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分布式温度传感光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布式温度传感光缆。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的增长和网络的普及,作为大容量、长距离传输的有效手段, 光缆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而传统的光缆只有传输信息一个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布式温度传感光缆,应用于分布式温度 监测系统,该光缆既做为温度传感器,又做为数据信息传输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布式温度传感光缆,包括光纤,光纤 外包覆有紧套管,紧套管外包覆有金属软管,金属软管外包覆有芳纶加强层, 芳纶加强层外包覆有金属编织层,金属编织层外包覆有低烟无卤阻燃护套。
所述光纤采用50/125pm多模光纤。
所述金属软管为螺旋金属软管。
其工作原理主要是依据光纤的光时域反射(OTDR)和光纤的后向拉曼 (Raman)散射效应。激光脉冲在光纤中传播时与光纤分子相互作用,会产 生多种形式的散射,包括瑞利散射、布里渊散射和拉曼散射等。其中拉曼散 射是由光纤分子的热振动光学声子与光子相互作用发生能量交换而产生的,
差,与反射点光纤温度有着线性的关系。因此,通过接收光纤中各点返回的 斯托克斯光和反斯托克斯光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得出整个测量区域每 一点的温度值,真正实现沿光纤的分布式测量。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1、 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可达到40年;
2、 安全性好,防雷防爆;
3、 抗电磁干扰、耐腐蚀,适于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
4、 温度测量范围大,耐温度性能好;
5、 完全分布式的测量,大大降低误报和漏报率;
6、 测量距离远,适于线性长距离监测和远程监控。 '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l光纤;2紧套管;3金属软管;4芳纶加强层;5金属编织层; 6低烟无卤阻燃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l所示, 一种分布式温度传感光缆,包括光纤l,光纤l 外包覆有紧套管2,紧套管2外包覆有金属软管3,金属软管3外包覆有芳 纶加强层4,芳纶加强层4外包覆有金属编织层5,金属编织层5外包覆有 低烟无卤阻燃护套6。
所述光纤1采用50/125pm多模光纤。
所述金属软管3为螺旋金属软管。
该温度传感光缆的特点 .1、光缆具有很好的机械、环境性能和阻燃性能,适用于恶劣环境。
2、 柔软、灵活、施工维护方便。
3、 光纤釆用50/125jim多模光纤,比单模光纤具有更好的空间分辨率 和温度精度。
4、 光缆中采用螺旋金属软管和金属编织层,即对光纤起到保护的作用, 增加光缆的机械性能,又可使光缆具有很好的柔韧性,方便敷设。
5、 光缆中使用金属保护材料还可以使温度迅速传递到光纤表面,提髙 测量精度。
6、 可广泛地应用于消防、电力、油气、水利等方面,例如煤矿、隧道 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油库、危险品库、军火库的火灾报警系统;发电厂或 变电站的温度监测、事故点定位等。
权利要求1.一种分布式温度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纤(1),光纤(1)外包覆有紧套管(2),紧套管(2)外包覆有金属软管(3),金属软管(3)外包覆有芳纶加强层(4),芳纶加强层(4)外包覆有金属编织层(5),金属编织层(5)外包覆有低烟无卤阻燃护套(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温度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 纤(1)采用50/125pm多模光纤。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温度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 属软管(3)为螺旋金属软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布式温度传感光缆,包括光纤,光纤外包覆有紧套管,紧套管外包覆有金属软管,金属软管外包覆有芳纶加强层,芳纶加强层外包覆有金属编织层,金属编织层外包覆有低烟无卤阻燃护套;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分布式温度监测系统,该光缆既做为温度传感器,又做为数据信息传输的通道。
文档编号G02B6/44GK201348666SQ200820199259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7日
发明者朱一平, 杨红蕾, 邱伟丰, 陈晓红 申请人: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