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169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比度优异的光学片。
背景技术
用于显示装置表面的光学片,在基材的观察者一侧的表面上层叠了具有防眩性、 抗静电性、防污性等功能的层作为功能层。通常,为了表现出前述功能,例如,为了赋予防眩性,可以采用对表面层赋予凹凸形状,或者使形成表面层的树脂中含有漫射粒子等方法。 此外,为了赋予抗静电性,可以采用添加导电性微粒或导电性树脂等方法,而为了赋予防污性,可以采用添加含氟聚合物或防污剂等方法。由于这些漫射粒子、导电性微粒、添加剂等, 与形成表面层的树脂并不完全相容,因此,使用这些材料的光学片有漫射(拡散)可见光的作用。此外,表面层的凹凸也同样有漫射可见光的作用。进一步,为了防止光学片间的干涉斑以及光学片和显示元件之间的干涉斑,还在表面层、基材的背面、各层间设置可见光波长以上的凹凸,该凹凸也同样有漫射可见光的作用。本发明中,将上述产生了可见光漫射的因素定义为漫射单元,当具有这种漫射单元时,光学片由于外来光的反射而产生了对比度的下降。也就是说,要求光学片维持上述的光学片的功能,并同时防止对比度的下降。作为简便评价对比度的方法,通常使用雾度值或内部雾度与总雾度的比值。也就是说,在光学片的制造过程中,可以考虑通过材料的限定、控制制造条件等以降低雾度值, 从而能够制造对比度的降低较小的光学片(参见专利文献1 3)。现有技术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26781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_3;3似94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7-176 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发现,很多情况下即使是相同的雾度值,对比度也不同,例如,即使将雾度值和内部雾度与总雾度的比值作为指标进行制造,也未必能够稳定地生产良好的光学片。在这种状况下,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比度良好的光学片。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迄今为止,认为对比度依赖于表面凹凸的Ra、Rz、Sm、θ a等表面形状,或者认为其依赖于因内部漫射剂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内部漫射粒子的形状等而产生的外来光的反射状态。也就是说,现有技术并未考虑到表面凹凸和内部漫射单元的相互效果。本发明者发现,如图10的1至4所示,由于内部漫射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导致入射至漫射粒子的影像光和外来光中透过漫射粒子的光以及反射的光的漫射特性大大不同,并且漫射粒子和粘合剂的折射率差越大,则因漫射粒子而反射的光量增加,并且漫射角度变大,因此,因影像光而引起的杂散光的产生增多,以及外来光的反射光量增加, 对比度下降。此外,如图9-1的1-1至1-5所示,在影像光中,根据漫射粒子和表面凹凸的位置关系,透过漫射粒子的影像光的透射和反射特性、使分辨率和对比度变差的杂散光的产生状况也大大不同,再进一步,如图9-2的2-1至2-4所示,在外来光中,根据漫射粒子和表面凹凸的位置关系,侵入漫射层内部的外来光中因漫射粒子而产生的反射光的反射特性、使对比度变差的杂散光的产生状况也大大不同。由此,通过进一步考虑到本申请中光学片的表面凹凸的形状、漫射粒子的特性、以及表面凹凸与内部漫射粒子的相对关系,可以得到一种对比度优异的光学片。此外,如图9-2的漫射粒子2-2所示,在处于因漫射粒子而反射的外来光的漫射变大的表面凹凸和漫射粒子的位置关系时,如图9-1的1-2所示,即使对影像光,也构成了漫射变大,容易产生杂散光的条件,还容易因影像光而导致对比度降低。也就是说,因影像光的杂散光而导致对比度降低的大小关系,可以考虑为近似于外来光的反射特性。进一步,迄今为止还认为对比度依赖于雾度值。关于雾度值,根据JIS K7136 2000和ISO 14782 :1999,定义为“在通过试验片的透射光中,因向前散射而从入射光偏离 0.044racK2.5度)的透射光的百分率”。也就是说,雾度值表示入射光线散射士 2. 5度以上的散射光的比率,完全未考虑因漫射而导致的亮度分布。以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说,完全镜面反射的光学片(完全没有漫射),和没有镜面反射但透射光全部在士2. 5度以内进行漫射的光学片,它们的雾度值都为0。另一方面,例如,透射光在士 2. 5度以内的光量为30 %并且透射光散射至70 80 度的角度的光学片,和透射光在士2. 5度以内的光量同样为30%并且透射光以5 10度的角度散射的光学片,它们的雾度值都为70%。图1和图2是制作各种条件不同的光学片,并分别验证雾度值与对比度的关系以及内部雾度和总雾度的比与对比度的关系的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可知,存在有即使具有相同的雾度值、内部雾度和总雾度的比,观察者评价的对比度也完全不同的光学片。另外, 此处的对比度,是指明室对比度。本发明人等基于这些情况进行了积极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加入因漫射而导致的强度分布的示意,可以简便地进行以往的雾度值无法进行评价的对比度的评价。更具体而言, 发现了 通过将光学片的漫射镜面反射强度除以构成该光学片的、不具有漫射单元的基材的镜面反射强度所得到的值S,和表示将连接漫射镜面反射强度士2度时的反射强度和漫射镜面反射士 1度时的反射强度的直线外推至漫射镜面反射角度所得到的漫射强度的1/3 强度的漫射角度β的乘积作为指标,可以简便地进行对比度的评价;并且在光学片的制造过程中,以此为指标,通过材料的限定、控制制造条件等,可以高效并且稳定地制造对比度的降低较小的光学片。 本发明基于上述发现而完成,其包含以下方式。(1) 一种用于显示元件表面光学片,其特征在于,在基材的至少一面上具有功能层,在该功能层的最表面和/或内部具有漫射单元,并且具有下述式(I)的关系,0. 16 < SX β < 0. 70(I),S 漫射镜面反射强度/基材的镜面反射强度,
