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0896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多个CS干配线对辅助电容总线施加辅助电容电压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改善了 Y特性的视角依存性的液晶显示装置,有多像素驱动方式的液晶显 示装置。在多像素驱动中,通过利用亮度不同的两个以上的子像素构成一个像素来改善视 野角特性即Y特性的视角依存性。图8表示这种多像素驱动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像素的结构例(例如参照 专利文献1)。一个像素P被分割成两个子像素spl、sp2。子像素spl具备TFT16a、子像素电极 18a以及辅助电容22a,子像素sp2具备TFT16b、子像素电极18b以及辅助电容22b。TFT16a和TFT16b各自的栅极电极连接到相互共用的栅极总线GL,源极电极连接 到相互共用的源极总线SL。辅助电容22a形成在子像素电极18a与辅助电容总线CsLl之 间,辅助电容22b形成在子像素电极18b与辅助电容总线CsL2之间。辅助电容总线CsLl 被设置成在与上述栅极总线GL之间夹着子像素spl的区域并与栅极总线GL平行地延伸。 辅助电容总线CsL2被设置成在与上述栅极总线GL之间夹着子像素sp2的区域并与栅极总 线GL平行地延伸。另外,各像素P的辅助电容总线CsLl兼用作夹着该辅助电容总线CsLl与该像素 P相邻的像素P的子像素SP2用于形成辅助电容22b的辅助电容总线CsL2,各像素P的辅 助电容总线CsL2兼用作夹着该辅助电容总线CsL2与该像素P相邻的像素P的子像素spl 用于形成辅助电容22a的辅助电容总线CsLl。利用图9和图10来说明多像素驱动方式的显示面板中的辅助电容总线CsLl、CsL2 的驱动方法。如图9所示,在作为显示区域的有源区域AA中交替地配置的辅助电容总线 CsL (当不区别CsLl和CsL2时统称为CsL)连接到在与有源区域AA相邻的区域中配置的CS 干配线bb。CS干配线bb以多根来构成一组CS干配线群BB。仅在相对于有源区域AA在辅 助电容总线CsL延伸的方向的成为规定侧的一端侧相邻的区域,即仅在单侧区域设置一组 该CS干配线群BB,或者在相对于有源区域AA在辅助电容总线CsL延伸的方向的成为规定 侧的一端侧相邻的区域和在另一端侧相邻的区域,即在两侧的区域各设置一组该CS干配 线群BB。在CS干配线群BB仅设置在单侧的区域的情况下,辅助电容总线CsL的上述规定 侧的一端连接到CS干配线bb。在CS干配线群BB设置在两侧的区域的情况下,辅助电容 总线CsL的上述规定侧的一端连接到与该一端侧相邻的区域的CS干配线bb,辅助电容总 线CsL的另一端连接到与该另一端侧相邻的区域的CS干配线bb。CS干配线bb在与辅助 电容总线CsLl、CsL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源极总线SL的延伸方向延伸。在图9中,表示了包括12根CS干配线bb…的CS干配线群BB设置在两边的区域的例子。各辅助电容总线CsL连接到各CS干配线群BB的一根CS干配线bb。连续配置的 12根(与构成CS干配线群BB的CS干配线bb的根数11(11为偶数)相等)辅助电容总线 CsL···连接到各CS干配线群BB中的相互不同的CS干配线bb,该连接关系按12根(即η 根)辅助电容总线来循环。在CS干配线群BB仅设置在单侧的区域的情况下,连续配置的η根辅助电容总线 CsL···连接到该CS干配线群BB中的相互不同的CS干配线bb,该连接关系按η根辅助电容 总线来循环。并 且,在CS干配线群BB仅设置在单侧的区域的情况和设置在两边的区域的情况 下,连续配置的η根辅助电容总线CsL···分别被施加如图10所示的辅助电容电压。辅助电 容电压Vcs (在附图中为VCS1、VCS2、…)在与位于奇数线的相同像素P的子像素spl、sp2 对应的辅助电容总线CsLl、CsL2彼此中具有如下波形,该波形具有相同电平变化定时和相 同周期并且包括在不同的范围振荡的二值电平。并且,该成对的辅助电容电压Vcs以奇数 线之间相位慢慢地错开的状态被设定为η/2组。奇数线的栅极脉冲Vg(在附图中为Vgl、 Vg3、…)在辅助电容电压Vcs的一定期间中具有脉冲期间,并且在辅助电容电压Vcs的上 升或者下降的定时上具有脉冲期间的结束定时。由此,首先对奇数线的像素P写入数据信号,由于数据信号写入后的辅助电容电 压Vcs的变化,在写入相同数据信号的像素P的两个子像素spl、sp2的像素电极电位中会 由于通过栅极总线GL与像素电极之间的电容的馈通(feed through)现象而加上不同的电 位位移量Δν。因此,在该子像素spl、sp2彼此中亮度会变得不同,由经过辅助电容电压Vcs 的一帧期间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得到的平均亮度使像素P整体的Y特性在大视野角 范围变得恰当。在奇数线的扫描之后进行偶数线的扫描,此时施加到属于相同像素P的子像素 spl、sp2的辅助电容电压Vcs没有像奇数线那样按照具有相同电平变化定时的方式来成 对,但是作为栅极脉冲结束后的最初的像素电极的电位变化,能得到与奇数线同样的结果, 因此仍然能改善Y特性。上述辅助电容电压Vcs的波形和扫描方法是一个例子,主要的技术内容在于在 子像素spl、sp2之间使亮度根据相互不同的辅助电容电压Vcs的电压变化而不同来改善像 素P整体的Y特性。这种辅助电容电压Vcs是通过CS干配线bb提供的,因此对各CS干配线群BB的 不同CS干配线bb施加不同的辅助电容电压Vcs。因此,从CS驱动器(未示出)对CS干配 线群BB提供具有CS干配线bb的根数的量的相数的辅助电容电压Vcs。图10表示提供12 相的辅助电容电压Vcs的例子。另外,在如图10所示在有源区域AA的两侧配置CS干配线 群BB的情况下,对连接到相同辅助电容总线CsL的两个CS干配线群BB的CS干配线bb施 加相同的辅助电容电压Vcs。这样,通过从有源区域AA的两侧提供辅助电容电压Vcs,能够 抑制在大尺寸的液晶画面中辅助电容电压Vcs由于配线延迟而在有源区域AA的不同的地 方之间波形不同的情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62146号公报(2004年2月26日公开)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72033号公报(2007年3月22日公开)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5-338595号公报(2005年12月8日公开)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平10-10572号公报(1998年1月16日公开)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平7-325317号公报(1995年12月12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现有的利用CS干配线bb的多像素驱动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如图11 所示,一个CS干配线群BB具备多个CS干配线bb···,因此从有源区域AA到各CS干配线bb 的距离d相互不同。比如CS干配线bb采用例如源极金属、辅助电容总线CsL采用例如栅 极金属那样,CS干配线bb和辅助电容总线CsL是采用相互不同的层的金属层而构成的。并 且,辅助电容总线CsL横穿被CS干配线群BB上的绝缘膜隔开的区域,通过设置在该绝缘膜 中的接触孔150连接到对应的CS干配线bb。因此,越是与远离有源区域AA的CS干配线bb连接的辅助电容总线CsL,表示从有 源区域AA到辅助电容总线CsL与CS干配线bb相连接的连接部位(接触孔150)为止的距 离d的馈给部F的长度越大,相应的配线电阻也变大了。CS干配线是12根程度的较少的 根数,但是辅助电容总线CsL是例如千级别的非常多的根数,因此辅助电容总线CsL相比于 CS干配线bb不得不使配线宽度变得非常小。并且,施加到辅助电容总线CsL的辅助电容电压Vcs受像素电极电位的影响而发 生变化,因此若如上述那样馈给部F的长度存在差值,则变化了的辅助电容电压Vcs的波动 电压在辅助电容总线CsL上的有源区域AA端部的衰减量会在辅助电容总线CsL之间产生 差值。图12表示该波动电压的衰减差值。以实线表示的波形101表示具有与外侧的CS干 配线bb连接的馈给部F的辅助电容总线CsL即具有从有源区域AA到CS干配线bb的距离 d大的馈给部F的辅助电容总线CsL在该馈给部F侧的有源区域AA端部的辅助电容电压 Vcs的波形。以虚线表示的波形102表示具有与内侧的CS干配线bb连接的馈给部F的辅 助电容总线CsL即具有从有源区域AA到CS干配线bb的距离d小的馈给部F的辅助电容 总线CsL在该馈给部F侧的有源区域AA端部的辅助电容电压Vcs的波形。波形101中的 波动电压大于波形102中的波动电压。这样,当辅助电容总线CsL不同而辅助电容电压Vcs的波动电压的大小不同时,如 图9所示,在有源区域AA端部的波动电压会具有对应于辅助电容总线CsL的配置的分布。 其结果,产生了如下问题有源区域AA端部附近的子像素spl、sp2的各亮度产生了分布,由 此像素P的亮度产生了分布,在画面中视觉识别到横线等等。