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292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并减少外来物流入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多种平板显示器(FPD)之一, 液晶显示器包括上面形成有电极的两个基底和设置在这两个基底之间的液晶 层。在这样的液晶显示器中,根据施加到电极的电压使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取 向或者布置所述液晶分子,从而调整穿过液晶层的光的量。
液晶显示器不是自发光的装置,其包括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和向液晶面 板提供光的背光组件。背光组件被分为直下式和边光式。

发明内容
因为液晶显示器(LCD)不是自发光的装置,需要光源例如背光组件, 所以关于LCD存在技术方面的困难并且成本增大。例如,在边光式背光组件 的情况下,需要昂贵的组件(例如灯盖等)来减少光源发射的光的损失。
通过改变背光组件的其它组件(例如下容器等)的结构,已经对代替昂 贵组件(例如灯盖)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然而,当改变下容器等的结构时, 会难以制造或组装其它组件,或者由于组件之间的间隙而使得外来物会流入 液晶显示器中。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降低了制 造成本并减少外来物流入该液晶显示器中。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包括导光的导光 板;光源,设置成与导光板的至少一侧相邻;下容器。下容器包括底板、下容器侧壁和上板,导光板和光源设置在底板上,下容器侧壁从底板的边缘沿 着与底板基本垂直的方向延伸,上板从侧壁延伸并与底板基本平行地延伸。 在液晶显示器的俯视图中,上板不与导光板叠置。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包括导光的导光 板;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相对侧的每一侧上;下容器;反射片;平板型光 学片;中间容器。下容器包括底板、下容器侧壁和上板,导光板和光源设置 在底板上,下容器侧壁从底板的边缘沿着与底板基本垂直的方向延伸,上板 从侧壁延伸并与底板基本平行地延伸。在液晶显示器的俯视图中,每个光源 被底板的一部分、下容器侧壁和上板围绕,上板不与导光板叠置。反射片被 设置成与底板、下容器侧壁和下容器的上板叠置。平板型光学片被设置成不 与下容器的上板叠置。中间容器接触导光板和光学片,并与下容器接合。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和 优点将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2是图1中的液晶显示器沿着线A-A,截取的剖浮见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中包括的下容器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中包括的下容器和光学片的形状的 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中包括的下容器、光学片和导光板 的形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中包括的下容器和光学片的形状的 示例性实施例的俯视图7是示出才艮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中间容器的一部分的示例性实施 例的仰视透3见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图8中的液晶显示器沿着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图10是#^居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1图; 图11是图10中的液晶显示器沿着线C-C,截取的剖视图;图12是#^居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再一实施例如图2中那样沿着同一条 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参照附 图并参考将要被详细地描述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方面和特征以及用于实现这 些方面和特征的方法将会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在下文中公开 的实施例,而是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在描述中限定的内容(例如详细 的构造和元件)只不过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全面理解本发明而提 供的具体细节,本发明仅被限定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在对本发明的整个 描述中,多幅图中的相同的附图标号用于相同的元件。在附图中,为了清楚 起见,可以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
应该理解的是,当元件或层被称作"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到" 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 接连接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相反, 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 到"另一元件或层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 的元件。如在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项的任意 和所有组合。
