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3823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和装配有该感应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 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设备从原稿读取图像,将与该读取图像对应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在薄片 上,并且通过定影装置将该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薄片上。上述定影装置在诸如定影辊或热带的旋转部件和诸如加压辊的加压部件之间摄 入上述薄片,并通过对该薄片施加热和压力来定影同一薄片上的色调剂图像。在上述旋转部件的附近存在感应加热用的励磁线圈。通过在该励磁线圈中流入高 频电流,从而由该励磁线圈产生高频磁场。利用该高频磁场在旋转部件中产生涡电流,并利 用基于该涡电流的焦耳热使旋转部件发热。当小尺寸的薄片通过上述旋转部件和上述加压部件之间时,未与薄片接触的旋转 部件两侧部的温度变得比与薄片接触的旋转部件中央部的温度高。当旋转部件两侧部的温 度与中央部的温度相比大大上升时,形成旋转部件两侧部的橡胶等弹性部件的硬度过早地 低于形成中央部的橡胶等弹性部件的硬度。因此,缩短了旋转部件的使用期限。如果在小尺寸的薄片刚刚通过旋转部件和加压部件之间后,全尺寸的薄片就通过 该旋转部件和加压部件之间,则薄片上的色调剂向处于高温状态的旋转部件两侧部偏移, 从而导致定影不良。因此,在日本特开第2001-318545号公报中,在与可使用的所有尺寸的薄片所通 过的区域对应的位置上配置第一芯,在与除该通过区域外的区域对应的位置上配置居里点 低于上述第一芯的第二芯。对于第二芯而言,如果温度上升而超出居里点,则磁导率下降而 使磁通通不过。据此,抑制薄片的非通过区域中的旋转部件的温度上升。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提供居里点不同的两种芯,从而存在成本上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公开的定影装置包括进行旋转的旋转部件;加压部件,与上述旋转部 件接触而与该旋转部件一起旋转,并在上述加压部件和该旋转部件之间摄入被定影物,从 而对该被定影物施加压力;多个芯,沿着与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间隔 地排列,同时,与具有第一宽度的被定影物所通过的上述旋转部件的第一区域对置的位置 的形状和与第二区域对置的位置的形状互不相同,上述第二区域是具有宽于上述第一宽度 的第二宽度的被定影物通过的区域之中的、除了上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以及励磁线圈,安装在多个上述芯上,产生用于对上述旋转部件进行感应加热的高频磁场。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和优点将会在以下的说明中阐述,并且从所述说明中将变得 部分地显而易见,或可以通过实践本发明而获知。通过下文中特别指出的手段及其组合可 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优点。


附图结合于此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阐述了本发明的当前实施方式,并且与上 面给出的概括说明和下面给出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则。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图;图2是示出各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构成的图;图3是从上方观察图2的图;图4是从各芯侧观察图3的图;图5是示出各实施方式中的励磁线圈、各芯及用于保持各芯的结构的图;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装置的电路的框图;图7是示出各实施方式中的各芯的温度和磁通密度之间的关系的图;图8是示出各实施方式中的热带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的图;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各芯及其周边部的结构的图;图10是从各芯侧观察图9的图;图11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各芯及其周边部的结构的图;图12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各芯及其周边部的结构的图;图13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各芯及其周边部的结构的图;图14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各芯及其周边部的结构的图;图15