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07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影装置。
技术背景电摄影成像设备是指一种用于利用一种电摄影成像方法在转印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设备。电摄影成像设备的示例包括电摄影复印机、电摄影打印机(例如,激光打印机、LED 打印机等)、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通常,诸如激光打印机、复印机等打印设备都是采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通过扫描光到被充电至一预定电势的光敏介质上来形成一静电潜像。显影剂例如碳粉经由显影设备提供给静电潜像,并显现出显影剂的图像,该显影剂图像被转印到经过图像承载介质和转印辊的转印介质上。当转印介质经过相互接触转动的定影辊和压力辊之间的压接处时,显影剂图像经由热量和压力固定在该转印介质上。在上述过程中,影响显影剂在转印介质上牢固程度的是定影辊。现有的定影装置由定影辊和压力辊构成,两者互相压接,形成定影辊隙部分,同时两者以相反的方向相互转动配合,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定影辊由于不断与转印介质(例如打印纸)接触,在其表面上会黏上一层介质粉末,导致定影辊在转动的过程中与转印介质发生打滑现象,严重影响转印介质上调色剂图像的整洁度,定影后的图像会变得模糊不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定影辊不会打滑,
定影质量高的定影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定影装置,包括有定影辊和压力辊,定影辊内设有有发热元件,定影辊与压力辊互成压接配合,压接处形成定影辊隙部分, 在定影辊的外圆周表面上设有清洁装置。为进一步完善本实用新型,申请人作了如下改进所述的清洁装置设于靠近转印介质输入端处。所述的清洁装置为刮板式清洁器。所述的清洁装置为滚筒式清洁器。经上述技术改进后,利用设于定影辊圆周表面上的清洁器,把从定影辊上转印介质上粘附到的介质粉末清理掉,使定影辊辊面较为清洁,保持其摩擦力,令到定影辊定影更为精确,转印介质上的图像更清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摄影成像设备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摄影成像设备前盖打开以露出处理盒时的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摄影成像设备的处理盒结构图;[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摄影成像设备定影装置采用刮板式清洁器的结构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摄影成像设备定影装置采用滚筒式清洁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1)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多色成像设备的垂直截面图,示出了其总体结构。该多色成像设备是一种使用转印型的电摄影过程的全色激光束打印机,并且使用了多个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其盒室中的处理盒。它具有处理盒室,在其中多个处理盒以平行的方式实际上垂直地叠置。附图标记100表示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在下文中将其简称为设备主组件),而附图标记101表示设备的前盖(在下文中将其简称为前盖)。该前盖101被铰接于设备主组件 100上,从而其能够通过围绕布置在前盖101底部边缘处的铰链轴IOla的转动而打开或关闭。在图ι中,前盖101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关闭,而在图2中,前盖101已朝向操作者打开,露出了开口 91,通过该开口 91将处理盒插入到设备主组件100中。附图标记7a、7b、7c和7d表示四个处理盒(在下文中将其简称为盒),即,用于形成品红色、青色、黄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的第一到第四个盒,其对应于所需的全色图像的光学图像所被分离成的彩色成分。这些盒7沿与真垂直方向略微倾斜的方向平行地叠置在设备主组件100的盒室中,以上面列出的顺序叠置,其中盒7a被布置在底部。每个盒7 (a-d)都具有作为图像承载构件1 (a_d)的鼓式电摄影感光构件(在下文中将之简称为感光鼓)。它还具有这样的电摄影处理装置,诸如用于给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均勻充电的充电设备(充电装置)2 (a-d)、用于通过使调色剂附着于静电潜像上而将形成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的显影设备(显影装置)4 (a-d)、用于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记录介质)上之后用于去除残留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的清洁设备(清洁装置)6 (a-d),等等。储存在第一到第四盒7 (a-d)的显影设备4(a_d)中的显影剂分别为品红色、青色、 黄色和黑色调色剂。附图标记3a、3b、3c和3d表示与四个盒7 —一对应的四个扫描器装置。扫描器装置3是一种用于通过将激光束(成像光线)L投射到感光鼓1的均勻充电的圆周表面上而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更具体地说,在由成像数据调制的同时从激光二极管(未示出)输出的激光束L由多面镜9 (a-d)反射(偏转),所述多面镜 9 (a-d)通过扫描器电动机(未示出)高速转动。