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3153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通过沿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驱动轴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而相对于所述主组件进行安装和拆卸的盒,还涉及装有该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和电子照相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和发 光二极管打印机等)。例如,所述盒为处理盒或显影盒,其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上, 以有助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过程。这里,处理盒包括成整体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对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起作用的处 理装置,并且处理盒相对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进行安装和拆卸。处理盒的实例包 括整体布置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作为处理装置的显影装置、充电装置和清洁装置中的至 少一个。显影盒的实例包括整体布置的盒型显影装置。这里,处理盒和显影盒可以相对于主组件由使用者进行安装和拆卸。因此,在实际 中,不用依赖于维修人员,装置可以由使用者进行维护。因此,成像设备维护工作的操作性 得以改善。盒型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领域是已知的,其中,电子照相感光鼓(感光鼓)和对感 光鼓起作用的处理装置整合到盒中作为单元,或者,显影装置整合到盒中作为单元,其中, 所述盒能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主组件上。根据该盒型,不依赖于维修人员,装置可以由 操作者本人进行维护,因此,操作性显著提高。为此,盒型广泛应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领 域。在将这种盒沿与驱动轴垂直的方向相对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进行安装和 拆卸时,有必要使旋转力施加部和旋转力接收部相对于彼此接合和脱离,所述旋转力施加 部用于将旋转力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传递给盒,所述旋转力接收部用于通过与旋转 力施加部接合而驱动盒。在传统的接合和脱离结构中,设置有旋转力接收部的联接器相对于所述盒在用于 传递旋转力的旋转力传递角位置和从旋转力传递角位置倾斜的安装拆卸角位置之间摆动, 由此实现旋转力接收部的接合和脱离(US2008-0152388和US2008-0240796)。利用这种结 构,联接器设置有用于从主组件接收旋转力的接收部和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感光鼓或显影 辊的传递部。对于传递部而言,销(旋转驱动力传递构件)插入设置在联接器的孔中,旋转 力通过所述销进行传递。然而,根据传统的结构,每当联接器重复旋转和停止时,销会接收沿从通孔脱离方 向的作用力。应当认识到,联接器和销之间的插入压力升高以牢固固定所述销,或者销和联 接器利用粘合剂彼此固定。然而,为了提高插入压力,就需要提高通孔的尺寸精度,并且必须使用不易断裂的 材料,因此,材料选择受到限制。就粘接来说,装配难度提高,工时增加。在增大法兰(其上安装联接器)和销之间的接合深度时,法兰内部构造和空间是限制因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旋转驱动力传递构件 相对于联接构件的运动受到调节部的限制,这样,与联接构件接合的旋转驱动力传递构件 的安装和布置变得容易。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在不减小联接器组件 摆动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确保旋转驱动力传递构件和旋转力被传递部之间的接合深度。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通过沿与驱动轴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而相对于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进行安装和拆卸的盒,所述主组件设置有所述驱动轴,所述驱 动轴设置有旋转力施加部,所述盒包括i)可旋转构件,其能通过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 主组件接收旋转力而围绕轴线转动;ii)联接器组件,其能与所述旋转力施加部接合以接 收用于使所述可旋转构件转动的作用力,所述联接器组件包括能围绕轴线旋转的联接构 件、第一旋转力接收部、旋转力传递构件,所述第一旋转力接收部设置在所述联接构件相对 于所述联接构件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处以用于从所述驱动轴接收旋转力,所述旋转力传递 构件与所述联接构件的另一个端部接合并且具有沿与所述联接构件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 向向外伸出的相对端部,其中,所述联接构件能在用于将旋转力从所述驱动轴传递至所述 可旋转构件的旋转力传递角位置和相对于所述可旋转构件的轴线倾斜的安装拆卸角位置 之间枢转;iii)安装到所述可旋转构件并能围绕轴线旋转的法兰,所述法兰包括开口、调 节部、第二旋转力接收部和与所述第二旋转力接收部相对的相对部,所述开口容纳所述旋 转力传递构件并留有间隙,所述调节部设置在所述开口中以用于在所述联接器组件处于旋 转力传递角位置时调节旋转力传递构件沿所述交叉的方向的运动,所述第二旋转力接收部 用于由所述旋转力传递构件抵接以从所述联接器组件接收旋转力;其中,在所述联接器组 件处于旋转力传递角位置并且所述旋转力传递构件的一端接触所述调节部而受到运动限 制的状态下,当所述联接器组件相对于所述法兰倾斜以使所述旋转力传递构件的伸出距离 较小的一侧移离所述第一旋转力接收部时,所述旋转力传递构件的所述一侧和所述第二旋 转力接收部之间的接合深度以及所述旋转力传递构件的所述一侧和所述相对部之间的接 合深度大于零。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目的、特征 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构成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和处理盒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处理盒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处理盒的框架结构的透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组件的透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轴和主组件的透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联接构件的透视图。