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在有源区域端部辅助电容 电压的波动电压难以产生分布的显示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辅助 电容总线的规定侧的一端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 一端侧与显示部的有源区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 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CS干配线群的至少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并且上述多个辅助电容总线的另一端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另一端侧 与上述有源区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的方式设置的CS干配线群的至少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分别通过所连 接的上述CS干配线被施加辅助电容电压,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辅助电容总 线在从上述有源区域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各CS干配线群的至少一个中的上述CS干配 线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部位即馈给部中,具备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自上述有源区域 朝向上述连接部位的延长线上离开并迂回的部分即扭曲部。根据上述 发明,通过调整扭曲部的配线全长,能够使馈给部的辅助电容总线的配 线电阻值在属于相同的CS干配线群的全部CS干配线彼此之间一致或者近似。因此,在有源 区域端部的辅助电容电压的波动电压在辅助电容总线彼此中一致或者近似。其结果,能够 在从两端侧对有源区域施加辅助电容电压的显示装置中,特别是在大画面的显示装置中, 避免产生如下问题在有源区域端部附近的像素的亮度中产生分布而在画面中视觉识别到 横线,等等。由此,发挥如下效果能够实现在有源区域端部的辅助电容电压的波动电压难以 产生分布的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辅助 电容总线的规定侧的一端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 一端侧与显示部的有源区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 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CS干配线群的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并且上述多个辅助电容总 线的另一端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另一端侧与上 述有源区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方 式设置的CS干配线群的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分别通过所连接的上述 CS干配线被施加辅助电容电压,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上述有源区域侧作为内侧, 与各上述CS干配线群中的至少除了最外侧的CS干配线的CS干配线连接的辅助电容总线 在从上述有源区域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CS干配线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部位即馈 给部中,具备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自上述有源区域朝向上述连接部位的延长线上离开并 迂回的部分即扭曲部,上述扭曲部具有从上述有源区域到上述连接部位的距离越小而越大 的配线全长。根据上述发明,通过使扭曲部的配线全长如上述那样在馈给部之间不同,能够使 馈给部的辅助电容总线的配线电阻值在属于相同CS干配线群的全部CS干配线彼此之间一 致或者近似。因此,在有源区域端部的辅助电容电压的波动电压在辅助电容总线彼此中一 致或者近似。其结果,能够在从两端侧对有源区域施加辅助电容电压的显示装置中,特别是 在大画面的显示装置中,避免产生如下问题在有源区域端部附近的像素的亮度中产生分 布而在画面中视觉识别到横线,等等。由此,发挥如下效果能够实现在有源区域端部的辅助电容电压的波动电压难以 产生分布的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从上述有源区域到上述连接 部位的上述距离与上述扭曲部的上述配线全长的对应关系在设置在与上述一方侧相邻的 区域中的上述CS干配线群和设置在与上述另一方侧相邻的区域中的上述CS干配线群中是相互相同的。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通过将该扭曲部的配线全长在CS干配线群彼此中 设定成相同,能够使辅助电容总线的馈给部的电阻值在CS干配线群彼此中一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辅助 电容总线的规定侧的一端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 一端侧与显示部的有源区域相邻的区域 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 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CS干配线群的至少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分 别通过所连接的上述CS干配线被施加辅助电容电压,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 辅助电容总线在从上述有源区域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CS干配线群中的上述CS干配线 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部位即馈给部中,具备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自上述有源区域朝 向上述连接部位的延长线上离开并迂回的部分即扭曲部。根据上述发明,通过调整扭曲部的配线全长,能够使馈给部的辅助电容总线的配 线电阻值在属于相同CS干配线群的全部CS干配线彼此之间一致或者近似。因此,在有源 区域端部的辅助电容电压的波动电压在辅助电容总线彼此中一致或者近似。其结果,能够 在从两端侧对有源区域施加辅助电容电压的显示装置中,特别是在大画面的显示装置中, 避免产生如下问题在有源区域端部附近的像素的亮度中产生分布而在画面中视觉识别到 横线,等等。由此,发挥如下效果能够实现在有源区域端部的辅助电容电压的波动电压难以 产生分布的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辅助 电容总线的规定侧的一端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 一端侧与显示部的有源区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 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CS干配线群的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分别通 过所连接的上述CS干配线被施加辅助电容电压,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上述有源区 域侧作为内侧,与上述CS干配线群中的至少除了最外侧的CS干配线的CS干配线连接的辅 助电容总线在从上述有源区域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CS干配线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 的部位即馈给部中具备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自上述有源区域朝向上述连接部位的延长 线上离开并迂回的部分即扭曲部,上述扭曲部具有从上述有源区域到上述连接部位的距离 越小而越大的配线全长。根据上述发明,通过使扭曲部的配线全长如上述那样在馈给部之间不同,能够使 馈给部的辅助电容总线的配线电阻值在属于相同CS干配线群的全部CS干配线彼此之间一 致或者近似。因此,在有源区域端部的辅助电容电压的波动电压在辅助电容总线彼此中一 致或者近似。其结果,能够在从单侧对有源区域施加辅助电容电压的显示装置中,避免产生 如下问题在有源区域端部附近的像素的亮度中产生分布而在画面中视觉识别到横线,等寸。由此,发挥如下效果能够实现在有源区域端部的辅助电容电压的波动电压难以 产生分布的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馈给部中,上述扭曲部 的存在范围控制在与连接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上述CS干配线对置的区域内。