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各主芯的结构的图;图16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各副芯的结构的图;图17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中的励磁线圈及各消磁线圈的结构的图;图18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中的励磁线圈的形状的图;图19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中的各消磁线圈对励磁线圈的安装状态的图;图20是分解示出第七实施方式中的励磁线圈及各消磁线圈的相互关系的图;图21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中的励磁线圈、各消磁线圈、各主芯及各副芯的结构的 图;图22是从侧方观察图21的图;图23是从箭头方向观察沿图22的B_B线的剖面的图;图24是第七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装置的电路的框图;图25是示出第八实施方式中的励磁线圈及保持架的结构的图;图26是示出第九实施方式中的消磁线圈及保持架的结构的图;图27是示出第十实施方式中的励磁线圈、消磁线圈及保持架的主要部分的图;图28是示出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的励磁线圈及各消磁线圈的形状的图;图29是分解示出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的励磁线圈及各消磁线圈的相互关系的图;图30是示出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的励磁线圈、各消磁线圈、各主芯及各副芯的结构的图;图31是从侧方观察图30的图;图32是示出图31的折回部及其尺寸的图;图33是从侧方观察图32的图;以及图34是示出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的热带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1)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图像形成设备的透视 图。图像形成设备1装配有图像读取器2和用于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图像读取器2用 于读取作为读取对象的图像。另外,图像形成设备1在上部装配有操作面板10,该操作面板 包括触摸面板式的显示器6和各种类型的操作键8。操作面板10位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侧 表面,也就是在前侧面即纸平面的近侧。图像形成设备1的后侧面在纸平面的后侧。图像 形成设备1的右侧面在纸平面的右侧。图像形成设备1的左侧面在纸平面的左侧。操作面板10的操作键8包括诸如数字小键盘、重置键、停止键及开始键等。在显示 器6中输入诸如薄片尺寸、复印份数、打印密度设置和撤消(pullout)处理等的各种处理。图像形成部装配有激光单元12、感光鼓14、带电器15、显影装置16、转印装置18、 清洁器20和除电(neutralization)装置22。图像形成设备1还装配有薄片供给装置24、 薄片输送路径26、薄片输送带28、定影装置30、排纸辊32,电路板34和检修门36。带电器15对旋转感光鼓14的外周面进行带电。激光单元12在旋转感光鼓14的 带电外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16将静电潜像通过色调剂逐步显影为色调剂图像。 转印装置18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在通过薄片输送路径26从薄片供给装置24输送的薄片上。 清洁器20清除残留在感光鼓14上的未被转印的色调剂。除电装置22对感光鼓14外周面 除电。薄片传输带28将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薄片输送到定影装置30。定影装置30对薄 片上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排纸辊32从图像形成设备1弹出其上的色调剂图像已被定 影的薄片。图像形成设备1的前侧面装配有检修门36,以向后侧暴露电路板34并且向前侧暴 露定影装置30,电路板34对图像形成部进行电控制,包括向定影装置30供电。电路板34 面对定影装置30的长度方向上的后侧端面。电路板34产生热,并通过阻断空气流动而在 图像形成设备1的后侧形成高温。通过使图像形成设备1的前侧通风,从而使检修门36内 侧的空间形成低温。图像形成设备1的后侧比前侧温度高。图2是定影装置30的剖面图。定影装置30包括定影辊41、张力辊42、以及架设 在该定影辊41和张力辊42之间的热带43,热带43作为旋转部件。该热带43和作为加压 部件的加压辊44上下夹挤作为被定影物的薄片70的输送路径。加压辊44以加压状态与 热带43的表面接触而与该热带43 —起旋转,并在加压辊44和该热带43之间摄入薄片70, 从而对同一薄片70施加压力。