β 表示将连接漫射镜面反射强度士2度时的反射强度和漫射镜面反射士 1度时的反射强度的直线外推至漫射镜面反射角度所得到的漫射强度的1/3强度的漫射角度。(2)如上述(1)所述的光学片,其进一步具有下述式(II)的关系。0. 26 < SX β < 0. 70(II)。(3)如上述(1)所述的光学片,其进一步具有下述式(III)的关系。0. 46 < SX β < 0. 70(III)。(4)如上述⑴ (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其中,显示元件为液晶显示元件。(5)如上述(1) 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其中,功能层是使透光性无机粒子和/或透光性有机粒子分散在透明树脂中而形成。(6)如上述⑴ (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其中,功能层由透明树脂形成,并且该透明树脂由可相分离的多种树脂构成。(7)如上述(5)或(6)所述的光学片,其中,透明树脂与透光性无机粒子和/或透光性有机粒子的折射率不同。(8)如上述(5) (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其通过透光性无机粒子和/或透光性有机粒子在功能层的表面上设置凹凸。(9)如上述(5) ⑶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其中,透明树脂与透光性无机粒子和/或透光性有机粒子的折射率差为0. 01 0. 25。(10)如上述( (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其中,透光性无机粒子和/或透光性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 5 20 μ m。(11)如上述(5) (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在将透光性无机粒子和/或透光性有机粒子的重均平均直径设为MV,累积25%直径设为d25,累积75%直径设为d75时, (d75-d25) /MV 为 0. 25 以下。(12)如权利要求(5) (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其中,在透明树脂中含有 1 30质量%的前述透光性无机粒子和/或透光性有机粒子。(13)如上述(1) (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其通过对设置在模具表面上的凹凸进行反转转印,从而在功能层的表面上设置凹凸而成。(14)如上述(5) (11)中所述的光学片,其中,透明树脂为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并且功能层是将含有该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布在透明基材上,并交联固化而形成。(15)如上述(14)所述的光学片,其中,透明基材包含纤维素系树脂,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渗入透明基材的溶剂和/或渗入透明基材的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以及未渗入透明基材的溶剂和/或未渗入透明基材的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并且通过调整对透明基材的渗入量而控制为具有前述式(I)、式(II)或式(III)中的任一项关系。(16)如上述(1) (15)中所述的光学片,其中,透明基材为三乙酰基纤维素或环状聚烯烃。(17)如上述(1) (15)中所述的光学片,其中,透明基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8)如上述⑴ (17)中所述的光学片,其中,功能层含有硬涂层,并且耐钢丝绒摩擦性为200g/cm2以上。
(19)如上述(1) (18)中所述的光学片,其在最表层上形成有防反射功能层。(20)使用上述(1) (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的偏光板。(21)使用上述00)所述的偏光板的图像显示装置。(22) 一种光学片的制造方法,是用于显示元件表面的光学片的制造方法,该光学片在透明基材的至少一面上具有功能层,并且在该功能层的最表面和/或内部具有漫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控制制造条件使得具有上述式(I) 式(III)的关系。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以简便地进行以往的雾度值无法进行评价的对比度的评价,并且可以提供一种对比度的降低较小的光学片。


图1是表示雾度值和对比度的关系的图;图2是表示内部雾度/总雾度的比和对比度的关系的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中漫射反射强度的测定方法的示意图;图4是说明β的计算方法的图;图5是表示SX β与对比度的关系的图;图6是表示SX β与防眩性的关系的图;图7是表示雾度值与防眩性的关系的图;图8是表示内部雾度/总雾度的比与防眩性的关系的图;图9是说明影像光和外来光的由漫射粒子和表面凹凸的位置关系引起的反射光的特性的图;图10是说明因内部漫射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引起的光漫射特性差异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光学片的特征在于,在基材的至少一面上具有功能层,在该功能层的最表面和/或内部具有漫射单元,并且具有0. 16 < SX β < 0. 70的关系。以下,使用图3和4,对S和β的计算方法进行说明。(S的计算方法)S定义为用光学片的漫射镜面反射强度除以构成该光学片的、不具有漫射单元的基材的镜面反射强度所得到的值(漫射镜面反射强度/基材的镜面反射强度)。如图3所示,在从4的方向上对光学片1照射可见光时,在5的方向上进行漫射镜面反射,同时部分光漫射。这个5的方向为漫射镜面反射方向,将在漫射镜面反射方向的光的强度定义为漫射镜面反射强度。另外,如后所述,为了抑制背面反射,并适应实际使用时的条件,通过粘接剂在基材2的背面上粘贴黑色丙烯酸树脂板等可见光吸收材料8。另一方面,图3中,使用不具有漫射单元的基材2取代光学片1,把在同样的测定情况时的5的方向作为镜面反射方向,并将在镜面反射方向的光的强度定义为基材的镜面反射强度。另外,对于表面具有凹凸的基材,将与该基材的折射率差为小于0. 02的透明树脂涂布在该凹凸表面上并实施平面化的材料作为基材进行测定。(β的计算方法)如图3所示,在从4的方向上对光学片1照射可见光时,在5的方向上进行漫射镜面反射,同时部分光漫射。本发明中,分别测定对于漫射镜面反射方向士 2度的方向(图3 中θ为2度的情况)上的反射强度R2和对于漫射镜面反射方向士 1度的方向(图3中θ 为1度的情况)上的反射强度R1,将连接R2和Rl的直线外推至漫射镜面反射角度得到漫射强度(以下,称为“假定镜面反射漫射强度”),将表示该漫射强度的1/3强度的漫射角度定义为β (参见图4)。