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184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液晶电视的显示装置等,使用自身不发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中,一般具备背光源装置作为照明用的装置。背光源装置具有底座和配置在底座的正面一侧(显示面板侧)的多根荧光管,荧光管被安装于底座的灯夹保持(例如,专利文献1)。在底座中的比荧光管靠近显示面板侧的位置,具备使荧光管的光均勻扩散的扩散板,在灯夹设置有向着扩散板侧突出的突出销。该突出销从荧光管侧支承扩散板,以限制扩散板向着荧光管侧的挠曲或翘曲。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288047号公报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但是,背光源装置中,由于荧光管的点亮、熄灭等,温度环境改变,因此与此相伴扩散板出现热膨胀、热收缩。于是,扩散板的振动传导到支承该扩散板的灯夹的突出销,传播来的振动可能会造成灯夹与底座的摩擦导致产生吱嘎声。这样的吱嘎声会降低产品的质量,所以急需解决对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质量下降的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包括灯;底座,其用于配置上述灯;光学部件,其配置于与上述底座夹着上述灯的位置;灯夹,其安装于上述底座,保持上述灯,并且具有向上述光学部件突出的突出销;和缓冲件,其设置于上述灯夹与上述底座之间。根据这样的结构,灯夹的振动被缓冲件吸收。因此,与灯夹与底座直接摩擦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吱嘎声,所以能够防止质量下降。另外,也可以为上述灯夹具有从与上述灯相反的一侧与上述底座卡止的卡止部;和基底部,在上述基底部与上述卡止部之间夹入上述底座,上述缓冲件至少设置于上述基底部与上述底座之间。另外,也可以为上述灯夹具有从与上述灯相反的一侧与上述底座卡止的卡止部, 上述缓冲件至少设置于上述卡止部与上述底座之间。另外,也可以为上述缓冲件由热传导率低于上述灯夹的树脂材料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灯的热难以从灯夹经缓冲件到达底座。这里,如果灯的热从灯夹经由缓冲件传到底座而进行放热,则灯中被灯夹保持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温度变低,所以可能导致该部分的亮度变低而产生不均。但是,由于灯的热难以经缓冲件到达底座,所以能够防止产生不均。
另外,也可以为上述缓冲件是发泡体。另外,也可以为上述灯夹具有从与上述灯相反的一侧与上述底座卡止的卡止部, 在上述底座设置有被插入上述卡止部的插入孔,上述缓冲件配置在面临上述插入孔的位置,并且呈黑色。根据这样的结构,缓冲件吸收光,所以能够使灯的光难以从底座的插入孔漏出。另外,也可以为上述缓冲件与上述灯夹粘接。另外,也可以为上述缓冲件与上述底座粘接。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该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另外,也可以为上述显示面板是使用液晶的液晶面板。本发明的电视接收装置包括上述显示装置。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提供能够防止质量下降的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视接收装置的大致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大致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4是表示灯夹安装到底座之前的状态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5是灯夹的背面图。图6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7是灯夹的背面图。图8是实施方式3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9是灯夹的背面图。附图标记说明TV 电视接收装置10 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 液晶面板(显示面板)20 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21:放电管(灯)22 底座24:扩散板(光学部件)27 插入孔30 灯夹32:卡止部33 基底部34 突出销40、50、60 缓冲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下面,参照图1 图5,详细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例举了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TV。 如图1所示,电视接收装置TV包括液晶显示装置10 ;以从正面和背面夹着的方式收容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机壳Ca、Cb ;电源P ;用于接收电视播放等的调谐器T ;和台座S。