根据上述发明,扭曲部与该CS干配线的电位大致相同,因此在扭曲部与该CS干配 线之间形成的电容不会发挥作用。因此,发挥如下效果能够抑制相应的辅助电容总线的配 线延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上述有源区域侧作为内侧, 与各上述CS干配线群中的最外侧的上述CS干配线以外的上述CS干配线连接的各上述辅 助电容总线延伸到与最外侧的上述CS干配线对置的区域。根据 上述发明,能够使各辅助电容总线与未与该辅助电容总线连接的其它全部CS 干配线之间形成的电容在全部辅助电容总线彼此中一致。因此,能够发挥如下效果能够使 辅助电容总线的配线延迟在全部辅助电容总线彼此中一致,能够使像素的亮度更为均勻地一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各上述CS干配线包括靠上述 有源区域近的一侧的第ICS子干配线和离上述有源区域远的一侧的第2CS子干配线,上述 接触孔包括设置在上述第ICS子干配线上的第1子接触孔和设置在上述第2子干配线上的 第2子接触孔,上述第1子接触孔和上述第2子接触孔通过连接配线相互连接。根据上述发明,CS干配线包括2根CS子干配线,并且2根CS子干配线由连接配 线相互连接,因此发挥如下效果即使CS子干配线中的一方发生断线,也能够通过另一方 传导辅助电容电压,能够避免CS干配线整体的断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扭曲部是通过设置与上 述第ICS子干配线对置的区域上的第1扭曲部分和与上述第2CS子干配线对置的区域上的 第2扭曲部分中的至少一方而形成的。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通过设置第1扭曲部分和第2扭曲部分中的一方或 者两方和调节各自的扭曲长度,能够容易调节扭曲部的配线全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扭曲部分和上述第 2扭曲部分形成为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作为自上述有源区域的延长线而延伸的方向正交 的方向上折返一次以上的状态。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能够利用扭曲振幅的长度和次数来容易地调节扭 曲部分的扭曲长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ICS子干配线中,上 述第1扭曲部分被分配在比上述第1子接触孔靠近上述有源区域侧的区域中,在上述第2CS 子干配线中,上述第2扭曲部分被分配在比上述第2子接触孔靠近上述有源区域侧的区域 中。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能够总是在从子接触孔连接点靠向有源区域侧的 区域调节扭曲部分的扭曲长度,因此能够固定扭曲部的区域与子接触孔的位置关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设有上述第1扭曲部分和 上述第2扭曲部分两者的上述馈给部中,上述第1扭曲部分的末端连接到上述第2扭曲部 分的始端,上述第2扭曲部分的末端连接到上述第2子接触孔。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扭曲部的配线全长是第1扭曲部分和第2扭曲部分 两者之和的长度,并与最近的子接触孔连接,因此能够大幅度地改变扭曲部的配线全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多个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在上述馈给部中具备上述扭曲部,将上述有源区域侧设为内侧,越是与外侧的上述CS干配线连 接的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上述馈给部,上述第2扭曲部分越短。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能够在固定第1扭曲部分的扭曲长度的情况下,使 扭曲部的配线全长慢慢地变短。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仅设有上述第1扭曲部分 的上述馈给部中,上述第1扭曲部分的末端与上述第1子接触孔连接。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通过不设置第2扭曲部分而将第1扭曲部分连接到 第1子接触孔,能够容易形成配线全长较短的扭曲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多个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在上 述馈给部中具备上述扭曲部,将上述有源区域侧设为内侧,越是与外侧的上述CS干配线连 接的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上述馈给部,上述第1扭曲部分越短。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能够使扭曲部的配线全长慢慢地变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辅助 电容总线的规定侧的一端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 一端侧与显示部的有源区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 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CS干配线群的至少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并且上述多个辅助电 容总线的另一端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另一端侧 与上述有源区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的方式设置的CS干配线群的至少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分别通过所连 接的上述CS干配线被施加辅助电容电压,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多个辅助电容总线 彼此中,从上述有源区域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各CS干配线群的至少一个中的上述CS 干配线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部位即馈给部的配线宽度是相互不同的。根据上述发明,通过在馈给部之间调整馈给部的配线宽度,能够使馈给部的辅助 电容总线的配线电阻值在属于相同CS干配线群的全部CS干配线彼此之间一致或者近似。 因此,在有源区域端部的辅助电容电压的波动电压在辅助电容总线彼此中一致或者近似。 其结果,能够在从两端侧对有源区域施加辅助电容电压的显示装置中,特别是在大画面的 显示装置中,避免产生如下问题在有源区域端部附近的像素的亮度中产生分布而在画面 中视觉识别到横线,等等。由此,发挥如下效果能够实现在有源区域端部的辅助电容电压的波动电压难以 产生分布的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辅助 电容总线的规定侧的一端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 一端侧与显示部的有源区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 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CS干配线群的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并且上述多个辅助电容总 线的另一端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另一端侧与上 述有源区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方 式设置的CS干配线群的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分别通过所连接的上述 CS干配线被施加辅助电容电压,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上述有源区域侧作为内侧, 与各上述CS干配线群中的至少除了最内侧的CS干配线的CS干配线连接的辅助电容总线中,从上述有源区域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CS干配线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部位即 馈给部的配线宽度随着从上述有源区域到上述连接部位的距离变大而变大根据上述发明,通过使馈给部的配线宽度如上述那样在馈给部之间不同,能够使 馈给部的辅助电容总线的配线电阻值在属于相同CS干配线群的全部CS干配线彼此之间一 致或者近似。