应该理解的是,尽管在这里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不同 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 分不应该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是用来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 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来。因此,在不脱离 本发明教导的情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可被称 作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如附图中所示,可使用空间相对词语"下面"、"上面,,等,以方便地描 述元件或组成元件与另 一元件或其它组成元件之间的关系。空间相对词语应 该被理解成这样的词语,即,其包含除了在附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的元件在 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示出的元件被描述为翻转,则 相对于另一元件被描述处于"下面"的元件可被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处于"上 面"。因此,示例性词语"下面"可包括与"下面"和"上面"对应的两种方位。可以以不同方位对与元件进行定位,因此可才艮据元件的定位来解释空间
相对词i吾。
在本发明下面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描述中,单数表述可包括复数表述,除非特别地描述。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
复数形式。在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包含"和/或"包括"的含义是除了所描
述的组件、步骤、#:作和/或元件之外,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组件、步骤、:澡作和/或元件的存在或添加。
在此参照作为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和中间结构)的示意图的剖一见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这样,预计会出现例如由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图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应该-故解释为局限于在此示出的区域的具体形状,而是包括例如由制造导致的形状偏差。
例如,示出为矩形的注入区域将通常在其边缘具有倒圆或弯曲的特征和/或注入浓度的梯度,而不是从注入区域到非注入区域的二元变化。同样,通
些注入。因此,在图中示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它们的形状并不意图示出装置的区域的实际形状,也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除非特别定义,否则描述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应该按照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来使用。另外,不能理想地或过度地解释通常被使用但是没有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除非它们已被清楚地且特别地定义。
可以按照合适的顺序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所有方法,除非在这里另有说明或者上下文另外地、明确地与之矛盾。任何和所有示例的使用或者示例性的语言(例如,"例如")仅意在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并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除非另有声明。本说明书中的任何语言都不应该被解释为指示如这里所使用的对实施本发明而言必不可少的任何未声明的元件。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参照图l和图2,将详细地描述才艮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示例性实施
例。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示例性实 例的分解透视图,图2总体来说是图1中的液晶显示器沿着线A-A,截取的剖视图。在下面的描述中使用的词语"水平方向"表示与液晶显示器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向,"垂直方向"表示与液晶显示器的短边方向平行的方向。对于液晶显示器的组件,词语"上" 表示朝向液晶显示器的观赏侧,"下"表示朝向与观赏侧相反的一侧。
参照图1和图2,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面板组件120和背光组件。 液晶面板组件120包括液晶面板110,液晶面板110包括第一基底111、 第二基底112、设置在第一基底111表面上的第一偏振板113、设置在第二基 底112表面上的第二偏振板114、设置在第一基底111和第二基底112之间的 液晶(未示出)、栅极驱动IC116、数据载带封装件117和印刷电路板118。 第一基底lll、第二基底112、第一偏振板113和第二偏振板114中的每一个 可以基本上是平坦的或平面的构件,例如板状构件。
