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阻截蓝光光源的选择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物涂层,具体为一种阻截蓝光光源的选择性涂层,以及这种涂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光照,但是科学家指出,现有的光源会对人眼视网膜造成严重的上海,1966年Noell WK等科学家发表了《大鼠视网膜光损伤》一文,表明蓝光能够引起视紫红质介导的光损伤,进一步引起视杆细胞的损伤,这是首次发表的光致视网膜病变的报道,之后各国科学家对这方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证明了这一结果。研究发现可见光会对视网膜造成光化学伤害,而短波长的光造成的伤害尤为严重。随后提出了蓝光下对视觉的损伤的概念。科学家们通过动物学实验发现,持续暴露在蓝光下对视觉的损伤非常严重。 Andley等表示对视网膜造成光致损伤的光在波长从500nm减少到400nm时损伤严重很多。 1990年,Dirk Van Norren等人在大鼠实验中发现,对眼底的伤害阈值和一个叫曝辐计量的数值有关,曝辐计量即辐照光强和曝光时间的乘积。曝辐计量在波长379nm的情况下是 4J/cm2,而在波长增加到559nm时,达到2000J/cm2。定量地说明了伤害在波长变短时剧烈增加。人类胎儿细胞组织的研究证明蓝光辐射具有损伤性,会导致胎儿的RPE细胞凋亡。而蓝光伤害不仅对胎儿视网膜有严重影响,对老年性黄斑退化症患者也有及其严重的影响。老年性黄斑退化症(AMD)是当代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目前仅欧洲和北美就有一千二百七十万人遭受AMD的折磨。AMD多发生于45岁以上年龄的人群,研究发现蓝光可能会导致AMD的发病,也是造成AMD的一种潜在因素。更多的研究表明蓝光辐射可能与AMD有紧密的关联。国标《GBT20145-2006》中定义蓝光危害是由波长主要介于400nm与500nm的辐射照射后引起的光化学作用,导致视网膜损伤的潜能。如果照射时间超过10s,这种损害机理起主要作用,而且是热损害机理的数倍之多。目前大多数的研究同意确定蓝光伤害的峰值在440nm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阻截蓝光光源的选择性涂层,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提供这种涂层的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阻截蓝光光源的选择性涂层,由两种涂层复合而成硫化锌层和氟化镁层,其中,硫化锌层为25-60nm,氟化镁层厚为50_90nm。所述的硫化锌层折射率为2. 35,相对密度为4. 102。所述的氟化镁层折射率为1. 38,相对密度为3. 148。上述阻截蓝光光源的选择性涂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将硫化锌和氟化镁粉末通过球磨机均勻研磨;(2)在基底上表面刷涂一层增加涂覆层与基底间结合强度的粘结剂;(3)将硫化锌和氟化镁粉末按一定的顺序均勻涂覆在基底表面,然后通过外加压力使混合粉末致密化和表面平整化;直至得到厚度约50-90nm的复合涂层。所述的硫化锌和氟化镁的涂覆顺序为第一次,厚度为20-30nm硫化锌,厚度为 50-72. 5nm氟化镁;第二次,厚度为10-15nm硫化锌,厚度为0. 5-lnm氟化镁;第三次,厚度为6-8nm硫化锌;第四次,厚度为5-7nm硫化锌;第五次,厚度为2-12nm硫化锌;厚度为 5-17nm氟化镁。所述的粘结剂为普通的市场可售的粘结剂,可根据不同的基底选择不同类型的粘结剂。通过实验可知本涂层可以在380nm-480nm的范围内具有很强的阻截作用,可应用于台灯内壁的涂层,以阻截蓝光,保护视力。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到的选择性涂层,具有在光谱范围为380nm-480nm—定程度的减阻作用,可应用于照明灯具的发光源,阻截蓝光,保护视力。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特点。一种阻截蓝光光源的选择性涂层,由两层涂层复合而成硫化锌层和氟化镁层,其中,硫化锌层为25-60nm,氟化镁层厚为50_90nm。所述的硫化锌层折射率为2. 35,相对密度为4. 102。所述的氟化镁层折射率为1. 38,相对密度为3. 148。上述阻截蓝光光源的选择性涂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1)将硫化锌和氟化镁粉末通过球磨机均勻研磨;(2)在基底上表面刷涂一层增加涂覆层与基底间结合强度的粘结剂;(3)将硫化锌和氟化镁粉末按一定的顺序均勻涂覆在基底表面,然后通过外加压力使混合粉末致密化和表面平整化;直至得到厚度约50-90nm的复合涂层。实施例1 硫化锌和氟化镁经过若干次涂覆后的厚度为一次30/72. 46nm, 二次35/73nm,三次 42. 5/73nm,四次 48/73nm,五次 50/78nm。实施例2 硫化锌和氟化镁经过若干次涂覆后的厚度为一次20/73nm,二次35/74nm,三次 43/74nm,四次 50/74nm,五次 60/90nm。所述的粘结剂为普通的市场可售的粘结剂,可根据不同的基底选择不同类型的粘结剂。通过实验可知本涂层可以在380nm-480nm的范围内具有很强的阻截作用,可应用于台灯内壁的涂层,以阻截蓝光,保护视力。
权利要求
1.一种阻截蓝光光源的选择性涂层,其特征在于由两种涂层复合而成硫化锌层和氟化镁层,其中,硫化锌层为25-60nm,氟化镁层厚为50-90nm。
2.权利要求1所述阻截蓝光光源的选择性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1)将硫化锌和氟化镁粉末通过球磨机均勻研磨;(2)在基底上表面刷涂一层增加涂覆层与基底间结合强度的粘结剂;(3)将硫化锌和氟化镁粉末按一定的顺序均勻涂覆在基底表面,然后通过外加压力使混合粉末致密化和表面平整化;直至得到厚度约50-90nm的复合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截蓝光光源的选择性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化锌和氟化镁的涂覆顺序为第一次,厚度为20-30nm硫化锌,厚度为50-72. 5nm氟化镁;第二次,厚度为10-15nm硫化锌,厚度为0. 5-lnm氟化镁;第三次,厚度为6-8nm硫化锌; 第四次,厚度为5-7nm硫化锌;第五次,厚度为2-12nm硫化锌;厚度为5-17nm氟化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截蓝光光源的选择性涂层,其特征在于选择性涂层可以在380nm-480nm的范围内具有很强的阻截作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截蓝光光源的选择性涂层,由两种涂层复合而成硫化锌层和氟化镁层,其中,硫化锌层为25-60nm,氟化镁层厚为50-90nm。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到的选择性涂层,具有在光谱范围为380nm-480nm一定程度的减阻作用,可应用于照明灯具的发光源,阻截蓝光,保护视力。
文档编号G02B1/10GK102520466SQ20111038696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8日
发明者江文斌, 皇甫卓敏, 袁樵, 邱人彤, 顾玲玲 申请人:上海新华灯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