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763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镜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使移动透镜沿着光轴方向移动时操作 的操作用部件的结构。
背景技术
近几年,例如在金融机关或销售商品的店铺等设置了监视用摄像机。监视用摄像 机安装于出入口或电梯的内部等设置场所的天花板或墙面上,设置于规定的设置场所之后 根据设置环境进行变焦透镜或聚焦透镜等的调整。在专利文献1中示有如下监视摄像机在摄像机的被摄体侧设置聚焦调整用的操 作环和变焦调整用的操作环,使设置了摄像机的状态下的聚焦调整及变焦调整的操作性提尚ο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7-310228号公报应用于监视用摄像机的图像传感器的高性能化(高像素化)发展,并且监视用摄 像机的用途由只记录影像这种用途变化至识别影像细节部分这种高级用途。另一方面,若 图像传感器的高像素化发展,则对变焦调整或聚焦调整要求更微小的操作,其结果,调整变 得困难的同时发生调整上花费很多时间的问题。在此,对以往技术所涉及的使变焦透镜或聚焦透镜等移动透镜移动的结构一例进 行说明。图7是表示以往技术所涉及的透镜镜筒200(移动透镜在光轴方向上可移动地被 支承、并安装有使该移动透镜移动时操作的操作用部件的透镜镜筒)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展 开图。同图是图示该透镜镜筒的透镜支承部以及操作用部件的安装部的图。如同图所 示在透镜镜筒(固定筒)200的外周面202与光轴方向平行设置有3个直进槽204A、204B、 204C,它们在固定筒200的圆周方向上以120°的等间隔配置。该3个直进槽204A、204B、 204C卡合在固定有移动透镜的透镜框(未图示)的外周部以120°间隔等间隔配置的3根 销206A、206B、206C的同时,3根销206A、206B、206C与设置于操作用部件(安装于固定筒 200的外周面的旋转筒,未图示)的内周面的螺旋状的凸轮槽208A、208B、208C(在图7中用 单点虚线图示)卡合。具有这种结构的透镜装置通过使旋转筒相对于固定筒200旋转来使凸轮槽208A、 208B、208C沿图中上下方向移动,可沿着直进槽204A、204B、204C与凸轮槽208A、208B、208C 的各个交点移动销206A、206B、206C,并使移动透镜与图中左右方向的光轴方向平行地前进 或后退。并且,作为限制旋转筒的可动范围的结构,在旋转筒的外周面设置有沿圆周方向 具有规定长度的开口 210的同时,通过开口 210在设置于固定筒200的外周面的槽部插入 有旋转限制销212。根据开口 210的圆周方向的长度限制旋转筒的旋转量,并且通过将旋转 限制销212紧固在固定筒200来固定固定筒200与旋转筒的相对位置(透镜位置)。另外,在固定筒200的外周面202对应直进槽204A、204B、204C沿圆周方向以120°间隔等间隔配置有限制旋转筒组装于固定筒200时的旋转筒轴向的移动的同时,用 于组装旋转筒时的定位的导向槽214A、214B、214C。导向槽214A、214B、214C通过与设置于 旋转筒的内周面的销(爪部,图中划阴影线图示)216A、216B、216C卡合来决定组装固定筒 200和旋转筒时的位置。但是,在图7图示的移动透镜的调整结构无法将旋转筒的可动范围取大至固定筒 200的导向槽214A、214B、214C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以上。由于旋转筒的可动范围并非由 导向槽214A、214B、214C与销216A、216B、216C的卡合来决定,而是由开口 210与旋转限制 销212的卡合来决定,因此需要某种程度的富余,以免销216A、216B、216C从导向槽214A、 214B、214C —端碰撞到另一端。另一方面,若以导向槽214B为例,则从标记符号216B的销的位置至标记符号 216B’的销的位置之间变成旋转筒的可动范围,该角度是100°以下,实际上限度为60° 80°。如此,在旋转筒的可动范围受限制的条件下使移动透镜仅移动微小量时,必须以 微小量操作旋转筒,变焦或聚焦的调整工作变得极为困难。若使透镜装置更加小型化,则使 移动透镜仅移动微小量的变焦或聚焦的调整工作就变得更困难。由于要改变移动透镜的可 动范围必须重新设计透镜整体,所以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希望不改变移动透镜的可 动范围而容易进行变焦或聚焦的调整工作。