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光纤全交换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778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旋转光纤全交换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旋转光纤全交换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电力系统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电力通信网 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通信传输的基础承载网络-光纤网络中交换设备是完成光 纤之间交换的关键性设备。为了避免人工到现场进行跳纤操作,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光纤全 交换的交换设备,如图1所示,该设备具有一交换板1,交换板1上形成呈正方形阵列排列的 交换孔11。外部线路光纤A1-A8接入到交换板1上,每根外部线路光纤的一端各自固定在 一个链接器上。为实现任意两根外部线路光纤之间的交换,驱动装置驱动固定该两根外部 线路光纤的链接器分别移动到一侧通过绳路光纤连接、另一端空闲的一对交换孔位置处, 并将其分别插入到交换孔中。这样,通过连接两个交换孔的绳路光纤实现插入到两个交换 孔中的外部线路光纤之间的光交换。发明人在实现上述现有技术的过程中发现为了实现两路外部链路光纤的光交 换,只能按照顺序分别移动固定两根外部线路光纤的两个链接器,而且每个链接器的最大 移动距离等于整个交换板的宽度,这就使得移动链接器所花费的时间较长,由此延长了实 现光交换所需要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旋转光纤全交换设备,能够 大幅缩短实现光交换所需要的时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全交换设备,用于实现外部线 路光纤之间的全交换,包括一交换板,所述交换板按照接入到交换板的外部线路光纤的个 数被分成多个区域,每个交换板的区域与一根外部线路光纤对应,交换板的每个区域上形 成多个排列成圆形的交换孔,交换孔的一侧用于插入绳路光纤的一端,任意两个交换板区 域中至少存在一对交换孔通过一根绳路光纤连接,还包括控制器、查找装置,与每个交换板区域对应、并且与该交换板区域正对设置 的旋转驱动装置,以及与每个交换板区域对应的链接器,每个交换板区域的链接器中固定 与该交换板区域对应的外部线路光纤的一端,每个交换板区域的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该 交换板区域的链接器沿平行于交换板区域的平面旋转,并且链接器的旋转轨迹与其对应的 交换板区域的交换孔的排列的圆形外周正对;查找装置用于在需要进行交换的两根外部线路光纤对应的交换板区域中,查找一 侧通过一根绳路光纤连接,另一侧空闲的一对交换孔,作为一对目标交换孔,并通知控制 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查找装置的通知后,向需要进行交换的两根外部线路光纤对应的交换板区域的旋转驱动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以使其分别驱动固定所述两根外部线 路光纤的链接器旋转到正对查找装置查找到的目标交换孔处,并插入其中,使固定在所述 两个链接器中的外部线路光纤的端面分别与从目标交换孔另一侧插设其中的绳路光纤的 两端对接。优选地,交换板区域的之间的绳路连接方式具体为第i个交换板区域中的第j个 交换孔与第j+Ι个交换板区域的第i个交换孔通过一根绳路光纤连接,其中,j的区域范围 时从i到交换板区域总数-1形成的闭区间中的整数。优选地,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带有一转盘,所述转盘的旋转中心与对应交换板区域 中的交换孔排列中心正对,在转盘朝向交换板区域的一侧设有一电吸铁,所述电磁体设置 的位置距离转盘旋转中心的距离等于对应交换板区域中的交换孔排成的圆形的半径。优选地,所述交换孔区域中的交换孔之间等距排列。优选地,所述每个交换孔区域中的交换孔的数量相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旋转光纤全交换设备中,固定外部线路光纤端部的 每个链接器都只在其对应的小的交换板区域内移动,大大减小了实现光纤交换过程中所需 要的链接器的移动距离;而且每个交换板区域内的链接器的移动可以并行进行,因此本实 用新型提供的可旋转光纤全交换设备极大地缩短了实现光纤交换所需要的时间。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 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 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实现自动光纤全交换的交换设备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旋转光纤全交换设备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可旋转光纤全交换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可旋转光纤全交换设备,包括一交换板,图2是本 实施例中的交换板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交换板1按照接入到交换板的外部线路光纤的 个数分成多个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假设接入到交换板的外部线路光纤总共具有9条,以下 分别记为AOl A09。