的凹部可以呈现为褶皱 (wrinkle )。下文中将参照图2到6描必十导电颗4:iii行更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2,反应物30容纳在容器5中。然后,第一表面处理剂10和第二表面 处理剂20提供到容器5中,从而^物30、第一表面处理剂IO与第二表面处理剂 20相互反应以形成疏水反应物31 (见图3 )。
当反应物30包括碳酸4丐(CaC03)并且第二表面处理剂20包括石B旨酸(stearic acid)时,如下面化学反应式的表面处J對目对于反应物30的表面进行。
CaC03+RCOOH — Ca(OH)(OOCR) + C02
当表面处理相对于^物30的表面的百分e十五进行时,^物30与7化 间的接触角可以为大约48°;当表面处J對目对于^物30的表面的百分U十进行 时,反应物30与水之间的接触角可以大于100°。因此,当表面处理i^i斩进4亍时, 反应物30的表面逐渐变得疏水。这里,反应物的表面通过第一表面处理剂IO和第 二表面处理剂20变得疏水。此后,如图3所示,疏水反应物31与树脂40';F^从 而疏水^物31均勾地^"to树脂40中。
在此实施例中,反应物30包括碳酸4丐(CaC03),第一表面处理剂10包括乙醇, 第二表面处理剂20包括石划旨酸。反应物30、第一表面处理剂IO和第二表面处理剂 20具有1:10: 0.4的质量比。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物30包括碳酸4丐(CaC03),但A^JS物30可以包 括各种其它的材料例如只要它们不与树脂^Z。这是因为^物30将在Pil^的工 艺中从反应物30和树脂40的;ft^4勿中去除。
参照图3,疏水反应物31和树脂40 f洽并容纳在容器5中。也#议,疏水反 应物31与树脂40混合以形成树脂40和均匀^^该树脂中的疏7jc反应物31的混 合物。本〉V曰洽物用作颗粒原料44以形成最初的树脂颗粒。
参照图4和5,具有球形形状的最初的树脂颗粒45采用颗粒原料44形成。最 初的树脂颗粒45可以采用聚合作用例如晶种聚合(seeded polymerization )、悬浮聚 合(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乳液聚合(emulsion polymerization)和^ft聚合 (dispersionpolymerization)AA^贞粒原料44形成。例如,悬浮聚合(W尔为i^朱聚合、并在它们通itt续的搅#^时使单体液滴聚合的聚合工艺。
然后,最初的树脂颗粒45与溶剂60反应,从而溶剂60将疏水反应物31从最 初的树脂颗粒45中溶解出来。因此,如图7B所示,第一空腔34在最初的树脂颗 粒45中形成。第一空腔34的^^只J4^上等于已经^:容剂60溶解出来的疏水^ 物31的体积。
由于在此实施例中疏7jc反应物31是碳酸4丐,所以溶剂60可以包括能够溶解碳 酸钓的盐酸水溶液。在此情况下,为了使溶剂60也t^Jt酸水溶液不与最初的树 脂颗粒45的树脂材料反应,石划旨酸水溶液可以被稀释到0.1mol/L。
然后,具有第一空腔34的最初的树脂颗粒45在大约220摄氏度的温度热处理 一小时以形成第二树脂颗粒50。当热处理最初的树脂颗粒45时,形成于最初的树 脂颗粒45中的第一空腔34的体积减小,从而在第^M脂颗粒50的表面上形成^青 细的凹吾,。
由于大量的第一空腔34在最初的树脂颗粒45中随机地形成,因jtM青细的凹部 "^!^皮形成为随^U也分布在第二树脂颗粒50的表面上。因此,精细的凹部可以呈现 为限定在第二树脂颗粒50的表面上的褶皱。
最初的树脂颗粒45和第4悄旨颗粒50将分别参照图7A到7C以及图8A和 8B更详细;W苗述。
参照图6,第二树脂颗粒50与电镀液95反应,从而在第二树脂颗粒50的表面 上形成导电层70,因此形^其表面JL^盖有导电层70的导电颗粒100。
在此示范性实施例中,导电层70可以通过常规电镀工艺由金属材料例如镍、 金及类似物形成。jH^卜,导电层70示出为具有单层的结构,但导电层可以具有双 层或更多层的结构。
图7A是图4中示出的最初的树脂颗粒的截面图,图7B是图7A的部分A的 放大图,图7C是图7A的部分B的放大图。更M地,图7B详细地示出了最初的 树脂颗粒45的表面,图7C详细地示出了第一空腔和未去除的疏水反应物。