这时,通过热带43的热传递给薄片70,从而薄片70上的色 调剂71熔融,该熔融的色调剂71定影在薄片70上。上述定影辊41包括直径50mm、厚度2mm的芯轴2a、厚度5mm的发泡橡胶2b,并受到电机的动力而向箭头方向进行旋转。上述热带43是在厚度40 y m的金属导电层上按顺 序形成有厚度200 ym的固体橡胶层及厚度30 ym的剥离层的热带,宽度比薄片70的最大 尺寸的宽度大,且随着定影辊41的旋转而向箭头方向旋转。采用镍、不锈钢、铝及不锈钢和 铝的复合材料等,作为金属导电层。采用硅橡胶作为固体橡胶层。采用PFA管作为剥离层。 上述加压辊44包括旋转轴44a及用于向该旋转轴44a施加向上方向的偏置力的两个弹簧 44b。图3是从上方观察图2的图。如图3所示,沿着与热带43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 且在与定影辊41上的热带43对应的位置处,彼此间隔地排列有多个作为第一芯的主芯50 及多个作为第二芯的副芯51。在这些主芯50及副芯51上安装励磁线圈60,用于产生对热 带43感应加热用的高频磁场。多个主芯50及多个副芯51将励磁线圈60所产生的高频磁 场的磁通量供给给热带43。另外,以下将与热带43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热带43的 宽度方向。励磁线圈60通过卷绕漆包绞线而形成,其中,漆包绞线通过束扎例如16根被绝缘 包覆的线径0. 5mm的铜线而成。漆包绞线可在直径方向上压缩来减小线径。图4是从各线圈侧观察图3的图。多个主芯50以统一间隔排列在与热带43的中 央部(即具有第一宽度的薄片70所通过的第一区域)对应的位置处。多个副芯51以统一 间隔排列在与热带43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即第二区域)对置的位置处,其中,第二区域 是具有宽于上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的被定影物所通过的区域之中的除了上述第一区域 以外的区域。多个主芯50及多个副芯51仅仅是形状互不相同,都是相同材料的磁性体例 如是铁氧体。具体来说,多个主芯50在热带43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为Da。多个副芯51在热带 43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为Db。该多个副芯51的厚度Db比多个主芯50的厚度Da小。例 如,厚度Db为厚度Da的二分之一。当Da为10mm时,Db为5mm。此外,多个副芯51的相互 间隔比多个主芯50的相互间隔小。在热带43的周围配置用于将薄片70从热带43剥离的叶片45、以及以非接触状态 检测热带43的表面温度的热电堆型的第一温度传感器46及第二温度传感器47。第一温度 传感器46通过捕捉该热带43所发出的红外线光而检测热带43的第一区域的温度T1。第 二温度传感器47通过捕捉该热带43所发出的红外线光来检测热带43的第二区域的温度 T2。另外,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46、47不限于离开热带43的非接触型,也可以为与热带 43的表面接触的接触型。图5示出了用于保持励磁线圈60、多个主芯50及多个副芯51的结构。绝缘性保 持架80的多处的各臂81沿热带43的周面方向伸展。在这些臂81上安装励磁线圈60。此 外,保持架80的上部的多个肋82穿过励磁线圈60的内部空间。将多个主芯50及多个副 芯51嵌入并固定在这些肋82的相互之间。而且,将固定用的罩89盖在多个主芯50及多 个副芯51上。图6示出了定影装置30的电路。将整流电路91与商用交流电源90连接。该整 流电路91的输出端连接用于产生高频电流的半桥型倒相电路(也称开关电路)100。倒相 电路100包括与上述励磁线圈60共同形成谐振电路的谐振电容101、用于激励该谐振电路 的开关元件例如晶体管102、103,并通过该晶体管102、103的交替导通、截止,使高频电流流入励磁线圈60。通过该高频电流由励磁线圈60产生高频磁场。多个主芯50及多个副芯 51将从励磁线圈60产生的高频磁场的磁通供给至热带43。通过该磁通,在热带43中产生 涡电流。热带43通过基于该涡电流的焦耳热而发热。作为上述晶体管102、103,采用能够耐高压及耐大电流的IGBT、M0S-FET。晶体管 102的导通期间通常为固定。通过晶体管103的导通期间变化,从而流入励磁线圈60中的 高频电流的电平变化。因此,励磁线圈60的输出变化。在商用交流电源90和整流电流91之间的通电路上连接电流变压器92,该电流变 压器92的输出端连接输入检测部93。输入检测部93检测出对定影装置30的输入电力。倒相电路100中的励磁线圈60的通电路上连接电流变压器94,该电流变压器94 的输出端连接电流检测部95。电流检测部95检测出流入励磁线圈60中的高频电流。将上述温度传感器46、47、输入检测部93、电流检测部95、振荡电路97、PWM电路 98及驱动电路99与控制器96连接。振荡电路97输出20 70kHz的频率之中的、与来自 控制器96的指令相应的频率的交流电压信号。通过对振荡电路97的输出进行脉宽调制, PWM电路98生成与来自控制器96的指令相应的具有导通、截止功能的驱动信号。驱动电路 99根据PWM电路98生成的驱动信号对晶体管102、103进行导通、截止驱动。控制器96包括下面的(1)、(2)作为主要功能的控制部。