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背光模块以及显示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3407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框架结构、背光模块以及显示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框架结构、背光模块以及显示模块,且特别是有关
于一种可以改善漏光(lightleakage)的框架结构及使用此框架结构的背光模 块与显示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显示器的技术也不断地发展,轻薄的平面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 FPD )逐渐取代传统厚重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athode Ray Tube, CRT)。常见的平面显示器包括等离子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 PDP)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其均可广泛的应用在 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与电视等。
以液晶显示器为例,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液晶面板及一背光模块。液晶面 板是由两片基板及配置在此二基板间的一液晶层所构成,而背光沖莫块主要由 框架、光源、导光板、多个光学膜片所组装而成,用以提供此液晶面板所需 的光源,以使液晶显示器达到显示的效果。 一般来说,背光模块可分为直下 式(Direct Type)与侧边入光式(Side Incident Type )两种,其中直下式背光 模块通常用于较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中,而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通常用于较 小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中。
传统上在背光模块的框架的側边上会制作多个通孔,用以将光学膜片定 位在框架上。虽然这些通孔可防止光学膜片在框架上移动,但由于在框架上 具有通孔,因此亦会导致背光模块的侧边发生漏光的情形。如此一来,背光 模块将无法提供均匀的面光源。此外,为了改善上述的漏光所造成问题,传 统上亦提出利用不透光胶带贴附通孔,以阻挡漏光。然而,这样的处理方式 除了会有脱胶的疑虑外,亦会增加额外的制作成本与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框架结构,其可有效阻断光线路径以减少漏光。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采用上述的框架结构,具有较佳出光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块,其采用上述的背光模块,具有较佳的显示品质。
本发明提出一种框架结构,其包括一框架主体以及多个固定结构。框架 主体具有一内側边缘、 一端部边纟彖以及一外侧边缘与端部边纟彖相^妾,并对应
于内侧边缘。固定结构分别设置在框架主体的相对向的两侧边上,其中每一 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一突出部、 一第二突出部以及一挡部。第一突出部的一端 或第二突出部的 一端分别与内侧边缘和端部边缘连接以构成一容纳槽。第一 突出部的另一端与第二突出部另一端之间则具有一开口,且第一突出部的长
度为Ll,第二突出部的长度为L2。挡部位于容纳槽的内部,并且可平行第 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设置,其中挡部分别与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突出部在 沿端部边缘的方向上局部重叠或相切。挡部与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 a,挡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b,且Ll〉a 0, L2>b 0。
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一框架结构、 一光源模块以及一光学 膜片。框架结构包括一框架主体以及多个固定结构。框架主体具有一内侧边 缘、 一端部边缘以及一外侧边缘与端部边乡彖相接,并对应于内侧边乡彖。固定 结构分别设置在框架主体的相对向的两侧边上,其中每一固定结构包括一第 一突出部、 一第二突出部以及一挡部。第一突出部的一端或第二突出部的一 端分别与内侧边缘和端部边缘连接以构成一容纳槽。第一突出部的另 一端与 第二突出部另一端之间则具有一开口,且第一突出部的长度为Ll,第二突 出部的长度为L2。挡部位于容纳槽的内部,并且可平行第一突出部与第二 突出部设置,其中挡部分别与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突出部在沿端部边缘的方 向上局部重叠或相切。挡部与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a,挡部与第二 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b,且Ll〉a》0, L2>b>0。光源模块位于框架结构 内。光学膜片位于框架结构内且设置在光源模块上方,其中光学膜片包括一 光学膜片主体以及多个耳部结构,每一耳部结构包括一颈部以及一耳部主 体。颈部与光学膜片主体连接,且对应设置在框架结构的其中一固定结构的 开口内。耳部主体与颈部连接,且对应设置在固定结构的容置槽内,其中耳 部主体具有一开孔,且开孔卡置在容置槽内的挡部中。