第一基底111可以包括设置在其上的栅极线(未示出)、数据线(未示出) 和像素电极等。第二基底112可以包括黑矩阵、滤色器、共电极等,并可设 置成面对第一基底111。第一偏振板113可以i殳置在第一基底111的下部(例 如下表面)上,第二偏振板114可以设置在第二基底112的上部(例如上表 面)上。根据液晶面板110的类型,滤色器和/或共电极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 111上。
包括上述平板型层叠基底的液晶面板110被设置在中间容器150的容纳 部分中。例如如图1中所示,中间容器150可以基本上是框形的,并具有穿 过框的中心部分:^殳置的开口区域。
栅极驱动IC 116可以与第一基底111集成在一起,并可设置在第一基底 111上。如在这里使用的,"集成的,,和"整体的,,可以用来限定本发明中被 设置成单个的、单一的、连续的和不可分的单元的特征。栅极驱动IC116电 连接到相应的栅极线(未示出)。数据载带封装件117电连接到设置在第一基 底111上的相应的数据线(未示出)。
在印刷电路板118上可以封装或设置向栅极驱动IC 116输入栅极驱动信 号和向数据载带封装件117输入数据驱动信号的各种驱动组件。
再次参照图1和图2,背光组件包括第一光源131a、第二光源132a、导 光板141、多个光学片142、 一个或多个反射片160、下容器170和中间容器 150。
在本发明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31a和第二光源132a可以是边光 式光源,第一光源131a和第二光源132a基本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并设置在液 晶显示器的至少一个边的边缘。第一光源131a和第二光源132a可以是诸如冷阴极荧光灯(CCFL)、外电极荧光灯(EEFL)等的线光源,并且可以与液 晶显示器的水平方向基本平行地设置。
第一光源131a和第二光源132a被设置成与导光板141的相对的两侧直 接相邻,从而向导光板141提供光。第一光源131a和第二光源132a均可以 包括与导光板141的相应光入射面(例如表面)相邻设置的多于一个的光源 管。如图1和图2中所示,导光板141包括多于一个的光入射面。
第一光源131a和第二光源132a中的每个光源包括相对于光源管沿着液 晶显示器的水平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光源131a和第二光源 132a中的每个光源的两端分别固定到第一光源支架131b和第二光源支架 132b。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31a和第二光源132a电连接到向第一 光源131a和第二光源132a提供功率的逆变器(未示出)。
导光板141被容纳在下容器170中,使得第一光源131a和第二光源132a 被设置在导光板141的相对的两侧上。稍后将详细地描述导光板141、下容 器170和光学片142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为了有效地导光,导光板141可以由透光材料和/或具有恒定折射率的材 料制成,所述透光材料例如为丙烯酸树脂(例如聚曱基丙烯酸曱酯(PMMA)), 所述具有恒定折射率的材料例如为聚碳酸酯(PC)。
入射到由上述材料制成的导光板141的一个光入射侧表面的光的角度不 超过导光板141的临界角。因此,入射光透射到导光板141的内部或内部区 域。如果光入射到导光板14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则光的角度超过临界角。 因此,透射到导光板141内部区域的光不向导光板141的外部发射,而是均 匀地在导光板141内部透射。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导光板14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一上(例如,在 导光板141的下表面上)可以形成散射图案(未示出),从而向导光板141的 上部发射^^皮引导的光。
多于一个的光学片142可以直接设置在导光板141的上表面上,和/或被 设置成与导光板141的上表面接触。光学片142用于漫射和/或会聚从导光板 141透射的光。光学片142可包括漫射片、棱镜片、保护片等。在一个示例 性实施例中,漫射片位于导光板141和棱镜片之间,并分散从导光板141入 射的光,以防止光局部地集中。棱镜片可包括设置在其一个表面或两个相对 的表面上的三棱镜阵列,并用于沿着与液晶面板110基本垂直的方向会聚从漫射片漫射的光。保护片可以设置在棱镜片上,保护棱镜片的表面,并漫射 光,以使得光的分布均匀。
由中间容器150施压来固定光学片142和导光板141。可以通过中间容 器150的接触光学片142的上部的一部分、并沿着朝向下容器170的方向施 加力来将光学片142和导光板141保持为彼此接触,其中,光学片142和导 光板141容纳在下容器170中。为了防止光学片142的位置变动,或者为了 防止背光组件例如受外部冲击而不期望地向着液晶显示器外部脱离最初的位 置或从最初的位置向液晶显示器外部移动,光学片142可以按照Z字形方式 布置,这将在后面进行详细描述。
中间容器150包括中间容器侧壁151a和151b,与后面将描述的下容 器侧壁172a、 172b、 172c和172d接合;支撑体152a和152b,从中间容器侧 壁151a和151b弯曲,并置于下容器上板173和174上;固定构件153a和153b, 从支撑体152a和152b延伸,与导光板141叠置,并通过压力固定导光板141。 具体地讲,固定构件153a和153b接触光学片142的上部和导光板141的上 部,并固定导光板141的上表面的边缘。
