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曝光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695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扫描曝光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扫描曝光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背景
图像形成装置的扫描曝光装置可以具有外壳以及固定于外壳的盖子。这种外壳 和盖子可能因为受热而膨胀并变形。JP-A-2002-148543公开了通过将盖子与外壳扣紧来 抵消由于热膨胀导致的变形的力的技术。JP-A-2005-156781公开了如下的技术通过将 具有两对或更多对扫描曝光单元的扫描曝光装置在多个扫描曝光单元的大约中心处与光 学盒、盖子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外壳的一部分扣紧,来防止由于部件之间的热膨胀差异而 导致的光学盒的变形(例如弯曲和扭曲),以减少扫描线的偏转和倾斜。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保持扫描曝光装的外壳的刚性的同时,通过对外壳和盖 子的固定位置的布置,防止了由于其外壳的热变形而导致的光畸变。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扫描曝光装置,该扫描曝光装置包括反射部 件,其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从第一端部延伸到第二端部的宽度,以反射由照射单元照射 的光;外壳,该外壳具有底部、所述第一端部所固定于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二端部所固 定于的并面对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以及与所述底部相对地设置的开口,该开口沿 所述反射部件反射的光的方向开口;和覆盖所述开口的盖子,所述盖子形成允许由所述 反射部件反射的光通过的通过部分,并提供第一固定位置和与所述第一固定位置成对的 第二固定位置,所述盖子在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盖子在所述 第二固定位置固定在所述第二侧壁上,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二固定位置被 设置为使得所述主扫描方向穿过它们之间。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通过部分 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二固定位置之间。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成对的所述第 一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二固定位置是基于下列内容中的至少一项而确定的产生热量的发 热单元的位置、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支承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 第三侧壁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从所述底部到所述开口的高度。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二方面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成对的所述第 一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二固定位置是基于下列内容中的至少一项而确定的产生热量的发 热单元的位置、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支承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 第三侧壁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从所述底部到所述开口的高度。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和所 述盖子通过紧固件而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二固定位置。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二方面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和所4述盖子通过紧固件而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二固定位置。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三方面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和所 述盖子通过紧固件而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二固定位置。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反射部件 的所述第一端部由所述第一侧壁在预定范围内能移动地支承,并且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 第二端部由所述第二侧壁在预定范围内能移动地支承。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二方面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反射部件 的所述第一端部由所述第一侧壁在预定范围内能移动地支承,并且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 第二端部由所述第二侧壁在预定范围内能移动地支承。