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762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具有导电性的曝光单元框架保持LED头,并且曝光单元框架是电接地的。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面的情况做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多个曝光部件,其中在基板上布置有多个发光元件,这些曝光部件分别对多个曝光对象进行曝光;和导电性覆盖部件,其至少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从下方覆盖所述曝光部件,连接到所述基板的布线沿着所述底板布置,并且所述基板的接地部分电连接到所述底板。此外,根据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覆盖部件包括覆盖所述曝光对象的轴向侧并且连接到底板的侧板,并且所述基板的接地部分经由导电部件电连接到所述侧板。此外,根据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导电部件电连接到所述曝光对象的旋转轴。此外,根据第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覆盖部件包括从上方覆盖所述曝光对象并且连接到所述侧板的顶板,并且所述基板的接地部分和所述旋转轴经由所述侧板电连接到所述顶板。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其中曝光部件的基板的接地部分没有电连接到导电性覆盖部件的底板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少从曝光部件的基板产生的噪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其中曝光部件的基板的接地部分没有经由导电部件电连接到导电性覆盖部件的侧板的结构,可以减少从曝光部件的基板产生的噪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其中导电部件没有电连接到曝光对象的旋转轴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少噪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其中曝光部件的基板的接地部分和曝光对象的旋转轴没有经由导电性覆盖部件的侧板电连接到该覆盖部件的顶板的结构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少从曝光部件的基板产生的噪声。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单元的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图3A是示出多个曝光装置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图;3B是曝光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图4是示出覆盖图像形成单元的金属板的示意性立体图;图5是示出曝光单元和感光体到侧板的接地结构的示意性立体图;以及图6是示出曝光单元和感光体到侧板的接地结构的部分放大示意性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中示出的示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这里,为了便于描述,图1中示出的箭头FR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向前方向,并且箭头UP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向上方向。因此,设置下述的纸张传送路径50的一侧是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后侧。如图1中所示,图像形成单元12Y、12M、12C和1 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壳体 11内部的中央,沿斜向后下的方向(图中的左下方向)。图像形成单元12是用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四种颜色的色粉(显影剂)来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部件的示例。图像形成单元12的设置顺序为从前上方到后下方(在图中从右上到左下)是Y、 M、C、K。除了其中所容纳的色粉的颜色之外,图像形成单元12Y到12K具有互相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下面的描述中,用其中将字母Y、M、C和K附加到数字之后的引用数字进行描述,以便在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之间进行区分,并且,当不需要在这些颜色之间进行区分时,在数字后省略字母Y、M、C和K。转印单元14布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2Y到12K的上方。