此时,如果是即使加大旋转筒的可动范围而加 大旋转筒的操作量,透镜移动量也很小的结构,就变得容易进行变焦或聚焦的调整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广泛地确保使移动透镜 移动时操作的操作用部件的可操作范围而使移动透镜微小量移动的调整更简单的透镜装置。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供了如下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移动透镜,固定于在外周部设置有多个突起部的透镜框;镜筒,具有圆筒形状,并且 具备移动透镜保持部和导向槽配设部,所述移动透镜保持部与轴向平行设置有分别与所述 多个突起部对应而从外周面向内部贯穿的直进槽,将所述突起部从内部嵌合于所述直进槽 而沿着轴向可移动地保持所述移动透镜,所述导向槽配设部配设有沿周向的第一导向槽和 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向槽错开轴向位置而设置的沿周向的第二导向槽;以及旋转筒,具有与 所述镜筒对应的圆筒形状且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镜筒,并且具备凸轮槽配设部和爪配设 部,所述凸轮槽配设部在内周面设置有嵌合从所述镜筒的外周面突出的所述多个突起部的 具有规定轨迹的凸轮槽,所述爪配设部具有如下结构卡合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第一爪部 和卡合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第二爪部具有规定间隔沿圆周方向配置,并且所述第一爪部和 所述第二爪部错开轴向位置配置。根据本发明,用于组装镜筒和旋转筒时的定位的第一导向槽及第二导向槽通过将 轴向位置错开配设,第一导向槽及第二导向槽不会互相限制而更长地确保圆周方向的长度。因此,根据第一及第二导向槽的长度可进一步加大第一及第二爪部的可移动范 围,旋转筒的可操作范围不受第一及第二爪部的可移动范围的限制而容易进行用于使移动4透镜微小量移动的旋转筒的操作。为了获得旋转筒的良好的操作感,优选如下形态在镜筒与旋转筒之间具备使镜 筒和旋转筒在轴向上相离地发挥作用的弹性部件。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供了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透镜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具有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深度不同的结构,所述 旋转筒具有所述第一爪部及所述第二爪部的高度对应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 槽的深度而不同的形状。根据这种形态,防止第一及第二爪部的错误插入而进行组装镜筒和旋转筒时优选 的定位。优选的形态为如下比后侧的导向槽的深度更深地设置组装镜筒与旋转筒时的组 装方向上的靠近前侧的导向槽的深度。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供了如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透 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具有所述第一导向槽及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圆周方向的长度 对应于超过所述直进槽的配置间隔的长度的结构。根据这种形态,可超过直进槽的配置间隔而扩大第一及第二爪部的移动范围,旋 转筒的可操作范围不会因直进槽的配置间隔而受限制。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供了如技术方案1、2或3所述的 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筒具备第三爪部,所述第三爪部设置于轴向上与所述第一 爪部大致相同的位置,并且在圆周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爪部及所述第二爪部具有规定间隔地 配置,且卡合于所述第一旋转槽。