参照图7A到7C,第一空腔34在最初的树脂颗粒45中部分地形成,主要在颗 粒的表面附近的区域上。具体地,如图8A所示,假设最初的树脂颗粒45被限定为 具有第一半径dl的球体(A),具有第二半径d2的假想J求体(B) ^J求体(A)的 内部形成,两个球体具有共同的中心点CP。然后,第一空腔34被认为在假想J求体 (B)的外面的区域中形成。换句话说,第一空腔34形成为与点CP间隔开以包围 假想球体(B)。
在此实施例中,溶剂60去除与最初的树脂颗粒45的表面向内相邻的疏水^JI物31。也就是,与最初的树脂颗粒45的表面相邻的疏水反应物31被首先去除,而 不是与最初的树脂颗粒45的内部相邻的疏水^JS物31 。换句iti兌,当去除疏水反 应物31时,溶剂60/錄初的树脂颗粒45的表面向最初的树脂颗粒45的中心部分 扩散。因此,通过改变最初的树脂颗粒45与溶剂60的^jS时间,形成于最初的树 脂颗粒45里面的第一空腔34的数目和边界可以被调整,从而控制随后形成的导电 颗粒100的延^j]"生。
例如,当具有大约4微米的直径的最初的树脂颗粒45保持与溶剂60接触几分 钟时,疏水反应物31 ^i:初的树脂颗粒45的表面去除到大约0.4微米的深度,这 相当于最初的树脂颗粒45的直径的百分之十(也t议0.1倍)。当形成于最初的树 脂颗粒45中的第一空腔34的数目增大时,随后形成的包M初的扭W旨颗粒45的 导电颗粒100的g性增强。例如,如上所述,如果第一空腔34从具有4微米直 径的最初的树脂颗粒的表面向内形彭'j大约0.4微米,与/W殳有形成有第一空腔的
最初的树脂颗粒制造的导电颗来i^目比,^L性可以被提高大约百分之十。
虽然第一空腔34在最初的树脂颗粒45的表面47上形成,但是除了由第一空 腔34引起的凹部以夕卜,最初的树脂颗粒45的表面47 _&^上是平坦的。如图7B所 示,这是由于溶剂60没有与树脂40反应。
图8A是图5中示出的树脂颗粒的截面图,图8B是图8A中的部分C的放大视 图。M地,图8B示出图8A中示出的树脂颗粒的表面的详细的构造。
参照图8A和8B,在热处理^,第二空腔35在第^M脂颗粒50中部分地形 成。更JW^地,如图8A所示,假i殳第二树脂颗粒50限定为具有第一直径dl的球 体,具有第二直径d2的假想球体在球体的内部形成,两个球体具有共同的中心点 CP。然后,第二空腔35被认为在直径d2的假想球体的外面的区域中形成。换句话 说,第二空腔35在某种意XJi形成为与点CP间隔开以包围假想J求体。
参照图7和8,可以看到,与第一空腔34相比,第二空腔35具有幾性形状。 这是因为当最初的树脂颗粒45被热处理时,包围第二空腔35的树脂40回流,因 此第一空腔34的形状改变为相当扁平的形状。
第二树脂颗粒50在其表面48上设置有由第二空腔35形成的精细的凹部。也 才议,在热处理工艺期间,第一空腔34^皮转变为具有扁平形状的第二空腔35,第 4悄旨颗粒50通过第一空腔34与第二空腔35之间的体积差而缩小,从而精细的 凹部在第4悄旨颗粒50的表面48上形成。由于精细的凹部以巨大的数目在树脂颗 粒50的表面48上随才;u也形成,所以它们可以呈现为褶皱。
图9是示出图6的导电颗粒的透视图。参照图9,导电颗粒100包括第4t脂颗粒50以及包围第4悄旨颗粒50的导 电层70。在此实施例中,导电层70采用电镀技术在第4t脂颗粒50的表面上形成, 从而导电层70上的凹部(褶铍)可以保持在导电颗粒100的表面上。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300的透视图。图11是沿图10 中线H,得到的截面图。
参照图IO,液晶显示器300包括液晶显示板130,响应像素电压显示图像; 栅极驱动器170,电连接到液晶显示板130以提供栅极信号到液晶显示板130;以 及数据驱动器230,电连接到液晶显示板130以提^lt据信号到液晶显示板130。
液晶显示板130包括阵列基板120、面对阵列基板的滤色器1^反110以及插入 在阵列基板120与滤色器基f反110之间的液晶层(未示出)。
阵列J^反120由透明的玻璃^i^反形成,薄膜晶体管(未示出)以矩阵构造(matrix configuration)布置^if明的玻璃^feJi。虽然没有示出,^f旦是阵列l^反120包4舌 电连接到薄膜晶体管的像素电极。当栅极信号从栅极驱动器170 口到薄膜晶体 管时,薄膜晶体管开启从而像素电压从数据驱动器230 口到像素电极。
滤色器J^反110包括透明的玻璃J^反,分别具有红色、绿色或蓝色的滤色器在 透明的玻璃^f反上形成。此外,滤色器基f反110包括形成于滤色器^^反110上方的 公共电极(未示出)。当公共电压;j^口到公共电极时,电场在公共电极与像素电极 之间形成,从而控制液晶层内的液晶的取向。