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模块,其包括一显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背光模 块位于显示面板的一侧,其中背光模块包括一框架结构、 一光源模块以及一光学膜片。框架结构包括一框架主体以及多个固定结构。框架主体具有一内 侧边》彖、 一端部边》彖以及一外侧边^彖与端部边乡彖相才妄,并对应于内侧边纟彖。 固定结构分别设置在框架主体的相对向的两侧边上,其中每一 固定结构包括 一第一突出部、 一第二突出部以及一挡部。第一突出部的一端或第二突出部 的一端分别与内侧边缘和端部边缘连接以构成一容纳槽。第一突出部的另一 端与第二突出部另一端之间则具有一开口,且第一突出部的长度为Ll,第
二突出部的长度为L2。挡部位于容纳槽的内部,并且可平行第一突出部与 第二突出部设置,其中挡部分别与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突出部在沿端部边缘 的方向上局部重叠。挡部与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a,挡部与第二突 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b,且Ll〉a》0, L2>b>0。光源模块位于框架结构内。 光学膜片位于框架结构内且设置在光源模块上方,其中光学膜片包括一光学 膜片主体以及多个耳部结构,每一耳部结构包括一颈部以及一耳部主体。颈 部与光学膜片主体连接,且对应设置在框架结构的其中一固定结构的开口 内。耳部主体其与颈部连接,且对应设置在固定结构的容置槽内,其中耳部 主体具有一开孔,且开孔卡置在容置槽内的挡部中。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框架结构,其包括一框架主体以及一固定结构。框架 主体具有一第一内侧边缘、 一第一端部边缘以及一第一外侧边缘与框架主体
的第一端部边缘相接,并对应于框架主体的第一内侧边缘。固定结构设置在 框架主体上,且包括一第一突出部以及一挡部。第一突出部具有一内侧边缘 与框架主体的第 一 内侧边缘相接、 一端部边缘与第 一突出部的内侧边缘相 接、以及一外侧边缘与第一突出部的端部边缘和框架主体的第一端部边缘相 接。挡部具有一内侧边缘对应于第一突出部的外侧边缘、 一端部边缘与挡部 的内侧边缘相接、以及一外侧边缘与挡部的端部边缘相接。挡部与第一突出 部在沿框架主体的第一端部边缘的方向上局部重叠或相切。第一突出部的长 度为Ll,挡部与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a, JLLl>a>0。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框架结构、 一光 源模块以及一光学膜片。光源模块位于框架结构内。光学膜片位于框架结构 内且设置在光源模块上方。光学膜片包括一光学膜片主体与一耳部结构。耳 部结构包括一颈部以及一耳部主体。颈部与光学膜片主体连接,且与第一突 出部的内侧边缘、端部边缘以及外侧边缘卡合。耳部主体与颈部连接,并具 有一开孔,且开孔与挡部卡合。本发明还提出 一种显示模块,其包括一显示面板以及上述所述的背光模 块。背光模块对应于显示面板设置,且光学膜片位于显示面板与框架结构之 间。
基于上述,本发明针对框架结构的固定结构进行设计,借由第一突出部 的长度大于挡部与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第二突出部的长度大于挡部 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因此当光线欲从侧边导出时,第一突出部、 第二突出部以及挡部可有效阻断光线路径,以减少漏光。此外,也因为框架 结构可有效减少漏光,使得采用此框架结构的背光沖莫块具有较佳出光效果, 而应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模块则具有较佳的显示品质。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 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模块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显示模块的背光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显示模块的背光模块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框架结构的一固定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框架结构与光学膜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显示模块
200:显示面板
300:背光模块
400:框架结构
410:框架主体
412a:第一内侧边缘
412b:第二内侧边缘
414a:第一端部边缘
414b:第二端部边缘
416a:第一外侧边缘
416b:第二外侧边缘
