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706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碳酸酯薄膜,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
聚碳酸酯薄膜。
背景技术
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在日常生活或学习、工作过程中,人们获取的信息有80% 来自视觉。所有的信息最终都要通过信息显示设备来实现人、机交换。近年来随着液晶 (Liquid Crystal Display)、光显(Digital LightProcessing)背投、等离子(Plasma Display Panel)等显示技术的出现和逐步完善,显象管(CRT)在我国显示产业的主流地位 逐渐被动摇了。 2005年被家电业界称为"平板电视年"。这不仅体现在由制造成本的不断降低所带 来的平板电视价格的大幅下调,也意味着今年这种日趋成熟的显示设备将大量进入家庭, 成为取代传统CRT、背投电视的换代产品。就多数人的理解,平板电视通常就是指液晶或等 离子两类厚度在100mm以下的"薄板"式显示设备。尽管近两年出现的超薄CRT、超薄背投 电视机的厚度也做得相当薄了,并且有日益接近平板电视厚度的趋势,但其内部使用的还 是经过改进的传统显象管或投影系统,并非单纯而简单的显示面板和控制电路,所以其厚 度暂时是无法突破其结构的局限性的。在显示效果方面,平板电视的画面表现效果比普通 电视的画面清晰、靓丽并且图像失真度小、画面无闪烁。但目前相对传统CRT电视也有一些 缺点还没有解决,如液晶显示屏在亮度和对比度方面就不如传统CRT电视,而且存在视角 窄和动态响应速度慢等问题。而等离子电视使用寿命相对较短、屏幕长时间显示一固定影 像会留下残影等。尽管如此,随着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成熟、改进,平板电视取代CRT已是大 势所趋。而比较液晶和等离子显示,到目前为止这两种技术以及电视内部相关的控制电路 的发展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很多缺点和不足都是在近两年才得到了解决,但还是存在一些 问题会影响这类显示器未来的大规模普及,需要继续地改进和完善,所以现在就断定液晶、 等离子显示器孰优孰劣还为时尚早。 液晶显示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源于它相比传统显示器的卓越特点,其优点主要 有 1.超精致的影像画质。液晶显示器比一般映像管显示器在影像画质方面更清晰、 更精准,在色彩呈现方面则更真实、更饱和。 2.十足的平面显示。液晶显示技术免除了笨重的映像管,体积更加扁平、轻巧。 3.节省空间。 一台普通17英寸CRT显示器厚度大约为43cm,而一台15英寸LCD 显示器加上后面支架也不20cm左右,如在银行、证券等寸土寸金的办公室,这一项费用的 节省也不可小视。 4.节省能源。CRT显示器需要加热电极元件使电子枪以极高的速度发射电子束, 所以我们经常会感觉CRT的后壳总是很热,这也是CRT耗能的主要原因,而一台15英寸LCD 显示器功耗大约是一台17英寸CRT显示器的1/3左右。同时液晶显示器散发出来的热更少,相对地产生舒适、卓越的附加价值。 5.有利于健康。液晶显示器无辐射、无闪烁,因而会使使用者的眼睛感觉非常舒
适,这对长期以来因CRT显示器而受到健康影响的人员来讲无疑是最大的福音。 液晶显示器要从众多的显示器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其显示效果,尤其是
亮度和均匀性。但是,液晶本身并不发光,因此提高其背光源的亮度、减少光能损失,是液晶
及其背光源产业整体的迫切需要。聚碳酸酯薄膜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普通薄膜为无色透
明,透光率较高,可作为光学材料,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中的增亮模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光扩散效果的聚碳酸酯薄膜,使其能应用于 液晶显示器中的增亮模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 的聚碳酸酯薄膜,该聚碳酸酯薄膜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具有粗糙度 的鹏光面,所述第二表面为不具有粗糙度的抛光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聚碳酸酯薄膜包括鹏光面和抛光面,所 述鹏光面具有较高的雾化程度,所述抛光面具有较高的光透过率,可以用于液晶显示器的 增亮模组中,起到扩散光源,雾化光反射,提高亮度的效果。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厚度为0. 05毫米 0. 2 ;6米。进—-步,所述第一表面的粗糙度为0. 3微米 1.5微米。进—-步,所述第一表面的粗糙度为0. 7微米 1.2微米。进—-步,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光透过率为80% 100%。进—-步,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光透过率为85% 95%。进—-步,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雾面程度为60% 85%。进—-步,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雾面程度为70% 80%。进—-步,所述聚碳酸酯薄膜通过以下步骤制得:首先,将聚碳酸酯树脂放入挤出装
置中,经加热熔融后挤出;接着,将经挤出装置挤出的聚碳酸酯树脂放入成型装置中进行成 型后,经冷却即可形成聚碳酸酯薄膜,所述聚碳酸酯薄膜包括具有粗糙度的鹏光面和不具 有粗糙度的抛光面;然后,对成型后的聚碳酸酯薄膜的抛光面进行易粘贴处理,使其达到使 用要求。 进一步,所述易粘贴处理包括化学处理或者物理处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的制备方法的流 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 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聚碳酸酯薄膜具有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厚度为
0. 05毫米 0. 2毫米。所述第一表面10为具有粗糙度的鹏光面,其粗糙度为0. 3微米