图7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联接构件和驱动轴彼此相连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联接构件和驱动轴彼此相连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联接构件的透视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球形构件的透视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联接构件和连接部件的剖视图。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联接构件和连接部件的透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鼓法兰的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沿图13的线S2-S2截取的剖视图。图15是沿图13中的线Sl-Sl截取的剖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联接器 组件装配在法兰上的过程。图16是沿图13中的线Sl-Sl截取的剖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联接器 组件固定到法兰上的过程。图17是从驱动侧(联接构件)方向观察,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感光鼓单元的透视 图。图18是从非驱动侧方向观察,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感光鼓单元的透视图。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组件的盒设置部的透视图。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组件的盒设置部的透视图。图21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盒安装到主组件上的过程的剖视图。图22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鼓轴承的剖视图。图2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组件导向装置的驱动侧的透视图。图24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组件导向装置和联接构件之间关系的侧视 图。图25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组件导向装置和联接构件之间关系的透视 图。图26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盒和主组件导向装置之间关系的侧视图。图27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组件导向装置和联接构件之间关系的透视 图。图28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组件导向装置和联接构件之间关系的侧视 图。图29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组件导向装置和联接构件之间关系的透视 图。图30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组件导向装置和联接构件之间关系的侧视 图。图31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轴和联接构件彼此接合的过程的透视 图。图32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联接构件安装到驱动轴上的过程的透视图。图33是从旋转力接收部一侧观察,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鼓法兰、销和间隙的视 图。图34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鼓法兰和联接器组件之间接合深度的剖视 图。
图35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联接器组件和鼓法兰的角位置的剖视图。图36是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接合深度的剖视图。图37是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接合深度的剖视图。图38是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接合深度的剖视图。图39是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接合深度的剖视图。图40是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调节肋的剖视图和透视图。图41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力被传递部的延伸部分的剖视图。图42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联接器组件倾斜的剖视图。图43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轴、驱动齿轮、联接器和鼓轴的分解透视图。图44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联接器组件结构的透视图和剖视图。图4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过螺钉紧固的联接器和球形构件的剖视图。图46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联接器组件固定到法兰上的过程的剖视 图。图47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联接器组件的透视图和剖视图。图48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联接器组件的安装方法的透视图。图49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联接器组件的安装方法的透视图和剖视 图。图5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连好的联接器组件的剖视图。图51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影盒的示意图。图52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影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 < 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第一实施例><总体布置>图1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1和处理盒2的剖视图。图2 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处理盒2的剖视图。下面将参考图1和图2对成像设备的总体布置和成 像过程进行说明。 在该成像设备中,处理盒(盒)2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 1上。该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是电子照相型的激光打印机。当盒2安装到主组件1上时,盒2 的上部设置有曝光装置(激光扫描单元)3。盒2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容纳记录材料(片材) P的片材托盘4。此外,主组件1沿片材P的进给方向设置有拾取辊5a、进给辊5b、进给辊 对5c、转印导向装置6、转印充电辊7、进给导向装置8、定影装置9、排出辊对10和排出托盘 11等。<成像过程>下面将对成像过程进行概述。根据打印开始信号,电子照相感光鼓(感光鼓)20沿 箭头Rl方向以预定的周速度(处理速度)旋转。供应有偏压的充电辊12与感光鼓20的 外表面接触,以使感光鼓20的外表面均勻带电。