根据本发明,由于圆周方向上以3点支承旋转筒,所以对于镜筒更稳定的支承旋 转筒。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发明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供了如技术方案4所述的透镜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具有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深度以阶梯部为界而不同的结构,所述旋 转筒具有所述第一爪部及第三爪部的高度对应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深度而不同的结构。根据这种形态,在第一导向槽内决定第一爪部与第三爪部卡合的位置。例如可以获得如下形态将第三爪部的高度设成大于第一爪部的高度,第一爪部 卡合于第一导向槽的浅的部分,第三爪部卡合于第一导向槽的深的部分。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发明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供了如技术方案4或5所述的透 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筒具有所述第一爪部及所述第二爪部以及第三爪部在圆周 方向上以大致等间隔配置的结构。根据这种形态,由于能够获得旋转筒的圆周方向上更稳定的操作转矩,所以旋转 筒的操作性进一步提高。
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发明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供了如技术方案1至6的任意一 项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以光轴与所述移动透镜一致的方式在前侧安装 有固定透镜。优选的形态为在镜筒的前面部设置用于安装固定透镜的结构。技术方案8所涉及的发明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供了如技术方案7所述的透镜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在所述固定透镜的更靠前侧安装有光阑装置。5
优选的形态为在镜筒的前面部设置用于安装光阑装置的结构。技术方案9所涉及的发明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供了如技术方案8所述的透镜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在所述光阑装置的前侧安装有第二镜筒,所述第二镜筒具有如下 结构在最前面安装有固定透镜,并且在所述固定透镜的后侧以光轴与所述固定透镜一致 的方式安装有移动透镜。优选的形态为将前侧的移动透镜设为变焦透镜,后侧的移动透镜设为聚焦透镜。根据本发明,用于组装镜筒与旋转筒时的定位的第一导向槽及第二导向槽通过将 轴向位置错开配设,第一导向槽及第二导向槽不互相限制而更长地确保圆周方向的长度。因此,根据第一及第二导向槽的长度可进一步加大第一及第二爪部的可移动范 围,旋转筒的可操作范围不会因第一及第二爪部的可移动范围而受限制,从而容易进行用 于使移动透镜微小量移动的旋转筒的操作。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是第四透镜的装配展开图。图3是第二固定筒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第二固定筒的平面展开图。图5是第二旋转筒的立体图。图6是第二旋转筒的俯视图。图7是说明以往技术所涉及的透镜镜筒(透镜装置)的结构例的图。图中10-透镜装置,L4-第四透镜,F4-透镜保持框,18-第二固定筒,22-第二 旋转筒,60、60A、60B、60C-销(爪部),62、62A、62B、62C_导向槽,68-凸轮销,70-直进槽, 72-凸轮槽,100-透镜安装部,102-导向槽配设部,110-凸轮槽配设部,112-销配设部, 120-阶梯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整体结构>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同图所示的透镜装置10是具备聚焦机构、变焦机构及光圈机构的监视摄像机用 的透镜装置,在其透镜镜身12的内部沿着摄影光轴0从前侧依次配置有第一透镜Li、第二 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并且,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装入光圈装置 14。