这样,在图2中的交换板1被分成9个区域,在图2中分别以Al A9进行标记。每个交换板区域与一根外部线路光纤对应,在图2中,交换板区域Al A9分 别与外部线路光纤AOl A09对应。[0022]交换板1的每个区域上形成多个排列成圆形的交换孔11。交换孔11的一侧用于 插入绳路光纤2的一端,任意两个交换板区域中至少存在一对交换孔通过一根绳路光纤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绳路光纤2作为连接外部线路光纤的桥梁,用于实现外部线路 光纤之间的光交换,绳路光纤2预先被从交换板1的一面插入到交换孔11中,因此绳路光 纤2在设备制作完成后将不会再被移动。由于每个外部线路光纤对应一个交换板的区域,这表示每根外部线路光纤将只能 插入到与其对应的交换板区域内的交换孔中,因此为了实现任意两根外部线路光纤之间的 光交换,就需要任意两个交换板区域之间都至少存在一根绳路光纤将其连接起来。为了实现任意两根外部线路光纤之间的交换,本实施例的可旋转光纤全交换设备 还包括控制器、查找装置、以及与每个交换区域对应、并且与该交换区域正对设置的旋转驱 动装置,此外,针对每个交换板区域还设置与其对应的链接器。每个交换板区域对应的链接器用于固定与该交换板区域对应的外部线路光纤的 一端,链接器是为了方便旋转驱动装置操作外部线路光纤端部而设置的。正对每个交换板 区域设置的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该交换板区域的链接器沿平行于该交换板区域的平面 旋转,并且链接器的旋转轨迹与其对应的交换板区域的交换孔的排列的圆形外周正对。查找装置用于在需要进行交换的两根外部线路光纤对应的交换孔区域中,查找一 侧通过一根绳路光纤连接,另一侧空闲的一对交换孔,作为一对目标交换孔,并通知控制 器。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外部线路光纤是通过绳路光纤建立光学连接,而固定每根外部线路 光纤端部的链接器又被限制只能插入到该外部线路光纤对应的一个交换板区域内的交换 孔中,因此若要实现任意两根外部线路光纤之间的光学交换,查找装置需要在需要进行交 换的两根外部线路光纤分别对应的交换板区域中查找一个交换孔,作为用于分别插入固定 需要进行交换的两根外部线路光纤的链接器的一对目标交换孔。这对目标交换孔应该满 足一侧通过一根固定的绳路光纤连接,而另一侧空闲(即仍未插入任何链接器)。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查找装置的通知后,向需要进行交换的两根外部线路光纤对 应的交换板区域的旋转驱动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以使其分别驱动固定上述两根外部线路光 纤端部的链接器旋转到正对查找装置查找到的目标交换孔处,并插入其中,使得固定在两 个链接器中的外部线路光纤的端面分别与从目标交换孔另一侧插设其中的绳路光纤的两 端对接。上述交换孔区域中的交换孔之间优选为等距排列,并且每个交换孔中的交换孔数 量优选为相同。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简化查找装置的查找过程,而且可以简化旋转驱动装 置驱动链接器移动过程的定位问题。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绳路连接方案可以采用如下方案。以下不妨以交换板被分 成9个区域为例进行说明。第1个交换板区域的第1个交换孔与第2个交换板区域的第1个交换孔通过一根 绳路光纤连接,第1个交换板区域的第2个交换孔与第3个交换板区域的第1个交换孔通 过一根绳路光纤连接,依次类推,第1个交换板区域的第8个交换孔与第9个交换板区域的 第1个交换孔通过一根绳路光纤连接,总结起来是第1个交换板区域的第j个的交换孔与 第j+Ι个交换板区域的第1个的交换孔通过一根绳路光纤连接,其中j的取值范围是从1
5到8形成的闭区间的整数。第2个交换板区域的第2个交换孔与第3个交换板区域的第2个交换孔通过一根 绳路光纤连接,依次类推,第2个交换板区域的第8个交换孔与第9个交换板区域的第2个 交换孔通过一根绳路光纤连接,总结起来是第2个交换板区域的第j个交换孔与第j+Ι个 交换板区域的第2个交换孔通过一根绳路光纤连接,其中j的取值范围是从2到8形成的 闭区间的整数。依次类推,并且将交换区域的数量(即外部线路光纤的数量)进行概括,可以将该 优选的方案总结为第i个交换板区域的第j个交换孔与第j+Ι个交换板区域的第i个交 换孔通过一根绳路光纤进行连接,其中j的取值范围是从i到最大行数-1形成的闭区间中 的整数。发明人发现,通过上述优选地的绳路连接方式,外部线路光纤对应的两个交换板 区域内的交换孔中有且只有一对一侧通过绳路光纤连接的交换孔,也就是说,如果确定需 要进行交换的两根外部线路光纤,就必然得到唯一的满足条件的一对交换孔,因此也就可 以省去查找的过程,可以简化系统查找的过程,从而可以缩短查找的时间。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的原理提供一种可旋转光纤全交换设备的更具体的结构。 图3示出了该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中的交换板1仍被划分成9个区域,相应的外部线 路光纤总共9根,记为AOl A09,每个交换板区域对应的外部线路光纤的一端分别固定在 与该交换板区域对应的链接器3中。在每个交换板区域中都具有呈圆形排列的交换孔11。 任意两个交换板区域中至少存在一对交换孔通过一根绳路光纤2连接。