激光扫描单元3输出相应于一系列图像信息的电数字像素信号调制过的激光束 L。激光束L通过盒2上表面的曝光窗口 53射入盒2内部,从而以扫描方式对感光鼓20的 外表面曝光。这样,在感光鼓20的外表面上形成了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静电潜像。通过显 影装置单元40中的显影剂(调色剂)使该静电潜像显现为调色剂图像。充电辊12与感光鼓20接触,以使感光鼓20带电。充电辊12通过感光鼓20进行 旋转。显影装置单元40将调色剂提供到感光鼓20的显影区域,以使形成在感光鼓20上的 潜像显影。显影装置通过搅拌构件43的旋转将调色剂室45中的调色剂T供应到调色剂进给 室44中。作为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辊41内部包含磁辊(固定磁铁)41a。随着显影辊的 旋转,调色剂通过显影刮片42获得摩擦电,调色剂层形成在显影辊41的表面上。调色剂与 潜像相应地转移到感光鼓20上,这样,潜像显现为调色剂图像。显影刮片42调节显影辊41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量,并且给调色剂施加摩擦电 荷。另一方面,与激光束L的输出成定时关系,容纳在主组件1下部的片材P通过拾取 辊5a、进给辊5b和进给辊对5c而从片材托盘4进行进给。片材P通过转印导向装置6被 定时地进给至感光鼓20和转印充电辊7之间的转印位置。在该转印位置,调色剂图像从感 光鼓20依次转印到片材P上。已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与感光鼓20分离,沿进给导向装置8进给至定影装 置9。片材P穿过构成定影装置9的定影辊9a和压辊9b之间的辊隙。调色剂图像受到辊 隙挤压和加热,以定影到片材P上。已经进行定影处理的片材P由排出辊对传送,并排放到 排出托盘11。另一方面,对图像转印之后的感光鼓20来说,外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通过清洁刮 刀52去除,感光鼓再次进行从充电开始的成像。〈盒的框架结构〉下面将参考图2和图3对本实施例的盒2的框架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本实施例 的盒框架的透视图。如图2所示,感光鼓20、充电辊12和清洁刮刀52安装到鼓框架51上,以组成一体 的感光构件单元50。另一方面,显影装置单元40包括容纳调色剂的调色剂室45、形成调色剂进给室 44a的调色剂容纳室40和盖子40b。调色剂容纳室40a和盖子40b通过焊接等方法一体地 连接。如图3所示,感光构件单元50和显影装置单元40通过圆销的连接构件54而彼此 可旋转地相连,从而构成盒2。如图3所示,更特别地,侧盖55设置在显影装置单元40相对于纵向而言(显影辊 41的轴向)的每个侧面,并且设置有臂部55a,所述臂部55a的自由端设置有与显影辊41b 平行的圆形旋转孔55b。鼓框架51设置有接合孔51a,用于在臂部55a插入鼓框架51的预定位置时接收与 旋转孔55b (图3中未显示左接合孔)同轴的连接构件54。连接构件54插入旋转孔55b和接合孔51a中,这样,感光构件单元50和显影装置单元40彼此连接以围绕连接构件旋转。此时,安装到臂部55a的基座部上的压缩盘簧46 与鼓框架51抵靠,以向下压迫显影装置单元40。这样,确保显影辊41 (图2)被压向感光鼓 20。间隔构件(未显示)安装到显影辊41的每个端部上,显影辊41以预定间隙与感 光鼓20隔开。<盒旋转力传递方法>图4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设备主组件的透视图。下面将参考图4对盒旋转力传递方 法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主组件1设置有用于构成盒2的安装装置的装卸导轨130,盒2沿着 装卸导轨130安装到主组件1中。在这种情况下,与盒2的安装操作相关联,主组件1的驱动轴100与联接构件 150 (联接器,图3)相连,所述联接构件是盒2的旋转力传递部。这样,作为可旋转构件的感 光鼓20从主组件1接收旋转力而进行旋转。<驱动轴>图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主组件驱动轴的透视图。驱动轴100 (图5)与未显示的齿轮传动系等的驱动传递装置和设置在主组件1中 的电机相联接。驱动轴100的自由端部IOOa具有大体半球形表面形状,并且设置有作为旋转力施 加部的旋转力驱动传递销100b。<联接器>图6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联接器150的透视图。联接器150的材料是例如聚缩醛、聚碳酸酯、PPS等的树脂材料,例如PPS。然而, 为了提高联接器150的刚度,可以根据所需负荷扭矩在树脂材料中混入玻璃纤维、碳纤维 等。通过使用这种材料,可以提高联接器150的刚度。通过在树脂材料中插入金属,可以进 一步提高刚度;或者,整个联接器可以由金属制成。联接器150的自由端设置有多个驱动接收突起150d(150dl-150d4)。驱动 接收突起150d(150dl-150d4)设置有用于从驱动轴100接收旋转力的旋转力接收部 150e (150el-150e4),并且它相对于联接器150的轴线L150倾斜。此外,驱动接收突起150dl-150d4的内部设置有漏斗状驱动轴接收表面150f。<驱动轴和联接器之间的连接状态>下面将参考图7和图8描述驱动轴和联接器之间的连接状态。图7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联接器和驱动轴彼此相连状态的示意图。图8是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联接器和驱动 轴彼此相连状态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驱动轴100的旋转力驱动传递销IOOb与旋转力接收部 150e(150el-150e4)接合。尽管图7中没有显示,但位于背面上的旋转力驱动传递销IOOb 同样与旋转力接收部150e接合。如图8所示,驱动轴100的自由端部IOOa与联接器150 的驱动轴接收表面150f接触。通过驱动轴100围绕轴线L3旋转,旋转力从旋转力驱动传递销IOOb传递到旋转 力接收部150e。旋转力接收部150e沿旋转方向相对于联接器150的轴线L150倾斜,因此,联接器150和驱动轴100彼此牵引,自由端部IOOa和驱动轴接收表面150f可靠地彼此接触,以提供稳定的旋转力传递。<联接器组件(球形构件和联接器)>下面将参考图9和10对与联接器相连的部件进行描述。图9是联接器的透视图, 图10是球形构件的透视图。如图9所示,位于联接器150与旋转力接收部150e相反侧的端部150s设置有通 孔150r。如图10所示,与联接器150相连并具有可旋转构造的球形构件(可旋转部件)160 具有大体上球形形状,并且设置有一端封闭的孔160a。一端封闭的孔160a接收联接器的另 一端部150s。通孔160b延伸穿过一端封闭的孔160a。