因此,在有源区域端部的辅助电容电压的波动电压在辅助电容总线彼此中一 致或者近似。其结果,能够在从两端侧对有源区域施加辅助电容电压的显示装置中,特别是 在大画面的显示装置中,避免产生如下问题在有源区域端部附近的像素的亮度中产生分 布而在画面中视觉识别到横线,等等。由此,发挥如下效果能够实现在有源区域端部的辅助电容电压的波动电压难以 产生分布的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辅助 电容总线的规定侧的一端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 一端侧与显示部的有源区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 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CS干配线群的至少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分 别通过所连接的上述CS干配线被施加辅助电容电压,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多个辅 助电容总线彼此中,从上述有源区域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CS干配线群的至少任意一 个中的上述CS干配线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部位即馈给部的配线宽度是相互不同的。根据上述发明,通过在馈给部之间调整馈给部的配线宽度,能够使馈给部的辅助 电容总线的配线电阻值在属于相同CS干配线群的全部CS干配线彼此之间一致或者近似。 因此,在有源区域端部的辅助电容电压的波动电压在辅助电容总线彼此中一致或者近似。 其结果,能够在从两端侧对有源区域施加辅助电容电压的显示装置中,特别是在大画面的 显示装置中,避免产生如下问题在有源区域端部附近的像素的亮度产生了分布而在画面 中视觉识别到横线,等等。由此,发挥如下效果能够实现在有源区域端部的辅助电容电压的波动电压难以 产生分布的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辅助 电容总线的规定侧的一端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 一端侧与显示部的有源区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 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CS干配线群的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分别通 过所连接的上述CS干配线被施加辅助电容电压,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上述有源区 域侧作为内侧,在与各上述CS干配线群中的至少除了最内侧的CS干配线的CS干配线连接 的辅助电容总线中,从上述有源区域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CS干配线相连接的连接部 位为止的部位即馈给部的配线宽度随着从上述有源区域到上述连接部位的距离变大而变 大。根据上述发明,通过使馈给部的配线宽度如上述那样在馈给部之间不同,能够使 馈给部的辅助电容总线的配线电阻值在属于相同CS干配线群的全部CS干配线彼此之间一 致或者近似。因此,在有源区域端部的辅助电容电压的波动电压在辅助电容总线彼此中一 致或者近似。其结果,能够在从单侧对有源区域施加辅助电容电压的显示装置中,避免产生 如下问题在有源区域端部附近的像素的亮度中产生分布而在画面中视觉识别到横线,等寸。由此,发挥如下效果能够实现在有源区域端部的辅助电容电压的波动电压难以 产生分布的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各像素包括多个子像素,并且 一个上述像素的上述子像素分别具有与相互不同的上述辅助电容总线之间形成的辅助电 容。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在多像素驱动方式的显示装置中,能够使得在有源 区域端部附近的像素的亮度中难以产生分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辅助电容电压在一个上 述像素的上述子像素彼此中,具有如下波形,该波形具有相同的电平变化定时和相同周期 并且包括在相互不同的范围振荡的二值电平。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在多像素驱动方式的显示装置中,能够准确地设定 提供给各像素的子像素的亮度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与对应于相互不同的像素 的上述辅助电容总线连接的CS干配线彼此中,上述辅助电容电压的上述电平变化定时是 不同的。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在多像素驱动方式的显示装置中,能够按照像素行 的扫描顺序对各像素的子像素提供亮度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各像素具有在与一根上述辅 助电容总线之间形成的辅助电容。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在不进行多像素驱动的显示装置中,能够在辅助电 容总线彼此中具备配线电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辅助电容电压在全部的 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彼此中是相同的。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能够利用多个CS干配线,对全部的辅助电容总线 施加相同的电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其是液晶显示装置。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能够实现没有亮度分布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CS干配线是由源极金属 形成的,上述辅助电容总线是由栅极金属形成的。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能够利用已有的材料来形成CS干配线和辅助电容 总线。发明效果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至少一个辅助电容总线在从上述有源区域到 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各CS干配线群的至少一个中的上述CS干配线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 止的部位即馈给部中具备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自上述有源区域朝向上述连接部位的延 长线上离开并迂回的部分即扭曲部。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将上述有源区域侧作为内侧,与各上述CS干 配线群中的至少除了最外侧的CS干配线的CS干配线连接的辅助电容总线在从上述有源区域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CS干配线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部位即馈给部中具备从上 述辅助电容总线的自上述有源区域朝向上述连接部位的延长线上离开并迂回的部分即扭 曲部,上述扭曲部具有从上述有源区域到上述连接部位的距离越小而越大的配线全长。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至少一个辅助电容总线在从上述有源区域到 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CS干配线群的上述CS干配线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部位即馈给 部中具备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自上述有源区域朝向上述连接部位的延长线上离开并迂 回的部分即扭曲部。如上所述,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将上述有源区域侧作为内侧,与上述CS干配 线群中的至少除了最外侧的CS干配线的CS干配线连接的辅助电容总线在从上述有源区域 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CS干配线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部位即馈给部中具备从上述 辅助电容总线的自上述有源区域朝向上述连接部位的延长线上离开并迂回的部分即扭曲 部,上述扭曲部具有从上述有源区域到上述连接部位的距离越小而越大的配线全长。