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三方面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反射部件 的所述第一端部由所述第一侧壁在预定范围内能移动地支承,并且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 第二端部由所述第二侧壁在预定范围内能移动地支承。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五方面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反射部 件的所述第一端部由所述第一侧壁在预定范围内能移动地支承,并且所述反射部件的所 述第二端部由所述第二侧壁在预定范围内能移动地支承。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盖子和 所述外壳由具有不同线性膨胀系数的材料形成。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二方面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盖子和 所述外壳由具有不同线性膨胀系数的材料形成。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三方面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盖子和 所述外壳由具有不同线性膨胀系数的材料形成。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五方面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盖子和 所述外壳由具有不同线性膨胀系数的材料形成。
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提供了根据第八方面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盖子和 所述外壳由具有不同线性膨胀系数的材料形成。
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扫描曝 光装置,该扫描曝光装置包括反射部件,其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从第一端部延伸到第 二端部的宽度,以反射由照射单元照射的光;外壳,该外壳具有底部、所述第一端部所 固定于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二端部所固定于的并面对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以及与 所述底部相对地设置的开口,该开口沿所述反射部件反射的光的方向开口;和覆盖所述 开口的盖子,所述盖子形成允许由所述反射部件反射的光通过的通过部分,并提供第一 固定位置和与所述第一固定位置成对的第二固定位置,所述盖子在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固 定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盖子在所述第二固定位置固定在所述第二侧壁上;以及图像 形成单元,其基于从所述扫描曝光装置照射的光来形成图像,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位置 和所述第二固定位置被设置为使得所述主扫描方向穿过它们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保持扫描曝光装的外壳的刚性的同时,通过对外壳 和盖子的固定位置的布置,防止了由于其外壳的热变形而导致的光畸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一对固定位置不在通过部分的两侧的情况相比,防 止了盖子在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之间的方向上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中的每一个,考虑外壳变形的容易程度来确 定固定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第六方面以及第七方面中的每一个,与通过并非紧固 件的手段来固定外壳和盖子的情况相比,可以保持外壳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第九方面、第十方面以及第十一方面中的每一个,可 以调整由反射部件所反射的光的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第十三方面、第十四方面、第十五方面以及第十六 方面中的每一个,与外壳和盖子由具有相同线性膨胀系数的材料形成的情况相比,防止 了由于扫描曝光装置的外壳受热变形而导致的光畸变。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通过对外壳和盖子的固定位置的布置,防止了由于 扫描曝光装置的外壳的变形而导致的光畸变。