另外,如后所述,为了抑制背面反射,并适应实际使用时的条件,通过粘接剂在基材2的背面上粘贴黑色丙烯酸树脂板等可见光吸收材料8。由此,在光学片的制造过程中,以SX β作为指标,进行材料的选择、制造条件的控制等,从而能够有效地制造发挥出功能层的功能且对比度的降低较小的光学片。另外,漫射反射强度的测定,具体如下进行测定。(漫射反射强度的测定方法)通过透明粘合剂,将光学片的背面(没有表面层的面,与观察者侧相反侧的面)粘附在没有凹凸和翘曲的平坦黑色丙烯酸树脂板上,制作评价用样品。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使用的黑色丙烯酸树脂板是用于防止上述背面反射的物质,只要是能够使光学片的背面上不具有空气层,并且可以吸收可见光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在生产线中进行测定等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在光学片的检查用部分的背面上涂布黑色颜料等方法进行在线测定。接着,将评价用样品设置在测定装置中,对于评价用样品的光学片侧一面,相对于面的法线,以45度的角度入射光束。对于光束入射至评价用样品的光学片一面并漫射反射的光,测定一定范围,例如,相对于光学片1表面的法线方向为-85度 85度的范围的漫射反射强度。其中,如上所述,将对于漫射镜面反射方向士 1度的方向的反射强度和对于漫射镜面反射方向士2度的方向的反射强度用于计算假定镜面反射漫射强度。另外,对于漫射较小的情况,为了缩短时间,也可以将测定范围缩小至不会对漫射反射强度的结果产生较大影响的程度。对于测定漫射反射强度的装置,没有特别限制,在本发明中,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制造的“GC5000L,,。接着,对于光学片中的上述SX β决定对比度好坏的理由进行说明。光学片中,由于凹凸的山脊状分散在呈平面状态的地方和/或漫射粒子稀疏存在于内部,因此,反射漫射特性是外来光不碰撞漫射单元而“直通”(“素抜K石”)的光和碰撞漫射单元的光的合成。因此,将仅在镜面反射方向具有反射强度的部分和具有平滑的反射强度的部分合成即成为图4所示的具有本身的镜面反射的反射特性。另一方面,由于对比度由碰撞漫射单元的光的漫射特性决定,因此有必要知道碰撞漫射单元的光的漫射特性。也就是说,具有图4 中具有假定的镜面反射的反射特性近似于碰撞前述漫射单元的光的镜面反射。此处,SX β代表图4中斜线部分三角形的面积。也就是说,近似于用表示碰撞前述漫射单元的光的镜面反射附近处强度相对于漫射角度的关系的曲线所围成的面积。另外,对影响对比度的漫射单元引起的漫射状态使用镜面反射附近的漫射角和强度的理由是因为,漫射单元的漫射角所引起的强度的变化显著出现在镜面反射附近。因此,SX β可用来表示镜面反射附近的漫射单元引起的漫射角度和强度的状态,进而类推出其与漫射单元的漫射性能等价。此外,对于SX β具有适当的值而言,关于表面形状(外部漫射单元),与凹凸倾斜的角度以及凹凸的存在概率有关,关于内部漫射,与漫射粒子和粘合剂的折射率差、和漫射粒子的碰撞概率以及形状有关,关于表面形状和内部漫射的相互作用,与前述相互作用被进一步相消的程度和相长的程度有关,由此可决定对比度的好坏。本发明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式(I)。0. 16 < SX β < 0. 70(I)当SX β大于0.16时,可以得到对比度的降低较小的光学片。从抑制对比度降低的观点考虑,SX β优选为大于0^6(0.沈< SX β),进一步优选为大于0.46(0. 46 < SX β )。另一方面,SX β越小,越不会观察到对比度的降低,但由于本发明的光学片具有功能层,具有一些漫射单元,因此其下限值根据功能层的种类而变化。本发明的光学片,其 SX β必须为小于0.70。当SX β为小于0.70时,在例如为防眩片的情况下,可以得到适合于该用途的充分的防眩性。本发明中的0. 16 < SX β <0. 70,可以通过内部漫射单元和外部漫射单元调整漫射亮度分布和强度来实现。通过内部漫射单元调整反射亮度分布和强度的方法有在构成功能层的树脂中分散透光性无机粒子和/或透光性有机粒子(以下,有时仅记载为“透光性粒子”)的方法。进一步来说,可以通过控制构成功能层的透明树脂、分散在透明树脂中的透光性粒子的形状、 分散状态、粒径、添加量、折射率等而进行。此外,可添加至透明树脂的透光性粒子以外的添加剂的浓度等也会对前述内部漫射单元引起的漫射反射强度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作为通过外部漫射单元调整漫射反射强度的方法,例如有,(1)使用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的模具,在光学片的表面上转印凹凸形状的方法、(2)通过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等构成功能层的树脂的固化收缩,在表面上形成凹凸的方法、(3)使透光性微粒从前述表面层上突出并固化,从而在表面上形成凹凸的方法 (突出的微粒可以由构成前述表面层的树脂覆盖,也可以是微粒露出,任一种方式皆可)、(4)通过来自外部的压力赋予表面凹凸的方法等。作为上述(1)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在基材上配置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使具有微小凹凸的模具紧密贴合在该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涂布层上,并使用电离放射线进行固化,从而在光学片的表面上设置凹凸形状。上述O)的方法,由于可以得到具有光滑表面的微细凹凸,因此可以有效防止闪耀,此外,上述(3)的方法,由于可以通过透光性粒子和透明树脂的选择、涂膜的厚度、溶剂的选择、干燥条件、对基材的浸透性等进行性能调整,并且由于步骤短且操作简单,因此在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这一方面是有效的。另外,设置在凹凸表面或凹凸层和透明基材之间的防反射层、防污层、硬涂层、抗静电层等功能层也会对前述外部漫射单元引起的漫射反射强度产生影响。具体来说,通过在凹凸表面上设置其它功能层而形成2层结构,可以缓和表面凹凸,并且抑制表面漫射。另外,可以通过增大前述其它功能层涂膜的厚度,缓和表面凹凸,还可以利用涂布液组成、涂布和干燥条件等来控制表面漫射。就用于得到上述外部漫射单元的方法C3)而言,可以通过使用的透光性微粒的种类,同时赋予外部漫射和内部漫射,因此在能够简化制造步骤这一方面,是适合的方法。