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在多个辅助电容总线彼此中,从上述有源区域 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各CS干配线群的至少任意一个中的上述CS干配线相连接的连接 部位为止的部位即馈给部的配线宽度是相互不同的。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上述有源区域侧作为内侧,在与各上 述CS干配线群中的至少除了最内侧的CS干配线的CS干配线连接的辅助电容总线中,从上 述有源区域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CS干配线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部位即馈给部的 配线宽度随着从上述有源区域到上述连接部位的距离变大而变大。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在多个辅助电容总线彼此中,从上述有源区域 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CS干配线群的至少任意一个中的上述CS干配线相连接的连接部 位为止的部位即馈给部的配线宽度是相互不同的。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将上述有源区域侧作为内侧,在与各上述CS 干配线群中的至少除了最内侧的CS干配线的CS干配线连接的辅助电容总线中,从上述有 源区域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CS干配线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部位即馈给部的配线 宽度随着从上述有源区域到上述连接部位的距离变大而变大。由此,发挥如下效果能够实现在有源区域端部的辅助电容电压的波动电压难以 产生分布的显示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辅助电容总线和CS干配线的结构的平 面图。图2是表示辅助电容总线和CS干配线的配置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馈给部的结构例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与各CS干配线对应的馈给部的结构例的平面图,(a) (1)表示分别 不同的CS干配线。图5是表示辅助电容电压的波动电压的波形的波形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辅助电容总线和CS干配线的结构 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8是表示多像素驱动方式的像素的结构的电路图。图9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图,是表示辅助电容总线和CS干配线的配置的平面图。图10是表示提供给图8的像素的辅助电容电压的波形例的波形图。图11是表示辅助电容总线和CS干配线的结构的平面图。图12是表示图9中的辅助电容电压的波动电压的波形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图1至图7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内容如下。图7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的结构。如同一附图所示,液 晶显示装置1具备显示部2、源极驱动器3、栅极驱动器4、显示控制电路5以及CS控制电路 6、7。此外,它们可以安装在一个面板上,也可以是源极驱动器3、栅极驱动器4、显示控制电 路5以及CS控制电路6、7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搭载在柔性基板等外部基板中并与具备显 示部2的面板连接的结构,任意配置均可。显示部2具备矩阵状地配置有包括在图8中所说明的子像素spl、sp2的像素P的 区域即有源区域AA、多个栅极总线GL···、多个源极总线SL···、多个辅助电容总线CsLL···、 CsL2…以及两个CS干配线群BB1、BB2。与图8相同,栅极总线GL和源极总线SL···相互交 叉地设置并连接到像素P,辅助电容总线CsLl、CsL2与子像素spl、sp2连接。CS干配线群 BBl设置于在辅助电容总线CsL (CsLl和CsL2的总称)的延伸方向中的一方侧与有源区域 AA相邻的区域。CS干配线群BB2设置于在辅助电容总线CsL的延伸方向中的另一方侧与 有源区域AA相邻的区域。辅助电容总线CsL与CS干配线群BB1、BB2连接。显示控制电路5控制源极驱动器3、栅极驱动器4以及Cs控制电路6、7。显示控 制电路5从外部信号源(例如调谐器)接收表示应该显示的图像的数字视频信号Dv、与该 数字视频信号Dv对应的水平同步信号HSY和垂直同步信号VSY以及用于控制显示动作的 控制信号Dc。另外,显示控制电路5基于接收到的这些信号Dv、HSY、VSY、Dc,生成数据起 始脉冲信号SSP、数据时钟信号SCK、锁存选通信号LS、表示应该显示的图像的数字图像信 号DA (与视频信号Dv对应的信号)、栅极起始脉冲信号GSP、栅极时钟信号GCK、栅极驱动器 输出控制信号(扫描信号输出控制信号)GOE来作为用于使该数字视频信号Dv所表示的图 像显示在显示部2中的信号,并将其输出。更为详细地,在根据需要在内部存储器中对视频信号Dv进行了定时调整等之后, 将其作为数字图像信号DA从显示控制电路5输出,生成数据时钟信号SCK来作为包括与该 数字图像信号DA所表示的图像的各像素对应的脉冲的信号,基于水平同步信号HSY生成数 据起始脉冲信号SSP来作为在每一个水平扫描期间只在规定期间成为高电平(H电平)的 信号,基于垂直同步信号VSY生成栅极起始脉冲信号GSP来作为在每一帧期间(一个垂直 扫描期间)只在规定期间成为H电平的信号,基于水平同步信号HSY来生成栅极时钟信号 GCK,基于水平同步信号HSY和控制信号Dc来生成锁存选通信号LS和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 信号GOE。如上所述在显示控制电路中所生成的信号中,数字图像信号DA、锁存选通信号 LS、控制信号电位(数据信号电位)的极性的信号POL、数据起始脉冲信号SSP以及数据时钟信号SCK被输入到源极驱动器3,栅极起始脉冲信号GSP和栅极时钟信号GCK以及栅极驱 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被输入到栅极驱动器4。源极驱动器 3基于数字图像信号DA、数据时钟信号SCK、锁存选通信号LS、数据起 始脉冲信号SSP以及极性反转信号P0L,在每一个水平扫描期间顺序生成在数字图像信号 DA所表示的图像的各扫描信号线中作为与像素值相当的模拟电位的数据信号,并将这些数 据信号输出到源极总线SL。栅极驱动器4基于栅极起始脉冲信号GSP、栅极时钟信号GCK以及栅极驱动器输 出控制信号G0E,生成扫描信号,并将其输出到栅极总线GL,由其来选择性地驱动栅极总线 GL0如上所述,利用源极驱动器3和栅极驱动器4来驱动显示部2的源极总线SL···和 栅极总线GL···,由此通过与被选择的栅极总线GL连接的TFT,从源极总线SL对子像素电极 写入信号电位。由此,对各像素所具备的子像素的液晶层施加对应于数字图像信号DA的电 压,通过该电压施加来控制来自背光源的光的透射量,在像素中显示数字视频信号Dv所表 示的图像。Cs控制电路6、7是基于从显示控制电路5输出的栅极起始脉冲信号GSP和栅极时 钟信号GCK来控制用于控制辅助电容总线CsL的电位的辅助电容电压Vcs的相位和周期等 的电路。Cs控制电路6将辅助电容电压Vcs输出到干配线群BBl,Cs控制电路7将辅助电 容电压Vcs输出到干配线群BB2。下面,图1和图2表示辅助电容总线CsL和CS干配线bb的配线方式。关于CS干配线bb,已经利用图9和图11进行了说明。图2的CS干配线群BB1、 BB2分别与图9的CS干配线群BB相当,图1的接触孔35与图11的接触孔150相当。CS 干配线群也可以仅是CS干配线群BBl和CS干配线群BB2中的任一方,但是通过两个CS干 配线群BB1、BB2从有源区域AA两侧提供辅助电容电压Vcs能够抑制由充放电电流大的辅 助电容总线CsL的电阻和电容导致的配线延迟根据地方的不同而不同。另外,利用了 CS控 制电路6、7的CS干配线群BBl和CS干配线群BB2的各CS干配线bb的驱动方法与利用图 10说明的方法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将有源区域AA侧作为内侧,与各CS干配线群BB中 的至少除了最外侧的CS干配线bb以外的CS干配线bb连接的辅助电容总线CsL在从有源 区域AA到辅助电容总线CsL与CS干配线bb相连接的连接部位(接触孔35)为止的部位 即馈给部F中具备与从有源区域AA到上述连接部位的距离d对应的扭曲部41 (在附图中 以斜线标注)。距离d通常可以看作与利用自有源区域AA的辅助电容总线CsL的延长线将 馈给部F延长到上述连接部位的情况下的配线长度相等。扭曲部41的扭曲是指从自有源 区域AA向上述连接部位的辅助电容总线CsL的延长线上离开并迂回的部分。扭曲部41的 配线全长D能够从馈给部F中的辅助电容总线CsL的全长减去距离d而求出。可知若D大 于零则扭曲部41是存在的。若辅助电容总线CsL的配线宽度均勻且辅助电容总线CsL彼 此相同,则距离d越小扭曲部41的配线全长D越大。另外,出于兼任调整整体的配线电容 的目的等任意目的,也可以在与最外侧的CS干配线bb连接的辅助电容总线CsL的馈给部 F中具备扭曲部41。另外,出于调整整体的配线电容等任意目的,还可以考虑在比上述连接 部位靠近外侧的区域进行扭曲这样的结构。
