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762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 200H9032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连接结构。该框架连接结构配备有如下的分离本体设置在装置本体下部的本体下部框架,用于与安装表面接触;以及支承需要定位的图像保持体和写入部的子框架。而且,框架连接结构在本体下部框架和子框架之间具有三点连接,因此被构造为使得安装表面的不平坦不会容易地通过本体下部框架传递到子框架。在JP-A 2002-7748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被构成如下由第一装置本体的上部在三个点支承第二装置本体。由此,通过将第一装置本体分为多个块并且用所述多个块支持第二装置本体,该图像形成装置防止了出现可能造成第二装置本体的问题的失真。在JP-A 2006-8487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 主框架经由弹性部件弹性地支承用于支承中间转印部件和图像形成单元的子框架。由此, 子框架不受主框架变形的影响。因此,使用该图像形成装置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减少从驱动图像形成部的驱动源传递到传送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传送部的振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传送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传送部;图像形成部,其设置于记录介质传送部,并且由所述记录介质传送部在一端侧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支承,该图像形成部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侧板,其构成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侧面部分,并且支承驱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驱动源;支承板,其设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传送部和所述图像形成部之间以覆盖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底侧,并且被支承在设置于所述记录介质传送部的另一端侧的支承部;和弹性部件,其弹性地支承所述支承板和所述侧板。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其中并非通过记录介质传送部经由弹性部件来支承图像形成部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少从驱动图像形成部的驱动源侧传递到记录介质传送部的振动。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在第一方面中,由设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传送部的所述一端侧并且沿着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布置的旋转轴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图像形成部,以此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图像形成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即使使用相对于记录介质传送部受到弹性支承的图像形成部,也可以减少图像形成部的一端侧和记录介质传送部之间的相对移动量。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在以上方面中,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可以从所述记录介质传送部的可以相对能移动地支承所述图像形成部的所述一端侧传递到所述记录介质传送部,并且可以驱动所述记录介质传送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其中图像形成部的驱动源的驱动力并非从记录介质传送部的可以相对能移动地支承图像形成部的一端侧传递到记录介质传送部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少振动从驱动图像形成部的驱动源到记录介质传送部的传递。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在以上方面中,所述弹性部件可以由金属构成,并且可以电连接所述支承板和所述侧板。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支承板和所述侧板可以通过所述弹性部件而接地。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在以上方面中,所述记录介质传送部可以构成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接触用于安装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安装面的底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可以通过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安装面中的失真到图像形成部的侧板的传递。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在以上方面中,所述弹性部件可以设置在所述驱动源的正下方,或者设置在所述驱动源的近似正下方。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其中弹性部件并非设置在驱动源正下方或者设置在驱动源的近似正下方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少振动从驱动图像形成部的驱动源到记录介质传送部的传递。