液晶显示装置10以显示面向着大致垂直的方向的纵置姿势收容在机壳Ca、Cb内。以下,以图1 的左下侧(电视接收装置TV的正面侧、显示侧)作为正面方向、以右上侧作为背面方向,并以上侧作为上方、以下侧作为下方,说明各构成部件。从正面背面方向观察,液晶显示装置10的整体为横长的矩形状,具有能够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11 (相当于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和向着液晶面板11照射光的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20(相当于本发明的照明装置),这些部件由边框12等的保持部件保持为一体。液晶面板11具有形成为横长的矩形状的一对透明的(具有透光性)的玻璃制基板;和设置于两基板之间并且光学特性随着电压的施加而产生变化的液晶层(未图示)。另外,液晶面板11的正面和背面贴附有偏光板11A、11B(参照图3)。如图2所示,液晶面板11以在配置于正面一侧的边框12与配置于背面侧的框架 13之间夹有周边部的方式被固定。边框12和框架13是金属制的(例如铝制),且成为沿着液晶面板11的周边部的(包围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域)横长的框状。背光源装置20是所谓的直下型背光源装置20,设置在液晶面板11的背面正下方。背光源装置20包括在正面一侧配置有放电管21 (相当于本发明的灯)的底座22。 底座22是金属制的,包括形成为平板状的底板22A、和从底板22k的周边向着正面一侧立起的侧板22B,成为整体向着正面一侧开口的浅盘状。底板22A在俯视时成为比液晶面板11 大一圈的横长的矩形状。底座22、边框12和框架13通过未图示的螺钉相互固定。此外,在底座22的背面安装有对放电管21的驱动进行控制的逆变器基板23。在底座22的开口(与底座22夹着放电管21的位置)配置有扩散板对(相当于本发明的光学部件)。扩散板M是在合成树脂制的板状部件中分散混合有光散射粒子的部件,具有使作为线状光源的放电管21的光扩散的功能。另外,在扩散板M的正面一侧设置有光学片25。光学片25,层叠有多片具有不同功能的片,例如,从背面侧开始依次是扩散片、透镜片和反射型偏光板。光学片25具有使从放电管21射出而透过扩散板M后的光转变为面状的光的功能。扩散板M和光学片25都是横长的矩形状,其周边部被夹在框架13与底座22的侧板22B或后述的保持件观之间被保持。在底座22的底板22A的表面,铺设有将来自放电管21的光向着正面一侧(扩散板对侧)反射的反射片26。反射片沈是合成树脂制的,其表面为反射性优良的白色,沿着底座22的底板22A的表面(内表面),成为大致覆盖其整个区域的横长的矩形状。在底座22的底板22k和反射片沈,设置有用于插入后述的灯夹30的卡止部32的插入孔27。插入孔27形成在底座22的底板22k和反射片沈处的安装灯夹30的安装位置,分别呈矩形状,从正面背面方向贯通反射片沈和底板22A。
在底座22的内部(由底板22A和侧板22B包围的部分),收容有多根向着液晶面板11照射光的放电管21 (本实施方式中是冷阴极管)。放电管21是细长的管状,各自的轴线以与底座22的长边方向一致朝向,相互隔开一定间隔并列配置。放电管21的两端部 (设置有电极的非发光部)被保持件观覆盖,中间部被后述的灯夹30保持。保持件观是光的反射性优良的呈白色的合成树脂制,成为沿着底座22的周边中在短边方向上延伸的边缘的细长的大致箱型。背光源装置20具有多个保持放电管21的灯夹30。灯夹30为合成树脂制(例如聚碳酸酯制),表面是光的反射性优良的白色。灯夹30包括把持放电管21的灯把持部31 ; 插入到插入孔27中并从背侧方向(插入方向的前方)与底座22卡止的卡止部32 ;和基底部33,在该基底部33与卡止部32之间夹入底座22和反射片26 (参照图3)。基底部33是细长的大致矩形状的板状,在其中央位置(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上的接近中央位置),设置有向着扩散板M突出的突出销34。突出销34是直径尺寸向着突出端逐渐变小的大致圆锥状,其突出尺寸大于灯把持部31的突出尺寸。该突出销34从背面侧支承扩散板M,从而限制向扩散板M的背面侧(放电管21 —侧)的挠曲或翘曲。在基底部33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一对灯把持部31,一对灯把持部31的间隔与放电管21的并列间距一致。各灯把持部31具有夹持放电管21的一对臂部31A,整体为向正面一侧开口的大致环状。一对臂部31A从基底部33向着正面一侧呈悬臂状立起,能够在相互接近、远离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灯把持部31以一对臂部31A的相对方向与基底部 33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朝向设置。此外,臂部31A呈大致圆弧状弯曲。在一对臂部31A的靠近前端的位置,设置有向内突出的一对保持突起31B,该一对保持突起31B设置为与由灯把持部31把持的放电管21的正面一侧的大致一半的部分接触。在基底部33的背面设置有一对卡止部32,位于基底部33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 (一对灯把持部31的正背面侧的位置)。卡止部32具有从基底部33向背面侧突出的基部 32A、从基部32A的前端向基底部33 —侧折返,与基部32A的一侧相对配置的一对卡止脚 32B。