转印单元14将图像形成单元12Y到12K形成的色粉图像(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上。转印单元14构造为包括环状中间转印带16、四个一次转印辊18Y、18M、18C和18K、和二次转印辊20。一次转印辊18Y、 18M、18C和18K布置在中间转印带16的内侧,并且重叠地将各个色粉图像从图像形成单元 12Y到12K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上。二次转印辊20用于将中间转印带16上的重叠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上。中间转印带16卷绕驱动辊沈和支承辊22。驱动辊沈被布置为与二次转印辊20 相对,并且由电机驱动。支承辊22受到可旋转支承。当驱动辊沈由电机驱动并且旋转时, 中间转印带16移动以在箭头A的方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上转动。一次转印辊18Y到18K各自布置为与相应的图像形成单元12Y到1 的感光体观相对,夹住中间转印带16。感光体观用作下述曝光对象的示例。将与色粉极性相反的极性 (例如,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正极性)的转印电压施加到一次转印辊18Y到18K。也将与色粉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转印电压施加到二次转印辊20。在中间转印带16 的布置了支承辊22的位置的外周面设置有清洁装置。通过该清洁装置去除中间转印带16 上的残留色粉、纸粉等。在图像形成单元12的下方设置有供纸部46。在供纸部46中容纳记录纸P。在从供纸部46的后端部分(图中的左端部分)向上的垂直方向上,设置有纸张传送路径50,沿着纸张传送路径50传送记录纸P。纸张传送路径50包括引出辊48、传送辊52和定位辊M。引出辊48将记录纸P 从供纸部46引出。传送辊52由传送记录纸P的一对辊构成。定位辊M由将记录纸P的传送定时与中间转印带16上的图像的移动定时相匹配的一对辊构成。由引出辊48按顺序从供纸部46送出的记录纸P沿着纸张传送路径50传递,并且由定位辊M传送到中间转印带16的二次转印位置。在纸张传送路径50上,在二次转印辊20的下游侧(在二次转印辊20上方),设置有定影单元60。定影单元60包括加热辊62和加压辊64。加热辊62由热源(例如商素加热器)加热。加压辊64抵靠加热辊62而夹住记录纸P并且对色粉图像进行加压。在纸张传送路径50上在定影单元60下游侧设置有排出辊66。排出辊66由在定影之后将记录纸P排出到壳体11外部的一对辊构成。由排出辊66排出的记录纸P处在形成在壳体11顶面上的排出部67上。控制部36设置在壳体11的内部的前侧,在下面描述的顶板84的上表面(上部)。控制部36控制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个部件的驱动。接下来,描述图像形成单元12。如图2中所示,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2包括感光体观、充电辊72、曝光单元70、显影辊78、去电灯74和清洁刀片76。感光体观被驱动为在箭头B的方向(图中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充电辊72抵靠着感光体观的外周面并且对其进行静电充电。曝光单元70用作将曝光用光照射到感光体观的外周面并且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部件的示例。显影辊78用色粉在感光体观的外周面上显影静电潜像。在转印之后, 去电灯74将光照射到感光体观的外周面并且对其去电。在去电化后,清洁刀片76清洁感光体观的外周面。曝光单元70是在以下描述的曝光装置30的一个结构部件。充电辊72、曝光单元 70、显影辊78、去电灯74和清洁刀片76各自与感光体28的外周面相对。并且从感光体28 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按该顺序排列。清洁辊68可旋转地设置在充电辊72的外周面、在充电辊72的与感光体28相对的一侧。清洁辊68用于去除附着到充电辊72的外周面的色粉等的外部添加剂。充电辊 72连接到充电部件,在图像形成期间在被动旋转的同时通电,并且为感光体观的外周面充 H1^ ο在显影辊78的下侧设置有两个螺旋状传送部件28。传送部件38搅拌(混合)从色粉供应部提供的显影剂(例如,由树脂制造的色粉和由金属制造的载体的混合物)并且将显影剂提供到显影辊78。还与显影辊78的外周面相对地设置有薄层形成辊24。在相对于感光体28的显影辊78的旋转方向上游侧,薄层形成辊74被设置为与显影辊78的外周面有间距。薄层形成辊M控制显影辊78的外周面上的显影剂的通过薄层形成辊M的的量,用显影辊78上的预定厚度来形成显影层(薄层)。显影辊78由固定的磁性辊和被设置为在磁性辊外侧可旋转的筒状显影套筒构成。在显影时,在显影辊78和感光体28之间施加电压并且形成电场,显影辊78在旋转的同时使得显影剂中的色粉朝向感光体观上的静电潜像移动。图像形成单元12包括由下壳体13和上壳体15构成的主体部分。显影辊78、传送部件38和薄层形成辊M位于下壳体13中,感光体观、曝光单元70、充电辊72、清洁辊68、 清洁刀片76和去电灯74位于上壳体15中。如图4和图5中所示,在图像形成单元12Y到1 (和转印单元14中,至少基本上作为垂直方向下侧的底部侧的全部、作为垂直方向上侧的顶部侧、前部侧、后部侧和左部侧的一部分由用作为导电性覆盖部件的示例的金属板80覆盖。