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总体图;图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部的立体图;图3是对应于图2的立体图,示出在未设置驱动单元的状态下的图像形成部;图4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传送部的立体图;图5是示意性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轴和驱动系统的侧视图;图6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部和记录介质传送部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对应于图6的立体图,示出在未设置驱动单元的状态下的图像形成部;图8是从斜下方看到的记录介质传送部和处于未设置驱动单元的状态下的图像形成部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从斜下方看到的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传送部和图像形成部的组装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图10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传送部和图像形成部的组装状态的放大侧视图;以及图11是对应于图10的侧视图,示出另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例。在下方描述的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记录纸(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作为“宽度方向”。另外,图1中的左手侧称作为“一端侧”并且右手侧称作为“另一端侧,,。下方,首先参考图1说明图像形成装置总体结构。如图1中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作为示例,图像形成单元12Y、12M、12C、1I 按照倾斜的一行(在图1中朝向左下的方向上)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中央。图像形成单元12Y、12M、12C、12K是用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这四种颜色的色粉 (显影剂)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部的示例。图像形成单元的设置顺序从图1的右上朝向左下为Y、M、C、K。除了其中包含的色粉之外,图像形成单元12Y、12M、12C、12K中的每一个具有类似的结构。在下方的说明中,当在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中的每一个之间进行区分时,将相应的后缀字母Y、M、C、K附加在标记数字后面。然而,当在以下说明中不需要在各颜色之间进行区分时,将省略在标记数字后面的相应后缀字母Y、M、C、K。对于色粉Y、M、C、K各自的生产方法没有特定的限制。转印单元14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2的上方,用于将在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2上形成的色粉图像(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上。转印单元14被构造为包括筒状中间转印带16、 四个一次转印辊18Y、18M、18C、18K,和二次转印辊20。四个一次转印辊18Y、18M、18C、18K 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6内部,将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2的色粉图像转印并且叠加在中间转印带16上。二次转印辊20使得在中间转印带16上叠加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纸P上。中间转印带16卷绕着与二次转印辊20相对设置的驱动辊沈和受到可旋转支承的支承辊22而被拖动。由于用下述的驱动单元150 (参见图幻驱动并旋转驱动辊沈,使得中间转印带16在箭头A的方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上进行循环移动。一次转印辊18Y、18M、18C、18K被设置为面对相应图像形成单元12Y、12M、12C、12K 各自的感光体观,中间转印带16夹在它们之间。注意,感光体洲是被曝光体的示例。将具有与色粉极性相反的极性(作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示例为正极性)的转印电压施加到一次转印辊18Y、18M、18C、18K。具有与色粉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转印电压还施加到二次转印辊20。在中间转印带16的外周面,在设置有支承辊22的位置,设置有清洁装置(图中未示出)。清洁装置从中间转印带16去除残留的色粉、纸粉等。容纳记录纸P的供纸部46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2下方。从供纸部46的端部(图 1中的右手端部)沿垂直方向(箭头Z方向)向上延伸地设置有纸传送路径50,记录纸P 沿着纸传送路径50传送。送纸辊48、传送辊52、和位置对准辊M沿着纸传送路径50设置。送纸辊48从供纸部46的一端侧将记录纸P送出。传送辊52由用于传送记录纸P的一对辊构成。位置对准辊M用于将记录纸P的传送定时与中间转印带16上的图像的移动定时相匹配,由一对辊构成。由送纸辊48将记录纸P从供纸部46连续地送出,并且经由纸传送路径50由位置对准辊M传送到中间转印带16的二次转印位置。定影单元60设置在纸传送路径50上,在二次转印辊20的下游侧(上方)。定影单元60包括由热源(图中未示出,例如为卤素加热器)加热的加热辊62、和与加热辊62协作移动的加压辊64,它们夹住记录纸P并且对色粉图像施加压力。排出辊66也设置在纸传送路径50上,在定影单元下游侧,排出辊66由在定影之后排出记录纸P的一对辊构成。已经由排出辊66排出的记录纸P被排出到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顶面上形成的排出部67上。 控制器36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与纸传送路径50侧相反的一侧处。控制器36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个部件执行控制。在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底部的记录介质传送部200的底板202的四个角部处设置有腿部203。通过将底板202的腿部203放置在安装面99 (例如工作台、地板等)上, 来安装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注意,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底板 202的四个角部在顶面中形成凹陷,将腿部203形成为向下突出。接下来,说明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2Y、12M、12C、12K中的每一个。这里的说明没有对色粉的颜色进行区分。图像形成单元12包括感光体观、充电辊72、曝光单元73、显影辊78、去电灯74和清洁刀片76。感光体28在箭头B的方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地受到驱动。充电辊72接触感光体28的外周面并且对感光体观充电。