栅极驱动器170包括栅极印刷电路板150、第一驱动芯片160和第一载带式封 装(TCP) 140。
栅极印刷电路板150向液晶显示板130提供栅极信号。棚极印刷电路板150通 过第一TCP 140电连接到液晶显示板130,从而将由栅极印刷电路板150产生的槺 极信号施加到液晶显示板130。
第一 TCP 140包括具有带式形状的纟^勤莫和形成于该绝纟皿上的导线,第一驱 动芯片160安^ji导线上。如图11所示,第一TCP140包括第二端子145,第1 子145电连接到形成于阵列基板120上的第一端子125。因此,安装于第一TCP 140 上的第一驱动芯片160控制从栅极印刷电路板150 口到液晶显示板130的栅极信 号,从而液晶显示板130可以显示所需的图像。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通过设置在第一端子125与第二端子145 之间的各向异性导电膜105,第一TCP 140电连接到阵列基板120。各向异性导电 膜包括图9中示出的导电颗粒100。
数据驱动器230包括数悟印刷电路板220、第_^驱动芯片210和第二TCP200。数据印刷电路板220向液晶显示板130提^^:据信号。数据印刷电路板220通 过第二 TCP 200电连接到液晶显示板130,从而将来自数据印刷电路板220的数据 信号施加到液晶显示斧反130。
参照图ll,第一TCP140包括具有金属材料的第二端子145,阵列基板120包 括第一端子125,第一端子125具有透明导电材料例如4辭易氧化物或4鹏辛氧化物。
各向异法导电膜105设置在第一端子125与第二端子145之间。各向异f生导电 膜105包括粘和剂树脂103和*在该粘和剂树脂里面的导电颗粒100。
粘和剂树脂103可以通过热或光来固化。因此,当各向异性导电膜被压缩时, 通过固化的粘和剂树脂防止其中的导电颗粒100变回到其原来的形状。换句话说, 在导电颗粒IOO被压缩的同时,粘和剂树脂103通过热或光固化,从而导电颗粒100 通过固化的粘和剂树脂103保4^在压缩状态。
当对设置在第一端子125与第J离子145之间的各向异性导电膜105进行压缩 时,形成于各向异f生膜内的导电颗粒100的表面上的导电层70 J^^上同时接触第 一端子125和第二端子145。因此,第一端子125和第二端子145可以相互电连接。
图12A和12B是液晶显示板和栅极驱动器相互键合的部分的放大视图。
参照图12A,导电颗粒100插入在第一端子125与第二端子145之间并包括大 量导电颗粒。为了说明的目的,图12A示出了相互具有不同直径的第一导电颗粒 100a、第二导电颗粒100b和第三导电颗粒100c。
M地,第一导电颗粒100a的直径小于第二导电颗粒100b的直径,第二导电 颗粒100b具有小于第三导电颗粒100c的直径。因此,如图12A所示,当在第一端 125与第二端子145之间压缩第一导电颗粒100a、第二导电颗粒100b和第三导电 颗粒100c时,被压缩的第一导电颗粒、第二导电颗粒和第三导电颗粒变为分别具 有宽度W1、 W2和W3,其中Wl小于W2且W2小于W3。
如前所述,导电颗粒100包^^成于其中的第二空腔35 (见图8B)。由于形成 于导电颗粒IOO中的第二空腔35,导电颗粒100可以容易地吸^Jf部压力,从而向 导电颗粒100 4是供改善的^^性。
Jr^地,当导电颗粒100具有相互不同的直径例如在第一颗粒100a、第二颗粒 100b和第三导电颗粒100c中,向导电颗^i^。的夕卜部压力越大,其具有的直径越 大。例如,施加的夕HP压力将按照第一导电颗粒、第二导电颗粒和第三导电颗粒的 顺序变得更大。但是,最大的第三导电颗粒100c可以容易地吸收同样多的压力, 从而能够减轻被传递到第一端子125或第二端子145的压力。
如^力没有#錄三导电颗粒100c吸收并由jtbit过第三导电颗粒100c传递到第一端子125,那么包括透明导电层的第一端子125或形成于第一端子125下面的 薄月^^被损坏。然而,根据本示范性实施例,由于第三导电颗粒100c设计为充 分地吸收压力,所以第一端子125或第一端子125下面的薄Myg不会轻易地3皮外部 压力损坏。
参照图12B,第1子145相对于第一端子125以倾角(6 )倾斜。itb^卜,设 置在第一端子125与第二端子145之间的导电颗粒IOO,也就是第四导电颗粒100d、 第五导电颗粒100e和第六导电颗粒100f在压缩前具有相同的直径。