现在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2是扫描曝光装置的外壳的示意图3是扫描曝光装置的正投影图4是扫描曝光装置的内部结构图5是反射部件的图6是为了与扫描曝光装置进行比较而示出的另一个扫描曝光装置的图7A和图7B是描述扫描曝光装置的变形的情形的图8是具有六个固定位置的线性膨胀盖的图9是表示扫描曝光装置中的扫描宽度变化的时间变化的图10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扫描曝光装置的线性膨胀盖的图11是表示扫描曝光装置中的扫描宽度变化的时间变化的图12A到图12D是根据修改例的扫描曝光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图像形成装置 1包括扫描曝光装置10、显影装置20、转印单元30、堆叠器40、传送单元50以及定影 单元6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扫描曝光装置10、显影装置20、转印单元30、堆叠器 40、传送单元50以及定影单元60彼此协作并充当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单元。显影装 置20包括显影单元21Y、21M、21C以及21K。显影单元21Y、21M、21C以及21K分 别形成相应颜色(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色粉图像。显影单 元21Y、21M、21C以及21K是这样设置的显影单元21Y位于最高位置,并且显影单元 21K位于最低位置。换言之,显影单元21Y位于比显影单元21K相对更高的位置。显 影单元21Y、21M、21C以及21K分别包括感光鼓22Y、22M、22C以及22K(以下,当 不需要在这些感光鼓之间进行区别时,将其各自称为感光鼓22)。扫描曝光装置10响应 于图像信号对感光鼓22进行曝光。
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将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顶部到堆叠器40的方向定义为向 下方向,并且将从堆叠器40到扫描曝光装置10以及显影装置20中的每一个的方向定义 为向上方向。
扫描曝光装置10包括外壳11以及盖子12。扫描曝光装置10位于显影装置20 和堆叠器40之间。扫描曝光装置10包括用于对光进行引导并向感光鼓22发光的部件。 扫描曝光装置10利用下面描述的反射部件,反射并引导光。外壳11由例如塑料的材料 形成,并容纳用于对光进行引导的部件和反射部件。外壳11具有在发光的方向上开口的 开口 13。盖子12由例如塑料的材料形成,并关闭开口 13。
由扫描曝光装置10曝光感光鼓22,并且在它们的表面上形成潜像。显影装置 20向感光鼓22提供色粉,在感光鼓22的表面上对潜像进行显影并形成色粉图像。将形 成在感光鼓22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被设置为接触感光鼓22的中间转印带31。二次转印 辊32以及支承辊33将从感光鼓22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的色粉图像转印到由传送单元50 传送的记录介质2上。通过传送单元50将其上转印了图像的记录介质2传送到定影单元 60。
定影单元60包括例如卤素灯的热源,并对转印到记录介质2上的色粉图像进行 定影。通过传送单元50的输出辊51将其上定影有图像的记录介质2输出到图像形成装置 1的外部。以此方式,图像形成装置1在记录介质2上形成图像。堆叠器40包括给纸辊 41,并且存储记录介质2。堆叠器40将存储的记录介质2供给到传送单元50。传送单 元50包括多个辊,并且传送记录介质2。记录介质2是根据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示例。 注意,根据本发明的记录介质不限于由纸形成的介质,而可以是由塑料形成的介质。
图2是扫描曝光装置10的外壳11的示意图。在图2中箭头Dl表示沿着排成 一行的显影单元21Y、21M、21C以及21K(其设置在扫描曝光装置10的上部)从显影单 元21Y到显影单元21K的方向。为了便于说明,将由箭头Dl表示的方向定义为向前方 向,并且将与向前方向相反的方向定义为向后方向。外壳11包括前壁11a、后壁lib、 右侧壁Ilc以及左侧壁lld,其形成开口 13。前壁Ila和后壁lib分别位于开口 13的前 面和后面。右侧壁Ilc以及左侧壁Ild位于彼此面对的位置。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右 侧壁Ilc以及左侧壁Ild中的一个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侧壁”,另一侧壁对应于根 据本发明的“第二侧壁”。
右侧壁Ilc和左侧壁Ild的端部接触前壁Ila和后壁lib的端部。外壳11包括 在开口 13的对面上的底部lie。底部lie接触前壁11a、后壁lib、右侧壁Ilc以及左 侧壁Ild的端部,这些端部位于开口 13的对面。当从开口 13到底部lie的方向观看、 同时前壁Ila位于上头时,右侧壁Ilc和左侧壁Ild分别位于右面和左面。为了便于说 明,以下将右侧壁Ilc和左侧壁Ild在从底部lie到开口 13的方向上的各长度称为“高 度”。将较大的高度描述为高,将较小的高度描述为低。右侧壁Ilc以及左侧壁Ild被 形成使得后壁lib的高度高于前壁Ila的高度。换言之,右侧壁Ilc和左侧壁Ild由前 壁Ua形成的高度低于由后壁lib形成的高度。
图3是扫描曝光装置10的正投影图。盖子12具有通过部分121Y、121M、 121C以及121K(当不需要在这些通过部分之间进行区别时,以下将其各自称为通过部分 121)。通过部分121允许从下述的扫描曝光装置10的内部发出的光通过。各个通过部分121可以具有配备有透明部件(例如由塑料制成的部件)的结构,或者可以仅仅是没有 阻止光线通过的任何部件的孔部分。连接部分113由例如塑料的材料形成,并固定于后 壁lib。连接部分113通过例如螺钉和螺栓的紧固件而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1。
固定位置122-1、122-2以及122-3(当不需要在这些固定位置之间进行区别时, 以下将其各自称为固定位置12 是孔。在固定位置122-1、122-2以及122-3,通过包括 例如螺钉和螺母的螺丝或固定螺丝(未示出)的紧固件来固定外壳11和盖子12。固定位 置122-1和固定位置122-3位于盖子12上的左侧壁Ild侧。固定位置122-2位于盖子12 上的右侧壁Ilc侧。固定位置122-1和固定位置122-2是如下定位的使得当从上面观 察扫描曝光装置10时,通过部分121M位于这些固定部分之间。固定位置122-3和固定 位置122-2是如下定位的使得当从上面观察扫描曝光装置10时,通过部分121Y位于 这些固定部分之间。这种两个分别位于左侧壁Ild以及右侧壁Ilc侧、并且具有特定位 置关系的固定位置称为“成对的固定位置”。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固定位置122-1和 固定位置122-2可以成对,或另选地,固定位置122-3和固定位置122-2可以成对。然 而,固定位置122-1和固定位置122-3之一不与固定位置122-2成对。成对的固定位置 中的一个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固定位置”,并且另一个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第 二固定位置”。注意,可以通过例如配合件(snap fit)的一对零件将外壳11和盖子12固 定于固定位置122,这种零件对的各个零件分别形成在外壳11和盖子12中的一个上,以 彼此配合。