曝光单元73是将曝光照射到感光体观的外周面上并且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部的示例。显影辊78用色粉对感光体观的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去电灯74在转印之后将光照射到感光体观的外周面上, 去除电荷。在去除电荷后,清洁刀片76清洁感光体观的外周面。充电辊72、曝光单元73、显影辊78、去电灯74和清洁刀片76被设置为从感光体观旋转方向上游侧到下游侧以该顺序面对感光体观的外周面。清洁辊79可旋转地设置在充电辊72外周面的与感光体观侧相反的一侧,用于去除例如附着到充电辊72的外周面的色粉的外部添加剂等。充电辊72连接到配电部(图中未示出)。在图像形成期间,充电辊 72通电,并且当进行从动旋转时对感光体观的外周面充电。两个螺旋形的传送部件81设置在显影辊78的下游侧处,用于搅拌(混合)从色粉供应部(图中未示出)提供的显影剂(例如树脂色粉和金属载体的混合物),并且将显影剂提供到显影辊78。薄层形成辊97也设置在显影辊78的下游侧,面对显影辊78的外周面。薄层形成辊97比感光体观更靠近显影辊78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在薄层形成辊97和显影辊78的外周面之间有分离间隙。薄层形成辊97控制显影辊78的外周面上的显影剂的通过量,由此在显影辊78上形成预定厚度的显影剂层(薄层)。显影辊78由固定的磁辊(图中未示出)和可旋转地设置在磁辊外部的圆柱形显影套筒(图中未示出)构成。注意,在显影期间,在显影辊78和感光体观之间施加电压, 由此形成电场。当形成了电场时,显影辊78在旋转的同时使得显影剂的色粉向感光体观的静电潜像移动。接下来,参考图1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图像形成处理的操作。如图1中所示,当图像形成装置10处于操作状态时,将已经由控制器36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各颜色的着色材料等级数据,并且将其顺序地输出到曝光装置 30。在各个曝光装置30中,曝光单元73根据各颜色的着色材料等级数据发射相应的曝光用光,对已经由充电辊72充电的各感光体28的外周面进行曝光,并且在各感光体28上形成静电潜像。由显影辊78将在各个感光体观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使得可见)为相应黄色 (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⑷的每一个的色粉图像(图像)。接下来,由四个一次转印辊18Y、18M、18C、18K将在相应感光体观上形成的各颜色的色粉图像连续地转印并且叠加在中间转印带16上。然后由二次转印辊20将已经叠加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上的各颜色的色粉图像二次转印到从供纸部46传送的记录纸P上。二次转印辊20设置在图像形成部100的一端侧。然后由定影单元60中的加热辊62和加压辊64对记录纸P上的各颜色的色粉图像进行定影。随后,在定影之后,由排出辊66将记录纸P排出到排出部67。在色粉图像的一次转印完成后,由清洁刀片76去除感光体观外周面上的残留色粉、纸粉等。接下来,参考图2和图3来说明图像形成部。如图2和图3中所示,图像形成部100包括当沿着箭头X方向观看时分别设置在右手侧和左手侧的板形金属侧板112、114。S卩,侧板112和侧板114构成在图像形成部100 的宽度方向的侧面部分。图像形成单元12 (参见图1)和转印单元14中的每一个设置在侧板112和侧板 114之间。图像形成部100通过由侧板112和侧板114支承构成图像形成单元12和转印单元14的各个部件(例如感光体28)而一体化。驱动单元150也固定到侧板112,如图2中所示。驱动单元150包括驱动电机152, 驱动电机152是驱动感光体观、显影辊78等的驱动源。注意,驱动电机152是驱动源的示例。驱动传递系统(图中未示出)容纳在驱动单元150中。驱动传递系统例如包括用于将驱动电机152的驱动力传递到感光体28等的多个齿轮、用于控制传递和分离的离合器等等。如图3中所示,被支承部116形成在侧板112的一端部。U形定位槽130形成在被支承部116中,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有角度地向上延伸。注意,尽管未在图3中示出,但是侧板114的一端部以类似于侧板112的方式,由被支承部116和其中形成的定位槽130构成。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曝光单元73和感光体28在侧板112、114接地(连接到地)。而且,如图2和图3中所示,定位凸片122、IM形成为朝向顶板120的另一端部的另一端侧突出,所述顶板120构成图像形成部100的另一端侧的顶部。接下来,参考图1、图4和图5来说明记录介质传送部200。如图1中所示,记录介质传送部200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底部。构成记录介质传送部200的底面的底板202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底面。腿部203设置在底板202的四个角部。用腿部203将图像形成装置10安装在安装面99上,例如为工作台、地板等。如图4中所示,设置有支柱部212、214,其在底板202的另一端部在两个宽度方向 (箭头Y方向)端部向上延伸。侧壁222、2M设置在底板202的两个宽度方向的侧部。侧壁222、2M构成其中容纳供纸部46的空间204的两个侧壁。此外,支柱部212、214连接到侧板222、224的另一端部。水平引导部件230在支柱部212、214的另一端部侧上的表面处紧固到顶端部,以将支柱部212、214连接在一起。由金属板构成的支承板300设置在底板202上方的空间204的上方。支承板300 被设置为在平面图中覆盖空间204。侧面302被形成为在支承板300的两个宽度方向侧部向下折绕(参见图8)。侧壁222、2M紧固到侧面302。垂直面304被形成为在支承板300 的另一端部向上折绕(参见图8)。垂直面304在水平引导部件230下方的支柱部212、214 的另一端部侧上的表面上,紧固到支柱部212、214。因此,支承板300的另一端部由此受到支柱部212、214支承。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顶面306被设置为覆盖支承板300的空间204,以朝向另一端侧向上倾斜。设置有支承承受部M5,以在侧壁222、224的另一端部的两个宽度方向(Y方向) 端部对被支承部116进行支承。定位轴238被设置为在支承承受部245朝向宽度方向外侧 (Y方向外侧)突出。即,定位轴238(被设置为)沿着与记录纸P的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向外突出。注意,尽管在图4中未示出,但是定位轴238之一也以类似的方式在相对侧上从支承承受部245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位置对准辊54(参见图1)由支承承受部245支承。安装有离合器的齿轮241设置在位置对准辊M之一的轴端部。传送辊52 (参见图1)被支承在位置对准辊M的另一端侧的斜下方。齿轮242设置于传送辊52之一的轴端部。如图5中所示,从驱动单元150的驱动电机152(参见图2、传递驱动力。