420:固定结构422:第一突出部 422a:内侧边乡彖 422b:端部边缘 422c:外侧边纟彖 424:第二突出部 424a:内侧边》彖 424b:端部边缘 424c:外侧边纟彖 426:挡部 426a:内侧边纟彖 426b:端部边缘 426c:外侧边缘 428:开口 500:光源模块 600:光学膜片 610:光学膜片主体 620:耳部结构 622:颈部 624:耳部主体 626a、 626b:开孔 C:容纳槽 D:间距
a、 b、 Ll、 L2:长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模块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显示 模块的背光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显示模块的背光模块的组合示 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与图3,显示模块100包括一显示面板200以 及一背光模块300,其中背光模块300配置在显示面板200的一侧,例如是 位于显示面板200的下方。背光模块300包括一框架结构400、 一光源模块 500以及一光学膜片600,其中光源模块500位于框架结构400内,用以提供亮度给显示面板200显示影像,而光学膜片600位于框架结构400内且设 置在光源模块500上方,其可以包括棱镜片、扩散片、集光片、增光片、保 护片,且其作用在于改善面光源的分布,使得出光较为均匀,以进一步优化 出光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块500例如是一直下式光源模块或是一侧 边入光式光源模块,意即背光模块300可为一直下式背光模块(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 )或是一侧边入光式背光才莫块(side type backlight module )。 此外,显示面^反200例如是一液晶显示面4反(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意 即显示才莫块100可为一液晶显示才莫块(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
请再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框架结松400包括一框架主体410以及多个 固定结构420(图3中仅示意地示出四个)。框架主体410真有一第一内侧边 *彖412a、 一第二内侧边缘412b、 一第 一端部边缘414a、 一第二端部边缘414b、 一第一外侧边缘416a以及一第二外侧边缘416b,其中第一外侧边》彖416a与 第一端部边缘414a相接并对应第一内侧边缘412a,第二外侧边缘416b与第 二端部边缘414b相接并对应第二内侧边缘412b。
固定结构420分别设置在框架主体410的相对向的两侧边上,其中每一 固定结构420包括一第一突出部422、 一第二突出部424以及一挡部426。 第 一 突出部422具有 一 内侧边缘422a与框架主体410的第 一 内侧边缘412a 相接、 一端部边缘422b与第 一突出部422的内侧边缘422a相接、以及一外 侧边缘422c与第一突出部422的端部边缘422b和框架主体410的第一端部 边缘414a相接。第二突出部424具有一内侧边缘424a与框架主体410的第 二内侧边缘412b相接、 一端部边《彖424b与第二突出部424的内侧边缘424a 相接、以及一外側边缘424c与第二突出部424的端部边缘424b和框架主体 410的第二端部边缘414b相接。挡部426具有一内侧边缘426a对应于第一 突出部422的外侧边缘422c与第二突出部424的外侧边缘424c、 一端部边 缘426b与挡部426的内侧边缘426a相接、以及一外侧边缘426c与挡部426 的端部边缘426b相接。在本实施例中,框架主体410与固定结构420可为 一体成型的结构,且框架主体410与固定结构420的材质可为具有遮光性质 的塑料材质,例如聚碳酸酯树脂(Polycarbonate; PC )、丙烯腈-丁二烯-苯二辨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ABS )或两者的混合材料。
图4为图3所示的框架结构的一固定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参考图 4,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420的第一突出部422的一端以及第二突出部42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内侧边^彖412a和第一端部边》彖414a、第二内侧边缘 412b和第二端部边缘414b连接以构成一容纳槽C。第一突出部422的另一 端与第二突出部424另一端之间则具有一开口 428,且第一突出部422的长 度为Ll,第二突出部424的长度为L2。挡部426位于容纳槽C的内部,并 且可平行第一突出部422与第二突出部424设置,其中挡部426分别与第一 突出部422以及第二突出部424在沿第一端部边血彖414a与第二端部边缘 414b的方向上局部重叠或相切。挡部426与第一突出部422之间的重叠长度 为a,挡部426与第二突出部424之间的重叠长度为b,优选地,则Ll>a> 0, L2>b>0。
进一 步而言,挡部426与第 一 突出部422之间的重叠长度a以及挡部426 与第二突出部424之间的重叠长度b可更进一步定义为
ri-r a
^丄,+H。 x~^~xsin0。
Ll>a> & ;
L2>b > 仏 ,