另一方面,在使用上述(3)以外的方法时,可以另外独立地设计通过外部漫射单元调整漫射反射强度的方法,和通过内部漫射单元调整漫射反射强度的方法,因此,在使除了对比度以外的分辨率、闪耀、防眩性等光学性能的调整变得容易这一方面,是优选的。而且,不考虑所用树脂的光学性能,就可以通过外部漫射单元调整漫射反射强度,因此很容易选择会发挥出表面树脂的硬涂布性、防污性、抗静电性等物理性能的树脂。[透光性粒子]对于分散在透明树脂中的透光性粒子的优选范围,在下文中详细描述。透光性粒子可以是有机粒子,也可以是无机粒子,并且还可以将有机粒子和无机粒子混合使用。在本发明的光学片中,所用的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 5 20 μ m的范围,更优选为1 ΙΟμπι。只要在该范围内,则可以对内部漫射和/或外部漫射引起的漫射反射强度分布进行调整。特别是在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 5 μ m以上时,不会过度产生粒子的凝集,容易调整凹凸形成,而在20 μ m以下时,难以产生闪耀或粗糙的图像,因此确保了在设计漫射反射强度分布时的自由度。此外,透光性粒子的粒径偏差越小,则散乱特性方面的偏差越小,并且容易进行散射反射强度分布的设计。更具体来说,在将重均平均直径设为MV,累积25%直径设为d25, 累积75%直径设为d75时,(d75-d25)/MV优选为0. 25以下,更优选为0. 20以下。需要说明的是,累积25%直径,是指从粒径分布中的小粒径粒子开始计数,在达到25质量%时的粒径,累积75%直径,是指同样进行计数,在达到75质量%时的粒径。作为粒径偏差的调整方法,例如,可以通过调整合成反应的条件进行,此外,在合成反应后进行分级,也是一种有力的方法。在分级中,可以通过提高分级次数或增强分级程度,从而得到所希望的分布的粒子。分级,优选使用风力分级法、离心分级法、沉降分级法、 过滤分级法、静电分级法等方法。进一步,构成功能层的透明树脂和透光性粒子的折射率差优选为0. 01 0. 25。当折射率差为0. 01以上时,在例如防眩性片材等中,可以抑制闪耀,而在0. 25以下时,容易进行漫射反射强度分布的设计。由以上观点考虑,该折射率差优选为0. 01 0. 2,并更优选为 0. 02 0. 15。另外,透光性粒子的折射率,可以通过在改变折射率不同的2种溶剂的混合比而改变折射率的溶剂中,分散等量的透光性粒子,测定浊度,并使用阿贝折射计测定浊度极小时的溶剂折射率而进行测定。此外,通过并用比重差为0. 1以上的2种以上的透光性粒子,或者并用粒径差为 0. 5 μ m以上的具有不同粒径的2种以上的透光性粒子,或者并用折射率差为0. 01以上的 2种以上的透光性粒子,或者并用球状的透光性粒子和无定形的透光性粒子,都可以进行漫射反射强度的调整。另外,比重可以通过液相置换法、气相置换法(比重瓶法)等进行测定,粒径可以通过库尔特计数器法或光衍射漫射法等、或者使用SEM或TEM等显微镜观察光学层叠体的断面而进行测定,折射率可以使用阿贝折射计直接测定,或测定分光反射光谱或分光椭偏仪等而进行定量评价。作为透光性有机粒子,可以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蜜胺树脂粒子、聚碳酸酯粒子、聚苯乙烯粒子、交联聚苯乙烯粒子、聚氯乙烯粒子、 苯并胍胺-蜜胺甲醛粒子、有机硅粒子、氟系树脂粒子、聚酯系树脂等。此外,作为透光性无机粒子,可以列举二氧化硅粒子、氧化铝粒子、氧化锆粒子、氧化钛粒子或具有中空或细孔的无机粒子等。此外,即使是折射率、粒径分布相同的透光性微粒,由于透光性粒子的凝集程度不同,它们的漫射反射强度分布也不同,因此,可以通过将凝集状态不同的2种以上的透光性粒子组合使用,或者使用硅烷偶联剂处理条件不同的2种以上无机粒子,从而改变凝集状态,调整漫射反射强度分布。另外,为了防止透光性粒子的凝集,优选列举添加具有可见光波长以下的粒径,例如50nm以下左右粒径的二氧化硅等的方法。此外,为了得到内部漫射的效果,具有可见光波长以上的粒径的二氧化硅等无定形透光性粒子是有效的。这是由于,和球状粒子相比,无定形粒子具有扩大透射漫射角度分布的作用。然而,由于无定形透光性粒子的内部反射分布也宽,因此对涂膜的漫射性产生影响,存在有难以进行漫射反射强度调整的情况,因此,在想要得到宽的透射漫射等情况下, 优选根据需要进行添加。更具体来说,相对于球状粒子和无定形透光性粒子的合计量,优选在不到4质量%的范围内添加无定形透光性粒子。配合透光性粒子,优选其在透明树脂(固体成分)中以1 30质量%的量被含有, 更优选为2 25质量%的范围。当其为1质量%以上时,可以产生足够的防眩性和光漫射性,可以得到良好的视认性,另一方面,当其为30质量%以下时,不会产生对比度的降低。[透明树脂]作为构成功能层的透明树脂,可以使用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为了形成功能层,可以通过将含有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涂布在基材上,使该树脂组合物中所含有的单体、低聚物和预聚物交联和/或聚合而形成。作为单体、低聚物和预聚物的官能团,优选为电离放射线聚合性官能团,其中,优选为光聚合性官能团。作为光聚合性官能团,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苯乙烯基、烯丙基等不饱和聚合性官能团等。此外,作为预聚物和低聚物,可以列举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 丙烯酸酯、环氧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硅氧烷等硅树脂、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寸。作为单体,可以列举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系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硫代乙醇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硫代丙酸酯、季戊四醇四硫代乙二醇等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巯基的多元醇化合物等。此外,还可以在上述树脂组合物中添加使用聚合物作为粘合剂。作为聚合物,可以举出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通过添加聚合物,可以调整涂布液的粘度,由此,具有容易涂布,而且容易对通过粒子凝集而形成的凹凸进行调整的优点。此外,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树脂组合物中添加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苯乙酮类、苯偶姻类、二苯甲酮类、膦氧化物类、缩酮类、蒽醌类、噻吨酮类、偶氮化合物等。