因此,当倾斜的第二端子145压缩第四导电颗粒100d、第五导电颗粒100e和 第六导电颗粒100f时,不同的压力根据各导电颗粒的相对位置而 口到相应的导电 颗粒。也就是,;^/o到第四导电颗粒100d的压力大于;^。到第五导电颗粒100e的 压力,施加到第五导电颗粒100e的压力大于施加到第六导电颗粒100f的压力。因 此,第四导电颗粒100d的高度Hl小于第五导电颗粒100e的第二高度H2,第六导 电颗粒100f的第三高度H3大于第五导电颗粒100e的第二高度H2。
因此,尽管不同的压力被施加到第四导电颗粒100d、第五导电颗粒100e和第 六导电颗粒100f,但是由于形^颗粒中的第二空腔,导电颗粒100可以容易地吸 #^>于其上的压力,从而导电颗粒100能够在第一端子125与第二端子125之间 充分并适当ife4^。
此外,尽管第四导电颗粒100d被更强烈地压缩,而不是第五导电颗粒100e和 第六导电颗粒100f,但是形成于其中的空腔可以吸收大量的压力。因此, 口到第 四导电颗粒100d的压力不会被轻易地传递到第一端子125或第J离子145并iif'J 损坏第一端子125或形成于第一端子125下方的薄膜层的程度。
如上所述,形成于导电颗粒(树脂颗粒)里面的空腔向包含导电颗粒的各向异 性导电粘和剂提供了改善的錄性。因此,当各向异性导电粘和剂#組缩时,导电 颗粒可以容易地吸40卜部的压缩的压力。因此,尽管夕卜部压力被 口到设置在第一 端子与第1子之间的各向异性导电粘和剂,但是由于通过导电颗粒,即通过其中 形成的空腔吸收压力,可以防止第一端子或第1子^皮损坏。
虽然示范性实施例已经在这里公开,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些 示范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由附加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 神和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修改以使特定的 情巩威材料适应于本发明的教导。因此,本发明的意图是,本发明不应局限于作为预期实规^^发明的最佳方式而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本发明将包括落在附力o权利 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的^^并不表示4爿可顺序或 重要性,而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个元件区别于另一个元件。而且,术语
一 (a)、 一 (an)等的使用并不表示数量的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所提及的项目。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9月1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2007-92218号的优先权, 其4^卩内#此51入以做参考。
权利要求
1. 一种制造导电颗粒的方法,包括将树脂与第一反应物混合以形成颗粒;采用第二反应物将所述第一反应物从所述颗粒去除从而在所述颗粒中形成空腔;热处理所述颗粒;以及形成包围所述颗粒的导电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热处理所ii^贞粒时所述空腔的体积减 小,/人而所ii^贞粒的表面部^S也凹陷。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物包括碳酸钩,所述第二反 应物包4舌盐酸。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去除所述第一^S物之前,使所述 第一反应物与第三碧物反应以将所述第一反应物的表面变成疏水态。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物包括碳酸4丐,所述第三反 应物包括乙醇和石烈旨酸中的至少一种。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去除所述第一絲物时,所述第二^JS物/;j斤述颗粒的表面向所述颗粒的中心移动,所述空力^^AI贞粒的表面到预定深度的区域中随才/li也形成,Ftt所述预定深度增;^斤ii^贞粒的l4^性被提高。