(1)第一控制部,通过PWM电路98及驱动电路99控制励磁线圈60的输出,用于将 第一温度传感器46的检测温度T1维持在预定的设定值例如170°C,同时当第二温度传感器 47的检测温度T2异常上升时,通过PWM电路98及驱动电路99降低励磁线圈60的输出。(2)第二控制部,根据电流检测部95所检测出的高频电流检测出加热负荷,并按 照已检测出的加热负荷控制振荡电路97的振荡频率。接着,对作用进行说明。控制器96以例如最大输出1100W驱动励磁线圈60。通过该驱动,在励磁线圈60 中流入高频电流,并从励磁线圈60产生高频磁场。多个主芯50及多个副芯51将从励磁线 圈60产生的高频磁场的磁通供给至热带43。通过这样,热带43发热。第一温度传感器46检测热带43的温度T1。控制器96控制励磁线圈60的输出 用于将第一温度传感器46的检测温度T1维持在设定值170°C。这时,多个主芯50及多个 副芯51的温度因受到来自热带43的辐射热而变高。在A3尺寸及A4横尺寸等全尺寸的薄 片70连续通过热带43和加压辊44之间的时候,多个主芯50及多个副芯51的温度变为约 150°C。图7是示出多个主芯50及多个副芯51的温度和磁通密度之间的关系的图。温度 越高,多个主芯50及多个副芯51的磁通密度越小。通过多个主芯50及多个副芯51的磁通量数由流入励磁线圈60的高频电流决定。 如果多个主芯50及多个副芯51的温度为约150°C以下,则即使以最大输出1100W驱动励 磁线圈60的时候,通过多个主芯50及多个副芯51的磁通量数也不超出其多个主芯50及 多个副芯51的饱和磁通密度。不过,当多个副芯51的温度为约150°C时,通过多个副芯51 的磁通量数接近饱和磁通密度。在A4纵尺寸及B5尺寸等小尺寸的薄片70连续通过热带43和加压辊44之间时, 薄片70夺取热带43的作为第一区域的中央部的热。作为第二区域的热带43的两侧部由于没有被薄片70夺取热,所以温度比中央部上升得多。这时,通过来自热带43的两侧部的 辐射热,多个副芯51的温度上升超过150°C。如果多个副芯51的温度超过150°C,则通过 多个副芯51的磁通量数因超出同一副芯51的饱和磁通密度而向外泄漏。即,多个副芯51 处于磁饱和状态。如果多个副芯51处于磁饱和状态,则多个副芯51向热带43的两侧部供给的磁通 量数变少,从而热带43的两侧部所产生的涡电流减小。通过这样,能够抑制热带43的两侧 部的温度上升。这时,由于加热负荷减小,所以励磁线圈60的阻抗减小,高频电流增加。当电流检 测部95检测出的高频电流超出设定值时,则控制器96提高振荡电路97的振荡频率。通过 提高振荡频率,励磁线圈60的表观阻抗变大。通过这样,能够抑制高频电流的增加。因此, 如图8所示,热带43的中央部及两侧部的温度均一,都为控制温度、即170°C。如上所述,通过在与热带43的中央部对置的位置上配置多个主芯50,在与热带43 的两端部对置的位置上配置厚度比多个主芯50小的多个副芯51,从而能够均勻地维持热 带43的中央部及两侧部的温度。因此,与热带43接触的定影辊41的轴方向两侧部的弹性部件的硬度降低不会早 于定影辊41的轴方向中央部的弹性部件的硬度降低。因而,提高定影辊41及其周边部件 的使用期限。即使在小尺寸的薄片70刚刚通过热带43和加压辊44之间后、全尺寸的薄片70 就通过该热带43和加压辊44之间的情况下,薄片70上的色调剂71也不会向热带43的两 侧部偏移。因而,始终能够进行良好的定影。尤其多个主芯50及多个副芯51只是形状互不相同,其都是相同材料的磁性体诸 如是铁氧体。因此,不需要提供材料不同的两种芯,而能够防止成本上升。(2)第二实施方式着眼于多个副芯51的厚度Db是多个主芯50的厚度Da的一半这一点,采用图9 及图10所示的结构的多个主芯50。多个主芯50是结合与多个副芯51具有相同宽度的两 个芯而成的芯。由于只准备与多个副芯51相同形状的芯就可以,所以用一种用于形成芯的模具 就行。在这一点上成本也降低。其他的结构及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3)第三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随着离开热带43的中央部,多个副芯51的厚度逐渐减小,依次为 Dc、De、Df、Dg。随着温度上升,位于最端侧位置的厚度Dg的多个副芯51比其他的副芯51 先处于磁饱和状态。其他的结构及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4)第四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具有第一宽度的薄片70所通过的、热带43的第一区域靠近该热带 43的一端部。随之,改变了多个主芯50及多个副芯51的配置。其他的结构及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5)第五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具有第一宽度的薄片70所通过的、热带43的第一区域靠近该热带 43的一端部。随之,改变了多个主芯50及多个副芯51的配置。此外,随着离开热带43的 上述第一区域,多个副芯51的厚度逐渐减小,依次为Dc、De、Df、Dg、Dh、Di。随着温度上升, 位于最端侧位置的厚度Di的副芯51比其他的副芯51先处于磁饱和状态。其他的结构及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6)第六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多个副芯51的厚度与多个主芯50相同,都为Da。