金属板80包括底板82、顶板84、前板86、后板88和侧板90。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板86与底板82 —体地形成, 与底板82是连续的并且从其延伸。 侧板90支承旋转地驱动感光体观的驱动系统。侧板90的上端部分螺钉紧固到顶板84并且与顶板84连接。在侧板90的下端部分,由金属制造的板簧92和94各自的一个端部螺钉紧固并且接合到侧板90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分和后端部。板簧92和94 用作导电性弹性部件的示例。板簧92和94各自的另一端部分别螺钉紧固并且接合到形成在底板82的第一凸缘82A和第二凸缘82B。 接下来,描述曝光装置30。如图;3B中所示,曝光装置30构造为包括曝光单元70, 其包括保持器34 ;和用作布线的示例的柔性粗线缆(FFC) 56,其能够向曝光单元70传递电力供应和电信号。FFC 56的一端与在曝光单元70设置的连接器45的一端连接,并且另一端与驱动电路板电连接。曝光单元70的保持器34的两个长度方向的端部34A和34B固定到图像形成单元 12的下壳体13,并且被保持为使得保持器34与感光体观的外周面的距离是预先规定的距
1 O曝光单元70由安装在保持器34的第一印刷电路板40、第二印刷电路板42和 SELFOC透镜阵列44构成。作为发光部分的发光元件(发光二极管,以下称作为LED)的阵列设置在用作基板的示例的第一印刷电路板40。驱动LED阵列的驱动器安装在用作基板的示例的第二印刷电路板42上。SELFOC透镜阵列44用于将从LED阵列发射的光聚焦到感光体28的外周面上(参见图2和图3A)。曝光单元70位于形成在感光体28和下壳体13之间的空间部分S中。第一印刷电路板40通过在保持器34中形成的开口部分32装配到保持器34中。 使得LED阵列的发射面与感光体观的外周面相对。如图5和图6中所示,由金属制造的导电板96的一个端部连接到第一印刷电路板40的接地部分41。导电板96用作导电部件的示例。导电板96的另一端部通过安装螺钉100而接合到以下描述的导电板98。如图2和图3A中所示,SELFOC透镜阵列44在LED阵列的发射面侧固定在保持器 34的开口部分32。SELFOC透镜阵列44被构造为将从LED发射的光聚焦到感光体28的外周面上。第二印刷电路板42通过布线而电连接到第一印刷电路板40。驱动器被焊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42的与第一印刷电路板40相对的表面。用于连接FFC 56的一个端部的连接器45在第二印刷电路板42的与焊接有驱动器的表面相对的一侧焊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 42的表面。连接器45设置在曝光单元70的长度方向上的大致中间部分处。FEC 56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在柔性带状绝缘体之间保持多条导线(导电线), 所述多条导线之间有间隔地平行布置;例如由聚酯带夹着镀锡铜膜的结构。另外,将电磁屏蔽部件贴附于FEC 56的表面。分别连接到曝光单元70Y到70K的FEC 56Y到56K聚集为两对线FEC 56Y和FEC 56M、FEC 56C和FEC 56K。这些线对通过作为噪声降低(磁屏蔽)部件的筒状铁氧体芯58。 如图3A中所示,FEC 56Y到56K沿着底板82布置,并且铁氧体芯58位于前板86侧。如图5和图6中所示,作为导电部件的示例并且由金属制造的导电板98的一个端部,与感光体28的旋转轴28A抵靠接触。导电板98的另一个端部接合到侧板90。更具体地说,其一个端部与第一印刷电路板40的接地部分41抵靠接触的导电板96的另一个端部通过安装螺钉100而接合到导电板98的中间部分,并且导电板98的另一个端部通过安装螺钉102接合到侧板90。接下来,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首先,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处的图像形成过程。如图1中所示,当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个单元处于工作状态时,已经由控制部36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各个颜色的着色剂等级数据并且连续地输出到曝光装置30。在曝光装置30,与各颜色的着色剂等级数据对应的曝光单元70发射相应的曝光用光,并且对已经由充电辊72充电的相应感光体观的外周面进行曝光。因此,在各个感光体观的外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辊78,将在各个感光体观的外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显现)为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⑷各种颜色的色粉图像(显影剂图像)。然后,通过四个一次转印辊18Y到18K,将已经顺序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12Y到12K的感光体28上的各颜色的色粉图像重叠地按顺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上。通过二次转印辊20,将已经重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上的彩色色粉图像二次转印到从供纸部46传送到此的记录纸P。