作为苯乙酮类,可以列举2,2_ 二甲氧基苯乙酮、2,2_ 二乙氧基苯乙酮、对二甲基苯乙酮、1-羟基-二甲基苯基酮、1-羟基-二甲基对异丙基苯基酮、ι-羟基环己基苯基酮、 2-甲基-4-甲硫基-2-吗啉基苯丙酮、2-苄基-2- 二甲基氨基-1- (4-吗啉基苯基)-丁酮、 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4-叔丁基-二氯苯乙酮等,作为苯偶姻类,可以列举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联苯酰缩二甲醇、苯偶姻苯磺酸酯、苯偶姻甲苯磺酸酯、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等。此外,作为二苯甲酮类,可以使用二苯甲酮、羟基二苯甲酮、4-苯甲酰基-4’-甲基二苯基硫醚、2,4_ 二氯二苯甲酮、4,4_ 二氯二苯甲酮和对氯二苯甲酮、4,4’_ 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米氏酮)、3,3’,4,4’-四(叔丁基过氧化羰基)二苯甲酮等。此外,还可以混合使用光增感剂,作为其具体例子,可以列举正丁基胺、三乙胺、聚正丁基膦等。此外,通过使用能够相分离的多种树脂作为透明树脂,也能够对内部漫射单元引起的漫射反射强度进行调整。也就是说,通过在上述预聚物、低聚物、单体和聚合物中,混合使用相容性成分和非相容性成分,也可以调整前述内部漫射单元引起的漫射反射强度。例如,在一种树脂为苯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等)时,其它种树脂,可以优选列举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乙酸丙酸酯等纤维素酯等)、(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脂环式烯烃系树脂(以降冰片烯为单体的聚合物等)、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等。此外,在一种树脂为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乙酸丙酸酯等纤维素酯等) 时,其它种树脂,可以优选列举苯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等)、(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脂环式烯烃系树脂(以降冰片烯为单体的聚合物等)、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等。组合的树脂的比例(质量比),可以从1/99 99/1的范围内选择,优选为5/95 95/5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0/90 90/10的范围,20/80 80/20的范围,并特别优选为 30/70 70/30的范围。进一步,通过使用聚合收缩大的物质作为前述预聚物、低聚物和单体,也能够调整前述外部漫射单元引起的漫射反射强度。聚合收缩越大,则表面凹凸越大,漫射反射强度分布越宽。此外,为了调节粘度,或者为了能够溶解或分散各成分,通常在上述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使用溶剂。就该溶剂而言,根据所用溶剂的种类,以及涂布、干燥的工序,其涂膜的表面状态不同,因此优选考虑可以调整外部漫射引起的反射强度分布来适当选择。具体来说,可以考虑饱和蒸气压、对基材的浸透性等来进行选择。用于形成构成本发明光学片的功能层的树脂组合物优选含有作为透明树脂的电离放射性固化性树脂、透光性粒子和溶剂。此处,该树脂组合物,优选含有渗入基材的溶剂 (以下,有时称为“浸透性溶剂”)和/或渗入基材的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以及未渗入基材的溶剂和/或未渗入基材的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这是由于,通过调整对基材的渗入量,可以控制功能层的厚度,结果可以调整漫射反射强度。更详细而言,根据对透明基材的渗入量和透光性粒子的大小,可以控制漫射反射强度。具体来说,当溶剂和/或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以下,有时记作“溶剂等”)对基材的渗入量小并且透光性粒子小时,能够以大部分粒子被埋入溶剂等中的形式形成功能层, 但由于透光性粒子容易凝集,因此表面凹凸比较大。另一方面,当将对基材的渗入量大的溶剂等与小粒径的透光性粒子组合使用时,由于透光性粒子的凝集变少,因此表面凹凸比较小。此外,当将对基材的渗入量大的溶剂和/或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与大粒径的透光性粒子组合使用时,由于功能层的厚度变薄,因此形成了透光性粒子从功能层中突出的形状,可以得到由透光性粒子导致的表面凹凸。相反,当将对基材的渗入量小的溶剂等与大粒径的透光性粒子组合使用时,由于功能层的厚度变厚,因此抑制了透光性粒子向表面突出,表面凹凸比较小。如上所述,通过调整溶剂和/或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对基材的渗入量,并将其与透光性粒子的粒径组合起来进行控制,可以形成各种大小的表面凹凸形状。在基材包含纤维素系树脂时,本方法是特别有效的。进一步,作为上述溶剂,可以单独含有1种,或者含有在常温·常压下的沸点和/ 或相对蒸发速度不同的2种以上溶剂。通过使用2种以上溶剂,可以将溶剂的干燥速度控制为多种多样。当干燥速度快时,由于在充分产生粒子凝集之前,溶剂因挥发而减少,粘度变高,因此不会进行进一步的凝集。因此,控制干燥速度也就是控制透光性粒子的粒径,如上所述,由于与溶剂和/或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对基材的浸透度的关系,从而与控制漫射反射强度有关。另外,相对蒸发速度,如ASTM-D3539所示,是由下式求出的速度,并且数字越大,表示蒸发越快。相对蒸发速度=乙酸正丁酯蒸发所需时间/存在的溶剂蒸发所需时间。作为具体的溶剂,可以根据上述观点适当选择,具体来说,可以优选列举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系溶剂;甲基乙基酮(MEK)、甲基异丁基酮(MIBK)、环己酮等酮类。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优选将芳香族系溶剂的至少一种和酮类的至少一种混合使用。