此外,如图15所 示,多个主芯50为E型形状,包括突出形状的三个部位50a、50b、50c。这些突出形状的部位 50a.50b.50c比其他部位接近热带43。中央的突出形状的部位50a沿热带43的旋转方向 的宽度为Ha。如图16所示,多个副芯51为E型形状,并包括突出形状的三个部位51a、51b、51c。 这些突出形状的部位51a、51b、51c比其他的部位接近热带43。中央的突出形状的部位51a 沿热带43的旋转方向的宽度为Hb。该宽度Hb小于多个主芯50的突出形状的部位50a的 宽度 Ha。例如,Ha = 12mm、Hb = 7mm。多个副芯51在温度超出150°C时处于磁饱和状态。其他的结构及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7)第七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励磁线圈60的中央部的第一部位60a与热带43的第一区域对置。 励磁线圈60的两端部的第二部位60b与热带43的第二区域对置。第一部位60a的内侧开 口的、沿热带43的旋转方向的宽度为La。各第二部位60b为沿热带43的旋转方向向内侧 变窄的形状。各第二部位60b的内侧开口的、沿热带43的旋转方向的宽度为Lb。该宽度 Lb比第一部位60a的宽度La小。而且,在励磁线圈60的各第二部位60b上分别重叠消磁线圈61。这些消磁线圈 61通过卷绕漆包绞线而形成,其中,漆包绞线通过束扎例如16根被绝缘包覆的线径0. 5mm 的铜线而成,并产生用于抵消励磁线圈60的各第二部位60b所产生的高频磁场的磁通量的 高频磁场。图18示出励磁线圈60的形状。图19示出各消磁线圈61相对于励磁线圈60的 安装状态。图20分解示出励磁线圈60及各消磁线圈61的相互关系。图21示出励磁线圈 60、各消磁线圈61、多个主芯50、多个副芯51的结构。图22是从侧方向观察图21的图。多 个主芯50及多个副芯51的厚度彼此相同。图23是示出沿图22的B-B线的剖面图。也就是,由于励磁线圈60的各第二部位 60b的相对的两边部向内侧变窄,所以能够将各消磁线圈61的相目对的两边部与励磁线圈 60 一起直接地放置在上述保持架80的上面上。通过这样,能够让各消磁线圈61尽量靠近 热带43。并且,能够尽量缩小各消磁线圈61的放置空间。而且,能够自由地选定励磁线圈 60及各消磁线圈61与多个副芯51之间的间隙尺寸Q。例如,如果使间隙尺寸Q变小,则励 磁线圈60及各消磁线圈61与热带43的磁耦合变强。另一方面,如果使间隙尺寸Q扩大, 则励磁线圈60及各消磁线圈61与热带43的磁耦合变弱。此外,保持架80的上部的多个绝缘用肋83进入励磁线圈60的各第二部位60b和 各消磁线圈61之间,将各第二部位60b和各消磁线圈61绝缘。
图24示出定影装置30的电路。将整流电路90、110与商用交流电源90连接。而 且,整流电路91的输出端连接用于产生高频电流的半桥型倒相电路100。整流电路110的 输出端连接用于产生高频电流的半桥型倒相电路200。倒相电路200包括与上述各消磁线 圈61共同形成谐振电路的谐振电容201、用于激励该谐振电路的开关元件例如晶体管202、 203,并通过该晶体管202、203的交替导通、截止,向各消磁线圈61流入高频电流。将该晶 体管202、203与控制器96连接。控制器96驱动倒相电路200,以使得流入各消磁线圈61中的高频电流的相位与流 入励磁线圈60中的高频电流的相位相差180度。通过这样,各消磁线圈61产生用于抵消 励磁线圈60的各第二部位60b所产生的高频磁场的磁通的高频磁场。而且,在小尺寸的薄片70连续通过热带43和加压辊44之间时,控制器96驱动励 磁线圈60及各消磁线圈61。通过驱动该各消磁线圈61,从而抵消励磁线圈60的各第二部 位60b所产生的高频磁场的磁通。因此,能够防止热带43的两侧部的不必的温度上升。其他的结构及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先来描述该第七实施方式的特征。一种定影装置,包括进行旋转的旋转部件;加压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接触而与 同一旋转部件一起旋转,并在所述加压部件和该旋转部件之间摄入被定影物从而对该被定 影物施加压力;多个芯,沿着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间隔地排列 ’励 磁线圈,安装在多个所述芯上,在产生用于对所述旋转部件进行感应加热的高频磁场的同 时,与第二区域对置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部位的宽度小于与具有第一宽度的被定影物所通过 的、所述旋转部件的第一区域对置的第一部位的宽度,所述第二区域是具有宽于所述第一 宽度的第二宽度的被定影物所通过的区域之中的除了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所述旋转部件 的区域;以及一个或多个消磁线圈,与所述励磁线圈的所述第二部位重叠,产生用于抵消所 述励磁线圈的第二部位所产生的高频磁场的磁通的高频磁场。(8)第八实施方式该第八实施方式相当于上述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励磁线圈60的各第二部位60b由于相对的两边部向内侧变窄,所以有抵消自身所 产生的高频磁场的磁通的可能性。相对的两边部的间隔越窄,该抵消作用越强。