基部32A是从基底部33的背面大致垂直突出的棱柱状,其截面形状是基底部33 的短边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参照图5)。基部32A的轴向尺寸(正面背面方向尺寸)大于将底座22的厚度尺寸与反射片沈的厚度尺寸相加得到的尺寸,在灯夹30安装于底座22 的状态下,大致一半是向底座22的背面侧突出的尺寸(参照图幻。此外,基部32A位于灯把持部31的一对臂部3IA的相对方向的中央。一对卡止脚32B从基部32A的突出端(背面侧端)呈悬臂状向正面一侧延伸。卡止脚32B呈从与基部32A的连结端向着自由端侧逐渐离开基部32A的倾斜姿势,能够以连结端为支点在与基部32A接近、远离的方向上进行弹性变形。卡止脚32B的宽度尺寸(在沿着基底部33的短边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基部32A的相同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稍小,从连结端到自由端大致一定(参照图5)。在卡止脚32B的前端部(自由端部)形成有与底座22的背面卡止的卡止面35。 卡止面35与基底部33的背面大致平行,在卡止面35与基底部33之间,在卡止脚32B的自然状态下,隔开比将底座22的厚度尺寸与反射片沈的厚度尺寸相加而得的尺寸稍大的尺
另外,在卡止脚32B的前端部,设置有进入到插入孔27内的进入部36。进入部36 比卡止面35更加向正面一侧突出,进入部36的卡止面35 —侧(与基部32A相反的一侧) 的面,成为从卡止面35大致垂直立起的进入面37。在灯夹30安装于底座22的状态下,进入面37与插入孔27的周面相对配置。全部的灯夹30以基底部33的长边方向与放电管21的并列方向一致(与放电管 21的轴向大致正交)的朝向,分散安装在底座22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在灯夹30与底座22 (反射片26)之间设置有缓冲件40。缓冲件40由热传导率比灯夹30低的黑色树脂(本实施方式中为聚氨酯)构成,表面呈黑色。缓冲件40为片状,具有设置于基底部33与底座22之间的第一缓冲件40A ;和设置于卡止部32与底座22之间的第二缓冲件40B。缓冲件40的厚度尺寸整体上大致一定。 第一缓冲件40A和第二缓冲件40B按每个卡止部32设置,通过未图示的粘接剂粘接于灯夹 30。此外,第一缓冲件40A与第二缓冲件40B分体设置。第一缓冲件40A粘接在基底部33的背面。第一缓冲件40A呈包围插入孔27的整个周的大致矩形的框状,粘贴在基底部33的背面中的包围各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位置, 各基部32A分别位于第一缓冲件40A的大致中心(参照图幻。此外,第一缓冲件40A中与基底部33的长边方向相对的部分分别位于灯把持部31的臂部31A的背面侧(参照图4)。第二缓冲件40B分别粘接在一对卡止脚32B的前端部中的进入面37和卡止面35。 各第二缓冲件40B成为沿着进入面37和卡止面35的整个面弯曲为截面L字形的形状。接着,说明灯夹30的安装。用手指夹住各灯夹30的突出销34,将一对卡止部32分别以与插入孔27相对的方式对位,将灯夹30向底座22 —侧靠近。于是,各卡止部32的一对卡止脚32B与插入孔27 的孔缘抵接,向着接近基部32A的方向弹性变形,各卡止部32插入到插入孔27中。并且, 在各卡止部32的卡止面35到达底座22的背面侧的同时,各卡止脚32B弹性恢复,卡止面 35分别与底座22的背面卡止,并且进入部36的进入面37接近插入孔27的周面。这时, 第二缓冲件40B中,贴于卡止面35的部分,夹在底座22的背面(插入孔27的孔缘部的背面)与卡止面35之间,成为与底座22接触的状态,贴于进入面37的部分夹在插入孔27的周面与进入面37之间,成为与底座22接触的状态。另外,第一缓冲件40A夹在基底部33 与底座22的底板22A(反射片26)之间,成为与底座22接触的状态。这样,在第一缓冲件 40A和第二缓冲件40B设置于灯夹30与底座22之间的状态下,灯夹30安装于底座22。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实施方式1的作用和效果。当由放电管21的点亮、熄灭等导致背光源装置20的温度环境发生变化,扩散板M 热膨胀、热收缩时,振动会传导到支承其的灯夹30的突出销34。这时,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20由于具有设置于灯夹30与底座22之间的缓冲件40,所以灯夹30的振动被缓冲件40吸收。因此,由于能够抑制灯夹30与底座22直接摩擦而产生吱嘎声,所以能够防止品质下降。另外,缓冲件40由热传导率比灯夹30低的树脂材料构成。由此,放电管21的热难以从灯夹30经缓冲件40到达底座22。这里,当放电管21的热从灯夹30经由缓冲件传导到底座22而被放热时,放电管21中的被灯夹30保持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变为低温,该部分的亮度变低,可能导致产生亮度不均。但是,由于放电管21的热难以经缓冲件40到达底座22,所以能够防止产生这种不均。另外,缓冲件40呈黑色。由此,由于缓冲件40吸收光,所以能够使放电管21的光难以从插入孔27漏出。<实施方式2>下面,参照附图6和图7,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2中的电视接收装置 TV。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缓冲件50—体包括设置于基底部33与底座22之间的部分;和设置于卡止部32与底座22之间的部分。