除此之外,为了控制干燥速度,还可以混合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等溶纤剂类、溶纤剂乙酸酯类、乙醇、异丙醇、丁醇、环己醇等醇类。在本发明的光学片中,根据需要,在透明树脂中配合透光性粒子以外的添加剂。例如,为了提高硬度等物理特性、反射率、散射性等光学特性等,可以添加各种无机粒子。作为无机粒子,可以列举锆、钛、铝、铟、锌、锡、锑等金属、或&O2、T i O2、A12O3、 In2O3> ZnO, SnO2, Sb2O3> ITO、ΑΤΟ、SiO2等金属氧化物。除此之外,还可以含有碳、MgF、硅、 BaSO4, CaCO3、滑石、高岭土等。就该无机粒子的粒径而言,为了减少其对漫射反射强度分布的影响,优选在涂布功能层时的树脂组合物中尽可能地使其微细化,平均粒径优选为IOOnm以下的范围。通过将无机粒子微细化至IOOnm以下,可以形成无损于透明性的光学片。另外,无机粒子的粒径,可以通过光散射法或电子显微镜照相进行测定。此外,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防凝集效果和防沉降效果,以及提高流平性等特性, 可以使用各种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硅油、氟系表面活性剂,并优选举出含有全氟烷基的氟系表面活性剂等。进一步,在本发明中,可以添加防污剂、抗静电剂、着色剂(颜料、染料)、阻燃剂、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增粘剂、阻聚剂、抗氧化剂、表面改性剂等。作为可用于本发明光学片的基材,只要是透明树脂膜、透明树脂板、透明树脂片或透明玻璃等通常光学片中所用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透明树脂膜,可以使用三乙酰基纤维素膜(TAC膜)、二乙酰基纤维素膜、乙酰基丁基纤维素膜、乙酰基丙基纤维素膜、环状聚烯烃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醚砜膜、聚丙烯酸系树脂膜、聚氨酯系树脂膜、聚酯膜、聚碳酸酯膜、聚砜膜、聚醚膜、聚甲基戊烯膜、聚醚酮膜、(甲基)丙烯腈膜、聚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等。特别是在将本发明的光学片与偏光板一起使用时,由于不会扰乱偏光,因此优选TAC膜、环状聚烯烃膜,而在重视机械强度和平滑性时,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膜。此外,前述基材可以是多层的,也可以是单层的,在以和涂膜的粘接性为目的时, 还可以在表面上设置底漆层。此外,在基材和涂膜层实质上存在有折射率差时,为了防止在界面上所产生的干涉条纹,例如,可以在基板和涂膜层之间设置具有中间折射率的防干涉条纹层,或者设置表面粗糙度(十点平均粗糙度Rz) 0. 3 1. 5 μ m左右的凹凸。另外,Rz是根据JIS B06011994所测定的值。本发明的光学片,可以具有硬涂性、防眩性、防反射性、抗静电性、防污性等功能。关于硬涂性,通常由铅笔硬度(根据JIS肪400进行测定)进行评价,或一边施加荷重,一边用钢丝绒#0000反复摩擦10次进行试验,并由在背面粘贴黑色胶带的状态下未确认缺陷的最大荷重进行评价(耐钢丝绒摩擦性)。就本发明的光学片而言,铅笔硬度优选为H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H以上。此外,耐钢丝绒摩擦性,优选为200g/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g/cm2以上,特别优选为700g/cm2以上。接着,对于防眩性,优选在可以赋予硬涂性的透明树脂中,含有用于赋予防眩性的透光性粒子和溶剂,并优选通过透光性粒子本身的突起或由多个粒子的集合体所形成的突起,形成表面的凹凸。防眩性的评价通过下述方法进行。(防眩性的评价方法)将光学片粘附在平坦的黑色丙烯酸树脂板上,制作测定样品。从相对于测定样品的法线方向为15度的方向上入射光源,并通过设置在镜面方向位置的CCD照相机拍摄光源的反射影像,求出反射光的最大峰强度。在使用大小不同的2个光源进行该测定,并将使用大光源进行测定时的反射光峰强度值设为PL,将使用小光源进行测定时的反射光峰强度值设为PS时,通过下式(IV)评价防眩性。50Xlog(PL/PS)(IV)该数值越大,则表示防眩性越高。该评价,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 特别优选为60以上。此外,还可以将光学片粘附在平坦的黑色丙烯酸树脂板上,制作测定样品,以例如 15度的角度映入900勒克斯左右的光源,并通过目视评价从镜面反射方向所看到的模糊情况。对于防反射性,为了降低片材的反射率,在最表面上设置低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优选为1. 5以下,更优选为1. 45以下。低折射率层由含有二氧化硅或氟化镁的材料、作为低折射率树脂的氟树脂等形成。
低折射率层的厚度d优选满足d = πιλ/4η。此处,m表示正奇数,η表示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λ表示波长。m优选为1,λ优选为480 580nm。此外,从低反射率化的观点考虑,优选具有120 < η · d < 145的关系。此外,从光学片表面上的抗静电观点考虑,优选赋予其抗静电性能。为了赋予抗静电性能,例如,可以列举涂布含有导电性微粒、导电性聚合物、季铵盐、噻吩等以及反应性固化树脂的导电性涂布液的方法、或者蒸镀或溅射会形成透明膜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等,从而形成导电性薄膜的方法等以往公知的方法。此外,也可以使用抗静电层作为硬涂层、防眩、防反射等功能层的一部分。作为表示抗静电性的指标,有表面电阻值,在本发明中,表面电阻值优选为 IO12 Ω / 口以下,进一步优选为IO11 Ω / 口以下,特别优选为101° Ω / □以下。此外,作为该光学片可以累积的最大电压,即所谓的饱和带电压,在IOkV的施加电压下优选为2kV以下。此外,在本发明的光学片的最表面上可以设置防污层。防污层降低了表面能,很难附着上亲水性或亲油性的污垢。防污层可以通过添加防污剂而得到,作为防污剂,可以列举氟系化合物、硅系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特别优选具有氟代烷基的化合物。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光学片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以式0. 16 < SX β <0. 