1. 5微米,优选地,其粗糙度为0. 7微米 1. 2微米。所述第一表面10即哑光面的粗糙凸起 可以增强光的分散、扩散和雾化效果。其中,扩散主要起混光的作用,使导光板出射的光线 更加均匀,对于破坏全反射面的光学结构亦具有覆盖的作用。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雾面程 度为60 % 85 % ,优选地,其雾面程度为70 % 80 % 。 所述第二表面20为不具有粗糙度的抛光面,其表面具有很高的光泽度,以提高聚 碳酸酯薄膜的光透过率。经过测试,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光透过率为80% 100%,优选 地,其光透过率为85% 95%。视导光板的外观选择聚碳酸酯薄膜的光透过率和雾面程 度。 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热收縮率小于5 % ,优选地,其热收縮率小于1 % ,可以用于 液晶显示器的增亮模组中,起到扩散雾化光源,提高亮度的效果。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的制备方法的流 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将聚碳酸酯树脂放入挤出装置中,经加热熔融后挤出,其中挤出装置的 温度控制在250°C 290。C之间。 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分子量为20000 35000,优选地,聚碳酸酯树脂的分子量为 25000 30000。将所述聚碳酸酯树脂放入挤出装置中,经加热熔融后通过挤出装置中的T 型模头挤出。 步骤200、将经挤出装置挤出的聚碳酸酯树脂放入成型装置中进行成型后,经冷却 即可形成聚碳酸酯薄膜,其中成型装置包括一个具有粗糙度的内表面和一个不具有粗糙度 的内表面。 所述成型装置可以包括一表面抛光的钢制辊筒和一包覆有特定橡胶的钢制辊筒。 所述包覆有特定橡胶的钢制辊筒的粗糙度为0. 3微米 1. 5微米,优选地,其粗糙度为0. 7 微米 1. 2微米。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厚度是由抛光的钢制辊筒和包覆有橡胶的钢制辊筒 相距的距离决定。 制备的聚碳酸酯薄膜的抛光面,由于其高的光泽面不利于薄膜的粘贴化,会导致 下游使用时其他材料的表面粘贴性不强,故需提高光面的粘贴强度。 故,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步骤300、对成型后的聚碳酸酯薄膜进行 易粘贴处理,使其达到使用要求。 所述聚碳酸酯薄膜包括具有粗糙度的鹏光面和不具有粗糙度的抛光面,本步骤是 对成型后的聚碳酸酯薄膜的抛光面进行易粘贴处理。通过达因笔对经过易粘贴处理后的聚 碳酸酯薄膜的粘贴强度进行测试,表面达因值控制在大于42达因以上即为最优的表面处 理效果。
薄膜表面的易粘贴处理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化学处理与物理处理; 对于化学方法处理,优点是处理的效果好,表面粘贴性强;缺点是处理的方式复
杂,成本高。物理方法处理,优点是处理的速度快,成本低,可以在线处理;缺点是处理的效
果没有化学法好,表面粘贴性可能不足。但对于批量化生产而言,薄膜一般以巻材的形式生
产,如果采用化学法进行处理,必需对半成品薄膜进行分批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会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比如划伤与污染,同时废品率也会升高。而采用物理的处理方法在实际生产
过程更有优势,可以实现连续在线处理,不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
效率。故本实用新型采用物理处理的方法,在薄膜生产工艺流程中增设电晕处理装置,以电
晕处理为主体方式,在薄膜抛光面进行高压放电,以提高抛光面的表面达因值。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
薄膜的加工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首先,选取聚碳酸酯树脂放入挤出装置中,经加热熔融后通过挤出装置中的T型 模头挤出,其中,挤出装置的温度控制在275±2°C ;接着,将经T型模头挤出的聚碳酸酯树 脂放入成型装置中进行成型后,经冷却即可形成0. 13毫米的聚碳酸酯薄膜,所述成型装置 包括一表面抛光的钢制辊筒和一表面包覆有特定橡胶的钢制辊筒,所述表面包覆有特定橡 胶的钢制辊筒的粗糙度为1.0微米;最后,对成型后的聚碳酸酯薄膜的抛光面进行电晕处 理,以提高其粘贴性。 测定经上述方法制备的聚碳酸酯薄膜的各项性能参数如下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 雾面程度为78 % ± 5 % ,热收縮率为0.5%,光完全透过率为88 % ,紫外线透过率为75 % ,厚 度为0. 13±0. 005毫米,抛光面的表面达因值为48达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该聚碳酸酯薄膜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为具有粗糙度的哑光面,所述第二表面为不具有粗糙度的抛光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厚度为0. 05毫米 0. 2毫米。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的粗糙度为0. 3微米 1. 5微米。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的粗糙度为0. 7微米 1. 2微米。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 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光透过率为80% 100%。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光透过率为85% 95%。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 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雾面程度为60% 85%。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雾面程度为70% 8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该聚碳酸酯薄膜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具有粗糙度的哑光面,所述第二表面为不具有粗糙度的抛光面。本实用新型的聚碳酸酯薄膜包括哑光面和抛光面,所述哑光面具有较高的雾化程度,所述抛光面具有较高的光透过率,可以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增亮模组中,起到扩散光源,雾化光反射,提高亮度的效果。
文档编号G02F1/1335GK201508443SQ20092004108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0日
发明者任月璋, 罗伟 申请人:苏州奥美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