另外,同图中,各透镜Ll L4以1片透镜记载,但是各透镜Ll L4至少由1片 透镜构成。第一透镜Ll和第三透镜L3为固定透镜,分别保持于透镜保持框Fl、F3并固定安 装于透镜镜身12内的规定位置。另一方面,第二透镜L2和第四透镜L4为移动透镜,分别保持于透镜保持框F2、F4, 并在透镜镜身12内沿着摄影光轴0可前后移动自如地安装。透镜装置10通过使第二透镜L2移动来进行变焦,并通过使第四透镜L4移动来进行聚焦。透镜镜身12主要由如下构成第一固定筒16、连结于其第一固定筒16的后端同 轴上的第二固定筒18、转动自如地设置于第一固定筒16的外周部的第一旋转筒20、转动自 如地设置于第二固定筒18的外周部的第二旋转筒22。第一固定筒16形成为圆筒状,在其前端外周形成有法兰部16A。在该第一固定筒 16的前端部内周形成有透镜安装部100,第一透镜Ll安装于该透镜安装部100。另外,关于 该第一透镜Ll的安装结构在下面进行详细叙述。第一旋转筒20形成为圆筒状,在其前端外周形成有法兰部20A。该第一旋转筒20 的内径对应于第一固定筒16的外径而形成。第一旋转筒20通过将其内周部镶嵌到第一固 定筒16的外周部而滑动自如地支承第一固定筒16的外周部。并且,在该第一旋转筒20的内周部后端,在圆周方向的3个部位突出形成有销沈。 该3根销沈卡合于沿着圆周方向形成于第一固定筒16的外周部后端的导向槽观。第一旋 转筒20通过该3根销沈卡合于导向槽观来限制轴向的移动,并在第一固定筒16的外周 部周围转动自如地支承。并且,在该第一旋转筒20的前端面形成有以摄影光轴0为中心具有规定内径的环 状凹部30。在该凹部30嵌入有形成为环状的波形弹簧32。若第一旋转筒20装载于第一 固定筒16的外周部,则波形弹簧32抵接于第一固定筒16的法兰部16A的后端面,并将彼 此的法兰部16A、20A向沿着轴向远离的方向施力。由此,使第一旋转筒20旋转时,赋予一 定的转矩,而能够带来良好的操作感。第二透镜L2容纳在第一固定筒16的内周部。在保持该第二透镜L2的透镜保持 框F2的外周部以等间隔(120°间隔)配置有3根凸轮销34。在第一固定筒16的周面上 与摄影光轴0平行形成有该3根凸轮销34各自卡合的3个直进槽36。并且在第一旋转筒 20的内周面以规定轨迹形成有该3根凸轮销34各自卡合的3个凸轮槽38。第二透镜L2 在该3根凸轮销34分别卡合于形成在第一固定筒16的3个直进槽36的同时,卡合于形成 在第一旋转筒20的内周面的3个凸轮槽38的状态下容纳于第一固定筒16的内周部。由 此,若使第一旋转筒20旋转,则在3根凸轮销34、凸轮槽38、及直进槽36的作用下,第二透 镜L2沿着摄影光轴0前后移动。第二固定筒18形成为圆筒状,在其前端外周形成有法兰部18A。第二固定筒18通 过用镜身固定螺钉40将该法兰部18A拧紧在第一固定筒16的后端面而连结于第一固定筒 16的后端同轴上。为此,在第一固定筒16的后端面与摄影光轴0平行形成有用于拧紧镜身 固定螺钉40的螺纹孔42,在第二固定筒18的法兰部18A与摄影光轴0平行贯穿形成有用 于穿过镜身固定螺钉40的孔44。该螺纹孔42和孔44以等间隔配置于以摄影光轴0为中 心的同心圆上的3个部位,第二固定筒18在3个部位被拧紧而固定于第一固定筒16的后 端面。在第二固定筒18的前端面形成有第一嵌合部46和第二嵌合部48。第一嵌合部 46作为以摄影光轴0为中心的圆环状的凹部形成,其内径对应于第一旋转筒20的外径而 形成。第二嵌合部48作为以摄影光轴0为中心的圆环状的凹部形成于第一嵌合部46的底 部,其内径对应于第一固定筒16的外径而形成。其结果,若将第二固定筒18连结于第一固 定筒16,则第一固定筒16的后端部嵌合于第二嵌合部48内侧的同时,第一旋转筒20的后端部嵌合于第一嵌合部46的内侧。第三透镜L3嵌入在第二嵌合部48的内侧,若将第二固定筒18连结于第一固定筒 16,则在第一固定筒16的后端面与第二嵌合部48的底面之间挟持透镜保持框F3而固定于 规定位置。另外,为了可靠地进行透镜保持框F3的固定,构成为如下在透镜保持框F3与第 一固定筒16的后端面之间配置形成为环状的弹簧部件,通过该弹簧部件将透镜保持框F3 压紧在第二嵌合部48的底面。并且,为了不倾斜地安装第三透镜L3,第三透镜L3的透镜保持框F3的后面和第二 嵌合部48的底面形成为与摄影光轴0正交。由此,若使第三透镜L3的透镜保持框F3的后 面抵接于第二嵌合部48的底面,则第三透镜L3相对于摄影光轴0正交而配置。