所反射的激光束L通过成像透镜10 (a-d) 被发送,由此聚焦在感光鼓1的均勻充电的圆周表面上。因此,有选择性地使感光鼓1的均勻充电的圆周表面的多个点曝光,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附图标记93表示设备主组件100中的间壁93。它将其中安装有四个盒7 (a_d) 的盒室与其中布置有四个扫描器装置3(a_d)的扫描器装置室隔开。从每个扫描器装置 3 (a-d)输出的激光束L通过相对应的窗95 (S卩,间壁93所设有的窗中的一个)进入相应的盒7中,并且扫描对应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有选择性地使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的多个点曝光。附图标记5表示的是装在前盖101的内侧上的静电转印设备(静电转印装置)。因此,前盖101与静电转印设备5 —起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图2)被打开或关闭。静电转印设备5设有静电转印带11,在前盖101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被关闭之后,所述静电转印带11以与第一到第四个盒7的所有感光鼓1接触的方式被循环地驱动。附图标记12a、 12b、12c和12d表示的是四个转印辊,所述转印辊被布置在用静电转印带11形成的环圈中并被如此布置,即使静电转印带11保持夹在第一到第四个盒7 (a-d)的感光鼓1与静电转印带11之间。附图标记16表示的是布置于设备主组件100的底部中的转印介质输送部分。它是一个用于将转印介质S输送给静电转印设备5的静电转印带11的部分。附图标记17表示的是转印介质输送部分16的供纸盒其中储存有多个转印介质S。附图标记18和19分别是供纸辊(半圆柱形辊)和一对定位辊。附图标记20表示的是布置在设备主组件100的顶部中的定影装置。它将已被转印到转印介质S上的颜色不同的多个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转印介质S上。它具有定影辊21a、 保持压在定影辊21a上以向转印介质S施加压力的压力辊21b等。附图标记23和M表示的是一对排出辊以及用以接收其上刚刚形成图像的转印介质S的接纸盘部分。在成像序列的预定定时下,使第一到第四个盒7中的感光鼓1沿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方向顺序地转动。随后,扫描器装置3 (a-d)与对应盒7的感光鼓1的转动同步地被顺序地驱动。而且,以与感光鼓1的圆周速度相配的圆周速度由驱动辊13沿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循环地驱动静电转印设备5的静电转印带11。当使每个感光鼓1如上所述的转动时,由充电设备2 (a-d)将其圆周表面均勻地充电(初级充电)到预定的极性(本实施例中为负极性)和电位水平。感光鼓1的已充电的圆周表面被暴露于在由成像数据调制的同时从扫描器装置3输出的激光束L下。因此, 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形成与成像数据相对应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设备4将静电潜像显影(利用调色剂反转显影,在本实施例中,该调色剂的固有极性为负)成调色剂图像(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因此,以预定的序列控制定时将品红色、青色、黄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分别形成在第一到第四个盒7 (a-d)的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同时,转印介质输送部分16的供给辊18在预定的序列控制定时下被旋转驱动,在将转印介质S —一分离的同时将其从供纸盒17供入到设备主组件100中。当每个转印介质S的前端被输送时,它与由未转动的成对定位辊19形成的夹持区相接触。当它与成对的定位辊19相接触时,它暂时保持待用,向上拱起。然后,定位辊19开始与静电转印带11的循环移动以及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的线的运动同步地被旋转驱动,此时开始写下调色剂图像。因此,将转印介质S输送到静电转印带11的向上移动侧的张力辊一侧,并且通过在静电转印带11中自然产生的静电力使其静电吸附于静电转印带11的表面上,由此将转印介质S可靠地保持于静电转印带11上。然后,通过静电转印带11的移动,将转印介质S输送到转印站,或最下游的工作站。转印介质输送部分16可设有充电装置,诸如静电粘着辊等, 用于有意地为转印介质S和/或静电转印带11充电以便使转印介质S静电吸附在静电转印带11上。在被如上所述地运输的同时,转印介质S成层地顺序接收形成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在感光鼓1和对应的转印辊12之间形成的电场将在第一到第四个盒7的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成层地顺序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在本实施例中,具有正极性的偏压被施加到每个转印辊12上,从而使正电荷通过静电转印带11 施加于转印介质S上,产生了电场,在图像转印操作期间,该电场将感光鼓1上的正极性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正以与感光鼓1 (a_d)相接触的方式被输送的转印介质S上。更具体地说,使转印介质S静电吸附于静电转印带11的表面上,保持于其上,并且通过静电转印带11的转动向上输送。