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023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模组,特别地,涉及一种立体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模组由于其具有厚度小、功耗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子产品,比 如手机、游戏机、掌上电脑等。其中,立体显示模组由于可实现立体显示,因此越来越受到使 用者的关注。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技术一种立体液晶显示模组的分解图。所述立体液晶显示 模组100包括用于生成并显示平面画面的平面显示模组110和用于将所述平面画面转换成 立体画面的光栅120。所述平面显示模组110包括液晶面板111和背光源112,所述背光源 112具有框架113,以及收容在所述框架113内部的光学元件(如光源、导光板等,图未示)。 所述框架113包括四个侧壁114,所述四个侧壁114的顶面基本平整。所述液晶面板111可 设置在所述框架113的内部,且其显示面与所述四个侧壁114的顶面基本齐平。所述光栅 120可通过双面胶130与所述背光源112的框架113相互贴合。具体地,所述双面胶130可 以为框形,且所述框形双面胶130的各边分别贴在所述框架113的四个侧壁114顶面,从而 使得通过所述双面胶130夹设至所述框架113的液晶面板111与所述光栅120之间,且贴 合所述液晶面板111与所述光栅120,并使得二者相互平行。在将所述光栅120贴合至所述框架113的过程中,为实现所述光栅120与所述液 晶面板111之间较为精准的对位,保证装配获得的所述立体液晶显示模组100的显示质量, 目前通常需要在所述液晶面板111和所述光栅120的边缘部分分别设置对位标记,并在贴 合过程中采用夹具进行二者之间的对准,因此所述立体液晶显示模组100的装配效率较 低。另一方面,由于通常所述双面胶130的贴合强度比较有限,实际装配中为了进一步将所 述光栅120固定在所述框架113的侧壁114表面,除了采用双面胶130进行贴合以外,通常 还需要在所述光栅120和所述框架113的侧壁114之间滴注胶水。而在实际工艺上,所滴 注的胶水的量通常很难控制,当所述胶水过量时可能会导致部分胶水渗透到所述液晶面板 111的显示区,从而影响所述立体液晶显示模组100的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模组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 种可避免胶水渗入显示区,提高显示质量的液晶显示模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包括光栅、液晶面板和框架,所述液晶面板设置 在所述框架内部,所述光栅叠设在所述液晶面板表面,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一外框,所 述外框将所述光栅与所述框架相互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通过所述外框对所述光栅的固定作用,使得在组 装过程中不需要采用滴注胶水的步骤,一方面可提高组装效率,另一方面还可避免胶水渗 透到模组内部而影响显示质量,因此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质量较高。另外,通过所述外框可更好地对所述光栅进行固定,且还可避免所述光栅直接裸露在显示模组表面,从而保 护所述光栅,因此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可靠性较高。并且,当所述外框为金属外框时,还可 将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内部的静电泄放到外部环境,从而提高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静电保护 性能,进一步提高其可靠性。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实施 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现有技术一种立体液晶显示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模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液晶显示模组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模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 述液晶显示模组200为可显示立体画面的立体液晶显示模组,其包括用于生成并显示平面 画面的平面显示模组210,用于将所述平面画面转换成立体画面的光栅220,以及用于将所 述光栅220固定至所述平面显示模组210的外框230。所述平面显示模组210包括液晶面板211和背光源212。所述背光源212具有框 架213,以及收容在所述框架213内部的光学元件(如光源、导光板等,图未示)。所述框架 213可以为矩形框架,其包括四个侧壁。为便于描述,以下分别将所述四个侧壁定义为第一 侧壁281、第二侧壁282、第三侧壁283和第四侧壁284。其中,所述第一侧壁281和所述第 二侧壁282彼此平行相对,二者分别对应于所述矩形框架213的短边;所述第三侧壁283和 所述第四侧壁284分别对应与所述矩形框架的长边,并与所述第一、第二侧壁281、282相垂 直。所述第一、第二侧壁281、282的高度稍微大于所述第三、第四侧壁283、284的高度。艮口, 所述第一、第二侧壁281、282相对于所述第三侧壁283、第四侧壁284分别具有一延伸部,其 中所述延伸部分别为所述第一、第二侧壁281、282高于所述第三、第四侧壁283、284部分, 二者可作为挡墙,用来对所述光栅进行220保护,并在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0组装过程中对 所述光栅220进行定位。所述液晶面板211可设置在所述框架213的内部,且其显示面与所述第三、第四侧 壁283、284的顶面基本齐平。所述液晶面板211可包括一连接在其边缘部分表面的软性电 路板216,所述软性电路板216用于为所述液晶面板211的各个像素单元提供驱动信号,以 使所述液晶面板211显示画面。所述软性电路板216可从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281的开口 延伸出所述框架213,并与外部电路模块(比如,印刷电路板)进行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0还可包括用于将所述光栅220贴合至所述框架 2 1 3的贴合材料240。所述贴合材料240可以为双面胶。本实施例中,所述贴合材料240 采用两条长条状的双面胶,二者可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213的第三、第四侧壁283、284的顶 面与所述光栅220边缘之间。优选地,所述光栅220和所述液晶面板211还可分别设置有对位标记,所述对位标 记可用于在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0的组装过程中对所述光栅220和所述液晶面板211进行对准。