并且,在第二嵌合部48的底面的2个部位,沿光轴方向突出设置有未图示的凸起, 在第三透镜L3的透镜保持框F3的后端面形成有该凸起所嵌合的凸起孔。第三透镜L3在 嵌入于第二嵌合部48时,使在该凸起孔嵌合凸起地嵌入于第二嵌合部48。由此,定位并安 装第三透镜L3。光圈装置14用螺钉50拧紧被安装在第二嵌合部48的底面。为此,在第二嵌合部 48的底面与摄影光轴0平行形成有用于拧紧螺钉50的螺纹孔52,在光圈装置14与摄影光 轴0平行贯穿形成有用于穿过螺钉50的孔(未图示)。该螺纹孔52和孔以等间隔配置于 以摄影光轴0为中心的同心圆上的2个部位,光圈装置14在2个部位被拧紧而固定于第二 嵌合部48的底面。另外,形成于第二嵌合部48的螺纹孔52形成于从第二嵌合部48的底面与摄影光 轴0平行突出而形成的圆柱状的突起部56。在第三透镜L3的透镜保持框F3与摄影光轴0 平行形成有插通该突起部56的插通孔58。将第三透镜L3嵌入于第二嵌合部48时,在该插 通孔58穿过突起部56而嵌入到第二嵌合部48。第二旋转筒22形成为圆筒状,其内径对应于第二固定筒18的外径而形成。第二 旋转筒22通过将其内周部镶嵌在第二固定筒18的外周部而滑动自如地支承第二固定筒18 的外周部。并且,在该第二旋转筒22的内周部后端,在圆周方向的3个部位突出形成有销 60 (与后述的第一爪部60A、第二爪部60B、第三爪部60C对应)。该3根销60卡合于沿着 圆周方向形成于第二固定筒18的外周部后端的导向槽62(与后述的第一导向槽62A、第二 导向槽62B、第三导向槽62C对应)。第二旋转筒22通过该3根销60卡合于导向槽62来 限制轴向的移动,并在第二固定筒18的外周部周围转动自如地支承。并且,在该第二旋转筒22的前端面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环状的凹部64。在该凹部 64嵌入有形成为环状的波形弹簧66。若第二旋转筒22装载于第二固定筒18的外周部,则 波形弹簧66抵接于第二固定筒18的法兰部18A的后端面,将第二旋转筒22向从第二固定 筒18的法兰部18A远离的方向施力。由此,使第二旋转筒22旋转时,赋予一定的转矩而能 够带来良好的操作感。第四透镜L4容纳于第二固定筒18的内周部。在保持该第四透镜L4的透镜保持 框F4的外周部以等间隔(120°间隔)配置有3根凸轮销68。在第二固定筒18的周面与 摄影光轴0平行形成有该3根凸轮销68各自卡合的3个直进槽70。并且,在第二旋转筒22的内周面以规定的轨迹形成有该3根凸轮销68各自卡合的3个凸轮槽72。第四透镜L4 在该3根凸轮销68分别卡合于形成在第二固定筒18的3个直进槽70的同时,卡合于形成 在第二旋转筒22的内周面的3个凸轮槽72的状态下容纳于第二固定筒18的内周部。由 此,若使第二旋转筒22旋转,则第四透镜L4在3根凸轮销68、凸轮槽72、及直进槽70的作 用下沿着摄影光轴0前后移动。如以上构成的透镜装置10若使第一旋转筒20旋转,则第二透镜L2根据其旋转量 在摄影光轴0上前后移动,其结果进行变焦。并且,若使第二旋转筒旋转,则第四透镜L4根 据其旋转量在摄影光轴0上前后移动,其结果进行聚焦。另外,在透镜装置10的后端部安装摄像单元(未图示)。入射至第一透镜Ll的光 穿过第二透镜L2、光圈装置14、第三透镜L3、及第四透镜L4入射到摄像单元所具备的摄像 元件的受光面。<第四透镜L4的安装结构>接着,对第四透镜的安装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第四透镜L4的装配展开图。 同图所示,第二固定筒18在法兰部18A的后侧具有透镜安装部100。透镜安装部100具有 用于可移动地支承第四透镜L4的3个直进槽70,并设置有限制第二旋转筒22相对于第二 固定筒18的旋转的同时,插入用于将第二旋转筒22固定在第二固定筒18的销(图2中未 图示,在图4标记符号80来图示)的旋转限制槽80。并且,第二固定筒18在透镜安装部100的后侧具有导向槽配设部102。导向槽配 设部102在外周部设有沿圆周方向的第一导向槽62A及第二导向槽62B。图2所示的第一 导向槽62A和第二导向槽62B是与图1中导向槽62对应的结构。第二旋转筒22为具有对应于第二固定筒18的内周的圆筒形状,具有凸轮槽配设 部110,该凸轮槽配设部在内周面设置具有与第二固定筒18的直进槽70对应的规定的轨迹 的凸轮槽72(图2中未图示,参照图1、4),同时在凸轮槽配设部110的后侧具有爪配设部 112,该爪配设部从内周面突出设置有卡合于第二固定筒18的第一导向槽62A以及第二导 向槽62B的3个爪部(图2中未图示,在图5、6标记符号60A 60C来图示)。设置于爪配 设部112的内周面的3个爪部与图1的销60对应。