在如上所述地通过静电转印带11向上输送转印介质 S的同时,该转印介质S成层地顺序接收在第一到第四个盒7的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形成的品红色、青色、黄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它在每个转印站中接收一个调色剂图像。因此,在记录介质S的表面上合成未定影的全色调色剂图像。在成层地接收了颜色不同的四个调色剂图像之后,通过转印介质输送部分16的驱动辊13的弯曲使转印介质S与静电转印带11相分离,并且将其输送到定影装置20中。 在定影装置20中,转印介质S被输送通过由转动的定影辊21a和在被压在定影辊21a上的同时转动的压力辊21b形成的定影夹持区。因此,由通过成对的辊21a和21b施加在转印介质S上的热量和压力将颜色不同的多个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转印介质S上,为了定影辊21a 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能保持与转印介质S之间的摩擦力,在定影辊21a靠近转印介质S输入端的一侧设有清洁器,该清洁器可以是刮板式清洁器21c (如图4所示),也可以是滚筒式清洁器21d(如图5所示)。在于所述定影装置20中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转印介质S上之后,在转印介质S的图像承载表面面向下方的情况下,通过成对的排出辊23将转印介质 S排出到设备主组件100的外部接纸盘M中。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介质S上之后诸如残留在第一到第四个盒7中的每一个的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等的残余物由清洁设备6去除,并且将感光鼓1用于接下来的成像操作。(2)处理盒 7图3是盒7的放大的横截面图。在该实施例中,感光鼓1是盒7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因此,当以可拆卸的方式将盒7安装在设备主组件100中时,将感光鼓1可拆卸地在设备主组件100中。在该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盒7或其结构部件的宽度方向是平行于将盒7安装于设备主组件100中或从其中拆除时所沿方向的方向,而纵向是指与将盒7安装于设备主组件100中或从其中取出的方向横交(垂直)的方向。盒7的前侧是指盒7的面对将盒7插入到设备主组件100中的方向或朝向其将盒7从设备主组件100中取出的方向的侧面换句话说,它是盒7的具有使感光鼓1通过其露出的盒7的孔的侧面。盒7的后侧是指与前侧相对的侧面。盒7的左侧和右侧是指从盒7的前侧看时的左侧和右侧。盒7的顶侧和底侧是指在将盒7安装在设备主组件100中之后将分别位于顶侧和底侧的侧面。除储存在第一到第四个盒7 (a-d)的显影设备4(a_d)的调色剂容器部分(显影剂储存部分)中的显影剂之外,第一到第四个盒7(a_d)(在结构上)是相同的;第一到第四个盒7a、7b、7c和7d的调色剂容器部分分别容纳有品红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黄色调色剂和黑色调色剂。盒7由清洁器单元50和显影单元4A构成。清洁器单元50包括感光鼓1、充电装置2以及清洁装置6,而显影单元4A包括用于使位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清洁器单元50还包括框架51,其上安装感光鼓1、用于为感光鼓1的感光层或最外层均勻充电的初级充电设备2、作为用于在图像转印之后清除残留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显影剂(残余调色剂)的清洁装置6的清洁刮刀60以及挠性板80等。接触型充电设备可用作为充电设备2。充电构件是一个导电辊,其圆周表面被布置成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相接触。该辊通过感光鼓1的转动而转动。在通过感光鼓1的转动使所述辊转动的同时,通过向所述辊施加充电偏压而使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被均勻充 H1^ ο由清洁刮刀60将残余调色剂(废调色剂)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除去,并且将除去的残余调色剂储存在位于清洁刮刀60上方的废调色剂室(残余调色剂储存室)M中。 顺便提及的是,在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移动通过位于挠性板80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并且到达清洁刮刀60处。挠性板80 装在清洁单元框架51上,以便在由清洁刮刀60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去除了残余调色剂之后防止残余调色剂漏出清洁单元框架51。显影单元4A包括显影套筒40,其被转动(沿图3中的箭头所示方向),并且通过一对间隔圈40a在显影套筒40的圆周表面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之间保持一微小间隙;以及显影装置框架4 和45b,其中储存有调色剂。显影装置框架4 和4 通过超声波焊接或类似方法相连接,形成容器单元46。通过一对布置在显影套筒40与单元46之间的轴承由显影装置容器单元46可转动地支撑显影套筒40。在显影套筒40的圆周表面附近,布置有沿着由箭头所指示的顺时针方向与显影套筒40的圆周表面相接触地转动的调色剂供应辊43以及显影刮刀44。而且,在显影装置容器单元46的调色剂容器部分(显影剂储存部分)41中,布置有用于在搅拌的同时将储存在调色剂容器部分41中的调色剂(未示出)输送到调色剂供应辊43的调色剂运输机构42。显影单元4A设有一对连接孔47,它们以一对一的方式布置在容器单元46的纵向端部处,而清洁器单元50的清洁器单元框架51设有一对支撑孔52,该支撑孔52位于清洁器单元框架51的纵向端部处。