图4是扫描曝光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照射单元101包括用于照射对应于Y、 M、C和K颜色的光的光源,并基于要形成的图像向旋转多棱镜102照射光。在示例性 实施方式中,照射单元101的光源照射激光。旋转多棱镜102具有多个用于反射光的反 射面,并且当由未示出的例如马达的驱动装置旋转时向fθ透镜103反射入射光。f0透 镜103具有基于入射角Θ来校正焦距f的扭曲特性。由旋转多棱镜102反射的激光以恒 定的角速度移动。f θ透镜103具有校正激光以使得激光以恒定的速度照射感光鼓22的 表面的功能。反射的激光经由f θ透镜103入射到反射部件104上。反射部件104具有 例如反射镜的反射器,并反射入射激光。
注意,照射单元101可以设置在扫描曝光装置10的外部。此时,外壳11包括 允许由旋转多棱镜102反射的光通过的部件。
反射光被反射部件105、反射部件106Υ、106Μ、106C或106Κ (当不需要在这些 反射部件之间进行区别时,以下将其各自称为“反射部件106” )中的任一个、以及反射 部件107Υ、107Μ、107C或107Κ(当不需要在这些反射部件之间进行区别时,以下将其 各自称为“反射部件107”)中任一个反射,并被读出到任一通过部分12。例如,反射 部件105将对应于Y的激光反射到反射部件106Υ。反射部件106Υ将激光反射到反射部 件107Υ。反射部件107Υ将激光反射到通过部分121Υ。激光穿过通过部分121Υ,并照 射显影装置20Υ的感光鼓22Υ。Μ、C和K颜色的其它激光通过反射部件105而反射到 相应的反射部件106。然后通过相应的反射部件107反射激光,并且激光入射到相应的通 过部分121。
连接部分111和112是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图像形成装置1的本体和扫描 曝光装置10通过例如螺钉和螺栓的紧固件相连接。连接部分111位于底部lie上的前壁8Ila侧。连接部分112位于底部lie上的连接部分113侧。注意,连接部分112可以位 于底部lie上的后壁lib侧。
图5是示出反射部件的图。图5示出当从上方观察扫描曝光装置10时的反射部 件105、反射部件106以及反射部件107。图5中的长和双短交替的虚线表示固定位置 122。此外,在图5中底部lie由阴影表示,以将它与反射部件105、反射部件106和反 射部件107区别。反射部件105、反射部件106以及反射部件107具有例如反射镜的反射 器。反射部件105、反射部件106以及反射部件107被支承为,使得这些端部能够在预定 范围内朝向右侧壁Ilc和左侧壁lid。反射部件105、反射部件106和反射部件107通过 改变端部的固定位置和反射镜角度二者来调整激光的路径。反射部件105、反射部件106 以及反射部件107、右侧壁Ilc以及左侧壁Ild具有调整位置的机制。在示例性实施方式 中,固定到右侧壁Ilc或左侧壁Ild的一个端部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端部”,并且 另一个端部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端部”。旋转多棱镜102和f θ透镜103以恒定 速度沿着从右侧壁Ilc到左侧壁Ild的方向(或相反的方向)反射由照射单元101照射的 激光。
反射部件105、106和107具有使得它们能够反射沿向右和向左的方向移动的激 光的宽度。反射部件107将激光反射到开口 13。由反射部件107反射的激光穿过通过 部分121,并照射感光鼓22。感光鼓22沿着反射部件107设置。基于要形成的图像数 据的激光在移动的同时照射感光鼓22的操作被称为“扫描”。此外,激光的扫描方向被 称为主扫描方向。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从右侧壁Ilc到左侧壁Ild的主扫描方向D2 执行扫描。反射部件105、106和107被定位为使得这些部件的纵向方向沿着主扫描方向 D2。
如果外壳11变形,则向反射部件105、106和107的分别固定到右侧壁Ilc和左 侧壁Ild的端部施加力。反射部件105、106和107基于所施加的力的方向而具有例如偏 转和扭曲的变形。当发生变形时,反射部件105、106和107改变激光的路径。如果由 沿着改变的路径移动的激光来执行扫描,则图像显影的位置发生偏移。
图6是为与扫描曝光装置10进行比较而示出的另一扫描曝光装置IOp的图。除 了固定位置之外,扫描曝光装置IOp具有与扫描曝光装置10相同的结构。在扫描曝光装 置 IOp 的盖子 12ρ 上,设置了六个固定位置 122ρ-1、122ρ_2、122ρ_3、122ρ_4、122ρ-5 和12办-6。固定位置12办-1和固定位置12办-2是这样设置的使得连接这两个固定位 置的直线平行于主扫描方向D2。以下将成对固定位置的这种关系称为“平行”关系。 固定位置12办-3和固定位置12办-4、以及固定位置12办-5和固定位置12办_6具有平行 关系。
图7Α和图7Β是描述扫描曝光装置IOp的变形的图。图7Α和图7Β从正面示 出扫描曝光装置IOp的内部。在图7Α和图7Β中,作为内部部件,仅示出了反射部件 106C和107C。固定位置122ρ-1和122ρ_2分别位于盖子12ρ上的左侧壁Ild侧和右侧 壁Ilc侧。盖子12和外壳11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固定位置12办-1和12办-2。扫描曝光 装置IOp的盖子12和外壳11由具有不同成分的材料形成。当盖子12和外壳11具有不 同成分时,盖子12和外壳11具有不同的线性膨胀系数。例如,假设盖子12由具有比外 壳11的线性膨胀系数更大的线性膨胀系数的材料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线性膨胀的盖子12p对右侧壁Ilc和左侧壁Ild的端部施加朝向外壳11外侧的力。