凸轮槽配设部110和爪配设部112为具有同轴的圆筒形状,爪配设部112的外形 具有大于凸轮槽配设部110的外形的半径,并且爪配设部112的外周面设置有凹凸114。这 种结构为操作者操作第二旋转筒22时容易操作的结构。在图2中省略了图示,但在第二旋转筒22的凸轮槽配设部110中的与设置于第二 固定筒18的旋转限制槽80的位置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具有规定长度的长椭圆 形状的开口(在图4标记符号84以虚线图示)。从具有这种结构的第二旋转筒22的前侧嵌入波形弹簧66,并从第二固定筒18的 后侧定位第二旋转筒22而组装,在第二固定筒18组装第二旋转筒22的状态下从第二固定 筒18的前侧装入第四透镜L4。容纳第四透镜L4之后,通过第二旋转筒22的开口在设置于第二固定筒18的透镜 安装部100的外周面的旋转限制槽80安装固定用螺钉82。固定用螺钉82在透镜装置10(参照图1)向规定的设置场所设置,并且第四透镜 L4的位置被调整之后紧固,从而固定第四透镜L4。9
插入于第二固定筒18与第二旋转筒22之间的波形弹簧66以拉开第二固定筒18 和第二旋转筒22的方式进行作用,产生第二旋转筒22的操作转矩即可,例如也可以应用在 金属或树脂的平板表面和背面粘贴弹性部件的结构等。图3是放大图示第二固定筒18的导向槽配设部102的放大图。并且图4是第二 固定筒18的凸轮槽配设部110及爪配设部112的展开图。在导向槽配设部102的前侧(透镜安装部100侧)设有第一导向槽62A,在后侧设 有第二导向槽62B。第一导向槽62A具有遍及导向槽配设部102的大致全周的长度,并且具 有以阶梯部120为边界深度不同的结构(图中阶梯部120的下侧为“槽的深度深的部分”, 阶梯部120的上侧为“槽的深度浅的部分”)。并且,在第一导向槽62A设有成为第二固定筒18的第一爪部60A(在图4中划出斜 线阴影图示)的插入口的插入部(缺口部)122A(图3中未图示)、和成为第三爪部60C(在 图4中划出斜线阴影图示)的插入口的插入部122B。插入部122A与第一爪部60A的高度(参照图5、6)对应而设置于第一导向槽62A 的深度浅的部分。并且,插入部122B与第三爪部60C的高度(参照图5、6)对应而设置于 第一导向槽62A的深度深的部分。根据这种结构防止在第二固定筒18上组装第二旋转筒 22时的第一爪部60A及第三爪部60C的错误插入,从而正确进行第二固定筒18和第二旋转 筒22的定位。设置于第一导向槽62A后侧的第二导向槽62B配置于比第一导向槽62A更低一级 的位置。第二导向槽62B为卡合设置于第二旋转筒22的第二爪部60B (在图4中划出斜线 阴影部分)的槽,并且设置有具有与第二爪部60B的高度(参照图5、6)对应的深度的同时, 具有与该第二爪部60B的宽度(参照图5、6)对应的宽度的插入部124。因为插入部IM的 宽度小于设置在第一导向槽62A的插入部122A、122B的宽度,因此防止第一爪部60A或第 三爪部60C从插入部124向第二导向槽62B插入。第二导向槽62B在圆周方向上具有至少超过与直进槽70的配置间隔对应的长度 的长度。图3、4图示的第二导向槽62B在第二旋转筒22的圆周方向上具有相当于直进槽 70的2个节距的量(大概)的长度。即,通过将使用于第二固定筒18和第二旋转筒22的定位的第一导向槽62A和第 二导向槽62B在轴向上错开配置,各自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不受其他导向槽的圆周方向的 长度的限制,与图7图示的例子相比可以加大第一导向槽62A及第二导向槽62B的圆周方 向上的长度。图5为从后端面130侧观察第二旋转筒22的立体图,图6为从后端面130侧观察 第二旋转筒22的俯视图。图5、6图示的第一爪部60A、及第二爪部60B、第三爪部60C具有 从爪配设部112的内周面126突出的结构,其轴向的位置设置于与图3、4图示的第一导向 槽62A及第二导向槽62B对应的位置。即,卡合于第一导向槽62A的第一爪部60A及第三爪部60C设置于比卡合于第二 导向槽62B的第二爪部60B在轴向上更靠内侧(凸轮槽配设部110侧),第二爪部60B设置 于爪配设部112的后端面130。并且,第二爪部60B具有其高度(向第二旋转筒22的内周圆的中心侧的突出量) 大于第一爪部60A的高度及第三爪部60C的结构,对应于第一导向槽62A与第二导向槽62B之间的阶梯。即,将第二爪部60B的高度决定成第二爪部60B的前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向设 置在比第一导向槽62A更低一级的位置的第二导向槽62B的内部卡合。