当因该各第二部位60b中的磁通的抵消作用强而热带43的两端部的发热变弱时, 则如图25所示,通过形成在保持架80的上面上的各凸起部84抬高励磁线圈60的第一部 位60a的相对的两边部,从而使得离开热带43。另外,图25是相当于沿上述图22的A-A线 的剖面。通过该结构,稍减弱励磁线圈60的第一部位60a和热带43之间的磁耦合,从而确 保励磁线圈60整体和热带43之间的磁耦合的良好的平衡。(9)第九实施方式该第九实施方式也相当于上述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26所示,当各消磁线圈61的消磁作用强时,通过形成在保持架80的上面上 的凸起部85抬高各消磁线圈61,从而使得离开热带43。这样,能够通过增减凸起部85的厚度,调节各消磁线圈61的消磁作用。此外,凸起部85的上缘部85a为曲面形状。因该曲面形状的存在,只要将各消磁线圈61放置在保持架80上,各消磁线圈61就以适应保持架80的凸起部85的方式进行变 形。因而,不需要进行预先整形各消磁线圈61的工作。(10)第十实施方式该第十实施方式也相当于上述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27所示,在保持架80的上面的多个绝缘肋86在进入励磁线圈60的各第二 部位60b和各消磁线圈61之间的同时,呈覆盖该各第二部位60b的弯曲形状。通过采用这 些绝缘肋86,可以可靠地将各第二部位60b和各消磁线圈61绝缘。图27是相当于沿上述图22的B-B线的剖面。另外,在第八实施方式至第十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备置使流入各消磁线圈61的高 频电流的相位与流入励磁线圈60的高频电流的相位同步的动作模式。在因某些原因而导 致热带43的两侧部的温度下降的情况下,可通过设定该动作模式来补偿热带43的两侧部 的温度下降。通过这样,可以均勻地维持热带43的中央部及两侧部的温度。(11)第十一实施方式该第十一实施方式也相当于上述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28所示,在各消磁线圈61的两端部之中,面对热带43的中央部的一侧的端 部是向背离热带43的方向弯曲立起的弯曲部61a。图29分解示出励磁线圈60及各消磁线圈61的相互关系。图30示出励磁线圈60、 各消磁线圈61、多个主芯50、多个副芯51的结构。图31是从侧方向观察图30的图。多个 主芯50及多个副芯51的厚度为彼此相同。此外,图32是示出在图31中的各弯曲部61a及其尺寸的图。图33是从侧方向观 察图32的图。各弯曲部61a通过弯曲作为各消磁线圈61的构成元件的漆包绞线61x而形成。在 进行该弯曲时,将处于卷绕状态的漆包绞线61x向其层叠方向压缩从而形成椭圆形状。通 过这样,在尽量缩小漆包绞线61x在层叠方向上的高度尺寸M的同时,将弯曲部61a的、在 热带43的横宽方向上的宽度尺寸N设定为比漆包绞线61x的原本的线形大。各弯曲部61a将各消磁线圈61所产生的高频磁场的磁通集中传递至热带43的局 部。为了尽量提高该集中的程度,设定上述高度尺寸M及宽度尺寸N。通过采用该各消磁线圈61能够明确区分对励磁线圈60所产生的高频磁场的磁通 施加抵消作用的区域和不施加抵消作用的区域的界限。图34示出了热带43的横宽方向的温度分布。也就是,在热带43的中央部为固定 温度,而在离开该中央部处温度急剧下降。作为参考,图中的虚线示出了没有各弯曲部61a 时的温度分布,且从中央部的温度下降的斜率是缓和的。以下描述该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特征。一种定影装置,包括进行旋转的旋转部件;加压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接触而与 该旋转部件一起旋转,在所述加压部件和该旋转部件之间摄入被定影物从而对该被定影物 施加压力;多个芯,沿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间隔地排列;励磁线圈, 安装在多个所述芯上,产生用于对所述旋转部件进行感应加热的高频磁场;以及一个或多 个消磁线圈,安装在多个所述芯上,且与具有第一宽度的被定影物所通过的、所述旋转部件 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中的该第二区域对置,并在产生用于抵消所述励磁线圈所产生的高频磁场的磁通的高频磁场的同时,面对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侧的端部向背离所述旋转部件的 方向弯曲,所述第二区域是具有宽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的被定影物所通过的区域之 