其中Ha为框架主体410的第 一外侧边缘416a与第 一突出部422的外侧 边缘422c之间的距离,范围可介于0.1毫米(mm)与0.5毫米(mm)之间, Hb为框架主体410的第二外侧边缘416b与第二突出部424的外侧边缘424c 之间的距离,范围可介于0.1毫米(mm)与0.5毫米(mm)之间;ha为第 一突出部422的外侧边缘422c与挡部426的内侧边缘426a之间的距离;在 一优选实施例中,0<ha<Ha/2,亦即距离的范围可介于0毫米(mm)至025 毫米(mm)之间;hb为第二突出部424的外侧边缘424c与挡部426的内侧 边缘426a之间的距离,其设计方式优选地可与ha相同,即0 < hb < Hb/2, 范围则可介于O毫米(mm)至0.25毫米(mm)之间;6a为框架主体410 的第一端部边缘414a与从第一突出部422的端部边缘422b和第一突出部 422的外侧边缘422c的相接处至框架主体410的第一端部边缘414a和框架 主体410的第一外侧边缘416a的相接处的一连线之间的夹角;6 b为框架主 体410的第二端部边舌彖414b与从第二突出部424的端部边舌彖424b和第二突 出部424的外侧边缘424c的相接处至框架主体410的第二端部边缘414b和 框架主体410的第二外侧边缘416b的相接处的一连线之间的夹角。
此外,挡部426的外侧边缘426c是位于框架主体410的第一外侧边纟彖416a、第二外侧边》彖416b与框架主体410的第一内侧边》彖412a、第二内侧 边缘412b之间,其中挡部426的外侧边缘426c与框架主体410的第一外侧 边缘416a之间具有一间距Dl,挡部426的外侧边缘426c与框架主体410 的第二外侧边缘416a之间具有一间距D2,其中间距D1实质上与间距D2 相同。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间距Dl (或间距D2)的设计方式可与ha (或 hb )相同,即0 <Dl < Ha/2 (或0 < D2 < Hb/2 ),或者间3巨Dl (或间3巨D2 ) 介于0毫米(mm )至0.25毫米(mm )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框架结构400的固定结构420的设计是使第一突出 部422的长度大于挡部426与第一突出部422之间的重叠长度,第二突出部 424的长度大于挡部426与第二突出部424之间的重叠长度,因此当光源模 块500所发出的光线欲从框架主体410的两侧边导出时,第一突出部422、 第二突出部424以及挡部426可有效阻断光线路径以减少漏光。相较于传统 技术而言,本实施例的框架结构400的设计不需使用不透光胶带来阻挡漏光, 除了可有效降低制作成本与生产时间外,亦可避免脱胶的疑虑。简而言之, 本实施例的框架结构400的设计可以有效阻断光线^^径以减少漏光,^吏背光 模块300具有较佳的出光效果,进而提升显示模块100的显示品质。
请再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光学膜片600包括一光学膜片主体610以及 多个耳部结构620(图3中4又示意地示出四个),其中每一耳部结构620包括 一颈部622以及一耳部主体624。颈部622与光学膜片主体610连接,且对 应设置在框架结构410的其中一固定结构420的开口 428内,意即颈部622 与固定结构420的第 一突出部422的内侧边缘422a、端部边缘422b与外侧 边缘422b以及第二突出部424的内侧边缘424a、端部边缘424b与外侧边缘 424b卡合。耳部主体624与颈部622连接,且对应i殳置在固定结构420的容 置槽C内,其中耳部主体624具有一开孔626a,且开孔626a卡置在容置槽 C内的挡部426中,意即开孔626a与挡部426卡合。在本实施例中,耳部 主体624的开孔626a例如为一封闭式开孔。
详细地说,光学膜片600的耳部结构620与框架结构400的固定结构420 之间具有一间隙,用以可确保光学膜片组装正确并保留各元件适当的胀缩裕 度。其中,此间隙的大小可依据使用者的需求可调整。举例来说,在本实施 例中,固定结构420的第一突出部422、第二突出部424以及挡部426的设 计除了可有效阻断光线路径以减少漏光外,当光学膜片600的耳部结构620与框架结构400的固定结构420相互干涉时,固定结构420的第一突出部 422、第二突出部424以及挡部426可限制耳部结构620的颈部622、耳部主 体624以及开孔626a的移动,也就是说,固定结构420的设计亦有可定位 光学膜片600的作用。此时,光学膜片600的耳部结构620与框架结构400 的固定结构420之间的间隙,优选地,介于0.1毫米(mm)与0.3毫米(mm) 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光学膜片600亦可采用其他的定位方式。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框架主体410、固定结构420以及 光学膜片600的形态,虽然此处所才是及的挡部426的外侧边缘426c是位于 框架主体410的第一外侧边纟彖416a、第二外侧边缘416b与框架主体410的 第一内侧边缘416a、第二内侧边缘416b之间,且光学膜片600的耳部主体 624的开孔626a为一封闭式开孔,^f旦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挡部 426的外侧边缘426c与框架主体410的第一外侧边缘416a以及第二外侧边 缘416b亦可为切齐,且此时光学膜片600的耳部主体624的开孔626b例如 为一开放式开孔,仍属于本发明可采用的技术方案,不脱离本发明所欲保护 的范围。