由此,能够使馈给部F的辅助电容总线CsL的配线电阻值在属于CS干配线群BB 的全部CS干配线bb彼此之间一致或者近似。该扭曲部41的配线全长D无需在CS干配线 群BBl和CS干配线群BB2中必须设定成相同,但是设定成相同来使从有源区域AA到与CS 干配线bb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辅助电容总线CsL的部分的电阻值在CS干配线群BBl 和CS干配线群BB2之间也一致,这是优选的。根据上述结构,在有源区域AA端部的辅助电容电压Vcs的波动电压在辅助电容总 线CsL彼此中一致或者近似。其结果,能够避免产生如下问题在有源区域AA端部附近的 子像素spl、sp2的各亮度产生了分布,因此像素P的亮度产生了分布而在画面中视觉识别 到横线等等。另外,若将扭曲部41的存在范围控制在与连接辅助电容总线CsL的CS干配 线bb 对置的区域内,则扭曲部41和该CS干配线bb为大致相同电位,由此使得在扭曲部41与该 CS干配线bb之间形成的电容不发挥作用。因此,能够抑制相应的辅助电容总线CsL的配线 延迟。另外,如图1所示,通过将与除了最外侧的CS干配线bb以外的CS干配线bb连接 的各辅助电容总线CsL延长到与最外侧的CS干配线bb对置的区域,能够使在未连接的其 它全部CS干配线bb之间形成的电容在全部辅助电容总线CsL彼此中一致。因此,能够使 辅助电容总线CsL的配线延迟在全部辅助电容总线CsL彼此中一致,能够使像素P的亮度 更为均勻地一致。图3表示有关扭曲部41的形成的详细实施例。在图3中,从靠有源区域AA近的一侧按顺序设有从CS干配线bbl至CS干配线 bbl2来作为CS干配线bb。另外,各CS干配线bb包括相互相邻地并行配置的2根CS子干 配线bbx、bby,对相同的CS干配线bb的CS子干配线bbx、bby分别施加相互相同的辅助电 容电压Vcs。CS子干配线(第ICS子干配线)bbx是靠有源区域AA近的一侧的CS子干配 线,CS子干配线(第2CS子干配线)bby是离有源区域AA远的一侧的CS子干配线。另外,与各CS干配线bb对应的接触孔35包括与CS子干配线bby对应设置的子接 触孔(第2子接触孔)35a和与CS子干配线bbx对应设置的子接触孔(第1子接触孔)35b, 成对的CS子干配线bbx、bby彼此通过子接触孔35a和子接触孔35b由连接配线35L相互 连接。连接配线35L是由与辅助电容总线CsL相同的栅极金属形成的。CS干配线bb包括两根CS子干配线bbx、bby,并且它们由连接配线35L相互连接, 因此即使CS子干配线bbx、bby中的一方发生了断线通过另一方也能够传导辅助电容电压 Vcs,因此能够避免CS干配线bb整体的断线。扭曲部41是通过设置可以设置在与CS子干配线bbx对置的区域中的扭曲部分 (第1扭曲部分)41a和可以设置在与CS子干配线bby对置的区域中的扭曲部分(第2扭曲 部分)41b中的、设定了所需要的扭曲长度的至少一方的扭曲部分而形成的。扭曲部分41a、 41b形成为在与辅助电容总线CsL作为自有源区域AA的延长线而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 折返一次以上的状态。在CS子干配线bbx中,扭曲部分41a被分配在比子接触孔35b靠近 有源区域AA侧的区域中,在CS子干配线bby中,扭曲部分41b被分配在比子接触孔35a靠 近有源区域AA侧的区域中。如同与CS干配线bbl、bb2对应地所示的那样,在设有扭曲部分41a和扭曲部分41b两者的馈给部F中,扭曲部分41a的末端连接到扭曲部分41b的始端,并且扭曲部分 41b的末端连接到子接触孔35a,随着转移到外侧的CS干配线bb,扭曲部分41b变短。如同 与CS干配线bbll对应地所示的那样,在仅设有扭曲部分41a来作为扭曲部41的馈给部F 中,扭曲部分41a的末端连接子接触孔35b,随着转移到外侧的CS干配线bb,扭曲部分41a 变短。如同与最外侧的CS干配线bbl2对应地所示的那样,在未形成扭曲部41的馈给部F 中,馈给部F通过宽度慢慢变大的电极45连接到子接触孔35b。此外,电极45有助于降低 辅助电容总线CsL的配线电阻,因此在想要降低配线电阻的情况下合适地插入即可。如上所述,在接触孔35包括多个子接触孔35a、35b的情况下,若将从有源区域AA 到最远的子接触孔35a的最远端部的距离设为从有源区域AA到辅助电容总线CsL和CS干 配线bb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距离d,则馈给部F包含在距离d的范围内,并且扭曲部 41的算出的配线全长D的大小关系与实际的配线全长D的大小关系相匹配。图4的(a) (i)按照顺序表示与CS干配线bbl bbl2对应的扭曲部 41的结 构例。在图4的(a) (f)中,设有扭曲部分41a和扭曲部分41b两者,扭曲部分41b的 扭曲长度逐渐变短。扭曲长度可以利用扭曲振幅的长度和次数来进行调节。子接触孔35a 和子接触孔35b由图3所示的连接配线35L连接,因此能够对应于扭曲部分41b的扭曲长 度来调节连接配线35L的位置。其结果,能够在子接触孔35a与子接触孔35b之间高度自 由地设定用于配置扭曲部分41b的区域的面积。在图4的(g) (k)中,仅设有扭曲部分41a,扭曲部分41a的扭曲长度逐渐变短。 扭曲长度可以利用扭曲振幅的长度和次数来进行调节。扭曲部分41a的末端连接到子接触 孔35b,子接触孔35a的横截区域、连接配线35L以及子接触孔35b的横截区域是没有扭曲 的馈给部F的一部分。图5表示在具有与外侧的CS干配线bb连接的馈给部F的辅助电容总线CsL的、 在该馈给部F侧的有源区域AA端部中的辅助电容电压Vcs的波形101 (实线)和在具有与 内侧的CS干配线bb连接的馈给部F的辅助电容总线CsL的、在该馈给部F侧的有源区域 AA端部中的辅助电容电压Vcs的波形102 (虚线)。可知波形101和波形102绝大部分都 是重叠的,各自的波动电压也相等。此外,上述例子是至少与除了最外侧的CS干配线bb以外的CS干配线bb连接的 全部辅助电容总线CSL的各馈给部F中具备扭曲部41的结构,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也可以在至少一个辅助电容总线CSL的至少一个馈给部F中具备扭曲部41。另外,扭曲部 41的配线全长也可以不对应于从有源区域AA到上述连接部位的距离d的增加而减少,也可 以使扭曲部41的配线宽度任意地改变等来调整电阻值。根据该结构,通过调整扭曲部41 的配线全长,能够使馈给部F的配线电阻值在属于相同的CS干配线群BB的全部CS干配线 bb彼此之间一致或者近似。图6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其它的结构。在图6中,在与各CS干配线群BB的至少除了最内侧的CS干配线bb的CS干配线 bb连接的辅助电容总线CsL中,作为从有源区域AA到辅助电容总线CsL与CS干配线bb相 连接的连接部位(接触孔35)为止的部位的馈给部F具有与从有源区域AA到上述连接部 位的距离d (通常可看作与利用从有源区域AA起的辅助电容总线CsL的延长线将馈给部F延长到上述连接部位的情况下的配线长度相等)对应的配线宽度W。该情况下,越是与外侧的CS干配线bb连接的辅助电容总线CsL的馈给部F,配线 宽度W越大。另外,出于兼任调整整体的配线电容的目的等任意目的,与最内侧的CS干配 线 bb连接的辅助电容总线CsL的馈给部F也可以具有与从有源区域AA到上述连接部位的 距离d对应的配线宽度W。另外,出于调整整体的配线电容等任意的目的,也可以在比上述 连接部位靠外侧的区域存在配线宽度W大的部分。CS干配线群BB也可以仅设置在与有源 区域AA在单侧相邻的区域,这一点与上述例子是相同的。由此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此外,上述例子是至少与除了最内侧的CS干配线bb的CS干配线bb连接的辅助 电容总线CsL彼此具有相互不同的配线宽度W的结构,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多个 辅助电容总线CSL彼此中,馈给部F的配线宽度W也可以相互不同。另外,即使扭曲部41 的配线全长不与从有源区域AA到上述连接部位的距离d对应,也可以调整配线电阻。因此 也可以考虑配线宽度W不对应于从有源区域AA到上述连接部位的距离d的增加而增加的 结构。例如,可以是在长度方向局部地有极端宽度的大宽度部、在长度方向有平均中等宽度 的大宽度部等各种组合。根据该结构,通过在馈给部F之间调整馈给部F的配线宽度W,能够使馈给部F的 配线电阻值在属于相同的CS干配线群BB的全部CS干配线bb彼此之间一致或者近似。此外,一个像素所含有的子像素一般可以是多个,只是辅助电容总线CsL的个数 会改变,因此能够直接应用本实施方式的使波动电压一致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应用到不进行多像素驱动的其它驱动方式的显 示装置中。例如,对各像素分配一根辅助电容总线CsL,能够对不同的CS干配线bb施加相 同的辅助电容电压Vcs。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S卩,组 合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合适的变更后的技术方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 发明的技术范围中。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能够适用于施加辅助电容电压的显示装置中。附图标记说明1 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2 显示部;22a、22b 辅助电容;35a 子接触孔(第 2子接触孔);35b 子接触孔(第1子接触孔);41 扭曲部;P 像素;spl、sp2 子像素;AA 有源区域;CsL 辅助电容总线;CsLl 辅助电容总线;CsL2 辅助电容总线;Vcs 辅助电容 电压;F 馈给部;BB1、BB2 =CS干配线群;bb =CS干配线;bbx =CS子干配线(第ICS子干配 线);bby =CS子干配线(第2CS子干配线)。