中的除了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区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定影装置,包括进行旋转的旋转部件;加压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接触而与所述旋转部件一起旋转,并在所述加压部件和所述旋转部件之间摄入被定影物,从而对该被定影物施加压力;多个芯,沿着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间隔地排列,同时,与具有第一宽度的被定影物所通过的、所述旋转部件的第一区域对置的位置的形状和与第二区域对置的位置的形状互不相同,所述第二区域是具有宽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的被定影物所通过的区域之中的除了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以及励磁线圈,安装在多个所述芯上,产生用于对所述旋转部件进行感应加热的高频磁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多个所述芯包括多个第一芯及多个第二芯,多个所述第一芯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第 一区域对置,且在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是统一的,多个所述第 二芯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第二区域对置,且在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上 的厚度小于多个所述第一芯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多个所述第二芯的彼此间隔小于多个所述第一芯的彼此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多个所述第二芯的厚度是多个所述第一芯的厚度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芯是结合多个与所述第二芯具有相等宽度的芯而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随着远离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第一区域,多个所述第二芯的厚度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多个所述芯包括多个第一芯及多个第二芯,多个所述第一芯在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 第一区域对置的同时,至少一个部位是比其他部位更靠近所述旋转部件的凸形状,多个所 述第二芯在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第二区域对置的同时,至少一个部位是比其他部位更靠 近所述旋转部件的凸形状,并且所述凸形状的部位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芯的凸形状的部位 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第一区域的温度;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励磁线圈的输出,以将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维持在预定 的设定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第一区域的温度Tl ;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第二区域的温度T2 ;以及控制器,控制所述励磁线圈的输出,以将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Tl维持在预 定的设定值,并且,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T2异常上升时,降低所述励磁线圈 的输出。
10.一种定影装置,包括进行旋转的热辊;加压辊,与所述热辊接触而与所述热辊一起旋转,并在所述加压辊和所述热辊之间摄 入薄片,从而对该薄片施加压力;多个芯,沿着与所述热辊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间隔地排列,同时,与具有第一宽 度的薄片所通过的、所述热辊的第一区域对置的位置的形状和与第二区域对置的位置的形 状互不相同,所述第二区域是具有宽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的薄片所通过的区域之中 的除了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以及励磁线圈,安装在多个所述芯上,产生用于对所述热辊进行感应加热的高频磁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多个所述芯包括多个第一芯及多个第二芯,多个所述第一芯与所述热辊的所述第一区 域对置,且在与所述热辊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是统一的,多个所述第二芯与所 述热辊的所述第二区域对置,且在与所述热辊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小于多个所 述第一芯的厚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多个所述第二芯的彼此间隔小于多个所述第一芯的彼此间隔。