此外,虽然本实施例所提及的固定结构420具体化为第一突出部422、 第二突出部424以及挡部426的搭配,但已知的其他能达到同等阻断光线路 径以减少漏光的结构-没计,例如框架结构400的固定结构420 ^f又只有一个突 出部(第一突出部422或第二突出部424),且突出部(第一突出部422或第 二突出部424)的长度大于挡部426与突出部(第一突出部422或第二突出 部424)之间的重叠长度,仍属于本发明可采用的技术方案,.:不脱离本发明 所欲保护的范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框架结构的固定结构的设计,是借由第一突出部的 长度大于挡部与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第二突出部的长度大于挡部与 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因此当光线欲从侧边导出时,第一突出部、第 二突出部以及挡部可有效阻断光线^各径,以减少漏光。此外,也因为框架结 构可有效减少漏光,使得采用此框架结构的背光模块具有较佳出光效果,而 应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模块则具有较佳的显示品质。另外,本发明的固定结 构亦有可将光学膜片定位的功效。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 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框架结构,包括一框架主体,其具有一内侧边缘、一端部边缘以及一外侧边缘与该端部边缘相接,并对应于该内侧边缘;以及多个固定结构,分别设置在该框架主体的相对向的两侧边上,其中每一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一突出部与一第二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的一端或该第二突出部的一端分别与该内侧边缘和该端部边缘连接以构成一容纳槽,该第一突出部的另一端与该第二突出部另一端之间则具有一开口,且该第一突出部的长度为L1,该第二突出部的长度为L2;以及一挡部,位于该容纳槽的内部,并且平行该第一突出部与该第二突出部设置,其中该挡部分别与该第一突出部以及该第二突出部在沿该端部边缘的方向上局部重叠或相切,该挡部与该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a,该挡部与该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b,且L1>a≥0,L2>b≥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其中所述a、 b更进一步为Ll>a> 仏7丄221 +仏2 x备xsin^ L2>b> 仏Ha为该框架主体的外侧边缘与该第一突出部之间的距离,Hb为该框架 主体的外侧边缘与该第二突出部之间的距离;ha为该第一突出部与该挡部之间的距离,hb为该第二突出部与该挡部 之间的距离;6 a为该端部边缘与从该第一突出部的所述另一端至该框架主体的外侧 边缘的一连线之间的夹角;以及6b为该端部边缘与从该第二突出部的所述另一端至该框架主体的外侧 边缘的一连线之间的夹角。
3. —种背光才莫块,包括 一框架结构,包括一框架主体,其具有一内侧边缘、 一端部边缘以及一外侧边缘与该端部边*|4目接,并对应于该内侧边缘;以及多个固定结构,分别设置在该框架主体的相对向的两侧边上,其中每一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一突出部与一第二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的一端或该第二 突出部的一端分别与该内侧边缘和该端部边缘连接以构成一容纳 槽,该第一突出部的另一端与该第二突出部另一端之间则具有一开 口,且该第一突出部的长度为Ll,该第二突出部的长度为L2;以及一挡部,位于该容纳槽的内部,并且平行该第一突出部与该第 二突出部设置,其中该挡部分别与该第一突出部以及该第二突出部 在沿该端部边缘的方向上局部重叠或相切,该挡部与该第一突出部 之间的重叠长度为a,该挡部与该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b, iLLl>a>0, L2>b>0; 一光源模块,位于该框架结构内;以及一光学膜片,位于该框架结构内且设置在该光源模块上方,其中该光学 膜片包括一光学膜片主体以及多个耳部结构,每一耳部结构包括一颈部,与该光学膜片主体连接,且对应设置在该框架结构的其中一固定结构的该开口内;以及一耳部主体,其与该颈部连接,且对应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的该容置槽 内,其中该耳部主体具有一开孔,且该^f孔卡置在所述容置槽内的挡部中。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光学膜片的耳部结构与该框 架结构的固定结构之间具有一间隙。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耳部主体的开孔为一封闭式 开孔或是一开放式开孔。
6. —种显示模块,包括 一显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一侧,其中该背光模块包括 一框架结构,包括一框架主体,其具有一内侧边^彖、 一端部边缘以及一外侧边缘 与该端部边》彖相接,并对应于该内侧边全彖;以及多个固定结构,分别设置在该框架主体的相对向的两侧边上,其中每一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一突出部与一第二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的一端或该 第二突出部的 一 端分别与该内侧边缘和该端部边缘连接以构 成一容纳槽,该第一突出部的另一端与该第二突出部另一端之 间则具有一开口,且该第一突出部的长度为Ll,该第二突出 部的长度为L2;以及一挡部,位于该容纳槽的内部,并且平行该第一突出部与 该第二突出部设置,其中该挡部分别与该第一突出部以及该第 二突出部在沿该端部边缘的方向上局部重叠,该挡部与该第一 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a,该挡部与该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重 叠长度为b, JLLl>a>0, L2>b>0; 一光源模块,位于该框架结构内;以及一光学膜片,位于该框架结构内且设置在该光源模块上方,其中该 光学膜片包括一光学膜片主体以及多个耳部结构,每一耳部结构包括 一颈部,与该光学膜片主体连接,且对应设置在该框架结构的其中一固定结构的该开口内;以及一耳部主体,其与该颈部连接,且对应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的 该容置槽内,其中该耳部主体具有一开孔,且该开孔卡置在所述容 置槽内的挡部中。