权利要求
一种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辅助电容总线的规定侧的一端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一端侧与显示部的有源区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CS干配线群的至少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并且上述多个辅助电容总线的另一端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另一端侧与上述有源区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CS干配线群的至少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分别通过所连接的上述CS干配线被施加辅助电容电压,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辅助电容总线在从上述有源区域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各CS干配线群的至少一个中的上述CS干配线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部位即馈给部中,具备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自上述有源区域朝向上述连接部位的延长线上离开并迂回的部分即扭曲部。
2.—种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辅助电容总线的规定侧的一端 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一端侧与显示部的有源区 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 CS干配线群的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并且上述多个辅助电容总线的另一端通过接触孔,分 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另一端侧与上述有源区域相邻的区域中 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CS干配线群的 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分别通过所连接的上述CS干配线被施加辅助电 容电压,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上述有源区域侧作为内侧,与各上述CS干配线群中的至少除了最外侧的CS干配线 的CS干配线连接的辅助电容总线在从上述有源区域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CS干配线相 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部位即馈给部中,具备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自上述有源区域朝向 上述连接部位的延长线上离开并迂回的部分即扭曲部,上述扭曲部具有从上述有源区域到 上述连接部位的距离越小而越大的配线全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有源区域到上述连接部位的上述距离与上述扭曲部的上述配线全长的对应关 系在设置在与上述一方侧相邻的区域中的上述CS干配线群和设置在与上述另一方侧相邻 的区域中的上述CS干配线群是相互相同的。
4.一种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辅助电容总线的规定侧的一端 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一端侧与显示部的有源区 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 CS干配线群的至少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分别通过所连接的上述CS干 配线被施加辅助电容电压,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辅助电容总线在从上述有源区域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CS干配线群中的 上述CS干配线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部位即馈给部中,具备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自 上述有源区域朝向上述连接部位的延长线上离开并迂回的部分即扭曲部。
5.一种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辅助电容总线的规定侧的一端 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一端侧与显示部的有源区 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CS干配线群的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分别通过所连接的上述CS干配线 被施加辅助电容电压,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上述有源区域侧作为内侧,与上述CS干配线群中的至少除了最外侧的CS干配线的 CS干配线连接的辅助电容总线在从上述有源区域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CS干配线相连 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部位即馈给部中,具备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自上述有源区域朝向上 述连接部位的延长线上离开并迂回的部分即扭曲部,上述扭曲部具有从上述有源区域到上 述连接部位的距离越小而越大的配线全长。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馈给部中,上述扭曲部的存在范围控制在与连接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上述CS 干配线对置的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有源区域侧作为内侧,与各上述CS干配线群中的最外侧的上述CS干配线以外 的上述CS干配线连接的各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延伸到与最外侧的上述CS干配线对置的区 域。
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上述CS干配线包括靠上述有源区域近的一侧的第ICS子干配线和离上述有源区域 远的一侧的第2CS子干配线,上述接触孔包括设置在上述第ICS子干配线上的第1子接触 孔和设置在上述第2子干配线上的第2子接触孔,上述第1子接触孔和上述第2子接触孔 通过连接配线相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扭曲部是通过设置与上述第ICS子干配线对置的区域上的第1扭曲部分和与上述 第2CS子干配线对置的区域上的第2扭曲部分中的至少一方而形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扭曲部分和上述第2扭曲部分形成为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作为自上述有源 区域的延长线而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折返一次以上的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ICS子干配线中,上述第1扭曲部分被分配在比上述第1子接触孔靠近上述 有源区域侧的区域中,在上述第2CS子干配线中,上述第2扭曲部分被分配在比上述第2子 接触孔靠近上述有源区域侧的区域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设有上述第1扭曲部分和上述第2扭曲部分两者的上述馈给部中,上述第1扭曲部 分的末端连接到上述第2扭曲部分的始端,上述第2扭曲部分的末端连接到上述第2子接 触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在上述馈给部中具备上述扭曲部,将上述有源区域侧设为内 侧,越是与外侧的上述CS干配线连接的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上述馈给部,上述第2扭曲部 分越短。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仅设有上述第1扭曲部分的上述馈给部中,上述第1扭曲部分的末端与上述第1子接触孔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在上述馈给部中具备上述扭曲部,将上述有源区域侧设为内 侧,越是与外侧的上述CS干配线连接的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上述馈给部,上述第1扭曲部 分越短。