齿轮M4 与可旋转地支承在定位轴238上的中间齿轮243互相啮合。中间齿轮243与由记录介质传送部200可旋转支承的中间齿轮240相互啮合。中间齿轮240与位置对准辊M的轴端部的齿轮241相互啮合。因此,通过对驱动电机152(参见图幻进行驱动,驱动力传递到齿轮 2440并且还经由中间齿轮243和中间齿轮240而传递到齿轮Ml。构成为使得驱动电机152的驱动力还从齿轮241经由多个齿轮(图中未示出)驱动位于传送辊52的轴端部处的齿轮M2。接下来,参考图5到图9来说明将图像形成部100组装到记录介质传送部200的情况。如图5和图7所示,由装配到(形成于图像形成部100的一端部的被支承部件116 的)定位槽130中的(记录介质传送部200的一端部的支承承受部M5的)定位轴238来定位图像形成部100和记录介质传送部200。图像形成部100也由处于转动中心的定位轴 238来可旋转地支承。然后,如图6和图7中所示,通过使(形成于图像形成部100的另一端部的顶部的)定位凸片122、IM接触(抵靠)构成(在记录介质传送部200的另一端部紧固到支柱部212、214的)水平引导部件230的顶面的定位面232,来定位图像形成部100的另一端部。注意,如图6和图8中所示,当已经将图像形成部100组装到记录介质传送部200 时,当从侧面看(在Y方向上看)时,支承板300设置在记录介质传送部200和图像形成部 100之间。当从底面看(在Z方向上看)时,支承板300被设置为从下方覆盖图像形成部 100。如图8和图10中所示,侧板112的一端部和(形成于记录介质传送部200的支承板300的一端部的)保持部(stay) 308由板簧510紧固在一起。板簧510的两个端部由螺钉95紧固。比板簧510的紧固位置更靠近另一端侧的侧板112和支承板300的侧面302由板簧500紧固在一起。板簧500的两个端部也由螺钉95紧固。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板簧500、510由既有弹性又导电的金属材料构成。也使用板簧500、510按类似方式在相反侧连接侧板114和支承板300。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0中所示,在侧视图中(沿着Y方向看),驱动电机 152在板簧500和板簧510上方并且在它们之间固定到侧板112。因此,图像形成部100的一端侧由板簧500、510弹性地支承在支承板300 (记录介质传送部200)上。接下来,说明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与其中并非通过板簧500、510来支承记录介质传送部200的结构(例如,其中图像形成部100的侧板112、114和记录介质传送部200的支承板300直接用螺钉等紧固到一起的结构)相比,减少了从驱动图像形成部100的驱动电机152到记录介质传送部200的
振动传递。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部100受到可旋转支承,以设置在记录介质传送部 200的一端部、并且(被设置为)沿着与记录纸P的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凸出的定位轴238 作为旋转轴的轴。因此,即使相对于记录介质传送部200弹性地支承图像形成部100,也减少了在记录纸P上转印并形成色粉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0的一端侧和记录介质传送部200 之间的相对移动量。图像形成部100的金属侧板112、114和金属支承板300由金属板簧500、510固定在一起。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部100中,可以使得侧板112、114和支承板 300处于相同的电势,而不用单独地设置用于电连接的部件(例如地线等)。S卩,曝光单元73和感光体28接地的侧板112、114与支承板3000处于相同的电势,即基准电势(接地(OV))。而且,固定到支承板300的支柱部212、214和底板202等也处于与支承板300相同的电势。由此,构成图像形成部100的框架部件(容器)全体处于基准电势(接地)。而且,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记录介质传送部200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底部,并且通过将记录介质传送部的底板202(的腿部20 放置在例如桌子、工作台等的安装面99上,来安装图像形成装置10(参见图1)。由此,通过板簧500、510 的弹性变形,可以吸收安装面99中的不平坦到图像形成部100的侧板112、114的传递。而且,如图5中所示,图像形成部100的驱动电机152的驱动力从记录介质传送部 200的可旋转地支承图像形成部100的一端侧传递到记录介质传送部200。因此,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可以减少到记录介质传送部200的振动的传递。注意,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处于图像形成部100的旋转轴处的定位轴238 上可旋转支承的中间齿轮243来传递驱动力。因此,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 可以进一步减少到记录介质传送部200的振动传递。通常,当齿轮啮合在一起并且旋转时,由于当啮合时的反作用力(驱动反作用力),存在作用在使齿轮相互分离的方向的力。假设中间齿轮243被支承在与定位轴238 (的旋转轴)不同的轴上,那么由于中间齿轮243与作为旋转轴的定位轴238的分离和定位,反作用力(驱动反作用力)将作用在使得图像形成部100与记录介质传送部200分离的方向上,即对图像形成部100施加提升方向的力。结果,图像形成部100将变形并且上下振动。 然而,与此相反,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因为中间齿轮243被支承在作为旋转轴的定位轴 238,所以实现了其中图像形成部100不容易由于反作用力(驱动反作用力)而变形或者上下振动的结构。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0中所示,在侧视图中,驱动电机152固定在板簧 500和板簧510上方、在它们之间。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图11中示出的另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是这样的结构板簧520设置在驱动电机152的正下方或者近似正下方。注意,通过将板簧520设置在驱动电机152的正下方或者近似正下方,可以增强振动吸收效果。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显然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的精神的情况下实现各种模式。例如,在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部100的侧板112、114和记录介质传送部200的支承板300由四个板簧500、510固定。