7. —种框架结构,包括一框架主体,具有一第一内侧边缘、 一第一端部边缘以及一第一外侧边 缘与该框架主体的第 一端部边缘相接,并对应于该框架主体的第 一 内侧边 缘;以及一固定结构,设置在该框架主体上,包括一第 一突出部,具有一 内侧边缘与该框架主体的第 一 内侧边缘相 接、 一端部边缘与该第一突出部的内侧边缘相接、以及一外侧边乡彖与该 第一突出部的端部边缘和该框架主体的第一端部边缘相接;以及一挡部,具有一内侧边乡彖对应于该第一突出部的外侧边缘、 一端部 边缘与该挡部的内侧边缘相接、以及一外侧边缘与该挡部的端部边缘相接;其中,该挡部与该第一突出部在沿该框架主体的第一端部边缘的方向上局部重叠或相切,该第一突出部的长度为Ll,该挡部与该第一突出部之间 的重叠长度为a,且Ll〉aX)。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架结构,其中所述a更进一步为n-T &Ll>a> "。Ha为该框架主体的第一外侧边缘与该第一突出部的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ha为该第一突出部的外侧边缘与该挡部的内侧边缘之间的距离;以及 6a为该框架主体的第一端部边纟彖和从该第一突出部的端部边缘与该第一突出部的外侧边缘的相接处至该框架主体的第一端部边缘与该框架主体的第一外侧边缘的相接处的一连线之间的夹角。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架结构,其中该框架主体具有一第二内侧边 缘、 一第二端部边缘对应于该框架主体的第一端部边缘、以及一第二外侧边 缘与该框架主体的第二端部边缘相接,并对应于该框架主体的第二内侧边 缘。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框架结构,其中该固定结构还包括一第二突 出部,具有一内侧边缘与该框架主体的第二内侧边缘相接、 一端部边缘与该 第二突出部的内侧边缘相接、以及一外侧边缘与该第二突出部的端部边缘和 该框架主体的第二端部边缘相接,该第二突出部的长度为L2,该挡部与该 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b,且L2〉bX)。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框架结构,其中所述b更进一步为+仏2 x|xsin06 L2>b > 仏H b为该框架主体的第二外侧边缘与该第二突出部的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hb为该第二突出部的外侧边缘与该挡部的内侧边缘之间的距离;以及 6 b为该框架主体的第二端部边缘和从该第二突出部的端部边缘与该 第二突出部的外侧边缘的相接处至该框架主体的第二端部边缘与该框架主 体的第二外侧边缘的相接处的一连线之间的夹角。
12. —种背光模块,包括一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架结构; 一光源模块,位于该框架结构内;一光学膜片,位于该框架结构内且设置在该光源^^块上方,该光学膜片 包括一光学膜片主体与一耳部结构,该耳部结构包括一颈部,与该光学膜片主体连接,且与该第一突出部的内侧边缘、 端部边缘以及外侧边缘卡合;以及一耳部主体,其与该颈部连接,并具有一开孔,且该开孔与该挡部 卡合。
13. —种显示模块,包括 一显示面板;以及一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块,对应于该显示面板设置,且该光 学膜片位于该显示面板与该框架结构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框架结构,包括一框架主体以及多个固定结构。框架主体具有一内侧边缘、一端部边缘以及一外侧边缘。固定结构分别设置在框架主体的相对向的两侧边上,其中每一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一突出部、一第二突出部以及一挡部。第一突出部的一端或第二突出部的一端分别与内侧边缘和端部边缘连接以构成一容纳槽。挡部位于容纳槽的内部,并且可平行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设置。第一突出部的长度为L1,第二突出部的长度为L2。挡部与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a,挡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b,且L1>a≥0,L2>b≥0。
文档编号G02F1/1333GK101592319SQ20091015172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3日
发明者黄达人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