在将这两个单元保持得使连接孔47和支撑孔52 —一对准的同时,通过将一对销49穿过连接孔47和支撑孔52插入而使显影单元4A和清洁器单元 50相互连接。因此,显影单元4A的整体变成可围绕销49转动,由此可在保持从清洁器单元50上悬挂下来的同时相对于清洁器单元50运动。而且,由一对弹簧(未示出)沿着使显影单元4A围绕销49转动的方向使显影单元4A保持受压,从而保持显影套筒40的间隔圈40a与清洁器单元50中的感光鼓1相接触。在显影操作期间,调色剂容器41中的调色剂由搅拌机构42运输到调色剂供应辊 43,该调色剂供应辊43正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与同样正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显影套筒 40相接触。因此,供应辊43的圆周表面与显影套筒40的圆周表面摩擦,使得位于供应辊 43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被转移到显影套筒40的圆周表面上。已被携带于显影套筒40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通过显影套筒40的转动被带到显影刮刀(调色剂层调节构件)44处。 因此,随着显影套筒40的进一步转动,由显影刮刀44将在显影套筒40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层的厚度调节为厚度均勻的薄调色剂层,同时被赋予预定量的电荷。然后,通过显影套筒40的进一步转动,将显影套筒40的圆周表面上的薄调色剂层带到显影站,其中在感光鼓1与显影套筒40之间的距离极小。在显影站中,通过从电源(未示出)施加于显影套筒40 上的显影偏压使来自位于显影套筒40的圆周表面上的薄调色剂层的调色剂被附着于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上;换句话说,使潜像被显影。更具体地说,显影套筒40通过将调色剂转移到静电潜像的电位水平较低的多个点上而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形成 (显影)调色剂图像。未用于潜像显影的调色剂,即,残留在显影套筒40上的调色剂通过显影套筒40的进一步转动返回到容器单元46中,其中,在供应辊43的圆周表面与显影套筒40的圆周表面相互摩擦的区域中,由供应辊43将残余调色剂从显影套筒40上除去;换句话说,残余调色剂被回收到容器单元46中。由搅拌机构42使回收的调色剂混合到容器单元46中的调色剂中。附图标记53所表示的是用于保护感光鼓1的光闸。所述光闸53装在清洁器单元框架51上。它可由光闸机构(未示出)在其覆盖位于盒7前侧上的感光鼓曝光窗的关闭位置(图3)与它从关闭位置向下移动以露出感光鼓曝光窗的打开位置(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指示)之间移动。当盒7处于设备主组件100之外时,光闸53被保持在关闭位置上, 由此保护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的部分,如果没有该光闸53,则所述部分将保持暴露。在将盒 7安装于设备主组件100中之后,当设备主组件100的前盖101被关闭时,由通过前盖101 的运动而运动的光闸机构(未示出)使光闸53移动到打开位置。因此,可通过盒7的前述曝光窗将静电转印带11布置成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接触(图1)。附图标记90表示的是可在当将盒7安装于设备主组件100中或将其从设备主组件100中取出时使用的手柄。这里有两个从盒7的左、右纵向端部向前突出的手柄90。本实施例的感光鼓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有圆筒基体111,在圆筒基体111上依次层叠有导电层112、基底层113、电荷发生层114和电荷输送层115,在最外层的电荷输送层 115的表面上涂有金属玻璃膜116,该金属玻璃膜116的表面成微细凹凸粗面结构(如图5 所示),该微细凹凸粗面的粗糙度为Rz6. 0 Rz6. 5 μ m。所述的圆筒基体111可以为金属基体,也可以为塑料基体。所述的金属玻璃膜层116为至少含有rLr基、Ni基、Al基、Pd基、Mg基、Fe基、Co 基或Ti基中之一的金属玻璃膜。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定影装置,包括有定影辊和压力辊,定影辊内设有有发热元件,定影辊与压力辊互成压接配合,压接处形成定影辊隙部分,其特征在于在定影辊的外圆周表面上设有清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洁装置设于靠近转印介质输入端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洁装置为刮板式清洁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洁装置为滚筒式清洁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定影装置,包括有定影辊和压力辊,定影辊内设有有发热元件,定影辊与压力辊互成压接配合,压接处形成定影辊隙部分,在定影辊的外圆周表面上设有清洁装置,所述的清洁装置设于靠近转印介质输入端处,所述的清洁装置为刮板式清洁器,所述的清洁装置为滚筒式清洁器,经上述技术改进后,利用设于定影辊圆周表面上的清洁器,把从定影辊上转印介质上粘附到的介质粉末清理掉,使定影辊辊面较为清洁,保持其摩擦力,令到定影辊定影更为精确,转印介质上的图像更清晰。
文档编号G03G15/20GK202041770SQ201120115860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9日
发明者刘江 申请人:佛山市艾申特精密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