在另一方面,外壳11在与由盖子12p施加的力相反的方向上向盖子12p施加 力。这些力是盖子12和外壳11在固定位置122p沿着主扫描方向D2彼此相对施加的作 用-反作用力。固定位置12办_1和固定位置12办-2是被设置为具有平行关系的成对固 定位置。因此,反作用力从外壳11在固定位置12 沿盖子12受到压缩的方向作用于盖 子12上。此时,盖子1 和外壳11的变形状况由盖子1 和外壳11的各自的弹性系数 来确定。例如,假设扫描曝光装置IOp的外壳11被形成为使得在主扫描方向的刚性小于 盖子12p的体积模量(bulk modulus)。在这种情况下,外壳11由于盖子12p施加的力而 朝向外壳11的外部发生变形。
图7A是在线性膨胀之前的盖子12p的图。图7B是由于盖子12p的线性膨胀而 具有偏斜的外壳11的图。偏斜的外壳11的右侧壁IlC和左侧壁Ild向反射部件106C和 107C的端部施加力,使得反射部件106C和107C的各中心部分朝向盖子1 变得凸起(向 上)。力导致反射部件106C和107C弯曲,使得这些中心部分朝向盖子12p凸起。激光 在反射部件107C的上半表面反射,并移动到通过部分121C。换言之,激光在凸面上反 射,由此扫描的从起始位置到结束位置的宽度扩大。以下将此宽度称为“扫描宽度”, 并且该宽度的长度被称为“扫描宽度的变化”。扫描宽度的变化受右侧壁Ilc和左侧壁 Ild的位于盖子1 侧的端部的变形的容易程度的影响。更具体地说,当在主扫描方向 D2上向端部施加力时,扫描宽度的变化受弯曲刚性和扭曲刚性(以下称为“刚性”)的 影响。
现在转到图4,扫描曝光装置IOp的左侧壁Ild具有图4所示的结构。针对在主 扫描方向D2上施加的力,左侧壁Ild受到前壁Ila和后壁lib支承。因此,左侧壁Ild 上的更靠近前壁Ila或后壁lib的部分受到很强支承以抵抗该力。换言之,在越靠近前 壁Ila或后壁lib的距离处,左侧壁Ild的刚性更大。此外,左侧壁Ild的刚性在其高 度较低处是更大的。如上所述,左侧壁Ild在前壁Ila侧是更高的,并且朝向后壁lib 侧变低。因此,在包围通过部分121M的部分中的左侧壁Ild的盖子12p侧的端部的刚 性比其它部分的刚性小。
盖子12p的线性膨胀的水平也随着施加到盖子12p的热量而改变。扫描曝光装 置10包括发热的部件。例如,照射单元101在它将电能转换为光时发热。旋转多棱镜 102由于驱动单元的驱动而发热。具体地说,旋转多棱镜102产生最大量的热。从而, 与其它部分相比,盖子12p在通过部分121M和通过部分121Y之间的部分(该部分位于 旋转多棱镜102在垂直方向的上部)经受更大量的热。照射单元101和旋转多棱镜102 各自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发热单元。
图8是扫描曝光装置IOp的线性膨胀的盖子12p的图。如上所述,外壳11和盖 子1 在固定位置12 沿着主扫描方向D2彼此施加的作用-反作用力。一对固定位置 122p-l和固定位置122p-2、一对固定位置122p_3和固定位置122p_4、以及一对固定位置 122p-5和固定位置12办-6被设置为使得每一对具有平行关系。因此,在固定位置12 在盖子12受到压缩的方向从外壳11将反作用力施加到盖子12。也假设外壳11被形成为 使得主扫描方向的刚性小于盖子12p的体积模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盖子1 所施加 的力,外壳11在具有平行关系的成对固定位置朝向外壳11的外侧发生变形。
如上所述,在通过部分121M的周围、或者通过部分121M和通过部分121Y之 间的部分的周围,右侧壁Ilc和左侧壁Ild的位于盖子12p侧的端部的刚性是最小的。此 外,盖子1 上的通过部分121M和通过部分121Y之间的部分受到由旋转多棱镜102产 生的较大量的热。因此,在盖子12p上的通过部分121M和通过部分121Y之间的部分, 右侧壁Ilc和左侧壁Ild由于线性膨胀而膨胀的量增大。由于这些影响,在扫描曝光装 置IOp中,通过部分121M和通过部分121Y之间的部分比其它固定位置变形更多。随着 在盖子12p上的位置越接近前壁Ila或后壁11b,变形的量减少。下面,说明在扫描曝光 装置IOp中对应于Y、M、C和K颜色的激光的扫描宽度变化的测量的实验结果。
图9是表示扫描曝光装置IOp中的扫描宽度变化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该曲 线图所示,穿过通过部分121C的激光的扫描宽度变化大于穿过其它通过部分121的各激 光的扫描宽度变化。穿过光通过部分121K的激光的扫描宽度变化小于穿过其它通过部分 121的各个激光的扫描宽度变化。下面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扫描曝光装置10的 盖子12的固定位置和扫描宽度变化。
图10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扫描曝光装置10的线性膨胀盖子12的图。图10 中的虚线表示外壳11的外缘。扫描曝光装置10中的成对固定位置122被设置为使得连 接固定位置的直线与主扫描方向D2交叉。换言之,扫描曝光装置10中的成对固定位置 122被设置为使得主扫描方向D2穿过它们之间。此外,成对固定位置122被设置为使得 通过部分121位于固定位置之间。如上所述,外壳11和线性膨胀的盖子1 在固定位置 122沿着主扫描方向D2彼此施加作用-反作用力。因此,反作用力沿着使得盖子12弯 曲的方向作用于固定位置122上,该方向由图10的箭头表示。此时,盖子12和外壳11 的变形由盖子12和外壳11各自的弹性系数确定。例如,假设盖子12被形成为使得在固 定位置122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刚性小于外壳11的刚性。在这种情况下,盖子12由于外 壳11施加的力而变形。注意,对于主扫描方向上的力,由具有较小宽度的平面形成的通 过部分121的端部周围的部分的刚性是较小的。当盖子12变形时,通过部分121的端部 周围的部分发生很大的变形。下面说明扫描曝光装置10中的扫描宽度变化的测量的实验 结果。