通孔160b被销155穿过,这将在下 面说明。下面将参考图11和图12描述联接器150、球形构件160和销155的连接状态。图 11是联接器和连接部件的剖视图,图12是联接器和连接部件的透视图。联接器150插入到设置于球形构件160a中的一端封闭的孔160内,作为旋转驱动 力传递构件的销155与通孔150r和通孔160b对准并插入。在本实施例中,联接器150和一端封闭的孔160a之间的连接为松配合,销155和 通孔150i 之间的连接为松配合。然而,销155和通孔160b之间的连接为压配合。这样,就 提供了联接器组件156,其设置有相对于轴线方向位于联接器150—端的用于从驱动轴100 接收旋转力的旋转力接收部150e,并且在另一端设置有一体的联接器150、球形构件160和 销 155。〈鼓法兰〉下面将参考图13和图14描述安装联接器150的鼓法兰151 (法兰)的实例。图 13是从驱动轴100侧观察的法兰151的视图。图14是沿图13中的线S2-S2截取的剖视 图。如图13所示,四个开口部151g(151gl-151g4)是沿法兰151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 的凹槽。在将联接器150安装到法兰151上时,销155接收在开口部151gl-151g4中的两 个内。开口部151gl_151g4相对于顺时针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旋转力被传递部 151h(151hl-151h4),在旋转力从销155传递到法兰151时销155和旋转力被传递部151h 彼此接触。开口部151gl_151g4相对于顺时针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旋转力传递相对部 151r(151rl-151r4),在联接器组件156沿与驱动传递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销155与旋转 力传递相对部彼此接触。法兰151的开口部151gl_151g4相对于径向方向的外侧设置有调节部 151o(151ol-151o4),以限制销155的运动距离。下面将对调节部151ο进行描述。在法兰151的中心轴线L151附近形成有空间(凹部151f)。凹部151f由圆柱形 表面151」(151」1-151」4)、保持部151丨(151丨1-151丨4)和开口 151k围绕。圆柱形表面151j具有大体球形表面,其与开口部151g相邻且具有作为中心轴线 的法兰轴线L151,并且直径为cpD151a。保持部i5ii具有大体半球形表面,其与圆柱形表 面151 j光滑地相连续,并且半径为SR151。开口 151k位于保持部151i的驱动轴100 —侧,直径为(pD151b。与球形构件160的外径尺寸(pD160相关的关系表示如下。
(pD151b<tpD160<cpD151a=2xSR151球形构件160可以有间隙地插入凹部151f中,但是,可以防止其朝向法兰轴线L151的开口 151k移动。通过这种调节,球形构件160 (联接器组件156)在正常工作情况 下不会与法兰151 (盒2)分离。球形构件160在凹部151f内部可旋转。在本实施例中,球 形构件160被例示为容纳在凹部151f内的可旋转部件,但是,如果不与凹部151f脱离并且 可以旋转的话,球形构件160也可以不是球形形状,而是可以是其它构形(例如,圆柱体形 状)。<联接器组件(球形构件和联接器)的装配>下面将参考图15和图16对联接器150固定到法兰151上的过程进行描述。图15 是沿图13中的线Sl-Sl截取的剖视图,显示了联接器150装配到法兰151中的过程。图16 是沿图13中的线Sl-Sl截取的剖视图,显示了联接器150固定到法兰151的过程。1.联接器150的端部150s沿箭头Xl的方向插入法兰151中。2.随后,沿箭头X2的方向盖上球形构件160。3.另外,球形构件160的通孔160b和端部150s的通孔150r同轴对准,之后,销 155沿箭头X3的方向插入。4.销155穿过通孑L 160b和通孔150r。通孔160b的内径小于销155的外径,因此,在销155和通孔160b之间产生摩擦力
(压配合)。这样,联接器组件156装配完成,并且设置在鼓法兰151的保持部151i中。此外, 联接器组件156沿X4方向移动,球形构件160接触或靠近保持部151i。然后,保持构件I57沿箭头X4的方向插入,以固定到法兰151上。在这种状态下, 在凹部151f和球形构件160之间有空隙(间隙),因此,联接器150可偏转。〈感光鼓单元的结构〉下面将参考图17和图18对感光鼓单元2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7是从驱动侧 (联接器150)方向观察的感光鼓单元21的透视图。图18是从非驱动侧方向观察的感光鼓 单元21的透视图。设置有联接器组件156的法兰151固定到感光鼓20的一个端部上,使得驱动接收 突起150d露出。非驱动侧鼓法兰152固定到感光鼓20的另一个端部上。固定方法可以是 卷边、粘接和焊接等。感光鼓单元21可旋转地由鼓框架51 (图3)支撑,使得驱动侧由轴承构件158 (图 3)支撑且非驱动侧由感光鼓单元支撑销159(未显示)支撑。如前所述,来自主组件1的电机(未显示)的旋转力通过主组件1的齿轮等的驱 动传递装置(未显示)来使驱动轴100旋转。旋转力通过联接器组件156传递给盒2。此外,旋转力从联接器组件156通过销155传递给法兰151,随后传递给一体固定 的法兰151和感光鼓20,以使感光鼓围绕轴线Ll旋转。此外,齿轮151c把由联接器150从驱动轴100接收到的旋转力传递给显影辊41 (图2)。齿轮151c与法兰151整体模制而成。〈盒安装导向装置〉下面将要描述用于将盒2安装到主组件1上的安装导向装置。如图19和图20所示,本实施例的安装装置130具有设置在主组件1中的主组件 导向装置130R1、130R2、130L1和130L2。它们与设置在主组件1中的盒安装空间(盒设置 部130a)的左右侧面相对(图19为驱动侧视图,图20为非驱动侧视图)。沿盒2的安装方向设置有在主组件一侧与盒2的驱动侧相对的主组件导向装置 130R1和130R2。另一方面,沿盒2的安装方向设置有在主组件一侧与盒2的非驱动侧相对 的主组件导向装置130L1和130L2。主组件导向装置130R1和130R2以及主组件导向装置 130L1和130L2彼此相对。在将盒2安装到主组件1时,将要在下文进行描述的盒导向装置 由导向装置130R1U30R2U30L1和130L2进行引导。为了将盒2安装到主组件1上,首先,可相对于主组件1开闭的盒门109打开。通 过关闭门109,完成盒2相对于主组件1的安装。在将盒2从主组件1中取出时,门109打 开并且盒2取出。这些操作由用户进行。〈定位部的结构〉下面将要描述盒2的安装导向装置和与主组件1相关的定位部。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轴承构件158的外端的外周起到盒导向 装置140R1的作用。鼓框架的圆柱状部起到盒导向装置140L1的作用。感光构件单元50的一个纵向端部(驱动侧)设置有大体上位于盒导向装置140R1 上方的盒导向装置140R2。另一个纵向端部(非驱动端)设置有位于盒导向装置140L1上 方的盒导向装置140L2。更特别地,感光鼓20的一个纵向端部设置有从鼓框架51向外伸出 的盒侧导向装置140R1和140R2。另一个纵向端部设置有从鼓框架51向外伸出的盒导向装 置 140L1 和 140L2。导向装置140R1、140R2、140L1和140L2沿纵向方向向外伸出。更特别地,导向装 置140R1、140R2、140L1和140L2从鼓框架51沿鼓轴线Ll伸出。在将盒2安装到主组件1 上时以及在将盒2从主组件1上拆下时,导向装置140R1由导向装置130R1引导,导向装置 140R2由导向装置130R2引导。在将盒2安装到主组件1上时以及在将盒2从主组件1上 拆下时,导向装置140L1由导向装置130L1引导,导向装置140L2由导向装置130L2引导。这样,盒2沿与驱动轴100的轴线方向L3大致交叉(在本实施例中,大体上垂直) 的方向相对于主组件1移动以进行安装,并且从主组件1上拆下。在本实施例中,盒导向装 置140R1和140R2与鼓框架51整体模制而成。然而,盒导向装置及其它140R1和140R2可 以是单独的构件。这里,将对大体上垂直进行说明。在盒2和主组件1之间有小间隙,以便顺畅地装卸盒2。更具体地,相对于纵向方向而言,在导向装置140R1和导向装置130R1之间、导向 装置140R2和导向装置130R2之间、导向装置140L1和导向装置130L1之间以及导向装置 140L2和导向装置130L2之间有小间隙。因此,在相对于主组件1装卸盒2时,整个盒2可 以在间隙范围内略微倾斜。因此,拆卸方向和安装方向可以不是严格的垂直方向。然而,即 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实施例的功能效果。因此,在盒略微倾斜的情况下,拆卸方 向和安装方向也大体上垂直。