70作为指标,并且控制制造条件以满足该指标是很重要的。本发明的光学片,通过在基材上涂布构成功能层的树脂组合物而制造。作为涂布方法,可以使用各种方法,例如,可以使用浸涂法、气刀涂布法、帘涂法、辊涂法、线棒涂布法、照相凹版涂布法、模涂法、刮刀涂布法、微照相凹版涂布法、喷涂法、旋涂法等公知方法。在本发明中,由于反射漫射亮度特性随涂布量而变化,因此优选容易稳定得到在 1 20 μ m的范围内的功能层厚度的辊涂法、照相凹版涂布法、模涂法。在使用前述任一种方法涂布后,将其运送至用于干燥溶剂的加热区,并使用各种公知方法干燥溶剂。此处,通过选择溶剂相对蒸发速度、固体成分浓度、涂布液温度、干燥温度、干燥风的风速、干燥时间、干燥区的溶剂氛围气浓度等,从而可以调整由表面凹凸形状的分布引起的外部漫射,以及由前述透光性粒子和前述添加剂引起的内部漫射。特别是,通过选择干燥条件而调整反射漫射亮度特性的方法,由于简便而优选。作为具体的干燥温度, 优选为30 120°C,干燥风速优选为0. 2 50m/s,通过在该范围内适当调整,从而可以调整反射漫射亮度特性。更具体来说,通过提高干燥温度,从而提高了树脂和溶剂对基材的浸透性。也就是说,通过控制干燥温度,从而可以控制树脂和溶剂对基材的浸透性,并如上所述,由于与透光性粒子粒径的关系,因而与控制漫射反射强度有关。例如,当用于形成功能层的树脂组合物由透明树脂、透光性粒子以及溶剂形成,透明树脂的具有浸透性的成分的折射率低于透光性粒子的折射率,并且流平性以及透光性粒子的沉降或凝集为相同程度时,如果直到固化的干燥时间变长,则透明树脂中的低折射成分浸透基材,透明树脂的折射率上升,与透光性粒子的折射率差减小。另一方面,由于透光性粒子相对于透明树脂的比例增加,因此透光性粒子容易从表面上突出,容易表现出表面凹凸。因此,通过延长干燥时间,从而在减小了内部漫射的同时,增大了外部漫射。另外,利用该浸透性,可以提高由固定效果带来的透明基材和功能层的密合性,还可以防止在基材和功能层的折射率差为0. 03以上时变得显著的干涉条纹的产生。这是由于,透明树脂中的低折射成分浸透在基材中所生成的浸透层,表现出作为在基材和功能层之间折射率连续变化的折射率调整层的功能,并且具有消除界面的作用。此外,通过加快干燥速度,缩短了透光性粒子的凝集时间,因此凝集不会发展,表现出和减小实质上产生作用的透光性粒子的粒径相同的作用。也就是说,通过控制干燥速度,从而可以控制实质上产生作用的透光性粒子的粒径,并同样如上所述,由于与溶剂和/ 或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对基材的浸透度的关系,因而与控制漫射反射强度有关。实施例以下,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限于如下实施例。(评价方法)1.S的计算对于在各制造例中制作的光学片,根据说明书正文中记载的方法,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制造的“GC5000L”测定漫射反射强度,计算S。这里,漫射反射强度是在相对于光学片表面的法线方向为-85度 85度的范围内测定的。2. β的计算对于在各制造例中制作的光学片,根据说明书正文中记载的方法,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制造的“GC5000L”测定漫射反射强度,计算β。这里,漫射反射强度是在-85 度 85度的范围内测定的。3.雾度的测定对于在各制造例中制作的光学片,使用(株)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的“雾度计 ΗΜ-150”进行测定。4.防眩性对于在各制造例中制作的光学片,将光学片粘附在平坦的黑色丙烯酸树脂板上, 制作测定样品,以15度的角度映入900勒克斯的光源,通过目视评价从镜面反射方向所看到的模糊情况。评价1是防眩性最差,评价5是防眩性最好。5.对比度的测定(明室对比度)明室对比度由下述式表示。CR(L) = Lff (L)/LB (L)(CR(L)明室对比度,LW(L)明室白色亮度,LB (L)明室黑色亮度)由于通常情况下,明室白色亮度的变化率小,明室黑色亮度的变化率大,因此,明室对比度受到明室黑色亮度支配。此外,由于面板本身的黑色亮度比明室黑色亮度小,可以忽略,因此由下述要点评价黑度(黑色亮度),实质上对明室对比度进行评价。对于各制造例中制作的光学片,通过透明粘合剂,将其背面(没有表面层的面,与观察者侧相反侧的面)粘附在没有凹凸和翘曲的平坦黑色丙烯酸树脂板上,制作评价用样品。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使用的黑色丙烯酸树脂板是用于防止上述背面反射的物质,只要是能够使光学片的背面上不具有空气层并且能够吸收可见光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制。将该样品设置在水平面上,在30W的三波长荧光下 (从45度的方向对光学片的表面进行照射)进行官能评价(在离样品表面50cm的上方,相对于垂直轴,从荧光灯相反侧约45度的角度进行目视观察),并以5个等级评价黑度。评价 1是黑度最差,表示对比度低,评价5是黑度最好,表示对比度最高。制造例1
使用三乙酰基纤维素(富士胶卷(株)制造,厚度为80μπι)作为基材。使用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混合物(质量比PETA/DPHA/PMMA = 86/5/9)(折射率为1. 51)作为透明树脂,并使其中含有相对于100质量份透明树脂分别为18. 5和3. 5质量份的聚苯乙烯粒子(折射率为1. 60, 平均粒径为3. 5 μ m,(d75-d25)/MV为0. 05)和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粒子(折射率为1. 56, 平均粒径为3. 5 μ m,(d75-d25)/MV为0. 04)作为透光性粒子。在其中配合相对于100质量份透明树脂为190质量份的甲苯(沸点为110°C,相对蒸发速度为2.0)和环己酮(沸点为 156°C,相对蒸发速度为0.32)的混合溶剂(质量比为7 3)作为溶剂,得到树脂组合物, 将该树脂组合物涂布在前述基材上,并以0. 2m/s的流速流过70°C的干燥空气,干燥1分钟。 然后,照射紫外线(在氮气氛围下,200mJ/cm2)使透明树脂固化,制作光学片(防眩片)。涂膜厚度为3. 5 μ m。对于该光学片,通过上述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2。制造例2 7和制造例9 17使制造例1中的基材种类、透明树脂种类、透光性粒子种类及含量、溶剂种类及含量、干燥条件、以及涂膜厚度,如表1所述进行改变,制作光学片(防眩片)。对于各个光学片,和制造例1同样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2。