图11是表示扫描曝光装置10中的扫描宽度变化的时间变化的图。与在图9中示 出的扫描曝光装置IOp中的扫描宽度变化相比,Y、C和M颜色的激光的扫描宽度变化在 20分钟之后变得较小。具体地说,在20分钟之后颜色C的激光的扫描宽度变化在这些 颜色的激光的扫描宽度变化中是最小的。相反,在20分钟之后颜色K的激光的扫描宽度 变化与图9示出的情况几乎相等,因为用于反射该激光的反射部件固定于较低的侧壁, 并且该反射部件远离发热的部分。此外,扫描曝光装置10中的多个颜色的各个扫描宽度 变化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异小于扫描曝光装置IOp中的情况。如果差异较小,那 么,当图像重叠时,这些颜色的图像之间的间隙减小,尤其在主扫描方向的两侧减小。
如上所述,扫描曝光装置10的盖子12防止外壳11由于盖子12的线性膨胀的力 而变形。此外,当另外的力施加到外壳11时,盖子12可以帮助保持外壳11的刚性。在 这种情况下,当使得外壳11变形的力通过固定位置122而传递到盖子12时,盖子12利 用其弹力接收该力,从而防止了外壳11的变形。以这种方式,如果外壳11的刚性不增 加,盖子12防止了外壳11由于从外部施加的力而畸变。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然而,可以按如下所述的各个方面 来实践本发明。
在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三个固定位置,但是也可以设置另外数量 的固定位置,例如两个或四个固定位置。在设置三个固定位置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些固 定位置设置在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基于发热单 元的位置、用于反射激光的反射部件的固定位置、从前壁Ila或后壁lib到所述固定位置 的距离、和所述固定位置从底部lie起的高度中的至少一项,来确定各个固定位置。
图12A到图12D是根据修改例的扫描曝光装置的图。除了固定位置之外,扫描 曝光装置10a、10b、IOc和IOd具有与扫描曝光装置10相同的结构。图12A是具有两个 固定位置的扫描曝光装置IOa的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盖子1 上的固定位置122a-l和 122a-2被设置为使得连接这两个固定位置的直线的方向与主扫描方向交叉,则盖子1 上的固定位置122a-l和122a-2可以位于其它位置。图12B是具有三个固定位置的扫描 曝光装置IOb的图。固定位置122b_l、122b-2和122b_3的设置不同于扫描曝光装置10 的固定位置122的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固定位置的数量相同,当固定位置实际改 变时,扫描宽度变化也可以改变,因为当固定位置改变时,固定位置和发热单元之间的 距离和高度都变化。
图12C是具有四个固定位置的扫描曝光装置IOc的图。在盖子1 上,设置了一 对固定位置122c-3和122c-4、以及一对固定位置122c_l和122c_2。连接固定位置122c_3 和12北-4的直线与主扫描方向D2交叉。连接固定位置12北-1和12北-2的直线与主扫 描方向D2平行。如图12C所示,如果设置了具有如下关系的至少一对固定位置连接 这一对位置的直线与主扫描方向D2交叉,则可以设置具有平行关系的另一对固定位置。 图12D是具有两个固定位置的扫描曝光装置IOd的图。如图12D所示,一对具有连接这 一对位置的直线与主扫描方向D2交叉的关系的固定位置可以位于并非通过部分121的两 侧的位置。
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是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而提供的。其并 非旨在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许多变型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 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适用于所构想特定用途 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各种变型。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扫描曝光装置,该扫描曝光装置包括反射部件,其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从第一端部延伸到第二端部的宽度,以反射由照 射单元照射的光;外壳,其具有底部;第一侧壁,所述第一端部固定到所述第一侧壁;面对所述第 一侧壁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端部固定到所述第二侧壁;以及与所述底部相对地设置的 开口,该开口沿由所述反射部件反射的光的方向开口;盖子,其覆盖所述开口,所述盖子形成允许由所述反射部件反射的光通过的通过部 分,并提供下述的第一固定位置和与所述第一固定位置成对的第二固定位置所述盖子 在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盖子在所述第二固定位置固定在所述 第二侧壁上,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二固定位置被设置为使得所述主扫描方向穿过它 们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通过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位置 和所述第二固定位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成对的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二 固定位置是基于产生热量的发热单元的位置、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支 承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第三侧壁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从所 