不过,应当理解,由于所述框架213的第一、第二侧壁281、282分别具有可用于对所 述光栅220进行初步定位的挡墙,因此,所述对位标记为可选的。所述外框230可以为金属外框,比如铁框,其形状、尺寸等与所述框架213相对应。 所述外框230可固定并保护所述光栅220,其包括四个侧板231。其中,每一侧板231分别 对应于所述背光源212的框架213的一个侧壁281、282、283、284,并且所述四个侧板231可 以分别通过卡合结构(如卡扣等)卡合至对应的侧壁,从而将所述光栅220固定在所述外 框230和所述液晶面板211之间。当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0进行组装时,首先,将所述背光源212内部的光学元件 (如前述光源、导光板等)放置入所述框架213内部。接着,将所述液晶面板212进一步放 入所述框架213,并与所述框架213的第三、第四侧壁283、284保持基本齐平,并且,其中所 述软性电路板216可通过所述第一侧壁281的开口延伸出所述框架213,从而形成所述平面 显示模组210。紧接着,将所述贴合材料240贴合在所述框架的第三、第四侧壁283、284的 顶面,并利用所述对位标记将所述光栅220与所述液晶面板2 11相互对准。进一步地,将 所述光栅220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211的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一、第二侧壁281、282的延伸 部(即上述挡墙)之间,并且所述光栅220的两侧边缘部分分别通过所述贴合材料240贴 合至所述框架213的第三、第四侧壁283、284顶面。最后,将所述外框230倒扣在所述光栅 220表面,并使得其四个侧板231分别与所述框架213中对应的侧壁281、282、283、284相互 卡合。至此,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0便基本组装完成,如图3所示。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创作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200至 少具有可靠性和显示质量较高等有益效果。首先,通过所述外框230可更好地对所述光栅220进行固定,并且还可避免所述光 栅220直接裸露在模组表面,从而保护所述光栅220,提高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0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0增加了所述外框230对所述光栅220的固定作用,在其组 装过程中可省去滴注胶水的步骤,一方面可提高组装效率,另一方面还可避免胶水渗透到 模组内部而影响显示质量,因此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0的显示质量较高。并且,当所述外框 230采用金属材料时,其还可将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0内部的静电泄放到外部环境,从而提 高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0的静电保护性能,进一步提高其可靠性。其次,所述框架213中两个相对的侧壁281、282的挡墙可使得所述光栅220在组 装和后续使用时无需直接受力,进一步保护所述光栅220。并且,所述挡墙还可在组装过程 中对所述光栅220进行定位,从而使得所述光栅220贴合时不需要采用专用的夹具,此可更 有利于所述光栅220准确并方便地贴合至所述框架213。另外,在本创作构思下,其他替代实施例中还可对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0的结构 进行适当变形,比如,所述框架213的第三、第四侧壁283、284的高度也可高于所述第一、第 二侧壁281、282,且所述光栅220设置在所述第三、第四侧壁283、284的挡墙之间,并贴合在 所述第一、第二侧壁281、282的顶面。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 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 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其包括光栅、液晶面板和框架,所述液晶面板设置在所述框架内部,所述光栅叠设在所述液晶面板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一外框,所述外框将所述光栅与所述框架相互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 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具有延伸部,所述光栅设置在所述第一侧 壁和第二侧壁的延伸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彼此相对并与 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垂直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的高度 小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的边缘部分贴合在所 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贴合材料,所述贴合材 料设置在所述光栅的边缘部分和所述第三侧壁、第四侧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材料为长条状双面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其中一侧壁具有开 口,所述液晶面板的边缘连接有软性电路板,所述软性电路板通过所述开口延伸到所述框 架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与所述外框相互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包括多个侧板,所述框 架包括多个侧壁,所述外框的侧壁通过卡合结构卡合至所述框架的对应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光栅分别 设置有对位标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模组。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光栅、液晶面板和框架,所述液晶面板设置在所述框架内部,所述光栅叠设在所述液晶面板表面,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一外框,所述外框将所述光栅与所述框架相互固定。
文档编号G02F1/13GK201583761SQ200920305418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0日
发明者孙晓平, 黄建日 申请人: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