此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电视接收装置TV与实施方式1同样,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该液晶显示装置10具有背光源装置20 ;和利用来自该背光源装置20的光进行显示的液晶面板11。与实施方式1 一样,背光源装置20具有在正面一侧配置有放电管21的底座22 ; 配置在与底座22夹着放电管21的位置的扩散板M ;和具有向扩散板M突出的突出销34 并安装于底座22以保持放电管21的灯夹30。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灯夹30与底座22(反射片26)之间,设置有缓冲件50。与实施方式1同样,缓冲件50与灯夹30相比,其热传导率低,表面呈黑色。缓冲件50成为片状,并且一体包括设置于基底部33与底座22之间的部分;和设置于卡止部32与底座22之间的部分。缓冲件50按每个卡止部32分别设置,通过未图示的粘接剂粘接于灯夹30。缓冲件50呈从各卡止部32的外表面到基底部33的背面中各卡止部32的周围的部分进行连续覆盖的形态。此外,将缓冲件50中沿着基底部33的背面的部分称为第一缓冲部50A,将沿着卡止部32的外表面的部分称为第二缓冲部50B。第一缓冲部50A的外形形状是比插入孔27大一圈的大致矩形。此外,第一缓冲部 50A以覆盖灯把持部31相对于基底部33的投影部分的方式粘贴。第二缓冲部50B设置在第一缓冲部50A的大致中央部分。第二缓冲部50B粘贴在卡止部32的外表面(除去一对卡止脚32B与基部32A相互的相对面之后的整个表面)。具体而言,第二缓冲部50B粘贴在一对卡止脚32B的进入面37、卡止面35、与基部32A相反的一侧的面(安装操作时与插入孔27的孔缘接触的接触面)、卡止脚32B和基部32A的两侧面(与相互相对的面大致正交的侧面)。第一缓冲部50A与第二缓冲部50B之间的部分是沿着插入孔27的周面配置的第三缓冲部50C。第三缓冲部50C与第一缓冲部50A大致垂直,成为从第二缓冲部50B中沿着进入面37的部分,沿该面方向向正面一侧立起的形状。在将灯夹30安装于底座22的状态下,第一缓冲部50A成为夹在基底部33与底座 22的底板22A(反射片26)之间而与底座22接触的状态,第二缓冲部50B中贴于卡止面35 的部分成为夹在底座22的背面(插入孔27的孔缘部的背面)与卡止面35之间而与底座 22接触的状态,贴于进入面37的部分成为夹在插入孔27的周面与进入面37之间而与底座 22接触的状态。另外,第三缓冲部50C成为沿着插入孔27的周面配置的状态。
根据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同样,灯夹30的振动被缓冲件 50吸收,与灯夹30和底座22直接摩擦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吱嘎声,所以能够防止品质的下降。<实施方式3>下面,参照图8和图9,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电视接收装置 TV。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缓冲件60按照遍及一对卡止部32的方式一体包括设置于基底部33与底座22之间的部分;和设置于卡止部32与底座22之间的部分。此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视接收装置TV,与实施方式1同样,包括液晶显示装置10,该液晶显示装置10具有背光源装置20 ;和利用来自该背光源装置20的光进行显示的液晶面板11。与实施方式1同样,背光源装置20具有在正面一侧配置放电管21的底座22 ;配置在与底座22夹着放电管21的位置的扩散板M ;和具有向扩散板M突出的突出销34并安装在底座22上以保持放电管21的灯夹30。与实施方式1 一样,在灯夹30与底座22 (反射片26)之间,设置有缓冲件60。与实施方式1同样,缓冲件60与灯夹30相比,热传导率低,表面呈黑色。缓冲件60成为片状,并且以遍及一对卡止部32的方式一体包括设置于基底部 33与底座22之间的部分;和设置于卡止部32与底座22之间的部分,一次覆盖灯夹30的背面一侧的大致整体。缓冲件60与实施方式1 一样,通过未图示的粘接剂与灯夹30粘接。缓冲件60中,沿着基底部33的背面的部分的第一缓冲部60A、与沿着卡止部32的外表面的第二缓冲部60B连续地形成为一体。第一缓冲部60A成为大致覆盖基底部33的整个背面的大小,其外形形状呈比基底部33的外形小一圈的大致矩形状。此外,突出销34相对于第一缓冲部60A的投影部分位于第一缓冲部60A的大致中央。第二缓冲部60B设置在第一缓冲部60A的两端部。各第二缓冲部60B粘贴在卡止部32的外表面(除去一对卡止脚32B与基部32A相互的相对面之后的整个表面)。具体而言,第二缓冲部50B粘贴在一对卡止脚32B的进入面37、卡止面35、与基部32A相反的一侧的面(安装操作时与插入孔27的孔缘接触的接触面)、卡止脚32B和基部32A的两侧面 (与相互的相对面大致正交的侧面)。第一缓冲部60A与第二缓冲部60B之间的部分是分别沿着插入孔27的周面的第三缓冲部60C。第三缓冲部60C与第一缓冲部60A大致垂直,成为从第二缓冲部60B中沿着进入面37的部分,沿该面方向向正面一侧立起的形状。在灯夹30安装于底座22的状态下,第一缓冲部60A成为夹在基底部33与底座22 的底板22A(反射片26)之间而与底座22接触的状态,第二缓冲部60B中贴于卡止面35的部分成为夹在底座22的背面(插入孔27的孔缘部的背面)与卡止面35之间而与底座22 接触的状态,贴于进入面37的部分成为夹在插入孔27的周面与进入面37之间而与底座22 接触的状态。另外,第三缓冲部60C成为沿着插入孔27的周面配置的状态。