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多个所述第二芯的厚度是多个所述第一芯的厚度的一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芯是结合多个与所述第二芯具有相等宽度的芯而成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随着远离所述热辊的所述第一区域,多个所述第二芯的厚度逐渐减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多个所述芯包括多个第一芯及多个第二芯,多个所述第一芯与所述热辊的所述第一区 域对置,且至少一个部位是比其他部位更靠近所述热辊的突出形状,多个所述第二芯与所 述热辊的所述第二区域对置,且至少一个部位是比其他部位更靠近所述热辊的突出形状, 并且所述突出形状的部位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芯的突出形状的部位的宽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热辊的所述第一区域的温度;以及控制器,控制所述励磁线圈的输出,以将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维持在预定的设 定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热辊的所述第一区域的温度Tl ;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热辊的所述第二区域的温度T2 ;以及控制器,控制所述励磁线圈的输出,以将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Tl维持在预 定的设定值,并且,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T2异常上升时,降低所述励磁线圈 的输出。
19.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通过加热而将形成在薄片上的图像定影在该薄片上的定 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包括进行旋转的旋转部件;加压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接触而与所述旋转部件一起旋转,并在所述加压部件和所 述旋转部件之间摄入被定影物,从而对该被定影物施加压力;多个芯,沿着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间隔地排列,同时,与具有第 一宽度的被定影物所通过的、所述旋转部件的第一区域对置的位置的形状和与第二区域对 置的位置的形状互不相同,所述第二区域是具有宽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的被定影物 所通过的区域之中的除了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以及励磁线圈,安装在多个所述芯上,产生用于对所述旋转部件进行感应加热的高频磁场。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多个所述芯包括多个第一芯及多个第二芯,多个所述第一芯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第 一区域对置,且在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是统一的,多个所述第 二芯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第二区域对置,且在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上 的厚度小于多个所述第一芯的厚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在该定影装置中,多个主芯(50)及多个副芯(51)沿着与热带(43)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间隔地排列。多个主芯(50)与具有第一宽度的薄片(70)所通过的、热带(43)的第一区域对置。多个副芯(51)与第二区域对置,所述第二区域是具有宽于上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的薄片(70)所通过的区域之中的除了上述第一区域之外的、热带(43)的区域。多个副芯(51)在与热带(43)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小于多个主芯(50)的厚度。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1866136SQ20101014957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9日
发明者中山浩, 山内洋亮, 木野内聪, 横山秀治, 菊地和彦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