述底部到所述开口的高度中的至少一项而确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成对的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二 固定位置是基于产生热量的发热单元的位置、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支 承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第三侧壁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从所 述底部到所述开口的高度中的至少一项而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和所述盖子通过紧固件而固 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二固定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和所述盖子通过紧固件而固 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二固定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和所述盖子通过紧固件而固 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二固定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由所述 第一侧壁在预定范围内能移动地支承,并且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第二端部由所述第二侧 壁在预定范围内能移动地支承。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由所述 第一侧壁在预定范围内能移动地支承,并且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第二端部由所述第二侧 壁在预定范围内能移动地支承。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由所 述第一侧壁在预定范围内能移动地支承,并且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第二端部由所述第二 侧壁在预定范围内能移动地支承。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由所 述第一侧壁在预定范围内能移动地支承,并且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第二端部由所述第二侧壁在预定范围内能移动地支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盖子和所述外壳由具有不同线 性膨胀系数的材料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盖子和所述外壳由具有不同线 性膨胀系数的材料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盖子和所述外壳由具有不同线 性膨胀系数的材料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盖子和所述外壳由具有不同线 性膨胀系数的材料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扫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盖子和所述外壳由具有不同线 性膨胀系数的材料形成。
17.—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扫描曝光装置,该扫描曝光装置包括反射部件,其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从第一端部延伸到第二端部的宽度,以反射由照 射单元照射的光;外壳,其具有底部;第一侧壁,所述第一端部固定到所述第一侧壁;面对所述第 一侧壁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端部固定到所述第二侧壁;以及与所述底部相对地设置的 开口,该开口沿由所述反射部件反射的光的方向开口;以及盖子,其覆盖所述开口,所述盖子形成允许由所述反射部件反射的光通过的通过部 分,并提供下述的第一固定位置和与所述第一固定位置成对的第二固定位置所述盖子 在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盖子在所述第二固定位置固定在所述 第二侧壁上;以及图像形成单元,其基于从所述扫描曝光装置照射的光来形成图像,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二固定位置被设置为使得所述主扫描方向穿过它 们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扫描曝光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扫描曝光装置包括反射部件,其反射由照射单元照射的光;外壳,其具有底部、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在所述反射部件反射的光的方向上开口的开口;盖子,其覆盖所述开口,形成允许由所述反射部件反射的所述光通过的通过部分,并提供下述的第一固定位置和与所述第一固定位置成对的第二固定位置,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二固定位置固定在所述第二侧壁上,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二固定位置被设置为使得所述主扫描方向穿过它们之间。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023381SQ201010282819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5日
发明者杉崎正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