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另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是这样的结构通过三个或更少的板簧(弹性部件)来进行固定,并且可以是这样的结构通过五个或更多的板簧(弹性部件)来进行固定。可以是这样的结构不仅由板簧等弹性地支承记录介质传送部200的一端侧,而且由板簧等弹性地支承记录介质传送部200的另一端侧。而且,例如,在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部100的侧板112、114和记录介质传送部200的支承板300由板簧500、510或520来固定。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自由地选择弹性部件的材料、形状等,只要图像形成部100的侧板112、114的一端侧由记录介质传送部200的支承板300弹性地支承即可。例如,具有比侧板112、114和支承板300的硬度低的硬度的、例如金属、合成树脂等的弹簧或者例如橡胶等的弹性体可以用作弹性部件。注意,在使用绝缘弹性部件(例如由橡胶、合成树脂等制造的绝缘弹性部件)来进行支承的情况下,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单独设置用于电连接侧板112、114和支承板300的地线。而且,在侧板112、114和支承部件由树脂构成的结构中,可以是这样的结构仅仅弹性部件由金属制造。在这种情况下,地线等可以设置在侧板112、114和支承板300与弹性部件接触的位置,以进行电连接。而且,在其他的另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底板202和侧壁222、2M可以用树脂模制为单体。在这种情况下,在底板202和侧壁222、2M之间不需要连接,并且与分离体的结构相比,可以降低成本。而且,例如,在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驱动电机152的驱动力从所述一端侧传递到记录介质传送部20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另一另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是这样的结构驱动力从所述另一端侧或者中间部分传递到记录介质传送部200。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是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而提供的。其并非旨在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许多变型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适用于所构想特定用途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各种变型。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记录介质传送部,其传送记录介质;图像形成部,其设置于所述记录介质传送部,并由所述记录介质传送部在一端侧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支承,该图像形成部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侧板,其构成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侧面部分,并且支承驱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驱动源;支承板,其设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传送部和所述图像形成部之间,以覆盖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底侧,并且被支承在设置于所述记录介质传送部的另一端侧的支承部;以及弹性部件,其弹性地支承所述支承板和所述侧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由设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传送部的所述一端侧并且沿着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布置的旋转轴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图像形成部,以此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图像形成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从所述记录介质传送部的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图像形成部的所述一端侧传递到所述记录介质传送部,并且驱动所述记录介质传送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弹性部件由金属构成,并且电连接所述支承板和所述侧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记录介质传送部构成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接触用于安装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安装面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源的正下方,或者设置在所述驱动源的近似正下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记录介质传送部;图像形成部,其设置于所述记录介质传送部,并由所述记录介质传送部在一端侧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支承,该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侧板,其构成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侧面部分,并且支承驱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驱动源;支承板,其设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传送部和所述图像形成部之间以覆盖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底侧,并且被支承在设置于所述记录介质传送部的另一端侧的支承部;以及弹性部件,其弹性地支承所述支承板和所述侧板。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200709SQ201010511989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6日
发明者小松伸, 斋藤安秀, 濑户政则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