记录纸P上的彩色色粉图像由定影单元60 (加热辊62和加压辊64)定影,并且定影后的记录纸P由排出辊66排出到排出部67。通过清洁刀片76,从完成了色粉图像的一次转印的感光体观的外周面,去除残留的色粉、纸粉等。接下来,描述曝光装置30和感光体观各自的接地部分(的操作)。如图5和图6 中所示,曝光单元70的第一印刷电路板40的接地部分41经由金属制造的导电板96和98 而电连接到侧板90,并且侧板90经由金属制造的板簧92和94连接到底板82。因此,曝光单元70的第一印刷电路板40的接地部分41经由侧板90电连接到底板82。因此,产生电磁波的噪声等的曝光单元70的第一印刷电路板40可以直接并且以很短距离接地,可以减少从第一印刷电路板40产生的噪声。因此,可以抑制或阻止来自第一印刷电路板40的电磁波。而且,电磁屏蔽元件贴附于连接到曝光单元70的第二印刷电路板42的FFC 56的表面,并且如图3A中所示,FFC 56沿着金属板80的底板82和前板86布置。因此,与其中通过空白空间来引导FFC 56的结构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或阻止从FFC 56辐射(发射) 的电磁波等的噪声。如图4中所示,侧板90也螺钉紧固并且连接到顶板84。因此,曝光单元70的第一印刷电路板40的接地部分41也经由侧板90电连接到顶板84。因此,可以更加进一步减轻从曝光单元70的第一印刷电路板40产生的噪声。如图5和图6中所示,感光体28的旋转轴28A也经由导电板96连接到的导电板 98而电连接到侧板90。因此,感光体28的旋转轴28A也经由侧板90电连接到底板82和顶板84 (即接地)。因此,因为感光体28的旋转轴28A通过最小距离连接到地,所以与布线连接多个感光体观的情况相比,可以减轻由于布线像天线一样作用而造成的电磁噪声,并且可以减轻静电噪声等。曝光单元70的第一印刷电路板40的接地部分41和感光体28的旋转轴28A经由侧板90接地到覆盖图像形成单元12、转印单元14等的金属板80的底板82和顶板84。因此,不需要单独提供用于将这些单元接地的部件等。因此,能够节省图像形成装置10的空间并且减少制造成本。而且,在该结构中,导电板96的另一个端部接合到导电板98的中间部分,并且仅仅导电板98的另一个端部接合到侧板90,而不是导电板96和98的另一个端部都分别单独地接合到侧板90。因此,使得图像形成单元12本身的装配简易性得到改善。如下的结构是可能的其中,在布置在顶板84的顶面的控制部件36处,设置在另一印刷电路板的角部的接地部分螺钉紧固到设置在顶板84的角部的托架84A(参见图4)。 因此,印刷电路板可以固定到顶板84,其接地部分经由顶板84电连接到侧板90。因此,因为该印刷电路板的接地部分可以经由侧板90接地到底板82,所以类似于上面的描述,不需要单独提供用于将该印刷电路板的接地部分接地的部件等,能够节省空间并且减少制造成本。以上,已经基于图中示出的示例描述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10。然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不限于图中的示例。例如,图像形成单元12Y、12M、12C和1 不限于沿斜向布置,并且可以沿垂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等布置。此外,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2的主体部分可以具有不分为上壳体15和下壳体13的一体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多个曝光部件,其中在基板上布置有多个发光元件,这些曝光部件分别对多个曝光对象进行曝光;以及导电性覆盖部件,其至少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从下方覆盖所述曝光部件,连接到所述基板的布线沿着所述底板布置,并且所述基板的接地部分电连接到所述底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覆盖部件包括覆盖所述曝光对象的轴向侧并连接到所述底板的侧板,并且所述基板的接地部分经由导电部件电连接到所述侧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导电部件电连接到所述曝光对象的旋转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覆盖部件包括从上方覆盖所述曝光对象并连接到所述侧板的顶板,并且所述基板的接地部分和所述旋转轴经由所述侧板电连接到所述顶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多个曝光部件和导电性覆盖部件。在多个曝光部件中,在基板上布置有多个发光元件。这些曝光部件分别对多个曝光对象进行曝光。所述导电性覆盖部件至少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从下方覆盖所述曝光部件。连接到所述基板的布线沿着所述底板布置。所述基板的接地部分电连接到所述底板。所述覆盖部件包括覆盖所述曝光对象的轴向侧并连接到所述底板的侧板。所述基板的接地部分经由导电部件电连接到所述侧板。
文档编号G03G15/04GK102200715SQ201010512020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6日
发明者小松伸, 濑户政则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