中间容器150可以基本上是矩形框的形式,并包括四个中间容器侧壁(两 个侧壁151a和两个侧壁151b)和四个中间支撑体(两个支撑体152a和两个 支撑体152b)。中间容器侧壁151a可以与下容器侧壁172a接合,中间容器侧 壁151b可以与下容器侧壁172b接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中间容器(例 如,容纳器)设置在下容器(例如,容纳器)的外侧。支撑体152a和152b 从中间容器侧壁151a和151b向框形中间容器150的中心部分并与导光板141 的平面基本平行地延伸。支撑体152a和152b的纵向(延伸)方向与水平方 向基本平行。支撑体152a和152b分别设置在下容器170的下容器上板173 和174上。如图2中所示,支撑体152a和152b的下表面可以被设置成与下 容器上板173和174的上表面直接相邻和/或接触下容器上板173和174的上 表面。
中间容器侧壁151a和151b与固定构件153a和153b可以形成基本上为 "L"形的构件。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体152a和152b中的至少一个 可以形成为基本上为"U"形的构件(图2),使得导线布置槽156设置在支 撑体152a或152b与下容器上板173或174之间。导线布置槽156将相应支 撑体152a和152b的下表面设置成与相应下容器上板173和174的上表面分开一定的距离。
固定构件153a和153b中的每个构件从支撑体152a和152b向导光板141 延伸,例如,向框形中间容器150的中心部分延伸。固定构件153a和153b 设置在中间容器150的末端并形成中间容器150的末端。固定构件153a和 153b的部分可以被形成为沿着与导光板141的上表面基本垂直的方向比支撑 体152a和152b的部分厚。固定构件153a和153b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 以形成"台阶"部分。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固定构件153a和153b中的每个 构件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末端并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部分, 其中,第二厚度小于第一厚度。第一部分的下表面接触导光板141的上表面, 而第二部分的下表面接触光学片142的上表面,因此固定构件153a和153b 通过向背光组件中的光学片142和导光板141施压来固定光学片142和导光 板141。
固定构件153a和153b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上表面形成固定构件 153a和153b的连续的且基本上为平面的上表面。液晶面板IIO被设置成直接 在固定构件153a和153b的平面型上表面上,并^皮设置成与固定构件153a和 153b的平面型上表面接触。液晶面板IIO通过中间容器150的固定构件153a 和153b与光学片142分隔开。液晶面板台阶支撑部分155a和155b设置在中 间容器侧壁151a和151b与支撑体152a和152b之间的连接部分上。液晶面 板台阶支撑部分155a和155b从支撑体152a和152b沿着与中间容器侧壁151a 和151b基本平行的方向延伸。因为液晶面板110邻近于内表面(该内表面朝 向中间容器150的中心区域)设置,所以减少了或有效地防止液晶面板110 沿着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脱离和移动。在图2中设置有导线布置槽156, 参照图2,导线布置槽156的内表面(该内表面朝向中间容器150的中心区 域)用作液晶面板台阶支撑部分155a和155b。
中间容器150还可包括用于减小光学片142和下容器170之间的间隙的 多个分隔体154a和154b (也被称作分隔件),这将在后面进行详细描述。分 隔体154a和154b可以被认为是固定构件153a和153b的第一部分,所述第 一部分的第一厚度比第二部分的第二厚度大。分隔体154a和154b、固定构件 153a和153b、支撑体152a和152b以及中间容器侧壁151a和151b合起来形 成中间容器150,作为单个的、连续的和单一的一体。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中间容器150可以是塑料模框,以减小或有效地防止通过中间容器150固定的组件的损坏。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反射片160可以由PET (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 制成并具有柔性。反射片160 —侧的表面或两侧的表面可以涂覆有漫射层, 例如包括二氧化钛的漫射层。
反射片160被设置成围绕导光板141的下表面以及第一光源131a和第二 光源131b,并与导光板141的下表面以及第一光源131a和第二光源131b直 接相邻。反射片160可以是单个的、连续的和不可分的单元,且被设置成与 导光板141的下表面以及第一光源131a和第二光源131b直接相邻。反射片 160将最初朝导光板141的下部和下容器170的侧表面发射的光向导光板的 上部反射,使得所述光最终从导光板141出射。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在 导光板141的面对反射片160的后表面上的孩支小点图案(未示出)可以将在 导光板中透射但是没有被反射片160反射的光反射到导光板141的发光表面, 可以有利地减少光损失。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反射片160可以利用附着构件(例如粘合剂或 双面带)附于下容器170。反射片160可以与下容器170的底板171的整个 内表面、下容器侧壁172a和172b的整个内表面以及下容器上板173和174 的整个内表面叠置,例如,覆盖这些内表面。可选择地,反射片可以仅与下 容器上板173和174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叠置,如图2中所示。