通过这种构造能够 防止第二爪部60B错误地卡合于第一导向槽62A。第一爪部60A具有与第一导向槽62A的浅的部分的深度对应的高度,第三爪部60C 具有与第一导向槽62A的深的部分的深度对应的高度。即第一爪部60A及第三爪部60C具 有如下关系(第一爪部60A的高度)< (第三爪部60C的高度),第三爪部60C成为通过第 一导向槽62A的阶梯部120 (参照图3、4)限制移动的结构。另外,因为第一爪部60A的宽度(圆周方向的长度)及第三爪部60C的宽度分别对 应于插入部122A、122B (参照图3、4)的宽度,所以第一爪部60A仅从插入部122A插入于第 一导向槽62A,第三爪部60C仅从插入部122B插入于第一导向槽62A,并且第二爪部60B的 宽度对应于插入部124的宽度,因此第二爪部60B仅从插入部IM插入于第二导向槽62B。 通过这种结构防止组装第二固定筒18和第二旋转筒22时的第一 第三爪部 60A 60C的错误插入,并正确进行第二固定筒18和第二旋转筒22的定位。组装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二固定筒18和第二旋转筒22时,进行第一爪部60A和插 入部122A、第二爪部60B和插入部124、及第三爪部60C和插入部122B的对位,从而从第二 固定筒18的后侧嵌合第二旋转筒22。在第二固定筒18上嵌合第二旋转筒22之后,使第二旋转筒22以从后端面130观 察时的顺时针旋转直至第三爪部60C撞到阶梯部120。该位置为第四透镜L4的安装位置, 在组装有第二旋转筒22的第二固定筒18上安装第四透镜L4。另外,容纳有第四透镜L4的第二固定筒18从第二旋转筒22的后侧安装未图示的 支承部件,从轴向后侧支承第二旋转筒22。根据如上述构成的第四透镜L4的安装结构,使设置于第二固定筒18的第一导向 槽62A和第二导向槽62B的轴向的位置不同的同时,使插入于第一导向槽62A的第一爪部 60A及第三爪部60C和插入于第二导向槽62B的第二爪部60B的轴向位置对应于第一导向 槽62A及第二导向槽62B而不同,由此第一导向槽62A及第二导向槽62B不会相互限制而 能够进一步加大圆周方向的长度。因此,不会因插入于第一导向槽62A的第一爪部60A及 第三爪部60C的移动范围或插入于第二导向槽62B的第二爪部的移动范围而限制第二旋转 筒22的可操作范围,可以进一步加大第二旋转筒22的可操作范围。并且,在第一导向槽62A与第二导向槽62B之间设置阶梯,并且使卡合于第一导向 槽62A的第一爪部60A和卡合于第二导向槽62B的第二爪部60B的轴向的高度不同,从而 防止第一 第三爪部60A 60C向第一导向槽62A及第二导向槽62B错误插入,可靠进行 组装第二固定筒18和第二旋转筒22时的定位,并且防止第一 第三爪部60A 60C的脱 落,获得适当操作转矩的最佳操作感。在本例中例示出了第一爪部60A、第二爪部60B、及第三爪部60C在爪配设部112 的内周面126的圆周方向上以120°节距等间隔配置的形态,但可以适当变更第一爪部 60A、第二爪部60B、及第三爪部60C的配置间隔。但是,从均等承受根据波形弹簧66的按 压力的观点考虑,优选的形态为以均等间隔配置第一爪部60A、第二爪部60B、及第三爪部 60C。并且,在本例中例示出了具备3个爪部的形态,但也可以是例如省略第一爪部60A11或第三销的任一个的形态,或者进一步追加销的形态。但从确保在第二固定筒18与第二旋 转筒22之间产生的操作转矩的均等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的形态为将销的数量设为3个以 上,并且该3个以上的销以均等间隔配置。另外,在本例中例示出了对2条导向槽插入3个爪部的形态(在2条导向槽中1 条导向槽兼用于2个爪部的形态),但也可以是对3个爪部配备3条导向槽的形态。如上所述,组装有第四透镜L4的第二固定筒18从前侧安装第三透镜L3、光圈装置 14。另外,第二固定筒18组装于组装有安装第一透镜Ll及第二透镜L2的第一旋转筒20 的第一固定筒16,从而完成监视摄像机用的透镜装置1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将本发明应用于监视摄像机用的透镜装置时的例子 进行了说明,但也同样应用于其他透镜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移动透镜,固定于在外周部设置有多个突起部的透镜框;镜筒,具有圆筒形状,并且具备移动透镜保持部和导向槽配设部,所述移动透镜保持部 与轴向平行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多个突起部对应而从外周面向内部贯穿的直进槽,将所述突 