根据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1 一样,灯夹30的振动被缓冲件 60吸收,与灯夹30和底座22直接摩擦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吱嘎声,所以能够防止品质的下降。〈其他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载和

的实施方式,例如,下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1)上述实施方式中,缓冲件40(50) (60)由黑色树脂构成,但是,缓冲件只要是表面为黑色即可,例如,利用黑色树脂对由白色树脂构成的主体的外周进行涂覆的形式也可以。(2)上述实施方式中,缓冲件40 (50) (60)粘接于灯夹3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粘接于底座。(3)上述实施方式中,缓冲件40 (50) (60)粘接于灯夹3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不粘接在灯夹和底座中的任一个,而是在安装灯夹时,通过夹在灯夹与底座之间而进行保持的形式。(4)上述实施方式中,缓冲件40 (50) (60)通过粘接剂粘接于灯夹30,但是,例如也可以是通过例如双面胶带粘接于灯夹。(5)上述实施方式中,缓冲件40 (50) (60)粘接于灯夹30,当灯夹30安装于底座22 时,成为与底座22接触的状态,但是,这时,也可以在缓冲件中的与底座接触的部分预先涂覆粘接剂(双面胶带等),当将灯夹安装到底座时,缓冲件粘接于底座。(6)实施方式1中,对于每个卡止部32设置第一缓冲件40A,这些第一缓冲件40A 也可以一体设置。(7)实施方式1中,第一缓冲件40A和第二缓冲件40B都与灯夹30粘接,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第一缓冲件粘接于灯夹,而第二缓冲件粘接于底座,或者也可以反过来粘接。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灯;底座,其用于配置所述灯;光学部件,其配置于与所述底座夹着所述灯的位置;灯夹,其安装于所述底座,保持所述灯,并且具有向所述光学部件突出的突出销;和缓冲件,其设置于所述灯夹与所述底座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夹具有从与所述灯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底座卡止的卡止部;和基底部,在所述基底部与所述卡止部之间夹入所述底座,所述缓冲件至少设置于所述基底部与所述底座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夹具有从与所述灯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底座卡止的卡止部, 所述缓冲件至少设置于所述卡止部与所述底座之间。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件由热传导率低于所述灯夹的树脂材料构成。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件是发泡体。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夹具有从与所述灯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底座卡止的卡止部, 在所述底座设置有插入所述卡止部的插入孔,所述缓冲件配置在面临所述插入孔的位置,并且呈黑色。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件与所述灯夹粘接。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底座粘接。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该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是使用液晶的液晶面板。
11.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显示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该照明装置具有底座(22),其用于在正面一侧配置灯(21);光学部件(24),其配置于与上述底座(22)夹着上述灯(21)的位置;灯夹(30),其具有向上述光学部件(24)突出的突出销(34)并且安装在上述底座(22)以保持上述灯(21);和缓冲件(40),其设置于上述灯夹(30)与上述底座(22)之间。根据这样的结构,灯夹(30)的振动被缓冲件(40)吸收。因此,与灯夹(30)和底座(22)直接摩擦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吱嘎声,所以能够防止质量下降。
文档编号G02F1/1333GK102257313SQ20098015094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8日
发明者毛利裕一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