反射片160可包括底片161,底片161设置在下容器170的底板171和 导光板141之间,与下容器170的底板171和导光板141的下部(例如下表 面)直接相邻并接触下容器170的底板171和导光板141的下部(例如下表 面)。反射片160还可包括灯覆盖片162a、162b、163a和163b,灯覆盖片162a、 162b、 163a和163b反射从设置在导光板141两侧的第一光源131a和第二光 源132a发射的光。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反射片160的底片161与灯覆 盖片162a、 162b、 163a和163b形成为单个的、连续的和不可分的一体,这 有利于将反射片160组装在下容器170上。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按照虚线 使所述单个的一体成形(例如弯曲),从而形成"U"形构件,该"U',构件 总体来说包括与第一光源131a和第二光源132a相邻i殳置的灯覆盖片162a、 162b、 163a和163b以及底片161。
在本发明修改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反射片160可以层叠在下容器170的 底板171、下容器侧壁172a和172b以及下容器上板173和174上。底板161与灯覆盖片162a、 162b、 163a和163b可以形成为分开的和单独的构件(例 如,4皮此不连续)。
参照图1和图2,上容器180设置在液晶面板110的上部(例如,位于 液晶显示器的观赏侧),从而与被容纳在下容器170中的液晶面板110的上表 面的边缘叠置并覆盖该边缘。上容器180可以与下容器170结合,使得上容 器180被设置成液晶显示器最外面的构件。上容器180还可以被称作在外部 与中间容器150和下容器170组合。上容器180的上表面包括将液晶面板110 暴露于液晶显示器外部或暴露于观赏侧的窗口。上容器的上表面可包括处于 观赏侧的台阶部分。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容器180可以通过钩接合(未示出)和/或螺 紋接合(未示出)与下容器170结合。上容器180和下容器170可以以各种 方式彼此接合,只要上容器180和下容器170彼此牢固地固定即可。在示例 性实施例中,上容器180和下容器170可以可拆卸地彼此接合。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2至图7描述一些构件的形状和这些构件之间的位 置关系。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中包括的下容器的示例性实施例的 透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中包括的下容器和光学片的形 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中包括的 下容器、光学片和导光板的形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根据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中包括的下容器和光学片的形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俯视 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中间容器的一部分的示例性实施 例的仰碎见透一见图。
参照图2和图3,下容器170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包括金属材料,从而 确保能够抵抗外部冲击的强度和接地性能。
下容器170包括底板171,导光板141与第一光源131a和第二光源132a 设置在底板171上;下容器侧壁172a至172d,沿着与底板171基本垂直的方 向延伸,以围绕底板171的所有边缘;下容器上板173和174,从下容器侧 壁172a和172b的上端延伸,以围绕第一光源131a和第二光源132a。下容器 上板173和174可以与导光板141基本平行地延伸,但不与导光板141叠置, 如图2中所示。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下容器170的底斧反171、下容器侧壁 172a和172b与下容器上板173和174合起来形成下容器170,作为单个的、连续的和单一的一体。在底板171、下容器侧壁172a和172b与下容器上板 173和174之间的边界,下容器170可以弯曲,从而形成基本上为"U"形的 构件,该构件与第一光源131a和第二光源132a叠置并覆盖第一光源131a和 第二光源132a。在底板171与下容器侧壁172c和172d之间的边界,下容器 170可以弯曲,从而形成基本上为"L"形的构件。
如图2中所示,导光板141具有沿着垂直方向截取的宽度,该宽度小于 下容器上板173和174的末端之间的距离的长度,因此导光板141可被设置 在下容器中而不与下容器上板173和174叠置。导光板141不设置在下容器 上板173和174的下表面的下方。有利的是,将导光板141布置在下容器170 中是相对容易的,即使在形成所述宽度的导光板141的过程中出现误差,对 组装背光组件和尺寸管理的影响也很小,甚至没有影响。此外,因为下容器 170是单个的、连续的和单一的一体,所以还具有这样的优点,即,不需要 制造作为分开的构件的下容器170,并且简化了液晶显示器的制造和组装。
再次参照图2,光学片142不与下容器上板173和174的上表面或下表 面叠置。光学片142的形式是基本上平坦的板,例如在液晶显示器的俯视图 中,所述板沿着垂直方向布置在下容器上板173和下容器上板174的末端之 间,并与板173和174分隔开。与光学片142与下容器上板173和174的上 表面和/或下表面叠置的选择性的实施例相比,去除设置在光学片142的下表 面中的空间,从而减少了外来物的出现。
参照图3,在下容器上板173和174中,下容器上板突起部分173a和174a 与下容器上板凹陷部分173b和174b沿着水平方向(图1)按照Z字形布置 交替地设置。该Z字形布置减少或有效地防止光学片142由于外部冲击而脱 离背光组件。下容器上板突起部分173a和174a的末端与下容器上板173和 174最里面的边缘共面。下容器上板凹陷部分173b和174b的末端与下容器 上板173和174最里面的边缘分隔开,并与下容器上板突起部分173a和174a 的末端分隔开。