起部从内部嵌合于所述直进槽而沿着轴向可移动地保持所述移动透镜,所述导向槽配设部 配设有沿周向的第一导向槽和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向槽错开轴向位置而设置的沿周向的第 二导向槽;以及旋转筒,具有与所述镜筒对应的圆筒形状且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镜筒,并且具备凸轮 槽配设部和爪配设部,所述凸轮槽配设部在内周面设置有嵌合从所述镜筒的外周面突出的 所述多个突起部的具有规定轨迹的凸轮槽,所述爪配设部具有如下结构卡合于所述第一 导向槽的第一爪部和卡合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第二爪部具有规定间隔沿圆周方向配置,并 且所述第一爪部和所述第二爪部错开轴向位置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具有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深度不同的结构,所述旋转筒具有所述第一爪部及所述第二爪部的高度对应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 第二导向槽的深度而不同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具有所述第一导向槽及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对应于超过所述 直进槽的配置间隔的长度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筒具备第三爪部,所述第三爪部设置于轴向上与所述第一爪部大致相同的位 置,并且在圆周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爪部及所述第二爪部具有规定间隔地配置,且卡合于所 述第一导向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具有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深度以阶梯部为界而不同的结构,所述旋转筒具有所述第一爪部及第三爪部的高度对应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深度而不 同的结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筒具有所述第一爪部、所述第二爪部及第三爪部在圆周方向上以大致等间隔 配置的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以光轴与所述移动透镜的光轴一致的方式在前侧安装有固定透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在所述固定透镜的更靠前侧安装有光阑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在所述光阑装置的前侧安装有第二镜筒,所述第二镜筒具有如下结构在最 前面安装有固定透镜,并且在所述固定透镜的后侧以光轴与所述固定透镜的光轴一致的方 式安装有移动透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装置,该透镜装置更广泛地确保使移动透镜移动时操作的操作用部件的可操作范围而使移动透镜微小量移动的调整更简单。第二固定筒(18)具有透镜安装部(100),设置有直进槽(70);导向槽配设部(102),配设有第一导向槽(62A)及第二导向槽(62B)。可旋转地支承于第二固定筒(18)的第二旋转筒(22)具有凸轮槽配设部(110),设置有凸轮槽(72);爪配设部(112),设置有卡合于第一导向槽(62A)的第一爪部(60A)(第三爪部(60C))的同时,设置有与第二导向槽(62B)对应的第二爪部。通过将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的轴向位置错开配设,第二旋转筒的操作范围不受第一爪部的移动范围限制,确保第二旋转筒的更广泛的操作范围。
文档编号G02B7/04GK102053333SQ20101051277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30日
发明者佐藤真澄大卫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