〈盒的安装和拆卸操作〉下面将参考图21对盒2相对于主组件1的安装操作进行说明。图21显示了安装过程,并且是沿图19中的线S9-S9截取的剖视图。如图21(a)所示,用户打开门109。盒2可拆卸地安装到设置于主组件1中的盒安 装装置130 (设置部130a)上。如图21(b)所示,在将盒2安装到主组件1上时,把盒插入使得在驱动侧的盒导 向装置140R1、140R2沿着主组件导向装置130R1和130R2移动。在非驱动侧,盒导向装置 140L1和140L2(图3(b))沿主组件导向装置130L1和130L2(图20)移动。当盒2沿箭头X4的方向插入时,盒2通过驱动轴100和盒2之间的联接接合而 被安装到预定位置(设置部130a,盒2设置于此)上。如图21(c)和图19所示,盒导向装 置140R1与主组件导向装置130R1的定位部130Rla接触,盒导向装置140R2与主组件导向 装置130R2的定位部130R2a接触。盒导向装置140L1与主组件导向装置130L1的定位部 130Lla(图20)接触,盒导向装置140L2与主组件导向装置130L2的定位部130L2a(未显 示)接触。在附图中省略了主组件导向装置130L2的定位部130L2a,因为它与主组件导向 装置130R2的定位部130R2a大体上对称。这样,盒2通过安装装置130可拆卸地安装到设置部130a上。更特别地,盒2安 装并定位到主组件1上。在盒2安装到设置部130a上的状态下,驱动轴100和联接器组件 156彼此接合。更特别地,联接器组件156处于旋转力传递角位置,这将在下面描述。通过将盒2安装到设置部130a上,可以进行成像操作。当盒2储存在如上所述的 预定位置时,加载弹簧188R(图19)压紧盒2的盒导向装置140R1。加载弹簧188L(图20) 压紧盒2的盒导向装置140L1。这样,盒2 (感光鼓20)就相对于主组件1的转印辊、光学装 置等被准确定位。下面将参考图23对主组件导向装置和联接器加载装置进行说明。图23是显示了 主组件驱动侧的透视图。在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通过与连接部或主组件导向装置的摩擦,联接器可以 确定无疑地枢转到装卸角位置,例如,即使在摩擦力增大的情况下。主组件导向装置130R1 设置有用于主要通过盒导向装置140R1 (图3)来引导盒2的导向面130Rlb,用于引导联接 器150的导向肋130Rlc,和盒定位部130Rla。导向肋130Rlc位于盒2的安装轨迹上。导 向肋130Rlc沿盒安装方向延伸到驱动轴100的前侧。设置在驱动轴100附近的肋130Rld 具有这样的高度,使得当肋130Rld与联接器150接合时不会发生干涉。肋130R1C的一部分切除。主组件导向装置滑动件131沿箭头W的方向可滑动地 安装到肋130R1C上,主组件导向装置滑动件131是用于在盒2安装到主组件上时使联接器 组件156朝向安装方向倾斜的倾斜装置。滑动件131被加载弹簧132的弹力压紧(图24)。 在这种状态下,滑动件131伸出到导向肋130Rlc外。主组件导向装置130R2设置有导向部130R2b和盒定位部130R2a,导向部130R2b 用于引导鼓框架51的一部分和用于在安装盒2时主要确定方位。下面将参考图24-26描述在盒2安装操作期间主组件导向装置130R1和130R2、滑 动件131以及盒2之间的关系。图24是从主组件驱动轴100(图19) 一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25是透视图。图26是沿图24的线Z-Z截取的剖视图。
如图24所示,在盒导向装置140R1与导向面130Rlb在驱动侧接触的状态下,盒2进行移动。如图26所示,此时,连接部150c与导向肋130Rlc隔开距离nl。为此,没有作用 力施加到联接器150上。如图24所示,联接器150被调节部140Rla在从上表面到左侧的 范围内调节。为此,联接器150可以只沿安装方向(X4)自由倾斜。参考图27和图28,将描述当联接器150接触滑动件131时,滑动件131从加载位 置移动到缩回位置的操作。图27和图28显示了联接器150接触滑动件131的顶端131b 的状态,更特别地,滑动件131移动到缩回位置的状态。通过使联接器150只沿安装方向 (X4)枢转的进入,连接部150c接触滑动件131的突出部相对于盒安装方向的上游侧倾斜面 131a(图29)。这样,滑动件131被压下并移动到缩回位置。下面将参考图29和图30描述在联接器150越过滑动件131的顶端131b之后的 操作。图29和图30显示了在联接器150越过滑动件131的顶端131b之后的状态。当联接器150越过顶端131b时,滑动件131趋向于借助加载弹簧132的弹力而从 缩回位置返回到加载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联接器150的连接部150c的一部分从滑动件131 的下游侧倾斜面131c接收作用力F。更特别地,下游侧倾斜面131c起到施力部的作用,使 得连接部150c的一部分起到用于接收作用力的力接收部150p的作用。如图29所示,力接收部150p设置在连接部150c相对于盒安装方向的上游侧。为 此,联接器150顺畅地倾斜。如图30所示,作用力F分成分力Fl和F2。此时,联接器150的 上表面受到调节部HORla的限制。调节部140Rla的一部分设置有平面部158e (图22 (a)), 其大体上与盒安装方向X4平行或者小角度地倾斜。为此,联接器150通过分力F2向安装 方向(X4)倾斜。更特别地,联接器150向安装拆卸角位置倾斜。这样,联接器150形成能 与驱动轴100接合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50c接收作用力,以使联接器150倾斜。然而,这不是必然 的。例如,在除连接部150c之外的位置与滑动件131接触的情况下联接器150能通过从主 组件的滑动件131接收作用力而倾斜也是可以的。下面将描述联接器的接合操作和驱动传递。在把盒2确定到主组件1中的预定位 置之前,或者在把盒2确定到该预定位置的同时,盒2的联接器150与驱动轴100接合。下 面将参考图31和图32描述联接器150的接合操作。图31是驱动轴100和盒的驱动侧的 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32是从主组件的下部观察的纵向剖视图。如图32所示,在盒2的安装过程中,盒2沿与驱动轴100的轴线L3大体上垂直的 方向(箭头X4的方向)安装到主组件1上。在如上所述的此时,联接器150的轴线L2已预 先相对于鼓轴线Ll朝向安装方向的下游侧倾斜(安装拆卸角位置)(图31 (a)和图32 (a))。这里,联接器150的安装拆卸角位置是在把盒2安装到主组件1上的过程中联接 器150与驱动轴100接合之前联接器150相对于轴线Ll的角位置。更特别地,它是这样一 种相对于轴线Ll的角位置,即,联接器150的下游侧自由端部150A1可以沿盒2的插入方 向从驱动轴100旁边经过。通过联接器150的倾斜,在鼓轴线Ll的方向上,位于插入方向下游侧的自由端部 150A1比驱动轴的自由端部IOOa更靠近感光鼓20。上游自由端部150A2比位于销IOOb处 的驱动轴自由端部IOOa更近(图32 (a))。首先,下游自由端部150A1从驱动轴100的自由端部IOOa旁边经过。