参照图4,在光学片142中,光学片突起部分142b和光学片凹陷部分142a 沿着水平方向(图1)交替地设置。光学片突起部分142b设置在与下容器上 板凹陷部分173b和174b对应的位置,相对而言,光学片凹陷部分142a设置 在与下容器上板突起部分173a和174a对应的位置。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光 学片142的下表面或导光板141的上表面可以被设置成与下容器上板173和174的下表面基本共面。光学片142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或整个外表面可以与 下容器上板173和174的末端的内表面叠置,从而减少或有效地防止光学片 142由于外部冲击而脱离背光组件。
因为光学片突起部分142b和光学片凹陷部分142a的轮廓按照Z字形形 式分别与下容器上板凹陷部分173b和下容器上板突起部分173a的轮廓互补, 所以可以减少或有效地防止光学片142从背光组件移动或脱离背光组件。此 外,因为光学片142是平板的形式,所以防止了光学片起皱(wrinkled)。
参照图5和图6,光学片142的下表面被设置成面对导光板141的上表 面。在俯视图中,导光板141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边缘被暴露于光学片142 的外边缘(例如端部)的外侧。光学片142的外边缘被设置成与下容器上板 173和174的末端隔开距离"s"。有利的是,即使光学片142热膨胀,光学片 142也不接触下容器上板173和174,并且不会起皱或变形。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因为下容器上板173和174中的每个上板的总厚度 ^大于光学片142的总厚度t2,所以与下容器上板173和174以及光学片142 叠置的中间容器150具有台阶部分,以适应下容器上板173和174与光学片 142之间的厚度差。
参照图5和图7,中间容器150具有台阶部分U-t2), t一2是下容器上板 173和174的厚度ti与光学片142的厚度t2之差。空间去除部分154a和154b 布置在固定构件153a和153b的下表面上。中间容器150包括与下容器上板 173和174的Z字形形状对应的中间容器凹陷部分153c和中间容器突起部分 153d。
为了防止外来物流入到下容器上板173和174与光学片142之间的空间, 空间去除部分154a和154b被设置成从中间容器150的固定构件153a和153b 的下部突起。空间去除部分154a和154b可以沿着下容器上板173和174与 光学片142之间的空间设置,从而分别对应于中间容器凹陷部分153c和中间 容器突起部分153d。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8和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另一示例 性实施例。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 9是图8中的液晶显示器沿着线B-B,截取的剖视图。在下面示出的本发明的 实施例中,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号用于相同的元件,为了便于说明,将省略或简化相应元件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8和图9,第一光源131a和第二光源132a设置在导光板141的
两侧上。
在本发明示出的实施例中,反射片1161被分成两部分。反射片1161包 括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第一反射片总体来说包括底片161、灯覆盖片 162a和163a并与导光板141的下表面和设置在导光板141 一侧上的第一光源 131a叠置,第二反射片总体来说包括底片261、灯覆盖片262a和263a并覆 盖设置在导光板另一侧上的第二光源132a。
第一反射片161、162a和163a包括灯覆盖片162a和163a,灯覆盖片162a 和163a从底片161的边缘延伸并弯曲从而形成基本上为"U,,形的构件,以 围绕导光板141的下表面和第一光源131a。底片161与灯覆盖片162a和163a 可以连续地形成,使得第一反射片是单个的和单一的一体,或者底片161与 灯覆盖片162a和163a可以分离地和单独地形成。
第二反射片261、262a和263a包括灯覆盖片262a和263a,灯覆盖片262a 和263a从底片261的边缘延伸并弯曲从而形成基本上为"U,,形的构件,以 围绕第一反射片161、 162a和163a中的底片161的一部分和第二光源132a。 底片261与灯覆盖片262a和263a可以连续地形成,使得第二反射片是单个 的和单一的一体,或者底片261与灯覆盖片262a和263a可以分离地或单独 地形成。底片261沿着液晶显示器横向方向的宽度小于底片161的宽度。在 俯视图中,横向方向与液晶显示器的纵向方向基本垂直。
(第一)底片161可以与导光板141的整个下表面叠置,或者至少与导 光板141的整个横向长度叠置,如图8和图9中所示。(第二)底片261被设 置成仅与导光板141的一部分下表面或一部分橫向长度叠置。第一底片161 的一部分和第二底片261的一部分彼此叠置并设置在导光板141和下容器170 之间,该叠置的部分邻近于导光板141的对应于第二光源132a的一个光入射 表面。
第二反射片261、 262a和263a中的底片261与第一反射片161、 162a和 163a中的底片161叠置,从而防止由第一反射片161、 162a和163a与第二反 射片261、 262a和263a之间的失配而导致的漏光现象。整个底片261可以与 底片161的一部分叠置。