16.一种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辅助电容总线的规定侧的一 端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一端侧与显示部的有源 区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 的CS干配线群的至少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并且上述多个辅助电容总线的另一端通过接 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另一端侧与上述有源区域相邻的 区域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CS干配 线群的至少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分别通过所连接的上述CS干配线被 施加辅助电容电压,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多个辅助电容总线彼此中,从上述有源区域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各CS干配线 群的至少一个中的上述CS干配线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部位即馈给部的配线宽度是相 互不同的。
17.—种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辅助电容总线的规定侧的一 端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一端侧与显示部的有源 区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 的CS干配线群的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并且上述多个辅助电容总线的另一端通过接触孔, 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另一端侧与上述有源区域相邻的区域 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CS干配线群 的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分别通过所连接的上述CS干配线被施加辅助 电容电压,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上述有源区域侧作为内侧,与各上述CS干配线群中的至少除了最内侧的CS干配线 的CS干配线连接的辅助电容总线中,从上述有源区域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CS干配线 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部位即馈给部的配线宽度随着从上述有源区域到上述连接部位 的距离变大而变大。
18.—种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辅助电容总线的规定侧的一 端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一端侧与显示部的有源 区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 的CS干配线群的至少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分别通过所连接的上述CS 干配线被施加辅助电容电压,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多个辅助电容总线彼此中,从上述有源区域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CS干配线群 的至少任意一个中的上述CS干配线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部位即馈给部的配线宽度是 相互不同的。
19.一种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辅助电容总线的规定侧的一 端通过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在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的上述一端侧与显示部的有源 区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以在与上述辅助电容总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CS干配线群的任意一个的CS干配线,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分别通过所连接的上述CS干配 线被施加辅助电容电压,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上述有源区域侧作为内侧,在与各上述CS干配线群中的至少除了最内侧的CS干配 线的CS干配线连接的辅助电容总线中,从上述有源区域到该辅助电容总线与上述CS干配 线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部位即馈给部的配线宽度随着从上述有源区域到上述连接部 位的距离变大而变大。
20.根据权利要求1 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像素包括多个子像素,并且一个上述像素的上述子像素分别具有与相互不同的上述 辅助电容总线之间形成的辅助电容。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电容电压在一个上述像素的上述子像素彼此中具有如下波形,所述波形具有 相同的电平变化定时和相同周期并且包括在相互不同的范围振荡的二值电平。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对应于相互不同的像素的上述辅助电容总线连接的CS干配线彼此中,上述辅助 电容电压的上述电平变化定时是不同的。
23.根据权利要求1 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像素具有在与一根上述辅助电容总线之间形成的辅助电容。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电容电压在全部的上述辅助电容总线彼此中是相同的。
25.根据权利要求1 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液晶显示装置。
26.根据权利要求1 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CS干配线是由源极金属形成的,上述辅助电容总线是由栅极金属形成的。
全文摘要
将有源区域(AA)侧作为内侧,与各CS干配线群(BB1、BB2)中的至少除了最外侧的CS干配线(bb)的CS干配线(bb)连接的辅助电容总线(CsL)在从有源区域(AA)到与CS干配线(bb)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为止的部位即馈给部(F)中具备从自有源区域(AA)朝向上述连接部位的辅助电容总线(CsL)的延长线上离开并迂回的部分即扭曲部(41),上述扭曲部(41)具有从有源区域(AA)到上述连接部位的距离(d)越小而越大的配线全长。
文档编号G02F1/1343GK101971085SQ200980117299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5日
发明者下敷领文一, 山下祐树, 川端雅江, 正乐明大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