之后,圆锥形驱动轴接收表面150f或驱动接收突起150d接触驱动轴100的自由端部IOOa或旋转力 驱动传递销100b。这里,接收表面150f和/或突起150d是盒侧接触部。驱动轴的自由端 部IOOa和/或销IOOb是主组件侧接合部。响应于盒2的运动,联接器150倾斜(图32(c)),使得联接器轴线L2变得与鼓轴 线Ll大体上对准。当盒2的位置最终相对于主组件1确定时,驱动轴100和感光鼓20大 体上彼此同轴(图32(d))。更特别地,响应于盒2向主组件1后侧的推动,在盒侧接触部 与主组件侧接合部接触的状态下,联接器150大体上从安装拆卸角位置枢转到旋转力传递 角位置,使得联接器轴线L2与鼓轴线Ll大体上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联接器150和驱动轴 100彼此接合(图31(b),图32 (c))。如前所述,联接器150可相对于鼓轴线Ll倾斜。响应于盒2的安装操作,它可以 通过联接器150的枢转而与驱动轴100接合。如上所述的联接器150的接合操作能够与驱动轴100和联接器150的相位无关地 进行。这样,在本实施例中,联接器150安装成可以围绕鼓轴线Ll旋转、摆动、枢转或盘旋。 旋转中可以包括图32所示联接器的运动。<联接器组件和销的结构>下面将参考图33-35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鼓法兰151和联接器组件156的结构。图33显示了从旋转力接收部150e —侧观察的鼓法兰151和联接器组件156的视 图。为了更好的显示,图33中只显示了联接器组件156的销155。图34和图35是显示了 鼓法兰151和联接器组件156的剖视图。如图33所示,当联接器组件156处于如下所述的旋转力传递角位置时,设置在开 口部151g中的销调节部151ο相对于销155的自由端部155s形成间隙170a,以免鼓法兰 151和销155之间发生干涉。如图34所示,在销155和设置在鼓法兰151上的旋转力被传递部151h之间有如 下所述的接合深度170b。这里,如图35所示,角位置为联接器组件156的轴线L2相对于安装到感光鼓(未 显示)上的鼓法兰151的轴线Ll的倾斜度。左右方向的倾斜度显示在图35中,但是,在与 附图纸面垂直的平面内的倾斜度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平面内的倾斜度是相同的。这里,旋转力传递角位置是用于传递旋转力的角位置,其中,对感光鼓来说有可能 成像,并且在该角位置处,联接器组件156的轴线L2相对于鼓法兰151的轴线Ll的角度 θ 1较小(在本实施例中,0彡θ 1彡5度)。〈销的接合深度〉下面将对形成在销155和设置在鼓法兰151上的旋转力被传递部151h之间的接 合深度170b进行说明。图36是用于说明接合深度170b的剖视图和细部图,它是沿图13中的线Sl-Sl截取的鼓法兰151和联接器组件156的截面。图37 (a)是朝向旋转力接收部150e观察的联 接器组件156和鼓法兰151的视图。图37(b)是沿图37(a)的线S3-S3截取的剖视图,它 是朝向销155的自由端观察的销155和旋转力被传递部151h的剖视图。图38是显示了联 接器组件156倾斜时的接合深度的剖视图和细部图。接合深度170b是销155和旋转力被传递部151h彼此接触的区域L4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接合深度170b存在于销155的相对两端部的附近,如图36和37所示。图36和 37显示了联接器组件156处于旋转力传递角位置时的接合,接合深度由170b表示,接合深 度在联接器组件156倾斜的情况下也存在,如图38所示。这里,将要说明的情况是,当联接器组件156处于旋转力传递角位置并且接收驱 动传递力时,销155相对于联接器组件156沿着使间隙170a减小的方向移动。调节部151ο 设定成使得即使联接器组件156的角位置改变,在这种状态下,在联接器组件156可以占据 的各角位置的至少一个接合深度170b大于0。下面将进一步详细描述倾斜和接合深度。图39是显示了联接器的倾斜度和接合 深度的剖视图。这里,相对于感光鼓轴线Ll的方向而言,靠近旋转力接收部150e的那侧为外侧, 靠近感光鼓的另一侧为内侧。如图39(a)所示,当联接器组件156处于旋转力传递角位置并且在销155和球形 构件160之间发生滑移时,销155在间隙170a内沿箭头Kl的方向(销伸出的方向)移动。 在这时候,在图39(a)中,右端155sR的伸出距离变小。在这种状态下,当联接器组件156 沿图39(b)中箭头K2的方向倾斜时,销155的左端(伸出距离大的一端)155sL位于旋转 力被传递部151h之外,接合深度可以是0。调节部150ο的位置设定成使得即使在这时候销 155的运动距离预先调节,伸出距离小的一端155sR(右端)的接合深度大于0。
更特别地,在联接器组件156处于旋转力传递角位置并且销155的一端接触调节 部151ο使得运动受限的状态下,当联接器组件156倾斜使得销155的伸出距离小的一侧相 对于法兰151沿鼓法兰的轴线方向向内移动时,销155的伸出距离小的一侧与旋转力被传 递部151h及旋转力传递相对部151r之间的接合深度大于0。相反,如图39(c)所示,即使在联接器组件156沿箭头K3的方向倾斜的情况下,右 端155sR位于旋转力被传递部151h之外,伸出距离大的左端155sL的接合深度大于0。下面将参考附图40-42,描述在销155已经在减小间隙170a的方向上偏移的状态 下联接器组件156的角位置从0发生改变时,用于增大接合深度170b的特殊结构的实例。 图40(a)是显示了调节肋151p的透视图。图40(b)是沿图40(a)中的线Sll-Sll截取的 剖视图。图41是显示了旋转力被传递部151h延伸的状态的剖视图。图42是显示了联接 器组件156的倾斜度大小的剖视图。在图40所示实例中,调节肋151p设置在开口部151g中,调节肋151p的顶面起到 销调节部151ο的作用。通过减小销的自由端部155s和销调节部151ο之间的距离来减小 间隙170a,销155在联接器组件156处于旋转力传递角位置时的运动距离受到调节。在图 40中,为了更好的显示,只显示了联接器组件156的销155。当法兰151由树脂材料模制而成时,调节肋151p的位置和结构适当设定,使得厚 度均勻,且开口部151g的邻近区域的成型性提高。这样,在法兰151的外周设置有齿轮等 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其精度。如图41所示,为了确保接合深度170b,当联接器组件156相对于鼓法兰轴线向着 鼓法兰151外(图41,155sR那侧)的最大程度倾斜时,将认为旋转力被传递部151h的端 部151he相对于鼓法兰151的轴线方向从最初结构(虚线部分)向外延伸以形成延伸部 151hq。
然而,如图42(a)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当联接器组件156旋转时,延伸部151hq与 联接器组件通过接触部170c发生干涉,联接器组件156的旋转受到限制(θ Iq < θ 1)。相反,如图42 (c)所示,在确保联接器组件156的旋转范围的同时旋转力被传递部 151h延伸的情况下,优选的是,联接器组件156的轴部(连接部)较细。然而,当联接器组 件156的轴部较细的情况下,联接器组件156的刚性降低,驱动传递时的旋转变得不均勻, 从而会导致图像质量下降。因此,希望的是用于确保接合深度170b的结构不会使旋转力被传递部151h延伸。 为此,在本实施例中,采取了这样的结构,即当联接器组件156相对于鼓法兰轴线向最大 程度倾斜时,旋转力被传递部151h的外端位于通过相对于轴线方向向外倾斜而移动的销 的自由端以内。这样,在不降低联接器组件156的刚性的情况下,减少了对旋转的限制。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销155相对于联接器组件156的固定方法的操作变得容 易(例如,销155和通孔160b之间为压配合关系)。通过减小插入压力,可以使用通常在 高压插入时会产生裂纹的材料,材料选择的范围增大。