根据本发明示出的实施例,通过使用包括第一反射片161、 162a和163a与第二反射片261、 262a和263a的反射片1161,可以有利地减少或有效地防 止围绕第二光源132a的反射片1161起皱或变形。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0和图11详细地描述才艮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 又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IO是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 11是图10中的液晶显示器沿着线C-C,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0和图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片2161包括第一反射片 161,设置在导光板141的下部;第二反射片261、 262a和263a与第三反射 片361、 362a和363a,与"i殳置在导光板141两侧上的第一光源131a和第二光 源132a叠置并;f隻盖第一光源131a和第二光源132a。
第一反射片161是基本上被设置成平板形式的底片,且第一反射片161 被设置成与导光板141的下表面直接相邻。(第一)底片161可以与导光板 141的整个下表面叠置,或者可以至少与导光板141的整个横向长度叠置, 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
第二反射片261、262a和263a包括灯覆盖片262a和263a,灯覆盖片262a 和263a从底片261的边缘延伸并弯曲从而形成基本上为"U"形的构件。底 片261与底片161的一部分叠置,并且底片261净皮"i殳置成在邻近第二光源132a 的一侧与导光板141的下表面的一部分叠置。
第三反射片361、362a和363a包括灯覆盖片362a和363a,灯覆盖片362a 和363a从底片361的边缘延伸并弯曲从而形成基本上为"U"形的构件。底 片361与底片161的一部分叠置,并且底片36H皮^:置成在邻近第一光源131a 的一侧与导光板141的下表面的一部分叠置。底片361与灯覆盖片362a和 363a可以连续地形成,使得第三反射片是单个的和单一的一体,或者底片361 与灯覆盖片362a和363a可以分离地和单独地形成。底片361沿着液晶显示 器横向方向的宽度小于底片161的宽度。在俯视图中,横向方向与液晶显示 器的纵向方向基本垂直。
(第二)底片261和(第三)底片361被设置成仅与导光板141的下表 面的一部分或横向长度的一部分叠置。导光板141的下表面的中心区域不被 第二底片261和第三底片361覆盖。第一底片161的一部分和第二底片261 的一部分彼此叠置并设置在导光板141和下容器170之间,该叠置的部分邻 近于导光板141的对应于第二光源132a的一个光入射表面。类似地,第一底片161的一部分和第三底片361的一部分也彼此叠置并设置在导光4反141和 下容器170之间,该叠置的部分邻近于导光板141的对应于第一光源131a的 一个光入射表面。
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示出的实施例的反射片2161,可以减少或有效地防 止围绕第一光源131a和第二光源132a的反射片261、 262a和263a与反射片 361、 362a和363a起皱或变形。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2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再一示例 性实施例。图12是#4居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再一示例性实施例如图2中那 样沿着同一条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2,第一光源134a和第二光源134b可以是点光源。第一光源134a 和第二光源134b设置在导光板141的两个光入射侧上。第一光源134a和第 二光源134b中的每个可以包括以一定间隔分别设置在排列板135a和135b上 的多个LED。多个LED可以沿着下容器170的水平方向或液晶显示器的纵向 方向布置在排列4反135a和135b上。
在本发明选择性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LED可以直接设置在灯覆盖片 162a、 163a、 162b和163b的区域上,在这种情况下,灯覆盖片162a、 163a、 162b和163b需要具有足以支撑LED的足够的厚度。虽然为了说明性的目的 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 离如权利要求记载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更改、添 力口和替换。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导光的导光板;光源,设置成与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侧相邻;下容器,所述下容器包括底板、下容器侧壁和上板,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下容器侧壁从所述底板的边缘沿着与所述底板基本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上板从所述下容器侧壁延伸并与所述底板基本平行地延伸,其中,在所述液晶显示器的俯视图中,所述上板不与所述导光板叠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还包括与所述下容 器接合的中间容器,其中,所述中间容器包括中间容器侧壁,与所述下容器侧壁接合;支撑体,从所述中间容器侧壁延伸,并设置成面对所述下容器的上板; 固定构件,从所述支撑体延伸,与所述导光板叠置,并接触所述导光板 的上表面的边缘。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还包括光学片,所 述光学片包括光学片突起部分和沿着液晶显示器的第一方向与所述光学片突 起部分交替布置的光学片凹陷部分,其中,所述下容器的上板包括下容器上板突起部分和下容器上板凹陷部 分,所述下容器上板凹陷部分与所述下容器上板突起部分沿着第一方向按照 Z字形布置交替地设置;所述光学片突起部分设置在与所述下容器上板凹陷部分对应的位置中, 所述光学片凹陷部分设置在与所述下容器上板突起部分对应的位置中。