7. 才艮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预定深度大于所i^贞粒的直径的约 0.1倍时,与所述空腔没有在所述颗粒中形成的情;X^目比,所述颗粒的g性被提 高了大约百分"^十。
8. —种制ii^示装置的方法,包4舌制备显示板和驱动器,第一端子在所ii^示^Ji形成,第1子在所述驱动器 上形成;形成导电颗粒;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的至少一个上形成具有所述导电颗粒的各向 异性导电粘和剂;以及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1予没置^目互面对,同时将所述各向异性导电粘 和剂插入在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并压缩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 子使其相互电连接,其中所述导电颗粒通过如下形成 将树脂与第一反应物混合以形成颗粒;采用第二反应物将所述第一反应物从所述颗粒去除从而在所述颗粒中形成空腔;热处理所述颗粒;以及 形成包围所述颗粒的导电层。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热处理所述颗粒时所述空腔的体积减 'J、,从而所述颗粒的表面部分地凹陷。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反应物包括碳酸4丐,所述第二 反应物包括盐酸。
11. 才艮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去除所述第一^Jl物之前,使所 述第 一反应物与第三^物反应从而侦所述第 一反应物的表面处于疏水态。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反应物包括碳酸4丐,所述第三 反应物包括乙醇和石划旨酸中的至少一种。
13.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去除所述第一^物时,所述第二反 应物/A^斤述颗粒的表面向所述颗粒的中心移动,所述空^/A^斤述颗粒的表面到预 定深度的区域中随才Xi也形成,随着所述预定深>1增大,所述颗粒的延展性被提高。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预定深度大于所述的颗粒直径大 约0.1倍时,与所述空腔没有在所述颗粒中形成的情"L^目比,所述颗粒的^^性被 ^是高大约百分^^十。
15. —种各向异性导电粘和剂,包拾 粘和剂;和^在所述粘和剂中的导电颗粒, 其中所述导电颗粒包括颗粒,设置有形成于其中的空腔,从而在其表面处具有凹陷部分;以及 包围所述颗粒的导电层。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粘和剂,其中所述空腔在所述颗粒的 表面处以及在所述颗粒中形成。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粘和剂,其中所述粘和剂通过热和光 中的至少一种固化。
18.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粘和剂,其中所述颗粒包括分散在其 中的反应物。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粘和剂,其中所iiM物/A;斤ii^贞粒部分地去除以形成所述空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导电颗粒、各向异性导电粘和剂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在包含导电颗粒的各向异性导电粘和剂中,导电颗粒包括其中形成有空腔的树脂颗粒和包围该树脂颗粒的表面的导电层。通过将树脂颗粒与反应物混合并从树脂颗粒部分地去除反应物,形成空腔。从而,导电颗粒可以容易地吸收外部压力,因此对导电颗粒提供了改善的延展性。
文档编号G02F1/13GK101424803SQ200810184218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1日
发明者张民锡, 文珍昱, 李承日, 韩正根, 高暻焕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