此外,可以确保销155相对于旋转力 被传递部151h的接合深度,并且在不改变联接器150的结构的情况下可以保持联接器组件 156的刚性。因此,可以减少在旋转力传递时的旋转不均勻性,避免图像质量下降。<旋转力传递操作>下面将参考图43,对使感光鼓20旋转时的旋转力传递操作进行说明。通过从电机 (未显示)接收的旋转力,驱动轴100与鼓驱动齿轮181 —起沿图中X8的方向旋转。鼓驱 动齿轮181为螺旋齿轮,其直径在本实施例中为约80mm。与驱动轴100形成整体的销IOOb 接触联接器150的四个接收表面(旋转力接收部)150e中的两个。通过销IOOb推动接收 表面150e,联接器150进行旋转。联接器150的旋转力传递销155 (联接器侧接合部、旋转 力传递部和图11)接触旋转力被传递部151hl、151h3,或151h2或151h4(图13)。这样,联 接器150可以将旋转力传递至感光鼓20。因此,通过联接器150的旋转,感光鼓20通过法 兰151进行旋转。联接器150略微倾斜。这样,联接器150可以在不给感光鼓20和驱动轴100施加 大载荷的情况下进行旋转。为此,在装配驱动轴100和感光鼓20时,不必进行高精度调节。 因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利用如上所述的结构,就提供了联接器150与感光鼓一体的感光鼓单元。为此,在 装配时的操作变得容易,装配性得以提高。在本实施例中,位于驱动侧的鼓法兰不与感光鼓构成整体,但这不是必然的。也就 是说,旋转力被传递部可以不设置在鼓法兰上,而是可以直接设置到鼓筒上。根据本实施 例,旋转驱动力传递构件设定为通过压配合与联接构件接合的情况,可以放宽旋转驱动力 传递构件和通孔之间干涉的公差下限。这样,可以降低干涉公差上限的插入压力,可以使用 在高压插入时会产生裂纹的材料,从而材料选择的范围增大。根据本实施例,可以确保相对 于旋转力传递突起的旋转力被传递部而言的接合深度,并且在不改变联接构件结构的情况 下可以保持联接构件的刚性。因此,可以减少在旋转力传递时的旋转不均勻性,并避免图像 质量下降。<第二实施例>现在将参考图44-46对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如上所述实施例相同,因此,为简化起见,省略多余的描述。与在先实施例相同的参 考数字表示具有相应功能的元件。<联接器组件(球形构件和联接器)>这些实施例在联接器组件156的结构方面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本实施例的联接 器组件156中,利用设置在联接器150中的连接部150t和为球形构件160而设的连接部 160c,把联接器150和球形构件160彼此直接相连。图44(a)是显示了本实施例的联接器组件的透视图,图44(b)是显示了联接器150 和球形构件160的连接的剖视图。图45是借助螺钉彼此固定起来的联接器150和球形构 件160的剖视图。如图44所示,联接器150设置有连接部150t,球形构件160设置有通孔160b和连 接部160c。销155插入通孔160b中,并且通过通孔160b和销155之间的插入压力等进行固
定,使得销的相对两端伸出。通过粘接和焊接等把设置在球形构件160中的连接部160c固定到设置于联接器 150中的连接部150t上,这样,联接器150和球形构件160整体相连。连接部150t和连接 部160c可以设置有螺纹槽,以彼此紧固。在这种情况下,螺纹槽沿着当联接器组件传递驱 动力时拧紧螺钉的方向形成。如图45所示,可以使用非整体构成的部件,例如螺钉200。这样,就构成了联接器150、球形构件160和销155组成的整体联接器组件156。〈联接器〉下面将参考图46对安装联接器组件156的过程进行说明,所述联接器组件设置有 与鼓法兰151相关的连接部150t和连接部160c。图46是显示了联接器组件156固定到鼓 法兰151上的过程的剖视图。1.销155插入设置于球形构件160中的通孔160b中,并且它们通过通孔160b和 销155之间的插入压力等彼此固定,使得销的相对两端伸出。2.如图46所示,球形构件160和销155沿箭头X2的方向插入法兰151中。3.利用与参考图44和图45所述过程相似的过程,装配联接器组件156。这样,联接器组件156形成在鼓法兰151的保持部151i中。如图16所示,随后的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类似,联接器组件156沿方向X4移动,球 形构件160接触或靠近保持部151i。随后,保持构件157(图16)沿箭头X4的方向插入并 固定到法兰151上。这样,相对于球形构件160有空隙(间隙),因此联接器150可以偏转。通过这种方法,构成联接器组件156,并提供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效果。在本实施 例中,在将销155接合到球形构件160中之后,球形构件160装配到法兰151中并且与联接 器150相连。为此,联接器组件的安装变得容易。<第三实施例>现在将参考图47-50对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装置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为简化起见,省略多余的描述。与在先实施例相同的参考数 字表示具有相应功能的元件。<联接器组件(整体的球形构件和联接器)>图47(a)是显示联接器组件的透视图,图47(b)是显示联接器组件的剖视图。
这些实施例在联接器组件156和法兰151的结构方面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如图47(a)和图47(b)所示,本实施例的联接器150包括设置有通孔150r的大体上球形部150R。 销155插入通孔150r中,并且通过通孔150r和销155之间的插入压力等进行固定,使得销 的相对两端伸出。这样,形成联接器组件156,其是联接器150和销155的整体组件,所述销设置有大 体上球形部150R。 <联接器组件(整体式联接器和球形构件)的装配>下面将参考图48-50对联接器组件156固定到法兰151上的过程进行描述。图48和图49(a)是显示了联接器组件156的安装方法的透视图。图49(b)和图 50是沿图49(a)的线S4-S4截取的剖视图,显示了联接器组件156和鼓法兰151之间的安 装方法。这里,鼓法兰151的保持部151i包括分别的保持构件151q(151ql、151q2)。保持 构件151q起到保持部151i的作用,具有半径SR151(图14),其中,通过将其固定到鼓法兰 151上,可以防止联接器组件156沿图50中的方向X4脱离。保持构件151q设置有用于固 定到鼓法兰151上的固定部151qf。联接器组件156以如下方式固定到法兰151上。1.销155插入设置在大体上球形部150R上的通孔150r中,使得销的相对两端部 伸出,并且它们通过通孔150r和销155之间的插入压力等进行固定,这样,构成联接器组件 156。2.如图48所示,随后,保持构件151ql和151q2盖住大体上球形部150R,使得大 体上球形部150R被从各个侧面夹住。3.如图49所示,联接器组件156和保持构件151q沿方向Xl移动,并且容纳在鼓 法兰151中。4.如图50所示,保持构件151q的固定部151qf通过粘接和焊接等方法固定到鼓 法兰151上,与鼓法兰151形成整体。这样,联接器组件156设置在鼓法兰151q的保持部151中。联接器组件156通过上述方法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提供与第一实施例类似 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大体上球形部150R的联接器组件156可以由树脂材料或金属 整体模制而成,因此,模制容易,另外,可以提高刚性。〈第四实施例〉现在将参考图51和图52对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装置的 基本结构与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描述。