每个交换板区域正对设置一个旋转驱动装置4,如图4所示,该旋转驱动装置4包 括一转盘,该转盘的中心与对应的交换板区域中的交换孔排列的圆形中心正对,这为链接 器3在旋转驱动装置4的带动下旋转的轨迹与交换孔排列的圆形外周正对提供了前提条 件。为了方便将链接器3从交换孔11中抬起、以及将链接器3放入到交换孔11中,在转盘 朝向交换板区域的一侧设有一电吸铁(图中未示),该电吸铁设置的位置距离转盘的旋转 中心的距离应该等于度应交换板区域中的交换孔排成的圆形的半径。此外,本实施例中的 可旋转光纤全交换设备还包括控制器和查找装置,控制器和查找装置的作用与实施例一中 的相应装置类似,这里不再赘述。这样,任意两根外部线路光纤之间都可以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实现交换,从 而可以达到全交换的目的。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提供的可旋转光纤全交换设备中,固定外部线路光纤端 部的每个链接器都只在其对应的小的交换板区域内移动,大大减小了实现光纤交换过程中 所需要的链接器的移动距离;而且每个交换板区域内的链接器的移动可以并行进行,因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旋转光纤全交换设备极大地缩短了实现光纤交换所需要的时间。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可旋转光纤全交换设备,用于实现外部线路光纤之间的全交换,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交换板,所述交换板按照接入到交换板的外部线路光纤的个数分成多个区域,每个 交换板的区域与一根外部线路光纤对应,交换板的每个区域上形成多个排列成圆形的交换 孔,交换孔的一侧用于插入绳路光纤的一端,任意两个交换板区域中至少存在一对交换孔 通过一根绳路光纤连接,还包括控制器、查找装置,与每个交换板区域对应、并且与该交换板区域正对设置的旋 转驱动装置,以及与每个交换板区域对应的链接器,每个交换板区域的链接器中固定与该 交换板区域对应的外部线路光纤的一端,每个交换板区域的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该交换 板区域的链接器沿平行于交换板区域的平面旋转,并且链接器的旋转轨迹与其对应的交换 板区域的交换孔的排列的圆形外周正对;查找装置用于在需要进行交换的两根外部线路光纤对应的交换板区域中,查找一侧通 过一根绳路光纤连接,另一侧空闲的一对交换孔,作为一对目标交换孔,并通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查找装置的通知后,向需要进行交换的两根外部线路光纤对 应的交换板区域的旋转驱动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以使其分别驱动固定所述两根外部线路光 纤的链接器旋转到正对查找装置查找到的目标交换孔处,并插入其中,使固定在所述两个 链接器中的外部线路光纤的端面分别与从目标交换孔另一侧插设其中的绳路光纤的两端 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光纤全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交换板区域的之间的 绳路连接方式具体为第i个交换板区域中的第j个交换孔与第j+Ι个交换板区域的第i 个交换孔通过一根绳路光纤连接,其中,j的区域范围是从i到交换板区域总数-ι形成的 闭区间中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旋转光纤全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 带有一转盘,所述转盘的旋转中心与对应交换板区域中的交换孔排列中心正对,在转盘朝 向交换板区域的一侧设有一电吸铁,所述电吸铁设置的位置距离转盘旋转中心的距离等 于对应交换板区域中的交换孔排成的圆形的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旋转光纤全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孔区域中 的交换孔之间等距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旋转光纤全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交换孔区 域中的交换孔的数量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旋转光纤全交换设备,包括一交换板,交换板按照接入到交换板的外部线路光纤的个数被分成多个区域,每个交换板的区域与一根外部线路光纤对应,交换板的每个区域上形成多个排列成圆形的交换孔,交换孔的一侧用于插入绳路光纤的一端,任意两个交换板区域中至少存在一对交换孔通过一根绳路光纤连接,还包括控制器、查找装置、旋转驱动装置,以及与每个交换板区域对应的链接器,每个交换板区域的链接器中固定与该交换板区域对应的外部线路光纤的一端,每个交换板区域的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该交换板区域的链接器沿平行于交换板区域的平面旋转,并且链接器的旋转轨迹与其对应的交换板区域的交换孔的排列的圆形外周正对。
文档编号G02B6/38GK201936038SQ20102068530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
发明者范雪峰 申请人:范雪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