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还包括基本为平面 的光学片,在液晶显示器的俯视图中,所述光学片被设置成面对所述导光板 的上表面并且不与所述下容器的上板叠置,其中,在所述俯视图中,所述光 学片被设置成与所述下容器的上板分隔开,并被设置成暴露处于所述光学片 和所述下容器的上板之间的导光板,所述液晶显示器还包括中间容器,所述中间容器包括 中间容器侧壁,与所述下容器侧壁接合;支撑体,从所述中间容器侧壁延伸,并设置成面对所述下容器的上板; 固定构件,从所述支撑体延伸,在所述俯视图中与所述导光板叠置,并接触所述光学片的边缘;分隔体,沿着与所述底板基本垂直的方向从所述固定构件向所述底板延伸,接触所述导光板的边缘,并被插在分隔开的光学片和所述下容器的上板之间。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还包括反射片,所 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下容器和所述光源之间,并与所述底板、所述下容器侧 壁和所述下容器的上板叠置。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反射片层叠在所述底板 的表面、所述下容器侧壁的表面和所述下容器的上板的表面上。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光源和第 二光源,第一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第一侧,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 的与第 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反射片包括第一底片,被设置成与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直接相邻并面对所述导光板 的下表面,第一灯覆盖片,乂人第一底片延伸,面对第一光源,并向所述导光板反射 从第一光源发射的光,第二底片,被设置成与第一底片直接相邻,并面对导光板的下表面,第二灯覆盖片,从第二底片延伸,面对第二光源,并向所述导光板反射 从第二光源发射的光,其中,第二底片在所述导光板的第二侧与第一底片的一部分叠置。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光源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 源,第一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第一侧,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与 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反射片包括基本为平面的第一底片,被设置成与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直接相邻并面 对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第二底片,^皮设置成与第一底片直接相邻,并面对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 第一灯覆盖片,从第二底片延伸,面对第一光源,并向所述导光板反射从第一光源发射的光,第三底片,被设置成与第一底片直接相邻,并面对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 第二灯覆盖片,从第三底片延伸,面对第二光源,并向所述导光板反射从第二光源发射的光,其中,在液晶显示器的俯视图中,第二底片在所述导光板的第一侧与第一底片的第一部分叠置,第三底片在所述导光^1的第二侧与第一底片的第二部分叠置,第一底片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C此相距一定距离。
9、 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 导光的导光板;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相对侧的每一侧上;下容器,所述下容器包括底板、下容器侧壁和上板,导光板和光源设置 在底板上,下容器侧壁从底板的边缘沿着与底板基本垂直的方向延伸,上板 从下容器侧壁延伸并与底板基本平行地延伸,其中,在液晶显示器的俯视图 中,每个光源被底^1的一部分、下容器侧壁和上板围绕,上板不与导光板叠 置;反射片,被设置成与底板、下容器侧壁和下容器的上板叠置; 平板型光学片,被设置成在所述俯视图中不与下容器的上板叠置; 中间容器,接触导光板和光学片,并与下容器接合。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中间容器包括 中间容器侧壁,与每个下容器侧壁接合;支撑体,从每个中间容器侧壁延伸,且被设置成面对下容器的上板; 固定构件,从每个支撑体延伸,与导光板叠置,并接触导光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包括导光的导光板、被设置成与导光板的至少一侧相邻的光源以及下容器。下容器包括底板、下容器侧壁和上板,导光板和光源设置在底板上,下容器侧壁从底板的边缘沿着与底板基本垂直的方向延伸,上板从下容器侧壁延伸并与底板基本平行地延伸。在液晶显示器的俯视图中,上板不与导光板叠置。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1630088SQ200910140268
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4日
发明者李廷权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