与在先实施例相同的参考 数字表示具有相应功能的元件。在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中,联接器组件156和法兰151安装到感光鼓20的端部上。 然而,法兰151可以安装到显影装置40的端部上,所述显影装置可以相对于成像设备的主 组件独立地装卸。图51和图52是显影装置40的透视图和剖视图。图51 (b)、图52 (b)是沿图51 (a) 和图51 (b)中的线S12-S12截取的显影辊41的传动机构系的剖视图。如图5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实施例的法兰151直接安装到显影辊41的 轴端,而非安装到感光鼓20上。显影装置40相对于成像设备主组件1可拆卸地安装,旋转力直接传递给显影辊41。在图52中,驱动显影辊41的惰轮300用作法兰151,通过传递至惰轮300的旋转力来驱动显影辊41。就联接器组件156的结构而言,它们与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类似。如前所述,当法兰151安装到显影装置40的端部上时,可以提供与第一实施例类 似的效果。尽管已经参考这里公开的结构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细节, 本申请涵盖落入改良目的和下列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改进或变化。本申请要求提交于2009年2月27日的日本专利申请No. 045057/2009的优先权, 该日本专利申请通过弓I用而被并入本文。
权利要求
一种盒,通过使该盒沿与驱动轴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能把该盒相对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进行安装和拆卸,所述主组件设置有所述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设置有旋转力施加部,所述盒包括i)可旋转构件,其能通过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旋转力而围绕轴线转动;ii)联接器组件,其能与所述旋转力施加部接合以接收用于使所述可旋转构件转动的作用力,所述联接器组件包括能围绕轴线旋转的联接构件、第一旋转力接收部、旋转力传递构件,所述第一旋转力接收部设置在所述联接构件相对于所述联接构件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处以用于从所述驱动轴接收旋转力,所述旋转力传递构件与所述联接构件的另一个端部接合并且具有沿与所述联接构件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向外伸出的相对端部,其中,所述联接构件能在用于将旋转力从所述驱动轴传递至所述可旋转构件的旋转力传递角位置和相对于所述可旋转构件的轴线倾斜的安装拆卸角位置之间枢转;iii)安装到所述可旋转构件并能围绕轴线旋转的法兰,所述法兰包括开口、调节部、第二旋转力接收部和与所述第二旋转力接收部相对的相对部,所述开口容纳所述旋转力传递构件并留有间隙,所述调节部设置在所述开口中以用于在所述联接器组件处于旋转力传递角位置时调节旋转力传递构件沿所述交叉的方向的运动,所述第二旋转力接收部用于由所述旋转力传递构件抵接以从所述联接器组件接收旋转力,其中,在所述联接器组件处于旋转力传递角位置并且所述旋转力传递构件的一端接触所述调节部而受到运动限制的状态下,当所述联接器组件相对于所述法兰倾斜以使所述旋转力传递构件的伸出距离较小的一侧移离所述第一旋转力接收部时,所述旋转力传递构件的所述一侧和所述第二旋转力接收部之间的接合深度以及所述旋转力传递构件的所述一侧和所述相对部之间的接合深度大于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当所述联接器组件相对于所述可旋转构件的轴线倾 斜到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旋转力接收部的外端比通过倾斜而朝向所述第一旋转力接收部 移动的所述旋转力传递构件的自由端更为远离所述第二旋转力接收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盒,其中,所述联接构件的所述另一侧设置有可旋转部,所 述可旋转部具有要容纳在所述凹部内并能在所述凹部中旋转的构造,并且,所述旋转力传 递构件包括穿过形成在所述可旋转部上的通孔的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盒,其中,通过使所述销穿过所述可旋转部的通孔和形成在所 述联接构件上的通孔,所述可旋转部被安装到所述联接构件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盒,其中,通过将所述可旋转部的连接部连接到所述联接构件 的连接部上,所述可旋转部被安装到所述联接构件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可旋转部和所述联接构件彼此形成整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可旋转构件是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鼓,静电潜像和 显影剂图像将要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鼓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可旋转构件是显影辊,其用于提供显影剂以使形 成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9.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可拆卸地安装的盒,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i)设置有旋转力施加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能通过电机进行旋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盒能沿与所述可旋转构件的轴线交叉的方向拆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还包括倾斜装置,其用于在把所述盒安装到所述电子照 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使所述联接器组件相对于安装方向向 前倾斜。
全文摘要
沿设备驱动轴轴向交叉方向移动装卸的盒,包括旋转件;联接器,包括联接件、设在联接件一端的第一接收部、与联接件另一端接合并能在将力从驱动轴传至旋转件的传递角位置和相对旋转件轴线倾斜的装卸角位置之间枢转的传递件;安装到旋转件并能绕轴线旋转的法兰,包括留隙容纳传递件的开口、设在开口中当联接器在传递角位置时调节传递件沿交叉方向运动的调节部、由传递件抵接以接收力的第二接收部和与第二接收部相对的相对部,在联接器在传递角位置且传递件一端接触调节部状态,当联接器相对法兰倾斜使传递件伸出距离较小侧移离第一接收部时,传递件这侧和第二接收部间接合深度及传递件这侧和相对部间接合深度大于零。还涉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文档编号G03G21/18GK101819400SQ20101012608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7日
发明者原伸嘉, 森冈昌也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