制造例8使用三乙酰基纤维素(富士胶卷(株)制造,厚度为80 μ m)作为基材。使用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折射率为1.51)作为透明树脂,并使其中含有相对于100质量份透明树脂分别为10. 0质量份和6. 5质量份的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粒子(折射率为1. 51, 平均粒径为9. 0μ m,(d75-d25)/MV为0. 04)和聚苯乙烯粒子(折射率为1. 60,平均粒径为 3. 5 μ m,(d75-d25)/MV为0. 05)作为透光性粒子。在其中配合相对于100质量份透明树脂为190质量份的甲苯(沸点为110°C,相对蒸发速度为2. 0)和环己酮(沸点为156°C,相对蒸发速度为0.32)的混合溶剂(质量比为7 3)作为溶剂,得到树脂组合物,将该树脂组合物涂布在前述基材上,并以lm/s的流速流过85 °C的干燥空气,干燥1分钟。对其照射紫外线(在空气氛围下为lOOmJ/cm2)使透明树脂固化(防眩层的形成)。以PET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折射率为1. 51)作为透明树脂,并相对于100质量份透明树脂,配合190质量份的甲苯(沸点为110°C,相对蒸发速度为2.0)和环己酮(沸点为156 °C,相对蒸发速度为0.32)的混合溶剂(质量比为7 3)作为溶剂,得到树脂组合物,将所得的树脂组合物涂布在该涂膜层(防眩层)上,并以5m/s的流速流过70°C的干燥空气,干燥1分钟(硬涂层的形成)。对其照射紫外线(在氮气氛围下,200mJ/cm2)使透明树脂固化,制作光学片(具有硬涂层的防眩片)。涂膜厚度总体为13.0 μ m。对于该光学片,和制造例1同样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2。制造例9除了在制造例8中,使作为透光性粒子的聚苯乙烯粒子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透明树脂为6. 5质量份,并使涂膜厚度总体为13. Ομπι以外,和制造例8同样地操作,制作光学片(具有硬涂层的防眩片)。和制造例1同样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2。[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显示元件表面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在基材的至少一面上具有功能层,在该功能层的最表面和/或内部具有漫射单元,并且具有下述式(I)的关系,0. 16 < SX β < 0. 70(I),S 漫射镜面反射强度/基材的镜面反射强度,β 表示将连接漫射镜面反射强度士2度时的反射强度和漫射镜面反射士 1度时的反射强度的直线外推至漫射镜面反射角度所得到的漫射强度的1/3强度的漫射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进一步具有下述式(II)的关系,0. 26 < SX β < 0. 70(II)。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进一步具有下述式(III)的关系,0. 46 < SX β < 0. 70(III)。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其中,显示元件为液晶显示元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片,其中,所述功能层是使透光性无机粒子和/或透光性有机粒子分散在透明树脂中而形成,通过该透光性无机粒子和/或透光性有机粒子在功能层的表面上设置凹凸。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片,其中,所述透明基材包含纤维素系树脂,所述功能层包含透明树脂,该透明树脂是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并且功能层是将含有该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布在透明基材上,并交联固化而形成,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渗入透明基材的溶剂和/或渗入透明基材的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以及未渗入透明基材的溶剂和/或未渗入透明基材的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并且通过调整对透明基材的渗入量而控制为具有所述式(I)或式(III)的任一项关系。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片,其中,所述透明基材为三乙酰基纤维素或环状聚烯烃。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片,其中,所述透明基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片,其中,所述功能层含有硬涂层,并且耐钢丝绒摩擦性为 200g/cm2 以上。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片,其中,在最表层上形成有防反射功能层。
11.使用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的偏光板。
12.使用权利要求11所述的偏光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显示元件表面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在基材的至少一面上具有功能层,在该功能层的最表面和/或内部具有漫射单元,并且具有下述式(I)的关系。0.16<S×β<0.70 (I),其中,S漫射镜面反射强度/基材的镜面反射强度;β表示将连接漫射镜面反射强度±2度时的反射强度和漫射镜面反射±1度时的反射强度的直线外推至漫射镜面反射角度所得到的漫射强度的1/3强度的漫射角度。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2209916SQ200980144479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1日
发明者儿玉崇, 古井玄, 本田诚 申请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